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开学考试预测题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寥廓(liáokuò) 峥嵘(zēngróng) 彳 亍(chìchù) 青荇(xìng)
B. 粗糙(cào) 枯槁(gǎo) 长蒿(gāo) 爪牙(zhǎo)
C. 踟躇(chíchú) 笙萧(shēngxiāo) 佝偻(jūlóu) 慰藉(jì)
D. 徘徊(páihuái) 束(shù)缚 强(qiǎng)谏 瞋(chēn)目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
A项,峥嵘(zhēng róng)
B项,粗糙(cāo)
C项,佝偻(gōu lóu) 慰藉(wèi jiè)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们决不 台湾从中国领土“独立”出去。
②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 一下。
③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人们 的问题。
A. 允许 引荐 思考
B. 容许 引见 思索
C. 允许 引见 思索
D. 容许 引荐 思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容许”指容忍存在某种现象或情况,语气较允许重一些。“引见”引导、介绍;“引荐”指一方向另一方推荐;“思考”指思量考虑;“思索”还有寻求,探索之意。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C. 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
D. 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有歧义,B“我认为是对的”有歧义C、“反映”缺少宾语。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共其乏困 B. 毋内诸侯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 竖子不足与之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共——供B.内——纳C.振——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丹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太子丹恐惧 D. 约为婚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长者”,古义:品德高尚的人;今义: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
B项,“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项,“恐惧”,古今义相同,惊慌害怕;
D项,“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故选C。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数学的使命
吴文俊
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所谓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的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我们经常跟外国人的脚步走。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推进一步。可是不管你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好,你还是比提出猜测的人低一等。我们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正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地上升和发展。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6. 下列各项对“东方数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1段划线的“东方数学”与末段划线的“东方数学”是同一个概念。
B. 东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现代欧美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C. 东方数学着重计算,重视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是一种处理抽象事物的“组合数学”。
D. 东方数学以问题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而西方数学以公理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
7. 对第1段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东方的古代数学切合计算机使用,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B. 中国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要求,所以也是计算机时代最现代化的数学。
C. 中国数学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D. 中国古代首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组合数学,符合计算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要求,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8. 下列各项是对原文相关信息的转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方数学,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集中表现为中国数学与欧美数学的异同。
B. 中国古代数学所注重的计算方法、步骤,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算法,可见,现代计算机数学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数学。
C. 要解决问题就需要解方程,解方程成为以解决问题为精神实质的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的目标。
D. 西方数学的理论体系是由问题、概念、方法和原理建立起来的。
9. 如何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数学?下面是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数学是符合计算机时代要求的,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应该继承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弘扬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神。
B. 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在计算机时代已经不适用,只有摒弃西方数学的思想方法的道路,才能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久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
C. 我们花很大的气力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对于我们建立新时代的新数学意义重大。
D.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这样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因此东方数学在未来超过西方数学是必然的。
【答案】6. D 7. B 8. C 9. A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
A项,“文章第1段划线的‘东方数学’与末段划线的‘东方数学’是同一个概念”说法错误。不是“同一概念”:“东方数学”指中国古代的数学,“东方的数学”指未来的东方数学。
B项,“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说法错误,且原文中无“所走的道路”的信息。
C项,“是一种处理抽象事物的‘组合数学’”说法错误。把“抽象事物”改为“有限事物”。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A项,“东方的古代数学切合计算机使用,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说法错误。“东方的古代数学”扩大了范围,它包括“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应改为“中国的古代数学”。
C 项,“中国数学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说法错误。原文中没有“历史悠久的数学”信息。
D 项,“符合计算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要求”说法错误。“各种问题”改为“有限问题”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中国数学与欧美的数学”说法错误。原文有时间限制,应为“中国的古代数学与现代欧美的数学”。
B项,“来源于”说法错误。
D项,“西方数学理论体系是由问题、概念、方法和原理建立起来的”说法错误。“西方”为“东方”。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B项,“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在计算机时代已经不适用”说法错误。“不适用”“摒弃”原文中无此意。
C项,“对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意义重大”说法错误。与文章观点不同。
D项,“因此东方数学在未来超过西方数学是必然的”说法错误。“必然”改为“可能”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⑤,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汉书•刘平传》)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属与贼期. 期:一定的时间期限
B. 贼乃敛.兵止 敛:收起
C. 冒.白刃伏萌身上 冒:顶着,冒着
D. 狱无系.囚 系:关押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仲为贼所杀 秋以为期
B. 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 亦自缢于庭树
C. 常闻烈士,今乃见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 平倾其创血以饮之 以尔来车,以我贿迁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尽忠义”的一组是
A. 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平扶待其母,奔走逃难 。
B. 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C. 常闻烈士,乃今见之。 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D. “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 扶清萌丧,至其本县。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平是封建时代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 。
B. 本文主要记载了刘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
C. 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刘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
D. 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刘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C
14. (1)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
(2)使秦国的土地减少来使晋国获得利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期”,约定;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第一个“为”,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第二个“为”,是动词,做;
B项,两个“于” 均为介词,可译为“在”;
C项,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竟;
D项,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第二个“以”,介词,用;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此题要求筛选出与“刘平‘重诚信’和‘尽忠义’”两个方面有关的信息。解答 这类试题的思路应当是:将所给的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
A先,上句主要表明刘平重兄弟情义,与“重诚信”有一定的距离;下句是表明刘平奉孝道,讲信义,不能表明“尽忠义”。
B项,上句亦是表明刘平重兄弟情义而不顾念己子,与“重诚信”挂不上钩;下句通过“饿贼”的所感和所为,表明刘平重诚信,与题干“尽忠义”这一筛选信息的要求也挂不上钩。C项,上句是“饿贼” 称赞刘平的话,不是“重诚信”的具体表现;下句写刘平身陷困境时愿意用自己代替府君,符合题干“尽忠义”这一筛选信息的要求。
D项,上句既有刘平重诚信的表白,又有“还诣贼”的践约行动,符合题干“重诚信”这一筛选信息的要求;下句写孙萌死后,刘平为其发丧,并护送孙萌的遗体回到他的家乡,符合题干“尽忠义”这一筛选信息的要求。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刺史、太守到全椒县巡视时,看到那里政治清明而无所问,便只好颁布诏书后就离开了,并非刘平离职而去。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越”,越过;“鄙”,边境;“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
第二句得分点:“阙”,使动用法,使……减少;“利”,使动用法,使……获利;“唯”,希望;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刘平字公子,是楚郡彭城人。王莽时担任郡吏,政绩显著。那以后,每当下属的县里 有强盗进犯,就让刘平去守卫,他所到的地方都能平定,因此全郡的人都称赞他的能力。
更始年间,天下大乱,刘平的弟弟刘仲被贼人杀害。后来贼人又突然到来,刘平搀扶侍候着母亲,奔走逃难。刘仲的遗腹女儿才一岁,刘平抱着刘仲的女儿而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刘平的母亲想回去抱刘平的孩子,刘平不同意,说:“凭我们现有的力量不能同时使两孩子活下来,刘仲不能因为这样而没有后代。”于是离开而不再顾惜自己的孩子,和母亲一块躲藏在野地中。刘平早晨出去寻找食物,遇到了饥饿的贼人,贼人将要烹杀他。刘平叩头说:“今天早晨替老母亲找点野菜充饥,老母亲还在野地里等我的食物活命,希望能先放我回去,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回来再受死。”于是流泪哭泣。贼人见他极为真诚,同情他就放走了他。刘平回去,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后,就告诉母亲说:“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于是就回去找到贼人。贼人都大惊,对他说:“经常听说忠勇正直之人,今天才见到,你走吧,我们不忍心吃掉你。”于是,刘平得以保全性命。
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造反,打败了郡守孙萌。刘平当时又在担任郡吏,顶着刀剑趴在孙萌身上(为他遮挡),身上遭受七处刀伤,身陷困境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大声哭泣着请求说:“我愿意用自身代督郡守。”贼兵于是收起兵器停止作恶,说:“这个人是义士,不要杀害他。”就散去了。孙萌伤势太重一时断了气,过了一会儿苏醒过来,渴了找水喝。刘平就倾尽自己伤口的血来让他喝。过了几天,孙萌终于死了,刘平才包扎好自己的伤口,为孙萌发丧,并护送孙萌的遗体回到他的家乡。
后来刘平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济阴郡丞的官职,太守刘育非常看重他。正赶上刘平遭父丧而弃官,守丧完毕,被授予全椒县长官的职务。政绩有恩惠,百姓对他心怀感激。刺史、太守下来巡视,见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人们都认为自己各得其所。刺史、太守不知道问什么好,只好颁布诏书后就离去了。后来刘平因为有病被免官。
显宗初年,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他们到朝廷后都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并多次被皇帝召见。刘平两次升迁,升为侍中。他在位八年,因年老多病而上书告老还乡,死在家里。
四.(20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不仁;_____________ ,不知;_____________ ,不武。
(3)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
【答案】 (1). 挥斥方遒 (2). 因人之力而敝之 (3). 失其所与 (4). 以乱易整 (5). 荆轲和而歌 (6). 为变徵之声 (7). 士皆垂泪涕泣 (8). 其意常在沛公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遒,敝,轲,徵。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6. 在诗中,诗人写了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17.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6. 冷清;静寂。营造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秋夜图。 (意思相似即可给分)
17. 表达了一个动乱年代(安史之乱起,张继避难吴中)羁旅游子伴愁而眠、孤单凄凉的情思。
(意思相似即可给分)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找出诗中所写景物,然后归纳出这些景物的特点。诗的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营造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秋夜图。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对愁眠”,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18分)
现代文阅读。
感受西湖
很早,便在描绘西湖的诗文中沉醉,便想变作那风景中的一只鸟、一株树,静静地守望她。站在西湖边上,方觉出那些美文的局限乃至艳俗。因为这时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个灵魂。
天地何时孕育出这般奇美的景观呢?竟然把可以使人联想到的所有关于美的东西都汇聚到这里。这时我不得不叹服造化的神奇。远望湖面,会使你产生远甚于凝望情人的眼眸给内心带来的震撼。因为这绝不是一种平静的交流,不是在倾听情人内心的倾吐,而是在接受来自安琪儿围就的圣殿中的声音,那是一种慈爱的关照,是播万物之上温暖心灵的阳光。
所以我也绝不敢去吻她,她圣灵般的完美,使我对这种美有了一种疏远感。我只能被她所降伏、所感召,然后,虔诚地膜拜。
人们早已把西湖比喻成天堂。于是便有无数灵魂纷纷在这里寻找精神家园。正如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顿湖,白居易苏东坡也曾有过西湖。当然,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白堤苏堤,也留下了“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水中央”一类的精神财富。这样,在山与水排列组合形成的令人惊叹的自然之上,西湖又多了一层文化的积淀。而且这种积淀一代代传下来,绵延不绝。西湖自然要感谢白居易们,因为正是他们,使西湖又多了一层骄傲,她有资本蔑视那些诸如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古希腊克里特岛昙花般辉煌一时的文明了。
然而要知道,对于苏东坡与白乐天这等统领时代的巨擎,西湖又曾慷慨地赋予了他们多少艺术灵性啊。如今我也敢来造次,脸也不红就写起西湖来了。我知道以人类的胸怀,终究是无以包容西湖的深邃与博大的。自然的完美与伟大,正是人类的困顿与悲哀。白、苏两位巨匠如今也烟尘般消逝在历史深处,他们同西湖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热爱西湖的人们啊,你们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西湖,漫步湖堤挥洒思绪而不被书本里的辞章牵走,要让西湖的波漾入你的心灵,融化它,然后带着已属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西湖,默默地离开。
(选自《祝勇作品集》)
18. 第二段说“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从文中找出能概括“西湖品格”的词语。
19. 第四段中说,“她圣灵般的完美,使我对这种美有了一种疏远感。”从上下文看,“圣灵般的完美”指什么?为什么会对种美有一种“疏远感”?分别简要回答。
20.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白居易、苏东坡与西湖的相互关系。
2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作者认为过去那些描绘西湖的诗文都是艳俗而有局限之作,没有表现出西湖的神奇完美和品格灵魂,所以不值得一提。
B. 西湖有资本蔑视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古希腊克里特岛,这是因为前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而后两者只有一时的辉煌。
C. “自然的完美与伟大,正是人类的困顿与悲哀。”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意在强调人类的渺小。
D. 文章末尾说,“带着已属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西湖,默默地离开。”作者以“属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强调对西湖要有自己独特而深切的感受。
【答案】18. 博大、深邃。
19.
指来自安琪儿圈就的圣殿中的声音(或“一种慈爱的关照,”“温暖心灵的阳光”)这绝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而是一种慈爱的关照,是温暖心灵的阳光(因为只能被她所降服,感召,对它虔诚地膜拜。)
20. 白居易、苏东坡使西湖多了一层文化积淀;西湖则慷慨地赋予他们艺术灵性。 21. AC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物象特征概括的题目可按以下步骤操作:明确题干要求,在文中锁定区位。针对题干要求,在锁定的文段中摘录重点句子。对重点句子分类、概括,得出特征,答题时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中的修饰性词语。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题详解】
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题详解】
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题详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A项,“所以不值得一提”,无中生有。
C项,“人类的渺小”曲解文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16分)语言表达与应用
22. 将下边一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连续的短句。
白宫慎之又慎地公布了自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后就一直东躲西藏的萨达姆近日在其家乡提克里特一座简陋建筑物里被美军逮捕的消息。
【答案】(1)自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后,萨达姆就一直东躲西藏;(2)近日,萨达姆在其家乡提克里特一座简陋建筑物里被美军逮捕;(3)白宫慎之又慎地公布了萨达姆被捕的消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将长句变换成短句,解答这种题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再将句子的主干组成一个短句,将句子的定语或状语组成若干个短句。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点评: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的考试形式是最能考查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必须弄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并且能够组织通顺的语言。个人认为这种题可以推广。
(一)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
(二)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会很快死去。
23. 上述现象给你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24. 写出与上文含义相近的两个成语。
25.请用诗文名句再举一个与上文第一句含意类似的事例
【答案】23. a、苦难往往是人生的财富;b、要尊重客观规律;c、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意思对即可)
24. a、欲速则不达,b、揠苗助长(答案不是惟一,意思对即可)。
25. 梅花香自苦寒来(答案不是惟一的,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解析】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蚕蛹蜕茧变成蛾,这是生物体的生命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材料一是自身规律的体现,而材料二人们人为地把茧剪开,破坏了蚕蛹自身的生长规律,两相比较,可得出结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材料一中的蚕蛹是通过自身的努力,经过磨难才变成蛾的,而材料二中的蚕蛹是在外力的帮助下,没有经过磨练就变成了蛾,结果一成功一失败,由此可得出结论:苦难往往是可以帮助人成才的,是人生的财富。另一方面看,蚕蛹变成蛾这件事,在不同条件下,旧的矛盾已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包含有矛盾转化的意思,其“一定条件”是“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所以从哲学的角度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可在上一小题的基础上完成。材料一中的蚕蛹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发展成为正常的蛾,而材料二中人们为了减少蚕蛹的痛苦而剪开了茧,反而害了蚕蛹,由此可联想到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之类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两则材料中的蚕蛹,一个经历了磨难,变成了正常的蛾,一个没有经过磨难,很轻易地变成了蛾,然而却是一只没有生命力的蛾,两相比较,可以得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由此可以联想到“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诗句。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6. 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生动/还是陈旧老套/只要你的故事还在讲述着。
【答案】【示例一】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希望/是高远伟大/还是平凡微小/只要你的希望还在编织着。
【示例二】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画卷/是温暖热烈/还是凄清空潆/只要你的画卷还在展开着。
【示倒三】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河流/是澎湃奔涌/还是无声无息/只要你的河流还在流淌着。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其实就是仿句拟写诗句,抓住例句中的关键词,比如“曲调”“故事”,也用同样的方式拟出“喻体”,比如“无论你的希望”。注意三四两句是内容是要正反相对的,第五句是承第二句的“喻体”而陈述的,注意它们的关联性(曲调——演唱;故事——讲述)。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
七、作文(60分)
27.按要求作文。
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
请以“值得品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答案】例文:
值得品味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沧海桑田,唯有生命这杯酒,愈是沉寂越是醇香。----题记
温一壶月光下酒,慢慢融化你的寂寞和豪迈。当世俗的利剑再也无法伤害到你,还有我天长地久的景仰在此切切地守候。风,循着漫漫古道吹来,吹过了千年,就着这风,在这个月夜,我轻啜杜甫这杯醇香千年的美酒。
站在楼房的最高层,在满天星斗中,我触手可及却又相隔千年的那颗星就是你。茫茫宇宙中,你就在我心中。
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胸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自信的豪爽。这种自信宛若杯中散发出的浓浓酒香,让我胸升豪情。我慢慢端起了酒杯。
当一句“忧端齐终南, 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长衫、用愁苦覆盖着脸面的你:脚步里透着沉重,举止里满含着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中,“无私”与“伟大”这两个词已悄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慨叹。既然上帝造就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可又为何让你在贫困潦倒中无奈地死去?这是何等的悲哀!我愁肠万结,胸口在隐隐作痛。闭上眼,一饮而尽,酒入愁肠……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和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允许你活得潇洒。来自现实的种种灾难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呜呼哀哉!
我捂着胸口,泪潸然,溅湿了泛黄的史册,月光碎了一地。我仰天长叹,入肠的美酒三分酿成了诗意,七分啸成了剑气!
杯已空,酒已尽。我手握那些千古鸿文在细细品味: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还有那颗仁厚的赤子之心。它们早已渗入了我的血液,连空气里都是沧桑而甘醇的酒香,让我一醉就是千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过程:“值得”是你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值得品味的东西很多,例如:一句名言、一幅对联、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作品,还有某件事、一段经历、历史、人生……一定是真正打动过自己的才能打动别人,一定是有独特感悟的才能启迪别人。其限制性在“自我亲历”。品味是一种行为,应该写出品味的过程和感受。这种作文倡导写身边事,说心里话。文体要求是“以记叙为主”。
【立意】写出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品味的过程和感受。
【素材】闲暇之余,我喜欢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看着蓝蓝的天以及充满欢笑的世界。想着这一天自己干了什么,将要去做什么。嘻嘻,品味着生活我感觉生活的美好,虽然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但这却是我们真实生活,慢慢地使糊涂的我突然间变得成熟。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其中的内涵越涌越多,越来越稀奇。
大自然是值得品味的,置身于大自然中,心仿佛逃脱了尘世的羁绊,融入了山野的空灵,看那云水悠悠,淙淙流水,便会有一种天高地广心也宽的心情。那灵动的水,那巍峨的山,那万籁俱静的森林,还有那广阔无垠的蓝天……大自然是值得品味的,品味其中的奥妙,品味大自然的永恒和狂傲不羁。
品味着之前的一些快乐与痛苦,不时地让我感受到生活的那般丰富多彩。它是我对一些看到的事物,对深刻的感悟,对我的感动不由地像一般热流般涌上心头,同时也让我不断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
生活在这喧闹的都市中,仰望这都市混沌的夜空。心中不禁地想起了故乡的夜空,在那片没有都市气息的土地上,夜空显得格外明亮,原来星空是那么地美,这片星空正是那值得我用一生去品味的星空,它将会永远地存活在我内心深处!
【结构】
写作中可以按照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顺序来写。如按照顺叙,可以先交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按照时间段先后顺序记叙不经意间发生一件什么事情,彰显了其中某一个人的什么品性,由此缩短彼此的心灵距离。
【点睛】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求: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故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