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平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
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
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在这种背景下,
“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
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
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
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然
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
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
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
心境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
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
典。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
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
玄学经典。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
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
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
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
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正是这种超越形的
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另一方面,他们
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神韵”这一独特
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
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
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
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把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
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
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
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
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体现。
1.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
B.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
C.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
D.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
2.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B.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C.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
D.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
突出表现。
B.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
此麻痹自己。
C.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
价值和意义。
D.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
真正解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小米
徐慧芬
小米是我小学时的同学,从小就长得很丑,丑得一点都不讨人喜欢。一张大
嘴,嘴皮翻起,眼皮上有块跌伤后留下的疤,疤没长好,使眼皮有点吊起来,让
人觉得两只眼睛大小很不一样。
小米三年级转到我们班,来后不多久,大家就发现,这样一个难看的女孩还
喜欢说谎。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说是她妈妈专门买给
她吃的,买了好多好多。可是,那天,她摇摇晃晃拎着一只大马桶走着,她妈妈
迎面上来,伸手就是两记耳光,原因就是她偷了糖果还不承认。有一个同学看到
了,全班也就知道了。大家都说小米骗了人,以后不吃她的糖果了。
过了一个学期,班里来了两位实习老师,班主任让大家穿得干净点,迎接新
老师。小米从书包里掏出一块漂亮的丝巾围在脖子上,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
她的小阿姨送她的生日礼物。后来她的小阿姨当着同学的面骂小米是贱骨头,偷
了她的新丝巾。从那以后,没有一个同学相信她的话了。但是,她仍旧不断地说
谎,又一次一次地被别人戳穿。
说谎是不老实的行为,当然不够资格当少先队员。所以到了五年级,小米还
是入不了队。后来她又做出了一件更严重的不老实的事情。那次我们中队去少年
宫搞活动,当然,不是少先队员,不戴红领巾,少年宫门口是不让进去的。这次,
辅导员对小米说:“你也去吧,你候在门口,等我到了,带你进去。”可是等我们
进了少年宫,发现她早已进来了。辅导员问她:“你怎么进来的?”她说是看门
的老伯伯主动放她进去的。后来别班有个同学告诉辅导员说,他看见小米慌慌张
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红领巾往脖子上一系,进门后又赶紧扯了下来藏在口袋
里。辅导员问小米,是不是这样?小米说是别人瞎说。有个同学就一伸手从她口
袋里扯出了红领巾。这样,大家便很气愤,气愤她竟敢冒充少先队员。之后大家
经常骂她:不要脸!骗子!冒充少先队员!
过了几年,碰到上山下乡,小米和她的弟弟为了实现“一片红”,就一起回
到他们老家乡下插队落户干革命了。又过了几年,她妈妈退休了,有政策可以让
子女顶替,小米的弟弟就上来顶替她的妈妈进了工厂。小米就在老家生了根,嫁
给了当地一个驼了背的村办厂厂长。小米的乡亲告诉过小米的娘家人,那个驼背
脾气很坏,喝醉了酒,常常骂小米是丑八怪。驼背还嫌小米乱花钱,把钱统统藏
了起来。小米买布做一条短裤的钱也要向他讨。可是小米回娘家时,还是骗大家,
说她的男人待她很好,很看得起她。她男人偶尔发发小脾气,她只要眼睛一瞪,
男人就乖得一声不响了。她说她很有威信,两个孩子也听她的话。
又过了几年,又有政策,知青的孩子可以报一个户口回来。男人说:“两个
丫头,弄一个回上海吧。”她就到娘家来和父母兄弟姐妹商量。大家说:“哪来的
地方住?难办得很哪!”她回到乡下,又骗男人说,家里的兄弟姐妹抢着要她的
孩子住他们家,可是她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爹娘。男人知道她说谎话,
骂了她几声十三点只好罢了。
前年,她的老娘风瘫了,家里写信叫她回来一次。兄弟姐妹说:“我们都要
上班的,工作跑不开的,要么你来陪陪老娘,要么大家出点钱,请个人帮忙。”
小米当即就摸出一千块钱,说是她男人叫她带上的。回到乡下,她男人一把揪住
她的头发,问她家里的一千块钱哪儿去了,小米说:“我怎么知道?”男人要往
死里打她,小米只好说拿了这钱是想到上海为男人买一套样子好点的西装,结果
钱丢了。男人哪里信她。男人说他总要到上海去问个究竟。吓得小米赶紧跑到邮
局打电话给娘家:“不要说我给了你们一千块钱。”这一次她自己戳穿了自己的谎
话,气得她娘家人骂道:这辈子就没一句真话!
看来,小米娘家人的话是对的。到死,小米仍在说着谎话。去年,我在火车
站不期碰到小米,见她如此瘦削,不免诧异,她却告诉我无甚大病。其实,她是
来上海查病的。查出来得了肝癌,已是晚期。她是知道的。但她对家里人说她只
是生了一个不要紧的囊肿。所以直到她死后,家里人才知道小米又一次骗了大家。
现在小米已经去世了。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
会说谎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米内心很要强,为了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
校分给同学吃;为了和同学们一样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她冒充少先队员。
B.小米不讨人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爱说谎,表面上看她品质不好,实际是
她珍惜个人形象的体现。
C.小米骗家人说钱是丈夫叫她带上的 ,是因为想在娘家人面前显示自己嫁得好,
丈夫通情达理对自己也很疼爱。
D.小说叙写了小米一系列说谎的故事,但是并不给人以重复烦琐之感,因为每
个故事中小米面对的人物都不同是最主要原因。
5.小米为什么总要说谎?造成小米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 分)
6.“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这句话是
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小题。
材料一:
8 月 10 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
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
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 APP 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
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
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
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
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
代》,有删改)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是针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的气象预报工作。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
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
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
格化预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
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
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 3 公里分辨率、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更高的频次更新和发布
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
全国范围内逐 3 小时 10 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
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 3 个要
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
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 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
有刪改)
材料三: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资料来源于 2018 年 8 月 17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
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
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温度条件
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
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
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
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
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
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
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 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
已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C. 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
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
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原来的定点预报,只用某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天气
情况,因而相对于其他“点”而言,它总是不准确的。
B. 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
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C. 网格化预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它的网格可无限缩小,即在空间上愈
发精细,而它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就更具体并且更有针对性。
D.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在时间上表现为更新和发布是更高频次的,目前已经能
做到全国范围内逐 3 小时 10 天预报并分钟级滚动更新。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
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
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
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①,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
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虽宿德勋贤,自如故
事。”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②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
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
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
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
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
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
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
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
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
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
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
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
泣白其母曰:“奈何以 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
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
节)
(注)①班行:上朝的位次。②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
付所司劾治
B.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
付所司劾治
C.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
付所司劾治
D.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
付所司劾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黄门,官职名,汉朝设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
员,皆以宦官来充任此职,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B. 三公,秦朝最尊显的官职,秦以后多为虚职。一说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一说为司徒、司马、司空,另一说为太师、太傅、太保。
C. 赦,帝王以施恩的名义来赦免所有的犯人。如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
立太子或者遭遇天灾等情况是,常常会颁布赦令。
D. “出”,指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
“放外任”, 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
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 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
职,于是建 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 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
刘家亲戚乃 至厮役,他极力反对,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最后改知兴化军。
D. 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他的家人连扶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
费用都没有。 太后去世以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赏赐了他的家人五十万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
(二)古代诗词阅读(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
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
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
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
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 归 园 田 居 》 中 写 诗 人 房 前 屋 后 的 环 境 的 句 子 :
“ , ”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句来
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
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
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发号施令。你
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
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
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
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
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
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
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
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
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
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
仰望天空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
卫土地
C.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
仰望天空
D.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
望天空
20.长江中学 2009 届学生将举行ー次毕业十周年纪念会,班长将作为学生代表在
聚会上作书面发言,下面是他发言稿的部分内容,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 分)
十年之后,我们终于拨冗回到了母校。当年各位老师对我们关爱有加,那时
我总是迟到,老师却没有骂娘,而是给我写了一幅字,至今我还惠存在家。现在
我的工作还算人模狗样,大家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答:①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儒家认为,人既要能认识自己的大,①_________;不能以大自做,也不能
以小自卑,正所谓“泰而不骄”“位卑未敢忘忧国”。然而,这并不容易做到。人
的自我失落,大都来自于同自然和他人的不融洽、不协调,而其根源则在于自我
本身,即不是只见自我之小而妄自菲薄,②__________。也就是说,不能恰如其
分地认识自我,③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
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
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
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选准角度构思作文,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安平中学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1.D(D选项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的是魏晋士人的气魄和感染力,而非魏晋风度。)
2.C(C选项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而非形成原因。)
3.C(A选项中“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不是由“人的觉醒”促进的,而是“人的觉醒”
的表现;B选项属于强加因果,从第 2 段可知,魏晋文人名士内心大都崇尚老庄之学。D选项
原文为“追求精神解放”,而非“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D(D项“每个故事中小米面对的人物都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错误,重要原因是事件、
场景、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5、(1)原因:①小米长得丑,所以从一出生就开始得到大家的厌弃,她说谎是为了博得别
人的喜欢和尊重,可是却一次次被戳穿招致更多的讨厌,如此恶性循环。
②送钱给娘家、隐瞒自己的病情等谎言是因为小米善良、重视亲情、坚强。
(2)被拒原因:人们只看到了小米说谎,却看不到她对爱与尊严的渴望,更不曾反省自身
的冷酷无情,冷漠的社会环境是造成小米悲剧的根本原因。
6、①这句话强调的是“我相信小米在天堂是不会说谎的”,言外之意是人世间的环境迫使小
米说谎,正因为在所处环境中缺乏爱,只有冷漠、歧视和侮辱,小米才想靠说谎给自己挣来
一丝尊严,可她连表面的尊严也没能得到。
②小说以此针砭了人情的冷漠,表达了对小米被歧视、被侮辱、被伤害的处境的同情。
③表达了对爱心和尊重的呼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7.B【解析】“已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
8.B【解析】A项,“它总是不准确的”推断错误。虽然原来的定点预报所预报的是某一个“点”
的天气情况,但不能武断地说它总是不准确的。C项,“意味着它的网格可无限缩小”,这一
表述于文无据,也不符合事实。D项,网格化预报目前并不能做到“全国范围内”“分钟级滚
动更新”,由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可知,这只是部分省份能够做到的。
9.①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时间上,更新和
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天气预报。②预报内容更全面丰富。陆地和海洋
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 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③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
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B【解析】句中注意两个“尊”之间的关系,“故事”,意思是“旧例、旧时制度规定”,
一般独立成句,前后要断开。“今……若此”,一般独立成句。故选 B 项。
11.C【解析】“所有的犯人”说法错误,谋反、欺君,都不是赦免之内。
12.D【解析】“赏赐他的家人五十万钱”说法错误,原文为“赐其家钱二十万”。
13. ⑴晏殊用笏板打人,把人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上书:“晏殊身为宰相,为百官效法的
榜样,他却因愤怒 急躁而有失大臣的体统。(“以”“折”“法”“忿躁”“亡”各 1 分)
⑵小女儿哭着对母亲说:“怎么能因为这件事损害父亲的名誉。”最终拒绝而没有接受。(“季”
“奈何”“累”“卒”“纳”各 1 分)
参考译文:
曹修古,字述之,是建州建安人。凭着考中进士为官,一直升至秘书丞,外任饶州通判。宋
绶因他有卓越的才能而举荐他,他被召还朝廷,以太常博士的身份兼任监察御史。他上书奏说
了四条建议:贯彻法令、审查 旧制、爱惜财物、分辨忠奸,言辞十分恳切。又上奏说:“唐代
贞观年间,曾经下诏令,规定退休官员朝班的 位置在本品现任官员的上列,目的是想使官员
知羞耻而勇于退职。近来有人年纪已经超过八十岁,仍然站在朝班行列,精力已经衰弱,对官
事有什么补益?请下诏给有关部门,命令文武官员,年龄达到七十的,自己上书 提出申请,朝
廷特别予以升官退休,仍遵从贞观旧制,即便德高望重和功勋卓著的官员,自当依照惯例退
休。”朝廷于是据此制定了法令。
曹修古曾经同三院御史一行十二人上早朝,快要到达朝堂的时候,有两个太监骑马不肯
回避,有人呵斥 他们停止,反而被他们二人责骂。曹修古上奏说:“先前的史籍说,御史台有
尊严天子才有尊严。旧时制度 规定,三院御史同行的规格与知杂事相同,如今这两个太监如
此轻侮怠慢,请将他们交付主管官员弹劾治罪。”皇上听说此事,立即下令笞打那二人。晏殊
用笏板打人,把那人的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上书:“晏殊身为宰相,为百官效法的榜样,他却
因愤怒急躁而有失大臣的体统。古时候,三公犯法不交官吏查办,前朝陈恕在中书省打人,当
即就被罢黜官职。请依照典法对晏殊予以惩治,来平息舆论。”王宫内把翡翠鸟的羽毛作为衣
服的装饰,皇上下诏让到南越地区去购买。曹修古认为这种做法是伤害生命,而且宋真宗时期
曾经禁止采集猴毛,旧例尚未久远。于是皇上就下令停办此事。当时特别崇尚修建塔寺,朝廷
商议搭建饰金的楼阁,所需费用多得数不尽,曹修古极力陈言此事不可实行。
过了很久,外出担任歙州知州,转任南剑州知州,又任开封府判官。历任殿中侍御史,擢升
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并代理同判吏部流内铨。未过月,正值太后兄长 的儿子刘从德
死亡,朝廷录用他的亲族乃至仆役差不多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都因
为 他的遗奏越级授予官阶。曹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替上奏批评。太后大怒,把奏章
交付中书省论罪。大臣请求贬曹修古为衢州知州,其余官员依次处罚。太后认为责罚过轻,
命令全部削去官阶一级,任命曹修古 为工部员外郎、兼任杭州通判,还未起身,又改任兴化军
知军。恰逢天下大赦,官复原位,却仙逝了。
曹修古当朝为官时,慷慨有风骨节操。当太后临朝听政时,权贵幸臣当权,人人都顾虑害
怕,曹修古却遇到事情就上书直言,从不回避屈服。曹修古逝去之后,人们都十分痛惜。他家
中贫困,不能把灵柩运回故乡安葬,他生前 的部属和幕僚筹集五十万钱以资助办理后事。他
的小女儿哭着对母亲说:“怎么能因为这件事连累我父亲的名誉呢!”最终拒绝没有接受。等
到太后去世,皇上想到曹修古的忠贞,特别赠官为右谏议大夫,赏赐他家人二十万钱。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14.C(“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错,此处应是诗人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
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
15.①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
深秋景象。
②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作者内心的
失意悲凉。
③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
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作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每点 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B(“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
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
山,国家。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
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超凡脱俗”即超出常
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18.D(根
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项,“精神”
“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
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19.C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
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
地”。)
20.①拨冗 抽空 ②骂娘 训人③惠存 保存 ④人模狗样 小有成就⑤鼎力 尽力
(每处 1 分)(①“拨冗”(指对方)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抽
空”。②“骂娘”为粗俗用语,应改为“训人”.③“惠存”是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
应改为“保存”。④“人模狗样”形容举止、形象不像样的人,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含讥
讽或诙谐意), 可改为“小有成就”。⑤“鼎力”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应改为“尽
力”。
21.【参考答案】①也要能认识自己的小
②就是只见自我之大而妄自尊大
③缺乏自知之明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要注意把握整个
语段的中心,二要注意横线前后语句的提示作用。开头一句有关联词“既要”,空格①后的
句子又有关联词“不能……也不能”,表明空格①中要填的内容与前面半句是并列关系;“不
能以大自傲”是承接“人既要能认识自己的大”,空格①中所填内容则要承接“也不能以小
自卑”。整个文段的中心是谈人的“大”与“小”和人的“自傲”与“自卑”,再根据空格②
前一句中的关联词“即”与句式,就可推出空格②处补写的内容和句式。空格③前面有“也
就是说”,这是对文段中心的总结、归纳,而“不能恰如其分地认识自我”其实也就是“缺
乏自知之明”,这样空格③要补充的内容就补写出来了。解答此类题目,①把握语段意思,
明确所要填写内容的大致意思;②分析前后内容,明确横线处陈述的主体,由此来确定所需
要填写的内容要素;③关注语段特点,把句子之间关系,要注意关联词。
四、作文(60 分)
22.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理解寓意是准确审题立意的关健。蝶的回答体现了寓意,
我们的着眼点可以放在蝴蝶的回答上。必须渴望飞翔",才能真正飞翔一一志存高远,才能
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一一具有放弃现
有的安逸舒适生括的勇气,历经磨难,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
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一一一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得到生命的
飞升,就必须付出代价。勇于打破原来赖以生存的模式、制度、习惯,才能获得新生,实现
质的飞跃。综合上述要点.这段寓言材料的主旨可以归纳为:志存高远,勇于摆脱旧束缚,
勇予牺牲,付出代价,才能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范文:
生命真意
美丽的烛火在黑夜中静静地释放着生命的美丽与意义。因为渴望光亮,她成了光明的宠
儿,虽然牺牲了芯和油,甚至是生命,但她却成就了辉煌。烛的人生,何尝不是人的人生?
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安享,而在于不停地超脱、超越,以寻觅其本真。
让心飞跃,让生命灿烂。人生就像一艘航船,满载着酸甜苦辣。心则是航船的动力,有
心才会航行,才会通向人生目的地。少年周恩来就发出呼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简简
单单的几个字,却蕴藏着山崩地裂的伟力。他让心飞跃起来,超脱了狭小的地域,在更广阔
的空间指挥人生的航向。正是这种渴望,让他成为公认的才子;正是这种渴望,让他成为人
民的好总理。
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的生命原本都是一样的简单平凡。然而之所以会有伟人与庸人之
分,是因为心灵的高度。勇敢的渴望,人生必会灿烂辉煌。
惟有超越,才会拥有生命的升华。我们就像大自然中的一株花草,开出的花朵儿有高贵,
有美丽,也有平淡。只是因我们太安于现状,太满足于现在,而又害怕超越过程中经历的痛
苦。然而侯斌却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生命原本可以达到如此高度。在残奥会的开幕式上,
侯斌拉着绳子,将自己和那轮椅,抬升到了 39 米高台,点燃了圣火,将生命的意义抬升到
了与圣火相同的高度。侯斌着实让我们敬佩。一个残疾人,不仅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做出巨大
的贡献,更让生命震撼了整个世界。
他原本就是一个残疾人,轮椅本该变成他一生的“伴侣”,他原本应该很平凡,他原本……
然而他不是任何一个“原本”,而是现在顶天立地的一个“人”。因为他超脱了安于现状的“我”,
超脱了以残疾做借口的安适。自然,他也付出代价,一次次“魔鬼”训练的汗流浃背,一次
次疼痛的受伤,即使点燃圣火之时,他的手还在伤痛中。可是,这值!毕竟,超越了,崇高
了!
生命就该如此奋斗,如此超越。你一定会有失去、抑或失败,然而,你也定会收到痛后
的奖励。痛并快乐着,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生命意义有多重,我们要追求那最高的层次。就像美丽的蝴蝶,想要飞翔,敢于承受破
茧的痛苦。惟有如此,生命方能增添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