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微案四筛选概括学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微案四筛选概括 学案 微案四 筛选概括 微点突破一 筛选信息 例题 (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 ‎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3分)(  )‎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剖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是说王充写文章和论辩一样,观点新奇,与众不同。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是说王充生活习性和做学问。⑥“行苟离俗”写的是别人,是说王充择友的标准。排除含有③⑤⑥的选项,可确定答案为A。‎ 答案 A ‎【参考译文】‎ 王充,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分封在会稽郡阳亭。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拦路杀伤过路人,因此仇人众多。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仗着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 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游戏,不喜欢轻慢戏侮。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他六岁时,家里人就教他认字写字,他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辞别老师而去专门研究学问,王充一写出文章,大家都觉得惊奇。他所读的文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他的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短处。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愿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羞于靠才能来获取名声。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见时,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穷得没有一亩田地庇护身体,但心情比王公大人还要舒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但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处在逸乐之中时却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苦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同的言论。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王充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它们的虚实真伪。‎ 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有些庸俗之辈抓住王充微小的过失,列举流言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 ‎  技法透视 ‎1.设问方式 ‎(1)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如:“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 ‎(2)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如:“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 ‎2.解题步骤 ‎(1)细读题干明指向 题干的表述形式已呈现某种“指向”,从内容方面说,有的指向单一(要求围绕人物性格等某一个方面筛选),有的指向多元(要求围绕两个方面筛选);从形式上说,有的选“是”,有的选“非”。另外,要特别注重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如“全部”“分别”“直接”等。‎ ‎(2)“题”“文”对照辨“是”“非”‎ 准确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之后,将选项中的每一句放回到原文具体语境中,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比对、思考、筛选。有时忽略一个条件,就会导致误选。‎ ‎(3)巧用排除定答案 尽管题型有些许不同,但排除法却基本共通。首先,排除题干中不是表现主人公的信息,也就是表现的是其他人的信息。其次,再排除尽管是表现主人公的信息,但和题干要求不对应的信息,如上题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说的是王充做学问,未论及其美德。‎ ‎  针对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①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 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 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②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③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④,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 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⑤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注] ①座主:主考官。②珰:宦官。③时行:指申时行,明代官员。④一贯:指沈一贯,明代官员。⑤赓:指朱赓,明代官员。‎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沈鲤“鲠亮”的一组是(  )‎ ‎①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 ‎②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 ‎③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 ‎④至鲤,一切格之 ‎⑤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 ‎⑥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答案 C 解析 ①是神宗对沈鲤官职的任命;⑤是沈鲤“鲠亮”的间接表现。‎ ‎【参考译文】‎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师尚诏叛乱,攻占归德,不久向西逃去。沈鲤估计贼民一定会再来,急忙告诉驻守大臣,捕杀城中与贼民勾结的人,严加防守。贼民返回,逼近城池,看见有了防备,便离去了。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大学士高拱,是他的主考官和同乡,未曾因私事拜访。‎ 神宗在东宫的时候,沈鲤任讲官。神宗曾经指令诸位讲官在扇子上书写文字,沈鲤书写了魏卞兰的《太子颂》进奉,神宗于是要他讲清大义,沈鲤讲得非常完备。神宗赞美他,于是他蒙受宠爱。等到神宗即位,因为在东宫任幕僚的恩惠,晋升为编修。很快又晋升为左赞善。每次秉直讲授,举止端庄雅正,陈说的事情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极为称赏他。他的父母接连去世,皇帝多次询问沈讲官在哪里,又询问服丧期满了没有,命令让他先补任讲官。万历九年,返回朝廷。‎ 第二年秋天,晋升为侍讲学士,又升迁为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职,升任左侍郎。沈鲤断绝私人的交往,喜好推举贤士,不使人知晓。万历十二年冬季,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沈鲤起初做翰林官时,宦官黄锦因为是他同乡送礼给他,他拒不接收。教导于内书堂,侍讲经筵,都多次与大宦官接触,从来没有同他们交往。等到沈鲤官阶更高,更加不需要借助他们的势力,即使皇帝的命令以及政府的意图,他也不会轻易顺从。‎ 沈鲤一向正直、光明。他在礼部主持典礼,有许多建议。考虑到时俗的侈靡,考察先朝的典礼制度,在丧祭、冠婚、宫室、器服方面全都确定标准,颁布全国。神宗担忧旱灾,步行到郊外的祭坛祈祷,议论分别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劝谏说使臣往来滋扰地方,恐怕又加重百姓负担,奏请皇帝斋戒三日,用文告授予太常负责此事,罢除寺观的祈祷,神宗大都同意了他的奏疏。起初,藩府有事奏请,贿赂得势的宦官为内援,礼部大臣不敢违背,总是满足他们的想法。到了沈鲤执政时,一概革除。得势的宦官都很怨恨,多次借事端在皇帝面前挑拨。皇帝渐渐不能没有猜疑,多次责问沈鲤,并剥夺了他的俸禄。沈鲤从此有了辞退的想法。而且申时行怀恨沈鲤不依附自己,也忌恨他。沈鲤遇事秉正不屈服。被沈一贯压抑,志向得不到全面实现。而此时沈一贯多次被非议,称病闭户,沈鲤才得以处理内阁事务。云南的武弁杀了税使杨荣,皇帝很恼怒,准备派遣官员将他们逮捕惩治。沈鲤详细陈述了杨荣的罪状,请求诛杀带头杀杨荣的人,而宽免其他的人,于是果然没有广泛拘捕。当时沈一贯虽然称病闭门在家,而奏章大多送到家中由他拟旨,沈鲤极力陈说这没有先例。‎ 沈鲤已经与沈一贯积怨,沈一贯即将离职,顾虑沈鲤在职,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想与他一起离开内阁,暗中活动使他离职。神宗也嫌沈鲤刚正,趁着沈鲤请求退休,于是指令他与沈一贯一起退休。朱赓上奏请求挽留沈鲤,没有答复。抵家后,沈鲤上书答谢,仍然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他八十岁时,神宗派官去探视慰问,赏给他银两。沈鲤上书答谢,又陈述当时政治的要务。又过了五年沈鲤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赠封为太师,谥号文端。‎ 微点突破二 归纳概括 ‎1.比对人物 命题陷阱 高考文言文大都是记叙性的,除中心人物外,还会写到另外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到“此”上,导致张冠李戴。‎ 题目选项 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护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杀害太子之人。‎ 原文信息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比对分析 答案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而不是杀“二宦者”。且他说是“都人争斗杀之”。‎ ‎2.比对时间 命题陷阱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 题目选项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原文信息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比对分析 答案 根据原文意思,作者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情,直到李台州去世后,才从其他人那里得知他的事迹。“素来”一词错误。‎ ‎3.比对地点 命题陷阱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 题目选项 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 原文信息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比对分析 答案 “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错,从原文“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可知。‎ ‎4.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陷阱 ‎ 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易把握,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题目选项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原文信息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比对分析 答案 “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错误,原文“使”的意思是派遣,不是使者;“前往调解”错,应为“把皇帝的旨意告诉他”。‎ ‎5.比对因果关系 命题陷阱 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间施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 题目选项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原文信息 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比对分析 答案 不存在因果关系,此时的隋炀帝已经“被执”。‎ ‎6.比对有无杜撰 命题陷阱 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 题目选项 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续表 原文信息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比对分析 答案 “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是添加内容,无中生有。文中写“嬴氏焚书史”旨在说明福地藏书广博,详细记载了始皇焚书、火烧咸阳之事。‎ ‎  技法透视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阅读文章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①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③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④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对记叙性文章,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章,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以便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的中心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文末。‎ 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要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把握要点和中心,分析判断细节 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拽、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作者、文章出处、文后的注释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准确、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与原文比照判断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的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并核对;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来并对照解读,分析、评价选项表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 ‎6.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的三个原则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传主或作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其时代局限性。‎ ‎(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 ‎(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①看传主对人民的态度;②看传主对统治者的态度;③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④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  针对练习 仔细比对,写出你的比对结果。‎ ‎2.原文信息: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指传主徐谦尊)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题目选项: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比对结果:  ‎ 答案 张冠李戴。认为徐谦尊“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的是“或”,即有的人,而非作者。‎ ‎3.原文信息:(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题目选项: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比对结果:  ‎ 答案 选项中“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是添加内容,属无中生有。‎ ‎4.原文信息: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题目选项: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比对结果:  ‎ 答案 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担心自己碌碌无为,原文中“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不是选项所说的“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5.原文信息:(花云)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贼)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题目选项: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比对结果:  ‎ 答案 时间有误。原文是“文逊战死”之后“贼攻三日不得入”,而后“城陷”。所以“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表述错误。‎ ‎6.原文信息:天保三年,为冀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有惠政,得吏民之心。尹思令率众万余人谋袭盱眙。三军咸惧。韶(指传主段韶)谓诸将曰:“霸先等智小谋大,政令未一,外托同德,内有离心,诸君不足忧,吾揣之熟悉矣。”乃自将步骑数千人倍道赴泾州。途出盱眙,思令不虞大军卒至,望旗奔北。‎ 题目选项:段韶擅长统众,面对敌人的侵扰时,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泾州一战,段韶亲自率领步兵骑兵几千人突袭,尹思令败逃。‎ 比对结果:  ‎ 答案 地点有误。“泾州”应为“盱眙”。 ‎ ‎7.原文信息: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指传主卢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 题目选项: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比对结果:  ‎ 答案 “巡抚……以扰驿闻”是“巡抚王梦尹以侯弘文骚扰驿站上报朝廷”的意思;原文是卢象昇“上疏救”,而不是选项中的直接“赶去救援”,命题者有意丢掉关键词语“上疏”二字,导致其与原文信息不一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