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77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二)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严格区分原著与续书而泛谈所谓《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行为,造成了《红楼梦》评论的庸俗。周汝昌先生______,心明眼亮,一针见血指出唯一的门径就是把《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搞深搞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区分了“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______,最后才能归结到中华文化本身的特质和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缠。当然,后四十回续书在鼓舞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及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封建家族和官场的黑暗方面也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以及审美意度之______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形容也并不过分。而周先生从一开始进入《红楼梦》,就抓住“版本”这个红学中的“死结”,锲而不舍、______,从各个层面、角度来研究、论述、分析、讲说,使这个问题逐步得到彻底清理,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先生又说红学是中华文化之学,是“新国学”的原因所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老马识途 寻根究底 戛戛独造 兀兀穷年
B.轻车熟路 寻根究底 奋身独步 宵衣旰食
C.老马识途 蔓引株求 奋身独步 兀兀穷年
D.轻车熟路 蔓引株求 戛戛独造 宵衣旰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B.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C.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D.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B.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C.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D.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界定:广义上,以题材分,指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严格意义上,以作家分,指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不管是哪一种界定,少数民族文学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以少数民族为创作对象的文学。当然,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以少数民族为写作题材,还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一个民族的心声、介绍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无疑,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理解、提振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构建中国边疆的文化软实力、对外产生文化影响、提升国家认同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②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们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然而,无论哪个民族的作家,只要能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都能够进行创作,也完全有可能产生好的文艺作品,例如雷振邦创作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音乐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少数民族文学首先应该是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其次才是作家身份文学。如果少数民族文学成为一种作家的身份文学,那么,少数民族文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以身份和身份认同作为标志,也可能对作家的视野和思维造成不可避免的局限,从而带来创作的局限性。
③创作中所使用的文字仅仅是一种工具,不应被看作是文学的特征。因此,应该鼓励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汉字甚至未来用英语进行创作,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理解。
④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处理好身份认同的平衡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必须要有自我身份认同,这样才能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场,深入思考和挖掘文化的精髓,从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另一方面应该淡化少数民族的身份,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去思考人类共同的关注和命运,写出一部民族心灵史的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共同的兴趣、心灵的共鸣和共同的关注;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去认识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理解和文化交融。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于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目的在于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如果丧失了这些资源,一个少数民族作家也就没有了和世界对话的资本。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⑤要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迈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我们必须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关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思维误区。事实上,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走向世界,那么永远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因此并非固守民族的立场就可以成为世界的,这样的结果是会被世人边缘化,走向自我消亡。二是关于主流和非主流问题。少数民族文学常常被看作是非主流,由此产生了长期的关于主流与非主流的争论。产生这种思维误区是因为没有认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根本考量在于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而没有认知度和认同度的文学,必然成为非主流,被边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一样的,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具有世界的视野和人类共同的关注,用少数民族文化这只手去拨动人类共同的心弦,用少数民族的声音去震撼人类共有的心灵,才是根本的繁荣之道。
(摘编自《光明日报》)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们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
B.为了能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少数民族作家必须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
C.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资源,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向而行,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D.即使社会的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界定及其文化价值谈起,进而围绕如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展开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
C.文章主体从作家身份认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剖析优点和局限,指出解决之道,重在论述如何处理好平衡点。
D.文章最后澄清了两个认识误区,指出民族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明确了主流与非主流的考量标准。
6.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汉族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
B.白族女作家景宜创作的《茶马古道》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各族儿女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化解民族恩怨,共同团结抗战的壮丽画卷,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
C.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扛枪戍边的部队作家和地方的民族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各民族风土人情的作品,为当时文坛瞩目。
D.藏族作家阿来1994年创作完成反映藏族地区文化风貌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然而直到1998年,由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这一优秀作品才得以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100多万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素质良好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摘自“新浪网”)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3000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D.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耐心、踏实和专注。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那是杨云山嘛!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光!”
“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他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
“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
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熬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出烟袋。“分了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问题很普遍。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
“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
“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牲畜棚圈。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
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
“跟你商量一件事。”恒老八对着扑出灶堂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
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气地说:
“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
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阄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纷乱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B.
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打算自己买牛,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
C.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牛马经、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圈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
D.八婶“嗔声媚气”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看牛看马”,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
11.乡村的变革使恒老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2.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13.下列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B.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D.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帝王纪年、岁星纪年等方式。
C.“继好之义”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为唐朝边境的稳定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暠作为人子,践行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去职居丧,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
(2)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列小题。
乱后还①三首(其一)
辛愿②
兵戈为客苦思乡,春暮还乡却自伤。
典籍散亡山阁冷,松筠憔悴野园荒。
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
邻里也知归自远,竞将言语慰凄凉。
(注)①这首诗写于金室将亡时,作者在一次战乱后,从流亡途中回到故乡。②辛愿,字敬之,生卒年不详,金末福昌县(今河南宜阳)人。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思乡”与“还乡”相承,“苦”与“伤”并提,表达了“近乡情更怯”的感受。
B.颈联描绘了作者在暮春时节、傍晚时分看到的冷落景象,流莺在深树间啼鸣,春燕在寒意中掠过短墙。
C.邻里的同情和宽慰,源于作者流亡的遭遇和眼下的处境,也是他们善良和淳朴的体现。
D.全诗对“乱”及“后”在词语上多有照应,如“兵戈”“散亡”“憔悴"“凄凉”等。
18.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客人希望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业主:
你们好!今日由于设备检修,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我仅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真诚致歉。对于今日给您及家人造成的不便,我们敬谢不敏。事后,我们及时做了反思和检讨,并保证努力把日常工作层层细化,坚决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坚信,只有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才能不负你们的信任。
xx物业公司
2019年1月29日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食盐产品十分丰富,叫法多样,食盐原料如果经过不同的处理,①________。例如,根据是否纯化处理,可分为粗盐和细盐。食盐原料经过纯化处理,成为杂质少、颗粒小的细盐,也称“精制盐”;反之,②________。所谓的“杂质”主要是矿物质,也正因此,粗盐比细盐含更多的镁、钾、钙等。不过,③________,靠吃粗盐补充,既无必要,也没多少效果。比如市场上流行的“玫瑰盐”属于粗盐,是岩盐未经纯化而来,颗粒较大,因保留了铁元素等矿物质而呈粉红色,而人体中的铁元素,大多则是在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木耳等食物中获得。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初中学校门口有老师提着水桶挨个给化妆上学的女学生擦脸卸妆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争议,有网友认为此举有失对学生的尊重且不卫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网友认为学生就不应该浓妆艳抹,应以学习为重。当事学校回应称,学校早有不允许化妆的规定,此前多次引导,但收效不佳,才采用这种办法;有网友认为,就算有规定,检查也应先提前通知,而不是上来就给学生卸妆。《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就此事发表了《老师提桶卸妆没毛病,呼唤惩戒权切莫“吹毛求疵”》的时评,认为这所学校的做法没有任何值得非议的地方。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老马识途”,指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轻车熟路”,意思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本句强调周汝昌先生有经验,对《红楼梦》研究比较明白,应选用“老马识途”。排除BC。“寻根究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蔓引株求”,意思是指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本句意思是说弄清楚“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应选用“寻根究底”。排除CD。“戛戛独造”, 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独创精神;“奋身独步”,独步,独一无二,无可比拟,指努力去出人头地;本句强调的是前八十回的内容的独创性,所指对象是指《红楼梦》的审美意度,应选用“戛戛独造”。排除BC。“兀兀穷年”,意思是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比喻做事不辞劳苦;“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本句强调周先生研究《红楼梦》的锲而不舍,不辞劳苦,应选用“兀兀穷年”。排除BD。
故选A。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此处两个分句应与后文“审美意度之戛戛独造”一句构成排比,句式结构应当相同,排除BC。根据前文“当然,后四十回……也起过一定作用”和后文“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形容也并不过分”可知,此处应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排除A。
故选D。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
项,“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错误,语序不当;应改为“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A错误。
B项,“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错误,动词“推动”与宾语“问题”搭配不当;应改为“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错误,语序不当;应改为“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B错误。
D项,“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错误,动词“推动”与宾语“问题”搭配不当;应改为“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D错误。
故选C。
【点睛】
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B
5.B
6.D
【解析】
4.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A项,“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可知,原文只是讲“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没有与非本民族作家相比。
C
项“……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相向而行”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最后,原文是“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由此可见,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
D项“……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五段,根据原文“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可知,题干将必然变未然。
故选B。
5.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B项,“……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说法错误,文章第二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
故选B。
6.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D项,“然而直到1998年,由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这一优秀作品才得以出版”,不能论证本文的观点。本项所说的事件——阿来创作的《尘埃落定》1994年完成,1997年就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进行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100多万册,很容易进入读者的视线。不能作本文观点的论据,阿来作品论证的是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困境,籍籍无名的作家即使创作出很好的作品,想要进入读者的视线也不容易,并非本文的观点,本文论证的是少数民族作品如何繁荣、发展,应该创作出认知度大认可度高具有世界性的作品,而ABC相关的作品正好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
故选D。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7.A
8.A
9.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对策:①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②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③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④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解析】
7.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A项,“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故选A。
8.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B项,“不在……而是在”说法绝对。根据原文材料二第二段为“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可知,题干表述过于绝对;
C项,“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混淆条件,绝对化。根据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可知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
D项,“其中,最重要的是耐心、踏实和专注”表述错误。文本中提到了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等等。这些都很重要,并没有强调哪一个更重要。
故选A。
9.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作答第一小题关键在于从文中找出对应的信息:材料二第二段“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材料三第二段“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材料三第三段“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根据这些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所以问题有: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作答第二题可以依据第一题的答案,进行针对性的作答,文中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段“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根据这些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对策:①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②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③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④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10.B
11.(1)更积极,特别有干劲。他看到懒民的变化后,就想着赶紧干活去。(2)更自信,充满成就感(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凭着自己的专长,他受到村民的款待,又接到郑书记的邀请。(3)更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他认为凭自己的本事一定可以发家致富。(4)更机智,学会审时度势。以前他只懂养牛,如今能根据市场需求找到致富门路。
12.(1)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形象。夜里的寂静氛围,烘托出恒老八内心的不平静。(或:清晨的微光与寒冷烘托出懒汉的变化、恒老八的勤劳。)(2)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连贯。景物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想法渐趋明朗的过程。(3)照应题目,象征着小说的主题。霞光灿烂的景象,象征着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乡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结合重要词句分析人物形象。B项,“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对恒老八的形象、小说主题的理解均不恰当。结合小说的写作背景来看,恒老八从样牛马到渴望抓到一头牛,表现从旧生活走出来的恒老八对新生活的渴望。帮人看牛病虽然也体现了他的善良,但目的是为了使他的专长得到人们的认可。最后打算买牛,是为了写他渴望通过专长过上好日子。这些情节,意在反映在乡村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以后,人们渴望凭借自己的劳动与才干来过上美好生活的积极心态。故选B。
11.
本题考查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整体感知文意,然后找出老八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的语句,然后进行分析。“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表现了老八没有抓到牛之后的失望的心情;“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写老八准备积极的干农活了”;“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表现了老八收到乡亲和书记的尊重后的成就感;“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表现了老八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期待。
1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感知文意,结合文章内容,从氛围营造、情节推选、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以及特殊的手法等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找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从内容看前面的三处“写夜里的寂静氛围,烘托出恒老八内心的不平静”,最后一处注意从“象征着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乡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这一主旨的角度分析。结构上综合看这些景物描写写出时间的推移,同时也是人物的心理的变化过程;结尾的部分照应标题“霞光灿烂的早晨”。
【点睛】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13.B
14.C
15.D
16.①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
②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
【解析】
13.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李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这样清廉谨慎。
首先“开元初报汝州刺史”这句中“开元初”是时间,“汝州刺史”是官名,根据文言文的习惯,应该把时间断开,排除AC。比较BD两项,“授汝州刺史”,是指授予官职的意思,往往单独成句,后面的“为政严简,州境肃然”是上任后的成绩,且结构相似,故从中间断开,排除D。
故选B。
14.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表述错误。“和亲政策”最早始于汉代。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表述错误。根据文本“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可知,“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是金城公主的建议。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1)殓:把尸体装入棺材;为业:作为职业;但:只是;积年:多年。(2)所历:所到之处,名词性短语;见:表被动;望:声望,名望;俄:不久。
【点睛】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李暠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谨慎。唐睿宗的时候,多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因为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家人及关系密切的亲属从不曾看见他说笑。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李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这样清廉谨慎。不久任太长少卿,三次升职后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时任太原以北各军节度使。太原过去有个习惯,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黄坑旁边有上千条饥饿的狗,它们吃死人的肉,因为伤害小孩及体弱者,远近的人们为此很忧虑,前后官员都不能禁止。等李暠到任后,广泛告诉明了礼法制度,规定时间不准再犯,派兵捕杀群狗,太原旧俗于是得以革除。过了很久,转任太常卿,过了十五日,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皇帝下令说:“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虽然吐蕃地势偏远;受命出使的人,必然是皇帝的亲信贤明的人。在当时这件事情很重要,礼节要比吐蕃要高,选择出使的人,都是在皇室内部才能杰出的人。工部尚书李暠体态柔和美善,识见意趣严明恰当,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是朝廷的楷模。金城公主已经到吐蕃和亲,大汉王朝不是没有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人,对远在吐蕃的金城公主十分怀想,怎么能忘记呢,应该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吐蕃,准许按照标准规定出使吐蕃。”把公开以使节身份携带的一万匹礼物,私下以臣子觐见的两千匹礼物都用五彩装饰之后派遣出发。等到李暠回到唐王朝,金城公主建议今年九月一日在赤岭设立界碑,确定吐蕃、唐朝边界。设立界碑的时候,皇帝下令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一同前往观看。不久,吐蕃派遣大臣跟随唐朝使者分别前往剑南和及河西、碛西,告诉边境州县:“两国和好,无相侵掠。”
唐朝使者也像这样告诉边境州县。因为李暠出使完成使命,转任吏部尚书。当时吏部的委任文书印鉴与朝廷一般官衙的印鉴相同,使用起来很混杂,难以区分,李暠奏请依准司勋兵部印文例的时候,加上“官告”两个字,到现在依然这样运用。
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多岁,赠益州大都督。
17.A
18.①颔联写战后故乡荒芜之景:作者的藏书散乱遗失,松竹被毁,小园荒芜。②衬托(烘托)出作者内心的伤感,含蓄体现了战争的无情。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中“春暮”“还乡”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自伤”之情,一个“荒”字,也为下文继续描写荒凉之景做铺垫。
【解析】
17.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
A项,“表达了‘近乡情更怯’的感受”错误,首联“兵戈为客苦思乡,春暮还乡却自伤”是指作者因战乱常年客居在外回乡时伤感之情。而“近乡情更怯”表现的是一种因极度思念家人,在将要回到家时反而担心家人命运的矛盾心理,与首联表现的回乡后内心感伤的心情不符。
故选A。
18.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诗词中的景象及意境类题目时,首先要抓住其景物的特点然后进行综合概括,其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手法、效果等方面加以分析。颔联“典籍散亡山阁冷,松筠憔悴野园荒”中通过对散乱的典籍、寒冷的山阁、残败的松筠以及荒芜的野园等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战后家园一片荒芜、颓败、萧条之景象。由上联“兵戈”“为客”“思乡”“自伤”等词可知,作者因战争客居在外,回来时眼见家乡历经战争惨败荒凉,眼前之景衬托出作者内心的伤感之情;颈联“晚色”“春阴”“短墙”等词语写出了暮春时节傍晚家乡的荒凉,延续了颔联的荒芜之景,又照应上文的“春暮”“自伤”。所以,颔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9.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諑谓余以善淫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嫉,蛾,谣,諑,遨,诞,殇。
20.①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 小区突发停电事故 ②仅 谨 ③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 业主 ④敬谢不敏 深表歉意 ⑤不再发生 再次发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①“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此句滥用介词“导致”缺主语,语序不当。②“谨”有郑重地,恭敬地意思。此处有恭敬的意思。③“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过于口语化,应该用书面语。④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此处的语境应该是深表歉意。⑤“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不合逻辑。应改为“杜绝再次发生”。
【点睛】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①便会成为不同种类的产品 ②未经纯化的便是杂质多、颗粒大的粗盐 ③这些矿物质可从饮食中获得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
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本段材料谈论的是关于食盐的问题。第一空前说“食盐原料如果经过不同的处理”,后面自然应该接着写结果,结合后面的举例,再结合前句中的关联语“如果”,因此第一空应当填“便会成为不同种类的产品”。第二空前面说食盐经过细加工后的结果,“反之”,说明是未经细加工,结合前句的用词特点及后文的“粗盐”一词,因此该空应该填“未经纯化的便是杂质多、颗粒大的粗盐”。第三空前面说粗盐含的镁、钾、钙等比较多。后面说没必要吃粗盐,因此推测该空应该说这些矿物质还有别的获取途径,故填“这些矿物质可从饮食中获得”。
【点睛】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22.例文:
“提桶卸妆”过于草率,教育惩戒应有度有方
近日, 有网友曝光贵州某初级中学因为化妆上学屡禁不止,让老师在校门口拎出水桶,给违反规定的女生擦脸卸妆。学校的行为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方是集中批判学校的解决措施过于简单粗暴,未考虑涉事学生的心理感受;另一方则对此举大加赞同,支持学校惩处不务正业的学生。而我认为,教育引导要把握好惩戒尺度,并且不能只着眼于当前的效果,更要注重方法,采取能兼顾学生身心健康的策略。
初中生的青春期, 不仅是萌芽爱美之心必经阶段, 还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于身心尚在成形阶段的学生,学校在教导时更要三思而后行。尽管学校的动机是好的并且立即取得了成效,但不能忽视此举可能对部分学生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理应受罚,可是当众在校门口卸妆既不卫生也易伤害学生自尊,校方出于公心履行教导的职责,然而急于求成的做法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如果真的造成心理伤害,更是得不偿失。
再则,
当众强行卸妆的做法其实反映了学校处理与“问题”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容易陷入“公开处刑”的惩戒思维。以儆效尤的做法或许最为简单和有效,不过要因事而异。女生化妆是为了美丽,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加自信;加上卸妆对于她们来说是偏私密的行为,而学校将此情景公之于众,无疑会使自尊心强的学生受挫。当然, 校方也并非不能进行公开批评,但是可以先派出女教师将化妆的学生带离到洗手间自行卸妆,然后再公示违纪人员,展开训诫。
这次的事件实际上暴露出学校应该如何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的拿捏问题。公开还是非公开? 强制为主还是劝导为主? 权衡好此类问题的利弊是学校在作出教育决策时的要慎重考虑的环节。公开强制卸妆的在制止学生们的行为上可行, 可隐藏在其中对孩子们的心理影响,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万不能以学生来试错。
因此, 教育工作有“心”更要有“方”。 改变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工作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这正是学校的重任所在。校方的良苦用心, 在教导时不仅要让学生们在行为上接受。还应该努力让其在心理上认同。只有当青少年认识到, 整洁大方的形象、腹有诗书的气质是学生时代的上乘之选, 他们才会真正以学业为重。
最后, 当这类问题出现时, 我们不应该将其简化为单纯地批评学校或是学生,而需要帮助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才不失为一个理性、包容的社会应有的姿态。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材料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材料作文首先要全面准确的解读材料,明确材料要求,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更要明确任务所在。本题材料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本材料讲了某初中学校门口有老师提着水桶挨个给化妆上学的女学生擦脸卸妆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争议,并写不同人对这一事件的不同理解及看法,题目要求针对“提桶卸妆”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审题中首先应围绕“提桶卸妆”现象及看法来思考,针对争议表明态度,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
基本的态度即立意方向有两个——支持和反对。无论哪种立意方向,都离不开对“提桶卸妆”看法与思考。如果肯定此事件,则应从学校和教师的职责角度考虑。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是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表现,是无奈之举。卸妆进校园, 不是老师践踏学生的尊严, 而是践行教书育人的尊严, 让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真正具有立得住、行得正的价值与尊严。另外,初中生确实不该化妆, 化妆对自己的身体皮肤不好, 在学校的影响也不好, 学生就该有学生的样子。如果否定此事件,则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过于简单粗暴了,否则得不偿失。青春期的学生, 需要正确引导, 女生爱美是天生的, 一个成功的老师会鼓励孩子发现不同的美。美不能浮于表面,素颜之美, 内涵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美。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她们改正错误。当然也可以辩证看待。“强制性卸妆”的出发点虽好,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由此确定立意:
1、反对:学校“提桶卸妆”,教育的爱能否再“温和”一些?
出发点再好,也要有匹配的教育姿势
学校“提桶卸妆”过于草率,教育惩戒应有度有方
“提桶卸妆”的你们,不要再拿“为你好”说事了
“提桶卸妆”别卸了孩子们的自尊
2、支持:应体谅“提桶卸妆”背后的无奈
老师“提桶卸妆”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
老师提桶卸妆没毛病,呼唤惩戒权切莫“吹毛求疵”
教育不总是和风细雨,应少些指手画脚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3、辩证:“强制性卸妆”的出发点虽好,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写作素材:
一、支持的声音
1、站在校门口拎桶为女生卸妆的老师, 就是育人岗位上的站岗人。这样负责任的老师、 家长和社会, 应该是连连道谢都怕来不及。面对这些没把校规校纪放在眼里的女生, 有效的办法不是递给她们一打卸妆纸、一瓶卸妆纸, 也不是把她们简单粗暴地拒之门外,而是把校门守住, 把校规守住,但又要把教书育人“一个不能少”的底兜住。
2、卸妆进校园,不是老师践踏学生的尊严, 而是践行教书育人的尊严, 让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真正具有立得住、行得正的价值与尊严。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老师失去惩戒权,教育者面对被教育者的明显不当言行连批评都要和颜悦色, 后果之严重众所周知。如果教师的惩戒权总是会遭到吹毛求疵的对待,遇到莫名其妙的各种束缚, 还会有哪一个老师愿意因负责而惹上麻烦和非议?
3、对于为学生“卸妆”的老师来说, 一边是对孩子错误审美的怜惜与着急,一边是爱生如子的严苛与担当。也许有人担心老师过于“粗暴” 怕伤着孩子的“玻璃心”。但是, 老师光明正大立于门口,为一个个孩子洗去一脸的脂粉, 并没有对孩子言语偏激, 也没有对孩子的歧视, 这样的“提桶卸妆”,
于广大学生来说无异于一个言传身教的课堂,不必把孩子的承受力想得那么弱不禁风。
4、初中生确实不该化妆,对自己的身体皮肤不好, 在学校的影响也不好,学生就该有学生的样子。而且校方也强调了, 是在屡教不改之后才采取这种强硬措施。学生自尊心重要, 但是培养知错就改的行为更重要!
二、反对的声音
1、“强制性卸妆”的出发点虽好, 但教师站在校门口拎水擦脸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了。面对长期缺乏父母教育和引导的学生,学校应倾注足够的耐心和爱,多听听他们的心声,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适当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2、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并不是心怀善意,就可以为所欲为,“为你好”未必真的好。学校无小事, 事事都育人, 即使学生违反了校纪校规,也应该以教化为主,批评为辅,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及时改正,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伤害学生的自尊, 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
3、在视频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这位老师是强制给孩子擦脸,擦脸的时候都是像擦桌子一样随便擦几下,对待学生极其不尊重。这样强制性的给孩子擦脸,让孩子颜面无存, 估计很多女生的心理会受到伤害。
4、青春期的学生,需要正确引导,女生爱美是天生的,从她懂事的时候开始, 就会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个老师在公共场合用抹布这样胡乱擦拭,一方面不卫生,另一方面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甚至有的孩子心里承受能力差的,会觉得别人一定会笑话自己,很丢人, 万一去做一些傻事, 这个老师能承担的起后果吗!为什么不让学生化妆? 一个成功的老师会鼓励孩子发现不同的美。美不能浮于表面,素颜之美,内涵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美,择自己想要的样子。
写作结构:开头可以先由中心事件 “提桶卸妆”一事引入,引出观点 “提桶卸妆”过于草率, 教育惩戒应有度有方;然后先指出“这样做会损害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得不偿失”;接着再进一步论述“当众强行卸妆的做法其实反映了学校处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容易陷入惩戒思维”,接着指出学校应该注意把握好度,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结尾回扣观点,总结全文。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需要强化几个意识:
(1
)强化任务意识,就事论事。在认真审读材料之外必须仔细审读材料后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隐性信息,明确任务指向,就事论事,议不离事,避免将此类议论文写成了话题作文。
(2)强化论证有力意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在就事论事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中人与事,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避免空乏议论,并注意论述语言的简洁准确。任务驱动作文名句与事例论据的运用宁缺毋滥。否则,极可能偏离所选的任务指令,以致于所选任务对象无法一线贯通。
(3)强化论证专一意识。避免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深议透,尽量集中精力说清一点。
(4)强化思维的全面、深刻、准确意识。切忌粗糙表态、轻易否定、一棒子打死的现象,应辩证的看待问题;依“事”说理,以小见大,呈现思维的深度与准确度。注意评论要做到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切忌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