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试卷 语文 (解析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玉溪民中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试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新世纪开始以来的诗歌界一直是比较沉寂的。然而,“裸体诗朗诵”等事件的发生打破了诗歌界持续已久的沉寂状态,引发了人们对现代诗命运的又一次思考:诗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古人云:“诗言志。”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绝不是诗人的任意发挥,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尽管人们可能因为生活境遇的不同而对诗歌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是真正的诗人,他就无法拒绝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生成中的决定意义。‎ 虽然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优美的诗篇。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诗人要在真善美的表达中“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感受”。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个人的生存感受就没有价值。相反,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最接近真善美的,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 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不仅是一个情感的把握过程,而且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现代汉诗的口语化并不是意味着语言的粗俗化。日常口语可以成为诗歌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也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卞之琳的《断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是诗人却通过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1.下列对“诗歌的本质”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诗歌在本质上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古人说“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 B.人的内心情感来源于生活,诗人的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的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诗歌在本质上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C.虽然诗歌的本质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但诗人要写出好诗,就必须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入到普通大众的精神世界里去。‎ D.诗歌在本质上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要参加了丰富的现实生活,就一定会写出内涵丰富的 好诗。‎ ‎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诗人,尽管生活境遇不同,而且对诗歌的本质的理解可能也有不同,但现实生活总是决定着他的诗歌情绪的生成。‎ B.真正的诗人应该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他总是被生活所感动,因而获得的诗歌情绪也总是真诚的。‎ C.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和情绪升华的过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绝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D.现代汉诗的口语化并不是意味着语言的粗俗化,日常口语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才可以成为诗歌的语言。‎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完成审美超越,就应该对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进行审美选择和情绪升华,让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情感进入诗歌。‎ B.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感受是有价值的,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总是最接近真善美、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 C.诗人在完成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时,正确地把握情感固然重要,但第一位的工作还是要准确认真地选择语言。‎ D.要在诗歌创作中实现审美超越的关键,不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断桥 蒋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的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通过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古桥冲垮后,文章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不同人物在修桥问题上完全不同的立场和复杂心情。‎ D.小说通过描述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5.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 广东一所高校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针对518名中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的网游以暴力题材为主。玩家对暴力网游接触量越大,则越倾向于认为世界是丑恶的、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同时对暴力的赞同度也越高,倾向于采取暴力行为解决矛盾冲突。‎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受成瘾性电子游戏影响的群体呈现出低龄化、边缘化两大特征。‎ 低龄化——00后甚至05后被称为“数字化原住民”‎ ‎,一些经营者在设计、运营成瘾性电子游戏时倾向于针对低龄群体。江苏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孙紫阳说,业余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往往比专业选手更容易对游戏成瘾,因为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获得巨大快感。‎ 边缘化——成瘾的青少年存在一些共性,如现实世界社交面窄、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陈振宇介绍,临床发现游戏上瘾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农村、县城留守儿童成为重灾群体的原因。‎ 成瘾性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巨大杀伤力有两大主因,一是复合成瘾难以断根,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二是游戏构建的虚拟世界,以粗暴甚至错误的规则冲击误导了未成年人三观,埋下严重社会隐患。‎ ‎(摘编自《低龄化边缘化:成瘾性电子游戏正摧毁我们的新生代》2018年6月6日 新华网)‎ 材料二 从6月19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并且通知世界各国将这个病症纳入医疗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障碍”正式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其典型症状是:无法控制地玩游戏、越来越经常将电子游戏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游戏时间。 ‎ 要认定为游戏成瘾,需要满足下列条件:首先要表现出对游戏的自控力不足,其次是将游戏的优先级放在其他兴趣与日常活动之前,就算有身体或精神上的负面情况也要继续玩游戏甚至增加游戏时间,然后病患因为游戏已造成家庭、社会、工作等方面重大损害,最后需要至少十二个月才能确诊。‎ WHO称,对于游戏是否成瘾,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部分国家此前已承认游戏成瘾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许多国家都有治疗游戏成瘾的戒瘾机构。‎ ‎(摘编自环球网科技 2018年6月19日)‎ 材料三 如今好玩的网络游戏多如牛毛,少数青少年游戏成瘾,精神颓萎、身体羸弱、学业荒废,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行为。因而,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 正如工厂不能只顾盈利而肆意排污,游戏开发运营商有责任规制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一切向钱看。日前,不少游戏开发商采用实名认证等措施,推出防沉迷系统;有的游戏公司还上线“数字契约”功能,引导家长和孩子订立使用契约……这些主动作为,展现出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业界也逐步认识到,应当努力从“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可以说,积极承担责任,主动转型升级,游戏行业才能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然而,市场如马,脱缰则野。近年来,有的游戏平台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各类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手段频出,还有一些网络游戏传播低俗色情、渲染凶杀暴力,甚至扭曲历史、传播不良观念……这些顽疾,仅靠市场自我调节,显然难以消除。治理游戏市场乱象,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除了事后下线封禁涉黄涉暴的网络游戏,能否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将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可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用户,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手段,既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家庭亲情冷漠或过度约束,激起“青春叛逆”,无形中将孩子推向网络游戏;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游戏迷”‎ ‎,为孩子树立起反面榜样。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游戏上瘾,要么粗暴地拔掉电源、没收终端,要么简单地将孩子送到“网瘾戒除学校”。事实证明,类似做法效果十分有限。与其一味苛责、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不如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上台阶的过程,当他们眼界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游戏的吸引力也自然会减弱。‎ 数字时代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潜藏着风险和挑战。面向未来,进一步增强“反成瘾”的自觉、共同维护“数字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追求美好生活。‎ ‎(摘编自姜赟《美好生活需要“数字健康”》2018年06月20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对于专业选手,低龄群体由于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更容易受游戏的连续性刺激的影响而上瘾。‎ B.对于某人游戏是否成瘾,WHO认为相关行为的表现要持续至少12个月,否则不能诊断为“游戏成瘾”。‎ C.游戏成瘾给少数青少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而,如何防止参与者游戏成瘾成了一个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 D.游戏产业要健康发展,开发商就必须有责任意识,有行业伦理,能积极创新,同时还要接受外界的监管。‎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势必会引起很多争议,但其判断的标准为卫生专业人员提供了诊断参考依据。‎ B.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C.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表述各有侧重,但都论及游戏成瘾的成因、危害及破解措施。‎ D.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游戏成瘾有别于我们平时认识中的“网瘾”,着迷甚至沉迷不能轻易地论定为到了精神疾病的程度。‎ ‎9.如何防止青少年游戏成瘾?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0.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息;消息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C.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 D.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悲 秋①‎ 杜 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②。‎ ‎[注] 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②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15.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0.5分,共6分)‎ ‎(1)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 ‎“ , 。”‎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 , ”。‎ ‎(3)行走在雨巷,诗人想遇见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表达词人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深沉的思考而发出感叹的三个句 ‎“ , , 。‎ ‎(5)周敦颐《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两句:‎ ‎“ , 。”‎ ‎(6)孔子推崇启发式教育,“启发”一词出自《论语》中的:“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20.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 ‎(5分)‎ ‎21.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6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                        ①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2)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4)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 ‎(5)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歌德)‎ ‎(6)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黄檗)‎ 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和“人生”进行了多方探寻和解读,请根据自己对“幸福”和“人生”的理解感悟,合理引用上述名言中的二至三句,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玉溪民中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试卷 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选D 解析:虽然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 ‎2.选C 解析:原文第四段开头是“并不能”而不是“绝不能”。‎ ‎3.选A 解析:B项,第四段最后一行把“往往”说成了“总是”;C项,原文并没有说第一位、第二位的问题,原文是“不仅是……而且是……”;D项,第五段第一句“不是……而是……”推断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选C,解析:“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理解有误。从全文来看,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故答案选C。‎ ‎5.①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 ‎②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 ‎③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 ‎6.①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 ‎②人物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 ‎③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7.选B 解析:见原文“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 ‎8.选C 解析:材料一没有涉及破解措施 ‎9.解析:注意从“游戏开发商”“青少年本身”“监管部门”“家庭”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①游戏开发商要有责任有良知规制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一味趋利,能主动优化设计内容,转型升级。‎ ‎②青少年本身也要加强自控力,提升辨识能力,培养多元的爱好。‎ ‎③政府部门加强法治监管,整顿游戏市场乱象,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④家庭关爱充分,家庭教育恰当,父母做好榜样。‎ ‎⑤公共卫生医疗部门也可根据世卫组织的新规定,加强这方面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 ‎(一点2分,三点6分。其他合乎情理的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 选 A (信:信物;凭据)‎ ‎11.选C (祖:临行祭路神) ‎ ‎12.选A (“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不得志,走投无路”的意思)  13.(1)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方法了。(“诚”:如果;“说”:通“悦”,高兴;“有以”:有用来……的办法。各1分, 句意2分) ‎ ‎(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把”:抓住,握;“揕”:刺;“见”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2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14.选D 解析: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呢!D项中“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理解错误。‎ ‎15.①凉风万里,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悲伤之情;(2分)‎ ‎②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2分)‎ ‎③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2分)‎ ‎④秋来为客,高鸟飞过,隐含着自己漂泊的感伤之情;(2分)‎ ‎⑤老逐众人,表达出作者年老体衰的喟叹之情;(2分)‎ ‎⑥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2分)‎ 评分细则:每点2分,答到其中三点可得6分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凉风万里”就暗示了作者的悲秋之情。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0.5分,共6分)‎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3)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4)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17.选B 解析:“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语境是战场上应该用“冲锋陷阵”;“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此处语境是实现宏图伟志,应该用“指点江山”;“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根据语境说的是精神生活和寄托,所以此处应该用“安身立命”;“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此处指精神层面的超凡脱俗,所以应该用“超凡脱俗”。故答案选B。‎ ‎18.选D 解析: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故答案选D。‎ ‎19.选A 解析: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根据选项的修改,故修改正确的是A。‎ ‎20.在大量地观察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相关的科学定律,通过实践检验形成科学理论,凭借科学理论指导可以演绎、推断诸多现象,预见发展趋势。‎ ‎21.答案示例:‎ ‎1.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②诗词曲赋,诵不完你带来的感动 ‎2.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四、写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则语句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首先结合所给语句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审题立意,(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根据理解习近平认为的观点是“奋斗赢得幸福”。(2)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高尔基认为自觉性是对幸福的美好诠释。(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认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是深度,也就是说是人的品质和精神。(4)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马克思认为人的幸福是为他人的幸福而付出。(5)人格是大地之子最崇高的幸福。(歌德)。歌德强调的是人格,即为人的品质,这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重合。(6‎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黄檗)。这句话的观点是人生的成就是来自刻苦奋斗,这和习近平主席的思想有异曲同工。根据对以上句子的理解考生可以从:刻苦、奋斗、品质、奉献、执着等角度进行立意写作。‎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奋斗”“自觉追求”“深度”“为他们”“人格”“寒彻骨”,考生注意抓住这些关键词进行立意,同时注意要求是“合理引用上述名言中的二至三句,写一篇文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