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9.71 KB
  • 2021-06-08 发布

广东省惠来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押题密卷(Word版附答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三语文考前押题密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3 题。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奋斗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 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感情,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爱国 主义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范围与规模,都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 但总体而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表现也具有共同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维护统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以汉族为主体,各兄弟民族 团结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创造、携手发展的历史。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中国人民自 古以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也体现在处理对内对外的民族关系上。维护统一、 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内容。促进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不断扩大 爱国主义影响的重要基础,信仰兼容并蓄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中国,不仅汉族和中原地区的人民向往统一,周边地区和少数民族也不希望分裂。即使是 在短暂的分裂时期,在中国建立的各种政权,也大都认同中国,把民族冲突看成各种政治力 量对中央政权的争夺,目的是实现新的统一。 在近代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中,国家统一、主权完整、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维护 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时代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优良传统,对于 我们买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意义十分重大。 忧国忧民。忠心为国、忧国忧民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 华儿女对于祖国的强烈感情,经常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承担上。忧国忧民的意识和情怀 植根于对国家和人民无比的热爱,是个人对祖国和人民的自觉责任感,是把一己同国家、民 族紧密联系起来的表现。孟子提倡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唐代韩愈的赤心事上,忧国如 家,宋代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都是强调为国家、群体的利益奉献自己,自觉承担对国 家、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正如梁启超所说: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 以国荣为己荣。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心传统,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亿万 人民,砥砺着后人积极参与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建设事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 己的力量。 守护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的 珍视。由于长期以来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发展和守卫华 夏文化就成为古代志士仁人的崇高理想。孔子赞美管仲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高 度肯定管仲保卫华夏文化的功绩,孔子这一思想历来被认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头。明清之 际的顾炎武强调国与天下之分,认为天下代表中华文化及其价值观体系,守护这一文化 价值体系,使之传承久远而不亡失,匹夫有责,这一思想一直影响到近代。20 世纪初,梁启 超、邓实等人从爱国的立场上提出国学,强调国以有学而存,学以有国而昌知爱其国, 无不知爱其学,力图通过保卫国学来救亡报国,这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今天, 热爱和守护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是古今爱国 主义精神传承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点。 (摘编自陈来《民族感情和文化价值的水乳交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前进。 B.“和为贵”的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使各兄弟民族团结在一起。 C.正由于对国家和人民无比热爱,才会有忧国忧民意识和情怀,这是一种自觉责任感。 D.在历史上,发展和守卫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华夏文化,是古代志士仁人的崇高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和意义说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论题。 B.文章设置维护统一、忧国忧民和守护中华文化三个层面,形成递进关系,阐述中心论点。 C.文章主要运用引用论证法来阐述忧国忧民和守护中华文化这两个分论点,论证有力。 D.文章在论述分论点时,都先从爱国主义的层面阐述其历史表现,再强调其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不希望分裂,他们都认同华夏文化, 仅仅把民族冲突看成对中央政权的争夺。 B.国家统一、主权完整、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和当下我们实 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根本任务。 C.屈原、陆游和辛弃疾等之所以被称为爱国主义诗人,是因为他们在作品中将自己的命运 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D.孔子认为管仲在维护华夏文化方面功劳很大,而孔子赞美管仲的话,历来被认为是爱国 主义的重要源头,影响深远,直到今天。 (二)实用类文本阅渎(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一 6 题。 材料一 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 8 年 8 月底,全国共有留守儿童 697 万。一项调研显 示,四成留守儿童一年与父母见面不超过两次。依恋父母是儿童天性,长期分离往往导致亲 子关系淡漠,并导致心理安全的缺失和自信降低。留守儿童中,游戏成瘾、校园欺凌问题比 较严重,均与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关。 让留守儿童告别这种分离状况需要多方努力。做好随迁子女入学工作,让更多孩子可以 跟随父母进城读书。除政府的力量之外,还应该发挥公益组织、企业的力量,为留守儿童与 父母在假期相聚创造机会。这虽然是权宜之计,却能够局部改善问题。比如,最近中国红十 字基金会与某互联网平台共同发起了“和美团圆爱不留守”公益活动,帮助 100 名来自广西、 江西等地的农村留守儿童来到父母工作的上海,让他们和家人“住在一起,玩在一起”。虽然 公益组织和企业的力量有限,但是当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这一问题并展开行动,聚沙成塔, 其所产生的力量便不可估量。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有特定时代背景,解决这一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社会的发展 是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决定性力量,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公益组织、企业等都应该各尽 所能,努力减少留守儿童亲子分离的伤痛。 (摘编自吴铮《努力化解留守儿童亲子分离之痛》) 材料二 材料三 近日,民政部联合教育部等 10 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 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完善制度、形成合力,将更好托举起留守儿童的明天。 关爱留守儿童,体现着一种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是一项良心工程、社会工程。《意见》的 一大亮点,在于要求村(居)民委员会一级设立“儿童主任”,乡镇(街道)一级设立儿童督导 员”,并分别明确了两类岗位职责。据民政部介绍,目前全国共有 62 万名儿童主任和 4.5 万名儿童督导员实名上岗,并且这一队伍还在持续壮大,共同守护近 700 万留守儿重的健康 成长。 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模糊群体,而是无数鲜活个体。他们中,有的亟待物质救助,有的呼 唤心理疏导;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权益维护的诉求。实现因人施策的“精准关爱”,有 赖专业力量的投入。对此,《意见》支持法律、心理咨询等各类专业人员,针对留守儿童的不 同特点提供服务。同时,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纳入脱贫攻坚整体布局,提出统筹相 关社会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动员引导广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等要求。 守护留守儿童要举社会之力,更离不开家庭陪伴,《意见》也提出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及家庭教育。据统计,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这种“亲情断层”, 直接影响孩子的家庭认知。家庭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落实好家庭监护责任, 才能实现留守儿童问题的“源头治理”。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落实随迁 子女就地入学等工作,为从源头减少留守现象提供了有力支持。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也为留 守儿童生活状况带来可喜变化。移动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分离,视频通话让亲情 沟通更便捷高效:短视频、微公益平台记录和展现留守儿童生活日常,也为社会提供更广阔 的关注视角和帮扶渠道;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建立健全留守儿重信息台账,为分析和应对留守 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编自荣翌《给留守儿童更多制度关爱》)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与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密切相关。 B.2010 年一 2017 年几年间,人口流动规模处于平稳状态。 C.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和由父亲、母亲抚养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D.多数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安全和生活而忽略情感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往往导致亲子关系淡漠,亲子关系淡漠导致儿童心理出现问题,儿 童心理出现问题又会使他们形成一些不良行为。 B.如果公益组织和企业都行动起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力 量,在关爱呵护留守儿童方面发挥决定作用。 C.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落实随迁子女就 地入学等工作,以在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现象。 D.视频通话、短视频和微公益平台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解决留守 儿童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6、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解决留守 儿童问题做了哪些布局?请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一 9 题。 平江诗事(节选) 王威廉 在平江,这个湖南岳阳市下辖的县城,关于杜甫之死的思绪拥塞了大脑。 诗圣杜甫的死,时常听到有人提起,大家笑,笑罢又叹息。那个伟大的诗人,怎么就饿 成了那个样子,竟然连饥饱都分不清了,牛肉好吃,就把自己生生给撑死了?说这些话的人, 听这些话的人,自然都是没有经历过饥馑年代的,但他们这样说完全没有嘲笑的意思,恰恰 是出自对苦难的一种恐慌式的探测与掩饰。同时,又觉得,这样的死法的确配得上杜甫那个 忧国忧民的形象。①就像李白一样,竟然是醉后捞月,溺水而亡,这似乎注定是李白那种浪 漫人生无可替代的结局。 在平江反复想到杜甫之死,是因为我完全没有想到,在这里会遇到一座杜甫墓祠。了解 之后,更是惊讶,谁能想到,全国现在竞有八座杜甫墓祠。各种说法让杜甫之死变得更加扑 朔迷离。这和安徽当涂那座有定论的李白墓再次形成鲜明对比。杜甫,一个现实主义者,他 的死却有了某种超现实主义色彩。 这是给他的艰难人生留下一个逃逸的出口吗? 眼前是一面灰墙,前面站着几株绿色火焰似的柏树。入口只有一道窄门,上写:阐幽庵。 看来这曾是一座僧舍。走进之后,天井的光垂下来,照亮一口墨绿色的大缸,里边青碧的水 应该是积攒多日的雨。继续走,来到一个官厅,几张古老的木椅围成方形。 每每看到这样的摆设,我都会想象古人是如何坐在那里聊天。他们繁复宽大的衣襟会覆盖 和摩擦着椅子,那场面和今天相当不同。墙壁上挂着一个巨大的匾额,上书“学海流长”, 是清代嘉庆学者张瓒昭所写。 从官厅出来,是浣花草堂,草这种质朴的植物,几乎成了杜甫的化身。人们想起杜甫的 生活,似乎总不能离开那些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茅草。跨过草堂的阴影,终于看到了“杜文贞 公祠”。杜文贞公祠里坐着杜甫的塑像,初看似是青石质地,但细看之下,局部有金色,应 该是铜像。也许是长期有烟火供奉,塑像显得有些灰暗。所幸不是那种彩塑,这种青灰色中 透着金属的黄色,在象征意义上,正是属于杜甫的颜色。塑像呈现的杜甫干瘦,法令线明显, 神色凝重。他右手端着一本书,眼睛却没看书,而是望着前方,好像还在忧虑。但那眼睛并 不畏怯,有种坚定的力量,像是那金属的硬不容回避。我站在塑像面前,感受到了这种硬邦 邦的力量,有些感动。我此前很少去感受杜甫内在的力量,注意力多停留在杜诗上,而忽视 了那个人,但仔细想来,杜甫的那股韧性都在他的诗里。他不像李白,②李白的力量是长啸 在外的,他是内敛的,沉吟的,甚至是有些谦卑的。 他头后方的匾额上写着:诗中圣哲。 瘦弱之躯,却撑得起这四个字。 他的墓就在祠后。 这座墓的形状有些奇特,正面是墓碑,碑两侧是弧形矮墙,像是伸开的胳膊来了一个诗 意的拥抱。碑后的坟茔被青石覆盖,半圆形的顶上还有一块圆形石珠。两侧的矮墙后有土坡, 可以走上去,上边草木丛生,站在杂草中俯视坟茔,那圆顶如同一顸帽子。而那坟茔和后方 的土坡之间构成的环形凹陷,又让我想起探测宇宙深处的射电望远镜,杜甫在黑暗的地下还 在接收和凝聚着宇宙的神秘诗意吗? 墓前有一个方形的小小水坑,内有清水,说是给杜甫写诗之后洗笔用的,来的人沾沾那 水,都会才思泉涌。同行者大都是写作之人,都笑着蹲身伸手,让清水变成想象中的醍醐。 正是初夏,湖湘的阳光猛烈,我感到手臂被清凉给拯救了。这手,理应写出更好的文章。 我在拜谒墓祠之后,将照片发给考古学的朋友。朋友说墓葬形制不是唐代的,地下不知 道,需要勘探。我想,一千多年的时光流转,地面上的形制定然毁损无存,现在看到的是光 绪年间重建的。即便这里的确还存留着几个唐代石雕莲花座,也无法有效地证明什么。至于 地下勘探,那自然是句玩笑话,谁能为了鉴定墓的真伪就去打扰诗人的休息呢?当地几位学者 言之凿凿地说,这一定是杜甫的真墓,列举了许多证据,但都无法打动我。我想,其他的八 座杜甫墓,一定也会有它们的证据。但这其中,一定没有铁证,因为如果有铁证,便不会存 在八座墓祠。 但是,我又越来越愿意相信:平江这座杜甫墓祠,是大诗人的真正归宿。 因为紧挨着墓祠的是一个诗社——铁瓶诗社。 对诗人来说,这世间还有比诗歌本身更好的魂器了吗?更何况,在诗社的另一侧,居然有 一所小学,孩子们的笑声随着风传来,那笑声跟唐朝的孩子们发出的,一定一模一样。诗和 孩子们的笑声具有某种同质性,它们可以超越时间,甚至可以创造未来。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由人们对杜甫之死的疑问和看法写起,暗含杜甫曾经历了苦难,否定了人们对 这个沉重话题失之轻忽的态度,引发读者深度思考。 B.作者认为杜甫之死具有“某种超现实主义色彩”,意思是说杜甫究竟死于何处至今没有 定论,全国有八座杜甫墓祠,不能说杜甫一定死于平江。 C.文章特意写杜甫塑像的色调一一青灰色中透着金属的黄色,在作者看来,这种色调恰恰 属于杜甫,象征着杜甫在艰难之中忧国忧民的精神。 D.文章最后写到的铁瓶诗社和一所学校,是前面内容的延伸,是文章思想的升华,用诗歌 魂器和孩子笑声为杜甫精神做了形象而具体的注脚。 8、简要分析文中两处写李白的文字的不同作用。(6 分) 9、请梳理作者拜谒杜甫墓祠的行踪,并概括融入其中的作者的内心感受。(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一 13 题。 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与姊夫和峤及裴楷齐名。尚.常山公主。 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 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 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谘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顺,朝臣 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论者不以主婿之故,成谓才能致之。齐王攸当之藩,济 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曰:“兄弟 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 数年,入为侍中。王恺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济请以钱千万与牛 对射而赌之。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因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而 至,一割便去。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帝求之,不过数十。济候其上直,率少年诣园,共 啖毕,伐树而去。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①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人 解去便渡帝尝谓和峤曰:“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曰:“济俊爽,恐不可屈。”帝 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曰:“尺布斗粟②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 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 “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寻使白衣 领太仆。年四十六,卒,追赠骠骑将军。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二·列传十二》,有删 改) 【注】①连乾:马饰物。②尺布斗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汉文帝弟淮南厉王谋反事 败,被徙蜀郡,途中绝食而死,“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 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 人解去/便渡/ B.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 人解去/便渡/ C.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 人解去/便渡/ D.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 人解去/便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尚常山公主,尚,娶帝王之女为妻;公主,古代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 B.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指晋武帝的弟弟司马攸(齐王)的受封 之地。 C.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类似现在的马扎,不仅在室内使用,外出也可 携带。 D.弈棋,弈,古代指象棋,是一种策略性棋类游戏,也叫手谈。“琴棋书画”中的“棋” 指围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济才气非凡,颇受赏识。他少时便有超人才华,英姿勃发,与孔恂等为一时才俊, 他善于清谈议论,讽谏往往顺遂武帝旨意,深得武帝器重。 B.王济率性而为,目中无人。他曾下大赌注与王恺比试射王恺家的一头上乘的牛,射中 后,取出牛心,扬长而去,连皇帝的舅舅王恺也不放在眼中。 C.王济聪明机智,应对自如。他在遭到武帝奚落之后,用历史典故旁敲侧击,本来武帝 问他是否感到惭愧,他却绵里藏针予以回应,令武帝无语。 D 王济过于随性,被人讥讽。他与武帝下棋时,将脚伸到棋盘底下,孙皓认为他这是对皇 帝不敬,便揣摩出武帝问话的动机,巧妙地暗讽了王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仕进虽速,论者不以主婿之故,咸谓才能致之。(5 分) (2)济候其上直,率少年诣园,共啖毕,伐树而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 一 15 题。 民病春疫作诗悯之 范成大 乖气肆行伤好春,十家九空寒螀①呻。 阴阳何者强作孽,天地岂其真不仁②。 去腊奇寒衾似铁,连年薄热甑③生尘。 疲甿④惫矣可更病,我作此诗当感神。 【注】①螀:蝉的一种。②天地岂其真不仁:老子《道德经》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 狗”句。③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④甿:农村居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将瘟疫视为“乖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肆行”点明瘟疫流行的规模。 B.瘟疫带来了巨大灾难,十分之九的人在瘟疫中丧生,“寒螀呻”渲染了凄凉气氛。 C.作者对瘟疫并没有科学的认识,只能迁怒于天地,但情意真切,足可打动人心。 D.受自然灾害影响,百姓生活已经困顿,瘟疫流行,又雪上加霜,作者忧心如焚。 15、作者为什么要说“我作此诗当感神”?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荀子《劝学》中总结的 “ , ”这两句,大致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和“ ”两句, 分别写出了桃花源中房屋和道路的特点。 (3)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概括了 “无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育功能还需在“守正”的基础上“通变”。( )。 的 传统难以表达当今时代的脉动,不能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家终将止步 不前。具体来说,既要遵循艺术规律走正道、守正格、循正脉,也要将传统特点、时代特质 与个性特征有机融合,将书法艺术还原于文化、求证于经典、积累于当代,以笔墨表达当代 人的精神风貌与时代风采。 “通变”意味着不单纯谋求技巧与形式美的递变,而要直入艺术精神层面,超越丝垫术 层面。正如我们被历代经典近乎完美的创作技巧打动时,自然会努力探求其形式 与文 化基因,关注其暗含的时代背景与人格精神。当代书法创作,不但要从传统经典中“偷得梨 花三分白”,更要“ ”。从审美理想、道德高度与文化价值层面提升创作,赋予点画 精神意蕴,作品才能产生 的感染力。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守正意味着回归传统,是对传统的坚守 B.通变如果离开守正,就成为无源之水 C.守正意味着回归传统,但并不等于复制传统 D.二者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不能偏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胶柱鼓瑟 渊源 借得东风一夜开 高层次 B.一成不变 源流 借来梅花一缕魂 高层次 C.胶柱鼓瑟 源流 借得东风一夜开 深层次 D.一成不变 渊源 借来梅花一缕魂 深层次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通变”意味着不单纯追求技巧与形式美的递变,而要超越纯技术层面,直入艺术精 神层面。 B.“通变”意味着不单纯谋求技巧与形式美的递变,而要超越纯技术层面,直入艺术精 神层面。 C.“通变”意味着不单纯追求技巧与形式美的递变,而要直入艺术精神层面,超越纯技 术层面。 D.“通变”不意味着单纯追求技巧与形式美的递变,而要直入艺术精神层面,超越纯技 术层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在证实蝙蝠是 SARS 病毒的自然宿主时,研究团队还发现蝙蝠身上携带一系列对人类有害 的病毒。但即便如此,在研究者看来,一方面这些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 方面,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① ,决不能因为携带病毒就消 灭 它 们 。 因 此 , 研 究 团 队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对 蝙 蝠 进 行 无 侵 害 采 样 , 采 样 完 成 后 , ② 。这样的例子生动说明,与大自然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在利用自 然资源方面须秉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态度,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更不应把野生动物轻易 端上餐桌,否则 ③ 。 21、下面文段有五处存在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 准确流畅。(5 分) ①公元 1054 年 7 月 4 日,清晨的东方,天空中贸然出现了一颗非常耀眼的客星。②这颗 客星甚为壮观,③根据《宋会要》等古籍所记载,④在最初的二十多天里,⑤它不仅白天可 见,而且晚上非常耀眼。⑥尽管它在此后亮度变暗,但仍然持续了近两年左右的时间。⑦在 中国古代,客星可能表示彗星或者超新星爆发,⑧前者又常常带有不祥之意,因此这颗客星 的出现想必也曾引起不小的恐慌。⑨如今,天文学的进步,我们对古代的很多天象记录有了 更为科学的认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林洺锋于 2004 年创办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 LED 显示屏、照明产品的研究 开发、生产和销售。几年前,他的企业和行业巨头巴可电子是竞争对手,有段时间关系相当 紧张,甚至有过对簿公堂的经历。但如今,洲明在 LED 显示屏领域已逐渐超越巴可,并和巴 可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LED 国际市场曾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如何从做代工到跻身竞争圈,继而最终成为佼佼者? 第一步,做 OEM(代工生产),在生产中学习他们的产品设计;第二步,做 ODM(原始设计商), 做创新并申请专利,和欧美企业的品牌竞争;第三步,做 OBM (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第四 步,便是拥有完全的自主创新优势和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实现了自主品牌,就有了自主话 语权。 林洺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做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认 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与解析: 1、B【解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于文无据;“它使各兄弟民族团结在一起”曲解文意。 2、B【解析】“递进关系”错,应是“并列关系”。 3、C【解析】A.“都”范围不当,原文为“大都”;“认同华夏文化”是对“认同中国”的 误解。B.至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是当下“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的根本任 务”。D.“孔子赞美管仲的话”偷换概念,应为“孔子这一思想”。 4、B【解析】应为“2015~2017 年几年间,人口流动规模处于平稳状态”。 5、B【解析】“公益组织和企业……发挥决定作用”与原文不符,原文为“社会的发展是改 善留守儿童问题的决定性力量”。 6、①明确职责:在村(居)民委员会一级设立“儿童主任”,乡镇(街道)一级设立“儿童督导 员”。②提供法律支持和心理咨询。③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纳入脱贫攻坚整体布局。 ④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及家庭教育。(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7、A【解析】“否定了人们对这个沉重话题失之轻忽的态度”错,文章并没有认为人们对杜 甫之死的态度是轻忽的,甚至作者为人们的说法进行开脱,说“没有嘲笑的意思”。 8、①第一处将李白之死与杜甫之死进行类比,表现杜甫之死与他的思想境界密切相关,强化 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3 分)②第二处将李白的外向与杜甫的内敛进行对比,突出了杜甫在 诗中表现出的坚韧性格和坚定力量。(3 分) 9、行踪:经阐幽庵,过浣花草堂,瞻仰杜文贞公祠,拜谒杜甫墓。(2 分)内心感受:①作者 由杜甫塑像感受到诗圣内在的坚定力量。②通过拜谒杜甫墓,作者感受到杜甫诗歌的深远影 响力。(每点 2 分) 10、A【解析】“济善解马性”是本句的总括,下面说马因有连乾而不渡水,王济晓得这是马 吝惜连乾沾泥,于是解下连乾,马渡水而过。“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此种断法意味省略 了宾语,文言文中宾语的省略要么是有兼语的语境,要么承前省略;而主语的省略比较普遍, 省略的情况也较多,因此,在此处,“一马”作“乘”的宾语而让下句省略“一马”为好, 排除 B 项。“著连乾郭泥前/有水”,“前”表方位,连乾应在马身的前面部位,不是在“泥” 的前面,据此排除 C 项。“终不肯渡济”貌似通顺,但与开始句语意相隔,马不是想“拒载” 王济,而是不想渡水,这才符合王济识马性的特点,据此排除 D 项。 11、D【解析】“象棋”错,应该是“围棋”。 12、D【解析】“揣摩出武帝问话的动机”根据不足,也许是武帝看到王济无礼的举止想借孙 皓讽刺王济一番,也许是问者无心,答者有意。 13、(1)(王济)官位虽然提拔得很快,议论的人认为不是由于帝婿的关系,都说是凭他的才能 得到的。(“仕进”“主婿”“致”各 1 分,句意 2 分) (2)王济趁他上朝当值的机会,率领少年闯进李园,吃足之后,连树也砍倒,然后离去。 (“候”“诣”“去”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王济字武子,少年时有超出众人的才气,风度仪态英武豪爽,名气冠绝一时,与姐夫和 峤及裴楷齐名。娶常山公主为妻。二十岁进入仕途,担任中书郎,因母亲去世辞官。后被起 用为骁骑将军,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位次相同,都是当时的 杰出人才。武帝曾在式乾殿与公卿、藩王、州牧聚会,看了看王济、杨济、孔恂、王恂(然后) 对大家说:“朕身边可算是恂恂济济了。”王济每次朝见武帝,武帝总是向他询问人物的高下 与政事的得失。王济善于清谈议论,会修饰辞令,讽谏议论往往顺随武帝旨意,这些都是朝 臣们比不上的。武帝更加亲近重用他。(王济)官位虽然提拔得很快,议论的人认为不是由于 帝婿的关系,都说是凭他的才能得到的。齐王司马攸要到封国去,王济已经向武帝陈请,又 多次让公主及甄德妻长广公主一起进宫,叩头哭泣请求武帝把司马攸留在京城。武帝恼怒, 对侍中王戎说:“我和齐王是至亲的兄弟,现在让他到封地,这本是我的家事,而甄德、王济 接连让他们的夫人进宫对着活人哭丧!”因为这次触犯武帝,王济被降职为国子祭酒。过了几 年,(王济)升为侍中。王恺因为是皇帝的舅舅,(追求)豪华奢侈,他有一头牛名叫“八百里 驳”,蹄角上常装饰美玉宝石。王济请用一千万钱做赌注与王恺比试用箭射牛。王恺仗着自 己的本领,让王济先射。王济一发中的,便坐在胡床上,大呼左右快取牛心来,一会把牛牵 来,王济取出牛心,扬长而去。和峤性格俭啬,家里有好品种的李树,有时武帝向他要,也 不过给他几十个。王济趁他上朝当值的机会,率领少年闯进李园,吃足之后,连树也砍倒, 然后离去。王济善于揣度马的心性,曾骑马外出,马身上带有遮泥尘的连乾,路上遇水,马 始终不肯渡过。王济说:“这必是马吝惜连乾鄣泥。”使人解去连乾,马便渡过去了。武帝 曾对和峤说:“我将辱骂王济一顿,然后再封他官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为人英俊豪 爽,恐怕不会屈服。”武帝将王济召来,严厉地指责他,然后问他:“你知道惭愧不?”王济 回答说:“汉代有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的童谣,讽刺兄弟不能相容,我常为陛下感 到羞耻。有人能令亲人疏远,而我不能使亲人相亲,因此有愧于陛下。”武帝无话可答。武 帝曾与王济下棋,孙皓在旁,武帝对孙皓说:“为什么好刮人家的脸皮?”孙皓说:“看到对 皇上无礼的人我就要刮他的脸皮。”当时王济将脚伸到棋盘底下,而孙皓以言辞讽讥了他。 不久,王济以布衣身份领太仆之职。王济四十六岁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 14、B【解析】“十分之九的人在瘟疫中丧生”是对“十家九空”理解不准确。首先,这是对 受害家庭的估计,不是对人口 l 的计算;其次,“九空”的人家不一定都是丧生,还有可能 逃避他乡;再次,诗的语言不同于新闻报道,略带有夸张的意味,诗中的数字不能随意坐实。 15、①因为瘟疫流行带来十室九空的惨烈局面,让作者心痛。②天气酷寒酷热,作者无力解 决心感无奈。 ③深陷灾难的百姓疲惫不堪,作者心生同情。(每点 2 分) 16、(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6 分,每句 1 分) 17、C【解析】根据文段第二段开头句“‘通变’意味着……”可知括号内的句式应为“守正 意味着……”,此外,文段第一段主要阐述书法艺术美育中不能一味守成,要与时俱进,A、B、 I)三项的侧重点均不在此,A 项强调坚守传统,B 项强调“通变”离不开“守正”,D 项强调 二者关系紧密。故选 C 项。 18、D【解析】一成不变:一经形成,不再改变。胶柱鼓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文段中形容传统稳定不变的特点,故第一空用“一成不变”恰当,渊源:比喻事物的本源。 源流:比喻事物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空与“文化基因”并列,故用“渊源”更好。“偷来梨 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出自《红楼梦》林黛玉《咏白海棠》,文段中借第一句表达书法 要借鉴传统的形式,借第二句表达书法要具有很高的精神境界。“借得东风一夜开”是宋诗 人闻人祥正描写牡丹花开的诗句,第三空用“借得梅花一缕魂”更富有寓意。第四空“高层 次”不能修饰“感染力”。故选 D 项。 19、A【解析】原句“谋求”与“递变”搭配不当,“而要直入艺术精神层面,超越纯技术层 面”语序不当。B.“谋求”与“递变”搭配不当。C.“而要直入艺术精神层面,超越纯技 术层面”语序不当。D.“不意味着”与“而要”不合逻辑;“而要直人艺术精神层面,超越 纯技术层面”语序不当。故选 A 项。 20、①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 ②将蝙蝠放归自然 ③最终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 (6 分,每处 2 分) 21、①“贸然”改为“突然”。③“所”字删掉或改为“的”。⑤改为“它不仅晚上非常耀 眼,而且白天也可看到”。⑥“近”和“左右”删掉其一。⑨“我们”前加上“让”或 “使”。(5 分,每处 1 分) 22、【写作指导】 由“林洺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做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的要求可以看出,第一段讲的 是林洺锋开始与竞争对手为敌,最后化敌为友,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二段讲的是林洺 锋的企业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了自主品牌,拥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 “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意在提醒考生对林洺锋的做法进行分析,进而延伸开来,总结 提炼出一般性的道理,从而用这样的道理去检验各个层面的社会现实。林洺锋是企业家,他 这样做促使了企业成功;但不能因此仅谈如何做好企业,这样就限制了写作思路,从而陷入 了“就地打滚”的写作窘境。 参考立意:①要善于化敌为友;②靠实力赢得尊重;③先学习再竞争;④在学习中成长; ⑤积累经验, 实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