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水一中高一级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沛公欲王关中。”——“关中”一般是指战国至秦汉间,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B.“五经”,是我国古代五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合成,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春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D.九宾,为古代接待宾客之礼,由九名迎宾人员立于朝廷,依次传呼接引使者上殿,是当时外交上最隆重的仪式。‎ ‎2.与 “以其无礼于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 B.以乱易整,不武。‎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下列划线字的活用类型,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皆白衣冠以送之 亡去不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太子迟之 B.既东封郑 吾得兄事之 箕踞以骂曰 常以身翼蔽沛公 C.共其乏困 臣活之 使使以闻大王 范增数目项王 D.此亡秦之续耳 群臣怪之 且贰于楚也 与郑人盟 ‎4.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将焉取之 B.吾属今为之虏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此其志不在小 吾其还也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臣死且不避 ‎5.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过分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 今行而无信 信物 B.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念 ‎ 秦武阳奉地图匣 捧着 ‎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法度 C. 卫士仆地 倒、跌倒 ‎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揭开 ‎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一定 D. 因人之力而敝之 破败 ‎ 乃为装遣荆轲 整理,置办 ‎ 杀人如不能举 完,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 ,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 的当下,必须 、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二、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0—11题每题2分,12题6分)‎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业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国遭到秦国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描写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描写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手高出一筹。荆轲的分量之所以超过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是因为秦王的分量超过其他被谋刺的四个人的总和。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多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 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追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而匕首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王”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嬴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史记·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10.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描写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封建王朝里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提升了荆轲的名气。‎ D.荆轲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而匕首见”的第一瞬间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土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12.如何理解“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的含意?‎ ‎ ‎ ‎ ‎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3—15题每题2分,16题6分)‎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宦官)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B.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C.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D.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将,有“飞将军”的美称。匈奴畏服,数年不敢来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里有王昌龄对李广的赞誉。‎ B.‎ 匈奴是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的统称。胡人原指戈壁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族群。秦汉时期,塞北胡人统一后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则自称为胡。‎ C.“结发”就是“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指童年或年轻为结发。文中“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的“结发”就是这个意思。‎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春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全书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跟从李广训练士兵的一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结果宦官被匈奴人放箭射伤,逃回到李广那里。‎ B.面对匈奴的几千名骑兵,李广的百名骑兵大为惊恐,想要逃跑。李广却不断下达前进的命令以诱敌,匈奴果然中计领兵撤离了。‎ C.李广宽厚爱人,也为士兵爱戴,士兵乐于为他所用。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时,部队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 D.最后一段末作者引用谚语,以桃李比喻李广,李广忠诚信实的品德得到人们的敬仰,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深深的敬佩之情。‎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 ‎ ‎(2)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 ‎ 三、诗歌鉴赏(共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来喜欢你?‎ B. “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 C. 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D. 这首词中,作者寄情山水,与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轻松愉快。‎ ‎18.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 ‎ ‎ ‎ 四、默写题(共10分)‎ ‎19.默写(每空1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2)携来百侣曾游, 。‎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 ‎(4)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5)公曰:“不可。 。 ,不仁”。‎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43分)‎ ‎20.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3分)‎ 对于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对每天需要翻过几座大山去上学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幸福是一条好走的路和一双合脚的鞋,或是离家更近一点的一所希望小学;① , , ;② , , 。‎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 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天水一中高一级2019级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检测试题答案 命题:高一语文组 ‎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C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故选C。‎ ‎2.D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与D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A项是宾语前置;B项是省略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类活用。A项,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B项,都是名词作状语;C项,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D项,动词作名词;意动用法;数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何,什么;从哪里;B项,被;C项,代词,他的;语气词,还是;D项,况且;尚且。对于此题要识记常用的16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过:过错;B项,顾:只不过;度:风度;D项,敝:损害。对于课内的文言实词要识记并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C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例句和C项均为被动句。A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兼省略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故选C。‎ ‎7.B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本题画线语句错误有二:一是语序不当,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二是“加大……处罚措施”搭配不当,应改为“加大......处罚力度”。B选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B。‎ ‎8.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言逻辑、语句复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词开头,排除C、D;B项,“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排除BC项。故最恰当的为A项。故选A。‎ ‎9.D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语境是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快,所以用“突飞猛进”;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语境是指在人工智能下“刷脸”的常见,所以用“屡见不鲜”;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所以用“方兴未艾”;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语境是指提前做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准备,所以用“未雨绸缪”。故选D。‎ ‎【点睛】‎ 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10.D 这不是荆轲刺秦王的意图,是作者的观点。故选D。‎ ‎11.C 题中C项,理解不正确。文章中看不出“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文章中,作者认为荆轲刺杀失败的结果,比刺杀成功更好,从“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一句中可以看出。‎ ‎12.①荆轲在秦廷行刺的短暂几分钟,表现出慷慨赴死、大义凛然的气节,是正义的化身。②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③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文中句子含义的题目,要求分析“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的含意,分析含义注意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强化观点的作用,因此,理解时要结合作者的观点分析,同时抓住句中的“短暂几分钟”表现出慷慨赴死、大义凛然的气节,是正义的化身;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几千年”表现出荆轲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分析。‎ ‎13.B ‎14.D ‎15.B ‎16.(1)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来坚定他们的错误想法。‎ ‎(2)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就不去靠近水。‎ ‎【解析】‎ ‎13.本题句意为: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辈子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的官,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 ‎14.‎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知识。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D项,“从春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错误。应为从黄帝到汉武帝。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中,B项,“不断下达”错。结合文本内容“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分析可知,李广只下达了一次命令,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6.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彼虏”,那些敌人;“以……为”,认为;“走”,逃跑;“皆”,全、都;“坚”,坚定。‎ ‎(2)将,带领;乏绝之处,缺粮断水的地方;尽,完全。‎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家世代相传射箭之术。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马射箭,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中郎。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训练士兵,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俘虏捆绑上马之后,(准备回去),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替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这些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下来,解下马鞍,命令士兵们把马放开,自己都躺在地上休息。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以此使他们的错误想法更坚定。”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到了半夜,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辈子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的官,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后来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从东路出兵。军中没有向导,军队糊里糊涂地迷失道路,会师时落在大将军的后面。卫青准备向皇帝上报这次出兵不利的原因。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年轻时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部下的将士们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看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说明大道理呀。‎ ‎17.D 【解析】D项“心情轻松愉快”错误。‎ ‎18.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词人辛弃疾的资料;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听读《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点睛: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任时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和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后曾在江西一带长期闲居,不被重用。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19.略 ‎20.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本题,划线句子的句式是:对……(人物)来说,幸福是……和……,或是……。本句要运用暗喻的修辞方法。‎ ‎21. 留在心底的风景 光阴如流水,无情的岁月不知已冲刷去了多少又多少的记忆,但有些记忆,任凭时间的洗涮,却记忆犹新。‎ 星期五,一放学便遇上了暴雨,一路伞中听雨,心情也被这雨弄得闷闷的吗,有些不快。没想到,走近家门竟发现钥匙没带,唉,无奈。我轻轻地叹了口气,心情更加郁闷。弯下腰铺一张报纸在台阶上,坐下来,慢慢拉开书包,拿出作业靠在腿上开始写起来。那老天爷却仿佛硬要与我作对,不断地有人走过,起身,再坐下。这仿佛是一个连贯的动作,渐渐地,人便麻木了,我也开始淡漠这一切,机械地反复坐着这两个动作,似有几分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情怀。‎ 不知过了多久,天也渐黑了,我才抬起头,却被这样一幅画面吸引住了,不,应该说被触动了,那是一个年已花甲的老奶奶和一位一二岁学步的幼儿正在楼梯上来回地学步。老奶奶见我抬起头,便对我笑了笑,顿时,这似曾相识的笑容让我一时恍惚起来,那不是外婆的微笑吗?一时间我有一种想上前叫一声“外婆”的冲动。但我没有,因为我知道那不是,也不能是。那对祖孙还在不停地上下走动,一步一个脚印,很慢……年已花甲的老人哪经得起这番折腾,待一会儿就要歇息了吧,我思忖到。可那脚步却不曾停下,只是固执地不断走动,看着眼前的风景我再也无心做作业,只是仔细地端详着这对祖孙,老奶奶的满头银丝中还夹杂着几根黑发,脸上却始终漾着那慈祥的微笑,让人感觉好亲切,那孩童的眸子中满满都是天真与执着。顿时,我的心猛然一颤是被这幅祖孙情所感动了,那始终淡漠的心也变得有些欢快起来了,暖暖的……‎ 是啊,儿时外婆不也是这样吗?大手牵着小手,有着一双充满爱的眼睛,能感化一切的冰凉,总是让人亲切自然。‎ 我旅游过很多地方自然的风景,它们固然很美,这一点我并不否定,但这充满爱的祖孙情,不正是风景中的佳品吗?纯洁、高尚。点点滴滴,一丝一缕都充满了爱的语言。似一杯香醇的美酒,放得越久越值得回味……‎ 祖孙情,我留在心底的一幅爱的风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本次作文的话题是“留在我心底的风景”。话题的关键词是“风景”,“风景”不同于一般的意思,考生要理解其寓意。话题前的材料说“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所以“风景”可以是实在的自然风光,也可以比喻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留下在我心中”,意为自己所看到的欣赏过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印象深刻,给自己很多感受,挥之不去。“风景”是很多的,身边处处是风景,生活的经历中有很多“风景”,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美好的生活与社会面貌,自己亲历过,亲眼所见过,美好的人和事就在自己过去生活中,永远“留”在自己心中,温暖着自己,感染着自己。“留在心底的风景”可以写自然风景,可以写人世间的生活场景,光写前者没有内涵,写后者才深意,最好是二者结合起来写。所以,学生写作立意一定要求真,即作文的主题必须真实,必须是真情实感,另一方面立意一定要求深度,即作文的主题必须要能透视社会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意义,要能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即弘扬一股正气。‎ 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1.善于联想。比如话题“风”,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韩流、金庸热等等。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 ‎2.化虚为实。比如“靠”这个话题,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 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 ‎3.化大为小。比如以“美景”为话题:“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的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