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名真正合格的殂(jū)击手,需要具备沉稳的心态、灵敏的反应和高超的射技,唯有如此,才能在紧急的事态中力挽狂澜(lán),担当起制伏罪犯、解救人质的重大使命。
B. 枸杞是我们家乡最为疯狂的植物种类,有风有雨就有红有绿。每年盛夏河岸沟谷都要结(jiē)满籽粒,红得炯炯(jiǒng)有神。大片大片的血红倒映在河水的底部,对着蓝天白云虎视耽耽。
C. 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ǎ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陷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臼(jiù)。
D. 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从政,或求学,或经商,而回乡的乡贤,以自己的学识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他们以文化道德的力量教化乡民,反哺桑梓(zǐ),对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bì)益。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向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
B. 温州制鞋行业产业链完整,产业规模优势突出,品牌集聚效应明显,销售终端发达,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鞋革制造、出口基地,因而很多人将温州称为“中国鞋都”。
C. 慕课(MOOC),是由美国的几所名校的大学教授创办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参与在线学习,国内也出现了各类慕课平台。
D. 动物园的选址和建设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国家相关法规出发,既要有利于动物生存,也要保证游客安全。
3.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微风是通过水波来渲染画面的,微风吹皱了河水, _______,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现代派的名画。
A. 水波涌起,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被揉碎了
B. 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被那些涌起的水波顺势给揉碎了
C. 揉碎了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那涌起的水波
D. 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顺势将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 , ______ 。(杜甫《登高》)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___ , ______ 。(李白《将进酒》)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 、 ______ 。(柳永《雨霖铃》)
______ , 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子曰:“弟子, ______ , ______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陈与义(1090-1138),1124年被贬在陈留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1126)发生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地区。
“风壮浪涌”内涵丰富,请简要概括。
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文化教育是人格养成教育。西方文化在其源头处,重视的是自然,所以西方所有的哲学家都是自然科学家;中华文化在其源头处,关注的是人,是人事,所有的哲学家都是政治家。无论是提出洪范九畴的箕子,还是以阴阳解释地震的伯阳父,都是政治家,中国哲学家是用“阴阳”“五行”“和同”观念解释社会、人生。历代哲学他们关心的重点是社会,是人生,是国家民族的命运的兴衰存亡。中国文化从源头处,关注的就是人本身,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养成是其重心。
传统文化教育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教育,而是学校、家庭、社会所形成的综合性或立体性教育。今天,我们要倡导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校园的文化氛围、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之间的行为举止,无不是学生人格养成的要素。遥想孔子当年,“游乎缁帷之林,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是何等富有诗情画意场景!孔子并没有每天给学生讲多少大道理,但是,他一个人开出了四个专业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一人教了三千弟子,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余人。在孔子那里,教育是一种生活,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生活。
教育是学生、老师成长的模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成长氛围和成长方式,这就是中国人所讲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不仅仅指老师的教学方法在长、能力在长,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生命在教学当中得到提升和生长。 21世纪中国的老师,应该是和学生一同成长、和时代一同进步,使自己终身学习、提高的老师。
那为什么要倡导传统文化教育?我想起了梁启超说的一段话:“读《论语》、《孟子》一类书,当分两种目的:其一为修养受用,其一为学术的研究。为修养受用起见,《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我们从事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孩子都成为国学大师,也不会为培养一两个国学大师,举全校之力,让所有的孩子跟着陪绑。有些老师从幼儿园就教孩子读《道德经》,读《心经》,读《易经》,这严重违背了我们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人的心智和心理成长的发展过程,对此我们极不赞成。一个老师不应该把自己的个人爱好、信仰带入到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人人做道士、成为和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人人成为一个君子是可能的,也是必需的。司马光说过:“彼老庄弃仁义而绝礼学,非尧舜而薄周孔,死生不以为忧,存亡不以为患,乃匹夫独行之私言,非国家教人之正术也。”经典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就是人的成长教育。我们诵读经典,学习经典,感悟经典,当有所甄别。
(选自颜炳罡《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推陈出新》有删改)
下列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传统文化教育是人格养成教育,其重心是塑造和养成理想的人格,校园的文化氛围、师生的言行举止,无不是学生人格养成的要素。
B.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所形成的综合性或立体性教育,课堂教育仅仅是其中一部分。
C
.中华传统文化关注的是人和人事,所有的政治家都是哲学家;西方文化重视的是自然,所有的自然科学家都是哲学家。
D.传统文化教育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生活,更是师生分享彼此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情感与观念,共同提升成长的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______
A.儿童读经教育一方面要从娃娃抓起,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不加理解地背诵诸子百家经典,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B.为了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鼓励孩子读诸子百家经典,也要鼓励老师把自己的个人爱好、信仰带入到传统文化的教学中。
C.司马光认为,老庄哲学既不可作为个人兴趣爱好,也不能代表国家教育的正道;梁启超认为,孔孟哲学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
D.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经典的智慧和圣贤人格的感召去养成学生的理想人格,这与蔡元培先生“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的教育理念如出一辙。
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请根据文本内容加以概括。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多雨的夏天
郭震海
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
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
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为了不让大风把油毡卷走,油毡上密密麻麻地压着红砖。
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
“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
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他感觉自己就像被工友遗弃在墙角的那半碗隔夜饭,浑身上下都变了质,散发着浓烈的霉味,发霉的心就像一个变馊的馒头,开始发虚。
宿舍潮湿,原本宽松的汗衫就像长了手,紧紧地束在侯东升身上;那双黄胶鞋一夜之间仿佛小了许多,死死地粘在脚上。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
①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侯东升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嘛就干嘛,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
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
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
“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怒气冲冲地骂道。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
大街上,除了激溅着雨水飞驰的车辆外,行人并不多,每个人都显得很匆忙。侯东升感觉每个行人都和自己一样郁闷,只是他们的脚步快些,而自己慢腾腾的,这雨天他不知道该去干些什么。
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这是一则多温馨的房地产广告啊!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② 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说三、四两段详细描写工人简易宿舍,有何作用?
结合文意,赏析下面两句话。
①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
②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试简要分析侯东升这个人物形象。
小说以侯东升给妻子打电话的情节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 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法:效法
B.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锡:通“赐”,赐给
C.益思有以柔之
柔:和顺
D.以俟大一统之君
俟:等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皇上所以发舒精神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臣知斯楼之建
不知东方之既白
C.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阅江楼位于狮子山上,因这里地势雄伟,景色壮丽,皇帝下诏令而建造,目的是与百姓共同分享游览的乐趣,作者奉命为其写记,并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阅江楼”。
B.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欣赏管弦发出的淫靡之音,藏匿燕赵美女的,转瞬之间就与无穷感慨联结在一起。文中这些内容议论,对明太祖暗含劝勉意,写得含蓄而隽永。
C.本文充满了大量对明王朝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在盛赞朱元璋文治武功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劝勉皇帝励精图治,以国计民生为重,这在应制文章中是难能可贵的。
D.本文写景、叙事与议论三者紧密结合,穿插自然,语言简洁精当。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材上也取舍得当,至于其他那些如流连风光景色的言辞,都略去不写,是生怕对皇上旨意有所亵渎。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②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孟子曰:“子莫①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②,尤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③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注释:①子莫:人名。②权:权变,变通。③贼:残害
这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孟子对这种思想的理解与孔子有何不同。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由个人的发展,乃完善社会的发展之第一条件。
--
室利阿罗颇多
无论古今中外都是这样: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人们自己往往都相信他们的想法是不错的,他们的思想是不错的,他们的信仰也是不错的:这是一切不容忍的本源。
--胡适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角度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 800字。
七、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诗人固穷”和“诗人高贵”这两种观念都在唐宋时期绵延甚久,影响甚广。[乙] 到底谁是“诗人”呢?穷愁的寒士?还是高贵的艺术家?这个问题本无答案。对它的追问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史。[丙]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固穷”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永恒依赖;“诗人高贵”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自觉疏离。纯粹艺术气质的“诗人”形象在南宋诗歌中的普遍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他们不只追求官僚、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士大夫气象,而是安然并合理地追求某一种身份,自觉地塑造某一类人格。这种新动向终究在明代蔚然成风,从而造就了一个“文人”与“官僚”分庭抗礼的文化时代。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疏离
B.不只
C.三位一体
D.分庭抗礼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甲
B.乙
C.丙
2. 仿照下面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修辞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早晨”“阳光”“麻雀”作为描述对象。
这个秋天的早晨何等富丽
阳光在树枝间碎裂
百年的樟树上
麻雀唧唧喳喳的快乐
天真细碎一地黄金
3.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作答。
人均阅读时间(分钟 /天)
纸质媒介阅读(36.36)
数字媒介阅读(49.23)
图书
报纸
杂志
电子书
电子报纸
电子杂志
微信
21.15
5.35
9.88
14.49
5.00
8.39
15.35
阅读类型(%)
文学
艺术
文化
教育
娱乐
时尚
经济
管理
生活
保健
哲学
宗教
政治
资讯
其他
30.71
25.23
38.07
19.56
27.24
9.26
15.03
13.54
温州市2019全民阅读调查
根据上表,请简述温州市民2019年的阅读状况(不出现具体数字,每条不超过40字)。
2019年温州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较2018年增长了1.11%,而在阅读支出上却较2018年有所下降。从上表看,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殂击手”中“殂”应改为“狙”;
B.“虎视耽耽”中“耽”应改为“眈”;
C.“载体”中的“载”应读作“zài”;
D.全部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和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此类题目多考査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语序排列不当,可改为“计划将在2020年前后”。
B.搭配不当,“温州制鞋行业……是……基地”主宾搭配不当,可改“基地”为“产业”。
C.没有语病。
D.句式杂糅,“根据……出发”两句式杂糅在一起,应当改为“根据……”或“从……出发”。
故选:C。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句式杂糅的的类型:
①两个句式的杂糅
例如: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②两个句子的粘连
例如:作为生物进化的直观而形象的证据,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朗恩艾特罕出土了第一具始祖鸟化石成了尽人皆知的最为著名的化石。(句子结构杂糅,“出土……化石”和“成了……化石”两句话“拼装”在了一起,使整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不再是“一套”,以致结构混乱,将“出土”后的“了”改为“的”)
3.【答案】D
【解析】语段描写了夕阳下的山水景色。前句“微风吹皱河水”,保持视角(对象)连贯,应以“水波”为视角进行衔接,排除B
项;后句“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从内容上看,是“揉碎”的结果,排除C项;综合前面两点分析,对比A、D两项,A项后半分句使用被动句式,与下句“使”动句式不协调,且导致视角(对象)变换频繁,排除A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4.【答案】【小题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题3】杨柳岸,晓风残月
【小题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小题5】入则孝,出则弟
【解析】故答案为: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滚)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重点字:材)
(3)杨柳岸 晓风残月(重点字:晓)
(4)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沧、粟)
(5)入则孝,出则弟(重点字:弟)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答案】【小题1】(1)“风壮浪涌”首先是自然景观,是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的景色的。
其次,“风壮浪涌心茫然”也是写作者的心情,作者此时的处境比贾谊更坏,心境也比贾谊更劣。所以,即使像贾谊一样抒发吊古之情,也感到力不从心,难于下笔。于是只得面对风壮浪涌的长江、洞庭而茫然无语了。此处的“风壮浪涌”是说作者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
再次,结合陈与义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写作背景,作者从谪监陈留酒税以来,迄今已有五年了。五年之中,发生太多的变化。国无宁日,人无宁日。靖康之难,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到处流浪。是年,诗人仅三十九岁,但头发却已愁白了,真是天下之事、迁臣之恨都反映在双鬓之上。因此,“风壮浪涌”也是社会之影,暗示社会纷繁动乱。
(2
)诗的前四句,诗人着力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观特征,这是寓情于景。面对此景,诗人凭栏良久,自身迁谪之恨、国家兴衰之感,不觉一齐涌上心头。万千感慨、诸种情怀,凝成掷地有声的一联诗句:“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此时,诗人思绪缥缈。登高怀古,乃题中应有之义。诗人面对风壮浪涌的长江、洞庭而茫然无语了。末句“风壮浪涌”照应开头的岳阳楼、洞庭湖之景观,亦景亦情,与茫然心境浑然一体,雄浑悲壮而又有一股郁郁之气。
答案:
(1)①自然之景,眼前洞庭湖的风浪汹涌。②心情之语,作者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③社会之影。暗示社会纷繁动乱。
(2)①首联、颔联寓情于景。岳阳名楼雄居在“绵绵”的长江大堤,潇湘流域,绿树青草郁郁苍苍,八百里洞庭湖更是一望无涯。诗人极目远眺,残破山河尽收笔底,“江湖异态阑干前”寓含着对半壁河山的伤悼。②颈联时间对空间(对比、对偶皆可),“乾坤”句谓世事纷乱,忧国忧君,百感交集,身心俱瘁,正当壮年而两鬓己花白。“臣子”句表达遭受贬滴,流离江湖的悲苦。“臣子”对“乾坤”,个人和整个社会相对,小大相形,更增张力。③尾联诗人“欲题文字吊古昔”,穿越历史时空,将古今连接起来,借吊古以伤今。岳阳、洞庭一带,曾留下屈原、贾谊的长暖悲赋。诗人热血沸腾,雄心仍在,然而报国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澎湃的心潮便如同洞庭的波浪一般涌向远方,茫然若失。末句“风壮浪涌”照应开头的岳阳楼、洞庭湖之景观,亦景亦情,与茫然心境浑然一体,雄浑悲壮而又有一股郁郁之气。
译文:
岳阳楼的壮观天下闻名,站在楼北眺望,长江堤坝连绵不绝。苍翠的草木连绵不绝延伸到偏远的南方,可惜眼前的山河已换了主人。我被贬谪现在已经五年了,亡国之痛,谪臣之恨,都表现在我变白的双鬓上。想要题几句诗凭吊古人,江风很大,波浪涌动,我的心不知所措。
赏析: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是南宋初年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着力描绘岳阳楼周围景色;后四句承接前四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恨的感慨。纵观全诗,诗人俯仰今古,伤时感世,含蓄深远,气象浑厚,格调沉郁。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鉴赏能力。此类题目,一般要从浅层含义到深层含义逐层解答。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将其放入诗句的整个句子,甚至整首诗的背景中去体会、理解其含义。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手法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6.【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
【解析】(1)C.“所有的政治家都是哲学家”、“所有的自然科学家都是哲学家”曲解文章,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所有的哲学家都是政治家”“所以西方所有的哲学家都是自然科学家”。
(2)A.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第四段的表述是“有些老师从幼儿园就教孩子读《道德经》,读《心经》,读《易经》,这严重违背了我们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人的心智和心理成长的发展过程,对此我们极不赞成”;B.“也要鼓励老师把自己的个人爱好、信仰带入到传统文化的教学中”错,与原文第四段“一个老师不应该把自己的个人爱好、信仰带入到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意思相反。C.“老庄哲学既不可作为个人兴趣爱好,也不能代表国家教育的正道”错,见原文第四段“彼老庄……乃匹夫独行之私言,非国家教人之正术也”,应理解为“老庄哲学作为个人兴趣爱好是可以的,但不能代表国家教育的正道”。
(3)第二段“传统文化教育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教育,而是学校、家庭、社会所形成的综合性或立体性教育”;
第三段“教学相长,不仅仅指老师的教学方法在长、能力在长,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生命在教学当中得到提升和生长。21世纪中国的老师,应该是和学生一同成长、和时代一同进步,使自己终身学习、提高的老师”;
第四段“我们诵读经典,学习经典,感悟经典,当有所甄别”。
根据上述信息分点概括。
答案:
(1)C
(2)D
(3)①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形成的综合性或立体性教育体系;②营造师生共同成长、教学相长的氛围;③有所甄别地诵读,学习,感悟传统文化。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概括。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7.【答案】【小题1】(1)“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为了不让大风把油毡卷走,油毡上密密麻麻地压着红砖”写出房屋的简陋,“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脏乱、潮湿,体现环境的艰苦,说明农民工生活条件很差;这种环境渲染了人烦乱低落的心情。
(2)①“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停工高楼在雨中“刺眼”,不协调的景象,渲染民工心中因下雨而无法劳作的苦闷焦急情绪。
②“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运用比喻手法,写出农民工一年到头在城市辛勤地劳作,然而“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他们的贡献与他们的待遇形成对比,表现出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状态的艰辛,尽管在为城市做贡献,却始终无法真正成为城市的一员,渲染他们内心的迷惘。
(3)他是一个农民工,从居住环境来看,他地位低微,生活艰苦;“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可见,他吃苦耐劳,尽管工作辛苦,但仍希望能够通过多做工挣钱;“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嘛就干嘛,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在工作时可以尽情歌唱,可见他性情乐观。“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内心开始产生迷惘,不明白自己的归属。
(4)通过打电话,反映出他对家人的惦念;通过他与妻子对雨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他内心的迷惘,从而揭示文章主题;“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通过他的疑惑,引发人们对农民工身份归属的思考;结构上“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与开头的“一个多雨的夏天”相呼应,结构完整。
答案:
(1)写出了农民工宿舍简陋潮湿而且脏乱,说明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比较差,生活比较艰苦。渲染了压抑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烦闷低落的心情。
(2)①运用夸张手法,写停工的高楼在雨中显得更加突兀而尖锐(答“不和谐”亦可),暗示了农民工内心的郁闷和焦灼。
②运用比喻(或比拟、对比)的手法,把农民工比作蚂蚁,形象地表现出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态:生活艰辛;内心困惑;前途迷茫;为城市作出的贡献,却无法融入这个城市。
(3)侯东升是一个离开乡村漂泊在城市的农民工形象。地位低微,生活在社会底层;吃苦耐劳,虽然打工辛苦但还是希望多挣工多拿钱;坚强乐观,边劳作边唱歌;易于满足,对生活要求极低,只要有工做有钱挣,不计较生活条件;缺乏归属感,内心有些迷茫。
(4)①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打电话的情节表现出侯东升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反映出他漂泊城市的孤独和寂寞,使人物内心世界更加丰富。②深化小说主题。侯东升和妻子对雨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作为农民工的侯东升已渐渐疏离了他“农民”的身份,揭示出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尴尬处境。③引发对农民工归宿的思考。侯东升对自己身份的质疑反映出农民工内心归属感的缺失,小说结尾借侯东升的迷茫唤起读者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和对农民工归宿问题的思考。④照应开头和标题,以“雨”开篇,以“雨”收尾,使小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小说中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多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角度切入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内容及表达效果,理解含义要学会灵活应变。作答本类题型,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
(3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4)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艺术性探讨赏析。从情节结构(照应前文)、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揭示或深化主题,引人思考)方面作答。
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8.【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
【小题5】
【解析】(1)C.柔:安抚。译文: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
(2)A.固定结构,用来……/固定结构,……的原因;B.两个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语气词,表反问/代词,代“他”。
(3)A.楼名是皇上命名的。原文“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4)“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为对称结构,中间停顿,作“见”的宾语;“曰”为对话标志,其后停顿;“朕沐风栉雨”是主谓结构,其后稍作停顿。断句为: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译文: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
(5)①以:因为;诏:下诏;建楼于巅:状后。译文: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
②因:凭借;寓:寄寓;奚止:哪里只是。译文: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哪里只是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答案:
(1)C
(2)B
(3)A
(4)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5)①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
②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哪里只是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参考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楼”。
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
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
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要对文言文的大意有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先回归文本,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短语,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文言文正确的阅读方法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初读全文,把握大意。这一步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内容,能读懂六七成即可。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中,需逐一落实试题涉及的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既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9.【答案】【小题1】(1)根据文中信息“无适也,无莫也”“乡愿”“执中”看出儒家的中庸思想。
(2)孔子认为,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讲究的是一个义字。他也斥责“乡愿”,明确地点出这种人欺世盗名,似有德而实害德,极具欺骗性。这也说明孔子的中庸之道并不像后人理解的那样是“骑墙”或“和稀泥”。孟子则认为“执中无权,尤执一也”,应该善于变通,不能拘执,这样的人“贼道”。
答案:
(1)中庸之道
(2)孔子强调中道行事,要以道义为前提,不偏不倚,反对偏激行事,要做到合情合理;反对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的“乡愿”这种折中主义者。孟子认为主张“中道”本来是不错的,但如果只知“中道”而不知道“权变”,那也就和“执着一端”一样了;孟子反对这种不知变通的做法,这种做法会损害大道。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
孔子说:“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
孟子说:“子莫主张中道而行。主张中道便差不多了。但是坚持中道缺乏变通,就是执着于一点。厌恶执着于一点的人,是因为它损害大道,抓住一点就不管其他了。”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经典文本含义、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应对文本进行逐字翻译,然后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观点、情感态度。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应注意理解材料中关键语句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文本内容,要准确提炼概括。
文化经典阅读题中的思想概括题,题型以简答为主,考生答题时首先粗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所给文段的核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可先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关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或观点、主张,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段进行简单合理的阐述、分析,一般不鼓励考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也不要求质疑、另解。
10.【答案】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最初翻看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时,看到了这句话,我感到又不解又好笑:若处处都容忍着,让不顺心的事扰着自己,这“自由”还有人要吗?之后又仔细读了一遍,想了想,似乎又有所理解,大概是要尊重别人的自由,所以要容忍吧。
我也就一下子说服了自己,就这么理解了。
今天,当一些西方学者奉卢梭为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将他的思想视作反对后现代主义与纯物质文化的利器时,我们才发现,那一代法国人对这个“疯子”的容忍有多么正确,甚至是超前。因而,我看到了自己先前的观点有多么浅薄,.苏格拉底曾说过,他自己之所以智慧,正在于他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但生活中无知的我们,却总因为无知而觉得自己是最智慧的人。而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无知态度去理解“容忍”时,浅薄也就难免了。
“尊重别人的自由”,在我们这里,说到底,便是一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口气,无非是为了展现自己所谓的“宽容”罢了。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或许潜意识里就觉得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但我气量大,我容得下他的错误。别人若是值得有这份自由,我便忍一忍;别人若是不配有自由,我也就无须所谓的“容忍”了。
真正的容忍,恐怕在于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能够从心底肯定别人的价值。
不少自命不凡的哲学家、艺术家、诗人或所谓的成功人士,都会认为自己的灵魂比普通人更高尚,自我价值比常人更高。但当他们离开像面包师这样的劳动民众几个星期后,那些高尚灵魂中,不知有多少都将在饥饿的面前扭曲,变为可悲的形状。只是社会的普遍想法,就如空气一般不曾离开,而我们也就因此永远抱着无知去“容忍”别人,“容忍”社会。
人人均如此,社会也就难免无知了。
改革开放以来,多了许多重编胡适文章的书,常见一句补充:先生思想虽有些过时,但仍有参考研究价值。看到这些,我不禁苦笑:我们终究还是停留在浅薄的容忍啊!读一本书,时时想着它是有误导的,实在是“读书三忌”之一大忌。
我们从争取民族自由开始,寻了一个多世纪的自由,却仍感到不自由。为什么?或许正是在于控制的欲望没有穷尽,不仅控制自己的自由,还要控制别人的自由。不正有网民一边做着不道德的人肉搜索,一边大呼着无言论自由吗?
可见,只有真正的容忍,才能带动社会宽容,营造讨论的氛围,形成人人有独立思考、人人都敢发言并都能有深刻见解的自由公民社会,从而改变社会的无知,推动社会的前进,带来真正的自由。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两则名言类材料。第一则是室利阿罗颇多的名言,强调“自由”的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则是胡适的名言,他认为“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并分析了人们“不容忍”的理由--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综合起来,本题讨论“自由与容忍”之关系。审题时要求既能看出自由之可贵,也能看出自由之界限。此一“自由”,可以是个人发展自由,也可以是思想自由;而“容忍”,意味着对异己与异己之包容,它可以是儒家的“和而不同”,也可以是现代文明的“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举凡政治、文化、社会方方面面,考生如能观照当下,联系现实,发现本议题之现实意义,当为更佳。
参考立意:
1.自由发展也有界限;
2.自由并不是绝对自由,它需要以容忍为前提;
3.容忍需要大气度;
4.容忍才能换来最大的自由。
参考结构:题目《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开头引胡适先生的观点“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写自己无法真正理解。然后写法国人容忍卢梭这个“疯子”进先贤祠,由开始的不解,到最后的恍然大悟,对“容忍”有了更多的理解。接着阐述“宽容”并不等同于“容忍”,真正的容忍,恐怕在于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能够从心底肯定别人的价值。以某些自诩道德高尚的人的“容忍”,与胡适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批评的“容忍”进行对比,进一步阐述何为真正的“容忍”。结尾说明,只有真正的容忍,才能带动社会宽容,营造讨论的氛围,形成人人有独立思考、人人都敢发言并都能有深刻见解的自由公民社会,从而改变社会的无知,推动社会的前进,带来真正的自由。
11.【答案】【小题1】B
【小题2】B
【解析】(1)A.疏离:疏远隔离。正确。B.不只:不但;不仅。此处指不再追求综合型士大夫气象,“不只”改为“不再”。C.三位一体: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正确。D.分庭抗礼: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正确。
(2)B.乙处是选择问句,问号在最后句之后,应为“穷愁的寒士,还是高贵的艺术家?”
答案:(1)B
(2)B
(1)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2)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
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情色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
12.【答案】主题(如示例中的“富丽”)明确集中,三处修辞即“碎裂”为拟物,“快乐”为拟人,“黄金”为比喻。注意内容的关联性,“在树枝间”和“樟树上”,“阳光在树枝间碎裂”和“一地黄金”。“月”与“鱼”,有动有静。
故答案为:
这个夏天的晚上何等温馨
月光在水面上倾泻
房前的池塘里
青蛙咕呱咕呱的歌声
快活响亮满池银辉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能力。仿写题仿写的是内容和结构,要求仿句的句式与示例相同,内容协调。
仿写句子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因此,仿写时,一定要关注内容、形式、修辞、格调等几个方面。仿写应追求“形似”和“神似”,前者要求句式、修辞一致,后者要求内容、主题、情感一致。
13.【答案】【小题1】(1)注意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每条不超过40字”。根据“人均阅读时间”可以看出,纸质媒介阅读为36.36,数字媒介阅读为49.23,可概括出“人均数字媒介阅读时间多于纸质阅读时间”;再根据图书的阅读时间是21.15,报纸是5.35,杂志是9.88,电子书是14.49,电子报纸是5.00,电子杂志是8.39,微信是15.35,可概括出“纸质图书阅读时间最长,其次是微信”;根据“阅读类型”中的数据,可概括出“阅读类型主要为娱乐时尚、文学艺术和生活保健,哲学宗教最少”。
(2)题干中说“2019年温州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较2018年增长了1.11%,而在阅读支出上却较2018年有所下降”,这说明有些人的阅读并不是通过阅读纸质书进行的,最大可能就是从网上阅读电子书,因此可推测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数字媒介的兴起,网络阅读率的升高。
答案:
(1)人均数字媒介阅读时间多于纸质阅读时间,其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间最长,其次是微信;阅读类型主要为娱乐时尚、文学艺术和生活保健,哲学宗教最少。
(2)数字媒介的兴起,网络阅读率的升高。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阅读示意图,注意箭头方向,看明白几个关键词的关系;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
图(表)文转换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④简要归纳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