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组合练3 名句默写+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两个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述说自己长年谪居荒僻之地的经历。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自然界的多种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3)《劝学》连用多个比喻,表明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四组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
二、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材料一:书法是如人的生命体一样呈现的,而不只是写字,六朝书论中已经对心理学表达的书法与作为汉字工具的写字之间的区别做了论述。后来的所有对书法的评价用语,都提示了书法虽抽象,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一点都不抽象,比如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总是被老师告知看字要看气息,书法不能写得太甜,而要有苦味。这里的“苦”与“甜”不是以味觉的通感来论的,这个“甜”的意思是“过于流美”,反书法之“甜”包含了书法线条中的人生态度。为了使书法线条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虽然中国戏剧在悲剧上不太发达,但书法线条被提升到类似悲剧的意境,这是文人士大夫对书法表达上的要求。
随之而来的书法审美都带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书法的意趣上形成了关键词,如书法除了要有仙气、清气,还要有郁拔之气
乃至苍茫之气。书法的高级趣味都要求远离“流美”。而用笔和用墨中的点画和转锋的技法都是从这样的人生态度中来寻找可表达性。书法史和书法批评史告诉我们,书法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相反,书法为了达到上面提到的高级趣味,恰恰在说“流美即俗书”,这是书法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这条线索通常将汉字写好看与书法完全区分为两回事。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书法的时候,我们是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的。书法成为艺术对象,是以书法批评文献为起点的,然后在书法批评史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部书法史。而现代书法在现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条从字形中走出来并让这些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种现代书法理论的建立其实在发展了传统书法批评理论的同时也瓦解了作为字、形、义统一体传统书法,它将汉字视为可拆解的部件并对其进行局部的发展,所以无论是有字形的现代书法,还是无字形的现代书法,它们都在这样一种理论层面上推进。
(摘编自王南溟《现代书法为什么会这么难懂》)
材料二:可以肯定的是,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字,因此要进行所谓书法教育,首先就要做到识字教育、写字教育,在规则、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与文化教育。其实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美育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因为在学习汉字的运笔、结构与节律的过程中,肯定要涉及平衡、和谐、刚柔、阴阳等传统审美内容。只要在一定规则指导下书写汉字,就会不自觉地接触到这些传统美学元素。更重要的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还会伴随气息的控制与调整,这是在书写别的文字时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因此不能孤立地区分书法教育和写字教育。不能说开几节审美教育理论课,就叫作书法教育;也不能说写字教育就不是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审美教育都要从写字实践中来。
少儿书法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需要和家长、老师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儿童有一个自我的、自由的世界,而家长和老师有一个规范的、强制的世界。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但是如何达到平衡,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重视过程,寻找每个儿童的审美天性与技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儿童书法教育不能仅仅是日复一日的临摹,对于技术的规范也不能过于苛刻,可以在一定技术规范内,顺应孩子自由的天性,给予孩子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发挥的过程中,既学到技术,体会到传统审美,又能够顺应自然,表达情感,并使观察力和毅力得到提升。
(摘编自向净卿《书法教育≠写字教育?》)
材料三: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
正大气象。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像周代钟鼎文、秦泰山刻石、汉隶、魏碑、唐楷、唐草等,在韵、法、态、势、意等方面各有开拓,但都在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中呈现正大气象。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黄庭坚所言的“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比如颜真卿在安史之乱后,怀着对叛军的满腔义愤、对侄儿为国献身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一气呵成,终写就流芳千古的《祭侄文稿》。书法承载了书家的情感与气节。
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承载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不只是技术,还是文化。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以邪怪小巧闻名的。像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
要写出正大气象,书法家应当正确认识书法艺术,深研书法传统,认真学习先贤治学之道,临其经典,悟其精神,在掌握传统法度和美学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提振作品的“精气神”,不媚俗,不取巧。而“精气神”源自书法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精神的提炼,正如清代石涛所言“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由此实现形式与内容、意境与意蕴相统一,成就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品格。
(摘编自刘寿堂《书法应有正大气象》)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书法线条要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要能营造出悲剧的意境,避免太甜。
B.在书法教育上,儿童的自我的、自由的世界与家长和老师的规范的、强制的世界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C.材料二对材料一关于书法与写字之间的关系做了有益的补充,并且指出了儿童书法教育应该如何有效展开。
D.材料三中论述的书法应有正大气象以及书法艺术应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与材料一第二段论述的内容一致。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虽然是抽象的,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是具象的,欣赏书法,要欣赏书法所体现出来的意趣。
B.现代书法形成了让书法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与作为字、形、义统一体的传统书法不同。
C.根据现代书法批
评理论,书法和线条将从字形中走出来,汉字成为可拆解的部件,字形不复存在。
D.在日复一日临摹的基础上,儿童书法教育给予儿童一定的发挥空间,从而提升儿童的多项能力。
5.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B.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C.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者,韵自胜焉。
D.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6.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字与书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心理学家,在超市中设立了一个可供顾客品尝不同品种果酱的摊位。当这个摊位陈列多达24种果酱供顾客选择时,约有60%的路人会在摊前驻足,而其中只有3%的人掏钱购买;当摊位陈列6种果酱供顾客选择时,有40%左右的路人会停留,而其中却有30%的人购买了果酱。
对于该实验反映出来的道理,你是否认同?请联系生活实际,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合练3 名句默写+非连续性
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1.答案:(1)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2)贻。
2.答案:(1)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2)莺;(3)知,生。
3.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由材料一第一段中的“但书法线条被提升到类似悲剧的意境”可知,“要能营造出悲剧的意境”错误。B项,“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可知,在少儿书法教育中,儿童与家长、老师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D项,“与材料一第二段论述的内容一致”错误,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书法与把汉字写好看是两回事。
4.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字形不复存在”理解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而现代书法在现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条从字形中……推进”可知,字形仍可能存在。
5.B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为书法书写要领。A、C、D三项均与材料三第二段中的“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相契合。
6.答案:论证结构:材料三整体上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体阐释何为书法的正大气象,第二、三、四段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为让书法充满正大气象,书法家应该怎么做。论证方法: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第二段举了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例子,第二、四段引用名家言论,如“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论证特点的能力。材料三论证思路清晰,整体上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第二、三、四段采用并列结构,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在论证“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时,作者举了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例子。“心正则笔正”“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等采用了引用论证。
7.答案:①写字只是书法的一部分,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写字注重将汉字写得好看,书法更多体现的是书写者的人生态度。②写字是书法教育的基础,在写字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书法的审美与文化教育。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要求就写字与书法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涉及写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由材料一中的“书法是如人的生命体一样呈现的,而不只是写字”“书法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可知,写字只是书法的一部分;由材料一中的“随之而来的书法审美都带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书法的意趣上形成了关键词”可知,书法更多体现的是书写者的人生态度。由材料二中的“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字,因此要进行所谓书法教育,首先就要做到识字教育、写字教育,在规则、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与文化教育”可知,写字是书法教育的基础,在写字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书法的审美与文化教育。
8.解析:材料介绍了一位心理学家的实验,首先应根据实验的内容来明确反映出来的道理。根据两组数据可知,当面临的选择更多时,会有更多的路人被吸引,但路人转化为顾客的比例反倒更小。从结果上看,我们可以写太多的选择反倒会让人觉得无所适从,最终拒绝做出选择而放弃,或者太多的选择给人更高的期待,结果反倒容易失望。本题的立意是开放的,如果认可这一道理,就可以写专一更易成事,或者减少欲望(减少选择)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如果反对这一道理,也可反其道而行之,写更多的选择方可带来更多的益处,材料中的人们面临24种果酱时虽然消费得更少,但这些人至少获得了更自由的权利。这种权利能够让他们获得的幸福感更强。
作文立意:拒绝干扰,专一成事;乱花渐欲“迷”人眼;越简单,越幸福;多一个选择,多一份期许;幸福来自千挑万选;等等。
参考素材:极简主义:在生活中简化自己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一种遵循“减法”
、去除繁芜的生活方式,如去除一些无聊的应酬、不必要的人际交往和多余的工作等。只有去除繁芜,才能突出一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任务,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去除繁芜的一个前提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应该有一个或几个明确的中心目标,并能够简化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围绕它们行动。拥有中心目标而不善于约束自己的人,很容易被各种暂时的兴趣牵引,迷失在追逐兴趣的汪洋大海里,最终一事无成。因此,在生活中简化自己,穿越物质的海洋找到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所有极简主义者的追求。
佳作展台:越简单,越幸福
摆出24种果酱虽能吸引顾客驻足,但购买者寥寥;反倒是简单的6种果酱,能让顾客从中选到自己的心之所属。心理学家用实验告诉我们:越是简单的选择,越容易让人得到满足,感到幸福。
越简单,越幸福,生活亦是如此。每个人都渴望精彩,追求富足,但各种纷繁复杂的选择往往让人举棋不定,迷失其中。与其如此,不如删繁就简,给人生做一次减法。没有了那些纷繁诱惑的干扰,我们才能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幸福所在。
我们总是奢求更多,更多的选择权,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思想……但我们的人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在极多的选择和不多的需求之间,有人把时间浪费在了选择比对上,也有人把注意力转移到那些看似很好却真的不需要的事物上,最终“过尽千帆皆不是”,在不断的选择中迷失了自己,乃至放弃了所有的选择,一无所得。
越简单,才越幸福。因为简单,我们不用把时间浪费在犹豫选择上;因为简单,我们不需要追求每一个决定的尽善尽美。人生之路千万条,殊途而同归,既然如此,又何必过于纠结选择哪一条,徒增自己的烦恼呢!就这么遵循自己的本心,沿着一条路走下去,简单一点,诱惑就会少一点,行动就能快一点,幸福就可多一点。
在简单中觅得幸福,这方面,我们不妨以前人为师。梭罗厌倦了社会的复杂,感叹“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于是他选择极简的生活,在远离尘世的瓦尔登湖畔探寻生活“真正迷人之处”,求得自己心灵的静谧。马致远面对世俗名利,只一句“红尘不向门前惹”,便在“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的闲适中寻求到了幸福所在。他们的人生去除芜杂,唯求本心,幸福就在这简单的选择中得以体现。
时至今日,我们生活的世界,比古时更精彩,我们所面临的选择,比古人更多样。我们面对的,是整个姹紫嫣红的春天。但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满园春色,有多少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呢?与其在园内徘徊,看春兰秋菊各擅胜场,难以抉择,不如只将视线集于一隅,在这无边光景中采撷一枝梅花,在那一缕暗香中品味春天的美好。
名师点评:开篇点题,由对果酱的选择联系到人生的选择,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越简单,越幸福。然后分别就复杂的选择和简单的选择进行道理论证,阐明简单才是幸福的观点。再借梭罗、马致远等人简单选择的事例进行事例论证,佐证面对选择,当以前人为师的观点。最后以满园春色为喻,再次点题。文章论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兼具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