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7-2018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半期 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如何助力中国梦 马建辉 人们常说“诗必盛唐”,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正是唐诗的大豪迈、大气度、大光焰、大悲悯形成了盛唐精神。盛唐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振兴,而以诗为核心的盛唐文化对于这次振兴,不仅是一种表现和摹写,更是一种深度参与创造的精神性、灵魂性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顽强生命力及其对于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助力。 ‎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是对优秀文化产品,特别是文艺作品作为推进民族复兴强大动力的有力肯定,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文艺创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优秀文艺作品以其动之以情、劝之以美的特性,“入人也深”“化人也速”,既可以动员、鼓舞本国人民,形成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内驱力;又可以打动、感染和悦服国外读者和观众,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善意的外部助力,使民族复兴的前景越来越美好。 ‎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之相匹配。其道理就在于如果只着眼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建设跟不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人的品德养成而言,没有节制的物化扩张和与之相伴的私欲膨胀是有毒的,而作为一种精神救赎的文化建设则是其解毒剂。有一个时期,人们讲道德滑坡,为什么道德会滑坡呢?就是强有力的文化建设没跟上,对物质欲望的管控节制机制失灵了。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就是德的建设。文化建设作为德的建设,其主要价值就是在经济成长的进程中抑制泛滥的物欲,净化人们的心灵,修复人们破碎的道德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我们的民族能够树立起一种理性精神和崇高品质,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和道路。 ‎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无论其物质生产如何发达,物质积累如何丰富,它都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衡量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否,不仅有经济上的指标,更有文化上、精神上的指标。当然,提升民族境界是一个艰难的道德爬坡的过程,不是只搞几项文化工程就可以实现的。一个民族的道德境界,是这一民族成员的道德境界的集中体现。因此,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在民族境界的塑造和提升上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与民族成员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民族成员在实践中能够体验它、感知它、领悟它。而作为人们现实生活的形象、生动、细腻反映的文艺作品,在这方面显然具有着更为独特的长处和优势。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通过这样的文艺作品,民族成员就会为核心价值观的蕴涵和魅力所吸引,疏瀹五脏,澡雪精神(出自《文心雕龙》,“疏瀹”意为引导使畅通。“澡雪”意为洗涤使清洁。),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洗礼,进入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随着这样的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的繁荣发展,民族成员就会得到普遍的精神滋养,民族的道德境界也会随之得以不断提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诗为核心的盛唐文化在盛唐时期的民族振兴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表现和摹写,更是一种深度参与创造的力量。‎ B. 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内核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对于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助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其见证者。‎ C.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期待和要求文艺作品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D. 优秀文艺作品能使民族复兴的前景越来越美好,因为它既可以动员、鼓舞本国人民,又可以打动、感染和悦服国外读者和观众,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经济的繁荣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发展不相匹配,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B. 没有节制的物化扩张和私欲膨胀对于人的品德养成是有毒的,而文化建设则是其解毒剂,因为文化建设具有精神救赎的意义。‎ C. 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德的建设,道德会滑坡的原因在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对物质欲望的管控节制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D. 作为德的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价值在于抑制泛滥的物欲,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树立起民族的崇高品质。‎ ‎3.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精神比经济、物质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伟大的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它必然崇尚真善美,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B. 优秀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入人也深”“化人也速”,能够动之以情,劝之以美。如《边城》中洋溢的人性之美。‎ C. 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而核心价值观的蕴涵和魅力吸引着民族成员,使其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洗礼。‎ D. 文化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文化艺术不断繁荣,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民族的道德境界也会随之得以不断提升,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C 偷换概念。人们“期待”和“要求”的是文艺创作者,而不是文艺作品。见第2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 “经济的繁荣发展……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理解有误,“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重要前提是“如果只着眼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建设跟不上”。见第3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文艺作品能够……”表述有误,应为“好的文艺作品能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庆嫂摆开八仙桌,在芦苇荡支起春来茶馆,惹得刁德一大为猜忌,很让胡司令觉得没面子。三人于是拉开架势,“得得呛呛”,一番智斗,好不精彩生动。小时候每看到这里,那个爽劲啊,真比骗了隔壁二癞子的几颗毛桃还来劲。没想到多年后,老程父子也常常“智斗”,弄得不好,还会发生“武斗”。‎ 自从家里安了这个破电脑,老程便巴在上面下不来,读新闻,走博客,BBS,实在累了,就想玩点儿游戏。不过,小程声明在先,你敢初一,我就敢十五。安定团结压倒一切,为了家庭的可持续性发展,老程只好正人君子,为人师表,绝不越雷池半步。‎ 说来也是作茧自缚,小学毕业那光景,老程放了小程一马,让他疯玩了一阵电脑游戏。老程做过学生,知道学习的枯燥,而且他也就这一宝贝,有时候难免心软。不想,一个暑假下来,这小子居然“梦幻西游”了得,八级工的水平,还带了十多个徒子徒孙,只要上网,那些徒子徒孙们就跟着后面乱嚷嚷。沉舟侧畔千帆过,春江未暖鸭先知。老程只好设密码,亡羊补牢,防患于既然。‎ 哪知这小子人小鬼大,居然跟老程斗智斗勇,到处搜集亲戚朋友的生日、住址、电话号码什么的,几次破了密码。老程发现,只好将密码弄得复杂一些,而且隔一两星期换一次。这一下小程是没辙了,不过老程也未必方便。老程记忆力差,常换密码,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往往抱着主机找人破密码。小程看到,一声嘿嘿,忘了密码吧?特别地幸灾乐祸。‎ 如果到此高枕无忧,那就大错特错了。小程破不了密码,就采取迂回战术,惨兮兮地找老程嫂软磨硬泡,老程嫂无奈,偷偷打开电脑,让她那心肝宝贝又玩了几次。老程火了,翻脸不认人,加锁,连老程嫂也保密。此后斗智向高级阶段发展。‎ 一次,老程晚宴归来,坐在电脑前发呆,不想,键符上点点星光,比芝麻还小。用手一摸,黏乎乎的,洗手再摸,还是黏乎乎的。居然是胶水。老程不禁联想到,近来已有好几次了,每当他打开电脑,小程就恰如其分地凑过来找书,瞅着键盘贼看。有敌情啊。老程便喊来小程,质问:“适才发现新情况,小程呀你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老子面前耍花枪。”‎ 小程不言不语,一如往常般平静,瞅着老程看,似乎在说,老程有什么鬼心肠?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老程成竹在胸,这小子神情不阴又不阳,态度不卑又不亢,我待要旁敲侧击将他访,遂交代政策:“胶水玩到这里来了。要想过关,坦白从宽!”小程知道躲不过,就解释说,想上网轻松一下,用针尖挑了胶水做记号,看你动了哪些键符,才能破译新密码。贼滑贼滑的,让人哭笑不得。‎ 老程想,强制戒网吧,腿长在小程身上,跑到网吧怎么办?不戒吧,这小子网瘾又特别大,影响了学习不好玩。上善若水,老程便痛说革命家史,指望他幡然悔悟:“想当初,你老子来到这破地方,拢共才百把本书,两个木箱,没朋友整日价凄凄惶惶,多亏了上大学,才支撑得家庭有些像样。若无有天天向上的好思想,焉能够衣食无忧不慌张。”谁知小程也不省油,振振有词地说:“老程你休要直夸张,稍稍玩玩但也无妨。当学生,盼兴望,讲究方法第一桩。你成天巴在电脑上,我有心也不过偶尔逛一逛。这实际叫学习有方,每到考试一样呈祥。”‎ 看来前景不妙啊,斗智仍要继续下去。不过,老程一阵窃喜,瞧这小子人小鬼大的机灵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牛劲,要是引到正道了,将来也难说不会捣鼓个大炮张来玩玩。考验老程执政能力的时候到了……‎ ‎4.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老程每天巴在电脑上做各种事情,唯独不能玩游戏,这是因为“小程声明在先,你敢初一,我就敢十五”,老程不让小程玩,小程也不让老程玩。‎ B.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展开情节,从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方面展开了老程与小程之间的“密码大战”,从而表现主题。‎ C. 小说的语言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作者还化用诗句,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内涵,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运笔技巧。‎ D. 发生在老程与小程之间的故事,既有趣,也令人颇觉无奈,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孩子们沉迷游戏的忧虑,富有深意。‎ ‎5. 老程这个形象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结尾写到老程要将小程“引到正道”上,你认为老程会成功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老程幽默风趣,从老程与小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程的幽默。②充满父爱,体谅小程学业辛苦,允许小程上网。③关心孩子成长,费尽心思阻止小程玩游戏,并且认识到要积极引导。 ‎ ‎6. 会成功。①从老程父子之间的“智斗”,可以看出小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之下,将兴趣从玩游戏转移到学习上,定会有所成就。②文章中小程提到了他的成绩“每到考试一样呈祥”,说明小程的学习是有基础的。③老程为了小程是煞费苦心,如果老程继续想尽办法引导小程,就会将小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牛劲”引导学习上。‎ ‎【解析】试题分析:‎ ‎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读后可知,选项主要涉及表现手法的知识点,分析时,应根据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差别,C.小说中没有肖像描写。A.“最终以老程的失败认输告终”表述有误,老程和小程之间的“智斗”并没有结束。B.“这是因为小程不允许,认为, ……”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小程声明在先,你敢初一,我就敢十五”,老程不让小程玩,小程也不让老程玩。见第2段。‎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5. 本题主要考查小说情节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时,应结合着情节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结合着小说具体语句分析作答。还要注意具体的段落位置。开头描写的《沙家浜》的“智斗情节”,在内容上主要是将剧作中的精彩“智斗”与现实中老程父子间的“智斗”相映衬,增加文章趣味性。在结构上主要是与标题呼应,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往下看,引出下文老程父子之间的“智斗”。‎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情节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 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6. 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分析题目,人物形象分析要从对人物的塑造中找,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现象、心理的描写,还要注意侧面的描写。结合文中的主要情节来回答,比如从老程与小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程的幽默;从体谅小程学业辛苦,允许小程上网,可以看出老陈充满父爱;从老陈费尽心思阻止小程玩游戏,并且认识到要积极引导,可以看出老陈关心孩子成长。‎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7.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的探究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老陈会不会成功,然后结合着小说的具体内容,从小说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读者的角度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理由和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典例拓展】探究结尾的合理性 设问:这篇文章的结尾这样处理是否合理?‎ 思路:这个结尾水到渠成;这个结尾升华了某某主题;这个结尾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某某形象。要特别注意空白式结尾及出人意料式结尾的作用。‎ 例:2009年辽宁卷《遗璞》: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参考答案:‎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涵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轻易地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理念。‎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的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 ‎(摘编自《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材料二:‎ ‎2012-2016年全国人口总数及增速图 注: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 ‎(资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人口总数统计及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 材料三:‎ 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背后的原因是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结合。在一个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社会里,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正金字塔形,老龄人口占比较小。在一个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社会里,人口年龄结构则趋向倒金字塔形,老龄人口占比较大。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率在多数年份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随后,出生率开始快速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进一步下滑,到2000年之后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死亡率比出生率下降得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就下降到千分之七左右。最近十年死亡率略有上升,主要原因是老年人比重越来越大,而老年人是死亡率较高的群体,因此会带动整体死亡率上升。‎ ‎(摘编自王非、赵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后果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根本上受益于自身有利的人口结构,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人口红利窗口正好重叠,而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减速与人口红利窗口的关闭密切相关。1985-2007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为1.58%,2008—2015年下降到0.61%,根据年龄移算,2016-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到-0.4%。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富裕人群闲暇追求倾向的增强,以及低龄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或劳动参与率也呈现越来越显著的下降趋势。例如,1985-2007年中国劳动参与率增长幅度为—0.07%,2008—2015年为—0.24%,未来5年估计为—0.50%。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增长速度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由1985-2007年的1.5%,下降到2008-2015年的0.36%,2016-2020年估计为—0.9%。‎ ‎(摘编自张雯鑫《2016年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将为负》)‎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我国“十三五”期间出生人口增多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密切相关,这种增长趋势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 B. 由材料二可知,2012—2016这五年间,每年的出生人数均超出了当年的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左右。‎ C. 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2016这五年间,年度总人口数的增幅与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增幅是完全相同的。‎ D. 中国人口的出生率的下降和死亡率的下降同时出现,而最近十年死亡率的上升,与老年人比重大有关。‎ E. 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口结构合理,由此带来中国工业规模增大,经济高速增长,这种态势直持续了30多年。‎ ‎9.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原因。‎ ‎【答案】7. C 8. BE ‎ ‎9.‎ ‎ ①我国人口的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造成人口快速老龄化。②人口快速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人口红利窗口关闭,经济减速。‎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正金字塔形”错,应为“倒金字塔形”。‎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这种增长趋势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错,应是人口总规模达到峰值;C项“增幅是完全相同的”错,由图可知,二者增幅存在明显差异;D项“同时出现”错,由材料三“死亡率比出生率下降得早”可知。‎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本题的答题区间散落在全文,回答时要仔细阅读文本,找出有关的语句,如:我国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背后的原因是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结合。最近十年死亡率略有上升,主要原因是老年人比重越来越大,而老年人是死亡率较高的群体,因此会带动整体死亡率上升。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富裕人群闲暇追求倾向的增强,以及低龄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或劳动参与率也呈现越来越显著的下降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增长速度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然后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整合,最后可概括为两点:①我国人口的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造成人口快速老龄化。②人口快速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人口红利窗口关闭,经济减速。‎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 ‎(《隋书·循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B.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C.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宜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D.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髫龀,指儿童时期。髫,指孩子下垂的头发;龀,指小孩换牙。‎ B. 迁,和“拔”“擢”等在古代全都指升官,而“左迁”则指贬官。‎ C. 崩,指天子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 D. 谥,即谥号,帝王、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后人据其生平评定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叔略在孩童时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 ‎ 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 樊叔略任相州刺史时,教化了当地的百姓,使民风变得纯朴,政绩列当时第一,受到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赞扬。‎ D. 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人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2)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 ‎【答案】10. C 11. B 12. C ‎ ‎13. (1)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宪认为他很有奇才。‎ ‎(2)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冇精巧构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汴州刺史”“洛阳”“东京”“营构监”“叔略”等即可作出判断。‎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有时,也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迁”也指官职的一般调动,不全都是升官。‎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教化百姓,使民风变得纯朴是他任汴州刺史时所为,非相州刺史任上。‎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素”,向来;“因”,借助;“数”,多次;“奇”,认为……有奇才。第二句得分点:“疑滞”,犹豫拖延的事务;“辄”,总是;“评理”,评议处理。‎ 点睛:‎ 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阿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酷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冇精巧构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年,为官很有声誉。邺(北周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政绩是当时的第一,调任他为相州刺史。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担,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吏百姓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到见解,暗里与事理相合。樊叔略很受皇帝亲近信任,高颍、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生性很崇尚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进士出身,在朝廷做官,南渡后,颠沛流离,饱经丧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起首以“忆昔”领起,词人巧妙地把笔墨集中在“午桥”这个典型环境和“夜饮”这个典型事件上,构思功力非凡。‎ B. “长沟”二句写欢宴的环境:小沟细水长流,银月明辉,杏花疏影,静默无声。‎ C. “吹笛”一句转化巧妙,从静到动,从视觉到听觉,极写旧游之盛。‎ D. 收尾两句写古往今来,多少兴衰之事尽付三更渔唱,超脱中暗含无限悲凉。‎ E. 本词上下两片一亮一暗,对比鲜明,情景交融,是婉约词中难得的杰作。‎ ‎15. 这首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意绪是复杂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E 15. ①饱经丧乱之苦,颠沛流离之恨。“二十余年如一梦”写出了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慨;②苟全性命之心酸。“此身虽在堪惊”写出词人为自己在乱世能保全性命感到惊诧和心酸;③报国无门之愤懑。“闲登小阁看新晴”中的“闲”字暗含这种情感。④超脱中寂寞悲凉之情。“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的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词人在超脱中表达了自己寂寞悲凉的心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小沟细水长流”错,“午桥”不可能建在“小沟细水”之上,“长沟流”指河水长流。E项,“情景交融”错,应改为“以乐景衬哀情”;“婉约词”错,应改为“豪放词”。‎ ‎15. 试题分析:题干说“这首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意绪是复杂的”,要求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词的思想情感。答题区域限制在词的下片,作答时要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找出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句。“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结合注解分析,词人曾在朝廷做官,南渡后,饱尝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词人为自己在乱世能保全性命感到惊诧和心酸,这两句概括了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激剧变化的情况。“闲登”句是说:我闲散无聊地登上小阁,观看这雨后新晴的月色,暗含了词人报国无门之愤懑。“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 ‎,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闲登小阁”三句,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述曹操当年伐吴的军威之盛时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真是一代豪杰呀,接下来作者却感叹道:“___________?”‎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说明了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在《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句写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图南”,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舳舻千里 (2). 旌旗蔽空 (3). 而今安在哉 (4). 我決起而飞 (5). 抢榆枋而止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②从中国书法史来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的规律。但不容置喙 的是,艺术作品的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③美国可能会在顿巴斯地区引发新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并让已处于低谷的俄美关系雪上加霜。‎ ‎④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现在各种辅导机构鱼龙混杂,一不小心,你就可能既损失金钱又浪费时间。‎ ‎⑤如今,电子支付手段日益多样化,电子支付已渐成主流,在不远的将来,纸币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⑥我们能够攻克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奇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与时俱进的能力建设和本领升级。‎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对象使用错误。‎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毋庸置疑”。‎ 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此处使用正确。‎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处使用正确。‎ 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前进。此处使用正确。‎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注他人的病态心理。‎ B.‎ ‎ 今年艺考政策进一步收紧,部分学校不仅被取消“校考招生”资格,而且一些高校削减招生数量,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C. 在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质量的同时,这个省持续发挥着全国粮食安全稳压器的作用,粮食总产连续7年全国第一,连续8年达到1000亿斤之多。‎ D. 由于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非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语序不当,把“不仅”调到“部分学校”前面。C项,句式杂糅,“达到……之多”杂糅,去掉“之多”。D项,成分残缺。删去“由于”。‎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次考得不错,因此作为同学,我殷切期望那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B. 我在电话里和小明进行了磋商,相约星期六下午一起去看电影《战狼2》,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C.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给张老师做寿,张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学生。‎ D. 为了庆贺我们喜得贵子,各位亲朋好友在百忙之中前来喝满月酒,我代表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殷切期望”,指深厚而迫切。一般用在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的场合。用在同学之间不得体。B项,“磋商”,仔细商量、研究。用于较高层次的较正式的场合。C项,“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使用得体。D项,“贵子”,是对别人的儿子的称呼。所以选C项。‎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究竟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还是“饭后马上遛,阑尾要割走”?科学表明,②___________ 。饭后剧烈运动可能加重内脏重力牵拉,内脏牵拉会引发胃部疼痛;③__________ ,胃肠扭动是一件危险的事。此外,饭前运动其实也不宜剧烈。‎ ‎【答案】 (1). 饭后能否运动的问题一直有分歧 (2). 饭后不宜立即剧烈运动 (3).‎ ‎ 饭后剧烈运动还可能引发胃肠扭动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分析,此处是对饭后是否运动的问题存在的疑问;第②处结合“饭后剧烈运动可能加重内脏重力牵拉,内脏牵拉会引发胃部疼痛”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饭后不宜剧烈运动;第③处结合“胃肠扭动是一件危险的事”分析,此处是讲饭后剧烈运动还可能引发胃肠扭动。‎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精准扶贫,首先是物质上的扶贫,因为物质上脱贫了,就能使贫困群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拥抱生活的热情,而有了生活的热情,他们必将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子”。‎ ‎①不是物质上脱贫了就能使贫困群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答案】②不是有了生活的热情就一定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不是学习了文化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子”。‎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目要求参照①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推断问题。既然是推断问题,就是推断不合理之处,做题时就要注意文段中推理之处,看其是否恰当即可。‎ 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②“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③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④“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 面对上述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利和义 ‎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大多是这样的说法,君子重义不见利、施恩不图报、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在义于利的交锋中,咱们民族一贯视义为荣,瞅利为耻。也正因为此,历朝历代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大爱无私之人,他们以自己的光风霁月般的义举绚烂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凭自己的拯弱扶贫的精神温暖了千千万万颗悲冷的心灵。这些不计回报的馈赠,这些挺身而出的义举让我们活着有意义、有方向、有力量。因此孔子的弟子奋不顾身下水救人后收取贵重酬谢引来大大家的纷纷议论,也在情理之中。但孔子对他弟子的这种行为却大加表扬。‎ 孔子的态度为什么总与大家相反呢?因为他明白,义而不利,行而不远。对一个人而言,实现一项义举一件善行,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多做一些,不间断地做下去。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空间,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权利。非功利的行善仗义,付出精力与财力,内心固然得到了慰藉与充实,人格与灵魂因为无私无悔而变得饱满而鲜活。但人终归是社会之人,他不免受制于现实中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绝不能苟求一个人总是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也正是由于这种牺牲和奉献使得许许多多的人视行善举义为畏途,从而他们只是感动感激只是钦佩敬仰,却不效仿不加推广。‎ 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成一些有识人士,也包括那些在别人的善行义举中获得利益和受益人,能够主动且真诚地对善行义举的实施者给予合适的回报,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因为自己的本不图报的行为获得了精神与物质的补偿,让他们真正的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其说是帮别人帮助社会不如说是在帮自己,是在为自己为亲人为社会积蓄生活的美好,惟其如此,有爱有善之人就会更加努力地去施爱使善,他们不会再有后顾之忧或世薄之叹,让义行能够得到精神或者物质的回报,对此,政府机构有责任去建构一种机制,形成一种常为规范,始以规范,终以风俗。‎ 我们要让好心人有好报,这样好心人才会层出不穷,义善之行才会蔚然成风,我们发自内心地赞同咱们传统的义利价值观,重义轻利,但我们不排斥利。我们更欣然地接受施恩之后的回报。只有这样,这些神圣而美好的品行,才能光而大之,才会使我们明白什么叫高贵什么叫做伟岸!‎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作文要求是“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此题考查名言名句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所给的四则材料来自古今中外名人。前三则是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张。第四则是马克思的看法。要想准确立意,必须先懂得四则名句的意思。①孔子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该句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②孟子说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该句的意思是“王为什么一定要谈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③荀子说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该句的意思是荣与辱的最大区别,要看一个人对安危利害态度来判别。把义放在首位然后取利的为荣,把利放在首位而后才求义的就是辱。以义立身的就荣耀相随,处处通达,以利立身的就耻辱困绕,困窘交加;通达顺利者就可以驾驭别人,窘困者受制于人。④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了解了每一句话的意思后,关键词是“利”和“义”。每一句的立意参考如下: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要先周密的思考;贪图快反会更慢;不要贪图眼前小利;不贪小利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②“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人不追求物质利益;人需要重视仁和义。③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取利为荣,求义是辱;以义立身会荣耀相随;荣者驾驭人,辱者受制于人。④“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人不能离开“利”,但又不能只在乎“利”。总之:本次作文可以:(1)谈对“利”的思考;(2)谈对“义”的思考;(3)对“义”与“利”,二者皆谈。不论从哪个方面谈思考,都应辩证的分析问题,不能绝对的谈“利”忘“义”,也不能只是讲“义”而忘记利益。‎ 点睛: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此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名句表达的主题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诗句中心意,读懂四句话的意思,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来确定立意角度。如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是“义”和“利”,能辩证地阐述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篇好作文。‎ ‎ ‎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