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滨州市2019——2010年北镇中学高一语文期末统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小题。
材料一
最新动画电彩《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偏爱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的人对这部电彩赞赏有加。
国人对于动漫“崇洋媚外”其实也情有可原,中国动画一直给人一种画面粗糙、人物个性模糊、故事情节俗套的感觉,起步晚、积累少、投入低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国漫”的前进,正是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让更多的文化创业者选择出国发展,或者说选择日本、欧美的风格与内容,忽略了中国五千年以来文化的底蕴。
现在我国的文化创作总是缺乏“中国元素”,害怕“炒冷饭”,就一心想着创作新故事,月“推陈出新”模式找出一条康庄大道,然而这种模式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文化产业的创新不应该只注重创新而忽略了“文化”这个词,文化是时间的积累,文化是底蕴的呈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他含着浓厚的“中国风”和“东方哲学”,既能让国人感到熟悉,又能走出国门,让国外了解中国文化。
(选自叶楼《“哪吒”为“文创”指路》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重大论述,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有识之士也充分认识到,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入传统文化的“催化剂”,是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 25 -
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文化积淀深厚,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语系,在思维方式、道德准则、文艺观念、生活态度等方方面面都形成了富有个性魅力的风格,这是中国动漫产品创作的精神库存和素材来源,将中华化秀传统文化以动片的形式进行展现和传播是一项符合当前市场需要、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举措,也是抓住市场开发的一次大好机遇。尤其是深入人心的动漫人物,其版权和品牌形象专有权可以长期使用,其经济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作用都不容小觑。早在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制作的《铁扇公主》,至今令人难忘。回到当时的语境,《铁扇公主》所运用的动画技术和人物设定的风格,是一种空前的创新,在人物设计和动画打斗的场面中汇入了大量中国古老戏刷元素,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由于影片拍摄于抗日战争期间,万氏兄弟借助孙悟空的斗争精神鼓舞中国人民的就日斗志“孙悟空号召人民大众起来反对牛魔王,实际上是讨伐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10多年前中国和法国共同拍摄的26集系列动画片《中华小子》,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几乎全部用海外资金拍摄的原创动画片。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少林寺的三个俗家少年弟子斩妖除魔的故事,当时在法国青少年类节目中收视率排名居于前列,赢得了法国评论界“引发亚洲动作片新美学”的称赞,这些作品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载体,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遗憾的是,近年来虽然有不少的动漫作品走向国际,但其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内涵却偏向猎奇而非传承,放弃了纯正的传统文化品位和风格,不具备向世界传播的普遍意义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动漫产品创作,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库存和素材来源,不是说就要一窝蜂地向传统文化宝库“索取”,形成新的跟风浪潮。也不是说就可以蜻蜒点水般挪用一些传统元素,简单地把京剧脸谱、昆曲唱腔、太极拳、水墨画等内容生硬地照搬过来,将“中国风格”“中国特色”标签化、模式化,以为沾上一点传统文化的要素,就是好的,就显得“高级”。要谨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过于功利化、浅层化与表面化。关键是要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沉潜进去,全面而深入地把握精神内涵和发展脉络,真正做到“入乎其内”,以贯通的意识,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色与思想精髓。同时,也要追求“出乎其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代的总体潮流、当下的市场需求,以及动漫艺术本身的个性特色进行有机融合,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对话点和共通点,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通过动漫这种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真正“新”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摘编自郭军《传统文化成为动漫产业的“催化剂”》)
材料三
- 25 -
伴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深度发展,既有的以美国迪士尼、日本酷文化、韩国动漫游戏等为引领的传统动漫产业格局逐渐被打破,世界密切关注中国动漫生产状态及其产业发展态势。目前,中国是全球范围内动漫作品生产大国,生产出的动漫作品时长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是全球范围内动漫玩具类产品生产大国;中国还是网络文学、移动终端手游和电竞大国;中国动漫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规模上来看,我们处于前列,但从作品形响力和知名度来看,我们则落后于美日韩等国。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重构阶段,虽然传统国家的动漫品牌建设依然强劲,但数字化条件下的动漫市场却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遇。
(摘编自韩若冰《中国动漫产业生态化发展态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引起强烈反响,包括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在内的人们都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
B. 因为中国动画起步晚积累少、投人低,所以更多的文化创业者选择出国发展,或者选择日本、欧美的风格与内容。
C. 对于中国动漫产业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为创作者提供了思维方式、道德准则、文艺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宝贵素材。
D. 材料二指出了在动漫创作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时应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并强调要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动漫创作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动漫艺术本身的个性特色进行有机融合,当然还要考虑当下的市场需求。
B. 《铁扇公主》和《中华小子》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以创新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
C. 如果不能很好地在作品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那么我国的动漫创作就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D. 我国目前是动漫产品生产大国而不是强国,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B.
- 25 -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C.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D.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如何才能使我国的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C 3. B
4. ①开头在引用名言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②层层推进,论证全面。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5. ①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②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包括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在内的人们都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分析错误,赞赏有加的是“不少偏爱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的人”,而不是“迪士尼、皮克斯等外国动画电影公司的人”。
B项,“因为中国动画起步晚积累少、投人低,所以……”分析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正是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让更多的文化创业者选择出国发展,或者说选择日本、欧美的风格与内容”。
C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分析错误。文章指出“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文化积淀深厚,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语系,在思维方式、道德准则、文艺观念、生活态度等方方面面都形成了富有个性魅力的风格,这是中国动漫产品创作的精神库存和素材来源”,并未提到“最大价值”。
故选D。
【2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如果不能……那么我国的动漫创作就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入传统文化的‘催化剂’,是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材料二的观点是“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A项,主要是说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范围很广,不限于文艺创作,不适合做材料二的论据。排除A项。
C项,主要是说优秀传统文化意思,范围也不限于文艺创作,不适合作材料二的论据。排除C项。
D项,主要是说要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材料二开头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然后层层推进,进行全面论证。①将中华化秀传统文化以动片的形式进行展现和传播是一项符合当前市场需要、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举措,也是抓住市场开发的一次大好机遇。②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制作的《铁扇公主》是一次成功的尝试。③10多年前中国和法国共同拍摄的26
- 25 -
集系列动画片《中华小子》,再次证明论点的正确性。④要全面而深入地把握精神内涵和发展脉络,真正做到“入乎其内”,又要追求“出乎其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代的总体潮流、当下的市场需求,以及动漫艺术本身的个性特色进行有机融合。论证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本题,使我国的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内容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①在内容上,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要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动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②在技术上,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重构阶段,数字化条件下的动漫市场却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遇。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谣
席慕蓉①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②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水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 25 -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一九七九年
注:①席慕容,著名作家、画家,祖籍内蒙古,随家定居台湾,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影响深远。②焉支,即焉支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势险要,为古代驻兵防守重地。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这些诗句高度概括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见证者的内涵。
B. 长城“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C. “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时不能成篇”,表现了诗人对长城炽热的情感,将长城融进了自己的生命。
D. 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意象鲜明独特,语言活泼俏丽,感情纯朴真挚,流露着诗人深深的愁思。
B. “无情“蹲踞”“冷眼“,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长城人格化,突出了长城作为旁观者的角色。
C.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采用排比的手法,将长城与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融在一起,加强了情感表达。
D. “敕勒川 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了一幅恬静清旷的画面,意境悠远。
8. 诗人说长城“是个无情的建筑”,对此你如何理解?
- 25 -
9. 本诗大量使用了第二人称,结尾又使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6. D 7. A
8. ①长城是客观的建筑物,说其“无情”,是诗人赋予长城人的情态。②长城经历无数“争战”与“悲欢”,它作为见证者,蹲踞山巅,冷眼旁观。③长城的“无情”映衬出人世的沧桑变化,衬托了诗人对它的热爱之情。
9. ①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便于诗人把长城直接当作倾诉的对象增加亲切感,更易于抒发感情。②结尾用第一人称,使对长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回归抒情主体,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③诗歌使用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使得行文更加灵活,诗人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由。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分析错误,诗人借助恬静清旷的画面表现对长城、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使诗人无法安眠。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语言活泼俏丽”分析错误,本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深深的愁思。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
- 25 -
能力。首先要理解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最后理解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首先要找到涉及的句子,然后从鉴赏的角度分析,最后答题时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先指明手法技巧,比如修辞角度、感官角度、遣词造句角度、选材角度等,然后分析句中该技巧是如何使用的,最后分析该种技巧的表达效果。
诗人说长城“是个无情的建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长城是客观的建筑物,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长城人格化。“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
②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的本身却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长城,见证着历史的短暂与无情。长城经历无数“争战”与“悲欢”,它作为见证者,蹲踞山巅,冷眼旁观。
③长城厚重的历史,曲折的经历,使得诗人对长城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牵动了远离故土的诗人的思乡之情。长城的“无情”映衬出人世的沧桑变化。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凝聚于长城的炽烈如火的民族情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你、我的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视角,观看自己生活的视角和观看他人生活的视角。
本诗大量使用了第二人称,结尾又使用了第一人称,这样能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①“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等诗句,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便于诗人把长城直接当作倾诉的对象增加亲切感,更易于抒发感情。
②结尾处“流进我不眠的梦中”用第一人称,使对长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回归抒情主体,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
③结尾处诗歌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交错使用,如“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使得行文更加灵活,诗人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由。
【点睛】学习现代诗歌要注意三个方面:
1、具体准确地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也就是首先要清楚写作背景与作者情况。
2、看清诗人表达情感的切入角度,诗歌虽然是抒情文体,但是任何情感抒发都有一个出发点,也就是“缘起”,所以,首先要弄清楚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情感的丰富性,对诗中某些现象、意象、情景的理解,一定要善于联想与想象,在生活中或者自己的记忆中寻找类似的现象来理解。
- 25 -
诗歌赏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长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战的历史;长城,就是伟大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席慕蓉的《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唯一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意象——长城,诗人通过采用联想、拟人、排比等手法,对长城形象进行勾勒,抒发了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浓郁的思念与热爱之情。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深深的愁思。
诗人的思维很开阔,诗歌一开始,诗人便站在历史的角度,遥望长城,由长城联想开去,联想到长城的历史,民族争战的历史,由长城上的隘口联想到民族的悲欢,从而引发了诗人深厚的民族历史感。继而,诗人对长城的形象进行了勾勒:“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芜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长城人格化。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的本身却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长城,见证着历史的短暂与无情。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凝聚于长城的炽烈如火的民族情感。“躯体”、“面容”是对长城意象化的描写,使长城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加强了诗人的感情表达: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思念之中,这种思念日趋强烈。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对故乡,对长城进行了遐想:“敕勒川,阴山下/今宵夜色应如水”,勾勒了一副恬静明远的意境。月色如水,黄河入梦,诗人在这里吟唱的是思乡的深情。
变异与跳跃性性的运用是这首诗的一个特点。在诗歌的第一节里,“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芜的山巅”这两句诗运用了变异性语言写法,按照正常的语序应为“你永远是个蹲踞在荒芜的山巅的无情的建筑”。诗人通过语序的颠倒,造成句子成分的错位,使诗歌形成一种质感,一种张力,使长城的“无情”、“蹲踞”形象更加鲜明。再如在诗歌的第三节,“敕勒川,阴山下”,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跳跃性语言写法,省略了介词“在”,通过这种省略,造成了诗歌的空间跳跃性。
- 25 -
作为一首抒情诗,抒情是这首诗的一个最大的特点。长城作为诗人的抒情意象,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化传统,同时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情感。因此,在第二节诗里,诗人的这种感情得到宣泻:“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你便有烈火焚起“。诗人为何会这样?这是因为诗人早已把长城融进了自己的生命。长城厚重的历史,曲折的经历,使得诗人对长城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牵动了远离故土的诗人的思乡之情,于是,在第三节中,诗人的真挚的思乡之情得以抒发:“敕勒川,阴山下/今宵夜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尽管民族争战的历史已过去,但是仍然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在这不眠的夜里,诗人的思绪拉得很远,由遐想到敕勒川,阴山下皎洁如水的月光,在长城边流动的黄河,一下子回到现实中,不由生发出深深的愁思,而诗人期待,这愁思将随着黄河一起流进自己的梦中。在梦中,会见到那魂牵梦索的故乡。
梦是不眠的,思念也是不眠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③。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④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之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蓐食:在睡觉时用的草垫子上吃饭。②漂:漂洗衣服。③蒲伏:通“匍匐”,在地上爬行。④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B.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浦伏/
C.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D.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跨下/蒲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爵位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或功臣的封赐名号之一,传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 布衣,借指平民。富贵人家穿绸煅,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 高祖,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高祖。
D. 国,本义指疆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指分封的诸侯国或国都,后泛指国家。
- 25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寄食,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
B. 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赐饭的漂母,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
C. 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
D. 韩信恩怨分明。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千金;而只给了南昌亭长百钱。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4. 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韩信)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楚国的中尉。
(2)(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已明了
14. ①韩信认为这个人是个壮士,有爱惜之意,②当初虽一时受辱,却并无刻骨怨恨。③如今功成名就,给少年封官,反而突显了自己气量恢弘,胸怀大度,④在某种程度上,少年的行为促成了自己的功业。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句中,“不能死”是与前句“信能死”相同的句式,后面跟着两种结果,“不能死”之后要断开,排除AD两项。“于是”是下句的状语,应与前句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项,“高祖,刘邦的年号”解说错误,高祖是庙号。
故选C。
- 25 -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项,“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与原文不符。原文的表述是“(亭长妻)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解释:
(1)“召辱己之少年”省略了主语韩信,要补出主语;“少年令出胯下者”这是定语后置句;“以为”,以之为,任用他担任。
(2)“枕”,枕着;“既白”,天亮;“相与枕藉乎舟中”,状语后置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韩信年轻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品行也较差,没有骨气,后来功成名就,被封王。当初那个曾经侮辱过他的人,反而激起他发奋图强,促成后来的功成名就,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他要感谢这个人。同时,韩信此时已经功成名就,回答家乡,给这位曾经的“屠中少年”封官,反而突显了自己气量恢弘,胸怀大度。
【点睛】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
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
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
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
4
- 25 -
.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吃饭。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有重重地报答您的时候。”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汉王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于是韩信率领军队在垓下与汉王会师。项羽被打败后,高祖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夺取了齐王的军权。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纪:经营。
- 25 -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得流畅自然,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B.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这种乐趣岂不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离开此地”。
C. 作者认为,田园生活虽然很有乐趣,但衣食之事也要认真经营,努力耕作才会有收获。
D. 全诗按时间顺序,从不同角度写出田园生活的特色,而且集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
16. 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D 16. ①在美好的时光登高赋诗。②邻里乡亲关系融洽,淳朴自然。③农忙时各自耕作,农闲时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兴味无穷。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项,“全诗按时间顺序,从不同角度写出田园生活的特色”分析错误,本诗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人描写自己“登高赋新诗”,在美好的春日登高赋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朋友们相互呼唤,斟酒品尝;“农务各自归”农田忙碌;“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思念朋友则披衣拜访等场景,写出了农村生活的闲适恬淡,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过多修饰,采用白描手法。
【点睛】鉴赏作者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
- 25 -
)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赏析:
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
一开头,作者就勾画出了登高赋诗,不虚佳日的场面: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能赋新诗,可以看出这些人自然不是一般的农民,而是同作者志趣比较相投的士人。这登高赋诗,也自是文人骚客特有的生活情趣。登高之时,一有良辰美景为之助兴,二有素心人相伴,他们自由地敞开心 扉,赋诗言志。在赋诗中忘却尘网之苦,获得精神上的莫大安慰。这是一个生活场面。
- 25 -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呼声,仿佛看到了他们喝酒时那悠然自得的样子。这里,人与人之间率真融洽的关系表现出来了。这又是一个生活场面。他们农务各自归,但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这里紧接上两句,写闲暇时的情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聚集在一起谈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说,这种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地抛弃它。将,即岂的意思。胜,美好。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表面上平平淡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而官场上有的却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此对比,所以诗人才说:无为忽去兹。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这两句诗是这首诗的又一个层次,是诗人对劳动生活的认识。就是这两句诗,使全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诗的意思是: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只要努力耕作,就不会徒劳无所得。可以看出虽然诗人在南村的生活中有时也过着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躬耕,实际上他不仅没放弃躬耕自资的生活,而且认识到了衣食固其端。他知道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是要有衣食作保证的。这两句诗可说是《移居二首》的灵魂,没有它,什么素心、高趣也就不存在了。共同的躬耕自资 的生活,正是维系他们感情的纽带,是他们欢乐的根源啊。
这首诗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另外,典型细节恰到好处的运用,也是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过门更相呼,活脱脱地写出了朋友之间兴趣盎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相思则披衣,写出了邻里之间相思的迫切情状。诗人在最后强调衣食当须纪,使全诗的蕴含更加丰富。如果诗人仅写前面的内容,这首诗就单薄得多,强调了衣食的重要性,说明了他所希望的农村生活,除了登高赋诗以外,也还有躬耕陇亩的一面。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加深了,对农村生活比原来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2)《劝学》中,作者在列举一系列生活事例之后,强调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 ”,而不必羡慕什么。
【答案】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君子生非异也 (4). 善假于物也 (5).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摧、折、生、瞬。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 25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① ,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② ,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于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来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引用 拟人 B. 引用 比喻
C. 对偶 比喻 D. 拟人 对偶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在文中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8. A 19. ①修饰成分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写出了人生命的过程,引起读者的思考。
20. ①还是简陋的民居②石片房顶太重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做该题可紧扣比喻的定义,根据提干的要求选出选项。修辞手法的考点为表达应用部分,在考试过程中需要认证辨析,这也是容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居庙堂之高”是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句子,这里使用的是引用的修辞手法;琉璃瓦地位的“高贵”,这是拟人的手法。
故选A。
- 25 -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用句式、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选用句式和连贯题要把握语段主题内容,根据前后文体现的语言信息进行准确判断。
原文中的语句,运用了短句,修饰成分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突出了“瓦”的特点。写出了人生命的过程,引起读者的思考。如果换成题目中的句式,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了。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第①处,因上文有“不管是……”,这里应是“还是……”。上文是“辉煌的皇宫”,这里应是“简陋的民居”。第②处,根据上文“草房顶太轻”,这里应填“石片房顶太重”。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从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到下列各句横线上,并简要说明理由。
(1)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海,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______(坚定/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选自《我与地坛》)
(2)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炉火纯青/滚瓜烂熟),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选自《以工匠精神雕球时代品质》)
【答案】 (1). 坚忍。理由:“坚忍”更能写出母亲面对苦难毫不退缩默默承受的品质 (2). 炉火纯青。理由:“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不能与前面的“技术”搭配。
- 25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1)坚定:意志坚强,不动摇。坚忍:指坚持而不动摇。长时间的痛苦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态而和恪守正道的美德。语境中用来形容母亲的意志,应选“坚忍”,因为用“坚忍”更能写出母亲面对苦难毫不退缩默默承受的品质。
(2)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滚瓜烂熟:形容记得非常牢固,念或背得非常流利。语境用来形容掌握的技术达到的程度,应选“炉火纯青”。因为用“炉火纯青”与技术熟练相一致,用“滚瓜烂熟”不能与前面的“技术”搭配。。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协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律协集17处遇难同胞丛葬地和2处纪念地图片,绘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电子地图。打开高德地图,榆入关键词“丛葬地”,出现的纪念堂一样的红色小图标,即为丛葬地、纪念地准确位置。点开任意图标,即可查到具体地址、开放时间,用户可根据导航前往祭拜。
【答案】关键信息:①南京市绘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电子地图;②用户可利用地图准确定位,查询具体信息,根据导航前往祭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本题共3句话,第1句强调“南京市绘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电子地图”;第2、3句介绍地图的作用,说明“用户可根据地图准确定位,查询具体信息,根据导航前往祭拜。”概括即可。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
- 25 -
.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学校和老师应该怎么做?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规则》中规定对学生的惩戒包括一般惩诚(如适当增加运动要求、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较重惩诫(如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要求家长到校陪读等)、严重惩诫(如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改变教育环境或者限期转学等)和强制措施(如报告公安机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等)。《规则》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一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上报主管部门。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观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教育惩戒规则“出新”,是新时代新要求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对于你们针对“《规则》中的部分措施”提出的意见,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教育惩戒指什么?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据悉,该规则(适用范围)为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称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或多或少经历过教育惩戒。毕竟,“严师出高徒”是自古以来我们在教育领域所沿袭的传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成为我们代代流传的经典。
- 25 -
从古至今,调皮少年经过严师管教迷途知返并成就一番事业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在我们年少读书时,“孩子犯错,该打就打”也成为家长对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然而近年来,关于教师对学生惩戒,却逐渐被弱化,《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虐待学生,同时教育法规又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负有管理教育的责任。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很多老师不敢管,真正负责任的老师对学生实施惩戒就要自担风险,现实中出现更多是“老师不敢管、熊孩子越来越多”的情况。
因此,把正常履职的管教行为与体罚虐待行为的边界区分开来,明确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是当下更好的完善教育管理规范,更有针对性加强对学生管理的必然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确保教师可以名正言顺的实施惩戒权,真正树立教育权威,真正有力度去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而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边界、力度,此次《规则》中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也不得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行为。甚至还提出了一些引发舆论争议的“家长陪读”、“罚站一节课”等措施,诚然,明确规范更加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教育惩戒权,不仅有助于对学生的管理,更可以更加有效加强对“熊孩子”的教育引导。但是一旦教育惩戒权牵涉到家长、影响到学生利益,难免就会引发对教育惩戒权“越界”的争议。
无论如何,这些争议背后,必然会引起社会对如何规范教育惩戒权、如何更为有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何更好地发挥家长、社会在教育学生方面的作用等等问题上的反思,可以更为有效地推动教育惩戒权更加理性、有效,可以推动家长、社会更多角色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教育惩戒权更加符合新时期社会的期望,更加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
此致
敬礼!
学生:×××
××年×月×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
- 25 -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不仅可以让老师更清楚的知道惩罚学生的具体方法,也可以让一些家长和学生了解到,老师的哪些惩罚是正确的,是恰当的。就上述材料看,家长普遍是支持的,只是有些细节问题有异议。可针对这些提出看法,或就这一措施的意义表明看法。题目要求,可以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写作时,注意身份选择,发言稿的格式,看法的表述。
参考立意:
1、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2、为《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拟定叫好。
3、标准可行,尺度待细化。
4、惩戒也应尊重人权。
5、正确认识陪读的意义。
参考素材:
例文2:
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合格的家长
各位同学,
大家好!教育部22日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这个教师教育惩戒规则,实为以往教师教育惩戒措施的汇总和提炼,进而以规则的形式加以固定下来。对于如何实施好该规则,我们相信学校和老师们“驾轻就熟”,却担心家长们未必能够真正理解制定该规则的良苦用心,进而做到较好的配合。
有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教师都要不断培训,合格上岗,一旦犯错达到一定程度,还要被取消资格,被清除出队伍。而家长呢,除非出现严重的虐待子女被取消监护权,一般即使家长不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或者自身无法做到身教大于言教,但谁也无法对其定格为不合格,更无法取消其资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合格的父母会教孩子诚信友善,公平正义,拥有社会公德。而不合格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疑是一种灾难,一些问题少年的根子大多出在其家长身上。即便是在教师履行职责正常管教学生时,并非能够得到所有家长的配合。甚至不排除一些家长情绪过激,一旦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批评教育,就逆反情绪爆发,认为是老师有意针对自己的孩子,甚至对老师大打出手,给孩子放了坏样子。
- 25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近日发文称,学会说“不”,训练克制,多给信任减少唠叨,她建议家长在孩子六岁前要严管,青春期少干预。一旦孩子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行为出现,就要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说不”教育,进行克制训练。如果能把“说不”的克制训练处理好,以后家长再说“不行”“不允许”的事他就不会闹了。克制训练的同时,还要做好“克制诱惑”教育。两者区别在于,克制训练是家长在身边时引导,克制诱惑是家长不在时孩子能不能实现自我控制。孩子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逆反行为开始出现,家长也要适时调整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强硬。“要求和命令”的口气改成“商量”的口气;把孩子当作同事朋友一样尊重对待;善于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无问题;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相关家庭背景;要给孩子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
李玫瑾提供的教育方式并不复杂,却是许多家长不知或不能做到的。而当失去了六岁前要严管的这个良机,不仅会给学校和老师输送一批任性的学生想必家庭也会“危机四伏”,这也是强调家长懂教育会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学生和学校都合格,也期待老师和家长没有次品。如果说惩戒规则是为了培养合格学生的话,那配合惩戒教育规则的家长,实则也是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家长。反之,家长不合格,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教育有可能是孤军奋战,甚至被不合格的家长带向教育的反面。
此致
敬礼!
在校生:×××
××年×月×日
行文结构:
本题要求写一篇发言稿,首先格式上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即开头要有称呼,结尾要有问候和落款,中间要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观点。因为是考试作文,整个发言稿也要有一个标题。正文部分,要把自己对这次对学生惩戒措施的看法说清楚。要适当分段,要条理清楚。语言简明、得体。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 25 -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题目明确提示我们要选择其一来写,要体现权衡与选择,因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写交际的艺术、细节决定交际等;也不能均衡笔力论述每一个细节道理而不体现权衡后的选择。
- 25 -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829页
-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824页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2021-06-0819页
- 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2021-06-0814页
- 西藏日喀则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2021-06-085页
-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2021-06-0819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1-06-0812页
- 2019—2020学年黑龙江佳木斯建三江2021-06-088页
-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一上2021-06-0823页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9-2020学年2021-06-0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