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天理:客观道德法则
B.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击退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 趋登:快步走上堂去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天理”,“客观道德法则”错误,应该是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句意:依着牛体本来的组织进行解剖,脉络相连、筋骨聚结的地方。B项,“辟易”,惊慌地退去,避开。C项,结合“成败之迹”为名词,“本”应该是动词词性,“本来”错误,译为推究、探究。故选D。
2.下列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微斯人,吾谁与归
C.视为止,行为迟/左,乃陷大泽中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A项,“安在”,宾语前置句;“于忽微”,状语后置句。B项,“以锦囊”,状语后置句;“吾与谁归”宾语前置句。C项,“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省略句;“左,乃陷(于)大泽中(省略句)。D项,“八百余人”修饰“骑”,定语后置句;“破”,被打垮,被动句。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切有爱心的人们,都应该积极通过慈善机构或直接向社会捐资,那些腰缠万贯却细大不捐的人,将被视为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②现在一些大学生制作简历时,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然而华而不实的简历投到用人单位不过是泥牛入海,起不到实际作用。
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④他们的头脑一般来说是比较聪明的,很有才华,而且精力相对旺盛,能够同时应付几件事情而又游刃有余。
⑤小李大学毕业到工厂工作,他踏实肯干,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可谓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⑥吴京自导自演的军事动作片《战狼2》上映12天后,票房达34亿元,大爆荧屏,其他同步上映的电影与之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语境主要讲那些腰缠万贯的人小气,不捐献爱心,此处望文生义。
泥牛入海: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结合“华而不实的简历投到用人单位”分析,使用正确。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正事,后指空谈大道理。结合“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分析,与语境不合。
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结合“同时应付几件事情”分析,使用正确。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结合“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分析,使用正确。
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同“与之相比显得”重复,使用错误。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印度和中国军方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经接近一个月。中方表示,印度将为本次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危言危行负全责。
B.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C.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D.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A项,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结合“印度将为本次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分析,此处望文生义。B项,锱铢必较: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形容非常刻薄怪吝。结合“我们每个人”分析,这里贬词褒用。C项,一团和气: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修饰“个人”,适用对象不当。D项,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结合“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分析,语境主要讲传统的纸质媒体处境艰难,使用正确。故选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出动轰-6k飞机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进行了巡航,这表明了中国空军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直至不再被侵犯。
B.今年六月,刘国梁被解雇了中国队总教练的职务,目前已经下海经商,这也让他自动失去了国际兵联年度最佳教练的参评资格。
C.一家以“新鲜空气”为主题的新华书店因摘得设计界“奥斯卡”奖受到追捧,这家书店能否突破热闹开场、黯然收场的窠臼,值得关注。
D.传统文化自从结合跨年演唱会表达之后,浙江卫视就打造“思想跨年”,以脱口秀形式切入“传统文化”话题来展开深度讨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表明……的决心”,“不再被侵犯”的主语是黄岩岛而不是中国空军。B项,搭配不当,“解雇……职务”搭配不当,可改为“解除……职务”。D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把“传统文化”移至“自从”的后面。故选C。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艺作品“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要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怎样理解他所说的“造境”和“写境”?这里的“造”字,不是我们画家通常说的“塑造形式”中的“造”,因为绘画创作中的术语“塑造”是西来词汇,是重视客观物象的写实艺术中常用的。西方古典绘画的造型与建筑、雕刻有密切的联系,绘画和雕刻都被称作“造型艺术”(Plastic Arts);而传统中国绘画以墨线为主要表现方法,“画法与书法有共同之处,互相映带,取长补短。”(潘天寿《谈“骨法用笔”》,载《潘天寿谈艺术》)。因此,传统中国画创作也重形似,但在其理论词汇中无“造型”说,主“写形”说。写,书写也,在平面中用与书法有关的线“写”出“形”来。所以,王国维说的“造”与“写”另有特定的含义。他说的“造境”,是指艺术家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创作,不是或很少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做如实的描写;而相反,所谓“写境”,则是艺术家基本上按照客观现实的样式进行描写,虽然少不了应有的艺术加工。很明显,王国维把“造境”视作艺术理想派表现方法的重要特征,而把“写境”看作艺术写实派的明显标志。
不过,王国维的思想方法很辩证,不绝对化。他认为,“造境”与“写境”,“理想”与“现实”,“ 二者颇难分别”。对这个问题,他在《人间词话》的另一处,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故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王国维关于“造境”与“写境”的论述,对我们全面认识绘画创造原理和客观评价不同的表现方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用这个理论来观察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历程,不难看出,一直有类似“造境”与“写境”的两种艺术倾向贯穿其中。但这两种倾向又彼此难解难分,且常互相交融。例如,传统山水画自唐宋以来,流派纷呈,虽然理论上都用笔墨写丘壑来表现意境,但对“丘壑”一词的解释却在悄然发生变化。丘壑一词,原本是客观自然,但在画论中,又有“丘壑内融”或“丘壑内营”的说法,则是指画家经过外师造化、法取古人,融化在心胸中的自然。各派山水大家同样强调丘壑、笔墨、意境的重要,但各人在追求的侧重点上,却有微妙的差异。
20世纪我国山水画的两大高峰黄宾虹和李可染,在美学理想上虽有一脉相承之处,但具体在绘画表现方法上却有不同的追求。前者在淋漓尽致地发挥笔墨浑厚华滋的美感中,表现超然的山水境界;而李可染的写生创作法,则更多地在客观现实中提炼美。两者在艺术价值上难说孰高孰低,用“异曲同工,各具风采”来形容,似乎更为恰当。
(摘编自邰大箴《论书画的造境与写境》)
6.下列各项中,对王国维美学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与西方造型艺术中的术语“塑造”没有关联,而“写”则因书画相通而与中国书法中的“书写”有关。
B.“造境”因艺术家创作之时表现自己的理想而形成,而“写境”则因艺术家基本上按照客观现实的样式进行描写而产生。
C.“造境”是指艺术家不去或很少去根据生话原型做如实的描写,而“写境”则需要艺术家尽量避免不应有的艺术加工。
D.“造境”与“写境”,可以分别作为艺术理想派和艺术写实派这两种表现方法的重要特征和明显标志。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认为文艺作品中的“造境”要符合自然存在的客观现实,而“写境”也难以回避创作者主观存在的理想色彩,所以二者之间非常难以分辨清楚。
B.本文作者认为,王国维关于“造境”与“写境”的概念阐述与辩证分析,可以启发人们全面认识绘画创作原理和客观评价不同的表现方法。
C.在王国维看来,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即使是虚构之境也有写实成分;艺术又需要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关系与限制,所以即使是写实之境也有理想。
D.在本文作者看来,传统中国画作品并不存在人物或景物的造型,其理论主张写形,以墨线为主要表现方法,在平面中与书法有关的“线”来写“形”。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发展中一直存在两种类似“造境”与“写费”的艺术倾向,这说期王国维“造境”与“写境”的理论一直能响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
B.唐来以来的传统山水画理论上都强调用笔墨描画丘壑来表现意境,但是每个人对丘壑、笔墨、意境等追求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有着微妙的区别。
C.要臻于传统画论所说的“丘壑内融”“丘壑内营”的艺术境界,艺术家必须经由外师造化、法取古人的过程,将客观自然能融化为艺术家的主观自然。
D.黄宾虹画法表现出超然的山水境界,李可染画法则更多地在客观中提炼美,前者近于“造境”,后者近于“写境”,却又异曲同工,各美其美。
【答案】
6. A
7. D
8. 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6.A项答非所问。A选项是作者为方便读者理解土国维美学观点而附加的补充性说明,并不属于王国维美学观点的本身范畴。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A项并不属于王国维美学观点的本身范畴,答非所问。
7.D项曲解文意。文中没有说“传统中国画作品并不存在人物或景物的造型”,原文第二段是说传统中国画“在其理论词汇中无‘造型’说”。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D曲解文意。
8.A项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王国维关于‘造境’与‘写境’的论述,对我们全面认识绘画原理和客观评价不同的表现方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并不能“一直影响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A项,原文只是说“王国维关于‘造境’与‘写境’的论述,对我们全面认识绘画原理和客观评价不同的表现方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并不能“一直影响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强加因果。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数十人先整。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刀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邑千户。俄而尉迟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馀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基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并弗纳。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后数日,卒于师。帝省表,恶叹久之,赠光禄大夫,谥曰襄。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后秩,良有以也。”
(选自《隋书·段文振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C.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国县公”为爵位号,中国古代对爵位的划定,每个朝代不尽相同,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官位、土地、人口等。
B.
“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丁忧,朝廷官员在职期间,若父母去世,要辞官归乡,为父母守丧。丁内忧、丁外优分别指遭逢父亲、母亲丧事。
C.“兵部”为“六部”之一,明清两朝又称之为“大司马”,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隋唐以后,其副职叫“待郎”。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二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谥号带有评判性。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文振勇猛过人,打仗敢于冲锋在前。他年轻时有力量,胆气过人,后来在追随武帝攻打尉相贵时,拿着槊率先登上城墙,劫持尉相贵,城于是就被攻下。
B.段文振忠君为国,深受皇帝的信任。他不顾叛贼尉迟迥的诱逼,毅然归依高祖,高祖让他担任丞相掾;他跟随皇帝出征,陪同皇帝巡游江都,高祖都非常优厚地对待他。
C.段文振有胆有识,带兵擅于出其不意。他率军讨伐嘉州獠族叛乱时,虽然在山谷中被嘉州獠族的军队袭击而大败,但他带领失散的兵卒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敌寇。
D.段文振心怀国事,目光长远。他认为被允许居于塞内的突厥启民有狼子野心,担心其将成为国家的祸患,建议皇帝要对此重视,加强边防。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答案】
9. B
10. B
11. B
12. 段文振年轻时就因胆识谋略而被推重,始终怀有壮士的大志,时常上奏一些正直的话,他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确是有原因的。
【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弱”“强”应该句式对称,“弱”后面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以时”是及时、按时的意思,修饰“喻遣”,“令”是让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令”前面应该断开。句意:于是就上表章说:“夷秋的本性。不讲亲情而且贪婪,弱小的时候就归附投降,强本的时候就反咬一口,这大概是他们的本性。依我之计。及时开导遣送,让他们迁到塞外,然后在边缘地带镇守防卫,这才是万岁的长远之计。故选B。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丁内忧、丁外优分别指遭逢父亲、母亲丧事”错误。应该是丁内忧、丁外忧分别是指逢母丧、逢父丧。故选B。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陪同皇帝巡游江都”错,原文“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的意思是“皇上驾临江都,让段文振管理江都郡的事务”。故选B。
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以”,介词,因为;“见”,表被动,被;“之”,助词,的;“谠言”,正直的话;“其”,代词,他;“厚秩”,丰厚的俸禄;“良”,的确、确实;“以”,原因,指某种事情的产生是很有些原因的;“也”,语气助词,不译;“文振少以胆略见重”(被动句)。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段文振,是北海期原人。段文振年轻时就有臂力,胆识气魄超过常人,性情刚直,通晓时务事理。起初是宇文护的亲信,字文护知道他有才干,提拔他为中外府兵曹。后来武帝在晋州攻打北齐海昌王尉相贵,尉相贵的副将侯子钦、崔景嵩作为内应。段文振拿着槊攀登城墙,与崔仲方等几十人最先登上。段文振跟随崔景嵩到尉相贵住所,拔出佩刀劫持尉相贵,尉相贵不敢动,城于是就被攻下。统计前前后后的功勋,将封为高显的官职,因为遭受谗言毁谤受到谴责,于是只授为上仪同,封赐爵位为襄国县公,食邑千户。不久尉迟迥叛乱,当时段文振老母亲、妻子儿女都在邺城,尉迟迥派人诱逼他,段文振不加理睬,归依了高祖。高祖让段文振任丞相掾,统领警卫骠骑。等到平定了长江以南,段文振被授官为扬州总管司马。不久又转任并州总管司马,因为母亲去世守丧而离职。仁寿初年,嘉州獠族叛乱,段文振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去讨伐。率军行进在山谷之间,被敌寇袭击,前后都是险阻,不能互相救助,军队于是大败。段文振于是收拢失散的兵卒,出其不意地攻打嘉州獠族的军队,最终打败了他。炀帝即位,段文振被征召为兵部尚书,待遇非常优厚。跟随皇上一起出征吐谷浑,段文振督军屯扎雪山,军营相连三百多里。皇上驾临江都,让段文振管理江都郡的事务。段文振见高祖当时能够容纳突厥启民在寨内居住,并把公主嫁给了他,并且多次赏赐他。段文振认为突厥启民是狼子野心。担心会成为国家的祸患,于是就上表章说:“夷秋的本性。不讲亲情而且贪婪,弱小的时候就归附投降,强本的时候就反咬一口,这大概是他们的本性。依我之计。及时开导遣送,让他们迁到塞外,然后在边缘地带镇守防卫,这才是万岁的长远之计。”当时兵曹郎斛斯政专管兵事,段文振知道斛斯政阴险刻薄,不能够委以机要之事,多次对皇上说,皇上全都不采纳。等到辽东之战,段文振在路上病重,上表章说:“(此时了正当雨季,不可拖延,只是希望对各路部队严加管束,火速进发,水陆两路一同推进,出其不意,那么平壤这座孤城,势必可以攻下。”过后几天,段文振死在军中。皇上看了他的表奏,悲叹了很久,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号襄。史臣说:段文振年轻时就因胆识谋略而被推重,始终怀有壮士的大志,时常上奏一些正直的话,他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确是有原因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传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
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自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革:通“亟”,病重。
1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 妄:随便
B.兖国公主薄其夫 薄:轻视
C.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 务:追求
D.顾可缓耶 顾:只是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王安石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延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
16.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答案】
13. D
14. A
15. C
16. 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顾”,结合内容“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缓”分析,“只是”错误。应为“难道”意。句意:怎么还能够拖延呢。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错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故选A。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就退回了王安石的奏章”不正确。结合文本内容“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分析,原文“还其章”是说退回了吕诲的奏章。故选C。
1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事之大者”(定语后置句);“宜”,应该,补充主语“陛下”;“咨访”,咨询,征求意见;“然后”,这样以后;“示”,表示;“专”,专权擅断;“宜咨访然后行”(省略句式)。
【点睛】
参考译文: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延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请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政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大多是别人不能说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个好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辩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海贬出京都知任邓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但他好持偏见,轻信奸人,喜好别人逢迎他。听他说的很完善,实施起来却粗疏。如果让他居于宰相的高位,国家必定要遭受祸患。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二、三个执政大臣罢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就要被败坏了。这是心腹大患,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
吕诲三次居于谏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当时人们都很推崇他的耿直。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没有了。”于是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大夫。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木兰花
[宋]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信。②攲: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芯。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18.词中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恨”的原因。
【答案】
17. DE
18. (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
(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
(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解析】
17.试题分析: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语言浅白 感情质朴”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突出“恨”字”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把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本题要扣住“恨”找情感,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9.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 “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0.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
19. CE
20.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夜游宫》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书愤》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析】
1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以动衬静”错误。“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并非“以动衬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生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E项,“是断断续续的意思”错误。“漏声断”是漏声滴断的意思,指夜深。故选CE。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意思。如本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需要分别分析语句情感,然后比较异同。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回答感情的异同,要联系诗人和词人的生活背景,同时,注意分析相关词句。“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鬓虽残,心未死”,直抒感慨,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相同点:都是陆游的诗词,结合陆游生活的时代特点,南宋时期,国家在金人的践踏之下,表现了诗人抗金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一个“谁知”“空”,写出了诗人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2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长恨歌》中以蜀地的山水来衬写唐明皇对杨玉环的深深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圣主朝朝暮暮情。
(2)《旅夜书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是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答案】蜀山水碧蜀山青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江畔何人初见月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碧”“暮”“槿”“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评卷人
得分
六、小作文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大学》中言:“君子必慎其独也。”即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请你从“慎独”的角度谈谈对“遵守社会公德”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论述充分。
②孔子于水,兴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老子于水,则富有理趣:“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一滴小小的水,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你对水有怎样的理解?请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论述充分。
【答案】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会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朴素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意思,如本题“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需要根据自己选择的题目,按照题目要求来表达。①“请你从‘慎独’的角度谈谈对‘遵守社会公德’的看法”,需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论述充分。需要肯定“慎独”观点,结合事例分析论述。“慎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伦理思想,它是指人们在独处的时候也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道德的标准。从儒家典故到后世的很多学者,都提出了“慎独”思想的重要性,它为人们提高个人修养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代,“慎独”思想仍可以为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做到“慎独”,就要在隐蔽微小的地方下功夫,在没人的时候也不做坏事。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慎独”思想是我国自古以来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在当今社会,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②“一滴小小的水,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你对水有怎样的理解?请谈谈你的思考”,需要结合“水”蕴含的哲理来写。孔子云:“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观”。轻轻一句上善若水,至今仍然是我们做人的最高法则。老子堪称“水哲学之父”,他将水融合于道,把深奥的宇宙人生真相通过水这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加以阐述。在人生的旅程里,当我们疑惑的时候,老子告诉我们:水知道答案,感慨时间的飞逝。水是无色是至色,体现沉默是绝响等。明确选择的题目,然后按照要求表述即可。
【点睛】
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
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作文。
有人说,人要重视通过多种途径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他们认为人的成就和作为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视野的宽窄。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与解决问题,才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
对于“视野”和“视角”,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答案】“视野”为盾,“视角”为剑
视野的宽窄,会影响我们对自身的认知;视角的平与奇,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所以,在孩子未来的发展中,两者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以“视野”为盾保护自己,免受不良信息的伤害,提升自己能力与素养;以“视角”为剑,探求世界的规律与奥秘,理解世界的本质。
以“视野”为盾,是“读万卷书”必然结果。而“万卷书”并不单指我们使用的有字书,更有生活中的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孩子的成长,必然离不开书香的陪伴。书香拓展了孩子的视野,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有开阔的视野,孩子们面对江边的飞鸟,不会说“哇!好多鸟!”而会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面对夜空中的皓月,他也不会说“月亮好圆啊”,而会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面对与友人的离别,他们不在只会说“蓝瘦瘦香菇”,而是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视野同样能够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成长。开阔的视野能让人认清自己。河南那位女教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成为年度最美辞职信。是呀,偌大的世界,我们需要不断去欣赏,进而开阔视野。孩子们也在日益开阔的视野中得到启迪和成长。
所以我们以“视野”为盾,坚定地迈向前方,无惧艰难困苦,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孩子的未来和成就在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形成。
但是,我们仍需以“视角”为剑,仗剑天涯,认识世界。
如果说“视野”是自我提升的盾,那么“视角”就是刺破本质和探索真理的剑,是我们在层层迷雾一步步拨云见日的强大利器。
王小波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那么,如何拥有“有趣的灵魂”呢?这必然需要我们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与解决问题。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孩子会被打磨掉棱角,套上模型,变得千篇一律。而独特的视角正是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袁枚曾写过一首小诗:“白云不到处,清风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青苔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他不愿做牡丹,却愿意展现自己的风采。孩子们的成长也应该像苔一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才能不失本真。
“视野”为盾,书生意气;“视角”为剑,仗剑天涯。两者对孩子们的未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结合题干要求“对于‘视野’和‘视角’,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分析,“体验”和“思考”既有联系又有层次区别,“体验”含有亲自经历和由此产生的认识两个层次,“思考”是指认识这一层面。但在认识的深度方面,“思考”要比“体验”更高一层。考生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就表达思考的深度讲,更适合议论文体。关于“视野”,命题人强调要视野开阔。所谓视野开阔,就是把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领域扩大,以便稳妥地达成目标。碰到一个问题,能够从不同时代、社会、地区、学科青出发,得到一幅恢弘细致的多维全景图,这就是视野广。当我们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拥有看待事物和思考世界的多维全景视野时,就会成为更丰富有趣的人。就“视野”作文,实际是要求考生阐发如何做人的道理,是做高远瞩、胸怀宽广的人,还是做鼠目寸光、心胸狭隘的人。关于“视角”,命题人意在强调视角要独特。强调视角独特,就是说看问题的方向和角度不能单一,要善于转换方向和角度,方向和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就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意思。就“视角”作文,可以围绕如何着得世界与解决问题进行立意。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思维定式、墨守成规,等等,这些思维方法上的错误都跟视角有关;调整经营策略,改变工作思路,转变人生方向,这些内容也都在“视角”的合意之中。项羽“不肯过江东”,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都可以纳入“视角”进行考量。参考立意:①视野决定人生目标和人生境界;②突破生命的瓶颈,在于拓展自己的广角:③开拓视野,别样的生活异常精彩;④开拓视野需要谦虚的品质和独到的眼光;⑤善假于物,在阅读中拓展视野;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⑦换个角度看世界,一转身时天地宽;勇走创新路,不挤独木桥等。如文章开头可以由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如做人应兼容并蓄,既要有广博的见闻,又要有真灼的见解”;然后从分论点的角度展开论述,如“一苇以航,需载以博闻”“乘风破浪,需引以灼见”等,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举一些名人例子加以论证,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司马迁、曹操、鲁迅、胡适等;在此基础上,回答了该如何做到“博闻”与“灼见”的问题,同时完善了对它们的解读,并在结尾再次明确观点。
【素材】
就鲁迅胡适来讲,当近代中国文人都沉浸在“意境美”散发的抒情迷香之中时,他们却有独特的视角去主张文章简洁化,实用化。伟人之所以伟大,更在于他们批判了腐朽落后之流,开拓了全新的潮流。若说博闻为土壤,那灼见则为阳光,为露水
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世界,若无视野为基础,只能看到错误的世界;更何况,没有广博的视野作为支撑,何来独特的视角?
视野是对大千世界不同程度的认识,是我们运筹帷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依据。视野之于为人,有如敌情之于战争,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正确、充足的情报能帮助我们赢得战争的胜利,广博的视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立锥于世,更高效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国时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尔。”吕蒙恍然大悟,以史书广其视野,这才有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盛赞。《礼记》有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无不强调了扩大视野的重要性。
【点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