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农林渔牧业人群长期生活、聚居、繁衍的边界相对清楚的聚落空间和社会单元,村落的产生并非伴随人类的起源就出现的,而明显是人类进化和人类文明起源时期的产物。人类进化史表明,人类是从灵长类古猿进化而来的,属于群居型动物。这一进化过程,提供了早期村落产生的两条线索。一是群居作为动物性本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特别是到了智人阶段,人类为了有效减少个体的生存难度,发展出了共同防御、共同发展的族群观念,因而基于血缘的聚众而居开始发生。二是由于生存的驱动,人类开始积极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出大量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包括工具、器皿、衣物、建筑和制作它们的经验、技术,以及语言、制度、道德和原始信仰等。这一进化过程中动物性聚众本能开始向社会性聚居意识转变,基于血缘的原初氏族组织应运而生,于是,地城空间上的居民点开始与作为社会单元的氏族组织重合,具有村落内涵的聚落随之产生。
距今一万年前后,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从“居无定所”的迁徙流动生活方式逐步走向定居生活。定居把人类固定在土地之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稳定并扩大了定居生活,才有了早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原始社会后期,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使早期社会从氏族进化为部落,部落又发展到部落联盟。建立在氏族组织之上的村落向群团化发展,并形成以城郭为中心的地缘一体化趋势。由此,国家应运而生,中华大地逐步从分散走向统一。这是从血缘到地缘,进而再到文明的重组与整合。
国家的出现,意味着跨地域、跨血緣、跨部落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建立,国家要维系和巩固这种关系,其前提和基础是对土地和人口的全面掌控,因为二者关系到国家的人丁强弱和经济收入的多寡。因此,村落作为最基础的地域单元、生活单元和社会单元,就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意义。先秦的“井田制”“授田制”和“乡遂制”,秦汉的“郡县制”“乡亭里制”都已充分表明这一点。伴随国家对村落的实际认同,“村”的概念在东汉随之出现。至唐代,国家更是构建了“村坊分治”的行政管控体系,可见,国家视野下,村落以其聚族群体性、血缘延续性和地缘一体性的特质,起到了维系和巩固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历史作用。
- 26 -
作为“聚族而居”的社会单元,中国村落是血缘关系优先的社会,属于血缘型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大致形成于宋代以后。村落共同体的形成,也意味着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世界的产生。除田赋徭役、战争动乱等不可抗拒因素外,村落较少与外界发生联系,是一种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的推进,近代以来的村落共同体逐步转型发展。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现代化的意识及其实践大致产生于鸦片战争前后。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变迁,使包括村落在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力和富力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械化生产取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瓦解,传统村落共同体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正在探索一条现代转型之路。
(摘编处胡彬彬、邓昶《变迁与转型:中国村落发展的历史逻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供人类长期生活的聚落空间和社会单元的出现,村落的雏形在古老的中国开始形成
B.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逐步定居下来,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使早期社会进化为部落联盟。
C. 先秦的“井田制”、秦汉的“郡县制”、唐代的“村坊分治”,标志着国家对村落的实际掌控。
D. 大致形成于宋代以后的村落共同体,是一个与城市不同的基于血缘关系优先的封闭世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站在人类进化史的高度提出问题,审视人类由动物性向社会性转变的历程。
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与机械化生产的差异。
C. 文章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变迁为前提,论证国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D. 文章按照从血缘到地缘再到文明的顺序展开,符合中国村落发展的历史逻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起源与文明起源相伴而生,只有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促进人类进化。
B. 如果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城郭为中心的地缘一体化,国家就能避免分裂,走向统一。
C. 洋务运动唤醒了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迎来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D. 持续的改革开放,正在瓦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村落将走向现代转型之路。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
- 26 -
“标志着国家对村落的实际掌控”有误。根据文本第三段说“村落作为最基础的地域单元、生活单元和社会单元,就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意义。先秦的‘井田制‘授田制和‘乡遂制’,秦汉的‘郡县制‘乡亭里制”都己充分表明这一点”,可知秦汉时期的各种制度具有国家层面的意义,而不能表述成“国家对村落的实际掌控”。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与机械化生产的差异”表述错误。因为文章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且根据原文第四段“包括村落在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械化生产取代”,可知并未论及二者的差异。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A项,“人类起源与文明起源相伴而生”有误。根据原文第一段说“村落的产生并非伴随人类的起源就出现的,而明显是人类进化和人类起源时期的产物”,可知人类起源与文明起源是不同的两个阶段,且“只有才”的表述有误。
B项,“如果……就能”表述有误。据原文二、三两段的有关信息,可知“村落”才能维系和巩固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C项,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过度夸大,表述有误,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说“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现代化的意识及其实践大致产生于鸦片战争前后。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变迁,使包括村落在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力和富力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械化生产取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瓦解,传统村落共同体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正在探索一条现代转型之路”,这是一个过程的变化,并没有过分突出“洋务运动的作用”。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
- 26 -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下午,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授奖词为:“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彼得.汉德克的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发布会上,安德斯·奥尔森向记者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并阐述了委员会的工作。他讲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发生了自1901年以来最大的变化,负责候选人预选的评选委员会增加了5名外部专家,并在评选过程中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
- 26 -
据悉,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分别在1915年、1919 年、1925 年、1926 年、1927年、1936 年、1949 年和2018年。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摘编自李玫忆等《2018、 2019 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材料二:
近日,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引发了公众对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关注。
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某一领域最重要的成就, 100多年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之一。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看到差距与不足,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
不过,也应看到,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从一个很低的起点,由弱到强、持续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布尔斯是大爆炸宇宙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70年以来,就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领先的理论宇宙学家之一,但迟至今年才获奖。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科学家们获得和平稳定的科研环境不过几十年,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国庆前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奖章颁发,共有11位科学家入选受表彰,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其实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侧面。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得失。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9 年诺贝尔奖引关注》
材料三:
诺贝尔奖带来的热议,绝不是凑热闹、蹭热点。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世界,又心系祖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 26 -
这几天,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不过,残雪本人的回应也说得很明白:“(有些)国内的朋友太重视这个奖了,这只是一个奖。”
没错,这只是一个奖。虽然,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和评委们的内部斗争……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能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
(摘编自澎湃新闻《今天,我们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材料四:
客观说,不少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总体上仍有崇拜心结,有人号召漠视这个奖项,实际上很难做到。西方仍处在全球软实力的上游,我们受西方影响经常是情不自禁的。
但我们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理性认识也的确在增加,质疑它们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其态度的一个持久性元素。
……
允许自己对诺贝尔奖的各种临时性感受自然发生,不纠结于对它形成前后一致的统一态度,不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或许才是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真正的一份“平常心”。
(摘编自环球时报《看淡诺贝尔奖,说来容易其实挺难》)
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波兰作家奧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B. 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C. 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必将获奖。
D. 从诺贝尔奖获奖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很多领域仍与国际存在差距。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诺贝尔奖见证了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变迁,中国人很难漠视其价值和意义。
B. 中国作家残雪因在诺贝尔文学奖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令国人感到欣喜。
C. 我们要关注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要注意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D. 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质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个持久态度。
- 26 -
6. 随着2019年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今日应如何看待诺贝尔奖?
【答案】4. D 5. B
6. (1)从获奖成果中,我们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2)对于是否获奖,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要客观地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保持平常心。
(3)我们在关注诺贝尔奖时,不仅要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分别是波兰作家奧尔加•托卡尔丘克”错误。结合“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下午,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分析,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2018年得主。
B项,“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扩大范围。这其中有6次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C项,“必然”,过于绝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中国作家残雪因在诺贝尔文学奖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令国人感到欣喜”因果关系错误。原文“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
故选B。
- 26 -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结合“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看到差距与不足,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能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世界,又心系祖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等分析概括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屋·父亲
李翰
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房龄,风雨侵蚀,那些桁条、椽木,也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父亲买下这块宅基地的时候,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文革”早期的大学生,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
父亲胼手胝足,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六七年,起了两层砖混小楼,搭建了两间平房。
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
- 26 -
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粉薄的花瓣,透射着阳光或露水,蜜蜂也忙碌起来,小狗绕树追逐它毛绒绒的短尾。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爿爿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
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街坊有位退休的房老师,总来我们家纳凉。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作诗。他一边写,一边哼唱着,都写好了,再摇头晃脑,用他那枞阳腔从头到尾高声吟诵一遍。父亲很喜欢和房老师往来。一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联至今还挂在家里。
房老师90年代中期去世,父亲很是伤感。大概也就是那时,父亲开始学写古诗。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渐渐有一些诗友来往,父亲必引进家里,听人家夸他的院子,称赏着彼此的诗作。待客人一走,父亲便任情评骘起来,这个人用词俗,那个人多处出律,总之,都不如他的诗好。
大学一二年级,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乎文乎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醉的神情。后来读到《围城》里方遁翁写日记,不禁莞尔。读研时,我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我自离家读书,每次回来都呆不了几天。父母守护着老屋,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2014年6月24日,周二的凌晨,母亲打来电话,父亲走了。
我的山塌了。
他走得静悄悄的,除了亲戚与生前友好,除了庭前垂头饮泣的吊兰,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离去,也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父亲的离去,让我明白,原来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与骄傲,那才是我获得存在感的根本。
中年伤于哀乐,因凋零之场景,将不断上演。这是生命的残酷,也是生命的仁慈。那边的世界,积攒着此生最珍贵的情感,有我们最爱的人,当我们临近谢幕,将不会孤独和恐惧。此生亦可恋,是我们又做了父亲、母亲,在人间播种了下一轮的爱。除了一掷乾坤的大人物,万千众生都是一样的琐碎、平凡,父母与子女,是我们在尘世扑腾的最大动力。
- 26 -
这五年里,长长短短,也写了不少文字,却不曾为父亲正经写过一篇。近来始渐渐明白,既然以文学为主业,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村口的阿牛与邻家的小芳,那些川流不息流淌在时空中,却消失于历史的芸芸众生,才是我应该去关注、书写与研究的——小城的高楼络绎拔起,道路越来越宽,老一辈的痕迹被日渐吞噬,仿佛我的父亲,还有同时代众多离开的人,不曾生活在这里。不过,没有关系。历史所遗忘的,都收纳在文学的容器里。更确定的,是老屋还倔强地站在那里,被高楼环绕,而仍未湮灭。便宜门4号,晚上一合眼,我就能梦到。
即便有一天,这一切都消失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也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女的心中永生。
写于己亥清明前
(本文刊于2019年4月5日《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清明之时撰文纪念父亲,正是对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这一传统有意识地继承和延续。
B. 文章对父亲的追忆深情诚挚,泪中含笑,笑里带泪,借《围城》中迂腐可笑的“方遁翁”形象写出了父亲可亲可爱的一面。
C. 文章以小见大,描写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串起童年的回忆,寄托对父亲的哀思,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D. 作者把对父亲的怀念上升到对平凡人的敬意以及对文学力量的信心,其中包含了一位文字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8. 情到深处,如何描写都动人。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
②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9. 本文作者李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其散文写作中的诸多元素也带有浓郁的古典意味。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第①句运用环境描写,烘托父亲的稳重、慈祥,表现父亲给予归家的儿子的力量和信心。第②句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以虚写实,表现父亲看见儿子归来的欣慰与幸福。①②句将父子相互传递的亲情和温暖置于老屋这一特定环境,给人以强烈感染。
9. ①人物形象:“父亲”是一位带有浓郁古典气质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心中怀有“陶渊明情结”,生活在田园风光的“老屋”;他热爱古诗文,爱和诗友交往唱和。②自然环境:老屋的春景,“竹子”“杏花”“桃花”等意象,以及屋子的老旧,小院里普通人家的生活氛围,都洋溢着古典的传统生活气息。③人文环境:父亲和房老师以及诗友的交往,吟诵古诗,撰写楹联横匾,相互点评诗歌,有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④写作手法:作者借用“老屋”这一具象承载对父亲的追忆怀念,是典型的“借物抒情”“寓情于物”的古典文学写作手法。⑤文章主旨:文章既传递了传统“孝道”的情感价值,也突显了“慎终追远”的社会意义,是对古典的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和传递。
- 26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C项,表述不当。从原文看,作者写老屋涉及季节的内容主要在3-5段,“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这些句子并有体现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而且从“读研时,我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等话语看,也并不都是童年的回忆。选项认为“描写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串起童年的回忆”是曲解文意。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章全局有个整体把握,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内涵和结构上的特点,分析其含义和用意。题干提示“情到深处,如何描写都动人”,要从描写和表达思想感情方面重点做思考。第①句,“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是动作描写,“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描写的是环境,父亲坐在窗前,与茶相伴的情境,可以烘托父亲的稳重、慈祥,“立时觉得笃定、安宁”,表现父亲给予归家的儿子的力量和信心。这也照应了上文所讲的“我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这句话。第②句“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运用的是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表现父亲看见儿子归来的欣慰与幸福。“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用“似乎”一词是以虚写实,表明亲情带来的温暖体验。①②联系起来看,利用老屋这一特定环境表现父子二人相互传递的亲情和温暖。
【9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立足文本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内容分析和语言风格,从描写环境、表现人物和表达主旨等方面,体会文章独特的表现力,概括总结出要点。本文作者李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其散文写作中的诸多元素也带有浓郁的古典意味。文章开篇,交代父亲的形象,就已经突出了古典意味。“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文革”早期的大学生……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交代父亲是大学生,是知识分子,怀有陶渊明情结,后面写父亲开始学写古诗,引一些诗友进家,称赏着彼此的诗作。这些不仅突出父亲身上的浓郁的古典气质,而且父亲的热爱古诗文的表现,以及和诗友交往唱和的情境也表现出了古典的文化气息。从老屋的环境描写上看,作者特别描写到了“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像“竹子”“杏花”“桃花”等都是古典诗文中常用的意象,配上“青铁皮的实木大门”和屋子的老旧状态,烘托了小院里普通人家的生活氛围,洋溢着古典的传统生活气息。从文章最后部分看,“小城的高楼络绎拔起,道路越来越宽,老一辈的痕迹被日渐吞噬……更确定的,是老屋还倔强地站在那里,被高楼环绕,而仍未湮灭。便宜门4号,晚上一合眼,我就能梦到”,说明老屋已不单是老屋,这一具象有着父辈的痕迹,承载着我对父亲的追忆怀念,作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赋予事物丰富内涵的手法是古典文学的写作手法。从文章主旨上看,作者在清明之时撰文纪念父亲,文章既传递了传统“孝道”的情感价值,也突显了“慎终追远”的社会意义,这是对古典的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和传递,也是写作带有浓郁的古典意味的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
- 26 -
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盐运司,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古代实行盐铁官营,盐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B. 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礼部掌管礼仪、祭享、漕运、贡举等事务。
C. 两淮,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 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 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人,最终使章瑾受到惩治。
C.
- 26 -
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 耿九畴颇有见解,善于处理边境事务。他弹劾私自役使操练士兵的杨得青等人,命令各边镇检举上报此类现象,并反对增加临洮戍卫。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耿九畴因为事被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朝廷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2)耿九畴请皇上延请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回复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句意是: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罪人系都察院狱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已”是时间词,后来,应该独立断开,排除BC。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漕运”应该为户部掌管,不是礼部。故选B。
【12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命令各边镇检举上报此类现象”不是耿九畴的命令,根据原文“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意思是,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的,都报告上来。可知是皇帝下命令。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1)见诬,被诬陷;逮,被逮捕;得白,洗清罪名。(2)延,延请;儒硕,知识渊博的儒生;简,选拔;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报,回复。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明成祖朱棣永乐末年中进士。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六年(1431),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得重名节的人去治理,于是推选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痛革宿弊,向朝廷提出了五项建议,皇上把它们定为法令。因为母亲去世,耿九畴辞官,盐场百姓数千人上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正统十年(1445)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连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
- 26 -
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审问,后来才得以洗清罪名,即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当时明景帝景帝朱祁钰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他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1450),朝廷仍任命他兼理。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他平反了许多人。
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卒,耿九畴弹劾他们。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的,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而失去家业。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左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
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皇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独不见
沈佳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①,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②。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③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④?
【注】①卢家少妇郁金堂:萧衍《河中之水歌》曰:“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含香。”②辽阳:在今辽宁省境,为当时边防要地;下句的白狼河(今名大凌河),即在这里。③丹凤坡:指长安。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善吹箫,引来凤凰集于城上,后来称京城为丹凤城。④流黄:一种帷帐。
- 26 -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这恰如李白诗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B. 开头两句“郁金堂”、“玳瑁梁”描绘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第二句中的“海燕双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海燕相互依偎的情态。
C. 颈联承接颔联中的苦苦相“忆”,思妇在京城苦苦思忆丈夫,哪曾想夫婿音讯断绝,思妇在京城满怀担忧,惴惴不安。
D. 尾联构思新颖,先写主人公愁苦至极的内心独白,再写其不胜愁苦而迁怒于明月,意境较前人开拓一步,增添了抒情色彩。
15. 本诗言愁有“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之感,作者是如何表现主人公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衬托,首联“海燕双栖玳瑁梁”反衬主人公的孤独寂寞。②借景抒情,颔联颈联寒砧木叶、城南秋夜,渲染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主人公思念征人而不得见的忧愁。③直抒胸臆,尾联“含愁独不见”直接抒发不见之愁。④以景结情,“明月照流黄”景物渲染(以景结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第二句中的‘海燕双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中“拟人”手法错误,“海燕双栖玳瑁梁”意思是“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栖”意思是“栖息”,这本就是鸟的行为,所以不是拟人。
故选B。
【1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达技巧,评价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要求,如本题“作者是如何表现主人公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然后回顾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哪些,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和手法进行分析。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从本诗来看,首联“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前一句写卢家少妇,后一句写双栖海燕,以玳瑁装饰的画梁上双栖海燕的亲昵自得来反衬深居郁金堂的那位卢家少妇生活的孤单和内心的寂寞,这是反衬的技巧;颔联“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和颈联“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南秋夜长”住哟啊是写景,农历九月,已是深秋气候,京师长安一带西北风飒飒送寒,萧萧落叶伴随着邻家厨房里隐约传出的阵阵刀砧声而飘零,这些属于借景抒情。尾联“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更从正面一点,对表现全诗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卢家少妇在深秋月夜,思念久别远戍的丈夫,愁肠百结,一个“愁”字直抒胸臆。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 ”两句,形象地阐明了虽然条件优越,却无容身之地,从而说明了不能用心浮躁的道理。
(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来委婉地劝谏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说明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已,表现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
【答案】 (1). 蟹六跪而二螯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海内存知己 (6). 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鳝”“鉴”“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 26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番茄一开始作为观赏植物传入中国,中国人发现它的食用价值之后,对它的热安之情使与日供增。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应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红彤彤、圆溜溜的番茄挂满枝头,像年节时分挂满的灯笼,惹人喜爱。于是红得像柿子一样的番茄,收获了北方人民的爱称一一西红柿。
可是在西方,番茄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_____________,才在餐桌上初露头角。大约公元前500年,阿兹特克人在丛林中发现了这种可爱的果实。后来欧洲人被这种美丽的果实吸引,将其带回欧洲。不过,番茄在欧洲人心中并不是“好果子”。( )。欧洲人甚至还认为,吃掉这种神秘的红果实会变成可怕的狼人,于是把番茄叫作“狼桃”。但最终总会出现_________的人。相传,法国有位画番茄的画家,经常面对着这美丽而“有毒”的浆果。有一天,他_____吃下了一颗番茄,之后他躺在床上 着番茄酸中有甜的味道等待去见上帝。结果他不仅没死,反而食欲大增。番茄无毒可食用的消息不胫而走。现在,无论中餐、西餐,番茄都成了菜肴中的经典角色。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在中国的环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B. 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C.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D.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在中国的环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西,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历程 敢为人先 鬼使神差 品味
B. 进程 敢作敢当 阴差阳错 品味
C. 历程 敢为人先 鬼使神差 回味
D. 进程 敢作敢当 阴差阳错 回味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摸过番茄植株后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而敬远之
B. 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
C. 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
D. 模过番茄植株后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
【答案】17. A 18. C 19. B
- 26 -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画线语句有三处语病,一是“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前句主语是“番茄”,表述还没有结束,转折后的主语又变成了“中国的环境”,属于中途易辙,可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改为“很适合在中国的环境生长”;二是“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主谓搭配不当,“长势更旺”的主语应该是“番茄”,而不是“北方地区”,可以在“尤其”后面加上“在”。三是用词不当,“适应”的使用主客颠倒。四个选项,只有A项全部修改正确。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第一空:“历程”,指经历的过程,常常跟“走过”“经过”搭配。“进程”,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常常跟“发展”搭配。根据上文,“走过”应该与“历程”搭配,因此选择“历程”。
第二空:敢为人先:指有勇气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作敢当:指办事果敢,无所畏惧。这里上下文强调第一个尝试,因此用敢为人先。
第三空:阴差阳错:指由于偶然而造成的差错。鬼使神差:指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发生某种巧合的事或者不由自主地做出意想不到的事。语境中说的是不由自主吃了番茄,没有差错的意思,因此选鬼使神差。
第四空:品味:指尝试滋味或仔细体会、玩味。回味:指从回忆里体会。前文有“吃过了番茄之后”,因此是从回忆里体会,所以选用“回味”。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 26 -
从整个文段看,中心话题是“番茄”,应该作为主语,因此可以排除A、D两项;
“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是“对它敬而远之”的结果,故先说“对它敬而远之”,因此排除C项。
综合来看,应该B项补写的最恰当。
故选B。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下面是某大学100周年校庆公告初稿的片殴,在表达上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百年奋进求是,百年盛世华章。2019年4月26日,××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生日。建校100周年,是××大学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为此,学校将在2019年4月,启动“百年校庆”系列活动。我们热情要求社会各界关注××大学百年校庆,真诚邀请广大校友拨冗眷顾,在我校美丽的校园畅叙情谊,共襄盛举,描绘××大学新时代发展宏图!
特此公示,敬祈周知。
【答案】①“生日”改为“华辰”;②“要求”改为“期待”;③“眷顾”改为“莅临”或“莅校”;④“我校”改为“母校”;⑤“公示”改为“公告”。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①“生日”,指人出生之日,不用于学校,改为“华辰”;②“要求”,命令语气,不合语境,改为“期待”;③“眷顾”,指眷念,思念,不合语境,改为“莅临”或“莅校”;④“我校”,面对的是本校校友,不合语境,改为“母校”;⑤“公示”,公开宣示,让公众了解并征求意见,不合语境,改为“公告”。
- 26 -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请各用一句话对下面两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每句话不超过30个字。
材料一2019年9月28日下午,中国女排在日本大版市中央体育馆以3:0战胜塞尔维亚队,以十一连胜的傲人战绩锁定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夺得队史上第10个“世界三大赛”冠军。五星红旗再次在赛场上升起,庄严雄壮的国歌再次奏响。同样是大阪,1981年,袁伟民率领的中国女排从这里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篇章。2003年,陈忠和率领的“黄金一代”在这里时隔17年再夺三大赛冠军。2019年,郎平率领的新一届中国女排又在这里铸就新的荣耀。中国女排用新鲜出炉的世界杯冠军为祖国献上了一份沉句句的生日礼物。
材料二 据国际排联官网消息,在国际排联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中,中国女排以320分重返榜首,美国与塞尔维亚分列第二、三位。本期排名由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2018年世锦赛和2019年女排世界杯的综合成绩决定。作为里约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位列第四,在世锦赛中摘得铜牌,而在不久前结束的世界杯中,中国队以11连胜蝉联冠军。在总积分榜上,中国队上升一位,以320分高居第一,领先身后的美国队54分,上一期排名第一的塞尔维亚队下滑至第三位。
【答案】示例:
材料一:中国女排2019年在日本以十一连胜的傲人战绩夺得第十个世界冠军。
材料二:中国女排在国际排联最新一期世界排名中重返世界第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材料一中关键信息:①2019年在日本/2019
- 26 -
年在大阪;②中国女排十一连胜;③夺得第十个世界冠军。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中国女排;国际排联;新一期世界排名;重返世界第一。最后把关键信息连缀成答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米兰・昆德拉认为,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最沉重的负担把我们压得越贴进大地,我们就越能真实得感受生活。
材料二: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遇巨大風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使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装满水负重的船在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带領下安全返航。
材料三:
华为自2018年1月份以来却接连遭受了包括来自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许多不公平对待,任正非表示,华为今天碰到的问题,在十多年前就有预计,公司已经准备了十几年,并不是完全仓促、没有准备地来应对这个局面。眼前的困境会让华为更要坚持走创新之路,突围而出。华为从未在世界上这么有名,应为这次广告宣传付钱。
面对今天的时代发展和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应该负重前行
梅花经历严寒。一支独放。傲视群芳;松柏绝境生存。一树临崖。笑向风雨;生命承受重担。毅然挺立。光芒四射。给生命负重。它会因压力而精彩。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往往就是在重担下。生命激发潜能。纵然一跃。完成了另一高度的跨越。抗日时期。中华民族承担着国土沦丧、亡国灭种的压力。 民族的生命从昏睡麻木中崛起。面对装备精良、蓄谋已久的日军。他们抛弃锄头、铁锤。走出学校、深闺。顶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日本鬼子的碉堡在中华儿女的奋发抗争中土崩瓦解。民族的生命因负重而精彩!
- 26 -
纵然压力需要坚实的肩膀才能负担起。但适度的压力却能成为”更上一层楼”的动力。缺少压力的生命。犹如缺少动力的发动机。又怎能加速奋发呢?一跃站在世界面前的刘翔。创造了中国的神话。抒写了亚洲的奇迹。然而实力超群的他没有打破世界纪录。原因是当他将近终点时他看到了后面的对手已与他相距甚远。他胜券在握。在剩下的跑程中他缺少了压力。也因此失去了动力。试想如果有一名对手与他相距甚近。他很可能已改写了世界纪录册。生命需要压力。适当的压力是催化剂。让生命跑得更快。跨得更远。跳得更高。
逆境可以扭转乾坤。绝处可以使人重生。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对待生命中的压力。让压力变为我们进步的动力。让挫折变为我们奋发的跳板。当你纵身一跃时。前面将是无限风光。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则使人亡身。庄宗临危受命连战连捷。国家安定却被伶人所困;唐玄宗逆境称帝励精图治。开元盛世却沉迷声色……在发黄的历史册卷里。阐释着一个永恒的真理:“负重”的生命因压力而精彩。“失重”的生命却因安乐而褪色。
在适度的范围内给弹簧加重。它会反弹得更高;在可承受的程度上给生命加重。它会飞跃得更远。压力绝不是负担。而更是动力。因为生命在压力中激发潜能。创造奇迹。完成了高度的跳跃。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三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属于“相同型”。三则材料可视为总分关系,第一则是核心,二三则举例阐释。材料一表明轻松会毁掉人的生活,压力能够让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压力越大,生活越真实。材料中“坦荡”,可以是成功,可以是安全,可以是精彩,可以是突破,可以是创新,可以是凤凰涅槃。这侧材料的核心意思不是轻松的危害,而是重在阐释人能承受任何压力,压力能让人变得更充实,更强大,更有可能成功。材料二阐释出物、人及社会等越负重越平稳的道理,也涉及到“经验丰富的人”的引领作用。“负重”,可以是外在压力,也可以是重大责任,可以是困难挫折,也可以是神圣使命,可以是生活困境,也可以是精神负重。材料三写到了华为公司的负重前行,其中还涉及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负重前行是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一是负重前行能够有助于“突围而出”。就提示语而言,主要提示考生思考时要选好立足点,行文时要具有指向性。要针对今天的时代发展和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来写。就要求而言,“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意味着必须要辩证综合分析三则材料,并且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综合的程度越髙,则作文的立意必定更为高远。
参考立意:
(1)对待压力要有充分的准备;(2)正确看待压力;(3)变压力为动力突围而出。
结构示例:
- 26 -
以梅花为例引出“给生命负重。它会因压力而精彩”的论点,然后从“民族的生命因负重而精彩”“适当的压力是催化剂。让生命跑得更快。跨得更远。跳得更高”“逆境可以扭转乾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则使人亡身”的角度加以论证;最后总结“压力绝不是负担。而更是动力。因为生命在压力中激发潜能。创造奇迹。完成了高度的跳跃”。
素材链接:
1.在压力面前采取什么态度,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与人生的价值。那些勇于面对压力,善于把压力化为动力的人,通常是人生异常丰满,乐观旷达,积极向上,充分体会到生命意义的人;反之,那些逃避现实,推委困难,不敢直面压力的人,一般是悲观厌世,行为消极,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人。他们的人生必将干瘪黯淡,他们的生命必将缺乏光彩。
2. 培训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台下的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人说是半斤,有人说是一斤,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谁都能够;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进医院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觉得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的更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的放下并好好的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3. 在梦想舞台上,渴望成功的愿望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有可能因为压力太大而丧失勇气和信心。因此,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所有的挑战。要有恒久的毅力和上台前的那平和的心境,不求登峰造极,只求问心无愧;做人须经得起风雨,得意、失意都不必在意;战胜心中的压力,相信自己,以平常心挑战到底,坚持到底。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 26 -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6 -
相关文档
- 语文卷·2017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2021-06-087页
- 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辽南协作校高2021-06-0811页
- 2016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2021-06-0812页
-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2021-06-0814页
-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2021-06-0814页
-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2021-06-0812页
-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2021-06-0818页
- 语文卷·2017届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21-06-0812页
- 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2021-06-0717页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20192021-06-07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