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4.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与“愿陛下矜悯愚诚”中“诚”的活用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则刘病日笃 凡在故老 B. 台隍枕夷夏之交 夙遭闵凶 C. 猥以微贱 宾主尽东南之美 D.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例句中“诚”是形容词做名词,“诚心”的意思。A项,“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故老”,形容词做名词,指年老而德高的旧臣。B项,“交”,动词做名词,交界处;“凶”,形容词做名词,不幸的事。C项,“微贱”,形容词做名词,卑贱低微的身份;“美”,形容词做名词,优秀人才。D项,“辇”名词做状语,乘辇车;“南”,名词做动词,向南飞。故此题答案为C项。‎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穷发之北:毛,指草木 B. 而刘夙婴疾病:绕 C.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火把 D. 今兹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C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意思是“楚王项羽放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炬”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放火。故此题答案为C项。‎ ‎【点睛】‎ 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 B. 《滕王阁序》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C. 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不同。丧服分五等,叫做五服。五服的名称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D. 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当然,古代官员的考核使用不一定都需要经过这种形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分析不正确,应为抒发了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感和不甘于现状的奋发心理。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的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地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 B. “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 “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 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突出肯定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B. 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C. 文章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其中主动借鉴占主导。‎ D. 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的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学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 B. 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也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C. ‎ ‎“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D. 如果固执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答案】‎ ‎4. B ‎ ‎5. B ‎ ‎6. C ‎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因果关系表述欠周密。从原文来看,王国维写《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不仅有对德国古典美学各家思想的借鉴,也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反思。C项,“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表述不正确,原文说“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趣味主义’的美学主张”,“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可见,说“趣味主义”“改造了西方的理论”不正确。D项,无中生有。“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表述绝对化,并且在文中也没有根据。原文只说“朱光潜……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并没有提到朱光潜之前的美学家都没有做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故此题答案为B项。‎ ‎5.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超越的进程”表述不正确,文中并没有提到中国现代美学“超越”西方现代美学的意思。故此题答案为B项。‎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C项,“‘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分析不正确,“‘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分析也不正确。此项的相关信息在原文倒数第二段,原文为“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根据这些信息并不能得出“‘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的结论,也不能得出“‘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的结论。故此题答案为C项。‎ ‎【点睛】‎ 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天与一年 侯发山 正月初六一大早,土豆和槐花便悄悄起床了,待一切收拾停当,天还不是十分的透亮,看了看熟睡中的女儿甜甜,槐花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叫醒给她说一声?”土豆没接话茬,背上行李就走。槐花见状,不舍地看了甜甜一眼,转身跟了出去。‎ 等走出院门,槐花看着土豆的后背,一边走一边说:“甜甜都六岁了,懂事了,咋着也得给她说一声。”‎ ‎“她哭死哭活,走得了?”土豆头也没回,没好气地说。‎ 槐花不吭声了。也是,每年他们出门,甜甜都要死死缠着槐花的腿,哭得稀里哗啦。‎ 土豆说:“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 槐花还是不吭声。‎ 土豆说:“一年时间太短……一来一回光车票就得三千多,如果不回来,省下车票不说,还能多挣几百。”‎ 土豆说得倒是实情,他们村里的福全,三年都没回来了。跟家里人联系,都是通过电话。去年福全的手机上了网,通过村长的微信给老爹老娘拜了年呢。村长说,当时老两口都激动得哭了。‎ 土豆和槐花走到村口,三轮车还没来。土豆随口问槐花:“东西都带齐了没?身份证也带了吗?”‎ 槐花闻听,摸了摸口袋,说了声 “糟了,身份证没带”,然后撒腿往家跑。‎ ‎“回来!”土豆叫道。‎ 槐花停下脚步,扭头看了看土豆。‎ ‎“你瞧着行李。”土豆说罢,像头受惊的骡子,尥蹶子似的沿着来时的路跑走了。‎ 土豆跑到家,已是汗水淋漓,呼吸不匀。这时,老娘已经起床了,正在刷洗碗筷。老娘问道:“咋又回来了?”“身份证忘带了。”土豆说着,便翻箱子倒柜子地找开了。怕惊醒甜甜,也是消没声息的。‎ 折腾来折腾去,也没找到。土豆给槐花打手机,让她赶快滚回来。‎ 槐花回到家,直奔床头的箱子。‎ 土豆瞪了槐花一眼:“我都翻几遍了,影儿也没有。”‎ ‎“我记得回来就放那里了。”槐花小声说着,把手伸了回来,却又没地方放,一会儿拉衣袖,一会儿拽拽围巾。‎ 这时候,甜甜已经醒了,躺在被窝里瞪大眼睛,眼珠子滚过来滚过去。‎ 看到甜甜安静的样子,土豆想起什么似的,问甜甜:“身份证是不是你拿了?”他记得年三十回来那天收拾身份证的时候,甜甜曾经问过他,问身份证是干啥用的,他说没有身份证就不能坐车,不能出门。‎ 槐花忙过去把甜甜的被角掖了掖,抚摸着她的头发:“乖,好孩子不能说瞎话,是不是你拿了?” 甜甜不吭声。‎ 土豆瞪着甜甜,恶声恶气地说:“是不是你拿了?”‎ 甜甜哇地哭了。‎ ‎“有话不会好好说?瞧你那样子,跟个门神似的,就不怕吓着孩子?!”老娘赶过来数落土豆。‎ ‎“好女儿,不哭啊,不哭啊。”槐花哄着甜甜。‎ ‎“我们不打工,你吃啥喝啥啊?你不穿花衣裳啦?你不吃火腿肠啦?”土豆的声音明显低下来。‎ ‎“我不穿花衣裳,我不吃火腿肠……我不想让你们打工。”甜甜哭得更厉害了。‎ 显然,甜甜把身份证藏起来了。‎ 老娘也过来劝甜甜:“甜甜,你不是想上学吗?你爸你妈不出去打工,你就上不了学,你就背不上新书包……”‎ 嗨,你别说,奶奶的话就是管用,甜甜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着说:“妈妈,你们啥时候回来?”‎ ‎“两……一年时间。乖,听话。”槐花看了土豆一眼,边说边给甜甜擦眼泪。‎ ‎“一年时间有多长啊?”土豆盯着槐花的脸,好像那上面有好看的花似的。‎ ‎“不长……你看,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就这么长,多快?”土豆一边说一边掰着自己的手指比划。‎ 甜甜看了槐花一眼。槐花点了点头。甜甜这才从枕头下摸出两张身份证。‎ 等到土豆和槐花风风火火地坐三轮到镇上,然后搭乘公共汽车赶到火车站,不料想,外出的人太多,接连几天的票都没有了。真是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两个人只好失望而归。晚上八点回到家,甜甜见到他们,跑步迎上前去:“爸爸,妈妈,不是说一年吗?咋现在才回来?我都数了好几年了……”‎ 话没说完,甜甜眼里的泪已经流了出来。‎ ‎(选自《天池》2016年4期,有改动)‎ ‎7.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槐花想叫醒甜甜,但是土豆没接话茬,背上行李就走,土豆是担心甜甜醒来哭闹,耽误了他们的行程。‎ B. “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听到土豆这句话,槐花没有吭声,说明槐花是反对这个主张的。‎ C. “尥蹶子似的沿着来时的路跑走了”,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形象地说明土豆急切的心情,希望赶紧回家找到身份证。‎ D. 甜甜藏起了父母的身份证,反映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8.文中插叙福全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9.本文的题目“一天与一年”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 ‎7.B ‎8.插入福全的故事说明的确有农民工不回家过年的情况,照应了前文土豆说的话;使情节更加全面,引出空巢老人的问题;突出说明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并不是个别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9.运用对比手法,在小甜甜看来,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一天比一年还要漫长,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呼应文章结尾小甜甜的话。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的深思。‎ ‎【解析】‎ ‎7.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说明槐花是反对这个主张的”于文无据。‎ ‎8.‎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回答文中插叙福全故事的作用,考查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中插叙情节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插叙的情节的作用,通常先概括所插叙的情节内容,然后分析插叙情节本身所表现的内容,再考虑插叙的情节和文中主要写作内容或写作对象之间的关系,和文章前后文情节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考虑插叙的情节对于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本文插叙的故事是福全在外打工为省钱三年不回家,表明农民工为省钱过年不回家的情况。与情节之间的关系:照应了前文土豆说的话“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与小说主要写作内容之间的关系:福全和土豆、槐花一样,都是为了挣钱不得不离家外出打工的农民。与表现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并不是个别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 ‎9.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理解题目“一天与一年” 丰富的意蕴,考查学生理解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很多,具体作用要结合文本内容来理解,大致可以从题目反映的内容、人物、情节(线索或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方面)、主题等角度来考虑。“一天与一年”,题目本身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与结尾小甜甜的话“我都数了好几年了”相呼应。在小甜甜看来,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一天比一年还要漫长,爸妈只离开一天,她说“我都数了好几年了”,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能深化小说的主旨,引发人们思考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 点睛: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哪些呢? 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滿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个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贵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升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梅更加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相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在危难财利等面前仍然不忘道义和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 B.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 C. 我国的“成人节”仪式应该和公民意识教育以及国家观念教育相结合,从而给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D. 成人礼的宣督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 ‎1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解发,而且“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B. “成人节早已在许多地方通过各种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C. “成人礼”不仅是仪式,更是具有实质意义的要求,公民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D. “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12.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0.B ‎11.A ‎12.①形式上:英国较为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中国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以集体活动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 ‎②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错误,原文“倡导各地组织年滿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故选B。‎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错误,原文“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故选A。‎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滿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从内容和形式进行区分概括。‎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2018年7月下旬,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 ‎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 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 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 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答案】‎ ‎13. B ‎ ‎14. C ‎ ‎15. A ‎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考生要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由此可排除A、C,这两项把内容说反了;后面的两句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这就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由此可排除D,故选B项。‎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病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应先浏览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例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后面的表述是正在进行时,而画线句子“将使……”是将来时,时态矛盾。A项,“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结构混乱,前面句子“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没结束,缺谓语和宾语,后面“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又是一个句子;且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B项,“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中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D项,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二者都是有远见的意思,但侧重点和用法有差别。“高瞻远瞩”侧重强调看问题的高度,常作状语和定语;“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常作主语、宾语。第一处说“它不仅是一个……的战略构想”,该成语在句中做定语,故选“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摩拳擦掌”将来时,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进行时,侧重事中发挥才智,比较语境,第二处说“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这是说事前的振奋状态,故选“摩拳擦掌”。“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使用对象,句中说的是“骨干通道”,故选“初露雏形”。“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常作状语、宾语。褒义词。“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常作谓语、定语。中性词。根据语境含义,侧重好的,故选“雨后春笋”。‎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 ‎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 ‎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 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 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 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 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答案】‎ ‎16.C ‎17.B ‎18.D ‎19.(1)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 ‎(2)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 ‎【解析】‎ ‎16.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内省嗜欲”“外罢游幸”结构对称,“外罢游幸”前后均断开;“使”的宾语是“海内安静”,不要断开。故选C。‎ ‎17.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帑”的解释和“廪”的解释弄反,故选B。‎ ‎18.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D项, “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故选D。‎ ‎19.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求假于人:向人借贷,状语后置句;则:那么;鬻:卖;逋:逃跑;故:死;复补以少壮: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状语后置句;过:超过;以穆宗为贤:认为穆宗贤明。‎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晓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为右通进,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迁天成军节度使,徙为彰愍宫使。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曾经从容地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则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诏令做《四时逸乐赋》,皇上夸奖他做的好。‎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制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 ‎“臣伏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的利息之高,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者。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以少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况且又有渤海、女真、高丽的合纵连横,以至于不时要去征讨。富家从军,贫穷的人当探子。加上又有水灾旱灾,大豆和谷子歉收,百姓因此日益困苦。这大概要算是外部条件造成他们这样的了。”‎ 提升为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又下诏晓谕之:“文辞之职,乃是国家之荣耀,非才子不得担任。以你的文才学识,堪称一时大儒,所以我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日见亲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侍坐。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 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去掉。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笔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睛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人独老,一年过社熊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遺诗招入翠琼杯。‎ ‎(注)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无那:无奈。‎ ‎20.(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 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 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 “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業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卷。‎ ‎21.(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20.21.‎ ‎【小题2】【小题2】‎ ‎【解析】‎ ‎20.2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小题2】【小题2】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再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本诗首联开头点题,写春晴怀念故园的海棠。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达思念之情。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第三句,“万物皆春”明点“春”字。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都富有生气。可这里把春景和老人摆在一起,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第四句中“一年过社”暗点“春”字。这里说的是春社。燕子是候鸟,过了春社日(春分前后),才从南方海岛上飞回。这一句和上句相呼应,以燕子飞回,补充说明“万物皆春”,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颈联的出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景象。对句以直白之语,将柳絮将飞又堕的神态写出来。这柳絮像是要掉下来,却又飞上去,飘个不停。这一联也是形容“万物皆春”,使人感到天空也是春,柳絮也是春。最后一联说,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作者一反其意,说春光“餐不得”;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故回答本题时,要结合关键的诗句,分点回答即可。即:从故园之思、爱春惜春之情、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等方面回答。‎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 ‎(2)为打消晋武帝猜忌,李密《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 ‎(3)《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4)《阿房宫赋》文末总结秦亡教训并借以讽今,以“______ ,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答案】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野、埃、图、宦、矜、鼎、铛、砾、哀、鉴。‎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3.下面是某校长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60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2018年12月28日,母校将迎来60周年寿辰。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八百余名师生,热忱邀请您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您们的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我们相信,母校6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答案】(1)“寿辰”改为“华诞”;(寿辰:生日。一般用于老年人)‎ ‎(2)“耿耿于怀”改为“憧憬”或“魂牵梦萦”;(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一般用于已经发生的事)‎ ‎(3)“我要代表”改为“我谨代表”;(“要”不得体)‎ ‎(4)“您们”改为“你们”或“您”;(“您”可以指“你们”,含敬意)‎ ‎(5)“手足”改为“同窗”。(“手足”喻指兄弟,不恰当)‎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第一处“寿诞”用词不当,寿诞主要指年事已高的人寿辰。第二处“耿耿于怀”意思是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不符合全校校友的心情。第三处,“我要代表”显得语词过于强硬。第四处“您”不能用作复数。第五出“手足”是指亲生兄弟,此处同学聚会参加校庆应该用“同窗”。‎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时代呼唤“年份英雄”‎ 岁月流金。一句“酒是陈的香”,道出了人们对白酒价值的认知标准——年份。‎ 年份,是时间沉淀的味道,是跨越时空的优雅。在中国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仰望星空的执着,脚踏实地的苦干,诠释“年份”的终极奥义。‎ 有人用生命去回答。20多年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魂”文朝荣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苦干实干吃上饱饭,把极贫村建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美好家园。他笔记里写着:“幸福不是天上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有人用心灵去感悟。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西营镇农民王秀芝,克服了失去右小臂的创伤,自主创业、帮扶他人,用勤劳奋斗铺就乡亲们的致富之路。她说:“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我有一分热就会发一分光,尽我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有人用信仰去诠释。40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厅级退休干部高德荣,走遍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被亲切地称为“老县长”。如今,高德荣退而不休,不顾年岁已高,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全力以赴督战独龙江帮扶项目工程。他说:我是独龙族的儿子,共产党才是我们独龙族的头人。‎ ‎20年、30年、40年,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份英雄。年份之于他们,是为改变贫困面貌而坚如磐石的宝贵品质,是为大家舍小家而感动岁月的赤子情怀。‎ 时代呼唤“年份英雄”。领袖曾说,“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更加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来帮助我们提振精气神。只要将“年份英雄”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前进中攻坚克难的奋斗源泉,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 做“年份英雄”要甘于平凡。英雄干的不一定是惊天动 地的大事,但一定是为民谋利益的事。他们的伟大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日常的工作、平凡的坚守中。行之愈深,其进愈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于农村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做成同样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苦干实干,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年份英雄”人人可为。新年的钟声敲响,到2020年,一个百年魂牵的梦想就要实现。3年多辛勤耕耘,酿造的是一坛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乐的美酒,是一坛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佳酿。攻坚拔寨,同步小康,人人都是“年份英雄”,矢志奋斗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会让这坛美酒愈加甘醇厚重。‎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年份英雄”成为各级党员干部队伍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支队伍焕发出的蓬勃的发展激情,一定能撕掉贫困的标签,成就这个时代的丰功伟业。‎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谈论的内容是对“英雄”的看法,审读材料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限定作文谈论的对象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不是古代的英雄,不是历史上的英雄,不是泛泛而谈英雄。由此可以立意为: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反思现实中对英雄的态度,在新时代传承英雄精神;时代的英雄精神不应该由所谓的偶像明星来担当,主流价值观始终要回归到为国家社会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行文中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如选择第一种立意,可以分析当代英雄的特质、内涵到底是什么?和平年代我们该怎样对待英雄?新时代怎样继续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英雄情怀?可针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如:偶像在聚光灯下接受万人崇拜,英雄却在民间默默无闻,时代发展不应该让英雄被遗忘,我们应该把崇拜的目光投到身边的英雄身上。‎ ‎【点睛】‎ 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围绕对英雄的看法立意行文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