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昌二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2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chù)方  溘(kè)死 切磋 视同至宝 B. 商榷(què)  弭(mǐ)谤 箫索 既往不咎 C. 悼(dào)念 憎恶(zēng) 訾詈 嘻皮笑脸 ‎ D. 肄业(yì) 氛 ( fēn )围 涸辙 浅尝则止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第四届中日机器人峰会上,一场中雨猝不及防地降临,名为“小远”的安防巡逻机器人却在雨中从容“执勤”。‎ ‎②唐诗魅力无穷,唐诗爱好者可以好好读一读《唐诗三百首》,这部书选编唐诗名篇,读之可收尝鼎一脔之效。‎ ‎③“四人帮”团伙中,王洪文是典型的文笔推手,他为江青等人摇旗呐喊,冲锋陷阵,着实炮制了不少反动文章。‎ ‎④《感动中国》晚会现场,许多观众泪流满面,一个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们的心。‎ ‎⑤想让文章大气,透露出一些理性的思考和人生的哲理,我们就当登高自卑、行远自弥,课余多看点“能令头脑起飞”的书,“能令思想沸腾”的书。‎ ‎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鼎足而立,人可利用自然,掌握和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③④⑥‎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新中国的航天人以_______的精神在祖国的大西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 为了弄清这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老先生跑了许多图书馆, 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3) 毋庸 ,我们的教育的确更多的是“适应性教育”,而非“创造性教育”。‎ ‎(4) 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      宗教观念,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艰苦 批阅 质疑 以至 B.坚苦 披阅 置疑 以至 ‎ C.艰苦 批阅 置疑 以致  D.坚苦 披阅 质疑 以致 ‎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大学因为学生的身份降格以求,以学位和文凭来换取影响力或实际利益,那既是大学精神的堕落,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这本书文风幽默风趣,个性十足,书中的插图简练明朗,蕴含着作者对不同人生阶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独到思考与发现。 ‎ D. 与中国高铁的发展同样惊人的是高铁沿线城市的发展,几乎在每一个高铁站附近,人们都能见到一座座办公楼和住宅区正拔地而起。‎ ‎5. 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 ‎ 。 , ,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①④⑤‎ ‎6.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物以相之 相:观察。 匪我愆期 愆:拖延 B、夫夷以近 夷:平坦 謇朝谇而夕替 替:贬斥 C、所以游目骋怀 骋:放开,敞开。 多谢后世人 谢:感谢 D、否泰如天地 否:坏运气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到 ‎7.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哀吾生之须臾 怨灵修之浩荡兮 B.其孰能讥之乎 吾其还也 C.因寄所托 因击沛公于坐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险以远,则至者少 ‎ ‎8. 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客有吹洞箫者 A. 为仲卿母所遣 B.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 古之人不余欺也 D. 高余冠之岌岌兮 ‎9. 对下列有关文化史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 B.“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山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 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12题。(13分)‎ 季节深处 ‎   孙继泉 我拉开抽屉的时候,蝉静静地伏在那里,已经没有一丝躁性,我小心地把它捏起,它的翅膀扇动几下,发出低而短的叫声。这是一只昏头昏脑的蝉,一只迷失家园的蝉,它从后窗飞进来的时候,就不停地在我的书房里乱撞,乱叫,我半是出于爱怜,半是出于厌烦,把它放进抽屉里,在抽屉里它还是叫,我的书桌变成了一只八音盒。‎ 在这之前,已经有一只蝉从后窗进来,如今,它已经风干成标本,放在我的书橱里。‎ 我把这只蝉放在窗台上,我想让它吹吹风,恢复一下力气。‎ 我的书房一里以外,是一片杂树林子,杨树、槐树、柏树、樗树、桃树、梧桐……在围墙根部,还有几棵桑,已有碗口粗细,这个时候正结了一树红红的桑葚,被鸟吃掉一些,自己落掉一些。桑一般没有人专门栽它,它长得很慢,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了成材快的树,桑都是自己出的。这片林子里有多少蝉,没有人能说得清。夏日的正午,你走进林子,随意晃动哪一棵树,都会惊飞十几只或者几十只蝉。它们四散奔逃,有的遗下一泡尿来,躲不及就会浇在脸上。‎ 林子后面就是岗山。山脚下,是勤快的人开出的一方方荒地,种着花生和地瓜,地瓜已拖了很长的秧,秧的根部是深绿色,梢部是浅绿色。昨夜下了一场雨,我想那段浅绿色的半尺长的秧子肯定是一个雨夜生长的。往上,有石砌的盘山路,凹处生满了野草。路沿石上贴着几棵蒺藜,几日前,还顶着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如今却已结实,用手摸一摸它棱状的果实,硬硬地有些扎手。一块卧在那里的巨石,中间裂了一道直直的纹,像是用剑劈的。就在这条纹缝里,生出一溜小草,密密地像是要把分成两块的石头缝合。路两边及至更远的地方,便是满目景芝了,景芝正开了紫白色的碎花,有不少被雨水打落,洒了一地落英……万物都在季节里走着。‎ 但是,蝉一天都没叫,也没飞。甚至没有走离它原来的地方。我把它放在纱窗上,想让它在纱窗的小方格上走一走。一松手,却啪地掉下来。这可能是一只老年的蝉,它已经没有活动的力量。我后悔,没有将它放出去。据说一只蝉要在地下生长四年才拱出地面,在地上只能生长18天。18天,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只误飞进来的蝉,可能比在树林中要少活一天。一天,对它来说是多么宝贵。不过,它如果在树林里,也可能早被一只饥饿的鸟琢去,成为鸟的果腹之物,也许不少蝉都不能够安全地度过18天。‎ 下午四五点钟,蝉开始活动了。我注意到它先是把两只前足蜷起来,两只后足伸长,蹬直,它的尾便慢慢地翘起来,翘得接近直角,又无力地落下来。这样反复了十余次。后来我明白过来,它是想翻一个身。这是一只将死的蝉。你注意过蝉尸吗?地面上一只只死掉的蝉,都是六足朝上,安静地躺着,这大约是它临死的最佳状态。蝉将它自己的身体翻转过来,使用的可能是它最后的仅有的力气。我的这个用高密度板铺成的光滑的窗台不利于它完成这个动作。如果在泥地上就好了,它可以借助于一个坎儿,可是这里不行,它得花大力气。我把一根铅笔放在它跟前,看它能不能用上。它没有去凑近铅笔,它的眼睛可能失明了。我索性把它捏起来,倒放在地上,它微微地扇动着翅膀,明显地感觉不舒服,我又把它翻过来。‎ 七点,我去看蝉,蝉一动不动,它死了。它最终都没有翻过身去,它在痛苦中死去。太阳还很高,从后窗照进来,照不到伏在前窗窗台上的蝉。‎ 代表夏天的东西有多少?蝉、蛙、草、树、雨。缺一样,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夏天。它们是夏天的旗。在一个夏天里将出生多少只蝉,多少只蛙,多少株草,一棵树会生出多少枝丫,一场雨会催发多少生命,无法计数。但,缺一株草,大地将缺少一抹嫩绿,缺一场雨,空气中就缺少些许湿润,缺一腔蝉鸣,夏日的混响都不够浓烈……一只蛙的夭折就会使一个夏天出现残缺,每死掉一只蝉,夏天都背离我们远去一步。‎ 夏天,你到林子里去,树木旺长,野草茂密,可是,你蹲下身来,地下,不少昆虫已悄然谢世,它们翅膀上的花纹还那么美丽。一棵好端端的树,不久前还是那么蓬蓬勃勃,如今却陡然枯掉一个枝杈。大约这个枝杈的生发原本是一个错误,或者这个枝杈所指的方向在拒绝这棵树。还有的整棵死去,你看不出它死掉的原因。一个活得好好的人面对一棵站着死去的树,总会心生感伤。‎ 整个田野都是这样。掀开几个阔大的叶片,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一串果实,但是,在你歇息的地头上,却散乱着一堆白花花的鸟或兽的骨骸,它们的皮肉被强者吃掉,或者烂进泥里。一条穿越玉米地的柏油路上,一条蛇被车轮轧扁,它的花纹鲜亮清晰。河湾里,几座新坟堆起,插在坟上的纸花被急雨冲洗得褪掉了颜色。不久前,如今埋在坟中的人还肩扛一把铁锨,从这里走来走去,或者,哼着一首曲子,心里想着一些美好的事情,等到秋天庄稼砍代,坟丘暴露,它上面的枯草已经能够供野兔藏身,新坟变作旧坟。‎ 有些东西在亢奋的季节里猝然死去,有些东西在冬天茫茫大雪的覆盖下静静地生长。这些事情像大地的秘密,完成在季节深处。‎ ‎(选自《百年中国经典散文》,原文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章有两度延伸:由这只蝉想到许多蝉,又由蝉联想到其他夏天的代表物。这样纵横交织,显得丰富。‎ B. 文章用大量篇幅写了眼前这只蝉的衰朽形态和死前挣扎的详细过程,说明作者观察仔细,笔力柔细有力。‎ C. 文章写岗山景物那段文字好像游离于文本,其实这是为继续写蝉、写其他物象张本,意脉是紧连的。‎ D. 文中蕴含大地的秘密应有:人与自然、生与死、整体与个别、精彩与无常、忽略与发现等方面的内涵。‎ ‎11.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2.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题目中“深处”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4题。(9分)‎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 他的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赞美。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到了进中学的年纪。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他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中他是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 ‎ 然而恶运来了。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这个继母还是他的死去的母亲的堂妹。环境似乎改变了一点,至少他失去了一样东西。固然他知道,而且深切地感到母爱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的,不过这还不曾在他的心上留下十分显著的伤痕。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梦。同时他还有一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一个表妹。 ‎ 但是有一天他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 关于李家的亲事,他事前也曾隐约地听见人说过,但是人家不让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打听。而且他不相信这种传言会成为事实。原来他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曾经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后来经他的父亲同继母商量、选择的结果,只有两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因为在这两个姑娘之间,父亲不能决定究竟哪一个更适宜做他儿子的配偶,而且两家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地大。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把它们揉成两团,拿在手里,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李家的亲事就这样地决定了。拈阄的结果他一直到这天晚上才知道。 ‎ 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 ‎ 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 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节选自 巴金的《家》)‎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篇节选通过描述高姓大家庭中的高觉新的一些人生经历,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矛盾又可怜的人物形象。‎ B.“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这句话 中运用了记叙与议论,表达了作者对该人物的同情与批判。‎ C.觉新的父亲不顾孩子的自身意愿,强行给儿子安排婚事,扼杀了儿子的美好人生理 想,强行改变了儿子的人生轨迹,这是中国家长的丑陋原型。‎ D.觉新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概括了当时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生 活命运,具有悲剧的深刻性和典型性。‎ ‎14.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高觉新的性格特点。(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18题。(19分)‎ 张温,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容貌奇伟。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征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蜀。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艳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心!呜呼温也,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权终不纳。后六年,温病卒。二弟祗、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 ‎(节选自《三国志·张温传》)‎ ‎1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拜议郎、选曹尚书 拜:授予 B. 惧无张老延誉之功 延:邀请 C. 诣阙拜章 诣:去、往 D. 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 衔:怀恨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 B.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 C.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 D.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进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温少修节操,声名远扬。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孙权也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信任。‎ B.张温受命出使,娴于辞令。他用既谦虚又透彻的分析劝慰消解孙权对蜀国的担忧,出使时又赢得了蜀国对他的尊重。‎ C.张温才高名显,招致嫌忌。张温使蜀遭孙权猜忌,孙权借张温与改革弊政却遭祸的暨艳等人有往来的由头,治了他的罪。‎ D.张温始兴终废,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孙权发掘重用,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侧面折射了统治者对待贤才上的得失。‎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5分)‎ ‎ ‎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9~20题。‎ 北斋雨后 ‎ 文 同 ‎ 小庭幽圃绝清佳, 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禀白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吴画”指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诗的第一句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表达了作者对园圃的喜爱之情。‎ B.‎ ‎ 五六句转向写室内生活,诗人既有独处之乐,又有交友之乐。两者情趣不同,但恬淡闲适之情则一致。‎ C. “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乐趣,这句是倒装,因为近来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 D. 末句写出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厌恶和急于逃离的心情。‎ ‎20.诗歌颔联哪两个字用得传神生动,请做简要赏析。(6分)‎ 四、默写(12分,每空1分)‎ ‎21.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12分,每空1分)‎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诗经·氓》)‎ ‎(2) ,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5)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短歌行》)‎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 ‎(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归园田居》‎ ‎(8) , 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9)高余冠之岌岌兮, 。(《离骚》)‎ 五、语言表达与运用:‎ ‎22. 下面是某班长在一次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4分)‎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班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责无旁贷的。‎ 答:① “ ” 改为 “ ” ;‎ ‎② “ ” 改为 “ ” ;‎ ‎③ “ ” 改为 “ ” ;‎ ‎④ “ ” 改为 “ ” ;‎ ‎23.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6分)‎ 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 ‎ 仿:(1) ‎ ‎ (2) ‎ 六、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女排精神是指团结协作、不畏强敌、坚忍不拔、頏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严谨细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店小二”精神是指热情主动、周到体贴、细致耐心、勤勉踏实的精神。‎ 以上几种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常提到或颂扬的几种精神品质,这些精神或这些精神内涵的某方面触动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 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升国旗仪式上,向同学发表演讲,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C(A项,处chǔ方。B项,箫索—萧索。D浅尝辄止) ‎ ‎2.D(尝鼎一脔,比喻根据部分推知全体。冲锋陷阵,指正义。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3.B ‎(“艰苦”意为“艰难困苦”,多用来修饰岁月、生活等;“坚苦”意为“坚忍刻苦”,多用来修饰精神等;故应选“坚苦”。“批阅”意为“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披阅”意为“披览”“翻看”;依语境应选“披阅”。质疑:谓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 ‎4.A(B. 主谓搭配不当,删除“问题”或将“成熟”改为“解决”;C. 动宾搭配不当,“蕴含”与“发现”不搭配。D.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一座座”不能修饰“住宅区”)‎ ‎5.C(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②在③之后,⑤中的“铺张”和④的“拥挤”分别与①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⑤④①,①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接才合乎情理。)‎ ‎6.B(相:帮助。谢:告诉。适:享有。)‎ ‎7.A(都是取独,A难道,自己。C依,随着;趁机。D因为,表并列)‎ ‎8.D(定语后置句)‎ ‎9、C(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10.A (“纵横交织”错,无纵的角度)‎ ‎11.运用对比手法,使亢奋与沉寂、生长与死亡之间的对立与更迭的道理得以显现,(2分)使文章显得厚重,蕴藉。(2分)(共4分)‎ ‎12.①指在同样的季节里,那个不被常人注意的动植物的世界;②深处也指作者观察细微,感触至深,描写细致;③在这种生命世界里,也蕴含着人间的深刻道理。(6分,每点2分,第三点如果答出“荣枯、生死”更好;三个要点大意对即可)‎ ‎13.C( “这是中国家长的丑陋原型”应该为“封建家族制度下家长的丑陋原型”。)‎ ‎14.①聪慧:成绩优良,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 ②有理想,有追求: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③委曲求全、懦弱顺从:当学业与爱情的理想被家族打破,他不敢反抗,当上了孝子贤孙,暂时满足于家族安排的生活。(答出一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8. (1) 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宜”所以”“通意”“以故”“屈”各1分)‎ ‎(2)略 ‎15.B(延:传布、扩展)‎ ‎16.B【解题思路】“怨愤之声积”与“浸润之谮行”句式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A、D两项;“爱憎不由公理”意为“爱憎不出自公理”,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17.A【解题思路】“朝中公卿……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于文无据,文中只写到张昭对张温的亲近之意。‎ ‎18.(1)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宜”所以”“通意”“屈”“以故”各1分)‎ ‎19. D(“暗示了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厌恶和急于逃离的心情”于诗无据)‎ ‎20.(6分)“占”“寻”二字尤为传神生动。(2分)“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极富活力。 “寻”即“寻找”。深秋时节,花事已少,这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2分)鸟声蝶影,高下相映,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天晴的美景,充满野趣、充满生机,传达了作者的喜爱和享受之情。(2分)‎ ‎21.⑴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⑵众女嫉余之蛾眉兮⑶齐彭殇为妄作 ⑷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5)青青子衿(6)其孰能讥之乎(7)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8)采之欲遗谁(9)长余佩之陆离 ‎22.答:① “ 抛砖引玉 ” 改为 “ 精彩的发言 ” ; ‎ ‎② “ 给予高度评价 ” 改为 “ 感到十分高兴 ” ; ‎ ‎③ “ 学习成绩差 ” 改为 “ 学习成绩不大理想” ; ‎ ‎④ “ 殷切期望 ” 改为 “ 希望 ” 。‎ ‎23.(1)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 ‎(2)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3)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文言译文】‎ 张温,是吴郡吴县人。张温从小就修养名节操守,容貌奇异伟岸。孙权听闻他的声名,就询问朝中大臣说:“张温能和当今何人比肩?”大司农刘基说:“可与全琮同等。”太常顾雍说:“刘基不详细了解张温的为人。张温当今无人可比。”(孙权于是)征召(张温)请与相见,(张温)谈吐文雅对答如流,旁观者倾慕震惊,孙权为他改变态度重如礼仪。召对完毕出官,张昭握着张温的手说:“老夫把心意托付给你,你应该明白。”(于是孙权)任命(张温)为议郎、选曹尚书,又升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和器重。(张温)三十二岁时,凭借辅义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国。孙权对他说:“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如果山越之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使者的道义,是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不必受上级指令的约束。”张温回答说:“我在朝廷之内没有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春秋晋大夫张孟传布国家声誉的本事,又没有晋国子产阐述事理的能力。然而诸葛亮见识通达,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的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张温到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表章,蜀国颇为看重张温的才干。回国不久,被派进豫章郡的部队出征作战,但他对军功没有追求。孙权既暗中怀恨张温赞赏蜀国政治,又嫌忌他的声名过于显赫,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才能迷惑,担心(他)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想着用什么方法来中伤他。正碰上暨艳事件发生,于是借此机会揭发检举涨温。暨艳也是吴郡人,由张温把他引荐入朝,被任命为选曹郎,官至尚书。暨艳生性清高严厉,喜欢发表清正的言论,因见当时郎署风气混浊杂乱,大多官员不称职,想将良莠分开处置,贤能、愚劣区别使用。于是愤怨之声积聚,诬毁谗言四起蔓延,竞相控告暨艳和选曹郎徐彪,(说他们)擅自任用绚从私情,爱憎不出自公理,暨艳、徐彪都因此而被定罪赐死。张温向来与暨艳、徐彪意见相合,常有书信来往,互相来往问候,于是又判张温有罪。孙权将他软禁在有关官吏处,下令说:“过去下令征召张温,留下官位虚心等待他来,来后授予高官,超过(一般)旧臣,哪里料到(他)竟如此凶坏,专生图谋不轨之心!哎呀张温,免(你)死罪作为(你的幸运!”将军骆统上表为张温申辩,请求宽恕他,孙权最终没有采纳(骆统的意见)。六年后,张温因病去世。他的两个弟弟张祗和张白,也很有才干名望,同张温一起被废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