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1-3、7-9、14-17为选择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58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给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B. 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欧洲。
C. 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
D. 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B. 第二、三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第一段相关内容。
C. 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D. 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B. “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C. 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D. 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公认为”错误,原文说的是“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
C项,“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错误,根据原文,在此前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寻找新路了,中国传统艺术只是“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D项,“中国传统艺术”应为中国传统艺术样式;“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最大”错误,原文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且强加因果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错误,本文在段末点明的是写作意图,而非提出中心论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错误,根据原文,“诚然”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并非不以为然,而是强调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源于中国。
故选D。
【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赌水
顾文显
一场实力悬殊的恶战后,团长只带着零散的三十多人冲出重围。一路狂奔,甩脱了强敌的追击,三十多人几乎是瘫倒在那座小山坡脚下。30多张嘴裂出了无数道血口子,大家已是几昼夜滴水未进,现在咳嗽一声都能打出火花。
警卫员爬到旁边拐弯处,已经喊不出话来,他只能举起手臂示意。团长把残部带过去,发现山脚的乱草里隐藏着一个两只脚大小的窟窿,窟窿里静静地卧着一泓清水……三十多双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有水,就有了命。否则,他们就算是逃出了敌人的包围,也得活活渴死!
可大家把目光投向团长时,团长却一摆手,说:“慢。”团长皱起眉头,端详了这个小泉眼一阵:怪怪的,四周竟然没有发现野兽踩踏的爪印,哪怕有溅在边上的水滴也好,至少说明有动物饮用过它了。然而,没有。小泉眼静得跟死人一样,满满的,一滴也没有外溢……不久前,曾经发生过一支小部队误饮毒泉后全体死亡的事件,全军上下都通报过的。假如这次一下子误饮中了毒,这些从枪林弹雨中杀出来的勇士们,就得软绵绵地倒下!
空气仿佛要凝固了,冒烟的嗓子被泉水引诱着,好多人心里说,喝它一阵,就是毒死,也比渴死强。团长凝望着远方,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也就是说,除了这眼小泉,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找到水源的。成败在此一赌,得有人先尝这水!团长吩咐几个强壮些的战士到附近看看,哪怕是抓到一只小蜥蜴,让它来试水。然而,大家失望了。团长用眼神命令大家别动,他走到小窟窿边蹲了下去。“团长!”几个沙哑的声音止住了团长的行动,谁都有义务先闯这道水关,只有团长不可以,他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是部队的灵魂。
几名精壮的警卫冲了上来,要求尝这水,保护首长是他们的义务。团长摇摇头,他还在沉思,在这一泓摸不透底细的泉水面前,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有些优柔寡断了。突然,那个受伤的小号兵挣扎着站了起来:“团长,让我来试试吧。”团长一下子呆住了。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小号兵的身上,他年龄最小,又是那么瘦,抵抗力最弱了,何况还受了伤,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刚才突围出来时,团长竟然还背着他跑了很长一段路,怎么可能让他先尝这水呢!然而,团长盯着号兵的脸凝视了好久,才郑重地说:“谢谢你,如果发生意外,我会告诉你娘,你表现得很勇敢。”团长认识小号兵的娘?众人都很疑惑。号兵神色庄重地蹲下,双手捧起一捧水,他运足气,咕咚咕咚,连喝了三大捧。战士们听见,团长捏着皮带的手指关节嘎嘎地响,团长的眼睛盯着西方的一抹晚霞出神。
号兵抹了抹嘴报告说:“报告团长,水很甜,肚子没疼,就是有点儿咕噜。”团长又盯了小号兵片刻,突然笑了:“小家伙,你肚子里没食,它不咕噜才怪呢!同志们,可以喝水了,小心点儿,别弄脏了它。”团长拍拍小号兵的头:“你很勇敢呀!”“爹……”小号兵刚说出一个字,就被团长严厉的目光给噎了回去。
这支队伍借着月光,喝足了小泉眼的水,肚子里填饱了草根。他们在团长的率领下,雄纠纠地上路了。没有人议论号兵是团长儿子的事,但是,每个人身上都鼓足了劲儿……
4.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 团长答应自己的儿子尝水,内心的担忧是不言而喻的,你从文中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那份担心?
6. 小说以“每个人身上都鼓足了劲儿……”结尾,是哪些原因让每个人都鼓足了劲儿?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夸张。说明战士们渴到了极点,为后文小号兵尝水做铺垫。
5. 团长捏着皮带的手指关节嘎嘎地响,团长的眼睛盯着西方的一抹晚霞出神。
6. ①战士们喝足了水,吃饱了草根,因此有了劲。②被团长父子感动,化作必胜的信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本题画线句“冒烟的嗓子被泉水引诱着”使用了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战士们渴到极点的状态;而如果不是渴到极点,也不会有后面的小战士愿意以身犯险去尝水,所以,画线句也是为后文尝水的情节作了铺垫。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中人物心理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1)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2)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3)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团长答应儿子尝水后,后文有关于团长的动作描写:“捏着”,神态描写:“盯着”。动作描写中“手指关节嘎嘎地响”和神态描写中“盯着西方的一抹晚霞”是细节描写,表现了团长作为父亲的担心。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清题干的要求,根据题干指示的关键信息,圈定答题范围;其次要将散落在文本中的较零散的内容分类,整理成答案要点。注意不要遗漏内容,也不要将同一内容的要点换个说法重复作答。文章中说“喝足了小泉眼的水,肚子里填饱了草根,他们在团长的率领下,雄赳赳地上路了。”这是因为喝水之后,体力得到了恢复,因此身体有了劲儿。文章中说“没有人议论号兵是团长儿子的事……”,战士们被团长父子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每个人为了队伍都有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队伍在团长的带领下,面对困难化作必胜的信念;团结一致。这种“劲儿”表现在精神方面。因此,本题要从人物的身体和精神方面考虑作答。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谊字寿翁。熙宁中,兄古入对,神宗问其家世,命谊以官。从高遵裕复洮、岷,又平山后羌,至熙河副将。
使青唐,董毡遣鬼章迎候境上,取道故为回枉,以夸险远。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外为路都监。自兰州渡河讨贼,斩首六百,累转西京使。
元祐初,知岷州。鬼章诱杀景思立,后益自矜,大有窥故土之心,使其子诣宗哥请益兵入寇,且结属羌为内应。谊刺得其情,上疏请除之。诏遣游师雄就商利害,遂与姚兕合兵出讨。羌迎战,击走之,追奔至洮州。谊亟进攻,晨雾蔽野,跬步不可辨。谊曰:“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遂亲鼓之。有顷,雾霁,先登者已得城,鬼章就执。谊戏问之曰:“别后安否?”不能对,徐谓人曰:“我生恶种谊,今日果为所擒。天不使我复有故土,命也。”遂俘以归。拜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徙知鄜州。
夏人犯延安,赵禼使谊统诸将。敌闻谊至,皆溃去。延安人谓:“得谊,胜精兵二十万。”进熙河钤辖、知兰州。兰州与通远皆绝塞,中间保障不相接,腴田多弃不耕,谊请城于李诺平以扼冲要。会迁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卒,年五十五。
谊倜傥有气节,喜读书。莅军整严,令一下,死不敢避;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岷羌酋包顺、包诚恃功骄恣,前守务姑息,谊至,厚待之。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乃使输金出之,群羌畏惕。及洮州之役,二人功最多。
(节选自《宋史·种谊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B.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C.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D.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熙宁、元祐等。
C. 夏人中的“夏”是指北宋时的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D. “知兰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强调担任兰州的行政长官。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种谊幸得授官,连获战功。兄长种古入见皇帝,神宗问种家家世后,授种谊官职。种谊随高遵裕收复洮州、岷州,又平定山后羌人,官至熙河副将。
B. 种谊刺探敌情,上疏除敌。鬼章诱杀景思立,并到宗哥处请求增兵入侵,且勾结投降归附的羌人,以他们为内应。种谊刺探到情况,上疏请求除掉鬼章。
C. 种谊威震敌胆,被民赞誉。敌人进犯延安,种谊受命统领诸将,当敌人听到种谊来到延安时,敌军溃败逃离。延安百姓赞誉种谊重要性胜过二十万精兵。
D. 种谊治军有方,屡战屡胜。种谊治军严整,只要上级军令一下,即使是死也不逃避;遇到敌人,一往无前,振奋士气,所以每次战斗从未失败.
10. 翻译
(1)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
(2)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
【答案】7. D 8. A 9. D
10. (1)我军远来,敌人本来不知道实力的强弱,我军趁这大雾可以一鼓攻下。
(2)他们刚好有小过失,种谊叱令下放交给吏员治罪,将依法惩处他。包顺、包诚磕头认罪,情愿效命来赎罪。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有如下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①明句式,助断句②修辞句,找特点③审关系,明结构;3.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应高度重视。“谊固习其地里”的意思是“种谊本来熟悉那里的地理”,“其地里”作“习”的宾语,不可断开,故排除A项和B项;而“鬼章怒”的意思是“鬼章发怒”,是一个完整的单句,这里要停顿,接着“胁以兵”的意思是“用兵器威胁他”,“以兵”作“胁”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除A项和C项。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忆、理解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文书的名称、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说法不正确。字是成年时才取的,但名不是。据王力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所言,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D项,“遇到敌人,一往无前”说法错误,原文是“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意思是“遇到敌人,估量打不胜就不出战,所以每次战斗从未失败。”所以种谊在临敌时是有考虑估量的,而不是任何情况都一往无前。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翻译时要注意:固:本来,原本。厚薄:强弱,大小,优劣等。下:攻下,战胜,打败,攻破,攻克等。适:刚好,恰好,恰逢。下:下放,移交,下交等。置法:依法惩处。伏罪:认罪,服罪,领罪。
【点睛】参考译文:
种谊字寿翁。熙宁年间,兄长种古入见皇帝,神宗问他的家世,授予种谊官职。种谊跟随高遵裕收复洮州、岷州,又平定山后羌族人,官至熙河副将。
种谊出使青唐,董毡派鬼章在边界上迎候,鬼章故意取道曲折,来显示他们道路的险远。种谊本来熟悉那里的地理,责备鬼章说:“你在浅井中跳动,以为我不知道道路远近吗?”命令走近便的路。鬼章发怒,用兵器威胁他,种谊声色不变,终于改变路线。种谊出朝为路都监。从兰州渡河征讨敌寇,斩首六百,多次迁转为西京使。
元祐初年,种谊任岷州知州。鬼章诱杀景思立,后来更自恃强大,大有窥测旧地之心,叫他儿子到宗哥那里请求增兵入侵,并且勾结降附的羌族人为内应。种谊刺探到他的情况,上疏请求除掉鬼章。皇帝下诏派游师雄到种谊那里商议得失,就和姚兕合兵出去征讨。羌族人迎战,种谊把他们打退,追击逃兵到洮州。种谊赶快进攻,早上大雾掩盖山野,半步路就看不清。种谊说:“我军远来,敌人本来不知道实力的强弱,趁这大雾可以一鼓攻下。”他就亲自击鼓进军。一会儿,雾散了,先登上的人已经攻克了城池,鬼章被抓住。种谊开玩笑问他说:“分别之后安好吗?”鬼章不能回答,后慢慢地对人说:“我生来就憎恨种谊,今天果然被他捉住。天不让我重新占有旧地,这是命。”于是种谊就俘虏鬼章回来。朝廷授予种谊为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改为鄜州知州。
西夏人侵犯延安,赵禼派种谊统领诸将。敌人听到种谊来到,都溃败逃离。延安人说:“有了种谊,胜过精兵二十万。”种谊升任熙河钤辖、兰州知州。兰州和通远都是隔绝的要塞,中间亭障和防御设施不相连接,肥沃的田地多数放弃不种,种谊请求在李诺平筑城以扼守要冲。升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时,去世,年五十五岁。
种谊倜傥而有气节,喜欢读书。治军严正,命令一下,虽死他不逃避;遇到敌人,估量打不胜就不出战,所以每次战斗从未失败。岷州羌族酋长包顺、包诚恃功骄纵,前任太守一味姑息,种谊到任,待他们很优厚。他们刚好有小过失,种谊叱令下放交给吏员治罪,将依法惩处他们。包顺、包诚磕头认罪,情愿效命来赎罪。他们便叫人交罚金释放,众羌人害怕而服从了。到洮州之役时,包顺、包诚二人的功劳最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堤晓行
李 晔
宿云如墨绕湖堤,黄柳青蒲咫尺迷。
行到画桥天忽醒,谁家茅屋一声鸡。
11. 请简要分析“谁家茅屋一声鸡”的描写手法。
12. 本诗题为“湖堤晓行”,但通篇未着一“晓”字,却又处处体现“晓”的特征。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1. 以动衬静。鸡鸣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但同时也正衬托出黎明的静谧。
12. 一、二句通过描写宿云如墨、景色咫尺难辨的情景,极写天色之早;三、四两句写一声高亢的鸡鸣不知从哪家茅舍中透出,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天空似乎一下子从夜色中苏醒过来;末句寂静天地间“一声鸡”,当为第一声鸡叫,更突出了“晓行”之早。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诗歌的前三句描写了黎明时分西湖云朵萦绕湖堤、两岸杨柳青翠的晨曦西湖山水景色图。诗人用“醒”和“声”来衬托一片宁谧气氛,人走为动,鸡鸣为声,这一细节的描写看似平淡,实则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充分体现出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整个画面统一在平静而富有生气的环境中。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一般要从几个方面去把握答题思路:一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二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句的内容和意境,三是分析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全面的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准确解读诗人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解答本题时,首先细读诗歌,然后围绕“晓”字,先从各句中筛选出与“晓”有关的景象:如墨的“宿云”、咫尺难辨的黄柳青蒲、“一声鸡”,然后再自己组织语言,进一步说明这些景象是如何照应“晓”字的。“宿云如墨”是天色尚早,浓云密织的状态;正因为天色未明,所以咫尺间都看不清身边的景色;寂静的天地间,忽然传来一声嘹亮的鸡鸣,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夜归鹿门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作者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出作者隐逸自得的志趣。
【答案】 (1). (1)吴楚东南坼 (2). 乾坤日夜浮 (3). (2)茕茕孑立 (4).
形影相吊 (5). (3)人随沙岸向江村 (6). 余亦乘舟归鹿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第(1)题,关键提示是“洞庭湖水”,说明要选取诗歌中描写洞庭湖的诗句进行默写。回顾诗歌,描写洞庭湖水的诗句,只能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第(2)题,关键提示是“孤单”和“缺少心灵安慰”;回顾课文,能同时传递这两个信息的只有“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这一句表现的是家中人丁凋落,家门不旺,福分浅薄。不应误写这两句。第(3)题,关键提示是“两种归途中”,回顾诗歌,诗中展示出“两种归途”的只有“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第Ⅱ卷(表达题,共6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2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本次展览涵盖京津画派李可染、海派吴昌硕等五大画派“掌门人”以及诸名家的作品,幅幅水墨淋漓,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B. 日本最近发生了强烈;地震,大量建筑物坍塌,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各大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C.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可谓化典入词的范例。
D.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此类题型,第一要逐字解释成语,把握大意;第二要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要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要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项,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此处用来形容名家美术作品,使用恰当。
B项,连篇累牍: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多为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C项,信手拈来:写文章选词用典快,后面不带宾语。此处使用不恰当。
D项,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此处应换成“无可非议”。使用不恰当。
故选A。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 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 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 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
A项,成分残缺,“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前缺主语“这”;
B项,句式杂糅,“用于……的治疗”和“作为……的治疗费用”两种句式杂糅;
D项,不合逻辑,“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应将“饮食习惯”删去。
故选C。
1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口不过二十万, ; , ,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 ;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
① 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② 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③ 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④ 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⑤ 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⑥ 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A. ②①⑤④③⑥ B. ②⑤①④③⑥ C. ④①⑤②③⑥ D. ④③①②⑤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首先弄清整个文段的内容和结构:先是两组并列的句子介绍小城的特点.要善于找突破口,“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是说小城的美,由此可以确定④⑤⑥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 校办干事看到孙教授夸赞道:“几年不见,您这么高的造诣,真是马齿徒增。”
B. 六十多岁的著名画家拿出作品时对客人说:“老朽不才,让你见笑了。”
C. 退休老干部老张对赞扬他妹妹的媒体记者说:“贱内不过是市级优秀企业家。”
D. 方局长到下属新房观看时说:“有我大驾光临,你家可蓬荜生辉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A项, “马齿徒增:谦辞。意思是马年龄越大,牙齿越多,所以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不能用来形容他人。
C项,“贱内”:对自己妻子的谦称,不能用来称呼自己的妹妹。
D项,“大驾光临”:形容尊贵的客人到家或单位做客,现在一般当“来”的客气说法,不能用在自己身上。“蓬荜生辉”: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故选B。
五、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54年,李可染和张仃、罗铭去江南写生,他在一家杂志社预支了一百元稿费。边走边画,几个月之后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个人几个月竟然没有花完一百元钱。原因是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行走和画画上,没有时间花钱。李可染先生多才多艺,除了绘画,还会拉胡琴,精通京剧。京剧对他来说,既是爱好又可消遣。他曾听京剧连听了三天三夜。妻子责问:“李可染,你要是这样只迷戏,你的画还能成吗?”从此,在他的时间表里,他删去了拉胡琴和听京剧,一心一意,心无旁骛。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一心一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高速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加快。在这高速的节奏下,人们往往同时做着好几件事,不能专注。俗话说:“一心不能而用”,一个人同时做着两件甚至更多的事时,其结果要么是无法及时完成,要么就是质量达不到要求。为此,可能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开始、重新创造,既浪费力气,又打击信心,得不偿失。所以,一心一境、心无旁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纵观历史,如果不是司马迁晚年闭门不出,一门心思写史书,又怎么会有《史记》的腾空出世,怎能让我们去了解过去,了解祖先的事迹?如果不是李时珍用了近27年的时间,千辛万苦走遍大江南北专注于编写出巨著《本草纲目》,会有多少生命毁灭在病魔手里,如今的中医又怎能世界闻名。如果不是爱迪生为发明出适用的灯泡,历经千次失败也不放弃,专心于一个目标,怎能换来如今的灯火通明,又怎能看到08奥运会上的灯光璀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钱学森,为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他的专注,一心一意,让中国迅速的崛起,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国防实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前辈们曾教导我们,学习要静得下心,每一次学习都要集中精力于一门学科,不可三心二意,掉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实践证明,这是对的,这正是一心一境的态度。“一心一境”除了意味着专注的这一态度外,还体现一种“活在当下”的精神。有这么一个故事,林清玄小时候时常寄住于外祖母家中,有许多的兄弟姐妹,每次都相约于饭后一起玩,吃饭时就不能静心,胡乱扒着把饭咽下,心里尽想着玩乐。每次,他的外祖母便会责怪他说:“吃那么快,怎么会知道饭的味道呀!”从此,林清玄吃饭十分专心,总是好好吃了饭再出去玩。随着林清玄年岁日长,他愈感觉这两句寻常的话至理在焉,正应了禅宗祖师所说的“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那种活在当下的精神。
“活在当下”看来是寻常言语,却是把“过去”与“将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的状态,一个人做到每时每刻都处于一心一境的状态,也就没有什么困难能牵住他了。
一心一境时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精神,而在当今的社会却难觅其踪,让人不解。这很难吗?其实不然,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只是你没有去实践,去努力!
“一心一境”,让成功青睐于你,让人生硕果累累!
【解析】
【详解】1.审题: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细读材料,可知材料讲述了李可染先生的两个故事:一是他和张仃、罗铭去写生,三个人几个月都没有花完一百元钱;一是他沉迷京剧,被妻子责问后,从此不再沉迷胡琴和京剧,专注作画。三个人几个月都没有花完一百元钱的原因是心思都放在“行走和画画上”了,“没有时间花钱”;不再沉迷胡琴和京剧的原因是作画需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然后,可以勾画出材料中含有关键信息的句子:“没有时间花钱”和“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很明显,材料的内核即是“一心一意”。根据材料的含义,李可染先生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一心一意”这四个字。行文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现实,谈谈“一心一意”的重要性,谈只有摒除杂念,做到“一心一意”,才能超然物外,才能到达至高的境界,从而获得成功。也可以谈谈为了要实现“一心一意”,必须要懂得轻重,懂得放弃、懂得割舍,有所牺牲,才能有所收获。
2.参考立意:一心一意,方能成功;摒除杂念,护持“一心”;取舍有度,方为“一心”;专注的力量。
3.行文结构:本文是一篇材料作文,可以采用“引议提联结”的结构去写作。首先引述材料内容,注意不要全文照抄,而是有选择地摘录、概括;其次,对材料中李可染先生的两个故事传递给我们的道理“一心一意,心无旁骛”进行简单的评价。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证。论证的层次要清晰,论据要充分,循序渐进;还可以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谈一谈假如做人做事都三心二意、三分钟热情的话将会是怎样的局面,这样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再联系实际,谈一谈在如今纷扰多变、众声喧嚣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一心一意”;最后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并且要注意回扣题目。
4.写作素材:
(1
)李可染先生多才多艺,除了绘画,还会拉胡琴,精通京剧。京剧对他来说,既是爱好又可消遣。某一天,他曾一连失踪三天。回家后,妻子才知道,他听京剧连听了三天三夜。妻子责问:“李可染,你要是这样只迷戏,你的画还能成吗?”从此,在他的时间里,他删去了拉二胡和听京剧的时间,一心一意,心无旁骛。不再拉二胡和听京剧,将这两个爱好戒除,李可染要下很大的决心,但他毅然决然地做到了,他的克制力,令人敬佩。艺术成就的大小,除了天分之外,恐怕还在于如何利用时间。
说到李可染的勤奋,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确实没有时间去做坏事。”有一年,李可染去江南写生,他在一家杂志社预支了一百元稿费。边走边画,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李可染的脚有些畸形,穿的鞋子需要妻子特殊加工。行走,对他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可是,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鞋子磨破了几双。几个月之后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个人几个月一百元钱竟然没有花完。原因是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行走和画画上,没有时间花钱。
李可染在艺术创作中强调“师造化”,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画的革新探索中,他先后10次到祖国各地写生,实践着他"到生活中去、到祖国壮丽山河中去"的创作信条。所到之处,他必观察探索自然景物风雨阴晴朝夕变幻之奇,完成了数百幅山水写生画稿。以此为标志,他的山水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笔墨意境独树一帜,在国内外发生了重大影响。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创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还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简淡,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他从范宽、李唐、龚贤、黄宾虹等古今大师那里汲取了创造朴茂深雄风格的营养,又迥然不同于他们。他多取材于江南与巴蜀名山大川,因而融铸了他风格中的幽与秀。他的纯朴、醇厚的北方素质又使他的风格溶入了朴茂深沉。并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这是对于明清以来山水画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倾向的一种补正和突破,且与五·四运动以来注重写实的文艺思潮相一致。
李可染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培养了许多山水画家。他认为学习传统绘画,第一步须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第二步要以最大的力量打出来。这是他几十年艺术实践的总结,也体现着他对传统和创造的普遍看法。
(2)刘恕,北宋史学家。著有《五代十国纪年》、《通鉴外记》、《疑年谱》、《年略谱》。协助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刘恕从小就读书专心。8
岁那年,他家里来了几位读书人,闲谈中,有一个说:“孔子是独子。”他忍不住插了一句:“《论语》里不是说孔子把他哥的女儿嫁给南容吗?”那几个读书人既吃惊又惭愧,小小年纪读书就如此深入,可见他不但聪明而且专心认真,深感自己年岁虚长。当时在亳州做官的宋次道是一位学者,家中藏书很多。刘恕远道去借阅。宋次道以佳肴美酒款待。刘恕紧持要宋撤走酒肴,说:“我是为读书才到府上的,享受酒肴,岂不误了我的正事!”于是一头扎进书库,他被琳琅满目的图书迷住了。夜以继日,如醉如痴地读书。这样坚持十多天以后,把他急需的书全部读完后才走出书库,临别时,他双目通红。
(3)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他痴迷于物理学和数学研究。有一天,他到公共浴室洗澡,当他坐进澡盆发现池水溢出盆外的时候。他突然光着身子冲出浴室,边跑边嚷:“找到了!找到了!”他是从浴盆中受到启发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找到了银匠在金王冠里掺银的秘密,所以他兴奋不已。罗马进犯伤痛拉古时,阿基米德曾运用杠杆和滑轮的装臵,重创罗舰队的进攻,使伤痛拉古城陷落因此推迟两年。后来罗马军队终于趁守军疏忽,逾城进入叙拉古。当罗马士兵出现在阿基米粉德面前时,他正专心致志地坐在沙土前面画圈圈,研究几何题。他见到手持利剑的罗马士兵,对他们说:“请慢点动手,让我做完这道题。”
(4)巴尔孔克和福楼拜都是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他们一拿起笔写作,就像着了魔似的。常常对他们在书中塑造的人们达到产生幻觉的地步。有一次,一个朋友去拜访巴尔扎克。这位朋友敲门时,听见巴尔扎克正在与人激烈争吵:“你这恶棍,这一定要给你点厉害!”他的朋友急心推门进去一看,原来巴尔扎克正在与他作品中的人物在吵架。还有一次,巴尔扎克突然走到在他家作客的朋友面前,激动地痛斥说:“你,你,使这个不幸的少女自杀了!”那位朋友惊惶失措,莫名其妙地张大嘴巴望着他。原来巴尔扎克所说的少女,是他正在创作中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欧也妮。
福楼拜也有同样的情况。一次福楼拜的朋友去看望他。只见福楼拜坐在地板上痛哭,泪如雨下,真是悲痛欲绝。朋友用手使劲地摇摇他的肩膀,问他为何这样伤心?福楼拜悲痛地回答说:“包法利夫人死了!”“哪个包法利夫人?”朋友不解地问。福楼拜痛苦地指着桌上一大卷稿纸说:“那就是我的包法利夫人呀!”他的朋友明白了原来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死了。就对他说:“何必伤心呢?你不愿她死,把她写活嘛!”福楼拜哀伤地说:“写到这里,她非死不可,她没法再活了!”巴尔扎克和福楼拜的作品,所以能誉满全球,就是由于对创作完善的执着追求和刻意塑造人物形象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