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濉溪县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阅读题(73分)‎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1——3题。(本题共3小题, 9分)‎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到了明代,找不出这个文学高峰了,但“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代的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抒情言志的语录体,它是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高峰之后的蹊径。文学的表达形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一条路子。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大量作品,《菜根谭》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 ‎ 时至明代,诗衰退了,因为前代诗人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难以企及,尽管还有很多人写诗,但再也写不出前人那样的好诗了。明代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菜根谭》的意境审美 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媲美。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如果我们注意到《菜根谭》的意境,在大自然的取材中,完全可以涵盖唐诗的意境。所不同的是,唐诗的意境多为自然画面的呈现,而《莱根谭》的意境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是为尘世疲惫之人构筑的一个心灵憩园,像深山里的禅境,让人洗净尘烟。这种意境比唐诗的意境更接近人的心灵。“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谭》 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澈。 ‎ ‎《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有书,教育人的书多,关怀人的书少,《莱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它给生命设计了一种美好的境界。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在精神上没有禁锢。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的精神。唐诗的意境是天然的,代表那个时代文人们的心境,他们自身很容易被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融入和陶醉。而明代是一个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没有汉代的人才规则,没有唐代的开明,又没有宋代的品味,沉闷压抑,社会特别浮躁。我们从《菜根谭》可以发现,那个时代对名利的炽热使其他人性全部泯灭。功名利禄,把人全部物质化和铜臭化了。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种渴望解脱、寻求生命和生活真谛的愿望可想而知。所以《莱根谭》的意境,不像唐诗的意境那么天然,而是一种追求和设计,也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这种意境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有魅力,更令人向往。读《莱根谭》让人不能释卷,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莱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 ‎ ‎1.下列对“清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清言是一种抒情言志的语录体,其审美意境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 ‎ B.清言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其出现是文学表达形式必须嬗变的选择。 ‎ C.清言的写作在明代盛行一时,作品众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菜根谭》。 ‎ D.明代文人用清言来表现诗歌的审美意境,所以创造了文学的奇迹。 ‎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明代诗歌衰退清言风行,是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 ‎ B.唐诗真正能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部分诗歌,这是因为唐诗题材追求风格多样。 ‎ C.《莱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是一部关怀人的书,但不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丰富。 ‎ D.《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也许是偶然的。 ‎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 ‎ B.《菜根谭》是对人生的一种追求和美好的设计。因为文学是时代的曲折反映,读《菜根谭》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所以我们由此得知那个社会浮躁到什么程度。 ‎ C.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明人在诗歌创作上无法超过唐人,词的创作上无法超越宋人,所以他们选择了清言,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智慧。 ‎ D.《菜根谭》 的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说明明代的文人崇尚佛教,远离世俗,逃避现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 15分)‎ 聂 耽 ‎ 聂鑫森 聂耽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 ‎ 技校毕业,聂耽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纱机、织布机出故障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巢,回到保全班的值班室里。 ‎ 四十多年过去了。聂耽退休了。 ‎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夺得了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 ‎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 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廓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 当决赛结束,评委主任宣布聂耽排名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湘潭曲曲巷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一个子儿都不留。 ‎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的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地矗着,一动也不动。 ‎ 不同的是,在休息日,常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青年工人,来曲曲巷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紧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有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年轻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去游玩,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 刘聪四十岁出头,留过洋,现在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乐于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也看风景,也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斩获。 ‎ 秋日的午后,聂家的门打开了,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朝巷尾走去。刘聪知道,这群年轻人是上午来的,眼下吃过了午饭,聂耽领着他们去雨湖公园溜达,他便悄悄地跟在后面。游柳堤,看水中游鱼历历。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然后他们坐进周家山的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 聂耽的耳廓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 ‎ 大家感到很惊异。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跑过去,扒开一块小石头,蝈蝈嗖地跳起来,很快乐地鸣叫着。 ‎ 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 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 坐了一会儿,他们又朝湖心亭走去,有一条宽宽的水上石栈道通向那里。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的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 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 ‎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 ‎(选自2016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小说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段,形象地刻画了聂耽这个人物,以此告诉人们,即便是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用功,也可以有惊人的成就。‎ B.小说开头部分,先介绍聂耽在纺织厂当保全工的身份,又介绍他的工作性质,为后面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C.小说特意安排了参加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比赛的情节,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 出了聂耽独特的技能。‎ D.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比赛,这对于湘潭曲曲巷而言自然是大事,小说用“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方式告知巷子里的人,十分自然。 ‎ E.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去雨湖公园,通过看游鱼、嗅菊香、看雁字、听秋风等活动,显示了他的看家本领,同时对年轻人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5.小说中聂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6.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在塑造聂耽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的对比手法及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① 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 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 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到了18岁,他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 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 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到了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从文明传承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⑥进入新世纪,年逾 90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探索的脚步。2006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饶宗颐先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大西北风景的绰约风姿,犀利地指出: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即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不能涵盖包括大西北在内的中国山水的风景世界。饶先生通过旷远、窎远、荒远“新三远”的艺术理论,指出传统“三远”‎ 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饶先生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 ‎⑦ 2011年,饶宗颐被授予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饶先生在获奖致辞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向以来,不论在学书还是艺术的追求上,我都坚持着三点,这就是‘求真’‘求是’及‘求正’。这三点,对于一个做学问或是做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正是这样的学问、人格、胸襟、气魄,共同铸就了饶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以及横贯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视野。‎ ‎【注】窎(diào)远:(距离)遥远。 (删改自《光明日报》) ‎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饶宗颐在青年时期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使他为华夏文明做出了贡献。‎ B.饶宗颐认为,研究夏文化要尽量以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重要依据,还要深入考察,详细研究这些文字记录的历史背景。‎ C.对中国传统文化,饶宗颐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却能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这充分表现出他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D.文章首尾两处引用饶宗颐先生自已的话,既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传主的内心世界。‎ E.文章以时间与相关事件为线,记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饶宗颐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的生命历程。‎ ‎8.阅读第③——⑤段,概括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4分)‎ ‎9.饶宗颐能“独步中华,独树一帜”,与他“推陈出新”和“涉猎广泛”两方面有关,请结合第⑥段内容,就对其中一方面的理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 19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吾得兄事之 ③沛公欲王关中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越国以鄙远 ⑥沛公军霸上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⑤ C.④ ⑤ ⑥ D.③ ④ ⑥‎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以待大王来 B.①今者有小人之言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 ①项王按剑而跽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D.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项王默然不应 ‎1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B.“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 ‎ 一方面表现了樊哙的粗鲁莽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果敢作为的 ‎ 特点。 ‎ C..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 神态来刻画其性格、反映其心情。 ‎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 ‎ 变的性格特点。‎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4——15题。 ‎ 西 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1】耿:微明的样子。 ‎ ‎14.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 E.“乱山”意象奠定了全诗杂乱、荒凉、冷清的感情基调,和“小桃源”形成鲜明对比。 ‎ ‎1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不同点。(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 ”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 ‎ 面开阔,意境雄浑。以“ ”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 ‎ 命者的豪迈气概。‎ ‎(2)《鸿门宴》中表现大丈夫做事不拘小节的句子是: , 。‎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了自己对真的猛士的看法:真的猛士, , ‎ ‎ 。他们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世人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第Ⅱ卷 表达题(77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重阳节来临之际,农工党淮北市委会组织一批风华正茂的退休老党员赴柳孜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和淮北市博物馆参观游览。‎ B. 德国女小说家、诗人、散文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 C.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D. 登上仰慕已久的黄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精准扶贫,是为了脱贫。要完善贫困对象,建立电子档案,按照“脱贫即出,返贫纳入”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B. ‎3月23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战小组赛中,以1:0力克韩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这不仅是国足时隔十六年在这个阶段赢下的第一场球,更是国足主帅里皮率国足拿下的首场12强赛胜利!‎ C.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创意,打造了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D. 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提及文人的比喻功力,人们往往想到钱钟书,① ,《围城》这本知识分子小说留给我们太多令人或是捧腹,或是叹服的比喻,② 从晚清、民国一路走过来的那一辈,比如同时代的张爱玲,比喻的火候 ③ 值得一说,④ 钱钟书的比喻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狡黠,⑤ 文人嘲弄的戏谑,⑥ ‎ 张爱玲的比喻,在戏谑的同时,还时而流露出一位上海女性的聪慧和局外人的凉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为 但 也 诚然 甚至 而 B 因为 故而 就 但是 甚至 而 C 毕竟 ‎/‎ 也 如果说 以及 那么 D 毕竟 故而 就 如果说 以及 那么 ‎20.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3分)‎ A. 昨日去朋友家做客,不巧朋友外出。听说我们去拜访,执意赶回家招待。今日又见,依然 道歉:“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B. 再见崔老师,他已是名闻天下的大画家。我激动地说:“老师,您二十年前的作品,还惠 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 C. 早就听闻诸位先贤的大名,今日有幸聆听高论,真的是获益匪浅。‎ D. 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21. 下面是某有机农产品评定机构的评审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5分)‎ 企业送检 现场抽样 检测产品 生产环节 种植环境 申请材料 评估企业 企业管理 生产现场 有 机 农 产 品 评 定 ‎90‎ 四、写作(60分)‎ ‎22.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在横线上填写上一个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姓名、班级等真实信息;‎ 濉溪县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2.A;3.D ‎【解析】‎ ‎1.D 与文中第二段相关句子“明代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比较,显然强加了因果关系;原文说的“文学的奇迹”指的是“明代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 ‎ ‎2.A ;B项对原文第二段“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唐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理解有误,原文是转折关系,倒过来也不构成因果关系。C项说《菜根谭》“不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但从原文第三段“中国有书,教育人的书多,关怀人的书少,《菜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可见它应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D从原文最后一段“读《莱根谭》让人不能释卷,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莱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看,作者认为《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是必然的,而不是D项说的“也许是偶然的”。 ‎ ‎3.D “说明明代的文人崇尚佛教,远离世俗,逃避现实”无中生有。‎ ‎4.A E(对一个2分,共5分)。A项,小说中刻画聂耽没用心理描写,只是在写刘聪时用了。E项,“看游鱼、嗅菊香、看雁字”并不能显示聂耽的看家本领。‎ ‎5.①为人内敛,好静,敬业.他读书时好静,工作时哪儿有故障立刻到哪里去。②做事专注。比赛时的动作行为凸显了这一特点。③谦逊低调。获奖后,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④不为利益所惑.将获奖的奖金全捐出去,对金钱的声音没什么反应。(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 ‎6.文章在两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是聂耽在大赛中蒙眼可听出几十台开动的织布机中某台的毛病,而获奖后对人们当面背后的议论却充耳不闻(2分)二是带着青年逛公园时,他可以听到草丛中被石头压住腿的蝈蝈叫声;而听不到耳科医生硬币落地的声音(2分)通过这两处对比描写,突出了小说主人公爱岗敬业,心无旁骛的优秀品质(2分)(聂耽与其他人的对比也可) ‎ ‎7.A D (答对一个给2分,全对给5分)‎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及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结合相关语段进行分析,对所给各项进行逐一判断,找出细微差别即可。B. “详细研究这些文字记录的历史背景”说法不正确;C. “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错误; E. “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表意与原文不符。‎ ‎8.①16岁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②18岁完成了父亲的遗作《潮州艺文志》,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的各地方志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③29岁写下《楚辞地理考》。(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④提出“三重证据法”,最终扩充为“五重证据法”。(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9.观点一:“推陈出新”与他能够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关系密切。①饶宗颐针对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指出传统“三远”的不足,并提出了新“三远”的艺术理论;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②只有推陈出新,保持独立精神,才能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取得成功。‎ 观点二:“涉猎广泛”与他能够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关系密切。①饶宗颐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的相关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②只有涉猎广泛,视野广阔,才能在此基础上取得成功。‎ ‎10. D 11.B 12. B(“粗鲁莽撞”错,有勇有谋)‎ ‎13.(1) 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都反叛他。(“虎狼之心”“刑”“举、胜”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所以(或者翻译为“特意”)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出入”“非常”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通顺2分。)‎ ‎14.A E 由诗中最后一句“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可看出,A选项中“清风吹拂,新月出现的黄昏时分”是诗人作此诗的时间,而非“叩门求浆”的时间。E “杂乱、荒凉、冷清”错误,“乱山”意象写出山之多,环境之清幽。(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 ‎《西村》一诗记叙了陆游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重游乱山深处的西村,并回忆过去曾经到此处“叩门求浆”的经历.表达了对西村“高柳簇桥”、“数家邻水”‎ 的幽静、自然的乡村环境的喜爱和赞美,赞美西山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 ‎《游山西村》一诗记叙了陆游在山阴的一个村庄游玩的经历,细致描写了诗人一路走向山阴时所见到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家淳朴自然、热情好客的人文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战胜困难、终至成功的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农家朴素平和的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15.在内容上,两首诗具有以下不同点: ‎ ‎①《游山西村》在描写山阴村庄柳暗花明的自然环境以外,还着重描述了农家淳朴自然、热情好客的人文特点,表达了对农家朴素热情的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如“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农人待客时毫不吝啬、殷勤款待;而“衣冠简朴古风存”从农人的衣着上表现其古朴的气质。‎ ‎②《西村》除了描写了村庄清幽寂静、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外,还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往昔“叩门求浆”这一美好经历的回忆,表现出对过往经历的无限回味。(意思对即可) ‎ ‎16. (1)万类霜天竞自由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 ‎ (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7.B ‎【解析】‎ A.“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 ‎ 的精神面貌;此处用来形容“退休的老根部”用词不当; ‎ B.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此处用来形容“德国女作家兼诗人赫塔•米勒的作品多 ‎ 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不平凡的年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符合语境;‎ C.“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此处用来形容“他们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心情糟透了”不 ‎ 合语境; ‎ D.“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对某件事物或天下大事的意见见解,也指有大的志向和 ‎ 决心;此处用来形容“同学们登上黄山之后看到的景象”用词不当,属于望文生义。 ‎ ‎18.C ‎【解析】‎ A.成分残缺,应在“对象”后加“信息系统”。 ‎ B.分句次序颠倒,“不仅……更……”表递进关系,应将分句位置对调;‎ C.正确; ‎ D.搭配不当,“开创……突破”不搭配,把“开创”改为“实现”。 ‎ ‎19.C ‎【解析】 “从晚清、民国一路走过来的那一辈”与“钱钟书”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或转折关系,所以②不能使用“故而”和“但”,排除ABD。 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 ‎20.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指根据身份、地位、场合、对象、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用语言。要注意谦敬词和语体色彩。B项,“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保存”;C项,“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与语境不合,可改为“大师”等; D项,“迟暮之年,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等说法。故选A。‎ ‎21.‎ 答案:有机农产品评定分为检测产品和评估企业两部分:检测产品是对企业送检产品和生产现场抽样产品进行检测;评估企业则是审评企业申请材料,考评企业管理,对生产环节和种植环境做现场检查。‎ ‎(内容完整2分,表述准确1分,逻辑清晰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22.‎ ‎【作文简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所谓半命题,就是命题人只出一半题目,另一半由作者来补上。补什么?一般说补你最熟悉的内容,最有趣的内容,最有教益的内容。‎ 从题目来看,选取最值得回忆的“那一次”。要选取典型的具体事例,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选定了某件事,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选材方面最好能启发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除了记叙、描写,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可以使主题更加鲜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作文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