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论狂狷 ‎ 徐怀谦 ‎   狂狷不是什么时髦的东西,“至圣先师”孔子对此早有论述。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在孔子的心目中,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来的。但他对狂狷没有丝毫的贬义,为什么?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狷者的形象。他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虽然被后世的统治者尊为国教,但他生前周游列国时,饿得脸上呈菜色,“累累如丧家之犬”,是一个彻底的现状下的失败者,于是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 ‎   除伯夷、叔齐之外,较早的狷者还有不要尧的天下的许由,逃避晋文公的封赏、隐居绵山的介之推等,但总起来说,这样的狷者并不多,而且上面提到的这些人都缺少狂的一面。既狂且狷,是后世出现的阮籍、嵇康、李白、李贽、徐渭等人。当代称得上狂狷的,一个是大陆的钱钟书,一个是台湾的李敖。‎ ‎   狂狷如此之少,原因有二: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代价。清人叶燮论诗,说诗人须具才、胆、识、力。做一个狂狷者,同样需要这些本钱。第一个本钱就是才,而且须是大才。古人说“恃才傲物”,这是有道理的,没有才,想狂也狂不起来。咳唾珠玉的钱钟书则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自己也懒得去拜访。李敖更是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李敖是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包办者。”“609年的唐宋两代才不过出了八大家,但是60岁不足59岁有余的李敖却是以一当八,早已超过古人今人。”‎ ‎   光有才,若没有胆、识和力,不过是个才子而已。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铮铮傲骨的。这身铮铮傲骨便是由才、胆、识、力经多年磨砺、淬火、凝铸而成。当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一介书生钱钟书居然据理力争,最后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这与许多儒生的嗫嚅、萎缩是迥乎不同的。‎ ‎   今天,我们饭后闲谈或写文章论及狂狷的时候,当然觉得痛快淋漓,但狂狷者所处当世却是并不轻松的,有时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甚至是一条生命。“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死在司马昭的刀下,“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不得不慨叹“行路难”。李敖骂蒋介石、斥国民党,于1970年和1 982年两次被捉入狱,前后近十年之久。令人称奇的是,在遭受苦其心志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他都能重整旗鼓,挺枪再战,狂态丝毫不让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衡。‎ ‎   狂狷与杀头有时是划等号的,这一点狂狷者本人是清楚的。可是为什么在中国文人中居然形成了一个狂狷的传统(尽管为数不多)?只能用老子的话解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实,谁都怕死,只是有值得以死相拼的东西存在,那就是道义、真理。‎ ‎   狂狷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异端,但究其实,却是一种本真。只是这种本真,在乡愿、好好先生、和事佬、巧言令色之徒、小人、奴才、贪官污吏等充斥的现实面前,就显得有些扎眼,有些让当权派和假道学们不舒服。比如,李敖就说:“我是真人,一切以本色相见。”他的这种本色,在“集体逃避现实”的台湾知识分子中间,就显得狂狷味十足。以身殉“日心说”的布鲁诺虽是真理的化身,在当时却被定为异教。‎ ‎   说到底,狂狷是本色,是学不来的。我们不必担心狂狷会成为一种时髦,也不必像呼唤崇高、呼唤圣洁一样呼唤狂狷。一个社会,狂狷多了肯定不是好事;但如果没有狂狷,也未必就是好事。‎ ‎(摘自《华章》杂志)‎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狂狷者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钱钟书看不起司马迁、韩愈;在“文革”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他据理力争,甚至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 B.把天下治理得很好的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而许由不要尧的天下;对晋文公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有功的介之推,逃避晋文公的封赏,隐居绵山。 C.死在司马昭的刀下的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不得不慨叹“行路难”的李白也曾“天子呼来不上船”。 D.李敖斥骂国民党、蒋介石,入狱近十年,遭受皮肉之苦后,仍重振旗鼓,挺枪再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铮铮傲骨,不但要有才,还要有胆、识和力。 B.当代社会狂狷者很少,一个是钱钟书,另一个是李敖。究其原因,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出代价。 C.李敖遭受入狱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都能重振旗鼓,挺枪再战,但狂态却比不上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横。 D.狂狷虽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异端,但却是一种本真,以身殉“日心说”的布鲁诺即是证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本人是一个狷者,他认为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来的。他周游列国失败后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就是最好的证明。 B.狂狷者的铮铮傲骨受到后世论者的赞赏,但对其本人而言,他们在当世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C.狂狷者究其实是一种本真,这种本真在小人、奴才、和事佬、贪官污吏等充斥的现实面前显得有些扎眼,有些让当权派和假道学们不舒服。 D.狂狷是本色,不会成为人人追求的时髦,也不需要大力提倡与呼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不能没有狂狷者,但也不宜过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各题。‎ 缝山针 非鱼 ‎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一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到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 B.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表现了他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 C.《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5.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6.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B.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C.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D.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因以 ‎“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B.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文中的“公”比“伯”的爵位要高两个等级。‎ C.柱国,中国古代官名,常肩负国家重任,地位非常尊贵。‎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景”是褒扬性的谥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5分)‎ ‎(2)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 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3)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苔痕的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在古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古树上,在诗人的心中________地蔓延,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青苔标志着静寂,那永恒的静寂,只有________的地方才有青苔,青苔显示出永恒的宁静,显示出野趣、古朴和稚拙。青苔的出现,在宁静中向人昭示________的消息,诗人们借此执拗地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世事变化只是表象,(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把玩青苔的心理。他们通过对青苔的咀嚼,表达对人生________的思考。把玩青苔,就如同中国诗人喜欢把玩残花的心态一样。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无边无际 人迹罕至 亘古不变 雪泥鸿爪B.不着边际 荒无人烟 颠扑不破 痛定思痛 C.无边无际 人迹罕至 颠扑不破 痛定思痛 D.不着边际 荒无人烟 亘古不变 雪泥鸿爪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永恒才是真实的绵延 B.绵延的永恒才是真实 C.永恒才是绵延的真实 D.绵延的真实才是永恒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B.诗人顽强的“赏”‎ 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C.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D.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四、基础知识(四小题,共12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耻相师      师:老师    B.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1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从而师之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小学而大遗 ‎19.下列不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3分)‎ A.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0.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3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五、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18年1月,一辆公交车失控坠入河中。危急时刻,一位吊车司机迅速开来了吊车,把人一个一个全部“钓”上来。因为这次义举,常州市授予他“见义勇为市民”称号,还奖励他5000元人民币。没想到他竟然拒收奖金:“救完人拿奖金,那救人的性质不就变了吗?”‎ 子贡家里富有,拿钱为国家做了好事,主动不要赏金和名誉。孔子听到此事后表示不妥:这会让别人认为做好事收酬谢钱物就是追名逐利,这会影响人们做好事,于国于人无益。‎ 做好事到底要不要奖励呢?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试题 答案 ‎1.B; 2.C; 3.B ‎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狂狷者表现的一项”,B项,许由与介之推属于狷者形象,不属于狂狷者。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项,“但狂态却比不上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横”说法错误,原文是李敖的狂态“丝毫不让”祢横。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不正确的一项”,B项,“狂狷者的铮铮傲骨受到后世论者的赞赏,但对其本人而言,他们在当世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说法不正确,原文是“(狂狷者)有时要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甚至是一条生命”。‎ ‎4.D; “以小见大”理解有误。‎ ‎5.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照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 ‎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6.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 ‎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7. D.‎ ‎8.B公、侯、伯、子、男只是周代的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9.A项中“教自己”,不准确。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10.(1)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是”“尝”“行”“期”各1分,大意1分)‎ ‎(2)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既” “通好”“行李”“遗”各得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他的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所疼爱。贺兰祥虽然常在军队里,但经常聘请儒士,教自己读诗书经传。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才派遣使臣迎请他们。贺兰祥十七岁,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瑜。又进攻回洛城,攻克下来。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都很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很清廉。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时已经与梁朝友好来往,使者往来的时候,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拜任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溉灌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贺兰祥与宇文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亲密,统军治国的大事,宇文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安抚西边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 ‎11. C 12.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译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鉴赏: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13.(7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2)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4. A【解析】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不着边际:意思是挨不上边,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不着边际”含有贬义,用在这里感情色彩有误。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荒无人烟”语意太重,用在这里不合适。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义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颠扑不破”不能修饰“消息”。 雪泥鸿爪:意思是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再回想当时所遭受的痛苦。指吸取教训,警惕未来。“痛定思痛”与语境不符。‎ ‎15. B【解析】 根据上一句“世事变化只是表象”,下一句相对格式应该是“……才是真实”,据此排除AD两项;根据整个句子的表达意图,排除C项。‎ ‎16. C【解析】 本句语病有两处,第一处是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与”,在“那股将生命”前加介词“与”;第二处用词不当,将“发展”改为“展现”。‎ ‎17.A师:学习 ‎18.C(A“从而”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作连词的“从而”。从,跟随;而,而且。B学者: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D小学:在小的方面学习。今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 ‎19.D(A“从”通“纵”。B“受”,通“授”。C“生”,通“性”。)‎ ‎20.C判断句(A宾语前置。B介词结构后置。D被动句。)‎ ‎21、立意参考:‎ ‎①要奖金:理所应当,付出应该有回报 ‎②不要奖金:品德高尚 ③自圆其说,其它立意亦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