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5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卷·2018届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金山中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刘景春;审核人:陆英)‎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17分)‎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 ①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 ‎ ②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xuàn( )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而是称之为“寡头”。 ‎ ‎ ③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 ‎ 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之有“贵族”,有为不幸者呐喊的幸运者,实为社稷之福,兆民之庆。‎ ‎ ⑤古今中外,但凡尚有活力的社会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如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胃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政治态度截然相反但都对受苦百姓有深切的博爱之心;痛斥传统的虚无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公爵和珍爱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列·托尔斯泰伯爵,主张虽殊而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如一,出身类同而道德文章的浩然正气更似。在我国,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更是史不绝书。这些先贤,无论其“主义”如何,都已超脱了既得利益的藩篱,表现了一种高贵的精神,也就是柏拉图意义上的贵族精神,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 ⑥‎ 然而也有另一种情况:一些人以新贵自居,自诩高人一等而耻与齐民为伍,其主张却只以既得利益为转移:贫寒时便“激进”,一富贵即“保守”;当“知识分子”,便一味抱怨“脑体倒挂”(本文并非为“倒挂”辩护),当城里人,便只知阻止农民进城;被人整时呼天抢地,而整人之时声色俱厉;有道是买者但怨价昂而卖者只嫌价低,股市里暴赚一笔,便欢呼改革形势一片大好,一旦被套,又发现旧体制不应全盘否定……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精神贵族”,自以为高贵,实际却很浅薄。‎ ‎ ⑦当然,对此应以平常心宽容视之。□一个正常社会里阿Q有其存在的权利,但正常的社会里不能只有阿Q,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总会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时代,是最需要公正的时代。即使不谈什么“人文精神”的大道理,仅从社会运作功能来说,一个只有被窃者才反对盗窃的社会必然是盗窃横行的乱世。避免这类乱世自然首先要靠法治,但如果只有被窃者才关心立法,这法如何立得起来?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 ‎ ⑧当然,贵族精神不等于贵族制度—一种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可恶的过时制度,但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抨击贵族(应当说是寡头)制度的那些时代先觉者往往不正是贵族阶层中人吗?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倒是实现消灭贵族(寡头)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呢! ‎ ‎(有删改)‎ ‎1.根据要求填写拼音或汉字。(2分)‎ ‎(1)xuàn( )富 (2)贵胄( ) ‎ ‎2.第②段从 和 两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还缺少真正的贵族。(2分)‎ ‎3.对第④段的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的待遇,是应该加以提倡的。‎ B.对别人的不幸漠不关心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社会。‎ C.“贵族”和“不幸者”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D.不幸者敢于站出来呐喊是一个社会具有公平公正的表现。‎ ‎4.第⑤段论证很有特色,请做简要分析(3分) ‎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浅薄不是罪过,从既得利益出发也属人之常情 ‎②而阿Q“革命”成功之后会怎样?那恐怕就不仅可笑而已了 ‎③但是,不是贵族并不可耻,假充贵族却至少有些可笑 ‎④这不禁令人想起那自以为与赵太爷同宗的阿Q ‎⑤要求人人具有贵族精神更无异于重演“道德净化”的历史悲剧 A.④②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④①③②⑤‎ ‎6.请从所学课文中再举一个能够体现作者所说“贵族精神”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 秋渐深 李娟 ‎①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②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 ‎,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③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的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进了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④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⑤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⑧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 ‎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 (《最美文》2013年第10期卷首语)‎ ‎7.第①段描写节气与植物,是为了 。(2分)‎ ‎8.从表现手法角度对第④段进行赏析。(3分)‎ ‎9.第⑨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分)‎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关于《红楼梦》中袭人名字的联想意在抒发作者沉醉在花香中的情怀。‎ B.第⑥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意在强调深情朴素的情感会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C.第⑦段关于幼年采摘蒲公英的回忆是为了突出作者无法回归故园的悲伤之情。‎ D.第⑧段老师给丫头取名的联想意在表明素朴的人生也一样散发优雅端庄之美。‎ ‎11.联系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结尾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12.有人评价李娟的散文“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也有人说“李娟写作太过个人化,过于清浅,格局也不开阔”。对此,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如选材、语言等),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分野中峰变, 。(王维《终南山》)‎ ‎ (2)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 (3)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前赤壁赋》)‎ ‎ (4) ,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 (5)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 (6)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诸子喻山水》)‎ ‎ (7)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 ‎ (8)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四)阅读唐代诗人戎昱的两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甲)霁雪① ‎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乙)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①此诗又题《韩舍人书窗残雪》。‎ ‎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 都很讲究对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甲诗首句点明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铺垫。‎ B.甲诗“无人扫”三字突出居住地的偏僻,显出韩舍人的孤独寂寞。‎ C.乙诗首句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最喜爱的湖上亭。‎ D.乙诗“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离人伤心的啼哭。‎ ‎16.两首诗都出现了“柳条”这一意象,请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 ‎ 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初,卓之入也,歩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 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因集议废立,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公卿以下莫敢对。卓又抗言曰:“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坐者震动。尚书卢植独曰:“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徳,非前事之比也。”‎ 卓大怒,罢坐。明日复集群僚于崇徳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乃立陈留王,是为献帝。‎ ‎ ——节选自《后汉书·董卓列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乃私呼卓将兵入朝 (2)明旦乃大陈旌鼓币还 ‎ (3)不可以奉宗庙 (4)令上宦于春秋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介词的一项是( )(2分)‎ A.尽与豪帅相结 B.后归耕于野 C、皆以军法从之 D、卓又抗言曰 ‎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20、概括第(2)段体现董卓“性粗猛有谋”的两件事。(2分)‎ ‎21、根据第(3)段内容,推断董卓废帝的“理由”。(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 松风阁记 (明)刘基 ‎①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②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①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②,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③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③,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注]①訇(h4nɡ)磕:大声。②屃赑(xì bì):蠵龟的别名,此指石碑下的石雕。③相羊:同“徜徉”,徘徊。‎ ‎22.分析文章开头写雨、露、雷的作用。(2分)‎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原来它的声音都已附着在其它的物体上了 B.所以它的发声完全依据所吹到的物体而定 C.原来它的声音是一直附着于其它物体上的 D.所以它的声音是一定要追随着其它事物的 ‎24.第②段的层次结构非常清晰,试作简要分析。(3分)‎ ‎2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 二 写作(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面对媒体各种动听诱人消息的轮番宣传,有些人欣然接受,有些人不为所动,还有人不仅自己不相信,还提醒别人“不要太天真”。‎ 金山中学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17分)‎ ‎1.(2分)(1)xuàn 炫(2)胄 zhou(四声)‎ ‎2.(2分)物质 精神 ‎3.(3分)B ‎4.(3分) 第⑤段从多角度、多侧面列举实例:有古代的例子,如:“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的志士;有现代的例子,如“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有中国的例子,如上两例;有外国的例子,如出身贵胄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的俄国十二月党人;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十二月党人”;有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有政见一致,共同反抗黑暗社会的例子;有主张不同,却抨击社会黑暗如一的例子,如鲁泡特金公爵和列·托尔斯泰伯爵。这些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5.(3分)C ‎6.(4分)例子要出自课文1分;作者或人物要符合贵族精神1分;要有分析1分;语言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7.(2分)引出下文秋渐深时植物呈现的不同风貌,奠定全文清新自然的感情基调。(评分要点:“引出下文植物的不同风貌”1分;“奠定全文清新自然的感情基调”或者“表达作者细致喜悦的情感”1分)‎ ‎8.(3分)以动写静,刻画了秋天的静谧自然,表现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的喜悦之情,突出了作者敏感细腻的情怀。(评分要点:“以动写静”1分;“刻画秋天的静谧”1分;“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或“突出作者敏感细腻的情怀”1分)‎ ‎9.(3分)承上启下:(1分)呼应③④段写树的内容,概括了秋季树木的变化姿态,突出了“秋渐深”的主题;(1分)引出下文的人生感怀。(1分)‎ ‎10.(3分)C ‎11.(4分)形式:结构上,卒章显志;修辞上,使用比喻(或者“移用”),将人生和文字的简单纯净比成“秋天里的一棵树”,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2分)内容:无论是为文还是为人,都应该像秋天的树一样,褪尽繁华绚丽,追求简单、纯净,如此,方能成就生命的超拔脱俗,也才会有开阔明朗的生命境界。(2分)‎ ‎12.(6分)‎ ‎【答案示例】示例一:李娟的散文以小见大,在朴素自然的娓娓叙述中反映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比如作者笔下的“细密的榉树红叶”“相依相偎的稻草”“精致的晚菘”,无一不是惯常的生活化的事物,却又无不充溢了生活的温情,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姿态。(选材角度)‎ 示例二:李娟的散文浅白显豁,援引材料虽多,但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思考,显得格局不够开阔。花开花落、新陈代谢本是自然常态,作者却只从树叶的凋零飘坠中寻求对生活的感悟,未免有些局促逼仄。(选材角度)‎ 示例三:李娟的散文语言简洁朴素,细腻生动。比如将节气和植物比成一对恋人,富有情趣;而写收割后的稻草依偎在一起取暖,则又非常富有生活气息——这些细腻的描写,显示了作者简洁纯粹、沉静从容的创作观和生活态度。(语言角度)‎ 示例四:李娟的散文语言平白如话,过于生活化,缺少咀嚼和回味的空间,彰显了作者的视野不够开阔,有些小众化。(语言角度)‎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 (1)阴晴众壑殊(2)想佳人妆楼颙望(3)羡长江之无穷(4)世胄蹑高位 ‎(5)芳草萋萋鹦鹉洲(6)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7)暗香浮动月黄昏(8)悠然见南山 ‎(四)阅读唐代诗人戎昱的两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14.(1分)A ‎15.(3分)B ‎16.(4分)雪后天晴,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甲诗借景抒情,表达了雪晴时的愉悦心情。(情景描述1分,情感1分)春日和风,柳条轻拂。乙诗采用拟人法的手法,抒写不忍离去的依依深情。(情景描述1分,情感1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17.(4分)(1)私下,暗地里;(2)布设,陈设,铺展;(3)祭奉,奉祀;(4)年龄 ‎18.(2分)D(A介词,同,和;B介词,在;C介词,依照;D副词,再)‎ ‎19.(5分)董卓为(他们)宰杀耕牛,和他们一起饮宴作乐,头领们被他的情意感动,回去后收罗千余头的牲畜送给他,(董卓)因此凭借豪迈侠义闻名。‎ ‎20、(2分)虚张声势貌似兵多使远近畏服;让吕布杀了丁原兼并其部众。‎ ‎21、(3分)少帝昏庸懦弱;少帝不遵从父丧的孝德;有辅政大臣废帝的旧例。‎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22. (2分)为了衬托(1分)风无形有声、附物为声的特点(1分)。‎ ‎23. (2分)B ‎24. (3分)第②段先写风吹它物之声令人“骇胆而惊心”,次写草木之声令人不快,最后写松风之声令人“旷神怡情”,(2分)全段自远而近,层层推进,井然有序(1分)。‎ ‎25. (2分)全句连用四个比喻,(1分)形象地表现金鸡峰三松随风势由弱而强,其声亦随之变化万端的特征,令人如临其境。(1分)‎ ‎26. (3分)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对山间美景的钟爱之情,表达作者隐逸林泉、高洁脱俗的思想追求。‎ ‎27、作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