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50 KB
  • 2021-06-08 发布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屯溪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清时期,土地交易颇为频繁。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通过个人道德修为、社会关系制约、国家法律规范三重保障,明清土地契约得以顺利履行。‎ 明清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多重性结构变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产生实质性分离,由此出现了买卖、典当、质押等多种类型的土地契约文书。这些土地契约虽然因为土地转移权属类型、乡间俗例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是为了双方快速便捷交易,明清时期已形成类似标准化的“格式合同”。这种契约几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例如,“明万历三十九年浙江会稽县叶汝兰与祁某某的绝卖契”,出卖人叶汝兰享有订立契约当日收到地价银180两的权利,同时应保证自己拥有出卖的两段山地的所有权;买受人祁某某则应向叶某交付地价银,按照“推头通例”交纳契税完成过户后,即拥有该土地的所有权。契约文书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明确规范,对这一时期土地权属流转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契约的顺利履行首先有赖于当事人的自觉自愿,取决于当事人是否重信守诺,是否能做到自我的道德约束。‎ 但实际契约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为各种缘由而中断或者撕毁契约,从而导致纠纷、争诉等。这就需要外部力量对双方进行监督,以协助契约的顺利履行。几乎所有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都有“中人”“中保人”等。中人扮演了中介、担保人、调解人、证人等多种角色。中人要保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没有争议,要参与土地定价、土地贫瘠与否、土地大小等交易过程中实质性问题的讨论和鉴别。有些中人在促成交易方面颇有经验,他们会将也许并不太熟悉的交易双方约在一起“三面言议”,凭借自身的威望或者智识,说服当事人最终达成协议签订契约。一旦契约出现纠纷或者争诉,中人有责任进行调解。中人凭借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威望,以及对交易双方实际情况的熟悉,会督促双方履行相关义务,或者适时进行调停、斡旋、说合,尽力解决双方争端化解纠纷。如果调解无果,纠纷最终走向诉讼程序。‎ 作为保障社会规范正常运行的最后措施,法律会适时介入各种契约纠纷。双方合意达成的契约文书称为白契,也称为私契。经政府登记入册认可的契约文书则为红契,也称官契。通常红契附有由承宣布政使司统一印制的官府收取契税的证明——契尾。契约经过交契税盖官印后,买受人即可持往过户,过户后,产权转入买受人名下,买受人同时承担相关赋税。《明律·户律·田律》规定:凡典买田宅,“不过割者,一亩至五亩笞四十,每五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其田入官”。没有交过契税的白契和已经交过契税的红契长期并存。清代乾隆年间,土地交易频繁,脱逃赋税现象严重。因此,清政府开始严厉打击白契,大力推广红契。清《户部则例》规定:“凡民间置买田宅,于立契之后,限一年内呈明纳税,倘有逾限不报者,照例究追。”按照《大明律》和《大清律例》的规定,卖方违背诚信原则,重复典卖土地,中人若知情,则与卖地者同罪。明清加大了打击契约履行中的违法行为的力度,确保了民间土地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赋税征收、人口变迁等重要问题。明清时期在充分考虑社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优先尊重土地交易当事人的意愿,同时辅之以熟人社会网络关系制约,更有国家法律制度加以规范,尽可能保障土地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从而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摘编自姬元贞《明清履行土地契约的三重保障》,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时期,在履行一份土地契约时,个人道德修为、社会关系制约、国家法律规范三者缺一不可。‎ B. 明清时期出现了买卖、典当等多种土地契约,这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多重性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 C. 明清时期,契约出现纠纷,中人应从中进行调解,以尽力解决争端。中人也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 D. 明清土地买卖中的私契由双方合意达成,未交契税;而官契则经政府登记认可并已向官府缴纳契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总观点,再分别从当事人自觉履约、中人监督协助履约、国家法律规范强制履约三个层面具体阐述,最后进行总结。‎ B. 文章指出明清土地契约文书已较完备,形成了类似标准化的“格式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并举明代绝卖契佐证。‎ C. 文章分析了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常有“中人”的原因,阐述了“中人”的具体职责和作用,阐明了土地交易时“中人”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D. 文章列举了明清土地交易时不过割、脱逃赋税、不守诚信重复典卖土地等违法现象的处罚措施,说明国家法律制度在三重保障中最为重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的土地契约几乎包含了民事合同的所有要件,因此,契约中应写明了交易双方姓名、标的物价格等内容。‎ B. 明清时期的土地交易中一旦出现纠纷最终走向诉讼程序的情形,则意味着当事双方的个人道德修为不好。‎ C.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中的“中人”与交易双方均为熟人,扮演中介、担保人、证人等角色,和今天的房产中介相同。‎ D. 在当今的土地流转和房地产交易过程中,我们只有借鉴明清的经验,才能保证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三重保障缺一不可”错误,只有个人道德修为不足以化解土地交易中的纠纷时才需要后两者之一或全部来参与解决问题。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说明国家法律制度在三重保障中最为重要”错误,文章并未指出法律制度在履行土地契约的三重保障中最重要。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则意味着当事双方的个人道德修为不好”为主观臆断且太武断。C项,“和今天的房产中介相同”错误,“中人”和今天的房产中介不完全相同。D项,“我们只有借鉴明清的经验,才能保证交易流转关系的安全稳定”错,条件关系错误,文中只是介绍明清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只有借鉴明清经验”。故选A。‎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将军的部队 李浩 我越来越多地想到他了。想到他,我感觉脚下的土地,悄悄晃动一下,然后空气穿过了我,我不见了,我回到了将军的身边,我重新成为了干休所里那个二十一岁的勤务员。‎ 将军的部队装在两只巨大的木箱里。向昔日进行眺望的时候,我再次看见了那两个木箱上面已经斑驳的绿漆,生锈的锁,生锈的气味和木质的淡淡的霉味。‎ 对住在干休所里,已经离休的将军来说,每日把箱子从房间里搬出来,打开,然后把刻着名字的一块块木牌从箱子里拿出来,.傍晚时再把这些木牌一块块放进去,就是生活的核心,全部的核心。直到他去世,这项工作从未有过间断。‎ 那些原本白色的,现在已成为暗灰色的木牌就是将军的部队。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说清这些木牌的来历。我跟身边的伴儿说的时候,他只给了我粗重的喘息,并未做任何的回答。我跟他说,我猜测这些木牌上的名字也许是当年跟随将军南征北战的那些阵亡将士们的名字吧,我的猜測是有道理的,可后来,我在整理这些木牌的时候,却发现,上面有的写着“白马”“黑花马”“手枪”,而有一些木牌是无字的,很不规则的画了一些“0”。也许,将军稂本不知道那些阵亡战士的名字?‎ 他非常缓慢地把其中的一块木牌拿出来,看上一会儿,摸了摸,然后放在自己的脚下。—块块木牌排了出去。它们排出了槐树的树阴,排到了阳光的下面,几乎排满了整个院子。那些木牌大约有上千个吧,很多的,把它们全部摆开可得花些时间。将军把两个木箱的木牌全部摆完之后,就站起身来,晃晃自己的脖子,胳膊,腰和腿,然后走到这支部队的前面。‎ 将军说,我记得你,当然。我记得你的手被冻成了紫色。是左手吧?‎ 将军说,你这小鬼,可得听话呀。‎ 将军说,我不是叫你下来吗。‎ 将军说,马也该喂了。‎ 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 有时将军也和我聊一些和他这支部队相关的陈年旧事。譬如一个战士特别能睡,打完一场战斗,将军一发出休息的命令,即使他站着也会马上鼾声如雷。他脚还特别臭。将军说我原本想让他当我的警卫员来着,可我受不了他的臭脚。说到这里时将军的声音很细,并且有种笑意。他笑起来的样子让他年轻了很多。‎ 将军还跟我说过逗蛐蛐、抓毒蛇、吃草根一类的小事,说过某某和某某的一点琐事,他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谈。要知道将军一生戎马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要知道将军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很少失败,要知道他现在指挥的这支木牌上的部队,很可能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啊。‎ 我悄悄地留下了两块木牌,那是两块没有写字的木牌,上面画的是“0”。原来我留下的木牌是三块,那一块木牌上写的是“白马”。对我这样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孩子来说,白马让我感到亲切。不过后来我把白马给将军送了过去,我看见那匹白.马从浓烟中站起来,回头望了一眼,似乎还有一声嘶鸣,然后甩下一路嗒嗒的马蹄声笼尘而去。白马是属于将军的。‎ 对于将军那些木牌名字的来历,我曾经做过调查,当然这种调查是随意性的,我只是偶然地向有关的人提及,他们对我的问题都只能是摇头。似乎没人曾向将军提供过什么阵亡将士的名单,至少将军离休后没有。‎ 那么木牌上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它们是在什么时间成为了木牌,装满了整整的两个木箱?……‎ 倒是干休所的王参谋向我提供了一个细节。他说他见过一次将军发火,那时我还没有来到干休所。他看见将军紧紧抓住一块木牌,对着它大声说,你就是再活一次,我还得毙了你!当时王参谋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将军把那块木牌扔出了很远,木牌划过地板时发出了一阵很脆的声响。过了很久,将军突然对王参谋说,你把木牌给我捡回来。将军接过了木牌,用手擦了擦上面的尘土,然后小心地把它放回了那些木牌之间。王参谋说他记不太清了,他记得好像他把木牌递到将军手上时,将军的眼红红的。‎ 我的手指,抚摸着我一直收藏的那两块木牌。在我混乱的生活里它的位置却是一直都没变过。而现在,我抚摸着它们,感觉上它们变小了,但比以前更重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通过“斑驳”“生锈”“霉味”等几个词语,从视觉、嗔觉的角度表现了箱子的陈旧,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 将军和我聊部队的事,提到战士睡觉鼾声如雷和臭脚,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生动性,也从侧面表现将军的性情。‎ C. 王参谋讲将军扔木牌又让他捡回来的细节,表明将军对士兵严厉,也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悔,表现其内心柔软的一面。‎ D.‎ ‎ 小说以“我”的回忆来行文,通过写“我”与将军的交谈、“我”对木牌的了解,串联起故事情节,更好地塑造了将军形象。‎ ‎5. 小说中说将军“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 小说主要写将军的木牌,却以“将军的部队”为题,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运用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来刻画将军的形象。②写出了将军年岁已高和内心伤感。③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里的士兵与马的思念之深。 ‎ ‎6. ①内容上:表明木牌与将军的部队有联系,木排所代表的亡故的士兵或其它物品曾是将军部队的一份子。②形象上:以这样独特的部队来揭示将军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丰富了将军与不同的人物形象。③主旨上:写出了箱子里的木牌是有灵魂的,深藏在将军心中,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身后情感。④效果上:这样设置标题创设了悬念,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结合文本倒数第二、三段,说将军“也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悔”不正确,从文中来看,将军是对过去的人与物的思念和关爱,并不是后悔,文中“你就是再活一次,我还得毙了你”可以看出将军没有后悔。‎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说将军‘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赏析语句的手法的能力。首先应明确所涉及句子的表达方式,然后再分析句子所写的对象,最后从不同的角度赏析。“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这句话是对人物的描写,“按着”是动作描写,“眼角边的两道皱纹”属于肖像描写;“两道皱纹”说明将军年岁已高,“使劲地按着”这一动作表现出内心的伤感,结合文章的语境来看,将军与代表阵亡士兵的木牌对话,故句中的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将军内心的伤感,流露出将军对自己部队兵马的深深思念之情。鉴赏语言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鉴赏对象的表达方式,如属于景物描写,一般从修辞、动静、虚实、空间、感官等角度入手,如属于人物描写,一般从修辞、动作、细节等角度入手;然后明确句子陈述的对象,分析效果的时候,要注意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心理、品质等)。‎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主要写将军的木牌,却以‘将军的部队’为题,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把握文章构思和探究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是针对小说的标题设题。一般从内容上、形象上、主旨上、结构上以及艺术效果上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从文中来看,文中所写的将军的木牌代表的是将军统领部队中那些亡故的士兵以及其他的一些物品,是部队的一份子,故标题以“将军的部队”表明木牌与部队之间的联系;“将军的部队”中的“部队”其实是一些木牌,体现出文中“部队”的独特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凸显了将军的形象;如果单看这些木牌,都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体,而标题以“将军的部队”让这些木牌有了生命,有了灵魂,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的情感之深;标题是“将军的部队”,而文章写的却是木牌,这就会引起读者的阅读的兴趣。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泛娱乐直播平台,指主要业务为传播泛娱乐直播内容,并提供用户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功能的平台。泛娱乐直播起源于秀场社区,自2008年上线后发展至今,在PC端拥有较为稳定的用户基础。2016年,移动直播迅速崛起,对PC端的追赶趋势明显,7月后用户流量激增,迅速赶超PC端用户规模,并逐渐拉开差距。艾瑞分析认为,移动直播的兴起除降低了直播的门槛、拓展了传播渠道外,也激发了直播的社交属性,激活了直播的潜在用户。直播的整体用户规模扩大,并没有带来PC端固有用户的大量转移,因而PC端的用户基础受移动端影响较小,仍会保持现有规模稳定发展。‎ 伴随着泛娱乐直播的火热,一些不良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从2016年9月以来,广电局、网信办、文化部纷纷针对网络直播行为下发系列文件。针对直播平台的监控要求不断提高,内容愈加细化,不仅对表演者提出要求,对用户的互动行为也采取了一定的监管限制,这些监管措施将会推动直播行业健康发展,遏制不良直播内容的传播。           ‎ ‎(摘编自搜狐网,有删改)  ‎ 材料二:‎ ‎2014-2022年泛娱乐直播市场规模及预测 ‎[注]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泛娱乐直播平台发展报告》) ‎ 材料三:‎ 仅仅两年的时间,曾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直播领域,在国内已经出现日渐明显的分化。一方面是泛娱乐直播的细分化,往游戏、综艺、体育等场景下沉;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直播与泛娱乐直播之间的分水岭越来越明朗。据艾媒咨询分析,泛娱乐直播领域正处于瓶颈期。数据显示,相比于2016年,2017年的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主要是因为优质内容匮乏、内容粗糙和严重同质化,导致了用户的加速流失。其次,泛娱乐直播的发展环境在改变。艾媒咨询分析,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另外,由于直播的投资热度冷却,资本趋于理性,资源趋于集中,导致行业出现新一轮的洗牌,不少泛娱乐直播平台开始谋求其他出路。最后,变现模式的固化也让泛娱乐直播平台的成本不断提高。用户打赏、网红抽成的变现模式,导致对网红争夺日益剧烈,泛娱乐直播平台疲于“抢人”,疏于改进用户体验,进一步造成用户流失,本来黏性不强的状况又雪上加霜。‎ 然而一时间,直播答题突然成为中文互联网的新风口,仅仅是2017年年底到2018年新年的短短两周时间里,中文互联网上就有超过六款直播答题产品出现。直播答题的引入为过去奉行流量为王的直播平台找到了一条内容为王之道,益智问答以“知识竞赛”的面貌重塑了直播行业的形象,同时也收割了新的流量和用户。时参与的网友而言,直播答题开辟了新的娱乐消遣方式,甚至是益智、娱乐、赚钱三不误。因此,抛开当前出现的奖金透明性质疑、作弊外挂等问题.短期来看,直播问答是少有的负外部性较小的模式创新,非常有益于行业发展。‎ ‎(摘编自中国娱乐网《直播行业现状剖析》,有删改)‎ 材料四:‎ 与国内的直播平台不同的是,国外的大直播平台多属于已成型的社交平台,如美国四大直播平台Fucebook Live、Youtube、Snapchat推出的Live Stories,Twitter旗下的Periscope等等,这些平台本身已经是大型流量入口,直播对于它们来说社交工具的属性要更多于流量工具,更直接的目的是用直播带来的社交体验重新激活已经越来越趋向沉默的用户,而不是导流新用户。依靠熟人社交奠定社交地位的Facebook在全球60个国家都拥有用户,它需要为日趋沉默的用户寻找新鲜感,让互动形式更为丰富,主打视频直播业务的Facebook Live上线后两个月便被放在了服务栏的明显位置。‎ 目前看来,比较统一的现象是直播更适合作为内容生产工具,而不太具备平台化的条件。国外直播市场Facebook、Youtube、Snapchat和Twitter四大社交巨头激烈角逐,国内直播平台则凭措BAT和资本上层,以及微博等大流量平台的互动来彼此竞争。缺乏稳固的社交和流量基础的国内泛娱乐直播,凭一己之力平台化的道路目前来看非常艰难。‎ ‎(摘编自百家号《看看国外的直播“四大天王”都是谁》,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泛娱乐直播起源于秀场社区平台主要功能是直播和实时互动 B. 国内直播领域出现分化现导致 泛娱乐直播陷入瓶颈期 C. 国内直播答题呈现形式益智问答积极作用之一是重塑直播行业形象 D. 国外大直播平台多属于成型的社交平台直播目的是激活趋向沉默的用户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动直播崛起,用户规模迅速赶超PC端,在大幅提升我国泛娱乐直播用户整体规模的同时,也没有对PC端用户造成太大冲击。‎ B. 根据材料二可知,至2022年,中国泛娱乐直播市场规模会逐年增加,但经历2016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其增速将会放缓。‎ C. 材料三重点分析了国内直播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指出直播答题这种娱乐方式才是未来直播行业发展的方向。‎ D. 与美国四大直播平台相比,我国泛娱乐直播缺乏稳固的社交和流量基础,目前尚不具备平台化的条件,只能依赖于其他平台。‎ ‎9. 目前中国泛娱乐直播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答案】7. B 8. C ‎ ‎9.‎ ‎ 存在问题:某些直播平台传播不良内容;内容存在同质化倾向;变现模式固化,成本不断提高;对用户体验关注不够;用户黏性不强;缺乏稳固的社交和流量基础。解决措施: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直播平台自觉规范直播行为,杜绝不良内容传播;着质量,避免同质化倾向;创新运营模式,改善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用户;学习国外直播平台经验,建立稳固的社交和流量基础。‎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导致泛娱乐直播陷入瓶颈期”分析错误,“泛娱乐直播陷入瓶颈期”的原因并非国内直播领域的分化。材料三中说“据艾媒咨询分析,泛娱乐直播领域正处于瓶颈期。数据显示,相比于2016年,2017年的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主要是因为优质内容匮乏、内容粗糙和严重同质化,导致了用户的加速流失”,可见应是“优质内容匮乏、内容粗糙和严重同质化”。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直播答题这种娱乐方式才是未来直播行业发展的方向”不合文意,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直播答题开辟了新的娱乐消遣方式,甚至是益智,娱乐、赚钱三不误……短期来看,直播问答是少有的负外部性较小的模式创新,非常有益于行业发展”,由此可见,直播答题只是在“短期来看”有益于直播行业发展。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问的是“目前中国泛娱乐直播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本题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存在的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的措施。首先解答第一个问题,如材料一“一些不良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如材料三“优质内容匮乏、内容粗糙和严重同质化”“变现模式的固化也让泛娱乐直播平台的成本不断提高”“疏于改进用户体验”“本来黏性不强的状况”;如材料四中“缺乏稳固的社交和流量基础的国内泛娱乐直播,凭一己之力平台化的道路目前来看非常艰难”,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再看第二个问题,对于此问,有两种答题方法,一是就前面提出的问题给出策略,如“优质内容匮乏、内容粗糙、严重同质化”,这是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就是“着力提升内容质量,避免同质化的倾向;二是到文中圈出相关部门的相关做法或者其他部门或其他国家的经验,如材料一中“广电局、网信办、文化部纷纷针对网络直播行为下发系列文件。针对直播平台的监控要求不断提高,内容愈加细化,不仅对表演者提出要求,对用户的互动行为也采取了一定的监管限制,这些监管措施将会推动直播行业健康发展,遏制不良直播内容的传播”。‎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B. “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C. “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 “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B. 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让他谋划重要事务,即使朝廷大臣弹劾他私自改动诏书,也不予追究。‎ C. 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D. 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 ‎(2)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答案】10. B 11. A 12. D ‎ ‎13. (1)当时征调百十个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使这件事停下来。(2)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引用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使众人折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为:王钦若当时主管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的意旨有不恰当的,上奏禀报后再说。虫达和周仲居”是两个人名,作“改诏”的主语,“周仲居”后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之”是动词“优假(宽容、宽待)”的宾语;“第”是副词,“只”的意思,修饰动词"诏”,其后不可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项,“‘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说法有误,“秩满”意为官吏任期届满。‎ 故选A。‎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理解有误,原文为“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掘开河道不是为了增加水田,而是用来遏制契丹骑兵。‎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辈,量词,表示人的多数,批;丁男百十辈,定语后置,调整为“百十辈丁男”;纲,名词,这里指货物;以为,认为;横役,指滥用劳役,在其前补充“这是”;罢,使动用法,使……停止。‎ ‎(2)属,正赶上;霖雨,连绵大雨;典,主持、主管,典者指主管的人;引援,引证;故事,旧日的制度;折,使动用法,使……折服、屈服。‎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何承矩字正则。年轻时为棣州衙内指挥使,跟从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按照功劳被授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掌管河南府。当时征调百十个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使此事停止。调任潭州知州,分条陈述施政中危害百姓的几十件事上奏,全部被朝廷采纳。总共六年,监狱屡空,下诏嘉奖他。米信为沧州知州,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上奏疏说:“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藉沼泽,筑堤贮水作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水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援引汉、唐屯田的旧例,来使众人折服。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主持这件事。因此从顺安以东濒临大海,广阔数百里,全部成为稻田,百姓依赖得益。‎ 淳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契丹精锐骑兵几千人深夜袭击城下,击鼓放火,以逼城楼。何承矩整顿军队,出来抵御,黎明,布阵酣战很久,斩首俘获很多,契丹军逃走。任职期满,召回何承矩,授为引进使。州民一百多人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乞请留下何承矩,皇帝赐给他金紫嘉奖他,下诏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因为事情有和缓和紧急的区别,难以协调兼顾,命令承矩担任四路都转运使,重要的事物让他共同谋划。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未满期而奉召任职,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何承矩说:“契丹如果听到这件事,必定认为是引诱他们的部属。”就改变诏文为招收水旱灾害而流落外地的人的意思。王钦若当时主管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的意旨有不恰当的,上奏禀报后再说。‎ 景德元年,入朝,提拔为领英州团练使。当时朝廷议论在北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景泰三年去世,特赠官相州观察使,丧资五十万,绢五百匹,宦官护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①沙棠②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①枻,同“楫”,船桨。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 B. 五、六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 C. 七、八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做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 D. 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 ‎15. 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4. B 15. ①这两句诗是李白对于功名富贵的鄙薄,表达的是诗人淡泊清净的人格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②功名富贵在诗中指的是楚王的“台榭”,而诗人推崇的是屈原的积极人生。③诗人醉心于眼前的游乐,表达的是对现实失望后,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是消极颓废。(其它看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堪称仙人”错误。是比“神仙”还要“神仙”的,不是“堪称仙人”。“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本诗最后两句理解分析。“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李白对于功名富贵的鄙薄,表达的是诗人淡泊清净的人格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歌颂,但是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写出诗人对现实失望后,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功名富贵在诗中指的是楚王的“台榭”,而诗人推崇的是屈原的积极人生。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有其他观点也可,需要言之有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答案】 (1). 不过数仞而下 (2). 翱翔蓬蒿之间 (3). 云无心以出岫 (4). 鸟倦飞而知还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境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仞、翱、翔、蒿、岫、鹜”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_________。结果读者___________,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读者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读者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文本的某些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___________。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与读者的这种辨别方式相比,简直是____________。‎ 读者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读者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许多衍生产品的消费,还会进一步欣赏原作本身。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读者具有的敏锐的辨识力只是针对特定文本 B. 读者对于特定文本也是具有敏锐的辨识力的 C. 特定文本也是可以被读者敏锐地辨识的 D. 敏锐的辨识力也是读者对于特定文本应该具有的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滥竽充数 举要删芜 显而易见 大相径庭 B. 鱼目混珠 去芜存菁 不言而喻 大相径庭 C. 滥竽充数 去芜存菁 显而易见 云泥之别 D. 鱼目混珠 举要删芜 不言而喻 云泥之别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 B. 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许多衍生产品消费上,还会进一步欣赏原作本身。‎ C. 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 D. 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还会进一步被许多衍生产品消费。‎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承接前文“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括号内话题应是“敏锐的辨识力”,可排除C项;根据后文“结果读者……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可知,括号内主语应是“读者”排除A、D两项。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鱼目混珠”强调以假乱真,“滥竽充数”强调以次充好。根据“仿作”可知,第一空应选“鱼目混珠”,排除A、C两项。“去芜存菁”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举要删芜”指写文章时抓住要点,删改繁杂的部分。根据“尽数淘汰”可知除去杂质,第二空应选“去芜存菁”,排除D项。不言而喻,喻,意思是了解,明白,成语的意思是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主观随意性”是眼睛看不到的,根据语境是在分析问题,属于“言”语,应该搭配“不言而喻”。云泥之别,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大相径庭,径意思是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整个成语是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语境不是用来说“地位”,应该填“大相径庭”。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成分残缺,应在“欣赏”后加“上”。B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分句语序颠倒,应改成“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D项,成分残缺,应在“欣赏”后加“上”;不合逻辑,人不能被产品消费,“还会进一步被许多衍生产品消费”应改成 “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故选C。‎ ‎20.根据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答案】①自然条件优越②色香味俱佳③采摘时机讲究④制作精细⑤功效较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以根据语段材料加以分析概括,关注重点词句,进行回纳总结。本题中,首先读懂文段大意,是介绍中国历史名茶:太平猴魁。根据要求,写出名茶的特点。文段有六句,一句概括一个特点。“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概括为:自然条件优越。“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色香味俱全。“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可以概括为:时机讲究。“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可以概括为:制作精细。“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可以概括为:功效较多。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夜郎自大,井中之蛙,见树木不见森林,突显了自我封闭的危害。‎ 材料 团结 退步 失职 众人划桨开大船 前怕狼来后怕虎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孤掌难鸣 得过且过 裹足不前 独木难支 畏首畏尾 敷衍塞责 ‎【答案】(示例)孤掌难鸣,独木难支,众人划桨开大船,突显了团结的重要作用。‎ 裹足不前,畏首畏尾,前怕狼来后怕虎,突显了退步的阴暗心理。‎ 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突显了失职的具体行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句能力。首先分析示例特点。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七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然后将材料中“孤掌难鸣”“得过且过”“裹足不前”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分组,分别照应“团结”“退步”“失职”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众人划桨开大船”“前怕狼来后怕虎”“做天和尚撞天钟”这三个七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团结”“退步”“失职”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最后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典,是人生的瑰宝、时代的精华,是情感的凝聚、想象的放飞,更是它赖以诞生和流传的文化传统所绽放的璀璨花朵。‎ 以下所列的篇章,都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的杰出经典:‎ ‎《逍遥游》(庄子)、《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兰亭集序》(王羲之) 、《滕王阁序》(王勃)、《赤壁赋》(苏轼)……这些作品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读了这些作品之后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 请选择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主题鲜明,文体明确,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标题自拟。‎ ‎【答案】品味经典,拥抱自然 在流淌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古诗文犹如高山上的白雪,幽谷中之兰花,露散后的明月,成为历史长河所积淀下的璀璨瑰宝。‎ 与野鹤做伴,与孤菊为友的五柳先生,自由自在地看天地间云卷云舒,写下《桃花源记》,成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后人飘逸潇洒的楷模;苏子在举酒属月中获得思想上的解脱,凌驾于万物之上,写下《赤壁赋》,与长江明月相结合……在不计其数的杰出经典诗文中,有太多向我们传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理。‎ 从诗文经典中可以看出,大自然是人类唯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共同财富。‎ 在当今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太多人被社会的快节奏所影响从而失去了本心,日复一日地追逐功名利禄。不妨听听《赤壁赋》中苏子说的吧:“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且吾与子所共适。”与其不择手段地争夺那些身外之物,不如放下尔虞我诈,将眼光回归自然,像桃花源中的人一样共同享受单纯美好的自然景色,才能获得解脱。‎ 诗文经典告诉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生活幸福。‎ 在当今世界,人们似乎都走入了物质生活丰富便是幸福的误区。而真正的幸福,应是《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安逸闲适和满足,应是《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自由轻松。而这些幸福不需要我们激烈竞争便能得到,只要虔诚地与大自然相结合,便能获得这份质朴纯真的快乐。‎ 诗文经典提醒了我们,人类对自然应该怀揣着敬畏之心。‎ ‎《桃花源记》中,县令与刘子骥都妄想寻找桃花源,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他们是尘世中浮躁人物的典型,希望对大自然一味索取反而遭到惩罚。只有像苏子一样“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清醒认识到自身之渺小和大自然无穷无尽力量的伟大,对自然充满敬畏,才能获得自然慷慨的馈赠。‎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既然那些优秀文人墨客已为我们做出榜样,当历史的洪流涨至我辈这一岸,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是我们不能推脱的任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认真理解材料,寻找写作的角度。开头导语,帮助考生理解“何为经典”,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提供了写作角度。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人生”“时代”“情感”“想象”“文化传统”等角度确立文章的主题。接下来考生要注意从文题提供的经典进行深入的理解,选择更准确的写作立意的角度。庄子《逍遥游》:浪漫的想象与深邃的哲思。苏轼《赤壁赋》:百变人生,造就不朽经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可以从人生选择的角度体会生活。王羲之《兰亭集序》:可以从文章名誉后代,对后代的影响的角度理解。王勃《滕王阁序》:可以从少年壮志的角度进行思考。以上无论是从材料的导语还是从名家名篇的角度进行理解,旨在帮助考生能选准写作的角度,进而能更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进行写作,最后考生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对文化经典进行现实的解读,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更接地气,才能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经典、瑰宝、时代的精华、情感的凝聚、文化传统。考生把握以上关键词进行审题立意,根据后面提供的名家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自身和现实。‎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