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练习3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________有了“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儒家以人文主义价值为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断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观点。________,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道”此处意为本源、道理、法则等诸义。“法”则可理解为效法、遵循。某种意义上讲,“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由“道法自然”触发的这一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的理性态度,意味着人类要懂得________自然,使人道合于天道。《老子》第五十一章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和“德”之所以受到万物的尊重,是因为它们从不施加命令,而是因任外物存在的“自然”,________,以至事半功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A.因而 从此 畏惧 顺水推舟
B.因而 如此 畏惧 因地制宜
C.进而 从此 敬畏 因地制宜
D.进而 如此 敬畏 顺水推舟
解析:因而:连词,表示结果。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此:从这个时候起。如此:这样。敬畏:又敬重又畏惧,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畏惧:害怕。根据后文的“使人道合于天道”,这里应该选“敬畏”。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儒家则以人文主义价值为取向,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究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规律。
B.儒家则以人文主义为价值取向,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知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等相应内容。
C.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等相应法则。
D.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方面的认知。
解析:
5
由后文的“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可判断“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为正确语序。故排除A、D。C项,“人与人的和谐”等并非法则。另外,A项,“推究”与“规律”不搭配,D项,“推求”与“认知”不搭配。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A.“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了宇宙秩序的和谐,正是缘于这一点,所以人应该效法“道”
B.“道”被人效法的原因由此揭示,即“道”能体现出宇宙秩序的和谐,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
C.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出于“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结果,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D.它揭示了人应效法“道”的原因,即“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解析:文中主语为“道法自然”,由主语一致原则可排除A、B;C项,“出于……结果”,杂糅。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些城市通过发布“雷人标语”来纠正城市不文明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困境,是一种最无奈的做法。根除城市顽疾,关键在__①__。而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__②__,需要长期循序渐进的宣传教育、公民自律和法规完善。尤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文明的、市民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唤起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不妨多注重“标语文化”,将警示语过于严厉、刻板的面孔变一变,改用优美、温馨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许会__③__。
答:①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②一场艰巨的持久战(或“一个长期的过程”)
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析:①处,可根据后文“而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推知应填的内容。②处,根据横线前的内容“不会一蹴而就”、横线后的内容“需要长期”可推知应填的内容。③处,根据横线前的内容可推知,应填“注重‘标语文化’能够使标语起到更好的作用”这方面的内容。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
(1)《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表现自己高尚情操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琵琶行》中,表现白居易和友人探寻琴声,琵琶女却是欲语还休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如 愿
茹志鹃
5
天还没大亮,何大妈猛然坐起身,伸手在枕头下面,摸出那个对折起来的大红封套。红封套上用浓浓的墨笔,写着四个大字:劳动光荣。下面小字是:玩具小组组长何永贞同志收。
她想不到,自己快跨进五十的人了,竟然第一次挣得了薪水。
二十五年前,那时还没解放,阿永才六岁,就死了爸爸。年轻的何永贞咬着牙,抚养着儿子,好容易进到附近一家丝厂做工。快到月终领薪水时,一天,家的方向冒起了火光,想到阿永,她发了疯般冲出工厂,向家里奔去……
第二天,她被开除了,连那二十八天的工钱都扣除了。
何大妈呆呆地坐在床上,忽然看见天已大亮,这才惊动起来。
“对,我得快,快起来到厂里领原料去。”何大妈一掀被子,急急地起来梳洗。
“妈,你礼拜天还有事啊?”阿永在里间问。
“嗯!”何大妈应了一声,还是忙自己的。阿永知道母亲的脾气;不过他总觉得母亲苦了一辈子,应该好好享享福。所以母亲出去工作,他有些不以为然。现在他看母亲星期天还要出去忙,暗暗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叫了一声“妈”。何大妈一听便不高兴,说道:“你是不是不高兴我出去工作?” “不,我是说,你星期天还起这么早,不多休息一会儿。”儿子一听娘的口气,话便马上拐了一个弯。
“忙啊!你别看我们生产组小。领原料,送产品,检查质量,开会,哪样不要花工夫?你当只有你们大工厂才会忙呀!”
“哪里,厂越小倒是越忙,特别是小组长,更加要操心。”阿永知道母亲特别喜欢人家讲这一类话。
果然,何大妈高兴了,她活了五十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自己做好做坏,和大家,甚至和国家都有了关系。从前,厂里会有人急急地骑了脚踏车,赶到家里来叫儿子去商量一件什么要紧事情。每当这时,何大妈心里又觉得骄傲,又会有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后来当里弄一组织生产组,何大妈第一个就参加。现在,何大妈最高兴的,就是也常常有人会急匆匆来叫自己。
梳洗妥当以后,她又摸出那个大红封套,正想再仔细看看,旁边床上的小阿英一骨碌坐了起来。
“奶奶,你是昨天答应的,今天要带我去买玩具啊?”
“阿英最乖,奶奶要去办一件工作,办完了再带你去买,啊?”小阿英身子扭了几下,干脆地说:“不要工作嘛!”
“这怎么行!工作!你懂不懂?就是最要紧最要紧的事情,你怎么能拖后腿?!”何大妈有意加重了声音。
“什么叫拖后腿,奶奶?”
“……”何大妈不知该怎么说好了。忽听里间儿子说道:“妈,你就带她去吧!今天上午我还有些事要去办一下呢!”
这一说,何大妈又不痛快了:“你怎么不带她去?哦!只有你的工作才是工作,我的就不是工作,就能随随便便带了小孩子去的。”何大妈嘟哝着,还是和小孙女手拉手出门了。
谁知一进工厂大门,就被传达室的同志挡了驾。
哦!何大妈才想起来,管委会是叫自己明天来的啊!
5
何大妈拉了阿英走到外面马路上,店铺正好开始营业了。
“奶奶,我要苹果。”小阿英忽然站在水果店门口不肯走了。
“我要苹果!”这个声音使何大妈怔了一下。那也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每当她从丝厂回来,儿子在胸边啼泣,她总是安慰儿子说:“等发了工钱,妈妈给你买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但工钱终于没有拿到,苹果也就没有买成。
何大妈拿岀那只红封套,手止不住地有些抖,从自己第一次发的薪水里抽出一张钞票,买了两只又大又红的苹果。一只给了阿英,还有一只她要给儿子。二十五年前的心愿,今天偿还了。何大妈又激动,又有些酸楚的余味。
回到家,何大妈把苹果交给阿英,说:“给你爸爸去。”自己就在一旁默默坐下。阿英高高举着只又大又红的苹果,跑到爸爸身边,朝阿永手里一塞,说道:“爸爸,奶奶给你买的苹果。”
“给我买的苹果?”阿永拿着苹果,迷惑不解,抬头看看妈妈,妈妈正在那里对自己点头微笑,说:“你想想,你小时候,不是常常向我要苹果么?”
阿永全身震撼了一下,呆呆地捧着那只苹果……
那时妈妈在丝厂里做工,每天,阿永就在昏暗的灶披间里,到夜里,人家都熄灯睡觉的时候,阿永才听见妈妈的声音,摸到妈妈那双温热的手。阿永朝妈妈哭,妈妈就会拍着阿永说:“乖,不哭,等妈妈发了工资,就给阿永买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吃。”
但是,妈妈被开除了。妈妈曾经讲过多少个晩上的苹果,永远只是在阿永的梦里出现。
现在,阿永已不知吃过多少次苹果了,但是妈妈还是买来了,用自己第一次的薪水买来了。
“妈妈……”阿永激动地叫了一声,心里像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哪句说起。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何大妈天没大亮就起身摸出那个红封套,梳洗后又想仔细看看,买苹果时拿出手止不住有些抖,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心情的激动和骄傲。
B.何大妈“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自己做好做坏,和大家,甚至和国家都有了关系”,这直接揭示了人物对工作意义和自我价值的认识。
C.小说叙述何大妈星期天一大早就起床,急匆匆赶到工厂去领原料,结果发现是自己弄错了时间,这一情节有助于表现人物对工作的热情与投入。
D.阿永一听母亲有点不高兴,话便马上“拐了一个弯”,继而又顺着母亲喜欢听的话说,小说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他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人物形象分析错误。小说这样写阿永,不是为了表现他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而是为了表现他对母亲的了解和爱。
7.“又大又红的苹果”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
5
①将过去与现在、母与子、祖与孙等连接,使叙事集中紧凑。②可以透视人物命运和时代的变化,小中见大。③有助于从社会与家庭两个层面刻画人物,展示人物作为劳动者和慈母的形象。④是人物心愿的体现,在劳动价值之外也表现了亲情的可贵,丰富了作品主题。(每点_2_分,答出三点即给_6_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有什么作用”,可知这是一道小说的作用题。学生可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来作答。在情节上,使得内容连接,叙事更集中紧凑;在人物上,则展现了人物的劳动者和慈母形象;在主题上,则丰富了小说主题;在手法上,则是以小见大,透视人物命运和时代变化。
8.小说是怎样叙述何大妈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①以第三人称方式叙述,结合儿子对母亲的认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叙事中穿插回忆,对人物心理进行描写,扩大了故事的艺术空间,丰富了表现内容。③以薪水引入,从家常琐事的角度叙述,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每点_2_分,答出三点给_6_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叙述方式以及作用的能力。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口气来叙事,这样就使事件更全面客观,这是第三人称的好处。从叙述的方式看,插叙的回忆则对内容和人物有补充说明、丰富情节的作用。从叙事的角度看,由薪水引入,谈家常琐事,可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