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东风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 “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 “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 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 “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 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 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 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D. 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C张冠李戴,“‘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错误,原文是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另外,“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也不准确,原文是说“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2. 试题分析:B夸大其词,“恐惧顿失,兴趣盎然”不够准确,原文是说“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另外,“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C偷换概念,“……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不够准确,原文是说“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另外,“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也不正确,原文是说“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患难之交
毛姆
我阅人至今已经有三十年之久。如果只凭一张脸来雇用一个仆人,我肯定要犹豫不决,然而我想我们多半只凭一张脸来判断我们所遇见的人,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常常弄对多于弄错。人家对我说他们对一个人的初次印象一准不会错的时候,我耸耸肩。就我来说,我发现自己认得越久的人,他们越使我迷惑不解。我最老的朋友们,恰恰是我可以说一点也不了解的人。
我产生这些想法是因为今天报纸上登载爱德华•海德•勃吞在神户逝世的消息。他是一个商人,我跟他交情很浅,可是有一次他使我大吃一惊,才对他感到兴趣。要不是听他亲口说的,我怎么也不会相信他竟然做出这种事情。不论是外貌,还是举动,他都使人想起一种定了型的人物。他身材矮小,细瘦文弱,一头白发,一脸皱纹,气色红润,眼睛湛蓝。我在日本横滨的英国俱乐部被人介绍跟他认识。他在俱乐部里看来人缘颇好,他离开以后,人家说他属于最高尚的人当中的一个。有一种人吸引你,是因为你觉得他对人们具有真诚的爱。他确有魅力。
一天下午,我坐在旅馆休息室里。不久,勃吞走进休息室,我们闲谈起来。
“你认识伦尼·勃吞吗?”
“没有,我似乎没有听到过这个名字。”
“可真巧,他和我同姓氏,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桥牌手。他不是个坏人,我喜欢他。他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有那么点漂亮。女人家很欣赏他。他落拓不羁,饮酒过度。每个季度都有一点钱寄给他,他打牌又赢得一点。他赢了我很不少的钱,这个我知道。”
勃吞和颜悦色地轻声一笑。
“我想这就是他倒霉的时候来找我的缘故;还有一点就是他和我同姓氏。有一天,他到我的办事处来找我给他安排一个职业。他告诉我,家里不再寄钱给他了。我问他几岁。
“三十五,”他说。
“你至今都做过些什么事呢?”我问他。
“嗯,没做过什么,”他说。
我忍不住笑了。
“我怕目前一点也帮不了你的忙,”我说。“再过三十五年来找我吧,那时我再看看怎么办。”
“他不走,然后告诉我他不想老是打桥牌,于是打了扑克,结果垮了台。他一败涂地,要是找不到事情做,只好自杀了。”
我打量了他一会,看得出他整个儿垮了。酒喝得比平常更多,像是个五十岁的人了。
“那么,除了玩牌以外,你还会做什么事呢?”
“我会游泳。”他说。
“我忽然有了个主意。”
勃吞中断了他的故事,转脸对着我。
“你可熟悉神户?”他问道。
“不,”我说。“有一次路过那儿,但是只过了一夜。”
“那么你不知道汐屋俱乐部了。我年轻时候,从那儿游泳,绕过灯塔,到樽见的小海湾登岸。有三英里多路呢,而且因为绕过灯塔那儿的潮流湍急,是很难游过去的。好,我就和我那位同姓氏的青年谈了这一情况,”并且说,“要是他能游过去我就派给他一个工作。”
“我看到他相当为难。”
“你说你是个游泳家嘛。”我说。
“我的状态不怎么好。”他回答。
我没说什么。耸耸肩膀。他对我瞧了片刻,然后点点头。
“好吧,”他说,“你要我什么时候去呢?”
我看看表。十点刚过。
“游这段路顶多需要一小时零一刻钟多些。我在十二点半开车到那边小海湾接你。”
“行。”他说。
“我们握握手。我祝他运气好,他走了。那天上午我有许多工作要做,总算刚好在十二点半赶到樽见的小海湾。其实用不着匆忙;他一直没有露面呢。”
“他在最后关头吓退了吗?”我问。
“没有,他没有吓退,开头游得顺利。然而酗酒放荡当然毁坏了他的体质。绕过灯塔的潮流他对付不了。大约三天之后才发现他的尸体。”
有一两分钟我说不出话来。我有点儿震惊。然后问了勃吞一个问题。
“你打算给他一个工作的时候,可知道他会淹死呢?”
他温和地微微一笑,那双善良忠厚的蓝眼睛望着我。他一只手摸着下巴颏儿。
“嗯,当时我的办事处里并没有空位子。”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患难之交》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容易引起共鸣,也使文本的笔调显得亲切,读者易于接受。
B. 这篇小说作者采用倒叙方式展开叙述,开始作者就发表了一段感悟:人性复杂,人的外表具有欺骗性。这是由于看到了主人公爱德华的死讯,至此拉开了大故事的帷幕。
C. 爱德华对伦尼痛下杀手,只是因为伦尼赢了他“不少钱”。一个不学无术,靠“国内寄钱过日子”的浪荡公子赢了他辛苦挣来的钱。
D. 这篇小说刻画了以作者“我”、爱德华、伦尼为代表的三类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崇尚的“金钱”价值观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5. 小说的标题“患难之交”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4. C 5. ①题目与人物形象的反讽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形象②题目与内容的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悬念。③题目“患难之交”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是置朋友于死地,讽刺了资本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对人性的扭曲:爱德华为了失去的金钱可以置朋友于死地。
【解析】
4. 试题分析:C项,“只是因为伦尼赢了他‘不少钱’”
错误,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嫉妒,“他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有那么点漂亮。女人家很欣赏他”,而爱德华“矮小,细瘦文弱,一头白发,一脸皱纹”。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其中A项鉴赏小说的叙述角度,B项鉴赏小说的叙述方式,C项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D项分析小说的主题。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从标题的含义、突出人物、突出主题等角度分析。“患难之交”指的是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读者读到这样的标题会对小说内容产生预期,以为小说反映的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但小说的内容却与标题完全相反,小说中的人物爱德华•海德•勃吞表面上“人缘颇好”“高尚”,实际却对朋友狠下杀手,也不属于“患难之交”的范畴,这就使得小说标题起到了突出人物、突出主题、设置悬念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傅璇琮:他这辈子只干了三件事
傅璇琮1955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的助教。原以为就此走上学术坦途,未料两年后被打为右派,从北京大学“贬谪”到商务印书馆。
从北大来到商务印书馆四合院,二十五六岁的傅璇琮感觉自己“心情其实过中年”。他被安排校读、重编云龙旧编的《越缦堂读书记》,索性沉潜文章,以读书为业。傅璇琮在《<学林漫录>忆旧及其他》一文里回忆初拾编辑行当:“一下班,我就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廊下,面对院中满栽的牡丹、月季之类,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真有陶渊明‘时还读我书’的韵味。”
在商务印书馆悠闲的生涯很快结束,几个月后,傅璇琮被调到中华书局,开始了纷乱繁重的编书生涯。傅璇琮白天审读、加工稿件,夜里读书。每逢星期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看一天书,中午把早晨带去的馒头就着开水当一顿午饭。
20世纪80年代学界尚且冷清,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对学界最有启示作用的无疑是《唐代诗人丛考》。当时学人通常只关注大作家,傅璇琮则把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通过对二三流诗人境况的考订,勾勒出当时诗坛的样貌。这部书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傅璇琮也常常“为人作嫁”,在傅璇琮经手编辑的书籍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慎重。傅璇琮接到稿件通读后,立即写出审稿意见。《万历十五年》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自己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诘屈聱牙之处。傅璇琮请他在北大的同窗好友沈玉成对原书做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的修改润色稿。当时传递文稿只能用跨洋信函,书稿来回修改、寄递,直到1981年6月才大致定稿。《万历十五年》首版中华书局初印27500册,几乎顷刻售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料峭春风乍起还寒”学术背景下,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中华书局的出版物是国内外古典学界的“高天风筝”,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
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传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煌煌巨制。但对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这套丛书收集了文史学界的一些轻松漫谈的文章,所讲不过是“书人书事”。“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傅璇琮以为,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这里发表过启功、俞平伯、钱仲联、吴小如等学人的文章,篇篇“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亲切可喜。
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1981年6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专程到中华书局拜访傅璇琮。傅璇琮读到了他的文章《<全唐诗>误收诗考》,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2005年起,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傅璇琮在清华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除了文史哲三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数到场,还有北大、社科院、外地赶来听课的同学,盛况空前。
30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傅先生成果的影响。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书、审阅书稿中度过的。他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6年2月4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16年1月23日,傅璇琮先生走了。然而可以置信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集出版家、学者于一身的傅先生曾经成为一座丰碑,永远被仰视,永远受崇敬。
(罗时进《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视的学术丰碑》)
②他喜欢到学生宿舍和我们小坐谈学,亲自帮我们借论文资料,他同学生谈论问题时态度和蔼,总是乐呵呵,从不发怒。
(清华学生追忆傅璇琮)
6.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不落学人关注大作家的窠臼,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这说明独辟蹊径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
B. 作者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术后辈,引领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远行。
C. 傅璇琮编辑的《学林漫录》丛书虽然被称为“漫录”,但却能记述学人的创作经历,反映学人创作经验,富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D. 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他没有大师的架子,为人平易谦和,能够深入到大学生中去,表现出了一个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傅璇琮主动邀请尚未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参加学术会议,因为这位年轻人专程拜访学术前辈的态度、主动求学的精神打动了傅璇琮。
B. 在学术界冷清的情况下,傅璇琮能够不断发表重要著作,得益于他勤奋、肯吃苦的研究态度,他几乎牺牲所有假日休息时间。
C. 傅璇琮请好友沈玉成对《万历十五年》译稿加以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却坚持自我修改,书稿历经了多次跨洋寄递,才得以定稿。
D. 《学林漫录》中“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意在表现所选文章都是作者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的。
8. 为什么说傅璇琮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B
8. ①著书立言,发表数部重要著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②编辑书籍,主编许多煌煌巨制,编辑《学林漫录》,推进学术发展。③扶植后辈,提携、帮助青年学者,促其学术成长。④热心教育,回归大学讲坛,开设课程,传授文化知识。⑤凭识见和胆识,拓宽出版渠道,引领出版业发展
【解析】
6.
试题分析:B项,“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术后辈,引领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远行”理解不当。由原文可知,应为意在赞美傅璇琮主编了大量书籍,引领了出版业的发展,为出版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传主品质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7. 试题分析:A项,原因不全面,陈尚君有学术才华、傅璇琮有提携青年的情怀,也是原因。C项,“对《万历十五年》译稿加以润色加工”不当,由原文可知,是“对原书做润色加工”;“黄仁宇却坚持自我修改”不当,由原文可知,是“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的修改润色稿”。D项,“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分析错误,由原文可知“傅璇琮以为,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
8. 试题分析:“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指的是傅璇琮先生的成就和贡献,所以本题要求答出的是傅璇琮为推进中国的文史学术研究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从“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唐代诗人丛考》……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可概括出傅璇琮著书立言;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传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煌煌巨制”,可概括出傅璇琮编辑书籍;从“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可概括出傅璇琮乐于扶植后辈;从“2005年起,……再度回归大学讲坛”“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可概括出傅璇琮热心教育;从“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可概括出傅璇琮拓宽出版渠道。
点睛:本题是一道概括传主优秀贡献的题目,这是传记类文本常考的题型,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题干考查传主的优秀品质还是贡献、成就。第二步,确定信息所在区间,仔细阅读,从文中筛选关键句子、词语。第三步,分条归纳,得出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意修营垒,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帝降御前金字牌,令此事日落住罢。弃疾受牌而藏之,仍躬监办者,期一月营栅成,违者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征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西大凶,诏弃疾督振荒。始至,榜于通衢曰:“屯米者配,强籴者斩。”又令尽出官钱,量贷于吏民能者,令其于他处购运米粮,期终月至城下平粜,于是连樯而至,米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州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9. 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虞允文当国——当:主持
B. 期一月飞虎营栅成——期:满,整
C. 各举有干实者——干实:真实才干
D. 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子钱:利息
10.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B. ①议者以聚敛闻 ②木欣欣以向荣
C. ①旦日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②衡乃诡对而出
D. ①德佑初,枋得请于朝 ②不拘于时
11.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B.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C.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D.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缗钱:元狩四年,汉武帝下诏“初算缗钱”,对商人的财产进行征税,自此,“缗钱”即作为计税单位登上历史舞台,后泛指税金。也可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B. 金字牌:全称金字牌急脚递,是宋朝一种通信的凭证。宋代驿传中以最快的速度发送的文件所悬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名。
C. 长短句:词的别名。还称作“诗余”“乐府”。《草堂诗余》《汉乐府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D. 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于特别表扬有贡献的死者。《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记载,“初,常少、张隆劝述降,不从,并以忧死。帝下诏追赠少为太常,隆为光禄勋。”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垒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 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令官府出钱,发放贷款给有能力的人,广纳米粮平价出售,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难关。
C. 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 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不曾施展。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受牌而藏之,仍躬监办者,期一月营栅成,违者坐军制。
(2)榜于通衢曰:“屯米者配,强籴者斩。”
【答案】9. B 10. C 11. A 12. C 13. D
14. (1)辛弃疾接到牌后把它藏了起来,仍亲自监督营建的人,约定(限定)一个月营栅建成,违约的人按军法治罪。(得分点:“躬”“期”“坐军制”)
(2)辛弃疾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得分点:“榜”“配”“籴”“榜于通衢”介宾作状语后置)
【解析】
9. 试题分析:把各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可知,B项,“期一月飞虎营栅成”的意思是“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期”是动词,“限期”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①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②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③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④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⑤根据字形推断词义。⑥语境分析推断。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C项,前后两个“而”都是表承接的,不译。A项,前一个“因”,介词,趁机;后一个“因”,介词,通过、经由。B项,前一个“以”,介词,拿、用;后一个“以”,表修饰。D项,前一个“于”,介词,向;后一个“于”介词,表被动,被。
11. 试题分析:画线句子中“咸淳”是年号,“咸淳间”指的是咸淳年间,其后应断开,由此可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个选项,“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说的是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喊,合乎情理和上下文语境;而“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的意思则是路过辛弃疾墓旁,庙宇中听到有声音在呼喊,不合情理,由此可断定答案为A项。
12. 试题分析:C项“草堂诗余》《汉乐府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不当。《汉乐府集》不是词集,是乐府诗集。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记忆,符合当今重视传统文化的命题趋势。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分类整理,强化记忆。
13. 试题分析:D项,“政治军事才能一直不曾施展”错。他曾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等职,并在任上取得了政绩,还建成了过江上最好的部队,在江西督办赈灾事务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躬”,亲自;“期”约定日期;“坐军制”,按军法治罪。(2) “榜”,张榜;“配”,流配,流放发配;“籴”,买;“榜于通衢”介宾作状语后置,意思是在大路边张榜。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以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观点强硬而直露。因为讲和刚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胸怀大志,有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辛弃疾。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想要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两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虽然)各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亲自监督修建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个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辛弃疾问:“需要用多少瓦?”回答说:“二十万。”辛弃疾说:“不用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敢瓦两块,两天不到就备齐了,僚属都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一支。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事务。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根据情况借贷钱给有实际能力的人,命令他们到别的地方购买运回粮食,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拔运米粮救助,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出十分之三的粮食给了信州。皇帝嘉奖了他,给辛弃疾涨了一级俸禄,后来他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辛弃疾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秸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②。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②膏锋锷:指伤于刀锋。
15.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登临词,词人岳飞登高临远,畅叙情怀。词的尾句“骑黄鹤”紧扣题目,结构上不失工致,情感表达酣畅。
B. 上阕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将当年的繁盛景象与而今的“风尘恶”对比;同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回忆为虚,眼前景象为实。
C. “万岁山前珠翠绕”中,“珠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珠翠绕”又用了夸张手法,极言宫女多,歌舞升平。
D. “何日请缨提锐旅”中的“何日”之问,与《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倩何人唤取”的发问,都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E. 词上阕描绘的景象秀丽绮靡,下阕的景与情悲壮豪迈,整体的风格不能简单归为豪放或婉约。
16.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AB 16. (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2)借景抒情。借凄怆荒凉之境,表达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兵士、百姓身处困境的同情,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珠翠”用了借代的修辞。D项,“倩何人唤取”表达的是无人赏识、壮志难酬的悲哀。E项,此词是豪放词。
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近几年这类题型在诗词鉴赏中比较常见,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16. 试题分析:
“风尘”,这里指战乱。慨叹汴京惨遭金人铁骑践踏,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膏锋锷”,是说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夹端,即兵士被刀剑杀死。“沟壑”,溪谷。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作者慨叹南宋王朝统治下士兵牺牲,人民饿死,景况萧索,希望率师北伐,收复中原。
六、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当年青春年少的美好形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答案】 (1). 人非生而知之者 (2). 孰能无惑 (3). 小乔初嫁了 (4). 雄姿英发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知、孰、惑、初、姿、常、作、登。
七、语言文字运用
18.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炮烙(páo)濒临(bīn)矫捷(jiǎo)恪守不渝(gè)
B. 攻讦(jié)沮丧(jǔ)趔趄(liè)间不容发(jiàn)
C. 旖旎(qí)剽悍(piāo)蹊跷(qī)莘莘学子(shēn)
D. 狙击(jū)罪愆(qiān)拓片(tà)稗官野史(bài)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恪”为kè,B.“间”为jiān,C.“旖”为yǐ。
19.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战战兢兢 滑稽可笑 听信谗言 下缀题名
B. 哀声叹气 吃荤吃素 噩梦连连 消遣娱乐
C. 没精打采 通霄做梦 安然无恙 令人难堪
D. 兴高采烈 性情孤癖 心神不定 周济穷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唉声叹气;“唉”是叹息声;C通宵做梦,宵是晚上的意思,可联系元宵节来记;D性情孤僻,可联系偏僻来记。识记字形一定要理解意义,也可联系与其相关的词语,其它词语可借助类似方法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泰戈尔随笔一向以俊秀飘逸、意蕴丰厚著称,特别是由冰心翻译的《园丁集》,词约意丰,字字珠玑。
②很多人都试图证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③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④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1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PU ,又称“中国芯”。
⑤古人往往把归隐当作终南捷径,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渊明,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⑥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我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我却是第一次见到。
A. ①⑤⑥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①字字珠玑:比喻说话或文章词句十分优美;
②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错对象;
③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志向;
④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不接宾语;
⑤身体力行:努力实践,亲身体验。褒义;
⑥出人意表: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B. 现在,很多国内医院的诊疗水平都可与欧美比肩。北京医院的这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C. 新华社发布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科学界人士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D.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习了多少技能,关键在于他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杂糅,“还在于”与“也是…的重要原因”留一处。B项,宾语中心语残缺,“作用”后加“优势”。C项,主语残缺、搭配不当,将“后”去掉,在“引起”前加“消息”,把“反应”改为“反响”。
22.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考研热降温拐点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点。,这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操守。,这是基本的教育目标。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考研出现拐点是我们彻底革新研究生教育的契机,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点。
①不但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②研究生教育应该让研究生们能够掌握研究方法,有所成就
③这种畸形、落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应该彻底革新了
④研究生教育主要应该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
⑤而且自毁了门面
⑥我们一些地方的研究生教育却成了单纯的混学历。
A. ④②⑥①⑤③ B. ④②⑥⑤③① C. ②④③①⑤⑥ D. ②④⑥⑤③①
【答案】A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承蒙各位长辈抬爱,让我家公子列席本次股东大会,他受宠若惊。
B. 林老,您好!看了你对拙作的修改,非常感激,特别是你补充的故事结尾,完全是狗尾续貂,活色生香。
C. 热切盼望您老屈尊枉驾,莅临研讨会现场,希望您能够不吝赐教。
D. 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公子”不妥;“公子”是中国古代一种对别人的称谓,敬辞,多用于男性。引自用于自己的孩子,不得体。B项,“狗尾续貂”不妥。“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这里用来称赞别人为自己补写的作品,不得体。D项,“忝列”是自谦用语,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这里用来称对方,不得体。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八、作文
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有人说: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也有人说:如果什么都不怕,反而更可怕。
以上看法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人要有敬畏之心
郑国有个宰相很爱吃鱼,可是,有人给他送鱼,他都不接受。人问他:“你那么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会因此失掉俸禄,就没有鱼吃了。我不接受馈赠而保住俸禄,就终身有鱼吃了。”这则故事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节土》。
郑相的不受鱼,我想不是因为他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而是心存敬畏感,对法律的敬畏,害怕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手中一有权就不可避免地有了腐败的机会;人,从人性本身来说,都有腐败的倾向,关键是能否自律。而自律,有道德因素,更来自敬畏感。敬畏是一种情感,一种因惊讶、恐惧而生出尊敬的情感,甚至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情怀。它让人有所顾忌、让人遇事三思而后行,让人检点自己的行为,让人在自我膨胀的时候知道收敛,让人憎恨犯罪、远离邪恶。
清朝于成龙怕被陷于腐败的泥潭,用“累千盈万,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我披枷戴锁”来警醒自己。然而,现如今个别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抱着“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处世哲学,把手中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资本”,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纪国法抛诸脑后,为所欲为,甚至蜕化变质。
敬畏之心,就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警戒,是保持清醒头脑的“清醒剂”,是医治胆大妄为的“良药”,是警醒决策者正确用权的高明之举。敬畏不是惊恐,也不是畏惧,它让人们警醒,让人们懂得利害、懂得自律,让人们的情感变得丰富、变得深沉,让人们唤醒自己的天良,让人们学会认真做人。人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谨言不会出错,慎行不会跌跤。一个人心存敬畏,有所畏惧,就能按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行事,追求和谐和真善美;一个人心无敬畏,无所畏惧,则会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其结局是极可怕的。
现实生活中,那些违法乱纪之徒,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他们没有敬畏之心,什么都不怕,“无所畏惧”,把道德、良心、人格,以及党纪国法统统抛到九霄云外,为私利所驱使,或“利令智昏,昧心贪污”,或“铤而走险,杀人越货”,或“瞒天过海,为所欲为”,最终走进了自掘的坟墓,其结果是一害社会、二害家人、三害自己,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些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心怀一颗敬畏之心。
一个人敬畏法度,胸中有了定盘星,为人处事有标准,面对金钱、美女、权力的各种诱惑,就会用法纪和道德约束自己,不动心,不伸手,始终保持平静心态。对越轨之事,不敢想、不敢干、不敢为,从而保持革命气节,创造美丽的人生。
敬畏之心不可无。当人类不敬畏自然的时候,自然就奉还给我们瘟疫、灾害;当贪官不敬畏人民和法律而贪污腐败的时候,等待他的必然是人民的审判和法律的严惩。
慎独,敬畏自己的良心,是高尚的境界。
本题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立意:
从“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句话出发,可以写人应有敬畏之心;
“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则强调人应有勇敢无畏之心;
“应该有所怕,有所不怕”则应辩证地看待“怕”与“不怕”的关系。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