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三月惊蛰春始开
雨 辰
当蓄势已久的第一声闪雷划破早春的夜空,悠荡于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便日渐和畅起来,薰梅、染柳、催桃,土地变得松软了,冬眠昆虫蠢蠢欲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时候,天色如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或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在某些地区,春的步履姗姗来迟,然而“冻雷惊笋欲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唤醒。这一切无不表明,“春到人间草木知”。
在江南水乡,“天开地辟转鸿钧”,万千条抽芽的柳枝经微微春风的吹拂,越发轻盈柔美,一片片鲜绿从芦苇丛的枯枝败叶中蹿出来,贴地而长的荠菜、马兰头、艾草、泥胡菜,仿佛一个个玲珑的乡村女孩,争相点缀着千里沃野。
此时,行走于园林绿化带或杂草丛生之地,还得提防害虫的侵袭。在江浙的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人们把随带的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驱除虫害保护庄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墙基、畜栏、厕坑等处撒上石灰末,在果树下洒上石灰水,等等。记得少儿时代常听家母念叨:“金(惊)蛰银蛰,人吃狗食。刚出洞的蛇虫百脚是顶顶毒的!你可要当心哪!”
那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一座墙院里,步出后门即是与菜园相连的一个池塘。原本静静的水面,到了惊蛰,就会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轻轻的,听起来像在敲着蒙布的小鼓。深潜水底的鱼儿,偶尔也会浮游上来,一甩尾巴又不见了踪影。耕耘菜园,铁耙翻起的蜂窝状泥块上,能看到好多条蚯蚓像幼鳝一样激烈地蹿跳。公鸡打鸣似乎也不择时间了,冷不丁会拍动双翅啼叫起来,跃跃欲飞。在隐蔽的墙脚边,还可发现蛇不知什么时候蜕下的皮,软不拉耷的一条,孩子们见了惊得大呼小叫。万物跃动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
向来靠土地吃饭的农家,诚然不会在这晴雨交替的时光只顾陶醉于人间春色而坐失耕种的良机。在长三角地区,此时已是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广播喇叭里播放的全国“两会”新闻,和着犁田机器的轰鸣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小曲声,已经在田地里喧腾起来,到处充满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派新气象。小麦大多已经拔节,青青油菜即将开花,禾苗茵茵似绿色锦缎,一爿一爿,在艳阳的映射下鲜亮夺目。农谚道,“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得歇”。此时,施肥、培土、适时灌溉对于农作物的长势是十分关键的,而同样不能有丝毫疏忽的还有对秧田防寒措施的落实到位。如能不失时机地把握好这些环节,加之风调雨顺,农家期盼的好收成就不会是梦。
今年惊蛰,虽然还没有百花争艳,没有燕舞莺歌,但它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理解生物的奥秘和“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蓝图。
(摘编自2018年3月9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薰梅、染柳、催桃”三词化静为动,赋予“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以人的功力,为展示万物复苏的季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B.作者描写江浙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不但表现了初春农家的生活习俗和情趣,还寄寓了远离害虫侵袭的厚望。
C.作者认为,要想取得好的收成,不失时机地施肥、培土和灌溉是十分关键的,同时,风调雨顺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D.本文运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图画,启示人们抓住春的机遇,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
解析:“寄寓了远离害虫侵袭的厚望”无中生有。
2.文章标题为“三月惊蛰春始开”,其“春始开”在文中有什么突出表现?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6分)
答:①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在蠢蠢而动,拉开了生机勃发的序幕。植物抽芽,动物跃动,表现出争早春的态势。②农家不失时机地开始耕作。到处充满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派新气象。(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文章在描写春景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春景。如把春天的天色比作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把稀稀落落的蛙鸣,描写为在敲着蒙布的小鼓。这样写,使行文更加生动形象,增添了艺术感染力。②引用古文俗语。如引用陶渊明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写生机勃发的春景,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审美情趣与厚度。③用声音描写春景。如作者通过广播喇叭的播放声、犁田机器的轰鸣声、农人的小曲声描写春景,这样写,不但增强了春天的立体感,而且增添了时代气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童年·供销社
钱红丽
小时候,隔三岔五跟着外公去一个叫作“周冈”的小镇。他在小腰篮底层铺一层稻草,把家里积攒下的鸡蛋一个一个装进去,再在鸡蛋上面盖一块旧布,拎到周冈。一个鸡蛋五分钱,全部卖掉后,买些粗粒盐回来。或许还有余钱,外公就去肉案前,割一刀猪肉。
肉,一元二角钱一斤。二十四个鸡蛋,换一斤肉!
我的印象里,外公买猪脚的时候多些,他并非不喜欢吃肉,而是猪脚便宜得多。或者呢,肉也不买,猪脚也不买,外公只买一条鱼,鲢鱼,非常便宜的鲢鱼,几角钱而已。称完鱼,鱼贩子也是用几根稻草穿过鱼嘴递给外公。一老一小于是拎着一刀肉或者一条鱼,穿过田畈——如若春天,仿佛一万亩油菜田的蜜蜂都追随着我们了。
实则,我最喜欢跟着舅舅或者小姨去供销社买日用品。
合作社里飘拂着一股股奇异的味道,纷繁复杂,景深曲折,至今无与伦比,简直万花筒一样的气味:红糖的味道齁甜齁甜,固本牌肥皂的气味是咸的,芦西酒的味道辛辣芳香……乡下有一个酒鬼,总是偷自家的米换酒喝——他站在巨大的酒缸前等着,售货员用长柄竹勺舀上一勺酒,倾倒于他双手捧着的蓝边碗里。他小心翼翼,像捧着自己的命,默不作声地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下去了。等他的婆娘遇见这个醺醺然的挨千刀的偷了米的男人时,她没有什么法子想,许是绝望了,就一屁股坐在门前地上痛哭,一边号啕,一边咒骂,一边把手掌重重拍在地上。
不出几日,酒鬼仿佛忘记了曾经尊严扫地的难堪,故态复萌。女人每一次的咒骂与痛哭,仿佛初次一样的新鲜,也没见一个家从此破碎,日子还是照常过下去了。
实则,我最喜欢闻煤油的味道。彼时,正值煤油灯时代,家家备有好几只灯盏。
那个年代的灯盏,可真是艺术品呢。高脚细腰的模样,玻璃印花的质地,圆形底座,袅袅而上,忽然在中间鼓出一块圆肚子,盛满煤油,漂一截灯芯,划一根火柴,黑屋子瞬间亮了,火焰上方配一只玻璃罩,屋子更亮些,微微地泛了幽光……
古人言,一灯如豆,该有多么诗意静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乡村,依旧保留住了古中国的气质,幽秀、舒缓、宁静、寒瘦、寡淡,这些正是构成古气的必要元素。
夏天的时候,供销社里还卖海带。海带被搭在铁丝上,晾衣裳一样地齐整,悄悄散发出幽深的气味,或许就是大海的味道了吧。自小,我们与曲折弯曲的河流生活在一起,不晓得大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难道比外婆门前的白荡湖还要宽阔吗?我是活到三十二岁那年,才去到厦门看见大海的,水天相接处白雾茫茫,浩渺无垠,直如童年的夜空那么深邃。默默坐在海边,到底还会忆起被隐秘地珍藏了多年的海带的味道。
供销社的一面墙上,挂了各色花布,也挂毯子。后者都是上海牌的,浅粉底子上织绣着一对展翅欲飞的凤凰,凤凰周围开了大朵大朵红牡丹绿牡丹黄牡丹,都是鲜花怒蕊的,逼真得不得了;或者密不透风的红梅丛里蹲了两只翘尾巴的喜鹊,叽叽喳喳的,言犹在耳;也有芙蓉锦鸡图。
上海牌毯子可真结实耐磨啊,拿在手上厚沓沓的,非常有质感,任凭怎样捶洗都不败色,一年一年拿出来,铺在褥子上都是簇崭崭的新。妈妈们素来喜欢以米汤浆被子——入夜,一群骨瘦如柴的小身体滚在毯子上,硬戳戳,痒酥酥的,异乎寻常的舒豁,梦境中总有大米的香甜。
或许,一个幼童所能领略到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仅仅止于供销社里那一方小小天地吧。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做了朴实而不乏诗意的回顾,语言流畅,情趣盎然,引领读者进入作者的童年。
B.第五段描写酒鬼买酒喝酒的情景,笔触细致,表露出作者对他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酒鬼妻子的哭闹。
C.第十段通过将童年时的情景和长大后的情景进行对照,用不同的时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并体现出童年记忆对人的影响之深。
D.文章的最后一段,看似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是想借这一段,来表达一个幼稚的孩童独特的童年记忆。
解析:“表露出作者对他的陌生与好奇”不正确,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个人是熟悉的。
5.文章开头细致地描写了自己与外祖父卖鸡蛋换肉和鱼的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①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寄托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③巧妙引出后文“我”去供销社买东西的经历。
6.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答:线索:气味(或味道)。作用: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记忆呈现出来;便于形象地揭示出每一种生活记忆的特点——世俗气,雅致韵,遥远意,温暖感;对于读者而言,让作者笔下的生活在普通的可感之外,更多一层可嗅,鲜明可感,消除了读者与作者所写生活的时空距离。
相关文档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时作2021-06-075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课2021-06-0717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课2021-06-0723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课2021-06-0732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122021-06-0791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课2021-06-0739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8-2021-06-0740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课2021-06-0723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课2021-06-0734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112021-06-07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