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②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其重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同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③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瞄准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统筹部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④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是激活“企业实验室”的创新功能。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传统企业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以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创新。国有企业具有科研人员集中、研发能力较强等特点,应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努力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工合作、协力发展的互补创新格局。‎ ‎⑤奏好政府职能“退、放、进”三部曲。通过“退”,减少政府部门对创新资源的直接分配、对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的干预;注重“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实现“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信息平台、监管平台。‎ ‎⑥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一是促进成果转化。要促进科技进步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二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三是强化创新激励。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摘编自《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科技创新进入新的阶段。‎ B.如果解决供给侧短板、社会发展瓶颈等问题,就一定能全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C.不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还是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都要减少干预。‎ D.促进成果转化、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创新激励,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有力手段。 ‎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阐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 C.文章着重从企业、政府职能、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方面,阐述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D.文章整体思路是先总后分,先综述创新的地位及迫切性,接着分述实现自主创新的途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 B.如果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重大科技问题,就说明我国达到领先世界的创新水平。‎ C.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从而达到转型发展的目的。‎ D.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有各自优势,要充分发挥它们在创新机制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互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4.下列选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C.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 ‎5.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6‎ 分)‎ ‎6.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017年5月15日电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 习近平在开幕辞中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各国要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推动互利共赢,明确合作方向,本着伙伴精神,牢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对话化解分歧,协商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我们要密切政策协调,对接发展战略。要把“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结合起来,同区域发展规划对接起来,同有关国家提出的发展规划协调起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要依托项目驱动,在基础设施联通、实体经济合作、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合作、民心相通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 ‎(有删节)‎ 材料二 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地区的贸易情况。‎ ‎2011-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和东欧地区的贸易额统计图 ‎(以上数据摘自《“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 材料三 中新网2017年8月14日电 记者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获悉,第二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暨首届“一带一路”(东盟)农业投资合作论坛将于9月1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负责人表示,本次论坛将重点研讨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成果及经验,以及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农业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据悉,论坛举办同期,主办方将在广西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国际合作展,集中展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成就、品牌、农业产业园区、农业高新技术和投资项目、物流和冷链运输等。‎ ‎(有删节)‎ ‎7. 根据“材料二”中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推理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 与2015年相比,2016年我国与东欧地区的贸易额有所增长。‎ B. 从2011年到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逐年增长。‎ C. 从2011到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平均值超过4200亿美元。‎ D. 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是我国与东欧地区的贸易额的3倍多。‎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二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举行的。论坛将重点研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农业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B. “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促进当今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因为它能够开创发展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让各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C. 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建设虽来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它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协调联动发展,使各国实现共同繁荣。‎ D.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和东欧地区的贸易增长。在2011-2016年六年期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和东欧地区的贸易额呈总体增长趋势。‎ 9. 根据材料和自己的认识,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①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舍,攻域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无害:无比,无人能胜。②厄塞:险要之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所上必益信君。‎ B.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C.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D.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高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为“汉太祖”,谥号简称为“汉高帝”。‎ B. 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农,因以布衣借指平民。‎ C. 汉代的爵位共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常见的写法是xx王、xx公和xx侯这三等。封爵一般是需要有贡献的,比如扶保刘邦的都侯萧何。‎ D. 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它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萧何擅长文书,无人能比,曾经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 B. 沛公进入咸阳以后,为了犒劳将领任他们争抢瓜分珍宝钱财,唯独命萧何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收藏起来。‎ C. 平定了天下,论功行赏。群臣争功,对高祖封萧何为都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不服。高祖以猎人与猎狗比喻,以及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数来说服功臣。‎ D. 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10分)‎ ‎(1)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都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 ‎16.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 ‎《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 “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0.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大学招生办:‎ 我是××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海。鄙人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中学王海 ‎ 2018年9月5日 ‎21. 下面是某语文老师设计的高中语文复习计划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留一点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景东一中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答案 ‎ 语 文 ‎1.【答案】D ‎【解析】A项,“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错,根据原文,“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 B项,“就一定能全面提高”太绝对化;C项,“政府都要减少干预”表述有误,原文是“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 ‎2.【答案】B ‎【解析】没有对比的手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也于文无据。‎ ‎3.【答案】B ‎【解析】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我国科技创新……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4、 C【解析】没有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 ‎5. (1)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3分)‎ ‎ (2)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的,以幸福的情节开头,以忏悔的情绪结果,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3分)‎ 6. ‎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2 分)‎ ‎【答案】7. B 8. B ‎ ‎【7题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二’中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推理不合理的一项”,B项,“从2011年到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逐年增长”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的统计图,从2014年到2016年间,我国同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逐年有所下降。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论坛将重点研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农业交流与合作等内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论坛研讨的重点是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成果及经验。C项,“它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协调联动发展,使各国实现共同繁荣”说法错误,把倡议当成了已然。D项,“在2011-2016年六年期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和东欧地区的贸易额呈总体增长趋势”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这六年期间,我国同东欧的贸易额略有下降。故选B。‎ ‎9. ①“一带一路”的意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②它植根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但面向未来;它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③它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信息和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本题要求根据材料和自己的认识,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回答此题,除了要以“一带一路”为中心,在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之外,还要注意题干中“自己的认识”一语,加进有关内容。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仔细阅读材料一,可以从种筛选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再加上自己对“一带一路”认识,分条谈谈自己对“一带一路”的理解。‎ ‎【答案】10. C 11. D 12. B ‎ ‎10. ‎ 试题分析:“数”是“多次”的意思,修饰第一个“使”(派遣),句子主语承前省,“数”前断句,排除A、B;“能胜兵者”为定语后置,修饰“子孙昆弟”,其前不可断,排除D.句子翻译为: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 ‎11. 试题分析:D “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错,应该是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12. 试题分析:B “唯独命萧何”错,原文为“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并不是高帝的命令,而是,萧何自己主动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收藏起来。‎ ‎13. (1)汉王之所以能全面(或详细)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地方的好坏、民间疾苦这些事,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所有文书档案的缘故。(得分点:所以:之所以……的原因;具:全;以:因为。)‎ ‎(2)汉三年,汉王与项羽在京县、索城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得分点:距:抵抗;使使:派遣使者;劳苦:慰劳。)‎ 参考译文:‎ ‎  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因为他通晓律令,执法公平,没有别人能比得上,所以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 ‎  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汉二年(前205),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汉王多次弃军败逃而去,萧何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汉王因此专门委任萧何处理关中政事.‎ ‎  前204年(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鲍生对丞相说: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大为高兴.‎ ‎  前202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  太史公说:萧相国在秦朝的时候是一个文牍小吏,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等到大汉兴起,他(追随高祖,)依靠日月余光的照耀,(才名显天下.)‎ ‎【答案】14. D (D项,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 15. 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试题分析:题干是“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属于诗歌鉴赏常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一般的鉴赏流程为: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答题步骤是:①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③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备考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思乡类:月亮、鸿雁、杜鹃、斜阳;高洁品质类:菊花、梅花、竹、兰、松柏;相思类:红豆、莲子、连理枝;边塞战争类:长城、马、楼兰、柳营;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渔樵等。本题考查的意象是“酒”,考生可结合诗中“酒”出现的不同时间,结合诗人的行为来分析。‎ 16、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 真的一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答案】17. A 18. D 19. 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综合大数据分析”,成分残缺,应在“综合”后面添加“利用”。B项,“第一款国内”语序不当,“第一款”是顺序,“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C项,“利用综合”语序不当,“综合”是修饰“利用”,放在“利用”的前面。D项,“第一款国内”语序不当,应是“领属”在前。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前面是“学习”,同时注意“学习”和“掌握”的先后顺序。前面说“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前面是说“学习”,后面说“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这是写“学习”的结果,那么中间应是说如何达到这一结果,再分析中间的内容,应先“学习”,才能“摸索出规律”,A项,前一句是被动句,后一句又是主动句,两句的主语不一致,故排除;BC两项都是把结果和过程给颠倒了。故选D。‎ ‎【19题详解】‎ 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第一处,“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第二处,“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第三处,“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第四处,“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1)“鄙人”改为“本人”;(2)“显著”改为“优秀”或“优异”(3)“大作”改为“作品”;(4)“你校”改为“贵校”;(5)“垂怜”改为“垂青”、“垂爱”、“青睐”。(每个1分)‎ ‎“鄙人”,〈书〉知识浅陋的人;谦辞,对人称自己。自荐信的用语不要过度谦卑;成绩显著”用在学生身上不恰当,改为“优秀”。“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你校”显得疏远;“垂怜”‎ 赐予怜悯;给予同情,显得太卑微。‎ ‎21、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表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图表提供数据的对比(横比和纵比)或材料之间的关系,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或得出相应的结论。内容全面,2分,少一项减1分;思路清晰,2分,一处不当减1分;准确连贯,2分。‎ ‎22、《留一点____给自己》审题:1.作文题目相当简洁,要求考生必须写“自己”,必须以第一人称来写,无论选择材料,确定主题都要围绕“自己”来写,表现主题都是与“自己”有关。2.一个“留”字,意思是不使离开。意味着既要写现在极力挽留,又要写涉及以前曾经离开或差点离开。3.题目提示语中“留一点清醒、梦想、责任、微笑 给自己”已经给了考生一些写作上的启示,拓宽了考生思维。具体构思时,可以采用设问方式来打开思路。要留什么?为什么要留这个?留这个给会带来样影响?结合人生经历,多问问,多思考,会大大开拓写作思路。由于文题是关注自我成长过程,是关注成长中学生独有的内心世界,所以写作中一定要展现出生活真善美,努力写出个性、写出自我。‎ 对于半命题作文,所填充内容往往是决定着写作成败关键。‎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根据立意将题目归为四类:‎ ‎( 1)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 ‎ 机会、执着、梦想、清醒、微笑、自信、勇气等 ‎(2)对自己情感的呵护:‎ 时间、空间、空白、宁静、回忆、惬意等 ‎(3)对自己或他人生活的期待:‎ ‎ 宽容、感动、细心、责任、想象、温暖、乐趣等 ‎(4)对人类发展过程中破坏行为的谴责:‎ ‎ 绿色、清新、土地等 审题:逐字细看, 读准题意 选材:以小见大, 人无我有 提纲:段落详略, 安排分明 ‎【范文】留一点微笑给自己 清晨的寒露夹杂着昨夜的温度渗满了整个早晨,法桐的一夜斑驳也在一刹间化为青葱,一颗颗水珠,欲坠不坠地,缩影着晨曦的美好。抬头,白云中一丝丝罅隙,倒映出一个笑脸,留一点微笑给自己。‎ 父亲蹲坐在门前,等等着我的来临。我拉出一个行李,走到父亲身边。父亲抬起头,脸上拉扯出岁月的痕迹说:“孩子,该走了。”第一次俯视父亲,心中似乎有个跳动的地方被抽紧。父亲拿过我手中的行李,拍拍衣服上的尘埃,对我说:“孩子,考试的不利是暂时的,多给自己一些微笑。”我依然沉默,怕是打断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阳光打在背后,没有赤裸裸的疼痛,却有一种无以名状的烧灼感。路边一棵棵青葱的柳树灿烂了这条年久失修的老路。父亲的影子静谧地扫过一方土地。跟在父亲后头,一如既往地看他的背影。从仰视到平视到俯视,那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年华啊!‎ 在阳光的跳跃下前行,我们来到了村口。那时有一棵柳树风华正茂,骄傲地扎根在那片平瘠的土地上。父亲说:“柳树的年头就是我的年头,壮得很!”他看着有些出神的我,咧开他有洁白的牙齿的嘴。我扯动下嘴角,心情仍是灰暗,可憎的考试!但也不由自主地将父亲与眼前的大柳树结合在一起,不禁有些黯然。父亲日益矮小的身材在大柳树边犹如一个可爱的小丑。我不禁笑了笑。父亲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傻笑。我们坐在微风中等车,我打算去看看爷爷奶奶。良久,没有一辆车来。“爸,你走吧!我自己等。”我平静地说。“哦,好,我也忙着,很忙的。”父亲边说边放下我的行李,往村里走去。萧索的背影缓缓走向那条路,我的眼里竟泛起水花。‎ 通村班车来了,我急忙收拾好自己零落的心情,提起行李,走上车,就在那一刹那,我从车的观后镜中看到了那棵大柳树,看到了躲在后面微笑的父亲,看到他探出大半个身子,极力地往我这边望着,我乐观的父亲正以一种最朴素的方式爱我,感染我。眼眶红了,眼泪终于掉落,是心疼,考试的失利晦暗了我的心情,以父爱为溶剂的泪水洗净了一切晦暗。曾几何时,我靠在父亲强壮的肩膀上入眠。曾几何时,我趴在父亲宽大的背上数那头浓密的乌发;曾几何时,我骑在父亲的壮硕肩颈上骑大马……‎ 那么多曾几何时,却换不来父亲的黄金年华,啊!此刻,我抹干眼泪笑了,我的青春承载着父亲的岁月,该是微笑的!‎ 西子畔上的柳树不美,倒映在湖中才美,因为有水的柔情,风的缠绵。我不美,只因沉淀下了父亲的爱与那抹憨厚的微笑而美。留一点微笑给自己,纪念父亲的香水年华。‎ 评语:这是一篇非常难得的佳作,不但情真意切,而且表现出作者有极强观察能力,善于抓住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父亲蹲坐在门前,等着我的来临” “拿过我手中的行李,拍拍衣服上的尘埃” “他看着有些出神的我,咧开他有洁白的牙齿的嘴。”“父亲日益矮小的身材在大柳树边犹如一个可爱的小丑。”“父亲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傻笑。”“萧索的背影缓缓走向那条路看到了躲在后面微笑的父亲,看到他探出大半个身子,极力地往我这边望着,”朴实敦厚的父亲,催人泪下的父亲!平淡中见真情,看到这里,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如果只写父亲无言的爱,那可能是偏题了,但作者又在文末两段巧妙地把父亲的爱和“微笑”联系在一起,前文中父亲一直鼓励儿子用微笑去迎接考试,儿子最后在对父爱的感动中明白了微笑的意义:“我的青春承载着父亲的岁月,该是微笑的!”“ 我不美,只因沉淀下了父亲的爱与那抹憨厚的微笑而美。”这样的文意,才是深沉而动人的,得高分自然不在话下。‎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