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89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期末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楼梦》后四十回缺失,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有着神秘莫测的残缺美。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整的维纳斯,也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只是《红楼梦》的续写有的过于乌托邦,有的令人肝肠寸断;有的过于随性,有的比较专业。然而,于各人而言,总归是美的。
在后四十回中,读者最关心的必定是钗黛二人的结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判词所预设的结局,由此看来,这两个人的下场必定是悲剧的,至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悲”法,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像宝玉遗弃宝钗,像钗黛沦落教坊。这些都应和了原著的悲剧走向,不像后来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虽然给人不少喜感,但是读来无味,如果这样,《红楼梦》就丧失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就不能算是一本奇书。如今人们接触最多的程高本结局是黛玉早死,宝玉出家,宝钗守寡。高鹗所续的结局虽然凄凉,但还未到苍凉的程度。所谓苍凉就是一种放下书后,仿佛置身空旷的天地之间,低头一声惆怅,仰天泪流满面,静静地思考历史的长度与人生的厚度的感觉。
至于《红楼梦》中的二线人物,在前八十回中大多指明了结局。大纲已出,但是细节之处着实值得遐想创作一番。原著暗指的结局符合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审美,这种“美”的源头——《红楼梦》十二曲就像是整本书的骨架,贯穿全书,如若续写不当,就会使全书的美畸形。
(摘编自李相《红楼未完,残缺之美》)
材料二:
残缺是相对于圆满、完整而言的,它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场,是整体的未完成或已失去的状态。残缺美是以残缺为审视对象,从美感的角度对残缺进行的审美体验。从某种意义说,残缺因素是审美情感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了它,主体的审美体验才会变得深刻而持久。为什么残缺会使人产生审美体验呢?
从审美心理角度讲,残缺美是残缺物在人们心中趋于完美化的心理作用的结果。“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上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完形倾向”,总是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当人们看到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迫使大脑皮层紧张地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形”,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这是一种“完形化”的心理趋势,这是一种对物体或事物进行理想化再造的过程,人们能在这种“再造”之中获得一种愉悦感。
从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来说,一方面,文学作品是审美主体感知欣赏的审美对象,它对读者的认知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想象是艺术创作和鉴赏的重要品质,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没有想象也就没有文学作品的欣赏。完整的文学作品会给读者以完美的赏识,残缺的作品也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文学作品的残缺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思索的空间,引发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而无穷无尽的想象,可以使欣赏者能动地把审美对象加以改造或创造,从而产生新的形象。
另一方面,从审美主体来说,文学作品欣赏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受众通过再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以达到赏心、悦目、怡情的目的。这个新形象本质上不背离审美对乘的形象内涵,但又不等同于审美对象,它具有更新的内容与更深的意蕴。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就是这个艺术规律。歌德曾经说过:“优秀作品无论你怎么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曹雪芹凭借“半部《红楼梦》”蜚声文坛,他的作品也是残缺的,但带给读者的却是回味无穷的美。可见,残缺能给予读者更多的再创作空间,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大价值的美感。
(摘编自李建群 周合军 《论文学作品中的残缺美》)
材料三:
每次与人谈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修补复原问题,很多人总是说《红楼梦》八十回后应该有多种结果,而不需要有一个唯一的结果与答案,还拿罗丹“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来作比喻。我认为把《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残缺比作罗丹“断臂的维纳斯雕像”那是一点也不妥
的。
《石头记》脂砚斋批注里多次提到“百回大文仅此一见”,明确地告诉你《红楼梦》是百回大文。曹雪芹死后,一百二十回程高本《红楼梦》印刷流传,开始广为世人接受。后来的续书也不知有多少,多不被读者接受,读者唯独接受程高本后四十回,这样更可证明程高本后四十回是含了曹雪芹二十回的一些原笔与原意的。周汝昌先生考证过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皇家殿印,意即是皇帝要看的书。为了面世,程高聪明地进行了粉碎与增添。
由此可以告知大家,《红楼梦》不是“断臂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也不是《红楼梦》,它们是两个独立的作品,两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而且是不可能复制的两种表达方式。罗丹的“断臂的维纳斯雕像”那是一个以罗丹的思维完成的伟大完整之作,他需要那种断臂的形式未完美他的独特的艺术构思。而《红楼梦》在它完整的状态下,遭遇到当时皇权的粉碎,破坏毁灭了曹雪芹艺术作品的完整性。
《红楼梦》被皇权恶意粉碎成了一百二十回,幸亏有学人搜罗整理校对出了带脂砚斋批注的八十回《石头记》,我们才得以知晓《红楼梦》真面目,才最终使我在十四岁那年发现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隐藏了曹雪芹原笔,并开始十年如一日地为实现修补复原出它们这个梦想而博读杂书,以立志成为作家的方式抵达曹雪芹的精气神韵,最终修补复原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完成发表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复原》这一我个人认为横空出世之作。
(摘编自唐国明《〈红楼梦)不是“断臂的维纳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续本中,黛玉和宝钗悲剧的结局更符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判词的预设。
B. 审美主体感知审美对象获得深刻而持久的审美体验,是由于审美对象处于未完成或已失去的残缺状态。
C. 材料一指出《红楼梦》具有残缺美,材料二从理论上阐释了《红楼梦》具有残缺美的内在原因。
D. 材料三认为程高本后四十回暗含了曹雪芹二十回的一些原笔与原意,这与材料一当中的观点是一致的。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这与人类心理上本能地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有关。
B. 高鹗所续的《红楼梦》结局虽然未到苍凉的程度,但仍然比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更具有艺术价值。
C. 残缺的作品能给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这有助于读者能动地改造或创造审美对象,从而产生新的形象。
D. “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红楼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人完全不同的林黛玉。
3. 下列说法中,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残缺结构是文学无言的意义建构方式,也是文学超越语言表达本身,达到无限的审美境界的途径。
B. “残缺的艺术”在于它唤起了审美主体的无限想象空间,并由此带来艺术作品的转机和创新的可能。
C. “美的残缺,则是美的中断、美的危机和美的破坏,不能获得更高层次上的情理之中的审美意趣。”
D. “残缺要恰到好处地昭示美,必须处于节制谨慎的度中,而度的差异导致了美感有无和深浅的不同。”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材料三作者能修补复原出《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
【答案】1. A 2. D 3. B
4. ①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②首先提出残缺会使审美主体产生审美体验,接着从审美心理角度和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两方面阐释原因。
5. ①人类心理上有一种本能的“完形倾向”,总想将残缺物体完整化、完美化;②残本《红楼梦》引发了作者的想象,给予作者再创作空间;③发现了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隐藏了曹雪芹原笔;④坚持博杂读书,抵达曹雪芹的精气神韵。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审美主体感知审美对象获得深刻而持久的审美体验,是由于审美对象处于未完成或已
失去的残缺状态”说法绝对,结合原文“从某种意义说,残缺因素是审美情感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了它,主体的审美体验才会变得深刻而持久”可知。
C项,“《红楼梦》具有残缺美的内在原因”错,材料二从理论上阐释了文学作品具有残缺美的内在原因,选项缩小了范围。
D项,“这与材料一当中的观点是一致的”错,材料一关于程高本后四十回是否暗含了曹雪芹二十回的一些原笔与原意未作评论,不能说观点一致。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D项,“阅读《红楼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人完全不同的林黛玉”错,原文“这个新形象本质上不背离审美对乘的形象内涵,但又不等同于审美对象,它具有更新的内容与更深的意蕴”强调的是审美创造的独特性,而不是“与众人完全不同”。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材料二的观点是残缺会使审美主体产生审美体验。
A项,说的是“残缺结构”,与内容的残缺不同,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
B项,说的是“残缺的艺术”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大的审美价值,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
C项,说的是“美的残缺”,与残缺产生美不同,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
D项,说的是残缺要有度,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等。
材料二共分为4段,其中第1
段为总说,提出观点,主要说的是“残缺因素是审美情感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了它,主体的审美体验才会变得深刻而持久”,然后以“为什么残缺会使人产生审美体验呢?”设置问题,引出下面的论证和分析。第2-4段为分论,第2段以“从审美心理角度讲,残缺美是残缺物在人们心中趋于完美化的心理作用的结果”作为分论点,从审美心理角度阐释原因。第3-4段“从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来说,一方面,文学作品是审美主体感知欣赏的审美对象,它对读者的认知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审美主体来说,文学作品欣赏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受众通过再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以达到赏心、悦目、怡情的目的”就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从两个方面阐释原因。这样形成总分结构,层次清晰。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作者能修补复原出《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的原因,从材料二看,根据“人类心理上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完形倾向’,总是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文学作品的残缺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思索的空间,引发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而无穷无尽的想象,可以使欣赏者能动地把审美对象加以改造或创造,从而产生新的形象”概括出答案前两点;从材料三看,根据“幸亏有学人搜罗整理校对出了带脂砚斋批注的八十回《石头记》,我们才得以知晓《红楼梦》真面目,才最终使我在十四岁那年发现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隐藏了曹雪芹原笔,并开始十年如一日地为实现修补复原出它们这个梦想而博读杂书,以立志成为作家的方式抵达曹雪芹的精气神韵,最终修补复原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二十回”概括出答案的后两点。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间烟火
鸟 语
老杨犹豫了几天还是出摊了。
三十六年前,老杨还是小杨时就摆过几次地摊。那时叫“跳蚤市场”,逢周日开设。偌大的田径场,卖吃的少,多设在看台墙根下,卖货的多,都聚在足球场土地上,那年月谁也没见过“绿茵场”长得啥模样。卖吃的多是炸油饼、馒头、粉浆面条等果腹之食,当年还没有份饭出售,因没有一次性餐具产品,苍蝇嗡嗡,大蒲扇哗哗。卖货的也多是针头线脑,旧衣物,肥皂牙刷,手绢,布鞋、胶鞋、塑料鞋等日常生活用品,电器物品是见不到的,缸盆都是搪瓷的。一张席,一块破油布,地上铺开,一个砖头敲成四块,压住四角防风便是一个标准摊位,行列还算齐整,乌瞰倒像大型团体操图案。
小杨摆的是书摊,其实也不能算是书摊,书是舍不得卖的,小杨卖的是刊物,刊物也不是新刊物,都是小杨从牙缝挤钱买的、页面翻起角的旧文学刊物。
卖旧刊物是为贴补买新书新刊物的钱,能省一角几分的也是省。一个退伍兵,三级工,34元的死工资,交母亲30元,攒着等将来娶媳妇用,手里每月只有4元的零花钱,一个5角的烧饼夹牛肉都吃不起,喝的是军用水壶装的烧开水,喝光了就再去灌上一壶自来水。一套两个兜“的确良”军装,斜挎军用书包,一顶麦秸编织的草帽是标配,书包里倒是装几本《数理化自学丛书》,摆摊看书两不误。
上大学的梦想破灭了,考个电大还是有戏的。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类吆喝声是不会有人喊的,小杨更不喊,他只理头看书,时不时拿个树棍在土地上写点什么,再用脚抹掉,再划拉,再抹掉。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好字!一阵清香风吹来一声莺鸣赞语。
小杨从藏在一双白色塑料凉鞋里的秀脚往上看,一袭白底蓝碎花连衣裙摇曳生姿,小蛮腰两把可掐,一字型美人骨上一抹鹅颈托着一张秀美恬静的鹅蛋脸,淡淡柳眉下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墨染长发如瀑。
这个妹妹我见过。小杨心里突突。
俩人从“云想衣裳花想容”到“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聊得风生水起。常谈不烦,久处不厌,只因书摊边多看了你几眼。
后来的后来,皆是凡人俗事,无非是转干,提职称,有房有车有孩子,有饭局,有老板椅坐。平平淡淡,淡淡轻轻。
一场新冠疫情,打破了许多成功学讲座听多了、鸡汤文看多了、立志求功名、坐井说天阔的人的梦想。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酒肉穿肠过,老杨一拍桌,对一群愁眉苦脸的狐朋狗友小老板们说:“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摊!”
卖啥?去哪里卖?一小兄弟醉眼迷离地问。
卖存货,去库存,哪里让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你们手里都有啥货?
我有三十万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我有六十万的白酒。
……
我出车。我出人。
……
全部按进价卖,卖不动再打折卖,盘活存量,有了现金流就能活下去,挺过去就是赢家。
中央商务区灯火辉煌,停车场热闹非凡。有车载音响发出的当红网络歌曲,没有一般地摊劣质喇叭的吵杂声。游人也少有嘴上撸串串、唧唧喳喳的,均悠闲自得。
楚河汉界。主车道西侧,一色的车后盖打开,车原价不超五十万,货品大众化;东侧全是车价百万左右豪车,车盖上摆放的都是奢饰品。西侧车主年龄参差不齐,东侧俊男靓女衣着光鲜。
“人家是生活,咱们是活着;人家是体验生活,咱们是为了活着;人家有诗和远方,咱们是眼前的苟且。”与老杨搭伙卖货的“二货”酸溜溜地诌上了“鸡汤”。
切!干活吧!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老杨目光炯炯,坚定地说。
二货:“诺,嫂子来了。”
顺着“二货”手指的方向,老杨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身影出现在五彩斑斓的世界。她身后那座形似玉米棒的标志性建筑跳闪出一行大字:地摊经济,人间烟火!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十六年前,摊位上多是针头线脑、旧衣物、搪瓷缸盆,现在有了奢侈品,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体现了时代的发展。
B. 小杨作为一个退伍兵、三级工,工作之余通过摆摊卖书和自学,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他的上进心使他小有成就。
C.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一句,写出了老杨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不怨天尤人,能主动寻找出路的积极态度。
D. “人家是生活,咱们是活着”表现了“二货”的不平衡心理,“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
海也收费”则写出了老杨的牢骚。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注重场面描写,对三十六年前与现在的摆摊场景进行了详细描写,使小说跨越不同时代,富有厚重感。
B. 小说中“去哪里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等对话简短有力,说明老杨虽生活很不如意,却能乐观面对。
C. 小说善于运用衬托手法,用小老板们面对经济不景气苦恼和“二货”的态度,衬托主要人物老杨的形象。
D. 小说以“人间烟火”为题,紧扣时代命题,意在表达唯有实实在在打拼才能成为人生赢家的主题。
8. 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选取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9. 小说是怎样讲述老杨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B
8. ①引用、化用古诗词,富有诗意。如“从‘云想衣裳花想容’到“‘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②人物语言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如“卖啥?去哪里卖?”“切!干活吧!”③语言具有时代感。如“中央商务区”“去库存”“现金流”等。④多用短句,节奏感强。如“卖存货,去库存,哪里让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
9. ①以“摆摊”为线索。讲述老杨的故事,使小说脉络清晰。②以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选取老杨的典型事例来展开情节。③正叙(顺叙)和插叙相结合。使情节跌宕起伏。④记叙和描写相结合。使老杨的故事更真实可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D项,“老杨的牢骚”错,“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写出了老杨不好高骛远,务实的态度。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生活很不如意”错,由“无非是转干,提职称,有房有车有孩子,有饭局,有老板椅坐”可知,老杨生活原本平淡、如意,只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暂时困难。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本题为赏析语言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首先看被赏析的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如果用了修辞方法,就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还可以从语言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如长短句的使用等。
从语言形式看,“卖存货,去库存,哪里让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我有六十万的白酒”“我出车。我出人”小说后半部多用对话展开情节,而且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从语言风格看,“再划拉,再抹掉”“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摊”“卖啥?去哪里卖”多用口语,增添了生活味道;“盘活存量,有了现金流就能活下去”“中央商务区灯火辉煌”“奢侈品”这些语言具有极强的时代感;“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俩人从‘云想衣裳花想容’到‘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聊得风生水起”“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些引用化用诗句的语言使小说语言典雅而优美,富有诗意。选取两个角度加以赏析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所谓文章的结构就是围绕主题安排材料的布局,答题时一般从叙述的顺序、人称视角的变化、文章的线索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等角度分析,先明确特征,然后分析好处。解答此类题目先要诵读全文,找到文中使用的叙述方式,再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样叙述的好处及作用。
从叙述顺序上看,开头“老杨犹豫了几天还是出摊了”设置悬念,引入故事;然后以回忆的形式,插入三十六年前老杨年轻时摆地摊的往事,重点描写了老杨与妻子因地摊相识、相爱的情节;接着“一场新冠疫情,打破了许多成功学讲座听多了、鸡汤文看多了、立志求功名、坐井说天阔的人的梦想”过渡到现实,交代出社会背景;再重点叙述老杨等小老板面对经济不景气,重新上街摆摊,主动、积极寻求创业机会,实实在在打拼自己人生的故事。小
说正叙(顺叙)和插叙相结合,使情节跌宕起伏。
从叙述的人称来看,“老杨犹豫了几天还是出摊了”,小说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选取老杨的典型事例来展开情节,能对老杨的事例进行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从文章的线索来看,小说以“老杨”为主人公,以“摆摊”为线索,连接了过去和现在两个人生的场景,以第三人称为叙述角度,灵活自由的展现以老杨为代表的小老板创业的故事,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老杨的故事紧扣时代命题,极具代表性和启发性,启示我们唯有实实在在打拼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从表达方式来看,小说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特别是小说有两处典型细节的描写,一处是年轻时老杨与妻子的相识,一处是重新创业的小老板之间的对话,两处描写各具时代的特色,真实感人。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
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欲以身死之。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_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日:“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数年,叔以官卒。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B.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C.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D.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文中指高祖对赵王傲慢无礼。
B. 髡钳,古代的刑罚,剃去头发叫‘“髡”,用铁圈束颈叫“钳”。
C. 孝文帝,是用谥号来称帝王,谥号是人死后给予褒奖的称号。
D. 顿首,即叩头,头叩地而拜,文中指田叔对孝文帝非常尊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叔刚直清廉,素有贤能。他为人严苛廉洁,喜欢结交有德望的人。后经赵午举荐,被任命为郎中,得到赵王赏识。
B. 田叔忠肝义胆,无惧生死。赵王属下刺杀高祖不成后,朝廷下令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田叔毅然追随赵王至长安。
C. 田叔思虑缜密,体贴君心。他查清梁王有罪的事实,又给皇帝提供妥当建议,使皇帝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D. 田叔智慧理政,灵活处事。他初为鲁相时,为袒护鲁王,惩罚了状告鲁王的百姓,使鲁王
主动偿还百姓财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14. 田叔认为孟舒是长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回答。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恰好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
(2)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查办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详细事实,回朝回复皇帝。
14. ①在朝廷下令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时,孟舒却至死追随赵王。②匈奴侵扰边疆时,孟舒知道士兵疲惫,不忍心对士兵发号施令。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
句中,“与语”意思是“跟他们谈话”,语意完整,前后需要断开。“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中“毋能出其右者”是陈述“汉廷臣”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尽拜为郡守”中,“拜”的宾语是“郡守”,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项,“谥号是人死后给予褒奖的称号”解说错误,谥号有褒有贬。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
否有出入。
D项,“为袒护鲁王,惩罚了状告鲁王的百姓”分析错误,田叔惩治告状的百姓,是为鲁王立威,同时也为了感化鲁王,令其归还百姓的钱财。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会,恰好;发觉,被发觉;诏,下诏。
(2)案梁,到梁国查办这个案件;具,俱,都;还,回朝。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审读题干,明确筛选要求;再研读选项语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最后按照要求准确筛选。
田叔认为孟舒是长者,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概括:
①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在朝廷下令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时,孟舒却至死追随赵王。由此可知,孟舒对赵王的忠心,是一位长者。
②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匈奴侵扰边疆时,孟舒知道士兵疲惫,不忍心对士兵发号施令。孟舒爱护士卒,士卒也都敬爱他。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
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刻峭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恰逢陈豨在代地谋反,汉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诛讨,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就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恰好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愿被囚系。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狱,被废黜为宣平侯,就推荐称赞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汉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先生知道谁是天下忠厚长者吗?”田叔回答说:“臣哪里能够知道!”皇帝说:“先生是长者啊,应该能够知道。”田叔叩头说:“从前的云中郡太守孟舒是长者。”
贯高等人谋反,皇上下达了确切明白的诏书,赵国有敢跟随赵王张敖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掉头发颈带刑具,跟随赵王张敖到他要去的地方,想要为他效死。匈奴王冒(mò,墨)顿(dú,读)刚刚征服北夷,又来我们边塞为害,孟舒知道士兵疲劳困苦,不忍心命令他们再作战,士兵们登城拼死作战,像儿子为父亲、弟弟为兄长打仗一样。又召回了孟舒,让他重新做了云中郡太守。几年后,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 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田叔刚刚到任,一百多位百姓主动找他,指责鲁王夺取财务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说后,非
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几年后,田叔在鲁国相国的任上死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 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晓出禁城”点明出发时间地点,“分围浅草”写出壮阔场面,为全诗交代了背景。
B. “红旗向日”是骑士亮相之前的壮丽场景,“白马迎风”旨在表现白马的矫健驰骋。
C. “抽”字写出手势的利落,“控”字写出臂力的强劲,正面描写骑士动作敏捷有力。
D. 全诗突显场面中的一个人物,只写骑士的手势与身段,取材精确,描写简洁明伏。
16. 简要赏析“一雁落寒空”的妙处。
【答案】15. B 16. ①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直向地面坠落下来;②侧面表现何相公射箭技艺高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仰慕之情;③没有正面描写万人欢呼的场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旨在表现白马矫健驰骋”错,写白马迎风驰骋,表现出猎的壮丽场景,旨在衬托猎手的英雄形象。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尾句“一雁落寒空”意思是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寒空”的“寒”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渲染高飞鸿雁的凌绝苍穹,从而加强了一箭高高命中的神异气氛。这句话描写落于寒空的猎物,从侧面表现射手超凡卓越的技艺,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现的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自可留给读者去想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技艺超群的猎手的赞赏、仰慕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的故事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在浩瀚的江面上任意飘荡,自由自在。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一句虚写扬州过去十里长街繁华景况,“________”一句则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
【答案】(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忽微、溺、苇、顷、荠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杂种高粱好像永远都不会成熟,它永远半闭着那些灰绿色的眼睛。我站在二奶奶坟墓前,看着这些丑陋的杂种高粱七长八短地占据了红高梁的地盘。它们空有高梁的名称,① 。它们用它们晦暗不清、模棱两可的狭长脸庞污染着高密东北乡纯净的空气。
这时,一个苍凉的声音从莽莽的大地深处传来, ②,像我爷爷的声音,又像我父亲的声音,也像罗汉大爷的声音,也像奶奶、二奶奶、三奶奶的嘹唳的歌喉。我的整个家族的亡灵,对我发出了指点迷津的启示:可怜的、孱弱的、猜忌的、偏执的、被毒酒迷幻了灵魂的孩子,你到墨水河里去浸泡三天三夜——记住,一天也不能多,一天也不能少,洗净了你的肉体和灵魂,你就回到你的世界里去。在白马山之阳,墨水河之阴,还有一株纯种的红高梁,你要不惜一切努力找到它。你高举着它去闯荡你的荆棘丛生、虎狼横行的世界,它是你的护身符,也是我们家族的光荣的图腾和我们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海燕》)
B. 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C.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雷雨》)
D.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祝福》)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 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你要不惜一切找到一株纯种的红高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A 19. (1)但没有高粱辉煌的颜色/但没有高粱成熟的样子 (2)这声音既陌生又熟悉/这声音那么熟悉
20.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不惜一切上”上,强调了主观意愿;原句通过“还有”引导,强调了红高粱的稀有和其精神特质。②原句与“在白马山之阳,墨水河之阴”衔接更为自然,更符合行文逻辑。③原句更能体现文本主旨,凸显“红高粱”的精神引领作用。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文中含破折号的句子是“你到墨水河里去浸泡三天三夜——记住,一天也不能多,一天也不能少,洗净了你的肉体和灵魂,你就回到你的世界里去。”破折号的作用是“加强重点”。
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加强重点”,突出“乌云遮不住太阳”;
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解释“睡着了”是“去世了”;
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引出原因”,指出“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的原因是“你已经被开除了”;
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语意递进”,指出“这时候死了”,就是“谬种”。
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第一空,从“空有”来看,下句应转折,比如:“但没有”;从空有“高粱的名声”来看,没有的应该是“高粱辉煌的颜色”。
第二空,从下文“像我爷爷的声音,又像我父亲的声音,也像罗汉大爷的声音,也像奶奶、二奶奶、三奶奶的嘹唳的歌喉”分析,这里可填写:“这声音那么熟悉”,或“这声音既陌生又熟悉”。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可以从五方面考虑:①语句的含意和作用。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③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 ⑤语言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原句“还有一株纯种的红高梁,你要不惜一切努力找到它”与语境衔接十分连贯,改句“你要不惜一切找到一株纯种的红高粱”表达效果没有原句好。
①原句重点在“红高粱”上,强调客观存在;改句的重点落在“不惜一切”上,强调了主观意愿。
②语境上文“在白马山之阳,墨水河之阴”,原句与此衔接更为自然,在这一处所,还有……,然后才是你要不惜一切找到它。改句语意显得突兀。
③原句把“红高粱”放在前面,意思是突出“红高粱”的稀有和特有的精神特质,能突出文本主旨,改句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最大、起始最早。③经过中国人民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④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首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史诗。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⑥我们铭记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世界人民永享太平。
【答案】②“起始最早”放到“持续时间最长”前;③“中国人民”放到“经过”前;④“奏响”改为“谱写”;⑥删除“仅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
②“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最大、起始最早”语序不当,按照一般逻辑,“起始最早”应放在最前面;
③“经过中国人民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成分残缺,“经过”是介词,淹没了句子的主语,把“中国人民”放到“经过”前;
④“奏响了一首……壮丽史诗”动宾不搭配,“奏响”改为“谱写”;
⑥“并不仅仅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此处应用“不是……而是……”表达并列关系,而“仅仅”是递进关系的连词,删除“仅仅”。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随着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入轨,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呈座部署目标。这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任务圆满收官。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答案】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目标,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任务收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本题是新闻材料,材料共分两段,中心话题是“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第二段围绕的话题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作为次要信息删除;第一段共5句话,其中第1句为新闻的主要内容,关键信息有“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第2句说的是卫星后续工作,删除;第3、4两句说的是这次发射的意义,关键信息有“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呈座部署目标”“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任务圆满收官”;第5句是对北斗三号系统的补充介绍,可以删除。最后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在字数范围内组织语言即可。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月21日,重庆潼南区米心镇8名小学生结伴至附近河滩玩耍,期间1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其余7名学生前去施救,一并落水。6月22日,经全力搜教,8名落水青少年全部被打捞出水,均已无生命体征。
事故发生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7名学生前去施救,不幸遇难,体现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肯定;也有人认为,7名学生自身没有施救能力而去施救,不幸遇难,造成更大的损失,不值得提倡;还有人认为,8名学生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学校和家庭安全教育欠缺。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在班级内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安全教育不能流于纸上谈兵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安全教育不能流于纸上谈兵”。
近日,重庆市潼南区发生一起8名小学生到童家坝涪江河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七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8人同时遇难的惨痛事件。
如果从传统观念来看这起1人落水,7人相救,8人均遇难的事件,似乎可以说是爱心发扬、舍己救人的优秀传统在这些孩子身上的体现。但从安全教育角度来讲,未成年人没有救援义务,也没有救援能力,而如此结果,则是安全教育的悲哀。
8名小学生同时遇难,相关家庭该是多么悲痛!社会更应从这起悲剧中吸取教训。酷暑已至,人们周末相聚水边乘凉避暑本是常情。但是8名小学生在没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到江边玩耍,明显缺乏安全意识。同时,这群小学生更缺乏救人与自救方面的常识。一名小学生不幸落水后,同行的小学生本应尽可能地呼救、报警寻找成年人帮忙。但由于缺乏常识,他们忙乱中下水施救,结果不仅没能救人,还一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没有安全意识,缺乏安全知识,这不仅是上述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更是许多地方中小学生面临的现状。每一年媒体报道的未成年人溺水身亡事故都不在少数,且与上述悲剧类似的事件不止一起。悲剧之所以一再发生,是因为许多学校的安全教育一直停留于纸上谈兵,学生没有获得感,难以入脑入心。据一些基层教师、家长反应,不少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是老师发通知、家长填回执,上面写的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谈,往往被各方忽视。学生真正需要的案例教学、急救知识等真正管用的安全教育内容,往往在教育体系中付之阙如。
安全教育不是小事,更不是简单的事,而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必修课。在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且注重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十分接近现实危险的模拟环境中获得教育,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未成年人生命本就脆弱,如果因为教育上的疏漏酿成事故,将是每个家庭无法承受之重。
面对这起事件发出的警示,社会有关各方应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无论是家校联合,细化安全教育;还是为父母陪同创造条件,必要的措施必须加强,必须让未成年人尽快补上安全教育这门课。作为学生的我们更要树立安全意识,认真上好安全教育课,为自己负责。
希望开始暑假的千万少年儿童,每一个都能在新学期安全归来!
谢谢大家!
高二一班XXX
X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这是一则时评材料,材料有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叙述主要事件:重庆潼南区米心镇8名小学生结伴至附近河滩玩耍,期间1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其余7名学生前去施救,一并落水,造成8名学生遇难。第二段是针对该事件的不同评论,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施救的性质看,肯定施救学生见义勇为的精神;二是从行为结果看,损失重大,不提倡;三是从原因层面指出学校和家庭安全教育欠缺的问题。三种评论侧重的角度不同,关注的层次也不同,考生可以从中选择任何一个角度深入分析和挖掘,也可以综合三个方面整体剖析事件的因果。不管选择哪一种角度,这是一种时评文,关注的话题中心是“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考生写作时首先要就事论事分析评论,不能抛开材料写作;还要注意发言稿任务要求,明确班内交流的写作情境。
参考立意:(1)见义勇为,也要量力而为(2)家校合力补上安全教育这一课(3)创新方式,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素材:
(1)应该看到,学校通知到位,家长尽到责任,在减少学生出现溺亡事故上必不可少。但近年来年年出现溺亡事件,显然光靠一纸通知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究其因,一到暑假学生们离开学校,放飞自我,家长不可能天天陪着孩子,步步盯着孩子,时时看住孩子。如果说城里孩子还有各类培训班可上,农村孩子则基本上属于无拘无束的状态。
(2)有关通报也分析称,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多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
程中,有的是结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为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多发生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男生居多。这些情况值得深思。
(3)以多发生在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为例,有关部门能否对此类区域进行必要的管治?比如除了游泳危险的警示牌外,尽量设置栏护网。再以多发生在农村地区为例,可否辟出专门区域供孩子学习、生活,让他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度过暑假?
(4)无论对农村孩子还是对城里孩子,学校都要真正加强行之有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警惕意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求生技能。开展形式多样、且易于为孩子接受的防溺水知识普及、溺水风险警示教育,这是不可或缺的一课,应尽快补上。
(5)1人落水、7人去救,结果一并落水身亡的悲剧,也引申出对传统“见义勇为”观念的反思。未成年人在体能、认知、力量等方面远逊于成年人,救人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这种见义勇为,并不值得鼓励。类似的是,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在一些情况下救人救灾,同样也得不偿失。见义勇为也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当自己没有能力时,可以用其他方式参与,如拨打110、119,或者大声呼救、立即向附近的成年人求救等。
(6)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救人,才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安全知识是救命的知识。当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被未成年人所知晓,也被父母、教师等相关人群熟悉之时,当这些原则能被所有人理解并付诸行动时,类似8名孩子遇难的悲剧才有可能避免。
结构示例:《安全教育不能流于纸上谈兵》,发言稿。开篇简引材料,“造成8人同时遇难的惨痛事件”突出严重后果;从安全教育的角度分析教训,指出悲剧发生的原因是没有安全意识,缺乏安全知识;联系类似事件,分析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一直停留于纸上谈兵,学生没有获得感,难以入脑入心;结合国外安全教育的方式、内容创新的案例,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尾扣题,发出呼吁。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
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