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9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5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导学案 ‎【学习目标】  ‎ ‎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 ‎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 ‎3、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 ‎【课前预习】 ‎ ‎1.作家与作品 埃里希•弗罗姆(1900~198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人本主义出发,力图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学说融合起来,并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人性异化”是弗罗姆以人性为标准,透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表象,考察其内在矛盾而得出的结论。他对这一社会中的人性异化问题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与批判。 同时,弗罗姆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他探索了心理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他提出所有已知的社会结构均不能适应人类的基本情绪需要。他认为将精神分析的原则应用于病的治疗,人类便能设计出一个心理平衡的 “健全社会”。弗罗姆一生著述甚丰,内容广泛,主要著作有《逃离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随笔》等。 ‎ ‎2.《爱的艺术》中所谓的“爱”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不同。弗罗姆认为,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并不是接受。 3.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 (节选) 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选自《爱的艺术》,西苑出版社)‎ ‎【课堂练习】‎ 一、预习反馈 ‎1、给下面字注音 ‎ 罪孽      秩序   刹那     ‎ 咄咄逼人   惶恐    休戚相关    归根结蒂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 ‎(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 ‎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 ‎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 速,给人压力。 ‎ 二、课堂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3.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原则的区别在哪里?‎ ‎4.母爱和父爱各具有什么特点?母爱和父爱各有什么消极的一面?‎ 二、学法指导 1.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参考示例: 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叙述母爱与父爱在他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其结构如下: 自恋阶段 第1~3段: ‎ 我被人爱阶段 成长过程: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第4~8段:‎ 情感对象、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 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 第9~10段:总结全文 ‎ ‎2.我们每个人都亲身感受过和正在感受父母之爱,这种感受如何表达?作者从他哲学家、精神分析家、社会学家的角度来表达,写作上,本文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 提示:①从具体事实,上升到理论高度;②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