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海口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①《白鹿原》是一部亦因亦革、继往开来的现实主义巨著。它以多方面的成功,证明了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具有自我更新的活力,而且还拥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②就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来看,陈忠实像路遥一样,没有被甚嚣尘上的文学“新风潮”所迷惑和裹挟,也从来没有丧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心。创作这样一部小说,既需要成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经验,也需要不为时风所移的冷静和清醒。
③陈忠实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他能“转益多师”,虔诚而虚心地学习多种模式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他始终珍惜并学习柳青的文学经验,先后买过许多本《创业史》,无数次研读这部艺术性很高的杰作。对柳青来讲,观察先于想象,身历目见是小说家必须跨过去的铁门槛;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注重对生活和人物的深入而细致的观察,而不是关起门来凭着才气任意挥洒,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意杜撰。观察需要付出切实的努力,来不得半点马马虎虎的偷懒,所以,柳青才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陈忠实像柳青一样,按照最老实的方式来写小说。如果说,路遥从柳青那里学来了抒情化的叙述方式,那么,陈忠实则掌握了柳青细致、准确、传神的描写技巧。像柳青一样,陈忠实笔下的人物,也是使用錾子在生活的石头上一下一下凿出来的,几乎个个都给人一种雕塑般的坚实感。陈忠实还从巴尔扎克和哈代的长篇小说中,从契诃夫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从《静静的顿河》《愤怒的葡萄》《碧血黄沙》《百年孤独》和《假如明天来临》等多种样态的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理解了人与历史的关系,吸纳了新鲜的叙事技巧,领悟到了解决可读性的方法,从而使《白鹿原》成为一部既传统又现代、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伟大作品。
④小说是人类生活别样形态的历史。然而,历史感的丧失,却是当代小说叙事的一大危机。一些小说家的叙事是封闭而苍白的,是没有背景的——既没有现实背景,也没有历史背景。他们笔下的人物与故事,皆如飘忽的影子,忽焉而来,忽焉而去,仿佛无本之木,只有枝叶,没有根系,缺乏清晰的来路和内在的深度。
⑤然而,陈忠实认识到了历史与小说的密切关联。没有历史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没有历史的人物是不真实的,小说可以被理解为“民族的秘史”。这是更真实的历史,是小说家需要深入理解和叙述的历史。陈忠实通过阅读、调查和思考,深刻地理解了他所叙写的历史生活,理解了处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人。
⑥
在他的理解中,历史不再是僵硬的公式化表述,人也不再是历史干巴巴的填充物,而是有血有肉的复杂生命体。他写出了真实的历史,也塑造出了真实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爱恨与情仇,有冲突与和解。《白鹿原》中的历史,就是真正属于人的历史。其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冲突,是丰富的人性以及复杂的关系引发的冲突,而不再是某种观念抽象的冲突。
⑦《白鹿原》在人性的意义上,超越了非人性叙事的狭隘性;在真实性的意义上,克服了教条的历史意识的虚假性。我们从他的叙事中看到了真实的历史和真实的人。
(选自李建军《<白鹿原>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旨趣》,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忠实创作出现实主义巨著《白鹿原》,跟他以路遥为榜样,没有盲目地追逐文学潮流,坚持走现实主义文学道路有很大关系。
B. 陈忠实在文学创作中践行柳青说的“文学是愚人的事业”的观点,重视对生活和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而绝不去运用想象。
C. 陈忠实阅读了《创业史》《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等大量的中外小说作品,虔诚而虚心地学习多种模式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D. 陈忠实因为很好地吸纳了外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技巧,所以能写出既传统又现代、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白鹿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③段运用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论证了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取得成功的原因。
B. 文章第⑥段论述了《白鹿原》中的历史是真正属于人的历史,其中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复杂生命体。
C. 文章最后一段从人性的意义和真实性的意义两个方面概括了小说《白鹿原》的现实意义。
D. 文章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论述了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取得成功的原因后,进一步阐述了《白鹿原》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旨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鹿原》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革新,它的成功昭示着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B. 小说是人类生活别样形态的历史,可以被理解为“民族的秘史”。小说家则需要深入理解和叙述历史。
C. 陈忠实从柳青那里学到了细致、准确、传神的描写技巧,而路遥则从柳青那里学到了抒情化的叙述方式。
D. 历史感的丧失是当代小说叙事的一大危机,一些小说家的叙事没有现实背景和历史背景,看不出写的是哪个时代的故事和人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春夜
路遥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序。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象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 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梭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十章)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只要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 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 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重点写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5.请结合文章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作用。 (4分)
6.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分析。 (6分)
7.田晓霞和孙少平是高中同学,两人相恋,如果田晓霞是你的姐姐,你赞成两人相恋相爱最终成为人生伴侣吗?请你结合所阅读的作品(第一部前25章或全书),从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方面说说你的理由。(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1分)
路遥的“平凡世界”
厚夫
1986年夏,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大体有眉目后,路遥决定去南方的广州逛几天。一来,自己这几年埋头创作,对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是很敏感,亲自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走走,现场感受那里的变化,寻求心灵体验,对接下来的创作有好处;二来,即将开工的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大潮下我国北方城乡底层人物的梦想与追求,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又如何把握?
路遥就是这样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在深入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想象,而不是不负责任地随意胡编乱造。在广州的每一天,他都把自己的见闻与观感写到笔记本上。笔记本写满了,他对同行的王天乐说:回吧,犁地的绳子等着我哩……于是,他们又回到西安。
该想到的都想到了,该做的准备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路遥又决定去一趟长安县柳青墓,看看长眠在那里的柳青老人。从文学起步的那天起,路遥就受到柳青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精神姿态,包括创作风格。这次,在《平凡的世界》三部曲的第二部即将开始创作之时,路遥去柳青墓显然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平平常常的祭扫。
很多年后王天乐这样回忆道:回到西安后,路遥忽然要领我去一趟长安县的柳青墓。路遥好像对柳青墓地特别熟悉,哪里又多长了几根草都能说清楚。他在柳青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碑前,放声大哭。……”路遥在柳青墓前为什么放声大哭?到底想了些什么,说了什么?这些已经永远是历史之谜了。不过,按照路遥的性格来推断,他一定向柳青老人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路遥经常给朋友们说,作家要突破的永远是自己;作家在拳击台的对手就是自己,要不停地战胜自我。柳青生前也经常告诫作家: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文学是以六十年为一个单元。如今,在长篇小说创作进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沼泽之时,路遥虽是位精神硬汉,但也更需要柳青赐予特定的精神力量。
路遥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精心建构的虚拟文学世界中,与小说中的人物倾心对话。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北方城乡人物的奋斗与悲欢离合,该出场的人物都已悉数出场了,他们在路遥精心搭建的文学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故事在路遥的笔下不断延伸,人物在路遥笔下不断丰满,他的第二部不断接近目标。
在第二部初稿的最后创作过程中,路遥明显地感到自己身体变化呈加速度状态——苍老许多不用说,走路力不从心,眼睛仍在发炎,难受得令人发狂。他感到这来自身体内部的变化正在让所谓的“青年时代”在瞬间就此永远结束。他还吟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句:“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了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写到最后,路遥大声给三弟王天乐朗读起来。他的眼里闪着泪花,王天乐的眼里也闪着泪花。路遥笔下倾注了无限情感的中国农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了……
(节选自厚夫《路遥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的冲突,文明与落后,新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冲突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内容。 (路遥《路遥自传》)
②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路遥《平凡的世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路遥是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当这位“精神硬汉”发现青春不在之时,他感到了自己的苍老和力不从心。
B. 路遥写作前专程祭拜柳青,在柳青墓前放声痛哭,这是向前辈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
C. 路遥认为作家应该突破自我,不停地战胜自我;在精神姿态,创作风格上都应当有所创新,突破前人。
D. 广州之行,让路遥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作了准备。
9.从选文内容看,路遥的作品及文学创作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0.写到《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最后,路遥高声朗读,眼里充满了泪花。从选文内容看,路遥的眼泪里饱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本题共2小题,9分)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E.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1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7分)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
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
注 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外的营帐。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B.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良久,召唐让曰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
①上怒,起入禁中 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⑤陛下法太明,太轻,罚太重 ⑥复以为云中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
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
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
D.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求贤时,他已老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②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正解衣欲睡,后因“ ”而“ ”,于是寻友一同夜游承天寺。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进一步写“老夫”“狂”态的句子是: 。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两句写人们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
(4)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虽流露出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但也是达观豁达性格的表现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每年都有大量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竞相问世,这种繁荣所带来的百卉千葩,让人________。纵观历史,古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近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_______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当代作家路遥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创作生活,耗时很久才得以完成《平凡的世界》三部曲……________,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经过长期的精雕细琢而成。同时,这些著者更以“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的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 )。当然,在繁荣背后也存在________的现象。急功近利、胡乱拼凑而成的“文学快餐”,其低劣文字会让很多读者深受其害。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泥沙俱下
B. 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鱼目混珠
C. 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鱼目混珠
D. 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泥沙俱下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B.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上乘之作。
C.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全都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经过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
D. 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全都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以坚忍的意志长期精雕细琢而成的。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B. 完美地解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
C. 诠释了完美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创作品质
D.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完美地诠释了的创作品质
21.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4分)
尊贵的各位游客:
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截至今日,本景区国庆黄金周(10月1日到10月7日)各天的门票预订均已超过3万张以上。鉴于本景区最大承载量为3.1万人次/天,依据《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景区即日起不再接受门票预订,并请有意前来本景区的游客避开黄金周高峰期,另行安排旅游时间。我们非常理解广大游客对本景区风景名胜的仰慕之情,作此决定,我们深表歉意,希望大家予以合作。
特此公告。
××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19年10月5日
22.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在不少人眼中,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已经成了放假七天或是三天的代名词。佳节年年有,而且毕竟有文化依托,① 。但是,抗日战争纪念日,这是一个既沉重而严肃的日子,② 。这样的特殊背景下,③ ,难道是中华民族该有的“情怀”么?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3月30号18时许,四川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利二村发生一场森林火灾,着火点地形复杂,交通,通讯不便,当地州县启动应急预案,投入689人现场施实施灭火工作,3月31号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突遇山火爆燃。30名扑火英雄遇难。其中有27名凉山州森林消防队员。一名八零后,24名九零后,两名零零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中,纷纷自发祭奠英雄。4月5号。海南陵水籍烈士唐柏英魂归故里,在朋友圈微信帐号为“华仔”的31岁网民竟然写出‘海南男孩儿太多了,死一个两个正常的……’的言论,还辱骂救火英烈,目前,警方已锁定嫌疑人,2018年5月1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已经成为捍卫英烈权益承传英烈精神的“利器”。(《海南日报》)
上述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情,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月考答案
【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1.【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
A项,原文信息是“陈忠实像路遥一样……没有丧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心”,不能理解为以路遥为榜样。故A错误。B项,“而绝不去运用想象”的说法过于绝对,从原文信息“对柳青来讲,观察先于想象”和他所反对的是“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意杜撰”来看,文学创作是需要想象的。故B错误。C正确。D项,以偏概全,原文信息是“陈忠实还从巴尔扎克……”,这里的“还”就说明了《白鹿原》的成功,是前面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陈忠实从多种样态的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不仅仅是学习到叙事技巧,还理解了人与历史的关系,领悟到了解决可读性的方法,这些共同成就了《白鹿原》的伟大。故D错误。故选C。
2.【分析】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解答】
A文章第三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故A错误。BCD正确。故选A。
3.【分析】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解答】
D“看不出写的哪个时代的故事和人物”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相关信息可知,“既没有现实背景,也没有历史背景”是指他的故事和人物“缺乏清晰的来路和内在的深度”。故D错误。ABC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B这句话并不是表现孙玉厚懦弱,表现的是老人的开明和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反衬的说法不成立。故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5【答案】①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②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升起”与上文的“希望”相照应,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解析】5.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贯通全文等。①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②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升起”与上文的“希望”相照应,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6.(1)通过衬托刻画人物。孙少安和家人对两千五百元钱的用途产生分歧,衬托出孙少安敢于进取的品格。田万江老汉舍不得牲口,守旧的思想衬托出孙少安的开拓进取。(2)在特定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小说将人物置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并具体描绘人物活动的场景,彰显人物个性。(3)通过细节描写或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如主人公与田万江老汉的对话,展示了曾经的队长对群众的了解和关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一些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和技巧,如:通过人物的事迹、心理、语言、细节动作等。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分析文本,把握细节。路遥通过衬托刻画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刻画人物,通过细节描写或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答案:赞成。原因有:(1)田晓霞和孙少平一起演出,一起读书,她引领少平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她是少平的“精神导师”,两人互相倾慕,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2)田晓霞性格活泼开朗,自信乐观,心地善良;孙少平性格自尊独立,不懈奋斗,有精神追求。两人都有年青人积积向上的精神风貌。(3)田晓霞是省报记者,出生于干部家庭,各方面条件优越,孙少平虽来自饱受贫穷和饥饿折磨的农村,但吃苦耐劳,两人的结合终会创造幸福的未来。
8.【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分析概括题是文本阅读的必考题和重点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内容的概括、转述和分析,可采用比对法来解答,即把选项和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比对的内容多是: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语 ,信息有误和因果关系等。本题中,A.“感到了自己的苍老和力不从心”错,路遥吟起叶赛宁的诗,其中有“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的句子,可见没有心理的“苍老和力不从心”;B.“向前辈汇报了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只是作者的推断;C.所谓“突破”与“创新”是无中生有。故选D。
9.①路遥的作品关注中国底层人物的命运,尤其对中国农民倾注了无限情感。②路遥的创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注重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反对胡编乱造。③路遥的创作常常从前辈作家那里汲取精神的力量。④路遥把自己沉浸在创作中,与人物对话,创作出丰满的人物形象。(每点1分,共4分)
10.①欣喜的泪水。在一部饱含了作者的心血,反映了作者对当代生活深刻理解的作品行将完成的时候,作者流下了激动的、欣喜的泪水。②悲壮的泪水。路遥呕心沥血创作的同时,身体每况愈下。感受到身体内部变化的同时,他并未感伤,而是内心沉寂,为自己感到骄傲与自豪。③爱的泪水。路遥对中国底层的农民充满无限感情,当历史进入崭新的时期,农民开始了新的生活的时候,他的泪水里饱含了对人民的爱。((每点1分,全对4分)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路遥的作品关注中国底层人物的命运,尤其对中国农民倾注了无限情感。路遥的创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注重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反对胡编乱造。路遥的创作常常从前辈作家那里汲取精神的力量。路遥把自己沉浸在创作中,与人物对话,创作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此题考查分析人物情感的能力。分析人物情感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情感,然后根据文章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写到《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最后,路遥高声朗读,眼里充满了泪花,这眼泪里饱含了欣喜的泪水,悲壮的泪水,爱的泪水。结合文本分析。
11.E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这类题要通读诗歌,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主旨情感,再根据问题组织答案。A项,冯延巳虽继承了花间词传统,题材较狭窄,但词风被王国维评为“深美闳约”,善于用大境写柔情,空间境界阔大,如“天长烟远”意境开阔,并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C项,“惊”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中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禽”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D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的剧烈。对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故选BE。
12.相同点: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不同点: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哀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这类题要通读诗歌,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再根据题目组织答案。“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相同点在于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两句的不同点主要在表达技巧上:冯词以乐景写哀情,柳词以哀景写哀情。结合诗句从内容和手法上分析异同即可。
13-15【答案】C;C;C
【解析】13A和…交好;善于 。B项,唯独,偏偏;难道。C项,责备。D项,犯……罪;以臀部着物而止息的动作
14.C ①说的是皇帝的行动;②是皇帝问原因的话,不能证明;⑥指的是魏尚官复原职,与题干无关。
15C“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错,原文“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魏尚受到法办,爵位被削,是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原因。
16.①奈何,为什么;众,当众;独,难道。译为:您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没有人少独处的时候吗? (4分)
②是日,当天;持节,拿着符节;赦,赦免。译为:当天就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让他做云中太守。 (4分)
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赵国人。冯唐以孝闻名,(被推举)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汉文帝(有一天)乘御辇经过,汉文帝(听到冯唐老家在代国)就说:“我住在代国的时候,我的尚食监高祛时常向我说到赵国的将军李齐的能耐,以及他在钜鹿作战时的事迹。现在我每每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好像在钜鹿的战场上一样。老人家也知道吗?”冯唐回答说:“李齐还比不上廉颇、李牧做将军。”皇帝说:“为什么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做官帅将,和李牧很要好;臣的父亲原来是代国的丞相,和赵国的将军李齐很要好,所以我知道他们的为人。”皇帝听冯唐说廉颇、李牧的为人,非常高兴,拍打着大腿说:“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做我的将军,(否则,)我还担忧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能重用。”皇帝生气了,立即起身回到宫中。过了好半晌,把冯唐叫来责备说:“您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没有人少独处的时候吗?”冯唐道歉说:“粗人不知顾忌避讳。”
在这个时候,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杀死了北地都尉孙卬。皇帝非常担心匈奴的入侵,就忍不住又问冯唐说:“您凭什么知道我不能重用廉颇、李牧呢?”冯唐说;“我听说古代的君王派遣将军出征的时候,弯腰曲背推着战车,说:‘国门以内的事,归我来管;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您去管。’所有军功、封爵、奖赏,都在外面决定,回来再向帝王报告。这不是假话。我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国的将军,驻守的边关,军中集市的租税,都自己用来犒劳士兵。赏赐在外面决定,不受中央的干扰。委以重任,要求他完成任务。所以李牧才得以发挥他的才能,派遣精选出来的战车一千三百辆,擅长射箭的骑兵一万三千人,勇士十万:这才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攻破了东胡,灭掉了澹林:在西边抑制了强大的秦国,在南边支援了韩国和魏国。在这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碰上了赵王迁做国王,他的母亲是个歌女出身。赵迁做了国君,就听信了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命颜聚代替他。因此军队被打败,兵士都逃走了。赵王被秦兵擒获,国家也被灭了。现在我私下听说:魏尚做云中太守,他的军中集市的租税,全部拿来犒劳士兵;还拿出他的个人生活津贴,五天宰一回牛,犒劳幕府里的宾客、属下的军官和门下的舍人们。所以匈奴远远地躲着他,不敢接近云中的关塞。敌人曾经入侵过一次,魏尚率领车兵和骑兵痛击他们,斩杀很多。士兵们本来是农家子弟,从泥田里走出来从军,哪里知道官府公文、军队的符印。他们只知整天地努力作战,杀敌人,捉俘虏,向幕府报告战功。只要有一句与实际不符,文官就引用法律条文衡量纠正,奖赏得不到,而官员们根据的法规一定得照办。臣很愚鲁,总觉得陛下的法太严明,奖赏太少,惩罚太重。且说云中太守魏尚,因报告战功多报了六颗首级,陛下就将他下到监狱里,革去了他的封爵,判处他一年的徒刑。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能重用他们。我实在是愚蠢,触犯了忌讳,该死,该死!”文帝听他说的有理,很高兴。当天就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让他做云中太守。又拜冯唐做车骑都尉,主管中央和地方的战车部队。
过了七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
16.(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酒酣胸胆尚开张(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17】D
【18】A
【19】A
【解析】17.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解答】
此题中,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来形容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还可形容花的种类繁多看也看不过来。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呕心沥血,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依据语境和词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为: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泥沙俱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解答】
A此题中,原句是搭配不当,在“而成”后加“的上乘之作”。修改正确,故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19.【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解答】
A此题中,根据前面语句可知,作品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
① “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有赘余词语,既可删去“到”,也可改“据”为“从”; ② “超过三万张以上”也犯重复赘余错误,既可删去“以上”,也可改“超过”为“在”;③ “仰慕”的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景,因而可改为“喜欢”;④“合作”一词多用在希望配合时,不用在表达歉意时,所以可改为“谅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中“不妥”一词所包含的内容,它应指病句、用词、甚至标点和格式等内容。此题中,格式和标点都没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病句和用词上。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此题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题时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答案】
①不同形式的欢庆未尝不可;(2分)
②是应当由衷自豪却也应感伤缅怀的日子;(2分)
③将其作为呼呼大睡或休闲疯玩的“福利”。(2分)
【解析】
此题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句的具体语境,关联词语来组织答案。①处根据上文”这些节日成为人们放假的代名词“和“而且毕竟有文化依托”这些句子,表明对节日欢庆的肯定,据此可以填”用不同的形式庆祝“之类的语句;②处根据句子“但是”和“沉重严肃”,表明“抗日战争纪念日”较其他节日所具有的明显不同的感情色彩,据此该处可填”自豪和感伤缅怀“之类的语句;③处下句中“难道”的反问语气表明此处应是对错误态度的否定,同时也照应开头,进一步说明对“抗日战争纪念日”这一节假日应该持有的严肃态度,据此推断该处可填”人们不应在这样的日子呼呼大睡或疯玩“之类的语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身为公民,拥有言论的自由。但最近一位叫“华仔”的网友,引起大家公愤,他不仅不对在救火中牺牲的英烈缅怀,还出言辱骂救火英雄,现被通缉。他话语中,透露出对社会的恶意,对生命的不尊重,更有对英烈的不敬,反映出价值观的扭曲,失去做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世界没有绝地的自由,遵纪守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尊重与守护英烈是公民的责任。英烈应得到尊重,奉献精神应承传。 参考立意:弘扬英烈精神;尊重生命,敬缅英灵;为正义站岗,不为邪恶买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