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50 KB
  • 2021-06-08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4:文言文阅读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4: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秀才 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暑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苍卫,缓蹇①北度。即蒸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 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  ①缓蹇:迟缓艰难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下列各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季,蝗生青兖间   季:末年 B.梦一秀才来谒 谒:拜见 C.迎拜道左 道左:道旁 D.瞥不复见 瞥:瞥见,看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疚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往相田得疾 相:察看 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绝人:没有后代 C.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书:书写 D.是日剧饮而归 剧饮:痛快喝酒 ‎3. 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木兰当户织 有大石当中流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犯法当死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潪大,比权量力,②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①度义而后动 ‎②审时度势 第 27 页 共 27 页 D.①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②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②“度”,估计;D项“度”均为限度。‎ ‎6.下列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D.觉今是而昨非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⑦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 ‎⑧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④⑥ D.③⑤⑦⑧‎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B.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 C.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说出词义偏在哪一个字上。‎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来江口守空船 (《琵琶行并序》)‎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石钟山记》)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赤壁之战》)‎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论积贮疏》)‎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第 27 页 共 27 页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臣执事,何长短自言乎(《汉书》)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复词的类型并解释。‎ ‎(1)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樯橹灰飞烟灭 ‎ D.一尊还酹江月 ‎14.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D.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1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C.主辱,臣死有余僇 D.敛赀财以送其行 ‎16.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张良出,要项伯 ‎②距关,勿内诸侯 ‎③沛公不胜杯杓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⑦因击沛公于坐 ‎⑧令将军与臣有垝 ‎⑨臣请入,与之同命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⑦‎ C.④⑥⑦⑧ D.①③⑧⑨‎ ‎17.对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⑤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第 27 页 共 27 页 ‎⑨履至尊而制六合 ‎ ‎⑩而母立于兹 A.①⑩/②④/③⑤/⑥/⑦/⑧⑨‎ B.①⑩/②④/③⑤/⑦/⑥⑧⑨‎ C.①⑩/②④⑧/③⑤/⑦/⑥⑨‎ D.①⑩/②④/③⑤⑦/⑥/⑧⑨‎ ‎1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大王来何操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D.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以战 ‎1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乎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儿寒乎?欲食乎 ‎ 技盖至此乎 ‎20.对下列句子中“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1.对下列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④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⑧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和②意义、用法都相同 B.③和④意义、用法都不同 C.⑤和⑦意义、用法都相同 D.⑥和⑧意义、用法都相同 ‎2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汝其勿悲 ‎ ‎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第 27 页 共 27 页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示赵弱且怯也 ‎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 B.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2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汤之问棘也是已 ‎ C.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2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若毒之乎?……更若役,复若赋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某所,而母立于兹 ‎ 若属且皆为所虏 D.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2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之二虫又何知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第 27 页 共 27 页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我为鱼肉,何辞为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3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且焉置土石 ‎ 万钟于我何加焉 C.犹且从师而问焉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或师焉,或不焉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3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吾以捕蛇独存 ‎ ‎ 不赂者以赂者丧 B.皆以美于徐公 ‎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樊哙侧其盾以撞 D.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3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B.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D.则与一生彘肩 ‎ 无乃尔是过与 ‎ ‎3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非死则徙尔 ‎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3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B.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第 27 页 共 27 页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客有吹洞箫者 ‎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变法者因时而化 ‎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因利乘便 ‎ 于今无会因 C.蒙故业,因遗策 ‎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 D.不如因而厚遇之 ‎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6.下列句中“因”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 C.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D.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3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 ‎【注】 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下文的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④是吾师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3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A.遂 而 则      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 D.遂 以 故 ‎(2)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援琴撞之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④左右请除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 27 页 共 27 页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 ‎3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也,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 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B.括母问奢其故 C.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D.分断其军为二 ‎40解析:选B。B项“其”是代词“其中的”。其余三项均为代词“他的”。‎ 参考译文:‎ 赵括从年少时就学习兵法,同人家谈论军事,自以为天下的人都赶不上他。有一次同他父亲赵奢讨论起来,他父亲都驳不倒他,然而他父亲并不认为好。他母亲就问赵奢其中的缘故,赵奢说:“用兵是危险的事情,他看得太容易了。赵国将来不用他作大将倒也罢了,如果用他作大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等到赵括要统兵出发了,他的母亲就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作大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奇兵,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括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赵军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4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①楚狱②。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③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④,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⑤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既如是,忠、平何故引入?”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既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主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⑥,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⑦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及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忤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 第 27 页 共 27 页 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有改动)‎ ‎【注】 ①考案:审处。②楚狱: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英为楚王。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楚王因谋逆被废自杀。因这一案件受牵连而被处罚的人“以千数”。③显宗:汉明帝刘庄。④陷入:定罪判刑。⑤物色:指形貌、模样。⑥大故:大事。⑦出之:古代称“有罪不判,重罪轻判”为出罪,称“无罪判刑,轻罪重判”为入罪。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2.下列与“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3.下列括号中补出的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之)河北,臣战(之)河南 D.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44.下列对宾语前置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④沛公安在 ‎⑤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⑨惟兄嫂是依 ⑩子何恃而往 A.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⑩⑨‎ B.①③⑤/②④⑩/⑥⑧/⑦⑨‎ C.①③⑦/④⑨/⑥⑤②/⑧⑩‎ D.①③⑤/②④⑧/⑥⑩/⑦⑨‎ ‎45.下列句子中与“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甚矣,汝之不惠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46.下列成语根据句式方面的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贻笑大方 ②一言九鼎 ③何去何从 ④持之以恒 ‎⑤饱以老拳 ⑥时不我待 ⑦名满天下 ⑧受制于人 A.①⑧/②⑦/③⑥/④⑤‎ ‎ B.①⑦/②⑧/③⑤/④⑥‎ C.①⑤/②⑦/③⑥/④⑧‎ D.①④②/⑤③⑧/⑥⑦‎ ‎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王欲杀王子庆忌而莫之能杀,吴王患之。要离曰:“臣能之。”吴王曰:“汝恶能乎?吾尝以六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左右满把,而不能中。今汝拔剑则不能举臂,上车则不能登轼,汝恶能?”要离曰:“士患不勇耳,奚患于不能,王诚能助,臣请必能。”吴王曰:“诺。”明旦加要离罪焉,挚执妻子,焚之而扬其灰。要离走,往见王子庆忌于卫。王子庆忌喜曰:“‎ 第 27 页 共 27 页 吴王之无道也,子之所见也,诸侯之所知也。今子得免而去之,亦善矣。”要离与王子庆忌居有间,谓王子庆忌曰:“吴之无道也愈甚,请与王子往夺之国。”王子庆忌曰:“善。”乃与要离俱涉于江。中江,拔剑以刺王子庆忌。王子庆忌捽之,投之于江,浮则又取而投之,如此者三。其卒曰:“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要离得不死,归于吴。吴王大说,请与分国。要离曰:“不可。臣请必死!”吴王止之,要离曰:“夫杀妻子,焚之而扬其灰,以便事也,臣以为不仁。夫为故主杀新主,臣以为不义。夫捽而浮乎江,三入三出,特王子庆忌为之赐而不杀耳,臣已为辱矣。夫不仁不义,又且已辱,不可以生。”吴王不能止,果伏剑而死。要离可谓不为赏动矣,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 ‎(选自《吕氏春秋》)‎ ‎ (1)下列句中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补出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尝以六马逐之(于)江上矣 B.中江,(要离)拔剑以刺王子庆忌 C.吴王大说,请与(要离)分国 D.夫(吴王)不仁不义,又且已辱,不可以生 ‎(2)对下列特殊句式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吴王欲杀王子庆忌而莫之能杀   宾语前置句 B.吾尝以六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 省略句 C.臣已为辱矣 被动句 D.幸汝以成而名 介宾短语后置句 ‎4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沔征侬徭,请可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 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 ‎4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梁以此奇籍 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C.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孔子师郯子、苌弘……‎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5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惊姜氏 B.木直中绳,以为轮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齐谐》者,志怪者也 ‎5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D.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继:继承 第 27 页 共 27 页 ‎5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向前 B.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为宾客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祖宗 ‎5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中的“旧”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D.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5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中的“笼”活用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56.下列句中“也”字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B.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以弱天下之民 ‎58.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人 主 不 妄 赏 非 爱 其 财 也 赏 妄 行 则 善 不 劝 矣 不 妄 罚 非 矜 其 人 也 罚 妄 行 则 恶 不 惩 矣 赏 不 劝 谓 之 止 善 罚 不 惩 谓 之 纵 恶 在 上 者 能 不 止 下 为 善 不 纵 下 为 恶 则 国 法 立 矣 是 谓 统 法 ‎(节选自《资治通鉴》)‎ ‎59.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董 宣 字 少 平 陈 留 圉 人 也 初 为 司 徒 霸 所 辟 举 第 累 迁 北 海 相 后 特 征 为 洛 阳 令 ‎60.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鲁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请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复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曾 子 曰 臣 闻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骄 人。 ‎ ‎(2)翻译。‎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①。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②,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③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注】 ①不与存焉:不包括在内。②故:事故、灾病。③怍:惭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7 页 共 27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太 宗 曾 罢 朝 怒 曰 会 杀 此 田 舍 汉 文 德 后 问 谁 触 忤 陛 下 帝 曰 岂 过 魏 征 每 廷 争 辱 我 使 我 常 不 自 得 后 退 而 具 朝 服 立 于 庭 帝 惊 曰 皇 后 何 为 若 是 对 曰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陛 下 圣 明 故 魏 征 得 直 言 妾 幸 备 数 后 宫 安 敢 不 贺 ‎(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1)在断句的基础上,给上面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2)翻译上面这段文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①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②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 (《孟子·公孙丑上》)‎ ‎【注】 ①镃基:锄头。②置邮:驿站。‎ ‎(1)将“[ ]”内的内容用“/”断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 第 27 页 共 27 页 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 ‎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是 岁 也 晋 复 假 道 于 虞 以 伐 虢 虞 大 夫 宫 之 奇 谏 君 曰 晋 不 可 假 道 也 是 且 灭 虞。‎ ‎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 霍 州 李 德 与 端 同 时 亦 讲 学 于 其 乡 及 见 端 退 语 诸 生 曰 学 不 厌 教 不 倦 曹 子 之 盛 德 也 至 其 知 古 今 达 事 变 末 学 鲜 或 及 之 古 云 得 经 师 易 得 人 师 难 诸 生 得 人 师 矣。‎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葬,庐墓六年。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2011年大同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封常清细瘦目啲,脚短而跛。高仙芝为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常清为仙芝傔。会达奚部落皆叛,自黑山北向,西趋碎叶。使仙芝以骑二千邀截之。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异之。军回,仙芝见判官刘眺、独孤峻等,遂问曰:“前者捷书,何人所作?副大使何得有此人?”仙芝曰:“即傔人封常清也,见在门外马边。”眺等揖仙芝,命常清进坐与语,如旧相识。‎ 后仙芝为安西节度使,奏常清为节度判官。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乳母子郑德铨已为郎将,威望动三军。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至使院,命左右密引至厅,经数重门,皆随后闭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因之,命勒回,即杖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 后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宫。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旬朔,招募六万。频战不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有删改)‎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常清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处事果断,从一个侍从起家,最后成了可上朝议事的国家重臣。‎ B.高仙芝得胜回来,判官刘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贺,并且对封常清所写的文书表示出极大的欣赏。‎ C.郑德铨仗着自己是名门之后,经常对封常清无礼,封常清将其秘密引入宅院内,打了六十板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第 27 页 共 27 页 D.国难当头,封常清挺身而出,请战抗敌,并立下军令状,但屡遭挫败,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70.(2011年河北冀州中学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泰山记 薛福成 必置身高明之城,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①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睎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徂杰峙其上,高出群山,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③。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而物之殊形诡趣,莫遁于吾之所瞩。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 ‎(有删改)‎ ‎【注】 ①夐(xiònɡ):远。②撄(yīnɡ):扰乱,干扰。③罫(ɡuǎi):方格。‎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组是(  )‎ ‎①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 ‎②其景之淑气之灵,名擅胜概,意象迥殊 ‎③异境顿辟,睹所未见 ‎④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 ‎⑤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⑥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71.(2010年济南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则归梓宫于陵寝,奉两宫于魏阙,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帝嘉纳之。‎ 拜监察御史,寻迁殿中侍御史。上疏论:“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衷而首尾向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怀险巇之谋,行刻薄之政,轻儇不庄,慢易无礼者,为行己之失。乞大明好恶,中饬中外,各务正其心术,毋或欺诞。”盖有所指也。‎ ‎ 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 第 27 页 共 27 页 ‎ 桧衔铸。时金遣萧毅、邢具瞻来议事,桧言:“先帝梓宫未反,太后銮舆尚迁朔方,非大臣不可祈请。”乃以铸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为报谢使。铸曰:“是行犹颜真卿使李希烈也,然君命不可辞。”既返命,桧讽万俟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 ‎ 时有使金者还,言金人问铸安在,曾用否。于是复使知温州。未几,以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召赴行在,力辞。乃再遣使金,使事秘而不传。既归报,帝复许以大用,除资政殿学士、知徽州。居数月,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 (选自《宋史·何铸列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铸“操履劲正”和“桧衔铸”的一组是(  )‎ ‎ A.动天之德莫大于孝     非大臣不可祈请 ‎ B.言不由衷而首尾向背 诘其反状 ‎ C.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 欲窜诸岭表 ‎ D.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此上意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铸为人正直,经御史中丞廖刚的举荐,得以当面回答皇帝的问话,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以“诚”、“孝”治国的主张。‎ B.何铸曾给皇帝上书,指出士大夫们心术不正互相倾轧,希望皇上分清好坏,这可能是专指某些人的。‎ ‎ C.秦桧要除掉岳飞,就胁迫王贵告岳飞谋反,逮捕岳飞后,让何铸审案,何铸没有按照秦桧的意图行事,秦桧怀恨在心,伺机加害何铸。 ‎ ‎ D.何铸作为“报谢使”出使金国,心知此行的危险,但君命不能推辞,后来又再次出使金国,这都是秦桧想借机杀害何铸的阴谋。‎ ‎72.(2011年桂林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府职,若拙恳辞。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改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单州。以能政,就改太常丞,迁监察御史。益州系囚甚众,太宗览奏讶之,召若拙面谕委以疏决,迁殿中侍御史、通判益州。淳化三年,就命为西川转运副使,未几,改正使。部送刍粮至塞外,优诏奖之。‎ ‎ 入为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不协。求徙他局,改主判开拆司。车驾北巡,命李沆留守东京,以若拙为判官。河决郓州,朝议徙城以避水患,命若拙与阎承翰往规度,寻命权京东转运使,因发卒塞王陵口,又于齐州浚导水势,设巨堤于采金山,奏免六州所科梢木五百万,民甚便之。河平,真授转运使。召还,拜刑部郎中,知潭州。时三司使缺,若拙自谓得之。及是大失望,因请对,言父母年老,不愿远适,求纳制命。上怒,谓宰相曰:“士子操修,必须名实相副,颇闻若拙有能干,特迁秩委以藩任,而贪进择禄如此。往有黄观者,或称其能,选为西川转运使,辄诉免,当时黜守远郡。今若拙复尔,亦须遣降。凡用人,岂以亲疏为间?苟能尽瘁奉公,有所树立,何患名位之不至也?”乃追若拙所受告敕,黜知处州,徙温州。代还,复授刑部郎中,再为河东转运使,赐金紫。‎ ‎ 会亲祀汾阴,若拙以所部缗帛、刍粟十万,输河中以助费,经度制置使陈尧叟言其干职,擢拜右谏议大夫,徙知永兴军府。时邻郡岁饥,前政拒其市籴,若拙至,则许贸易,民赖以济。又移知凤翔府,入拜给事中、知澶州。蝗旱之余,勤于政治,郡民列状乞留。天禧二年,卒,年六十四。录其子映为奉礼郎。‎ ‎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有删改)‎ ‎ (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若拙“为官善于治事”的一组是(  )‎ ‎ ①解褐将作监丞   ②部送刍粮至塞外 ‎ ③若拙自谓得之   ④或称其能 ‎ ⑤输河中以助费   ⑥若拙至,则许贸易 ‎ A.①③⑤ B.②⑤⑥‎ ‎ C.①④⑥ D.②③④‎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27 页 共 27 页 ‎ A.若拙曾持书信到太宗府见太宗。得到太宗赏识,但他谢绝了太宗的提拔,后来凭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获得官职。‎ ‎ B.郓州黄河决口,若拙派士兵堵塞王陵口,又于齐州疏导河流,修建堤坝,并上奏免除六州百姓按规定应缴纳的梢木。‎ ‎ C.若拙自认为才干超过三司使,应该补三司使的空缺,却没有如愿。他在失望之余找借口不去,惹怒太宗而被贬黜。‎ ‎ D.若拙任地方官,准许贸易,帮助邻郡百姓度过饥荒时期;在蝗灾、旱灾之后,尽心处理政事,受到百姓爱戴。‎ ‎73.(2011年河北乐亭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超然台记 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面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 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有改动)‎ ‎ (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一组是(  )‎ ‎①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②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④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⑤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曰:乐哉游乎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B.这篇文章围绕一个“乐”字,先叙事后议论,语言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收纵自如,得心应手,颇有大家风范。‎ C.文章详写超然台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景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篇末点题,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并表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第 27 页 共 27 页 答案及解析 ‎1.解析:选D。D项中的“瞥”,应解释为“一瞥之时”,喻其短暂,即“倏忽,一下子”。‎ 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青、兖二州发生蝗灾,并渐渐蔓延到沂县。沂县的县令对此很担忧。这天在公堂幕后休息时睡着了,梦中见一位秀才前来拜见,秀才头戴高冠,身穿绿衣,状貌修伟,自称有抵御蝗灾的好办法。问他有什么办法,秀才回答说:“明日在西南道上,有个妇人骑着一头大肚子母驴,她就是蝗神。向她哀求,可以免却蝗灾。”县令感到这个梦很奇怪,就置办好酒食早早来到城南。等了很长时间,果然有个妇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斗篷,独自一人骑着老驴,缓步往北走着。县令当即点燃香烛,捧着酒杯,迎上前去,恭谨地站在道旁,并捉住驴子不让走。妇人问:“您想干什么?”县令便哀求道:“区区小县,希望能得到您的怜悯,逃脱蝗口!”妇人说:“可恨柳秀才多嘴,泄露我的机密!那就让他身受蝗害,不损害庄稼就是了。”于是饮酒三杯,转眼间不见了。‎ 过后蝗虫飞来,遮天蔽日,却不落在庄稼地,只是云集在柳树上,蝗虫经过的地方,柳叶全被吃光了。县令这才明白梦中的秀才就是柳神。有人说:“这是县官忧民所感动的。”确实如此啊!‎ ‎2.解析:选B。B项中的“绝人”,应解释为“超过同辈,聪明过人”。‎ 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于是去那里观察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上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3.解析:选D。A项,对着;阻挡。B项,适合;就。C项,应当;判罪。D项,应当;应当。‎ ‎4.解析:选C。A项“主张”,B项“道义”,C项“道理,规律”,D项“意向,主张”。‎ ‎5.解析:选C。 A项“度”均为度量,计算;B项“度”均为估计;C项,①“度”,考虑,‎ ‎6.解析:选C。 A项不是;B项除了;C项,责怪;D项不对,错误。‎ ‎7.解析:选C。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8.解析:选C。①“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差;②“成立”古义:指成人自立,今义:组建成功,或有根据站得住;④“告诉”古义:指申诉,今义:指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⑥“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人的交情或身心劳苦。‎ ‎9.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今异义现象。B项,“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C项,“束发”古义:十五岁;今义:系着头发。D项,“学书”古义:学写字;今义:学习书本。‎ ‎10.解析:选B。A项“时间”是此时、现实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B项“虽然”表示转折,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C项“将”动词,拿来;“来”过来,与现代汉语不同。D项“扶持”当心、留意,与现代汉语不同。‎ ‎11.‎ ‎(1)答案:公姥: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2)答案:车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答案:去来: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4)答案:浅深:偏义在“深”,“浅”是衬字。‎ 第 27 页 共 27 页 ‎(5)答案:国家:偏义在“国”, “家”是衬字。‎ ‎(6)答案:存亡:偏义在“亡”, “存”是衬字 ‎(7)答案:饥穰:偏义在“饥”, “穰”是衬字。‎ ‎(8)答案:缓急:偏义在“急”, “缓”是衬字。‎ ‎(9)答案:长短:偏义在“长”, “短”是衬字。‎ ‎(10)答案:云霓:偏义在“云”, “霓”是衬字。‎ ‎(11)答案:得失:偏义在“失”,“得”是衬字。‎ ‎(12)答案:耳目:偏义在“目”, “耳”是衬字。‎ ‎12‎ ‎(1)答案:“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 ‎(2)答案:“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 ‎(3)答案:“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13解析:选D。“尊”通“樽”。‎ ‎14解析:选D。A项,“陵”通“凌”,欺侮。B项,“具”通“俱”,全,都。C项,“见”通“现”,出现。‎ ‎15解析:选B。A项“见”通“现”。C项“僇”通“戮”,罪。D项“赀”通“资”。‎ ‎16解析:选A。①要—邀;②距—拒,内—纳;④倍—背;⑤蚤—早;⑦坐—座;⑧垝—隙。‎ ‎17解析:选A。①⑩代词;②④表并列;③⑤表假设;⑥表修饰;⑦表转折;⑧⑨表承接。‎ ‎18.解析:选C。C项均为代词,什么原因。A项,动词,盘问;代词,什么原因。B项,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项,副词,怎么;代词,什么。‎ ‎19.解析:选C。A项,均为助词,反问语气,吗; B项,均为助词,反问语气,吗、呢。C项,形容词词尾,也可译为……的样子;相当于介词“于”。D项,均为助词,表疑问语气,吗。‎ ‎20.解析:选D。“乎”常见的用法因位置不同而不同:用在句中相当于“于”,作介词;用在形容词后,作词尾;用在句末,表某种语气,作助词。①中相当于“于”“比”的意思,介词;②表疑问语气,助词;③表揣测语气,助词;④作形容词“浩浩”的词尾。‎ ‎21解析:选D。①连词,于是;②副词,才;③副词,就;④副词,仍然;⑤副词,竟然;⑥代词,你的;⑦副词,却;⑧代词,你的。‎ ‎22解析:选C。均为副词,表婉商语气。A项,指示代词,其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B项,人称代词,他;活用为第一人称,自己。D项,远指代词,那;音节助词,不译。‎ ‎23.解析:选A。A项,为连词,表并列,又。B项,副词,暂且,姑且;副词,将。C项,连词,表让步,尚且,还;副词,将。D项,连词,表并列,又;副词,将。‎ ‎24解析:选D。句中助词,表停顿;句末助词,表肯定和感叹语气。A项,均为助词,表判断。B项,均为句中助词,表停顿。C项,均为助词,用于句末,表感叹、肯定语气。‎ ‎25解析:选C。动词,像,如;表假设,如果。A项,均为代词,你、你们。B项,均为连词,表假设,如果。D项,均为代词,你。‎ ‎26解析:选C。名词,处所;介词,与“为”一起表被动。其余为助词,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27解析:选A。表凭借,用来……的;其余表原因,……的原因。‎ ‎28解析:选B。均为指示代词,这、此。A项动词,到;人称代词,我。C项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在否定句中,前置。D项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 ‎29解析:选D。均为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A项表被动,被;介词,为了。B项动词,形成;介词,给。C项介词,替;动词,作为。‎ ‎30解析:选A。均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项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呢。C项代词,之;句末语气词,表肯定。D项句中语气助词,表提顿;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地。‎ ‎31解析:选B。B项动词,认为;介词,把。A项均为介词,因。C项均为连词,表修饰。D项均为介词,表时间,在。‎ 第 27 页 共 27 页 ‎32解析:选C。C项介词,跟、同,有比较义。A项介词,跟、同;连词,和。B项介词,替;动词,给。D项动词,给;助词,同“欤”,表疑问或反诘语气。‎ ‎33解析:选C。C项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却;后者为副词,表判断。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连词,表假设; D项均为连词,表选择。‎ ‎34解析:选D。D均为助词,前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置于数词后面,个;A项均为助词,……的(人、东西、事情);B项均为助词,表提顿;C项均为助词,……的原因。‎ ‎35解析:选D。D项为介词,趁此、趁机。A项介词,依据;介词,因为。B项介词,乘着,趁着;名词,机会。C项动词,沿袭;连词,于是。‎ ‎36解析:选D。A项通过,经由;B项因为;C项因此,所以;D项 介词,根据,与例句相同。‎ ‎(1)解析:选B。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2)解析:选D。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项为“比”;C项为“与”“同”。‎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1)解析:选B。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 ‎(2)解析:选D。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③是助词“的”。‎ ‎(3)解析:选D。“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 参考译文:‎ 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 ‎39解析:选B。A项代词,它(燕国);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连词,表目的“来”。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D项介词,引出后面的“此”;介词,从。‎ 参考译文:‎ 齐国人进攻燕国,战胜了它。齐宣王问孟子道:“有的人叫我不要占取它,有人叫我占取它。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只五十天便攻下了它,如果不是天意,人力无法取得这样的成就。若不占取它,必定会遭到天降灾祸。我占取了它,怎么样啊?”‎ 孟子回答说:“如果占取它,燕国的民众高兴,就占取它,古代的周武王便是这做的。要是占取它,燕国的民众不高兴,就不可占取它,古代的周文王便是这样做的。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们用筐装着饮食、壶盛着饮水来迎接您大王的军队,难道还有别的用意吗?不过是想避免再过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啊。如果燕国被占取后,老百姓蒙受的灾难更加深重,那他们也会转而去欢迎他人了。”‎ ‎41解析:选D。①表转折关系,②表承接关系。‎ 参考译文 :‎ 第 27 页 共 27 页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永平年间,寒朗以谒者身份代理侍御史,与太尉、司徒、司空属官共同审理楚王谋反案。颜忠、王平等的供词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刘建等人的供词说没有与颜忠、王平见过面。当时显宗大怒,官吏害怕,凡有牵连的人,一律陷入案中,没有人敢按照实情宽大处理。寒朗同情他们的冤屈,试用刘建等人的形貌单独审问颜忠、王平,而两人错愕竟认不出来。寒朗知道其中有诈,于是上书说刘建等没有谋反,纯粹是颜忠、王平二人诬陷,并怀疑天下无辜受牵连的人大多如此。显宗就召寒朗进宫,问道:“刘建等如果没有罪,颜忠、王平等人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寒朗答道:“颜忠、王平自知所犯的是大逆不道之罪,所以想牵连很多的人,希望表明自己无罪。”显宗道:“既然是这样,四位大臣没有犯罪,为什么不早些上奏,案子审理完了,还(把他们)长久地关押到现在呢?”寒朗答道:“我虽考查他们没有事,但是担心国内还有别人揭发他们的谋反之罪,所以不敢及时报上来。”显宗发怒骂道:“竟这样模棱两可,快拿下去!”左右的侍卫正要将寒朗拉下去,寒朗说:“希望说完这句话后再被处死。小臣不敢欺君,只是想帮助国家罢了。”显宗问道:“谁和你一起写的奏章?”寒朗回答道:“臣自知必遭灭族,不敢多连累别人,只诚恳地希望陛下醒悟罢了。我看到调查案件的人,都说奸恶大事,臣子都应该痛恨,拷问无罪放出不如按供词抓捕进去,可以不承担责任。因此拷问一个连累十个,拷问十个连累百个。又公卿朝会时,陛下问及得失,都是长跪在地下说,旧制叛逆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才只办本人的罪,这是天下最大的幸运。等回到家里,口里尽管不说,却仰头叹息,没有哪个不知道下狱者大多冤枉,但没有敢忤逆陛下的人。我现在把要说的说了出来,的确是死而无悔。”显宗怒意消解,下诏叫寒朗出去。两天后,显宗亲自到洛阳狱中审录囚徒,释放出一千多人。‎ ‎42解析:选C。例句的句式是被动句,“拘”字本身表被动,属意念上的被动句。C项中尽管有“于”字,但“于”在这里是“在”的意思,属于介宾短语后置;A项中的“逼”字表被动;B项前一个“于”字表被动;D项中“见”字表被动。‎ ‎43解析:选C。C项省略的不是“之”而是介词“于”。‎ ‎44解析:选B。①③⑤句都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②④⑩句都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⑥⑧句都属于介词的宾语前置;⑦⑨句都属于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以加重语气。‎ ‎45解析:选A。例句属于介宾短语后置句,A项也属于介宾短语后置句。B项属于主谓倒装句;C项属于宾语前置句;D项属于定语后置句。‎ ‎46解析:选A。①⑧句都属于被动句;②⑦都属于省略句;③⑥句都属于宾语前置句;④⑤句都属于介宾短语后置句。‎ ‎47‎ ‎(1)解析:选D。D项在“不仁不义”前省略的是主语“臣”。‎ ‎(2)解析:选D。D项该句不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这里的“以”是用作连词的,而不是介词。‎ 参考译文:‎ 吴王想要杀掉王子庆忌却总是杀不了,吴王很担忧。要离说:“我能杀他。”吴王说:“你怎么能?我曾经乘六匹马追他到江边,却没有追上;向他射箭,射空了身边的箭,也不能射中他。现在你拔剑还不能举过肩,上车不能登上车上的横木,你怎么杀他?”要离说:“人就怕不勇敢,而不怕不能,如果您真的能帮助我,我一定能杀他。”吴王说:“好。”第二天吴王捏造要离的罪名,抓了他的妻子和儿子,然后烧死他们,并焚骨扬灰。要离逃跑了,去见在卫国的王子庆忌。王子庆忌高兴地说:“吴王无道,你看到了,诸侯也知道了。如今你得以幸免而且离开了他,很好啊。”要离和王子庆忌在一起不久,对王子庆忌说:“吴王更加昏庸了,请让我和您一起去夺取他的国家。”王子庆忌说:“好。”于是和要离一同渡江。到了江中,要离拔出剑刺向王子庆忌。王子庆忌揪住他,把他扔到江水里,他浮上来后王子庆忌又把他扔进水里,这样反复了多次。最后王子庆忌说:“你是天下国士,我饶你不死来成就你的名声。”要离得以不死,回到吴国。吴王很高兴,愿意分给他一半国家。要离说:“不行。我一定要死!”吴王阻止他,要离说:“我杀了妻子儿女,并焚骨扬灰,是为了行刺而故意做的,我认为这样做不仁。为了旧主人而杀新主人,我认为这样做不义。被揪住扔进江里,三进三出,王子庆忌特意饶了我而不杀我,我觉得已经受到侮辱了。不仁不义,又被侮辱,我不能再活了。”吴王不能阻止他,他果然拔剑自刎而死。要离可以说是没有为赏赐所打动,所以面临大的利益而不改变自己的心志;可以称得上廉洁,廉洁,就是不因为富贵而忘记了屈辱。‎ ‎48解析:选D。题干中“唯巫言是用”,“是”把宾语提前,构成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用巫言”,译为“听巫师的话”。选项中只有D项为宾语前置,“何厌之有”是以“之”‎ 第 27 页 共 27 页 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译为“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呢”。‎ 参考译文:‎ 孙沔征讨侬徭(北宋时壮族首领),请侯可参与军事,建立功绩得到官,作巴州化城县知县。巴地的风俗迷信鬼神而不信医道,只听信巫师的话,娶媳妇必要女人家的财物,穷人家的女孩子到老不能出嫁。侯可制定规章,订立法度,违反的人有罪,差不多改变了当地的风气。第二次调任华原主簿。有个富人不占有田籍却抵押人家的田券达到一万亩,每年索取地租。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当地的衙役赵至诚贪婪狡诈凶蛮专横,掌握太守以下很多人的把柄,前前后后没有谁能除去他。侯可揭露他的罪行,让他戴上重枷,投入大狱,报告给上一级官府杀了他,大快人心。‎ ‎49解析:选C。C项的“冷”,使动用法,“使……寒冷”。A项的“奇”,意动用法,“以……为奇”,句意为“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B项的“小”,意动用法,“认为……小”,句意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D项的“美”,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50解析:选C。C项的“帝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帝称王”。A项的“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B项的“师”,意动用法,“以……为老师”;D项的“奇”“壮”,意动用法,“认为……奇怪”“认为……壮美”。‎ ‎51解析:选D。D项的“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A项的“惊”,使动用法,“使……惊动”;B项的“”,使动用法,“使……弯曲”;C项的“王”,使动用法,“让……做王”。‎ ‎52解析:选D。D项中的“继”属于动词用作名词,“继承人”的意思。‎ ‎53解析:选D。D项中的“祖”属于名词用作动词,“效法、尊崇”的意思。A项中的“前”属于名词用作状语;B项中的“斗”属于使动用法;C项中的“宾客”属于意动用法。‎ ‎54解析:选C。例句中的“旧”属于形容词用作名词,“交情”的意思。C项中的“小”也属于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的意思。A项中的“出”属于动词用作名词,“出产的东西”的意思;B项中的“王”属于使动用法,“让……做王”的意思;D项中的“明”属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亮”的意思。‎ ‎55解析:选C。例句中的“笼”本为名词,放在动词“养”的前面,又不作“养”的主语,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用笼子”的意思。C项中的“衣”放在名词“帛”的前面,名词用作动词,“穿”的意思。A项中的“云”属于名词用作状语,“像云一样”的意思;B项中的“隶”属于名词用作状语,“像奴仆那样”的意思;D项中的“南”属于名词用作状语,“向南”的意思。‎ ‎56解析:选B。B项中的“也”是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表判断。A、C、D三项中的“也”都表示判断。‎ ‎57解析:选B。B项的“鞭笞”,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A项的“来”,使动用法,“使……来”;C项的“斗”,使动用法,“使……争斗”;D项的“弱”,使动用法,“使……削弱”。‎ ‎58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 ‎59答案: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 解析:第(2)题考查点为句式“不我骄也”(宾语前置句),实词“纵(即使)、骄(轻视、傲视、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够)、全(保全)、节(节操、操守)”,虚词“乎”(表反问语气,吗)。‎ ‎60.‎ 答案:(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①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②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种。鲁国国君派人前往送给他一座城池,对他说:“请你用它来置办衣服。”曾子没有接受。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使者说:“‎ 第 27 页 共 27 页 你没有向人请求,人家就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接受别人东西的人畏惧别人,给予人家东西的人傲视别人。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61答案:孟子说:“君子有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病,是第一件乐事;抬起头无愧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能教育他,是第三件乐事。君子有这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62答案: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 参考译文:‎ 即使有精美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这样才能反躬自问;懂得了自己知识贫乏之后,这样才能努力进德修业。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63解析:(1)句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2)句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是河东解人。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回来后授予偏将军一职,礼遇他很厚重。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重重地赏赐了他。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说:“这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解析:关键词语:“士”,读书人;“则”“范”,同义词,榜样;“式商容之闾”,“式”通“轼”,名词,指车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贤人,“闾”,里巷的大门,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别忙碌;“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礼敬”。‎ ‎64答案:(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参考译文:‎ 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65.‎ 答案:(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2)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谏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进谏。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66‎ 第 27 页 共 27 页 答案:(1)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2)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 参考译文:‎ 齐国有俗谚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要称王天下)却是很容易的。夏后、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方圆没有超过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这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互相听到,一直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况且,仁德的君王不出现的时间,没有比现在隔得更长的了;百姓受暴政折磨的痛苦,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饥饿的人什么都吃而不挑拣,干渴的人什么都喝而不挑拣,孔子说:“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快。”当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 ‎67‎ 答案:(1)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 ‎ (2)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当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回师偷袭并灭掉了虞国。‎ ‎ 参考译文:‎ 就在这一年,晋国又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进谏虞君说:“(虞国)不能借道给晋国,这样做将会灭亡虞国。”虞君说:“晋君与我同姓,不会攻打我们。”宫之奇说:“虞国与虢国,(好像)嘴唇与牙齿,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虞公不听,便答应借道给晋国。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当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回师偷袭并灭掉了虞国,俘虏虞公以及他的大夫井伯、百里奚,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人,而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 ‎68‎ 解析: 第(2)题中①“释氏”,指释迦牟尼,句中义是以佛教创始人代替佛教。《夜行烛》是曹端写给年迈父亲的一封信,文言中“书”大多当“书信”讲。②“既”,副词,可解释为“已经”或“……以后”,“庐墓六年”中的“六年”作“庐墓”的补语出现,可见“庐墓”应活用作动词,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对“庐墓”一词有解释,因此应理解为“修庐冢守墓”。‎ 答案:(1)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2)①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②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 参考译文:‎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中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他在学习大道理时,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最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慨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于是专心致志地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他)对待父母极孝顺,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道:“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本性的理论。”他父亲愉快地依从了他所说的道理。后来经历了父母双亡的痛苦,(他)各种有滋味的东西都吃不进去。安葬了(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的人,也在霍州讲学,等到他见过曹端,回来对他的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了。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古语说:‘得到一位讲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你们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了。”于是(李德)不再讲学要离开霍州。曹端也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课教学。‎ ‎69‎ 解析:选A。B.“作揖”‎ 第 27 页 共 27 页 并不是祝贺,而是为了请求见封常清。C.郑德铨为高仙芝乳母之子,而非名门之后。D.文中并无“立下军令状”的行为。‎ 参考译文:‎ 封常清身材瘦弱,眼睛有毛病,腿短而且有些瘸。高仙芝任夫蒙灵察部下都知兵马使,封常清担任高仙芝的侍从。这时正赶上达奚部落叛乱,从黑山以北,西到碎叶。朝廷派高仙芝率二千骑兵去截击叛军。封常清在军幕中专心写报捷书,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在报捷书中全都写出来了。高仙芝很惊异。军队回来后,高仙芝见到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人,他们就问:“先前的报捷书,是谁写的?副大使怎么有这样的人才?”高仙芝说:“是我的侍从封常清,他现在在门外战马旁。”刘眺等人拱手行礼请求高仙芝,让他命封常清进来坐,并与常清谈话,互相谈得很投机,好像旧相识似的。‎ 后来,高仙芝当了安西节度使,奏请封常清为节度使判官。高仙芝每次出去征讨,经常让封常清留守主持管事。封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高仙芝的乳母之子郑德铨已当了郎将,军中威望很高。郑德铨看见封常清经常出入高仙芝家,一向轻视他,有一次故意骑马从封常清身旁冲撞过去。封常清到了使院,命令手下人秘密把郑德铨引进大厅,经过好几道门,每过一道门,就把门关上。封常清从桌子后站起来对郑德铨说:“我封常清出身卑贱,我想当中丞的侍从,中丞再三不接纳,郎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现在中丞错爱,任我为留后使,郎将你怎么能无礼,对我进行凌辱?”于是,斥责了郑德铨,并命令将郑德铨绑起来拉出去,打了六十板子,郑德铨面朝地上被拽了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在门外号哭求情也不行。后来,高仙芝见到封常清,一句话也不问,封常清也不谢罪。‎ 后来,封常清担任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年,在华清宫朝见皇帝。玄宗问起安禄山谋叛之事,问封常清有什么主意。封常清用大话来安慰玄宗:“我请求策马渡河,不用几天就可以取来叛贼的首级,挂在宫门上。”玄宗尽管很忧心叛乱之事,但还是认为他说的话很有气势。封常清到了东都洛阳,在很短的时间里招募了六万士兵。多次交战都失败了,就和高仙芝退守到潼关。‎ ‎70‎ 解析:选D。②③为观景感受;⑥为景物描写。‎ 参考译文:‎ 一定要置身在高而敞亮的地方,然后心和眼睛才不被近处的事物遮蔽,才可以抒发我胸中广大高远的志向。所站的地方越高,看到的地方越远。以前,孔子登上泰山后,就认为天下变小了,不是指人的目力能穷尽广阔的天下,而是因为天下群山中没有超过泰山的,到了泰山就感觉到胸怀豪迈旷达,即使广阔的天下,也不能够扰乱自己的思绪。‎ 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曾公的名望在全国被人们推崇。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所去过的地方没有达到这座山的百分之一,而泰山景色美丽、富有灵气,各处有各处的美景,意象大不相同,但又无法描绘出来,我因此没有写出来。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抬头望岩石的缝隙,白云悠闲地飘浮。越阶可以向上,不知道通向何处。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徂徕山雄踞旁边,高出群山,它的山峰仿佛能达到泰山的半腰,而郡城坐落在原野上,像棋盘一样。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然后才知道不登上泰山的山顶就不知道众山的确不高呀。人的自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走出尘世之表象,摒弃浅陋狭隘的见解,那万物就不能成为蒙蔽我的事物了。而事物特殊的形态,奇特的意趣,在我所注视的范围内没有隐匿的。那些如泰山这类有形的高,往往不能长处,只有如精神境界这类无形的高才不会很快离自己而去。‎ 第 27 页 共 27 页 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 过了三天,骑着马很快回到了济宁,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71‎ ‎(1)解析:选C。前句表明何铸“操履劲正”;后句表明“桧衔铸”,想着加害何铸。‎ ‎(2)解析:选D。何铸第二次使金,与秦桧无关,从原文“使事秘而不传”可知。‎ 参考译文:‎ ‎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在北宋政和五年中了进士,做过多年州县的官,进入宫廷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认为何铸刚正不阿、操守严明,推荐何铸为谏官的候补人选。于是皇上命令臣子阐述政见。何铸首先说:“感动上天的德行没有比孝顺更大的,感化万物的方法没有比真诚更好的。真诚和孝顺都做到了,那么使梓宫归于陵寝,恭敬地迎接两宫回朝,接续大业,收复失地,这又有什么难的呢!”皇帝称赞何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何铸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不久又升为殿中侍御史。他给皇帝上疏说:“士大夫心术不正,弄虚作假来获得好名声,又假托好名声来获取私利。说话言不由衷且前后相违背,他们行事险恶却自我标榜,假装友善却互相倾轧,这是他们侍奉君主的过失。心藏险恶的阴谋,实施刻薄的政令,轻浮不庄重,轻慢无礼,这是他们个人品行上的过失。希望您申明正义,分清好恶,告诫朝廷内外的官员,要求他们心地坦荡,不要以虚夸骗人。”这可能是专指某些人的。‎ ‎ 以前,秦桧大力主张议和,大将军岳飞有战功,被金人痛恨,秦桧恨岳飞反对自己,想要除掉岳飞,于是威胁岳飞的旧部王贵诬告岳飞叛变,逮捕了岳飞,关在大理寺监狱里,起初命令何铸审问他。何铸把岳飞带到庭中,问他谋反的事情。岳飞当庭露出背部,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到肌肤里面。不久查证事实,都没有证据,何铸明白岳飞的冤屈,把情况报告给秦桧。秦桧不高兴地说:“这是皇上的意思。”何铸说:“我何铸难道仅仅是为了救一个岳飞吗?如今强大的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无缘无故杀死一名大将,会失去军心的,这不是国家的长远之计。”秦桧说不出话来,就改让万俟处理此事。岳飞死在了狱中,他的儿子岳云被处斩于集市。‎ ‎ 秦桧对何铸怀恨在心。当时正值金人派萧毅、邢具瞻来议事,秦桧说:“先帝的灵柩还没有回来,太后的銮车还在北方,除大臣外都不可祈请议事。”于是让何铸以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的身份,作为报谢使出使金国。何铸说:“这次出行犹如颜真卿出使劝降李希烈,但是君主的命令不能推辞。”等到何铸回来复命,秦桧暗示万俟在皇上面前说何铸私自认为岳飞没有谋反,想把何铸流放到岭南,皇帝没有听从,只是把何铸贬到徽州。‎ ‎ 当时有出使金国的大臣回来,说金人问何铸在哪里,是否曾被重用。皇帝于是就命何铸掌管温州。不久,被封为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皇上)下诏命令何铸立刻前往皇帝所在地,何铸极力推辞。于是又派何铸出使金国,并命令秘密行事,不得外传。等到何铸归来上报时,皇帝又重用何铸,授予他资政殿学士的职位,并掌管徽州。过了几个月后,又把他提升为江州太平兴国宫。后来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72‎ ‎(1)解析:选B。句①表明他身份的变化;句③是若拙自认为有资格升职;句④说的对象是黄观。‎ ‎(2)解析:选C。“若拙自认为才干超过三司使”的说法没有根据。‎ 参考译文:‎ ‎ 陈若拙 第 27 页 共 27 页 字敏之,小时候就喜欢学习。曾经拿着书信到晋王府去,太宗夸赞他应对得详细且言谈不俗,想要让他担任王府的职位,若拙恳切地推辞了。太平兴国五年,他中进士甲科,将改变平民身份而出任监丞、鄂州通判,被改为太子右赞善大夫,管理单州。由于善于主持政事,又改任太常丞,升为监察御史。益州关押的囚犯很多,太宗看了奏章后对此感到惊讶,召见若拙当面告知并把处理问题的任务委派给他,升任他为殿中侍御史、益州通判。淳化三年,便任命为西川转运副使,没过多久,升任正使。指挥运送粮草至塞外,太宗特别颁发诏书嘉奖他。 ‎ ‎ 他入京做盐铁判官,转任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相处不和睦。请求调任到其他地方,于是改任开拆司主判。皇帝北巡,命令李沆留守东京,任命若拙为判官。郓州黄河决口,大臣们商议迁移城池来躲避水患,派若拙与阎承翰前去谋划处置,不久又任命他暂时代理京东转运使,于是他派遣士卒堵塞王陵口,又到齐州疏浚水流,在采金山修筑巨堤,并上奏朝廷免除所征收的六个州的梢木五百万,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水患平定后,实授他转运使的官职。召还京城,拜为刑部郎中,管理潭州。当时三司使空缺,若拙自认为能得到这个职位。到这时他感到很失望,于是上奏,说父母年老,不愿到边远地区去,请求收回成命。太宗大怒,对宰相说:“读书人的品德修养,一定要名声和实际相符,听说若拙很有才干,特别升迁并委任他到外藩任职,他却这样贪图地位与俸禄。过去有个叫黄观的人,有人称赞他有才能,被选中担任西川转运使,却请求不去外地做官,当时贬黜他到偏远的郡做官。现在若拙又这样做,也一定要贬谪。凡是用人,哪能亲疏有别呢?如果能够竭尽全力一心为公,建立功业,哪里还用担心不能获得名声和地位呢?”于是追回授予若拙的敕命,贬黜他去管理处州,又调任到温州。回来后,又被授为刑部郎中,又任河东转运使,被赐予金印紫绶。‎ 正逢皇帝亲自到汾水南面祭祀,若拙把所管辖的粮草布匹钱物等运送到河中补充所需经费,经度制置使陈尧叟上奏说若拙有才干贡献,于是提升他为右谏议大夫,调他管理永兴军府。当时邻郡闹饥荒,前任郡县长官不允许邻郡百姓来买粮食,若拙到任,就准许买卖粮食,邻郡百姓因此得以度过饥荒时期。又调任凤翔府,任命他担任给事中,管理澶州。蝗灾、旱灾之后,勤于政事,当地百姓上书请求他留任。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录用他的儿子陈映做了奉礼郎。‎ ‎73.‎ ‎(1)解析:选C。③④皆是客观表述,没有表达作者“超然物外”的思想;⑤是作者对韩信的评价和态度。‎ ‎(2)解析:选B。文章应是先议论后叙事。‎ 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有可使人快乐的,不一定得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那些追求福禄而躲避祸患的人,把福禄看成让人高兴的事情,把祸患看成让人悲哀的事情。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分辨在内心斗争,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乐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从它的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那些倚仗高大的形象耸立在我们面前的,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变化无常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美好和丑恶交相产生,忧愁和快乐一并出现,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第 27 页 共 27 页 我从钱塘调到胶西一带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离开了带有彩绘墙壁的住宅,而栖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这里连年歉收,到处都有盗贼,案件也多得不得了;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喜欢这里淳朴的风俗,而且,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拙朴。于是,在这里修整果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使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地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是秦人卢敖隐遁的地方。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座城台高大结实,幽深敞亮,夏凉冬暖。无论是雨落雪飞的早晨,还是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来吃。(大家)赞叹道:“多么快活的游玩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高台取名“超然”。来说明我到哪里都不会不快乐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 ‎ 第 27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