• 45.0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卷·2019届山东省禹城市综合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 2017.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 刘敏 岳亮 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西域的于阗王国是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商人驻足之处,也是西行东来的僧侣歇脚所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宝殿主尊是佛像,佛像两边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则往往描绘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由此可以看出,丝路上的诸神之间并没有战争,而是安然地保佑着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公元751年,唐王朝与大食爆发战争,史称“怛罗斯之役”。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导致了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随后,中亚撒马尔罕形成了一个造纸中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造纸术从西亚传入欧洲,埃及人的纸草和羊皮纸开始退出舞台。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抛开军事上的胜败不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我们今天最可宝贵的财富。 ‎ ‎(节选自《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涂卡1)‎ A.春秋战国时的“草原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前身,两汉时期张骞受命通使西域,使其发展为主干道,唐代时它变得更加繁忙。‎ B.一些西方的现存壁画、文献记录及考古发现,都印证了中西文化曾经有过互相交流与传播的事实,而且对彼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 C.“草原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商贸之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由沿丝绸之路各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开拓而成的。‎ D.“怛罗斯之役”‎ 的影响,相较于以中国造纸术西传为代表的文化交流的意义,其军事层面的胜败显得微不足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涂卡2)‎ A.文章开篇用“仲尼”“柏拉图”来借指中西两种文化,从而引出本文的话题“丝绸之路”。‎ B.本文开篇引出话题,接着论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然后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起到的重要作用。‎ C.本文在谈及“丝绸之路”的作用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D.本文最后一自然段,借“怛罗斯之役”否认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来证明文明除冲突外,更多的是交流和竞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涂卡3)‎ A.如果没有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就不会吸引世界各国来华贸易,或许也就不会促进海上丝路的建立。‎ B.不论中华王朝是迎佛还是辟佛,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都对代表着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不同的种族因为文化的差异必先会产生一些激烈的冲突,才会有各种文化的多元、文明的交往,最终达成和谐共存。‎ D.没有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多元性、文明交往及和谐共存的大背景,就不会有中亚撒马尔罕造纸中心的形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偷父 刘心武 ‎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 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 ‎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看他 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这边,开始讯问。‎ ‎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口气,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  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  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  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里,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  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  我就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后来我听懂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他奇怪他爸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 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  关上门以后,我竟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涂卡4)【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小说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B.他妈妈是他不记事时,弃他而去,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的愤恨之深。‎ C.“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后两次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流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D.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并且想亲自去帮助他。‎ ‎5.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4分)‎ ‎6.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 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图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涂卡5)‎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涂卡6)‎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 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涂卡7)‎ A.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 B.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 C.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 D.‎ ‎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涂卡8)‎ A.枢密:枢密院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唐代枢密使主要掌管全国军事,类似秦汉时的太尉,所以这里称韩琦为太尉。【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B.执事:掌管事务的人,称“执事”,表示敬称对方,可译为“您”。《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就是这种用法。‎ C.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太史公的具体职权不仅有太史令的职责,还有选拔人才的职责,本文指的就是汉代的是司马迁,他曾任太史令。‎ D.翰林: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也称翰林学士,可以直接签发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涂卡9)‎ A.这是一篇干谒文,是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的一封信,也是一篇著名的文论。文章阐释了自己 “文者气之所行”的主张,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渴望拜见之意。‎ B. 本文作者欲求见太尉,以尽天下之大观,以激发其志气,却以得见欧阳公,引起求见太尉,以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引起得见欧阳公。以作文养气,引起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绝妙奇闻。‎ C. 全文以“气”为线索而展开,先提出了“养气与作文”的关系这样一个观点,并且以孟子、司马迁作为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的例证,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安邦兴国,抚四夷,使天下无忧矣。‎ D.表现仰慕韩琦时,苏辙行文中没有流露出攀高枝、求高官的意思,只是将求见高人心情急切,盼望高人指点以达养气目的的内心表露出来了,文字恳切,才华毕显。‎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为文者气之所成,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5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 登岳阳楼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4. 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涂卡10)‎ A.首联虚实结合,“昔闻”写出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之情,“今上”写出终于如愿的心情。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B. 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写景壮美、阔大、伟丽,有“雄跨古今”之势,令人称奇。 ‎ C. 长期漂泊、居无定所,与家人、朋友失去了联系,自叙身世,诗的意境自此一转。 ‎ D. 老而有病,幸好有一舟可以遮蔽风雨,作者心中不免有一丝慰藉,不致安身无处。 ‎ E. 尾联写回忆当初戎马驰骋关山之北,为国效力的场景,而如今却只能泪流满面了。‎ ‎15.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诗中表现屈原献身理想,坚持真理的句子是: ,‎ ‎ 。 (2分)‎ ‎(2)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2分)‎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化用了“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涂卡11)‎ ①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西方某些国家总是对叙利亚问题指手画脚,颐指气使,而对阿勒颇地区的大量的伤亡的平民漠不关心。‎ ②相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纯学术著作,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明显平易近人了,读起来没有什么文字障碍。‎ ③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以后,刘慈欣常常要接受各式各样的访谈、沙龙、派对,一时间炙手可热。‎ ④近日,中央印发了《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对应当解决的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消极应付、让枣推梨,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应追究责任。 ‎ ⑤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小组对阵荷兰队,在比分2:1领先的情况下,被荷兰队反戈一击,连失三局,最终遗憾以2:3告负。‎ ⑥抗战时期,日本人在中国罪行累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然而,安倍晋三丝毫没有悔改和认错之意,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实让人气愤。‎ A ①②③ B ①②⑥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涂卡12)‎ A.在感觉协调训练中,要让儿童感觉到快乐而不是压力,要以参加感觉协调训练的儿童是主角,要及时给孩子积极的反馈。‎ B.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C.《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文化类节目的横空出世。节目坚持“拯救汉字危机”和“领略汉字之美”的理念,激发越来越多的观众注意。‎ D.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涂卡13)‎ A. 卡塔尔拒绝了沙特、阿联酋、巴林等国要求卡塔尔关闭半岛电视台的不情之请。‎ B. 他坚持要尽地主之谊,招待家乡人吃一顿饭.盛情难却,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C. 他勉励新上任的领导说,你们新官才疏学浅,施政一定要兼顾“软”“硬”实力。‎ D. 这幅作品作者是社区居民刘智贤,他特意将这幅书法作品送给我们社区,聊表寸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指纹识别技术,一旦  ①  ,就无法通过更改指纹方式解决指纹泄密问题。相比于指纹的身份识别技术,“脑纹”识别  ②  。由于识别信息来源于大脑产生的实时脑电波信号,降低了非法窃取的可能性。即使发生“脑纹”信息泄露事件,也可更换识别内容,从而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说明其问题。(5分)‎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事物,便利了不少骑车人,因此彻底解决了久困不解的“‎ 一公里”难题,但共享单车的任性“泛滥”,也在挤占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严重问题。对于共享单车,我们乐见其创新带来的便捷,但也需彼此约束,共同维系城市之美,只要完全解决了共享单车的问题,城市发展问题就解决了。‎ ‎①共享单车并不能彻底解决“一公里”难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被称为诺贝尔奖界“小李子”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已连续9年被视是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但均没能获奖,其实,诺贝尔文学奖陪跑者并非村上春树一个人,还有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以色列最优秀的作家阿莫斯·奥兹等等。‎ 读懂上面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解析】A依据文意,成为主干道的不是“草原之路”,而是张骞出使之路;B依据文意,“西方的现存壁画、文献记录及考古发现”主要说明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D依据文意,“其军事层面的胜败显得微不足道”过于绝对)‎ ‎2.C 【解析】文中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C 【解析】“不同的种族因为文化的差异必先会产生一些激烈的冲突”过于绝对)‎ ‎4.D 【解析】 D项,我若有所失,是因为我内心油然而生的对社会的责任感,前半部分分析有误,最后一句“想亲自帮助他”分析正确。‎ ‎5.①他对父亲有难以割舍的爱,令人敬佩;‎ ‎②他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值得同情;‎ ‎③他混在窃贼之中,需要教育和救治;‎ ‎④他对社会冷漠,需要人们用人性的温暖去感染。(一点1分,4分)‎ ‎【解析】 少年看见油画像父亲,就不顾一切进“我”家偷画,被我发现后,向我求画,可以看出少年对父亲有难以割舍的爱,令人敬佩;由少年自己介绍中可知少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值得同情;从“我”与少年对话中可知,混在窃贼之中,需要教育和救治;从少年的言语,特别是“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说完还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社会冷漠,社会对他也关心不够,需要人们用人性的温暖去感染。‎ ‎6.(1)合情合理。‎ ‎①从人物性格上来说,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说,符合“我”的性格特征;‎ ‎②从情节上来说,与前文的翻窗而入形成呼应,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③从主题上来说,这样结尾能强化主题,使小说表现的人文关怀更清晰。‎ ‎(2)不合实际。‎ ‎①从人物性格上来说,虽然“我”同情他,也想救治,但他毕竟是个窃贼,“我”对他还有防范之心,不可能希望他经常光顾。‎ ‎②从情节上来说,这是少年消失之后“我”想说的话,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马后炮”之嫌。‎ ‎③从主题上来说,“我”对社会的批评和忧虑,对少年的愤恨和同情已经在前文表现出来了,最后这样结尾有些画蛇添足。‎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 7. A  【解析】B项: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而不是说要改变非遗文化的内涵。D项: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三段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 ‎8.AE 【解析】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二则材料一致。)‎ ‎9. 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 ‎10..A ‎11.D 【解析】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是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招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 ‎12.C 【解析】求见太尉的原因分析不当。‎ ‎13.答案:(1)(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形”“能”“致”各1分,语意通畅2分)‎ ‎(2)每句一分。‎ ‎14.答案:DE 【解析】D项,“老病”“孤舟”都渲染了作者的孤寂、苦闷。E项,并非回忆自己经历,而是写关山北的兵荒马乱的现状,继而引发末句的感伤。‎ ‎15.答案:抒发了作者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寂和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悲伤。(各3分)‎ ‎16.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7.答案:B ‎ ‎【解析】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指使人的傲慢神气,合乎语境。平易近人:①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②文字浅显,容易理解。此处用②‎ 义项正确。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褒贬失当。让枣推梨:比喻兄弟友爱,属于对象误用。反戈一击:比喻调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不合语境。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用在此处正确。‎ ‎18.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将“训练中以儿童是主角”改成“训练中以儿童为主角”或“训练中儿童是主角”。C项,搭配不当。“激发……注意”为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句首。‎ ‎19..答案:B 【解析】A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B恭敬不如从命: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C才疏学浅:才能低,学识浅。多用于自谦。D聊表寸心:略微表达一下小小的心意,用于自谦。‎ ‎20.答案①指纹信息遭到窃取②具有可更换识别内容的优势③有效提升身份识别的安全性(或“有效改进身份识别技术”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1.答案:②共享单车的任性“泛滥”还远远没有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严重问题 ‎③解决了共享单车造成的问题,城市发展问题不一定就解决了 ‎ ‎22【审题提示】(1)不以成败论英雄,虽没有获奖,但丝毫不影响这些作家及作品价值。‎ ‎(2)生活中,因评价标准不同,人人都可能是“陪跑者”,你或许在这个领域“领跑”,可是其他领域你就是“陪跑”。‎ ‎(3)获奖、冒尖的只是少数人,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陪跑者”,调整心态,做好自己才是生活之本。‎ ‎【参考译文】‎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