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届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全国)(20)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暗物质 ‎    天文学家们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意识到宇宙中存在着看不见的暗物质。1933年,瑞士的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Fritz Zwicky)对距离地球3.2亿光年、由超过3000个星系组成的星系团进行了长期的观测。‎ ‎  他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测量星系团的质量。第一种方法是对大量星系的运动速度进行分析。因为速度与引力有关,所以可以间接估计出星系团的质量。用这个方法得到质量称为“力学质量”。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星系团内星系的亮度来估计质量。因为恒星质量越大就越亮。这样得到的质量称为“光度质量”。按说力学质量和光度质量应该相近,然而实际得到的结果是,力学质量比光度质量高了400倍左右!也就是说,力学质量里的绝大部分是我们看不到(不发光)的物质。如果没有这部分“看不见的物质”的作用,那么这个星系团的引力就不足以将其中的星系像现在这样束缚在一起。‎ ‎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正式提出了“暗物质”这个名称。现在普遍认为,组成星系团的质量中,星系只占了很小的比例,而星系际介质约占20%,暗物质的比例则高达70%~80%.暗物质的所谓“看不见”,不单单是说用我们的肉眼在可见光波段看不见,而是说不论探测什么波段的电磁波,比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都看不到它。也就是说,暗物质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 ‎    但是暗物质到底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先来看看科学家已经排除了哪些暗物质的“候选者”吧。‎ 人们首先想到暗物质会不会是那些用光学望远镜很难发现的暗天体,例如行星、褐矮星、衰老的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但是所有暗天体加起来,也达不到星系总质量的10%,不足以扮演暗物质的重要角色。‎ ‎  那么,扩大范围,暗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吗?研究认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也不足暗物质的 ,依然无法满足暗物质所需要的量。‎ 在宇宙的早期可能存在小型的“原初黑洞”,它们不是从原子组成的恒星演化而来的,所以并不能将之从暗物质候选者中排除掉。但是原初黑洞是否真的存在现在还并不清楚。‎ 子弹星系团是由两个星系团碰撞而形成的。科学家利用引力透镜研究其质量分布的变化发现,暗物质与其他物质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在碰撞的过程中会相互穿越而过。这个性质使人想到了中微子,它既不是原子组成的,也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且中微子数量庞大,每秒钟都会有上百万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那么中微子是不是暗物质呢?‎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提出,宇宙中如果只有“可见物质”的话,那么从宇宙诞生至今的这段时间里,就来不及形成现在所观测到的宇宙中的某些结构。1985年,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卡洛斯•弗伦克(Carlos Frenk)团队提出,暗物质对于宇宙中恒星和星系等小结构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偶然性,有些地方的暗物质会聚集得多一些,所以引力更强,暗物质就更易积聚,密度渐渐变大;接下来,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气体)也被引力拉过去,很快进一步坍缩,生成恒星和星系等结构;然后,一些星系进一步汇集,形成星系团。就这样,在暗物质的作用下,从星系到星系团,一步步形成了宇宙中的大尺度结构。‎ 但是上述方案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就是暗物质必须是很“冷”的,这意味着它们是由低速的粒子构成的。计算显示,如果运动的速度太大,粒子弥散的范围太广,星系这样的小尺度结构就难以形成了。而中微子是以接近光速运动的“热”粒子,加上它的质量也太小,因此也被从暗物质的候选者中排除了。‎ 宇宙中有暗物质,但是暗物质到底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 ‎(节选自2015年12月《科学世界》)‎ ‎1.下列对文中“暗物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暗物质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所以不单单我们的肉眼在可见光波段看不见,而且探测任何波段的电磁波都看不到它。‎ B.现在普遍认为,组成星系团的质量中,暗物质所占比例比星系和星系际介质所占比例高得多。‎ C.20世纪80年代,有科学家提出,暗物质对于宇宙中恒星和星系等小结构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过近百年的研究,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质逐渐被科学家们认识。‎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力学质量里的绝大部分我们看不到(不发光)的物质,将星系团中的星系像现在这样束缚在一起。‎ B.因为速度与引力有关,所以科学家对大量星系的运动速度进行分析,就可以准确得出星系团的质量。‎ C.宇宙中因为有“可见物质”和“暗物质”的共同作用,从宇宙诞生至今的这段时间里,才可能形成现在所观测到的宇宙中的某些结构。‎ D.暗物质必须是很“冷”的,因为它们是由低速的粒子构成的。而中微子是以接近光速运动的“热”粒子,因此也被从暗物质的候选者中排除了。‎ ‎3.请结合文章,总结成为暗物质,都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案】1.D ‎【解析】“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质逐渐被科学家们认识”错,原文最后一段为“宇宙中有暗物质,但是暗物质到底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 ‎【答案】2.C ‎【答案】3.①组成星系团的质量中,暗物质的比例则高达70%~80%.‎ ‎②暗物质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 ‎③与其他物质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在碰撞的过程中会相互穿越而过.‎ ‎④是由低速的粒子构成的.‎ ‎【解析】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三段、第七段、倒数第二段.根据这些段落可以概括出答案:①组成星系团的质量中,暗物质的比例则高达70%~80%;②暗物质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③与其他物质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在碰撞的过程中会相互穿越而过;④是由低速的粒子构成的.‎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缺陷世界 黄永武 古人细细地观察宇宙之间:鸟有了两只翅膀,四肢中就只剩两只脚,不再有手了;牛有了两只锐角,嘴里就不再有锋利的牙齿,只能嚼嚼草了。造物者对每一样生物赋予的功能都不全备,力量与才干,总有所不足,不至于太集中在谁的身上。‎ 万一像桂花一样,凝聚了天地的清香,就招来蠹虫;像白璧一样,琢磨出如虹的光气,就不免有瑕;像珍珠一样,蕴含着耀眼的晶光,竟贼害了蚌胎!凡属“尤物”,“从来尤物不长生”,因为它特殊的美,戕害了自身,变成了牵累,总是美中不足,留下遗憾。‎ 又有人观察:有了白天,就必须有黑夜;有了嘉禾,就必须有莠稗;有了凤凰,就少不了鹞枭……这是一种势,也是一种理,所以君子永远不能灭绝小人,世上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 佛家因而有“世界为缺陷”的说法,认为人生朝暮都不可自保,哪能妄求一切圆满如意?只有在缺陷里,如何随缘顺应,处处都是道。面对违逆丑鄙,不要有不平满的牢骚,因为这就是修道摄心的好环境。所谓“君子处逆境,正是做工夫时节”,如果事事平满称心,恐怕道也修不成了,你的损失不是更大吗?‎ 在明代王祖嫡的《师竹堂集》中,有一篇《缺陷说》,发挥这层道理,认为“缺陷”是世界的本质,因此天地间一切不能圆满,乃势之必然,人只有随着缺陷而顺受,才能清心省事,才能惜福保身。如果必求人生的圆满,是逆势和造物者相争了!他举例说:已做官的人,想求仕途更圆满,就会急切地生出觊觎之心;已暴发的人,想求财富更圆满,那造物者会笑他太劳心,连路人也会批评他的非分了。因此,除了在“德业”上不能视缺陷为当然外,人生百事,不接受缺陷的现实,都违反了自然的原则。‎ 清代的龚定盦,更有“缺陷好”的说法,他的诗道:“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认为《易经》的最后一卦“未济”,象征着一切以“未完成”为收结,夕阳西下,虽美但留下无限的余情,这也就是缺陷的美。‎ 不过,依我看,缺陷之所以美,并不是圆满不美,而是圆满不可得。在无可奈何中,人以不甘雌伏的生命力,逆势与造物者或自身的难点相争,积极进取以求超越,明知其不可而为之。所追求的圆满愈具价值,则逆势抗争的意志就愈坚定;所遭遇的事件愈悲切,则企求超越的情操就愈壮烈。所谓缺陷美应该就是悲壮美,它是建立在积极的、反宿命的、尽其在我以求超越的人的价值之上,而不全是消极认命的清心省事,更不是非分贪婪的独占满足,它是以缺陷、遗憾当作砥砺道行的方策,“转祸为福”,“因败立功”。在烦恼中证菩提,缺陷之美,该在这里吧!‎ ‎17.古人认为造成缺陷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8.请结合文章,阐释“在烦恼中证菩提,缺陷之美,该在这里吧!”的涵义。‎ ‎【答案】‎ ‎17.‎ 特殊的美会戕害自身;事物之间必然存在对立和矛盾;佛家认为人生朝暮不可保,称心如意会影响修道;缺陷是世界的本质,自然的法则。(1点2分,任意3点得6分)‎ 式”;③整体透视:对表达含蓄的文章,宏观全文,分析“潜台词”,联系主旨,归纳要点。具体步骤应该是:①找到相关材料的位置范围,要点要么在关键段中(总起总结段、过渡段),要么在主体段中,局部的要点在题目提示的限制段中;②切割一“块”。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段落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再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有时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有时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有时又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联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③抽“条”。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方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 ‎【答案】‎ ‎18.人生必然会有缺陷和不圆满(2分),人要积极的反宿命的态度以求超越,把它作为砥砺道行的方策(2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肯定与赞美(2分)。‎ 三、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 周国平 ‎  叔本华把无聊看作欲望满足之后的一种无欲望状态,可说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完全无欲望是一种恬静状态,无聊却包含着不安的成分。人之所以无聊不是因为无欲望,而是因为不能忍受这无欲望的状态,因而渴望有欲望。‎ ‎  无聊的前提是闲。一般来说,只要人类在求温饱之余还有精力,无聊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席勒用剩余精力解释美感的发生。其实,人类特有的一切好东西坏东西,其发生盖赖于此,无聊也不例外。‎ ‎  所谓闲,是指没有非做不可的事,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闲的可贵就在于此。闲了未必无聊,闲着没事干才会无聊。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找不到兴趣所在,或者做不成感兴趣的事,剩余精力茫茫然无所寄托,这种滋味就叫无聊。‎ ‎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在自由状态下,多半可以找到法子排遣无聊。排遣的方式因人而异,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情。愈浅薄的人,其无聊愈容易排遣,现成的法子有的是。“不有博弈者乎?”如今更好办,不有电视机和互联网乎?面对屏幕一坐几个钟点,天天坐到头昏脑胀然后上床去,差不多是现代人最常见的消磨闲暇的方式——或者说,糟踏闲暇的方式。‎ ‎  时间就是生命。奇怪的是,人人都爱惜生命,不愿其速逝,却害怕时间,唯恐其停滞。我们好歹要做点什么事来打发时间,一旦无所事事,时间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停住了。我们面对这脱去事件外衣的赤裸裸的时间,发现它原来空无所有,心中隐约对生命的实质也起了恐慌。无聊的可怕也许就在于此,所以要加以排遣。‎ 人生中有些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无可排遣的无聊。我们心不在焉,百事无心,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不是疲倦了,因为我们有精力,只是茫无出路。并不是看透了,因为我们有欲望,只是空无对象。这种心境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昙花一现,却是一种直接暴露人生根底的深邃的无聊。‎ 当一个人无所事事而直接面对自己时,便会感到无聊。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仍会找些事做,尽快逃脱这种境遇。但是,也有无可逃脱的时候,我就是百事无心,不想见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自我似乎喜欢捉迷藏,如同蒙田所说:“我找我的时候找不着;我找着我由于偶然的邂逅比由于有意的搜寻多。”无聊正是与自我邂逅的一个契机。这个自我,摆脱了一切社会的身份和关系,来自虚无,归于虚无。难怪我们和它相遇时,不能直面相视太久,便要匆匆逃离。可是,让我多坚持一会儿吧,我相信这个可怕的自我一定会教给我许多人生的真理。‎ ‎18.文章花了一定的笔墨写“闲”,这对阐述“无聊”有什么作用?‎ ‎19.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答案】解答这道题,要理清“闲”和“无聊”之间的关系。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8.(1)“闲”是无聊产生的前提,以此揭示“无聊”产生的原因。(2)通过区别“闲”与“无聊”来揭示无聊的本质特征。(3)以“闲是福气”来衬托无聊带给人的痛苦。(每点2分)‎ ‎【解析】‎ ‎19.无聊让人感到空无所有,对生命本质产生恐慌。但无聊可以让人们领悟人生的真理。希望人们直面无聊,体悟人生。(每点2分)‎ 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