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0 KB
  • 2021-06-08 发布

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鼙(pí)鼓 钗擘(bò) 澧(lǐ)水 踟蹰(chí chú)‎ B. 花钿(diàn) 马嵬(wéi) 鲍(bào)照 衰鬓(bìn)‎ C. 衾(qīn)被 眇眇(miǎo) 踯躅(zhí zhú) 鹧鸪(zhè gū)‎ D. 凝睇(tì) 薜(bì)荔 踌躇(chóu chú) 锦(jǐn)书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对于字音类题目,考生要着重记忆自己容易出错或习惯性出错的字音,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本题作答时要注意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项,凝睇(dì)。故选D项。‎ ‎【点睛】对于字音题,首先要有专项复习,在常见易错词语表中筛选自己易错、易混淆的词。另外,平时要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要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字形题归纳积累,分析研究,最好按字形题考查的类型进行分类,同时,要将课本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要仔细区别与识记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把握其字形。总之要勤于积累,将自己记不准、易混淆的词语整理在专项笔记本中,并且在以后的各种练习中不断补充自己的笔记。‎ ‎2.从修辞的角度看,和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A.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B.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D.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解答时,要认真辨识每个选项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归类。A项,“入青云”“处处闻”夸张;B项,对偶,“春风”对“秋雨”,“桃李花开”对“梧桐叶落”;C项“芙蓉如面柳如眉”和例句“心似金钿坚”一样,都是比喻;D项,“山”,顶真。故选C项。‎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 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他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C. 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文本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A项,应是刘邦及诸侯在项羽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故选A项。‎ ‎4.对下列例句中“后人”的含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A. “后人”①是秦朝人以后的唐朝人。‎ B. “后人”②是指秦朝以后的人。‎ C. “后人”③是指唐朝以后的人。‎ D. “后人”④是指秦朝以后的唐朝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文本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句中①②④意思相同,都指秦朝以后的唐朝人,具体指唐朝统治者。故选B项。‎ ‎5.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 苛政猛于虎也 D. 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解答时,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是否相同。本题主要考查介词“于”的用法,B项中的“于”为介词,译为“到”。其他三项均译为介词“比”。故选B项。‎ ‎【点睛】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当然首先应该积累常见的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而后可以使用语法切入法、位置分析法、成语联想法、语境联系法等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此题一方面考查考生对18个文言虚词的把握,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课内文言知识的把握。‎ ‎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倒影水中 B. 遂行泛彭蠡口 C. 今为定江军 D.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D项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A项,省略介词“于”;B项,省略“于”;C项,省略谓语。故选D项。‎ ‎7.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直夜溃围南出 B.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 项王则夜起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D项,“西”,名词用作动词,“西进”。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南”,向南;B项,“东”,向东;C项,“夜”,在夜里。故选D项。‎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视为止,行为迟 B. 虽然,每至于族 C. 依乎天理,批大郤 D. 未尝见全牛也 ‎【答案】D ‎【解析】‎ A项,“行为”在文中为两个词,“行”意为“动作”,“为”是介词,意为“由于,因为”;今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项,“虽然”在文中是两个词,“虽”意为“虽然”,“然”是代词,意为“这样”;今义为转折连词。C项,“天理”在文中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指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D项,“未尝”意为“不是”,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 ‎9.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答案】D ‎【解析】‎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D(表达应用)。奔走呼号: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指引起人们的注意。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望文生义错。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出自《孟子》:“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后亦指迷途不知返,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回来”。‎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副热带高压不仅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长,而且没有强有力的台风来与副热带高压相抗衡,这两种反常状况使得南方很多地区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B. 近来,一些地方屡屡传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办公室设“镇邪兽”、“转运石”,甚至请风水大师对办公室重新摆设或对办公楼周围作出调整,以换来好运保官员“不倒”,引起舆论哗然。‎ C. 学术大师寥若晨星、江湖“大师”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应该用独立的思想与科学的精神去收复曾被“大师”们侵蚀的领地,在变动的时代给精神一个寄托。‎ D. 重阳节上午,江西庐山西海风景区司马旅游码头发生了桥面塌陷事故,18名游客擦伤或落水,当地旅游部门表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游客拥堵所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放在“今年”和“副热带高压”之间,分句的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选项B,成分残缺,“传出……”缺少中心宾语,应在“不倒”后面加上“的新闻”;选项D结构混乱,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游客拥堵”“事故主要是游客拥堵所致”两个句式杂糅,导致结构混乱。‎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下列句子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答案】A ‎【解析】‎ B“赏识”用在上对下,C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根据内容,应是对话该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 ‎12.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考查学生理解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能力。这样的试题出的很新颖,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意的理解。 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A项,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BCD三项都是表达苦思苦求而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或者不经意的举动而找到了答案,符合故事表达的内容大意。故选A。‎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那种纯洁美!‎ ‎13. 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 “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 “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 “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14.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 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 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 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15.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 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 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 D. 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答案】13. C 14. D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原文“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且原文说“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而不是音乐、舞蹈。‎ ‎【14题详解】‎ 说法绝对,原文“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 ‎【15题详解】‎ A “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错,文中“纳西姐妹组合”受欢迎可为证据;B “更胜一筹”误,原文没有把原生态民歌和美声、通俗比较,一决高低之意; C 原文“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且“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不利于原生态的发展”推断有误,原文纳西姐妹组合获得好评,实则有利于原生态发展。‎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梅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②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注】①这首词为李清照效仿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②玉瘦檀轻: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檀:原为木名,此处指浅绛色。‎ ‎16. 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起句效仿欧词,一字不改,以设问的口气连用三个“深”字, 表现了庭院的深邃。‎ B. “云窗”一句通过描写云簇窗前、雾绕髙阁的景象,描绘出庭院缥渺清幽的特点。‎ C. 上阕第二句中的“迟”字不仅客观交代春来得“迟”,也表现了对春来迟缓的厌恶。‎ D. 上阕的第三句和下阕的第三句遥相呼应,均通过对“谁”的质问,借梅花表达了词人的落寞之情。‎ E. 这首词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独居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17. 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6. CD 17. ①拟人。“玉瘦檀轻无限恨”“浓香吹尽有谁知”两句中的“恨”“有谁知”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以人的心态。②衬托。用梅花的“瘦”衬托杏花的“肥”,视觉形象鲜明。③借物抒情。本词主要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并借助梅花的口吻表达自己的闺怨之情。‎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错在“厌恶”,这里主要表现词人思念丈夫时的孤独哀怨之情;D项,应是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故选C、D项。‎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处主要考查的是表现手法,本词像词人的其他词作一样,通过借助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统揽词人的诸多作品,多数是借助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自己的闺怨之情,本词也基本属于这类作品。分析表现手法,主要应在用词、写景、抒情等方面进行分析。这首词以咏梅为题,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为谁憔悴”“恨”“有谁知”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梅人的情感。“玉瘦檀轻”根据注释看,是说梅花姿态清瘦,与“杏花肥”形成对比,以梅花之玉瘦,衬红杏之憨肥。‎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乐景写哀情,用鸟语花香来衬托自己的怅惘,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8.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9.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8. AD 19. 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A项,“萧瑟凄凉”与首联第一句所写景物不符,“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意思是: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由此看出,诗虽写于漂泊,写于秋天,但首联第一句所写的景物确是明磊的。D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说法错误,颈联第一句“和霜欲起千村杵”是作者想象的,不是实写。故选A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从“寂寞秋成感物华”,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从这一句。可以读出诗人的悲秋之情;“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从“惨无语”“孤雁”“思家”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从“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为温饱而奔波;“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粱”比喻衣食生计,“星鬓”,花白的头发。这是说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感慨年华老去,却还在为温饱而奔波。答题时先指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只答情感而丢了具体分析。‎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通过对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即可得出本诗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①。 ‎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 ‎(选自《汉书》,有删改 )‎ 注:①三:指三百钱。五:指五百钱。‎ ‎20. 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高祖”是指汉高祖刘邦,是其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B. 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农,因以布衣借指平民。‎ C. 文中“酂侯”是萧何的爵号。爵称、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 《汉书》属于纪传体史书,它的体例与孔子编录的《春秋》一致。‎ ‎22.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何善于识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 萧何有大功。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否定了将领们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 萧何对于贤才不避仇。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D. 萧何不重私产。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23.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阿房宫赋》‎ ‎③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答案】20. D 21. D 22. B ‎ ‎23. ①厨师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的自然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 ‎②他们早晚唱歌弹琴,做了秦国的宫人。光如明星闪亮,是他们打开梳妆的镜子。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那是宫女早上起来梳理鬓鬟。‎ ‎③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 ‎【解析】‎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本题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事件及关键词判断。“曰”,“说”的意思,此处一般要断开。“多者百余战”与“少者数十合”,句式对称,独立成句,中间及前后都要断开,所以排除A、B项。根据文意看,不是说萧何“议论不战”,而是说萧何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所以排除C项。故选D项。‎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春秋》是编年体史书。故选D项。‎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他否定了将领们的功绩”,错,刘邦没有完全否认将领们的功劳。原文“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故选B项。‎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释”,放下;“对”,回答;“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好”,爱好;“进”,超过。第二句关键词:“朝”“夜”,名词作状语,早晚;“歌”“弦”,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明星”,光如明星闪亮;“荧荧”,明亮的样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都是判断句。第三句关键词:“走”,跑;“分”,瓜分;“独”,只;“藏”,收藏。‎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萧何,沛地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监郡的秦御史,和属官一起考察他,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核成绩第一。‎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起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唯独萧何劝谏说: “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 《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为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五年,刘邦登上帝位,按功劳封赐。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 “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现踪迹,指出野兽处所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操纵指挥,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顿首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孝惠二年,萧何薨,谧号文终侯。‎ ‎2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2)《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国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相》中描写景色,以乐景衬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一剪梅》中的这一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从视觉和触觉写出一幅清冷明丽的月夜图的句子“ _____ ,_____”。‎ ‎【答案】 (1). 天长地久有时尽 (2). 袅袅兮秋风 (3). 洞庭波兮木叶下 (4). ‎ 奈何取之尽锱铢 (5). 用之如泥沙 (6). 映阶碧草自春色 (7). 隔叶黄鹂空好音 (8). 红藕香残玉簟秋 (9). 薄帷鉴明月 (10). 清风吹我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袅袅”“兮”“锱铢”“映”“碧”“鹂”“簟”“薄帷”“鉴”“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骆驼刺 甘泽 ‎①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没有河流湖泊,没有绿洲村镇,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青灰色的沙砾和深蓝色的天空,占据了全部的视野。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片云,干燥强劲的狂风,时常会卷地而来,把整个宇宙,变成黑暗的风沙的战场。 ‎ ‎②风沙过后,戈壁被铲掉了一层,然而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骆驼刺生长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场”。提到坟场,有人会觉得惊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种景象,你心中感受到的就只有震撼。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坟丘一样的沙石堆,紧密却又均匀地散布开来,往往能占据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这种地形足以让所有带轮子的东西却步,但就在那坟丘的顶上,一丛丛紧扎扎乱蓬蓬的刺,坚硬的锐利的刺,正在保护着那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叶片。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们就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这就是骆驼刺。 ‎ ‎③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 ‎ ‎④骆驼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与生活在这里是划了等号的。也许对于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这死亡的禁地,却是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无论如何,我活着,生存着,生活着并且快乐着,狂风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骆驼啃去了枝叶,来年照样东山再起;即使被风沙掳掠了领土,但是更强劲的根系,更坚韧的毅力,仍能与风沙拼个高下,直到狂风再也带不走一粒尘沙。那便是骆驼刺的胜利,生命的胜利。‎ ‎⑤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更像是另一种戈壁滩。 ‎ ‎⑥在这个心灵的戈壁中,也生存着无数的骆驼刺。他们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们贫寒而且无助, 他们像骆驼刺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着、生存着、挣扎着。忍受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忍受着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却无处不在。你看那街角上打烧饼的,天桥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这城市的美丽花园中杂草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城市中的骆驼刺,被人遗忘,遭人诟病,但却顽强地存在着,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握着自己自由的灵魂而快乐生活,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多少夸张,但是坚忍不拔的生命乐章却如此华丽。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数着那不多的几张零票,满足地回到蜗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学费。为自己的生存,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着,抗争着,活得辛苦,活得快乐,不是吗? ‎ ‎⑦愿天下所有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幸福安康! ‎ ‎(选自2006年《且听风吟》,有删改 )‎ ‎25.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第①段描写沙砾遍地、风沙肆虐,荒芜、辽阔的戈壁,突出了戈壁滩生存环境的严酷与险恶,为写驼骆刺旺盛的生命力作铺垫。‎ B. 无论风沙肆虐,还是地燥天寒,骆驼刺一到春天,都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 C. 作者称骆驼刺生长所形成的沙石堆为“坟场”“坟丘”,仅仅是因为沙石堆的形状与坟场的土堆外形相近。‎ D. 第④段中“死亡的禁地”是指沙漠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则是指骆驼刺无论外界环境多么险恶,都能生存下来,是生命的胜利。‎ E. 能从戈壁滩上的“骆驼刺”联想到城市中打烧饼、擦皮鞋的人,可见作者眼光敏锐,观察细致, 关心社会,敢于对当今社会因为出身不同而带来的不公平加以抨击。‎ ‎26. 第③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7. 作者在第⑤段中提到的“另一种戈壁滩”,在文中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实际,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25. CE 26. ①比喻,把沙枣树比作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比作戈壁上的士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刺与狂风的抗争,对沙土的保护。②对比,把像美人一样美丽的沙枣树和像士兵一样坚强的骆驼刺作对比,突出了骆驼刺对沙漠入侵的顽强抵抗和守护。③拟人,写骆驼刺的抗争,赋予了骆驼刺人的动作与精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刺对沙漠入侵的抵抗。 ‎ ‎27. 作者把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比作另一种戈壁滩。对像骆驼刺一样生活在城市底层贫寒无助却努力抗争从中尽享欢乐的弱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批评了当今社会遗弃和鄙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呼唤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 ‎【解析】‎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等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项,不仅是因为外形的相近,更是因为“坟场”意味着死亡,这样同戈壁滩残酷的生存环境相吻合。而驼骆刺却能在死亡之地创造生命的奇迹,作者以此衬托歌颂驼骆刺坚贞不屈的生存意志。E项,“敢于对当今社会因为出身不同而带来的不公平加以抨击”无中生有。故选C、E项。‎ ‎【2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此处主要考查修辞,解答时,首先清楚修辞手法有哪些及其作用,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范围或语段“第③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最后结合第③段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如“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比喻,把沙枣树比作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比作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刺与狂风的抗争,对沙土的保护。“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拟人,写骆驼刺的抗争,赋予了骆驼刺人的动作与精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刺对沙漠入侵的抵抗。‎ ‎【2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是两问,作答时要按次序,有条理回答。首先确定句子“另一种戈壁滩”在文中的位置,便于语境分析;然后再看句中的表达技巧;最后说出其效果或作用。题干指向性明确“第⑤段中提到的‘另一种戈壁滩’”,这是一个总结句,总结“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因此,结合语境可以得出:作者把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比作另一种戈壁滩。然后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观点及社会现实,说说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张尚洁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着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里,听着棉布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信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 ‎“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还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距离的存在感。“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又剩了她一个人。‎ 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三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庸置疑地印着“墨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一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的自行车与老布鞋。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身前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 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 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又剩了她一个人。‎ 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痕迹。‎ 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 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妈,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是最亲近的人。‎ 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 ‎(选自《当代小说》2012年10期)‎ ‎28.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机场,“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句中“急促”表明母亲生活的忙碌和迟到的着急以及“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 B. 文章插叙了小时候一家挤在小房子里的温馨故事和家长会时“她”等待妈妈的自行车和老布鞋的情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C. 文章几处环境描写都渲染了温暖的气氛,正面烘托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D. 文章通过三处精细的场景描写和对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的生动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代沟的普遍与可怕的主题。‎ ‎29. 标题“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0. 文中画线句子传达了作者对于亲情的怎样的体验?‎ ‎【答案】28. B 29. 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三个生动的场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②暗示小说的主题,小说巧借电话的语音提示象征生活的忙碌或亲情的隔阂,电话可能关机,但亲情永不关机。爱的表达方式有多种,陪伴是爱的表达,奔波忙碌也是爱的表达,亲人之间要予以理解、宽容,懂得珍惜。 ‎ ‎30. ①现实的重压和生活的忙碌常让我们忽略了亲情;沟通的缺乏拉开了亲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在忙碌生活中,家是亲人的心灵归依,家是亲人最好的依靠。②……结合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亲情体验的感受。‎ ‎【解析】‎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恰当”“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以及‘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说法错误,应该是“‘她’对母亲出现的期盼”。C项,“文章几处环境描写都渲染了温暖的气氛”说法错误,只有机场的阳光是渲染温暖的气氛,其他几处都渲染了凄凉的气氛。D项,“表现了代沟的普遍与可怕的主题”说法错误,本文主题是表现亲情。故选B。‎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标题作用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文章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题要求回答标题“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小说中的作用,注意从结构、内容的角度作答,从架构上看,“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三个生动的场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从内容的角度看,小说巧借电话的语音提示象征生活的忙碌或亲情的隔阂,电话可能关机,但亲情永不关机,暗示文章的主旨。‎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 ‎,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本题要求学生探究的内容是“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传达了作者对于亲情的怎样的体验以及对这一亲情体验的感受,首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现实的重压和生活的忙碌常让我们忽略了亲情”“沟通的缺乏拉开了亲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等体验,然后结合实际分析对这种体验的看法,‎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作用,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五、作文 ‎3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成功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小溪不会因山路的崎岖而停止前进的步伐,雄鹰不会因为天空的电闪雷鸣而收起扇动的翅膀,毛虫不会因破茧的痛苦而停止成长的速度,小鱼不会因逆水而游费力辛苦而停止不前,生命的意义在于在困境中仍能迎难而上。‎ 物如此,人亦然。‎ 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在刚进入NBA时,这个中国篮球明星才刚在西方国家崭露头角,他成了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篮球的代表,压力很大。当时他的球技不是最好的,身体也不占优势,但是他没被困境束缚,而是迎难而上,刻苦努力,最终走向成功。‎ 正因为在困境面前,他迎难而上,才没有被打倒,才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今天的姚明不仅是中国篮球界的代表,更是中国的骄傲。姚明的成功来源于他迎难而上的坚强。‎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在别人看来,陈欧是幸运的,是成功的。可是没有人知道作为聚美优品的创始人,在创业初期,要是没有直面困难,要是没有迎难而上,那么今天的我们也许都不知道陈欧是谁,更不会造出“陈欧体(我为自己代言)”了吧。‎ 陈欧的成功正是来自他迎难而上的勇气。‎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当顺流而下时,“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可是人生不会永远处于顺境,反而会经常碰到困难。面对逆境时的我们,就像鱼儿,不逆水而进,就会顺水而退。所以面对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即使阻力很大,即使梦想遥远。迎难而上虽然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但当你选择它时,你已经赢得了成功的可能。‎ 如果没有邓亚萍的直面困难,也就没有中国乒坛一姐的称号;如果没有刘强东的直面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在京东商城购物;如果没有郎朗的直面困难,可能就不会有中国的“钢琴王子”;如果没有杨丽萍的直面困难,也就不会有春晚唯美的雀之恋了。‎ 小溪因为迎难而上而汇入大海;‎ 雄鹰因为迎难而上而展翅苍穹;‎ 毛虫因为迎难而上而破茧成蝶;‎ 小鱼因为迎难而上而享受成功的快乐;‎ 我们也应迎难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 ‎【解析】‎ 试题分析:此作文题话题指向明确,但又不过于直白,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这是作文命题的一大规律。关注个体的成长,培养有道德素养的人才,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作文命题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此作文命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是小和尚与老和尚的对话,小和尚的话是次要方面,老和尚的话是主要方面,只要深入理解对话的含义,挖掘材料隐含的哲理,文章就易于动笔了。 ‎ ‎“逆水而游”“费力辛苦”与“顺水而行”“安逸舒适”是一对辩证联系的矛盾统一体。“顺水而行”确实暂得安逸和舒适,但其“随波逐流”,如死去的“飘落黄叶”,“安逸和舒适”是短暂和无意义的。“逆水而行”虽然“费力辛苦”,但“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材料中的核心词语即“奋斗”和“快乐”。 ‎ 把握了材料核心内容后,有必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循事探理,条分缕析,形成生活的理性体验,以开掘思想的深度。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也如顺水漂流的“黄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有的人正如逆水而游的“鱼”,虽衣食用无忧,生活安逸,小有成就,却仍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奋斗,我快乐”的含义。 ‎ 只要分析深入,理解透彻,思辩准确,定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 参考立意: 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