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中国武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武术之舞。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②由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所以,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已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③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皈依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④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与价值体系。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即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
⑤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英雄用掺杂着各类正面因素(如友情、亲情、爱国主义)的暴力行为对反面人物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消灭,最终完成对正义的救赎和对暴力的消解。中国武侠电影特别是在对暴力的表现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其中包括暴力的神圣化、暴力的喜剧化、暴力的舞蹈化、暴力的诗意化等消解暴力的有效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国际化”正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
⑥武侠电影所蕴藏的商业潜力,已经成为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的武侠电影因其无可比拟的武艺和神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电影界的青睐,从而使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摘编自贾磊磊《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武侠电影以武侠文学为原型,其武术打斗具有高度艺术化、表演化的特征,被称为“武舞”。
B.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将武打与剧情、情景和人物性格相互交融,以艺术表演为主。
C.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和情节中,隐含着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
D.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从而也影响了武侠电影的叙事和价值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武舞”和文化精神两方面内容。
B.文章①②段先介绍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概念,后着重对“武舞”进行了阐述。
C.文章③~⑥段从四个角度对中国武侠电影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论述,层次清晰。
D.文中第②段运用因果论证,着重阐述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打其实就是武舞表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和现实中的武术打斗都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优美的动作奇观。
B.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门派设定、剑术、拳法,甚至“主题道具”等等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C.中国武侠电影对暴力的表现取得了成功,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化”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存在方式。
D.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及情节等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意义,而且特别注重对世俗伦理观念的阐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最近有两则新闻颇受关注:一则是一个小伙子骑车逆行被拦崩溃,称自己“压力好大,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则是有人发起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尽管新闻背后的原因各有不同,也很难准确概括,但或多或少都反映出年轻人的压力问题。
几年前,某知名企业连续发生10多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在分析原因时,共同指向了这些一线员工面临的压力问题。这种压力不仅来自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还有“人几乎变成机器”的精神挫败感。过分注重效率和利润,往往造成了对人性的漠视。但不管怎样,这家企业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加班有加班费,远比那些强制推行996工作制的企业守法和良善得多。从法律意义上讲,996工作制直接把加班转换为对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要求,与法律规定的标准工时明显不符。有的企业甚至还赋予996工作制以某些文化、道德色彩,将其与工作积极、奋斗勤勉强行捆绑在一起。即便面对如此的不公平,在就业、房贷、养家等一系列压力叠加之下,许多人只能默默忍受。而一些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利用了这一点。
(摘选自丁建庭(正视年轻人压力“爆棚”的危险》)
材料二: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行业似乎进入了寒冬。多家互联网公司迎来了裁员潮,一直掩埋在深处的各种问题也爆发出来。从来都循规蹈矩地走在精英中产行列里的程序员们发现相对优渥的工资开始涨速变缓甚至下跌,需要随时学习新东西,还有被淘汰的危险。但工作量却丝毫没有减少,甚至还增加了——互联网产品开发的高密度、高强度让技术应用方面的研发早已演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程序员们的工作被以时间计量,工作的机械性和重复性显著升高;在某些公司,甚至还要求算法工程师排夜班……程序员们用来自嘲的“码农”一词真实地反映出他们的尴尬处境。如今,程序员正逐渐褪去光环,靠消耗体力获取薪资。不论是工作的性质还是时长,他们都正在向车间工人靠拢。这一现实在带给他们伤害的同时,也许也能帮助他们对其他同样工作时间长、收入低、身心均受到损害的劳动者产生同理心。
当程序员群体在996.ICU活动中发出“我们是脑力劳动者,不是代码民工”这句抗议时,既展现了某种传统老派的阶级焦虑,也提示了现代社会环境中劳动者联合的新契机。
(摘编自阿莫(966.ICU反击战:互联网行业寒冬催生的“新未来”》)
材料三:
针对热议的“996”工作制度,马云于2019年4月14日再发文表示:“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
马云此前在阿里内部交流活动中也谈到“996”时表示:“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过上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马云的这一看法在外界引起热议。此后马云在微博再次就“996”发声,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他“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摘编自阿迷《马云长文再谈996》)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996”工作制度过分注重效率和利润,往往漠视人性,某企业即使加班有加班费也并非完全守法和善良。
B.“996”工作制度直接把加班转换为对员工正常工作时间的要求,与法律规定的标准不符,是违法的。
C.“996”工作制度可能会激发程序员对其他同样工作时间长、收入低、身心均受到损害的劳动者产生同理心。
D.“996”工作制度不是简单的加班或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而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提升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显示,“996”工作制度是导致年轻人压力“爆棚”的根本原因。
B.材料二认为,靠消耗体力获取薪资的程序员们一致抵制“996”工作制度。
C.材料三中,马云“向奋斗者致敬”的说法实质仍是支持“996”工作制度。
D.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及“996.ICU”活动传达了某种传统老派的阶级焦虑。
6.对“996”工作制度,以上三则材料提供了哪些不同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危桥
罗翔
看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时也会发生。春节前,不该下雪的南方就下了一场大雪,而且一下就是一个来月,地上的冰凌像抹了油的玻璃——透明而又滑溜,不仅机动车在上面行驶会打滑翻车,人在上面走也会经常摔倒。
管交通的副镇长马明坐在床上,左手摸着缠满绷带右膀子。他朝窗户外面望,外面有了些光亮,不知道是雪的反光,还是天色已经放亮。这时,他的手机急吼吼地汪,是护桥员老周打的。“马镇长,桥栏杆被车撞了,你快来!”他吊着膀子出门,心里苦苦的。
老周见马明来了,指着桥栏杆说:“你看,桥两边的栏杆都垮了。左边的撞了两米多,右边的撞了足有四米,栏杆挑着,被一根细细的钢筋拽着,随时都会砸进河里。要是这时有车从桥上过,一打滑就会掉进河里去的,这多么危险啊!”
副镇长马明绷着脸吩咐:“老周,你去弄几根楠竹来绑在栏杆上,把那挂在树上过了期的广告红布扯下,在上面涂上危险两个字,缠在楠竹上,禁止人和车辆通行。”老周屁颠颠地跑去买楠竹。马明就像一个警卫员在桥上走来走去,生怕过路的车和人挨近那断了栏杆的桥面而滑到河里去。
马明点燃一支烟猛吸一口,看着兴隆河上这座年过半百的“兴隆桥”,它不再兴隆和兴旺了,它和年过古稀的护桥员老周一样已经苍老得不成样子了。桥面千疮百孔,桥身多处破裂,栏杆摇摇欲坠。
桥两头的桥墩上,早已竖起了危桥的标志牌,车辆禁止通行。可是通往镇里就这么一座桥,不让车子走也不行。老周经常向那些司机磕头作揖说好话。为此,他这个管交通的副镇长不得不经常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抱怨,我哪里是副镇长,分明是一个桥长。为这桥,建桥报告他马明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可就是没有结果。他先是找到市里,市里说这事该交通局管,交通局说这桥建在乡镇公路上,乡镇公路应以乡镇集资为主,可现在谁敢向老百姓伸手啊。马明就只得再一次去找交通局。交通局说,你不能光找我们呀,桥是建在河上,你也应该去找河道管理局。马明听这么一说,就两边找,而两边都不表态,相互踢皮球,踢得马明火冒三丈鼻青脸肿还望着别人软笑。
马明没办法就去跟党委书记汇报。书记听了,脸色有些不好看,就对马明发话,你一个副镇长,就这点事都办不好,叫我怎么说你好呢。反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就是钻天拱地,求神拜佛也要弄钱来把这桥修好。
老周拖着楠竹来了,他俩把楠竹绑在栏杆上,又把写有“危险”的红布绑在楠竹上。
马明要去市里找市长。他对老周说,市长不表态,他就赖着不走。
马明到了市里,可是市长却下乡镇去调查灾情去了。
天色已经打夜影子了,还没见市长回来。正在马明着急的时候,市长的车进了院子,马明赶紧从保卫室蹿出来,市长一下车,就被马明拦住了。“市长,我等您等得天都要黑了。”
市长伸出手来与马明握手,“小马怎么还挂了彩?”
“下雪,不小心摔的。”
“为桥的事来的吧?”
“市长……我,我今天……!”
“赖着不走了,是吧?”
马明拿出照相机,要给市长看那危桥的照片!
市长笑着说,“不看了,不看了!”市长用指头指着自己的眼睛,“我都看了,我到你们镇里去,护桥员老周拦住了我的车。其实,桥那么危险,他就是不栏,我也过不去,我也不敢过去。老周还朝我下了跪……!”
市长,您撸了我这个副镇长吧!那危桥出了事,我迟早也是要被撸的!
市长觑了马明一眼,“我可没说要撸你。谁能让它出事呢?你看是谁来了!”马明抬起头,看见交通局长和河道管理局局长,都开车尾随而来了。市长说:“我们刚才都去现场看了,今天我们就和你专题研究这件事。”
新桥开工的那天,马明单他宴请老周喝酒。两人喝得酩酊大醉,从餐馆里歪歪倒倒地出来,副镇长马明突然泪光盈盈,他捋起右膀子,“都说我负伤是喝醉了酒在雪地里摔的,他们真是在放屁!我马明从没喝酒误事。老周,我告诉你,那栏杆是我在那天雪夜里捶断的,这伤疤就是捶那栏杆时,被一根钢筋弹伤的。”
7.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雪路滑,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为后文写马明独自捶坏危桥及政府最终决定新修兴隆桥做了铺垫。
B.马明为了能建造新桥,不惜使用苦肉计,所以当他听到桥坏了,虽然“绷着脸”,但内心却是兴奋和得意的。
C.小说主要是写天寒桥坏那一天发生的事,但借回忆性叙述桥建成后的点明真相,拉长了时空,突显马明为修桥做的努力。
D.小说语言简朴,一些叙述用语,尤其是基层官员的语言,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结尾文字简洁,但读后令人倍感心酸。
8.小说中的马明是个怎样的人?请联系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结尾才揭示桥坏的真实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后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注】。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宽为人温良,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延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反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上日:“吾固闻之久矣。”及汤为御史大夫,举宽为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迁左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
择用仁厚士,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繈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及议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岱宗。上奇其书,以问宽,宽以宜封禅为对。上然之,乃自制仪。既成,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初,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日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居位九岁,以官卒。
(节选自《汉书·兒宽传》)
【注】弟子都养:意思是替学生管理伙食的人。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B.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C.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D.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也叫《书经》,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B.射策,汉代考试取士制度,以诗赋为内容,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官职,后亦泛指应试。
C.岱宗,即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岱宗”,是帝王举行封禅大典之处。
D.博士,有博通古今的人、古代学官、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等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兒宽生活贫寒,依然苦学不辍。他先后师从欧阳生、孔安国,因生活贫寒,通过给他人烧饭、为人雇佣劳作以自给;但他坚持学习,终有所成。
B.兒宽口才不佳,但是善于属文。他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后来为掾史写了一篇奏折呈献给皇上,深受赞赏,使张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C.兄宽执政为民,深受百姓拥护。任左内史时,他采取择用官吏、兴修水利、按收成征收赋税等措施,受到爱戴,以至百姓争相行动使他不被免官。
D.兒宽直抒己见,促成泰山封禅。皇上和众人商议封禅事,诸儒未能定;但兄宽认为应该行封禅之礼,受到皇上认同,并命他跟随东行,封禅泰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5分)
(2)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其那:怎奈。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 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C. 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D. 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 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2)《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认,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 , ”
(3)《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______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______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________。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_______,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人源源不竭。
20.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I5字。(6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21.下面是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的一段话,请概括郁达夫对《古文辞类纂》的评价。要求:运用一个转折复句,不超过50个字。(5分)
《古文辞类纂》风行二百余年的原因,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就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了一步,想依文章的表达方式来分类辨体。于是乎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了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就这样诞生了。
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退路与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
语文参考答案
1.D(颠倒因果关系,原文第四段中说“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可见是武侠电影的“叙事体系和价值体系”导致“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
2.C(梳理文章内容发现,文章最后一段不是对文化精神的论述。)
3.B(A项,“都是”,判断错误。C项,“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存在方式”分析错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正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D项,“特别注重对世俗伦理现念的阐释”于文无据。)
4.D(“材料三”中马云对所谓的“真正‘996’工作制度"的解读,是一家之言,并非是“996”工作制度概念的内涵。)
5.C(A从“材科一”可知年轻人压力“爆棚”的原因多样。B.从“材料二”可知,程序员本来并非靠消耗体力获取薪资的,且“一致抵制”也于文无据。D.“材料一”提及该活动是为了说明年轻人的压力问题。)
6.①有的企业认为“996”工作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带来更多利润。
②部分员工认为“996”工作制度让他们身心受创,压力增加。
③个别企业家认为“996”工作制度可以让人实现成功,是奋斗的体现。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
7.B 马明在修桥一事上虽然用了心计,但不是苦肉计,受伤其实是意外。此外,他内心是真的苦,读不上兴奋得意。
8.(6分)形象:马明是一个责任心强,为人朴实、本分,但为了修桥不得不用心机的底层公务员形象。
分析:马明为了重修危桥,奔走于各个部门,不是受到训斥就是遭遇各种推诿;马明为了修桥,故意捶坏栏杆,以致自己受伤:面对危桥,马明十分担心行人、车辆的安全。(形象特点3分,分析3分,答出大意即可)
9.(6分)①人物形象:结尾的心酸表达,能更好地塑造马明的形象,突出其工作的艰难,为了修桥想尽办法,最后不得不出此下策。
②主题:这样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批评某些官员拥有权利却不为民服务、拖延推诿的官僚作风;赞扬了那些员工作艰难但仍坚守职责、一心为公的基层公务员。
⑧情节结构:结尾陡转,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体现了小说的构思之妙。(答出一点2分,答出大意即可。)
10.A(“御史大夫”是“自以为得”的宾语,“至洛阳”的主语是褚大,故“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项;“于上前”是“议封禅”的后置状语,故“与宽议封禅于上前”不能断开,由此排除D项;C项兼有这两处错误。)
11.B(“以诗赋为内容”错,“射策”以经术为内容,从文中“治《尚书》”等内容也可知。)
12.B(“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错,兒宽没有受到重用的原因是张汤所重用的都是文史法律之吏,即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
13.(1)另一天,张汤拜见皇上。皇上问到:“
上次的奏章不是平庸的官吏所能写的,写奏章的人是谁?”(“异日”“俗”“谁为之者”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共5分。)
(2)兒宽后来治理百姓时,奖励农业,减缓刑罚,审理案件,谦恭地礼遇士人,致力于得到民心。(“劝”“卑体”“务”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共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兒宽,是千乘人。研习《尚书》,师从欧阳生。后来到孔安国门下学习。贫困无法养活自己,曾为他人烧饭以供养自己。有时受雇替人劳作,带着经书锄地,休息时就诵读,他读书专心到如此地步。因为参加射策担任掌故,评定功劳,补任廷尉文学卒史。兒宽为人温和善良,善于写文章,但是懦于动武,用语言不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当时张汤担任廷尉,廷尉府任用的都是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一类官吏,而兒宽以儒生身份处在他们中间,被认为不熟习吏事,所以不委任他职务,让他担任从史,前往北地放牧牲畜数年。兒宽回到廷尉府,献上登记牲畜的簿册,适逢廷尉当时有疑难奏章,已经两次被皇上退回,掾史中没有谁知道怎么写。兒宽对他们说明自己的想法,掾史便让兒宽书写奏章。奏章写成,掾史读了都佩服不已,把这个情况禀告廷尉张汤。张汤大惊,召来兒宽与他交谈,于是认为他是奇才。上报兒宽所作奏章,很快得到赞许。另一天,张汤拜见皇上。皇上问到:“上次的奏章不是平庸的官吏所能写的,写奏章的人是谁?”张汤说是兒宽。皇上说:“我本来听说他很久了。”等到张汤任御史大夫,推荐兒宽任侍御史。晋见皇上,与皇上谈论经学,皇上非常高兴,晋升他为左内史。兒宽后来管理百姓时,奖励农业,减缓刑罚,审理案件,谦恭地礼遇士人,致力于得到民心。选用仁义宽厚之士,不追求名声,官吏百姓信任、爱戴他。兒宽上表请求开通六辅渠,制定用水的法令以扩大农田的灌溉范围。征收租税时,根据收成多少确定赋税,和百姓相互借贷,因此租税大多不入国库。后有战事需征收赋税,左内史因为欠租,考核名列最后,应当免官。百姓听说后,都怕失去他,大户人家用牛车拉,小户人家用担子挑,交租接连不断,政绩考核变为最上等。皇上由此更加惊奇兒宽的才干。等到商议仿效古圣王巡狩封禅之事时,儒生们参加对策的有五十多人,还不能决定。在此之前,司马相如病死,留有遗书,歌颂皇帝功德,谈论符瑞征兆,完全能够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皇上认为这篇遗书奇特,询问兒宽,兒宽以应该封禅回答。皇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亲自制定礼仪。礼仪制定后,任命免宽为御史大夫,跟随皇上东行,封祭泰山。当初,褚大通晓《五经》,担任博士,当时兒宽是他的弟子。等到御史大夫职位空缺,征召褚大,褚大以为自己能任御史大夫。到洛阳,听说兒宽就任,褚大大笑。到了朝廷,与兒宽在皇帝面前讨论封禅一事,褚大不如兒宽,退而佩服说:“皇上确实了解人。”兒宽为御史大夫,居位九年。逝于职任上。
14. C “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中“动静结合”
的说法错误,从诗中来看,“江上蝉鸣空满耳”意思是“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只有动,没有静,“蝉声满耳”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
14. 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16.(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7.A
【解析】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人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
18.B
【解析】“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
19.C
【解析】A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B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D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句式杂糅
20.(6分)①“蒸”这种烹调方法更直得推崇
②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③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答出一点2分,答出大意即可)
21.21.(5分)《古文辞类纂》虽然材料丰富(1分),能够分门别类(1分),但以类名来决定内容并不科学(1分),分类也不够合理、简明(1分)。(“虽然……但是……”1分)
22.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命题作文,“退路与出路”
这个话题富于哲理性。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事事留有退路,说白了就是败有退路。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在事情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准备要承受失败了,那么他成功的概率肯定小,因为,留有退路的时候,就潜藏着懈怠、自我安慰。发展到最后,可能导致自我麻痹、自我毁灭。到了这一步,“留有退路”的利处,却成了导致失败的“坏处”。而“不留退路,才有出路”则是强调了做事尽量求得事事成功,这样做是负重前进,给自己加压,挤掉“懈怠”“自我毁灭”等不利因素。常言道:有压力才有动力。如项羽的“破釜沉舟”即为“不留退路,才有出路”的典范。论述时一定要体现出辩证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本命题不是要求一般的去谈“退路”与“出路”的关系,因为材料中对这二者有了明确的限制,也揭示了二者之间的条件关系,那就是“只有不留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
参考立意:
(1)人生没有退路;(2)不留退路,才有出路;(3)留有退路实际是一种逃避;(4)退路是找到更好的出路。
素材链接:
1.全力以赴,顾虑的是有没有退路。退路,在过程中对我们有着无形的影响,便不能放下杂念,专心致志地拼搏奋斗,在绝境中奋勇直前,也找不到出路的曙光。项羽,在一次渡江作战中,到达战场时,命士兵把炊具、渡船都砸了,全体只带上三天的干粮,断了自己的后路,让士兵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最终,项羽领兵一举破城,大获全胜,成语“破釜沉舟”便来源如此。过多的顾虑,只会影响判断,指望退路,也只会乱了心境,在拼搏中,注意力不应该停留在退路上,考虑的只有绝处逢生,如何找到黑暗中的火把。斩断后路,才能激励我们无畏一战,往往只有不给自己留退路,才能为自己赢得出路。
2.在九八年的世界杯中,八强的竞争异常激烈,英格兰和德国的赛事中,若德国队不能获胜,便会因积分落后而被淘汰,最后2分钟,双方仍战平,此时的德国队倾全队之力进攻,放弃防守之时,守门员也加入进攻,在这毫无退路的拼杀中,最后德国队以一比零胜出,在绝境中赢得了出路。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3.韩信攻赵,走出山地,背对河水摆开阵势,赵军看到以后都大声笑话他。第二天早晨,韩信大张旗鼓地攻打井径关,赵军出城迎战,双方激战很久。韩信退到河岸边,河岸汉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获胜。最后赵军大败。
韩信在前临大敌,毫无退路的处境中,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拼死求生。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于是永留史册。在生死搏斗的战场中,韩信斩断后路而获得胜利,这是需要非凡的胆魄与谋略才能做到的。
韩信说:“兵法里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吗?将士们平日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出来打仗相当于让老百姓上战场。所以必须置之于死地,大家才可努力奋战。如果让大家有退路可逃,那么遇到危险将败退,怎么可能有心作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