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师大附中2017级第七次学分认定考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 刘志刚 审核人 马艳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两段通过对比,强调了鲁迅运用的限制叙述方式在中国小说叙述方式嬗变中的作用。
B.文章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C.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D.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D.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的使用费。自2016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地打击了网络侵权的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的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知识APP你愿意买单吗?年轻人更青睐为知识付费》)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其他资源
份额
36.30%
21.70%
15.60%
13.50%
9.10%
3.80%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三:
知识付费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一一只要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让人怀疑长此以往人们会不会上瘾。
用户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警惕“知识付费”让你丧失思考能力》)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的局面。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者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摘编自《不管你是否接受,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了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B.材料二侧重于用户的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不足必将阻断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B.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爱好者。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6.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
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
C.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8.小说中老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②
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典属国: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也简称“属国”。②白马将:乘白马而出监护军队的将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 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B.转,改任官职,无所谓升迁。徙,表示升职,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C.“孝景”,是汉景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谥号以褒贬善恶。“景”是美谥。
D. 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本文指部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家世代学习射技,自己当初从军抗击匈奴之时,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经常发挥作用。
B.李广作战时骁勇过人。吴、楚两地叛军作乱,他跟随太尉攻打叛军,并夺得叛军旗帜,因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扬名。
C.李广作为将领能做到处乱不惊。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去追击三个匈奴人,后来却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下令下马解鞍来迷惑敌军。
D.李广出兵雁门关遭遇兵败而被俘,被押解途中得以逃脱,按律令被除去官职。因损失惨重,本人又被俘虏,应被处以死刑,后来得到他人帮助而被贬为普通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2)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3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庙社:宗庙、社稷。和銮:又叫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辆首或车架上称“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到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庙社”“和銮”为借代,用宗庙社稷借指国家,用车铃借指御驾亲征收复失地。
C.此诗从诗人衰病远谪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收结,跌宕起伏,首尾呼应。
D.尾联前句用典,后句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思慕之情和爱国情怀。
15.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他种树移栽易活、硕茂早实的经验是 。
(3) 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对此有直接的描述: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我们欣喜地看到: 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C.全美房价崩跌导致丧失赎回权的房产数目创新高,不良资产尾大不掉,一些金融机构因受拖累而濒临破产倒闭。
D.住建部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3月份的房地产销售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母婴平安公益基金通过在当地建立妇幼保健站、添置基本医疗设备、培训医护人员、推广科学生育方法等手段,大大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C.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
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②⑤①④⑥③ B.⑥③④①②⑤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20. 在下面的一段对话中,双方共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甲:韩导您好!我是都市报实习记者李华。久仰您大名,这次能见到尊容,非常激动!
乙:很荣幸认识你。
甲:您导演的新作刚刚杀青,能介绍一下您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旨吗?
乙:我想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若干小人物在社会大变革面前的心路历程。
甲:您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脑子的电影艺术家,为您点赞!
乙:你言重了,谢谢!
21.下面是某医院患者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一名高中生,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写一篇在班会上的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山东师大附中2017级第七次学分认定考试参考答案
1.D【解析】应是: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大张力。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说如此。
2.D【解析】夸大作用。
3.C【解析】A.“只有……才能”太绝对B.范围扩大。原文是“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D.无中生有。
【解析】本题考察筛选、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的时候要注意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并要结合材料分析主要的观点。
4.C
【解析】“这些不足必将阻断其发展”错,尽管内容付费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
5.A
【解析】B项,“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爱好者”错。这类人可能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他身份的人群;C项.“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错。原文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符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D项,“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错,原文为“多采用免费服务”。
6.①国家层面,要加强网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②商家层面,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③消费者层面,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每点2分)
7.B【解析】A.“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不对。C.文中写儿女有寄钱寄东西,打来电话,所以“不闻不问”不对。D.补叙不对,应是插叙。
8.①一个疼爱孩子、为了儿女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好父亲形象。怕年幼的孩子受苦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②一个勤劳老实、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③一个隐忍寡言、孤独寂寞的空巢老人形象。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一人寂寞生活。(每点2分)
9.①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明线是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内心的期盼和纠结,暗线是儿女在外地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待父亲日益疏离的态度。②先扬后抑,卒章显志(或欧·亨利式的结尾)。小说前面极力铺陈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的喜悦和村民的羡慕,最后才揭出真相,极具震撼力,很好地表现了主题。③伏笔照应巧妙。小说多处设伏,前后照应,巧妙暗示了小说的结局。如说到儿女的家庭组成的特殊性等等。(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A【解析】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1.B【解析】徙,改任官职,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12.D【解析】“得到他人帮助”误解“赎”含义;普通人,不准确
13.(1)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能(才能气概),天下没有第二个,自己倚仗有本领,屡次和敌人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为:向,对。负:倚仗、依靠、凭借。数:多次。亡之:失去他或“使之死去”,4处各1分,句意1分)
(2)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落下去。(详,假装。睨,斜眼看。暂,突然。堕,落。4处各1分,句意1分)
14.C(“首尾呼应”错。)
15.①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心声,没有忘记为国分忧的责任。
②慨叹与伤感之情。年已老大,屡遭挫折,壮志难酬的深深慨叹和感伤。
③乐观之情。仍对个人和国家前途充满着希望,因为盖棺方能定论。
(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6、(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7.B
18.C. 【解析】A项句子开头部分的主语是“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而句子结尾部分“被国人称为‘墨宝’”的主语应是“水墨画”,前后主语不一致。可改为“我国的水墨画以墨为主要成分”。B项,“大大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搭配不当,“减少”与“死亡率”不搭配,正确的说法应是“大大降低……死亡率”;D项,句式杂糅
19.B
20. 尊容——尊驾(真容);荣幸——高兴;一个——一位;脑子——智慧(头脑);言重——过奖(过誉)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性。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如下问题:对话的双方以及其地位身份的差距、说话的场合情境等。尊容:称他人的容貌(常含讽刺意味),对方是导演,实习记者想表达尊敬的意味,故不得体,应改为“尊驾”或“真容”。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这是导演在跟记者说话,应改为“高兴”。 “一个”语气不太尊重,改为“一位”。“有脑子”通常在口语化的场合用,且有时含有“不够聪明”的讽刺意味,改为“智慧”。言重:意思是话说得过重,过份了,这里应改为“过奖”或“过誉”。
21.病人来院就诊时,有就诊卡的直接到临床科室就诊,无就诊卡的,到挂号处办理后再去临床科室就诊。医生诊断后开具药方,处方合理后凭处方到收费处缴费,处方不合理,让医生修改后再凭处方缴费。
【解析】本题是某医院患者就诊流程图,叙述主体是就诊的病人,叙述要从左面“病人来院”开始,到“处方在收费处缴费”为止。叙述时注意分为有“有就诊卡”和“无就诊卡”两种情况。有就诊卡直接到临床科室就诊。无就诊卡的到挂号处办理后再去临床科室就诊。还有就是就诊后医生开具处方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合理处方,直接到凭处方到收费处缴费。处方不合理,要让医生修改处方后,再凭处方缴费。表述时注意箭头走向,按照箭头指示进行表述,不要有所遗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还有,此类题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要求“不超过100个字”。
22. 参考高考作文评阅标准
【解析】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许多新行业正在诞生,许多老行业正在消亡,也有很多传统老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高中生,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选择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未来?
立意1:将对立的两面合二为一,在关注新兴行业的同时,不能任由传统老行当自生自灭,要用科技点亮传统老行业。老行业、老职业在口口相传和经验传递的农耕时代,常常由于天灾或人力因素而消逝,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传播的力量,让老行业走到更多人面前,焕发出新的光彩。
立意2:选择新行业,心怀老传统。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无论科技怎么演变,我们都不应沦为工具的努力,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莫过于对人类心底真善美的需求。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hún,魂)邪(yé,爷)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武帝即位,在这个时候李广从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卫尉。
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
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