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自我检测七含解析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专练之自我检测(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19‎ ‎ ) 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2.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部分不良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车起点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19‎ ‎(摘编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2019.03.15)‎ 材料二:‎ 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126.2%,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2019.04.22)‎ 材料三:‎ 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上都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真正让网购环境清朗,必须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盼望随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断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网购平台的自我净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网购商品不仅能让人们买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对网购乱象不能“自认倒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01)‎ 19‎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商平台的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都存在着假折扣,还有夸大其词的宣传,购物时应多比较甄别。 B.微信购物不同于专业的电商平台购物,卖家的资质审核、验证等难以进行,因而卖家的信用难保证。 C.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立法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其经营活动要符合规则。 D.当前电子商务仍处于野蛮生长期,从长远看,只要制定法律法规去约束电商,对电商平台就有益处。 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平台上,商品评价和交易量是购物参考依据,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 B.一些"网络专供款"商品品质较差,其售后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C.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迅猛,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痛点,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成倍增长,问题突出。 D.只有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才可能有真正清朗的购物环境、舒心的购物体验。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规范网络购物市场的措施。‎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旧味清欢程琼莲立秋那日傍晚,下过一场透雨,树丛里忽然响起一阵蝉鸣,声音不复夏日嘹亮,嘶哑而悠长。那是我家院内的一棵柿子树,硬而光滑的叶片绿中开始泛黄,蝉就躲在这些树叶里鸣叫。一声声,喑哑的音色,余音在风里颤,袅袅不歇。蝉声像人用尽全身力气后的一声哀叹。我当时正走过树下,不期然那蝉鸣来了。我停住脚步,仔细地在树叶丛里寻找,并不见蝉的身影,只看见一树青中透黄的柿子叶,把天空切割得零零碎碎。‎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寻找一只入秋的蝉,我寻找的初衷是什么?就算找到又能怎样?固然我已不是顽劣的幼童,希望捉一只蝉来作为玩具,无视蝉的痛苦与挣扎,就像幼时我的那些小伙伴,夏日里“噌”的一声爬上一棵树,身手敏捷捉住一只正在鼓噪的蝉,听任它在手里挣扎发出焦灼凄厉的叫声,乐得哈哈大笑。我一直都比较胆小,将一只活生生的动物抓住在手,我不认为有什么乐趣,况且我也不会爬树。‎ 那么我的动机是被这只蝉的哀鸣打动?但我清楚我并不能帮到它。当秋风一起,气温降低,一只成蝉的生命连同它婉转的歌喉都将进入倒计时。这说不定是它最后的歌唱吧,它一样感受到了秋的脚步?‎ 19‎ 我想起盛夏,年轻的蝉躲在翠绿的枝叶间,激越歌唱,往往是一只领唱,一声亮开嗓子,高亢结实的歌喉向着无限递进的高音攀上去,金嗓子羞煞人类的歌手。接着,一群蝉不甘示弱,一齐加入合唱,在这样浩大的歌唱里,阳光仿佛更亮烈。人躲在树荫下、房屋里,摇着扇子,一阵倦意上来,头靠着木椅在鸣蝉声声里沉人梦乡,手中的扇子滑到地上,成了一只苍蝇的飞机场。‎ 那时候的日子过得不急不缓,穷一些,心里也不着慌。水稻种在门前水田里,正抽着穗,早先田里肥下得足,一丘稻子长得抽风一般,稻禾叶儿绿得沉甸甸的,看一眼那稻子,心里就有了底;红薯种在坡地上,红薯藤此刻正风风火火爬出了地界,红薯则在土里越长越大;圈里的肥猪吃了睡睡了吃,哼哼唧唧,心满意足的样子;鸡鸭在稻场前的草丛里觅食,一只惹是生非的红冠子大公鸡在鸡鸭群里乱窜;菜园里的瓜菜枝枝蔓蔓,被夏日里的几场透雨浇得枝肥叶大,黄瓜、豆荚、茄子,见天一个样,等着人去采摘。有了这几样,农人们心里踏实,在蝉鸣声里尽情打着瞌睡,或者三五个一起摆龙门阵,见多识广的那个成了谈话的中心,唾沫飞溅,说着电视上看到的事。‎ 那时候我多半在和小伙伴玩游戏,跳房子、踢毽子、过家家,我们总能想到各种千奇百怪的玩法,自己把自己折腾个够,晚上吃了饭洗过澡头一挨上枕头就睡,梦里还是做游戏。有时也要干活,拎个竹篮和小伙伴一起去打猪草,一路上吵吵嚷嚷,像是在和嘹亮的蝉声比谁的嗓门大。去小河里捞鱼,拿个竹簸箕在水里晃荡,把一轮白亮的日头都晃碎了,忽然一下拎起,几尾小鱼在簸箕里欢蹦乱跳。有鱼吃咯 --欢快的笑声盖住了蝉鸣。‎ 那时候蝉鸣无处不在,乡村在蝉鸣声里笃定地翻过一页又一页日历。 那时候我们以为日子都是这样一成不变。 来小城后听见蝉鸣相对少了,与乡村慷慨高歌不同,小城里偶有微弱的蝉鸣,是绿化带或者见缝插针栽种的一棵树上的蝉,然而它们孤零零不成气候的鸣唱最终被市声掩盖。我怀念小时候乡村里蝉儿辽阔的歌唱,声音饱满有力,激情澎湃,更见得村庄静寂,恍若洪荒。在这样浩瀚的声音里,恍惚觉得自己就是一只鸣蝉,日日引吭高歌,忘记了生之短暂。要不干脆就是一株野草,一棵杨树,一朵小花,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任意一草一木。‎ 何时,我们失去了那样的从容与无争?‎ 终于明白寻找那只入秋的蝉也有惊喜的意味,像碰见阔别的儿时伙伴。那时雨正一阵一阵,紧一些慢一些。一阵风来,就有了秋日苦雨的意思。而蝉恰巧就在这时唱响,好像感受了雨的凄婉调子,又像是为自己最后的歌唱。蝉竭力鼓起最后的余勇,终是不济事,败下阵来,调子慢下来,暗下来。‎ 19‎ 我站在雨里发呆。‎ ‎(选自《散文》2018年4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儿时的乡村生活与如今的城市生活截然不同,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的生活方式都存在很大差异,读者从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过去的乡村别有趣味。 B.作者寻找那只入秋的蝉,是因为蝉的生命连同它的婉转的歌喉都将进入倒计时,这说不定是它最后的歌唱,作者因此被它的哀鸣打动,内心充满同情。 C.作者善于借助描写来表达情感,比如对盛夏的蝉鸣运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写,既有对高亢激越的夏蝉的怀念,也含有一种对充满激情的生命的赞赏。 D.本文回忆了幼时生活的温馨的画面,但并没有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不急不缓的日子,穷而不慌的日子,总是从容而无争,这才是踏实真切的生活感受。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19‎ ‎(选自《晋书•列传十九》,有删改)‎ ‎1.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B.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C.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D.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2.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瑀,“建安七子”之一,代表作有《驾出北郭门行》,子阮籍、孙阮咸为“竹林七贤”之一。 B.大将军,古代武官名。始于战国 ,三国至南北朝 ,战事频繁,当朝大臣多兼大将军官号。 C.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 D.箕踞,一种表示礼节的坐的姿态。即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临江仙 19‎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1.以下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开头提供了作词背景,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岁华销尽客心惊",指经历岁月的动荡之后,看见漂泊异乡、年华老去、容颜无华的词人,友人倍感惊诧,凉意陡生。 C."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饱含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D.这首词感情真挚,情感表达形式多样,通过巧设意象、描摹情状、自问自答等手法传达真情,感染读者,直抵人心。 2.请从景和情关系的角度对下阕中“别愁深夜雨,孤景小窗灯”一句作简要赏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2)《再别康桥》中,诗人想象着自己撑着长篙在康河寻找如梦往事,他对康桥美好回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走向高潮。‎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并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了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实现增雨、增雪、防雹、防霜、消雨、消雾等目的的活动。多数情况下,人工影响天气是顺其自然的____________,而背后的科技支撑和基础设施至关重要。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已走过了60年____________的发展历程。1958年8月8日吉林省首次成功进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开创我国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新纪元。今天,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投入运行,不仅装备____________,高炮、火箭、飞机等一应俱全,还建设了大气和云环境模拟的云室和风洞等设备。人工影响天气的社会效益明显,如 19‎ 在青海湖、黄河上游等地干旱期加大增雨作业,有力促进了草地生物量和覆盖度的增加,湖泊湿地面积的扩大,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得以逐步实现。人工增雨(雪)在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和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工作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____________的作用。日前,在人工影响天气60周年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达成了共识:人工影响天气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的有力手段,在服务社会诸多方面,未来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雪中送炭     风雨兼程     除旧布新     非同小可 B.雪中送炭     风雨无阻     除旧布新     举足轻重 C.锦上添花     风雨无阻     鸟枪换炮     非同小可 D.锦上添花     风雨兼程     鸟枪换炮     举足轻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适当条件下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变,通俗地说,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工影响 B.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工影响,通俗地说,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变 C.通过科技手段在适当条件下对局部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工影响,通俗地说,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变 D.在适当条件下,通俗地说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变,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工影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青海湖、黄河上游等地干旱期加大增雨作业力度,有力促进了湖泊湿地面积的扩大,草地覆盖度及生物量的增加,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得以逐步恢复。 B.在青海湖、黄河上游等地干旱期加大增雨作业工作,有力促进了草地覆盖度和生物量的增加,湖泊湿地面积的扩大,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得以逐步实现。 C.在青海湖、黄河上游等地干旱期加大增雨作业工作,有力促进了草地覆盖度及生物量的增加,湖泊湿地面积的扩大,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得以逐步恢复。 D.在青海湖、黄河上游等地干旱期加大增雨作业力度,有力促进了湖泊湿地面积的扩大,草地生物量和覆盖度的增加,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得以逐步实现。‎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实行新高考改革的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数的30%;浙江的近30万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也只有8万人。①__________,对学生来说,“物理太难”使得作业量大幅增加,②__________,可谓“性价比太低”。在不少家长看来,高中物理中的牛顿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太过高深,不从事科学研究的孩子们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也绰绰有余。对学校而言,③__________,因此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学校倾向让学生放弃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的物理却遭冷遇,这让很多物理学界人士“心塞”。‎ ‎9、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请为下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补超过30个字。‎ ‎20年前,伴随着《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历尽风雨的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从此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铸就又一个历史丰碑。今天,濠江流彩,莲花盛放,一个生机勃勃、安定祥和的澳门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祖国的南海之滨。‎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回归20年来,澳门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8.7亿澳门元增加至2018年的4446.7亿澳门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从幼儿园至高中实现15年免费教育,长者、婴幼儿、中小学生、孕妇纳入免费医疗,“莲花宝地”开创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彰显了“一国两制”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10、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 ‎ ‎ ‎ ‎ 答案以及解析 19‎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3.D 解析:1.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把选项与文意中的相关语段对比分祈,找出细微的不同。C项“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19‎ ‎ 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泊、经济、家庭等的需要”,可见文化消费只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在概念范围上前者小于后者,而选项把两者范围等同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是对文章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时候将文中的概念范围混淆。 2.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B项“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说法错误,根据文章第四段“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可见选项内涵不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B就是对文章第四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将文中“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的信息理解成“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偷换概念。 3.题干问的是“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A项 “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说法错误,根据第一段“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推断。B项“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说法欠妥。原文第三段“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推断选项“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判断错误。C项“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说法错误,可根据原文第二段“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推断。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理解错误。理解为“毫无差别”,说法绝对化;B项,把文中“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说法武断;C项,无中生有。‎ ‎ ‎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3.①政府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并执行好监管职责。 ‎ ‎②电商:严格自律,合法经营(或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参与竞争,履行义务)。‎ 19‎ ‎③消费者:强化维权意识,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都存在着假折扣”错误。结合“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分析,“都”扩大范围。C项,“主要目的”错,是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法律依据。D项,“只要……就……”太绝对,还需电商遵循法规等。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太绝对。结合“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分析,选项内容“如果……则是……”表述绝对化。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分析,政府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并执行好监管职责。结合“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分析,电商严格自律,合法经营。结合“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等分析,消费者需要提高辨别能力,强化维权意识,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①过去的乡村生活不急不缓,笃定而从容,让我们感觉心满意足,似乎与其他地方的生活一样,不会有什么变化。 ‎ ‎②但在进入小城后,日子发生了变化,失去了那样的从容与无争。‎ ‎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3.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质朴自然;‎ ‎②讲述儿时乡村生活时用了“抽风一般”“打着瞌睡”“摆龙门阵”等日常口语,鲜活真实;‎ 19‎ ‎③整体上形成了亲切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解析:1.B.“是因为蝉的生命连同它的婉转的歌喉都将进入倒计时,这说不定是它最后的歌唱”是使作者清楚并不能帮到它,不是作者寻找那只入秋的蝉的原因,也不是被它的哀鸣打动,充满同情。故选B。 2.结合上文内容“那时候蝉鸣无处不在,乡村在蝉鸣声里笃定地翻过一页又一页日历”分析可知,过去的乡村生活不急不缓,让我们感觉心满意足。结合后面内容“来小城后听见蝉鸣相对少了,与乡村慷慨高歌不同,小城里偶有微弱的蝉鸣,是绿化带或者见缝插针栽种的一棵树上的蝉,然而它们孤零零不成气候的鸣唱最终被市声掩盖”分析可知,但在进入小城后,日子发生了变化,失去了那样的从容与无争。结合“我怀念小时候乡村里蝉儿辽阔的歌唱,声音饱满有力,激情澎湃,更见得村庄静寂,恍若洪荒”分析可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3.结合“一声亮开嗓子,高亢结实的歌喉向着无限递进的高音攀上去,金嗓子羞煞人类的歌手”“那时候我多半在和小伙伴玩游戏,跳房子、踢毽子、过家家,我们总能想到各种千奇百怪的玩法,自己把自己折腾个够,晚上吃了饭洗过澡头一挨上枕头就睡”“圈里的肥猪吃了睡睡了吃,哼哼唧唧,心满意足的样子;鸡鸭在稻场前的草丛里觅食,一只惹是生非的红冠子大公鸡在鸡鸭群里乱窜”等内容分析,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质朴自然;讲述儿时乡村生活时,用了一些日常口语,如“抽风一般”“打着瞌睡”“摆龙门阵”等。‎ ‎ ‎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3.A; 4.(1)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 ‎ ‎(2)使者把情况告诉他,阮籍就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文字都不必改动。 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根据句意,“谓之痴”应是一种总体评价,不是说一时的行为,排除A、D两项。由“咸共”知,“己”不可能作“咸共称异”的主语,排除C项所以选B项。 2.此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的识记。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D项,“箕踞”是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姿。 3.此题考查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19‎ A项,“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错。原文是“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这句只是说他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并不是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这是表达绝对,扩大范围。 4.【参考译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豪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庄子》《老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就忘记了自己的形体。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是怪才。‎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作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都以大醉而豁免。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法令轻正简约,十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趴在桌子上沉醉睡觉。使者把情况告诉他,阮籍就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文字都不必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难辩,被当时的人推重。‎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条蒸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性命。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喝得大醉,直瞪着眼睛看他。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 阮籍又会作青白眼,见到尊崇礼教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回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尊崇礼教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他。‎ ‎ ‎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 19‎ ‎2.窗外,凄雨绵绵;窗前,昏暗的灯光映出一个孤独的深影。这一句借景抒情,用“夜雨、孤影、窗灯”等意象,营造了凄清氛围,抒发了词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孤苦凄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