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 月考语文试题 一、活水源头——走进书本的世界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贾(jiǎ)人 铮(zhēng)铮 恬(tián)然 B.飞湍(tuān) 迁谪(zhé) 饿莩(piǎo) 嘲哳(zhā)‎ C.逡(qūn)巡 钿(tiàn)头 迸(bèng)裂 扪(mén)参 D.数罟(gǔ) 暮霭(ǎi) 教坊(fáng) 崤(yáo)函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心焉耳矣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圣人之所以为圣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   罪:归咎,归罪    ‎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 C.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之:倒装句标志,无义   ‎ B.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 固:本来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句末语气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河东凶亦然          ②填然鼓之,兵刃相接 ‎ 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D.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之族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吾尝跂而望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12.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削平 ‎ 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 D.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 ‎14.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B.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C.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D.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15.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二)情景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16.默写画线处的句子。‎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写了千里蜀道的奇险风光,诗中“ ,‎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既写出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诗人听乐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 ‎(3)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     ,‎ ‎          。”‎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了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5)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         ,    ”。‎ ‎(6)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7)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三)句子翻译,每句5分,共15分。‎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春天带领我们走出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題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與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 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與论环境。 ‎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 ‎1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C.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D.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 ‎1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B.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 C.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D.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B.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D.“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三彩 侯发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 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当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 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 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 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 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 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股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 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 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 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 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 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 栓保说:“不可能吧,这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 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 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 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 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淋漓的多种颜色。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 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惊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真的?” 康乡长说:“不骗你。” 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 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 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 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 康乡长说:“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 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点儿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它是个很普通的瓷罐。” 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 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 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 ‎  (选自老牌文学期刊《百花园》)‎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开头插叙去年的事件,既交代了栓保家庭贫困的现状,也突出了栓保自尊的个性,使后面的情节展开显得自然而合理。‎ B.老贵这个次要人物在文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细节的处理是通过老贵的语言自然呈现,使文章避免了平铺直叙。‎ C.小说善于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梅花红着脸”表现了她内心很挣扎,既想要得到帮助上大学,又想要保住家传的东西。‎ D.文中说“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明白”是指老贵知道康乡长真心想资助梅花上大学,“糊涂”是说老贵不了解康乡长故意加码的用心。‎ ‎22.小说中的康乡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3.请探究小说结尾“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中“梅花”的意蕴。(6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姜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水之滨的磻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2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5.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三、牛刀小试显身手(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 ‎【参考答案】‎ ‎1.【答案】B(A贾gǔ C钿diàn D崤xiáo)‎ ‎2.【答案】C(C是使动用法,其它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3.【答案】C( A项,“生”通“性”;B项,“受”通“授”;D项,“景”通“影”。)‎ ‎4.【答案】A(B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项,“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D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5.【答案】A(A句为“用来……的”BCD句为“……的原因”)‎ ‎6.【答案】A(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为判断句。)‎ ‎7.【答案】C(“数”这里是“密”的意思)‎ ‎8.【答案】D(惑:糊涂) ‎ ‎9.【答案】D  ‎ ‎10.【答案】C ( A项,①这样,②用在词尾;B项,①表转折关系,②表递进关系;C项,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①给,②对于)‎ ‎11.【答案】A  句末语气词 ‎ ‎12.【答案】 A  ‎ ‎13.【答案】B ‎ ‎14.【答案】C ‎ ‎15.【答案】D ‎ ‎16.【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升烟(6)学不可以已(7)仁义不施而攻守这势异也。‎ ‎17.【答案】(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2)不通晓句读,就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 ‎(3)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钳子,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没有容身之处,这是它用心浮躁。‎ ‎18.【答案】C 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中A项,“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错误;B项,“纸媒则不然”有误,因为新闻标题对于纸媒也很重要;D项,“不关注新闻细节”错误,应该是“甚少关注”。‎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19.【答案】B 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 ‎20.【答案】A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题中A项,“只要……就能消除”错误,因为“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 ‎21.【答案】C “梅花红着脸”是表现她内心的惭愧和自尊,她知道“唐三彩”是假的,根本不是什么宝物。她想通过自己努力赎回“唐三彩”,以维护尊严。 22.【答案】①急公好义,扶危济困。年关时,给贫困户送粮送钱;为了帮助梅花上学,用三万块买个普通的瓦罐。‎ ‎②善解人意,尊重他人。用买唐三彩的方式帮助梅花一家,还又保护他家人的自尊。‎ ‎③助人有方,富有智慧。‎ ‎④善于激励,富有远见。为了激励梅花,帮助她学业有成,故意加码,让她10万赎回。⑤尽职尽责,关心群众。 (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性格特征和分析各占一分。)‎ ‎23.【答案】①把梅花的笑脸喻为“盛开的梅花”,表现了梅花快乐的心情。②梅花凌寒傲霜依然绽放,象征着梅花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③写出了梅花对康乡长心系群众、扶危济困的行为的认同和赞许。④梅花寄寓了知恩图报、励志自强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每一点2分,四点任答三点即可)‎ ‎24.【答案】C “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错误,应是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 ‎ ‎25.【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 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了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酌情给分)‎ ‎26.【答案】‎ 学会思考,切勿“照搬”   ‎ 迷路的螃蟹向青蛙问路,青蛙告诉它只要向前走就能找到出路,但是螃蟹没有考虑到自己是横着走的,照搬青蛙的方法,结果无功而回,还责备是青蛙的错。其实,问题出在螃蟹身上,它只会套用别人告诉它的指示,而自己没有认真思考是否符合自己,最终是徒劳无功。    盲目套用别人的而不结合自身特点,不假思索,最终会落的可笑可悲的下场。“东施效蹙”的成语中,美丽的西施按住作痛的心口,显得更加楚楚动人,而丑陋的东施也模仿她的动作,却显得更加丑态百出。邯郸学步的故事中寿陵少年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邯郸人的步姿,最终落得爬回寿陵的可笑下场。这些就告诉我们不要像螃蟹那样只是生搬硬套别人的而不假思索,这只会事半功倍,徒劳无功的。     现实中常常也会出现类似于学习了别人的好方法,却无法达到自己目的而啼笑皆非的场面。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大部分学生的心愿,聆听高考状元成功经验,不失为一个方法。但状元除了一点运气外,靠的还是自己雄厚的实力,脑筋灵活、基础扎实是他们的资本。我们的资本是否如此齐全呢?有些人没想过,只是盲从,最终却是事倍功半。这些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盲目跟随那些状元的学习方法走,谁知高得无法驾驭,最终因为不适应他们的方法而误了自己的前途。    接受别人好的意见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学习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但最终失败,原因是它没有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考虑——当时的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上升发展阶段,没有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理论,只是照搬别人的东西,当然要注定失败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便是一个历史见证。中国的社会制度根据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根据自身的国情,通过了一系列学习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解体,变革的变革之时,中国人能生机勃勃地走着自己的路。究其原因正是她并没有照搬苏联的模式,而是自主开创,并且根据国情的发展而不断改善,这样才可永立不败。    总之,《螃蟹的责备》告诉我们遇事要学会思考,选择符合自己的实际的方法,而不是像螃蟹那样愚昧地去生搬硬套别人的意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