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
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
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
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
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
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
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
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
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
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
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
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
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
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
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
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
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
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
《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
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
质。
B.“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C.中国人因刚健自强、生生不息的精神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D.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强调人的内在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在论述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时,运用了引证法,使论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
B.文章点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分
析。
C.文章中指出精神信念世代传承,但其主流价值一直不变,是因为其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
D.文章运用了例证法,通过中国梦来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
B.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
性。
C.中国梦是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
D.《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成为全
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有计划有组织地扶贫开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财政扶
贫投入,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建档立卡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
中国智慧。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 1.9 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及世界银行发布数据,我国贫困
人口从 1981 年末到 2017 年末累计 8.53 亿人脱离贫困,走上富裕之路,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摘编自《我国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材料二:
材料三:
人大代表孙其信说:“脱贫攻坚越是进入冲刺阶段,贫困地区越要守住发展的‘绿色’
底色,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高脱贫质量。”甘肃省迭部县委书记仁青
东珠代表说,绿色脱贫之路“走对了”,近年来政府通过修建旅游厕所、农村公路等完善旅游
基础设施,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藏族特色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种植,从事旅游运输等延长旅游
产业链。旅游扶贫带动当地近 35%贫困户脱贫。
牧原集团党委书记秦英林代表说:“产业扶贫应该做‘加法’,通过不断创新驱动企业发
展,进而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通过探索“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5+”
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等多方共赢。
(摘编自《增“绿”、加“新”、提高“含金量”》)
材料四: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称,中国是全世界减贫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它现在与五个国际
机构携手启动了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该活动是在 23 日举办的“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启
动的。该论坛是中国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等合作伙伴共同组织的。专家称赞中国
近几十年来为扶贫取得成功做出了最大贡献,称赞中国计划在 2020 年之前消除绝对贫困的目
标,这比联合国的目标提前了 10 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范例。中国的案例表明,通过可持续
的农业发展消除贫困和饥饿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报道称,中国也面临着新问题,如社会不平等、城乡差异加大以及老龄化问题等。
(摘编自《参考消息》)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2017 年,贫困地区农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最多的是电视机,每百户拥有 108.9 台,说明
有些家庭拥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
B.2017 年与 2012 年相比,贫困地区农村增长幅度最大的耐用消费品是汽车,每百户拥有
量达到 13.1 辆,提升近五倍。
C.贫困地区通电话的自然村比重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其次是有线电视信号,而提升幅度
最大的是宽带,由 41.5%提升到 71%。
D.2017 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除了通客运班车的自然村比重(51.2%)相对较低外,
其他均达到了 80%以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按照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标准及数据,从 1981 年末到 2017 年末,我国累计减少贫困人
口八亿多,成为全世界减贫事业的主要推动者。
B.人大代表呼吁在脱贫攻坚战中要增加“绿色”“创新”,提高“含金量”,走创新脱贫之
路,走绿色脱贫之路,走产业扶贫之路。
C.中国在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等共同组织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时举办了“中
国扶贫国际论坛”,很多专家盛赞中国扶贫成果。
D.外媒认为中国减贫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但中国也面临着社会不平等、城乡差
异加大、老龄化等新问题。
6.我国的减贫工作有哪些宝贵经验?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焰火
邹世奇
又快过年了。小妮站在东厢的廊下,仰头望着夜空,很久以前,有人曾在那里升起一朵绚烂
的烟花。
鼻端一缕甜香,是腊梅又开了。
那时候,小妮和父母住在四合院的西厢和北厢,东厢和南厢住着一位阿婆。每年一进腊月,
阿婆便去火车站排队买票,她的儿子、儿媳都在省城工作,她要去省城和他们一起过年。小妮
初二那年腊月,阿婆破天荒地没有去火车站买票。原来阿婆的孙子考上了北大,他们一家要回
来过年了。
大年三十傍晚,小妮随爸妈去城外给先人送过亮,回来看见阿婆的门关着,里面电视开着,
有客人,言笑晏晏的。
第二天是年初一,一大早,小妮就被鞭炮声吵醒,隔着木格窗子,看见外面下雪了!小妮一
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来到院子里。
她看到了什么? 一树被雪覆盖的腊梅花下面,一个少年正用手指轻轻拨去积雪,深嗅那雪
中腊梅的清香。他穿着蓝色的休闲装,系着灰色的羊毛围巾。感觉到有人看他,便朝小妮扭过
头来。小妮也忙低头看自己:粉色短款羽绒服,牛仔裤,粉色毛毛拖鞋——真土气啊,她觉得脸
发起烧来。少年朝小妮笑了笑,干净透明。
那一天,小妮任爸妈怎么唤都不肯回屋,她收集积雪做了很多只雪鸭子,每一只都比茶杯
大不了太多,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从雪地里排到院中的石桌上,从屋檐下排到白色的冬青树上,
好像小鸭子们列队在走。
终于,阿婆家贴着“福”字的棉门帘一挑,嗅腊梅的少年——阿婆的孙子,小妮叫他小哥哥,
出来了,看见雪地里的小鸭子,眼睛一亮,朝小妮笑了起来,说:“心思好巧的小妹妹。”小妮藏
起冻得通红的双手,也笑了。虽然是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子,做手工却是小妮的强项。
年初二开始走亲戚,这一走就要一直走到初七爸妈上班为止。
这一年,走亲戚格外令人厌烦,连小妮喜欢的糍粑、糯米蒸饭、粉蒸肉都变得油腻而齁甜。
好不容易到了初五,轮到小妮父母邀请亲戚们来自己家了。小妮提前几天就在心里雀跃,然而
初五一大早,她眼看着阿婆一家人锁上门出去了,小哥哥还回头对她笑了笑。小妮憋得眼角疼,
才没让眼泪流下来。
又是乏味而耗神的一天。到了晚上,小妮帮妈妈打扫请客后一桌的狼藉,隔窗听见阿婆一
家也走亲戚回来了。过了一会儿,院子里响起了爆竹声。鞭炮一响,在小妮耳朵里就有了召唤
的意味。她飞快地把洗净的盘子放进碗柜,冲进了院子。
天上新月如钩。不甚亮的院子里,小哥哥正用一根燃着的线香,探着身子去点地上竖着的
一根大爆竹。爆竹的引信被点燃了,“嘭”一声升起,在高空绽开一束七彩的礼花,“噼噼啪啪”
地向四周绽放,越变越繁复,越变越绚丽,流光溢彩,光芒四射。随后,于极盛处渐渐黯淡、消逝,
最后只剩下一束青烟,在漆黑的夜空保持着一朵烟花的形状,久久不肯散去。
小妮一直仰头看着,直到小哥哥碰碰她:“你来放。”小哥哥手中一支细细的焰火棒。小
妮退后一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不,我不敢。”小哥哥微笑:“我知道你不敢,这个不
怕的。”
看见小哥哥眼里的鼓励和期待,小妮一下子来了勇气,接过那根小棒,伸长了胳膊远远地
持在手中。小哥哥用线香点燃了它,绽开一朵金黄的、毛茸茸的烟花,安安静静,小巧玲珑。小
妮不再害怕,把这朵小小的烟花举到眼前,好奇地看它,像看着一簇小小的希望,喜悦充塞了内
心。那个夜晚,那种焰火棒,小哥哥给她点燃了一支又一支。
第二天是初六,小妮继续被父母拖着走亲戚,傍晚回来时,只有阿婆在院子里打扫昨夜的
爆竹残迹。她知道,小哥哥和他的父母已经回省城了。
又是一年春节。阿婆照例收拾好一切,去省城和儿子、孙子一起过年。和往常不同的是,
今年她把房子卖给了小妮家。欣喜的小妮父母把春联和“福”字贴遍了四合院的每一扇门窗。
他们终于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没人注意到小妮的忧伤。
那年烟火璀璨的一瞬,在她心里亮了好多年。
几年后,小妮比以前更加挺拔,轮廓也更分明了。因为小哥哥进的是北京大学,她的成绩也
从班级中游升到了全县前五。
新年过后,小妮就要高考,她想考北大,如果不行,也要上北京的其他学校,她记得小哥哥
的专业和班级,相信他还会在那里继续深造。
这样想着,小妮点燃一根小小的焰火棒,金黄的烟花安静绽放,温柔的,毛茸茸的,像一簇
小小的希望。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小妮的回忆写起,引导读者和主人公一起回到“很久以前”,
沉浸在感情的氛围中,避免了叙述的单调。
B.小说写景简洁,有韵味,如“鼻端一缕甜香,是腊梅又开了”,既从嗅觉角度写腊梅特点,
又以腊梅的“甜香”暗示小妮的心理,意蕴丰富。
C.小妮收集积雪做雪鸭子这一细节,表现了小妮的心灵手巧,这正是她的童心表现,也意
外地获得了嗅腊梅的少年的称赞,双方由此有了更多的交流。
D.小说善于遣词造句,如“小妮继续被父母拖着走亲戚”中的“拖”字,用得形神兼备,
“在她心里亮了好多年”中“亮”字表现了影响之深。
8.小说多处描写表现了小妮的不同的心理,请找出两处描写并分析其心理及表达效果。(6 分)
9.文章以“小焰火”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
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
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
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
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
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
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
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
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
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
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
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
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
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
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
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
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
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
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
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
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
侍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
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
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5 分)
(2)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
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
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
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
树后庭花》。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此词上阕描绘金陵壮丽景色,下阕转入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竟逐”的腐朽生
活,对六朝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
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
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D.“悲恨相续”是对其后仍不以此为鉴、沉溺酒色、挥霍无度的统治者进行了批判,容易
让我们联想到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
复哀后人也。
15.结合整首词,对下阕画线句加以赏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既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又注重加强才能修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他植者“爱之太思,忧之太勤”的表现除了“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 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克隆
猴“中中”和它的妹妹“华华”在中国诞生!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味着
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 ),20 多年间,各国科学家 ,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没有
攻克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题。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
类动物。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 ,经过 5 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
的这个难题。科研团队未来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出大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的重大突破。”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说,克隆猴的成
功,将为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
诊治带来 的光明前景。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后,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
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B.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克
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C.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
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D.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表明了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
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1996 年,自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B.自 1996 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C.1996 年,自第一只“多利”克隆羊诞生以来
D.自 1996 年第一只“多利”克隆羊诞生以来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毫无二致 按部就班 跋山涉水 前所未有
B.毫发不爽 循序渐进 劈波斩浪 空前绝后
C.毫发不爽 按部就班 跋山涉水 空前绝后
D.毫无二致 循序渐进 劈波斩浪 前所未有
20.微写作(10 分)
语文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近期阅读的《红楼梦》前十五回的内容。你们小组准备介绍一个
为人乐道的情节,组长选出了“木石前盟”“雨村断案”“凤姐出场”“宝黛初会”“刘姥姥进
荣国府”“派送宫花”“协理宁国府”“元妃省亲”等情节,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其中的一个
情节,为语文课展示做准备。
要求:依据原著,将该情节主要内容有顺序、有重点地叙述出来。不少于 120 字。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2019 年 7 月以来,香港部分青少年打着“自由”的旗号,拿着西方反华国家和地区的“工
资”,不去学校上学,与香港警察频繁冲突,遭到香港爱国人士的唾弃。
2019 年 9 月,国庆阅兵在即,一群 2000 年左右出生的新兵正在加紧排练,他们废寝忘食,
汗流浃背,以向全国人民展示军人的风采、青年的志向和国力的蒸蒸日上。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B(B 项有误,原文第二段说“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
2.C(C 项中强加因果,口耳相传只是其传播方式,并不是其主流价值一直不变的主要原因)
3.A(B 项中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内涵不同。C 项中“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
错,原文中说“历史文化基础”。D 项中“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错)
4.D(“其他均达到了 80%以上”说法有误,“通宽带的自然村比重”为 71.0%)
5.C(“案例征集活动”是在“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启动的)
6.(1)国家政策扶贫。政府主导,政策支持,财政支持。
(2)精准扶贫。确定扶贫目标 2020 年完成,加强第一书记帮扶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3)特色扶贫(造血扶贫、绿色扶贫)。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区域优势如特色农业、农家乐、
旅游运输等方式实施减贫。
(4)创新扶贫(智力扶贫)。注重可持续发展,创新扶贫方式。如科技扶贫和政企合作扶贫
等。(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如从“政策、精准、
绿色、创新、产业”等方面来总结亦可)
7.C(“这正是她的童心表现,也意外地获得了嗅腊梅的少年的称赞”错误,文中前面写小妮
对嗅腊梅的少年的好感,后面又说“虽然是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子,做手工却是小妮的强项”。
所以小妮收集积雪做雪鸭子这行为应是以自己的强项获得少年的好感。)
8.①初见少年,因自己衣着土气而“觉得脸发起烧来”,表现了小妮的羞涩。
②初五,轮到小妮父母邀请亲戚们来自己家了,小妮很高兴,可看到少年跟家人出去了。
小妮憋的眼角疼,才没让眼泪流下来,说明小妮的失落和忧伤。
③小妮和少年在放小焰火时,小妮好奇地看着“绽开一朵金黄的、毛茸茸的烟花”,心里充
满看喜悦。
④几年后小妮长大了,将要参加高考的小妮目标是考上少年所上的北大,这时小妮看着小
焰火像一簇小小的希望,表现了小妮的期待。
表达效果:在人物感情的起伏中,真实细腻地刻画小妮的心理,充分展示了小妮这一人物性
格,更好地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心灵。
(心理分析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 4 分,表达效果 2 分)
9.①"小焰火"是小说的线索,把故事情节贯穿起来。
②"小焰火"象征内心涌起的朦胧而纯洁的感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令人上进,给
人希望。
③"小焰火"和小妮、少年充满朝气的年龄吻合,使整篇小说温馨而富有诗意,引起读者阅
读兴趣。
(每点 2 分,满分 6 分)
10.A
11.D(“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错误,“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见课本《师说》注释)
12.B(“他没有容忍”依据不足,原文为王国宝“惧为宁所不容”)
13.(1) 简文帝担任丞相,将要征用范宁,被桓温劝阻,就搁置没有实行。
“辟”(动词,征用),“为……所”(被动句式),“讽”(动词,劝阻),“遂”(副词,就),“寝”
(动词,搁置)五处,一处 1 分。
(2)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送给他的越多,
他侵犯得就越厉害。
【文言文翻译】
范宁字武子,年少专心好学,阅读广泛。简文帝担任丞相,将要征用范宁,被桓温劝阻,
就搁置没有执行。桓温去世后,范宁才担任余杭令。他在余杭县兴办学校,培养学生,端正
自己,施行礼教,有志向、操行的士人没有不尊崇他的。一年后,社会风气彻底改变。自中
兴以来,崇尚学习,注重礼教,没有比得上范宁的。范宁在任六年,升任临淮太守,加封阳
遂乡侯。不久,被征召授予中书侍郎。在中书侍郎任上,多次劝善规过,有益于施政。当时
朝廷又新建太庙,广泛征求修建辟雍、明堂的形制,范宁根据经典及其注解奏陈皇帝,都有
出典依据。孝武帝一向爱好文章,范宁很受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的议题,总是咨询范宁。
范宁指责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靠奉承讨好侍奉会稽王司马
道子,害怕不被范宁容忍,于是唆使煽惑,范宁因此受到疏远。他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上
说:“你不适合担任豫章太守,为什么急着去亲自体验死亡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
求赴任。临上任,上奏疏陈说时事,所启奏大多符合皇帝旨意。范宁在豫章郡又大力建设学
校,派人到交州采集磬石,来供应讲学使用,改革旧的制度,不拘泥于常法。远近来求学的
有一千多人,资助他们的费用,全出自自己的俸禄。同时择取本郡四大望族的子弟,都充当
学生,学习五经。又修建学台,用途更加广泛。江州刺史王凝之上书说:“太守范宁入朝任
职机要官署,出朝担任名郡长官,却放纵自己奢侈污浊的行为。宗庙的设置,各按官员的品
级,但范宁私自建立祖庙。范宁如果认为古代礼制应当尊崇,自然应当列条上奏,而他敢于
专断,只因为他随心所欲。希望将我的奏章下达太常,根据礼法加以定罪。”皇上下诏书说:
“如果范宁真像凝之所上奏的那样,怎能再主管豫章郡呢!”因此受到责罚。范宁的儿子范
泰当时担任天门太守,弃官(为范宁)上诉。皇帝因为范宁所做的只是为了教学,事情拖了
很久都没有判决。正赶上大赦,免于判罪。起初,范宁曾因患眼痛病到中书侍郎张湛那里请
求药方,张湛于是取笑他说:“古代药方,第一减少读书,第二减少思虑,第三专心内省,
第四少看外物,第五早晨晚起,第六晚上早睡。修炼一段时间,近处能数清睫毛,远处能看
清一尺的木杖。长期修炼不停止,可以清楚地看见墙壁以外。不但使眼睛看得清楚,也能延
长寿命。”范宁免官以后,在丹阳安家,仍然勤读儒家经典,一年到头不间断。六十三岁,在
家中去世。
14. 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
像箭簇耸立前方)。
15. ①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
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2 分)。
②借古讽今(1 分),委婉地劝告宋统治者切莫重蹈六朝灭亡覆辙,应励精图治,富国强兵,
抵御外患。寓意深刻,催人警醒(2 分)。
16.(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1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
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
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
难度不大。画横线语句存在没有主语和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删除“随着”,且“突破”与“难
题”搭配不当,应改为“解决”“问题”。A 项,虽然删除了“随着”但加上了“后”。B 项和 D
项没有改掉原句的问题。故选 C。
1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
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
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
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第二段文字的开头,要填写一个引出句。接下来
语句的陈述对象是“科学家”,所以要填入的语句应该是时间状语句,故排除 A 项和 C 项。D
项,“‘多利’克隆羊”语序不当。故选 B。
1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
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两样,完全一样。“毫发
不爽”,一点也不差,形容极其准确。根据语境“变出千百个”“猴子”分析,应用“毫无二
致”。“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
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此处应用“循序渐进”。“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蹚水过河,形容
旅途艰苦。“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结合“经过 5
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的这个难题”分析,应用“劈波斩浪”。“前所未有”,历史上
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根
据语境修饰“光明前景”分析,应选“前所未有”。故选 D。
【作文评分依据】
54 分以上:书面美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素材新颖恰当,论证有力
48—53 分:书面美观,观点明确,有合适结构,素材恰当,例证充实
45—48 分:书写工整,观点基本明确,有合适的素材,段落层次基本清晰
42——45:书写不工整,观点不清晰,没有结构,有扣材料关键词的语句
42 分以下:书写潦草,没有观点,东拼西凑,字数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