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卷·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它在现实生活中已完全没有影响力。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墨家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因为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佛教,至今依然是中国的第一大宗教。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 ‎ ‎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对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所以,作为有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然要松弛许多。而释、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于世。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 ‎(选自陈玉明《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1.下列有关“墨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先秦时期,墨家和儒、道、法一样,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影响力,只是停留在文本上,所以作者认为它不过是一块思想化石。‎ C.墨家认为做人要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还提倡禁欲,强调严格的纪律。‎ D.墨家如果能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下的物质动机,或者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上的精慰藉,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就不会消亡。‎ ‎2.下列对墨家消亡的内在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尤其是西汉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墨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历史环境中。‎ B.墨家要求信徒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其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 C.墨家学派是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但又不像释、道二教那样有出倾向,这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D.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没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对那种没有坚定信仰的信徒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在先秦时期就是影响很大的学说,在秦汉之后更是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但它和墨家不同,没有自己的组织。‎ B.法家也没有自己的组织,并且在舆论上还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却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C.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因而道家学说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D.佛教是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有遁世色彩,但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 ‎【答案】‎ ‎1.D ‎2.A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不会消亡”说法绝对,原文是“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答非所问,此项属外在原因,不是内在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道教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与“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并无因果关系;偷换概念,道教是晚起的一种宗教,和先秦时期的“道家”并不能完全等同。‎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 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 ‎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B.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C.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D.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B.丁……忧:丁忧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 C.《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凡丧,皇帝、皇后死称“崩”,二品以上称薨,‎ 五品以上称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房玄龄早慧多才,很有孝心。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经史,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如遇到谋士、将才,他就暗中结交他们,并让他们甘心为太宗出力。‎ C.房玄龄深受唐太宗信任、重用。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房玄龄与唐太宗情深意重。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太宗为方便派人探视,凿开宫墙开门,还亲自登门,握着他的手问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5分)‎ ‎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5分)‎ ‎【答案】‎ ‎4.C ‎5.D ‎6.C ‎7.‎ ‎(1)(他)不用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人的才能任 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格物”,要求他人;“收叙”,任用;“隔”,排斥。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 ‎(2)如果(他的病)稍微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因此变得满面凄怆。(“微”,稍微,略微;补出省略成分“病情”;“见”露出,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文段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以点断的句子,并运用一些断句的方法,如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等。‎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皇帝的死称“崩”。‎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试题分析:拜太子少师应为“贞观三年”而不是“贞观元年”。‎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 ‎7.‎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深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根据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主持门下省事务,像原来那样监管编撰国史。不久因写成《高祖太宗实录》,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重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 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要特别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已误儒生。‎ ‎【注】①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青袍”官服上的色彩。据资料记载,唐贞观间,八九品官服为青色。上元间规定,八品官服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 ‎8.本诗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 ‎9.本诗第三联“草绿湖南万里情”句中的“情”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案】‎ ‎8.①第一句的“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 ②作者写景调动了各种感官,使景物富有层次感。比如首联描写“水国春寒”,阴晴不定的感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又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景物,“细”的看不见,“落”得听不到,如此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③运用一连串“景语”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颔联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颈联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每点2分)‎ ‎9.①前两联,“春风倚棹”“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均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偶然相遇、携手谈笑的喜悦之情。②颈联中“草绿湖南”是想象之景,却又把朋友之间的情感蕴含其中,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③尾联 “青袍今已误儒生”,一个“误”字,表明了失意的读书人的愤激之情。(一点2分,两点4分,全对5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写景手法: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从修辞和写法两方面分析);景物的色彩:冷色调——清新、凄清、萧索、萧瑟、(衰败、荒芜)冷寂、冷清、晦暗、黯淡; 暖色调——明丽、浓艳、秾丽、艳丽;景物的动静: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繁华热闹; 幽静、寂静、恬静(田园)宁静、平静(水);景物意境特征概括: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高阔深远、生机勃勃、壮美、优美、恬淡的美、清新;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含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对于诗歌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与鉴赏,可利用“三看三抓”法,即根据诗歌标题、注释、作者;关键词、诗歌主旨等分析作答。从题目《送严士元》可知是送别诗,有依依惜别之情;从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已误儒生”一个“误”包含了多少读书人的愤激之情。‎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及古代文化常识填空。(9分)‎ ‎10.(1)《逍遥游》中作者以朝菌和寒蝉为喻说明寿命短的事物不了解寿命长的事物的道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表明自己不愿再让心灵受肉体驱使,不再犹豫彷徨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晚霞与江水等意象来表现登临滕王阁所见壮丽秋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孝廉,起于________(朝代)的一种荐举人才的科目,推举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汉代,孝顺父母、品行方正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审题,认真阅读题干所给的情境,回忆相关语句,同时注意通假字和同音异形字的写法,如:“蟪蛄”、“奚”“鹜”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抉择 杨邪 ‎ 早晨,教官通知我,半小时后他要坐直升机去一个地方,让我先在机场准备一下。 “今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说完,他就撂下了电话。‎ ‎ 二十分钟后,教官到了。‎ ‎ “教官,我们去哪?”‎ ‎ “行程一个半小时!”“这么远,哪儿?”“上了天再告诉你!”‎ ‎ 当直升机完成升空,教官才说,我们要去沿海的某机场。‎ ‎ “那好像是个民用的小机场?”“它以前是部队的!”‎ ‎ 想起来了,我听说教官曾是沿海某部的模范飞行员。‎ ‎ “您以前在那儿待过?”“待了十年!”‎ ‎ “噢……您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 ‎ “对!他是我的教官!”‎ ‎ 教官突然收紧了下领,于是我也就闭了嘴。‎ ‎ 没过多久,我发现教官的神情有点恍惚。‎ ‎ 印象中,教官几乎从来没有走神的时候,他总是那么精神,像时钟的秒针,时刻都在做规律而精确的运动。可这回,教官真的走神了。神情恍惚的教官,看上去忽然老了许多。‎ ‎ “您经常来看望您以前的教官吗?”我小声打断了教官的思绪。‎ ‎ “是!”教官闻声立刻改变了一下坐姿,集中了精神,“每年的今天,我都独自驾机来看望他一次!”‎ ‎ 接着,教官又沉默了。在接近那个机场的上空时,教官说了一句话。‎ ‎ “飞这一趟,我用的时间都在八十五分钟到九十分钟之间,而你只用了七十三分钟!”‎ ‎ 教官似乎是感叹自己上了年纪吧,可他清楚,其实驾驶速度并不能说明什么。‎ ‎ 在那个简陋的小机场降落后,我们走出机场,走上了一条几近废弃的土路。‎ ‎ “您教官退休了吧?他家就在这机场附近?”我疑惑。教官抬头看着远处。“喏,就在前面!”我们约莫步行了两公里,来到一带小山丘的脚下。“到了!”教官说。‎ ‎ 我正纳闷,这时前面豁然出现的小山坳让我愣住了。山坳周围的山坡上根本没有人烟,只有一座孤坟!‎ ‎ “这就是我教官的家,三十六岁那年,他就住在这儿了!”教官好像对我幽默了一下, ‎ ‎ 一个非常严肃的幽默!‎ ‎ 平缓的山坡只有稀疏的山草和矮树,有一条小径,笔直通向半坡的坟墓。墓周围有很大一圈青石砌成的坟围,非常醒目。‎ ‎ “教官,我看您来了。”教官轻声说。他俯下身,双手抚摸着墓碑。‎ ‎ 我看清楚了,墓碑上刻着“李为军之墓”这几个字,还有就是下面的一个括号,刻着“一九三八至一九七三”。‎ ‎ 教官开始动手拔草。我也要动手,被他制止了,他说让他一个人来。后来,长达数十分钟的时间,教官就肃立在墓前。‎ ‎ 关于他的教官的故事,他是在离开墓地回机场的路上告诉我的。三十年前的今天,他和他的教官驾机上天,在正准备降低高度回机场之际,机尾失火。那时,他还是个半生不熟的新手,教官坐前舱,他坐后舱。面对猝发的事故,地面指挥部下了紧急跳伞的命令,而他的教官只是命令他立刻跳伞,他的教官说,下面全是居民区。就这样,他先跳了伞,在空中,他看见教官驾着一团浓烟,反向朝某处俯冲下去。最后,那架战斗机在爆炸解体前的一刻,被他的教官带到了一处没有人烟的田野里。‎ ‎ 返程时,我和教官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直升机飞行了八十九分钟才回到部队机场。 ‎ ‎ “教官,这事您可从没和我说起过!”“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和我的任何一名学员说起过,除了你!”“为什么?”‎ ‎ “现在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要是在那样的紧急关头,如果你是教官,你会怎么做?”‎ ‎ “我?”‎ ‎ “你可以仔细设想,现在不必回答我……”‎ ‎ 下了飞机,已是午后。‎ ‎ “在我的教练生涯中,你是我碰到的最有天赋的一个飞行员。我相信,以后你可以成为一名比我更称职、更出色的飞行教官!”‎ ‎ 拍了拍我的肩膀,教官走了。午后的阳光有些灼热,它在机场地面上的反光很刺目。‎ ‎ “教官!”我追上几步,喊住了他,“刚才一路上,我都在思考您的问题,可是……可是很渐愧,我想……假如,假如当年我是您的教官,我会和您……一起跳伞……”‎ 教官停下脚步,回过身。“你是个诚实的人!”教官脸上很平静,“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三十年,现在我告诉你我的答案:如果当年我是教官,我想,我也许能够做得到像我的教官那样!”‎ ‎ 面对教官,我不由自主地立正了一下,而发烫的两颊更烫了。‎ ‎ “但是,如果同样的紧急关头出现在今天,作为一名教官,我又会怎么做?”教官自问自答,他的脸色忽然变幻,仿佛有些难以捉摸了,“对于这个问题,现在我还没有想好答案……”‎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题目的含意是在紧急关头,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生死。“抉择”一词比“选择”显得庄重,从而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 B.教官对带“我”去见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一步到位地明白说出来,是想给“我”一个惊喜,并增强故事情节的曲折性。‎ C.“这就是我教官的家”,教官没有说“坟墓”而委婉地说“家”;教官的话很含蓄,所以说“教官好像对我幽默了一下”。‎ D.去沿海机场时,“我”开得快,回来时,开得慢,直升机飞行了八十九分钟,才回到部队机场,这是因为听了教官的感叹。‎ E.通过“不由自主地立正了一下”和“两颊更烫了”等动作描写,表现“我”对教官由衷的敬意和对自己的惭愧。‎ ‎(2)为了突出紧急关头时生死“抉择”这一情节,小说是怎样进行铺垫的?其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我”的教官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主要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最后一段写“我”的教官的自问自答,是否属于多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2)为了突出这一情节,小说讲行了层层铺垫。先写教官带“我”去见一个人,在飞行中才告诉“我”见的人是一位教官(1分);到了坟前才知是一位死去的教官(1分);在飞回的讨程中才告诉“我”这位教官牺牲的原因(1分);回到机场,在向“我”提出在紧急关头如何抉择的问题时,带“我”去见一个人的真相才大白(1分)。这样层层设疑,层层揭疑,将情节引向高潮,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3)①重情义,有良心。对自己的教官,即为人民牺牲的英雄李为军充满敬意,年年为之扫墓;②关心他人。用英雄事迹教育青年飞行员,启发其抉择③真情直率。对青年飞行员透露自己在现实面前,对于紧急关头如何抉择的迷茫。(每点2分)‎ ‎(4)不多余。①使“抉择”的情节由过去向现实延伸。过去在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保护人民和战友,但是现实却使人迷茫,犹豫。②引起读者思考。这是为什么?怎样解决?③使“我”的教官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④使小说反映现实更加真实、深刻,增强了主旨的深刻性和含蓄性。(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D项“听了教官的感叹”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去时心情轻松,回来时心情沉重;B“是想给 我’一个惊喜”,分析错误,没有此点;E“动作描写”分析错误,应是细节描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此题是针对小说的构思设题。既为“铺垫”,可见应是安排在“抉择”‎ 之前的情节,考生应到前文找到前文与“抉择”相关的情节,比如上文教官带“我”去见一个人,一开始并没有告诉是谁,在飞行中才告诉“我”见的人是一位教官;而到了坟墓那儿才知道是一位死去的教官;回来的途中告诉我牺牲的原因;回到机场才提出“抉择”这一问题。这一问比较简单;对于第二问,“这样安排的好处”,可以从“铺垫”的目的入手,从读者的角度来讲,是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阅读的兴趣;从情节的角度来讲,在铺垫中把情节引向高潮。‎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首先到文中找到描写教官的内容,然后依据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时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全面概括。要注意抓好切入点: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切入。从情节切入,从环境切入等。从他年年为牺牲教官扫墓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用英雄事迹教育青年飞行员,启发其抉择,可见他关心他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此题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作答,结尾的特色、主旨、形象、情节、读者的感受等。答题的时候,应先表明态度,然后结合文本从几个角度分析。‎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2.下列选项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草芥(jiè) 钟鸣顶食 泠然(líng) 叨陪鲤对 B.晦朔(sù) 碎琼乱玉 熹微(xī) 北海虽赊 C.盛筵(yàn) 萍水相逢 拔擢(zhuó) 逸兴遄飞 D.央浼(měi) 命途多舛 舂粮(chōng) 鹤汀凫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钟鸣鼎食B.晦朔(shuò)C盛筵(yán)拔擢(zhuó)‎ 考点:识记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 ‎1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①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起,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可理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 ②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 ③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参观者就不由分说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 ④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礼堂楼上的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步履稳健,风神潇洒,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 ⑤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 ⑥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此处应用“不言而喻”。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此处应用“不由自主”。趋之若鹜: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用于形容“艺术爱好者”对“齐白石画展”的热情,适用对象不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有学者认为,当“网生代”的观众成为决定电影市场权力支配者的时候,应防止不要让大众娱乐走向低俗的偏向。‎ B.“都市人家”装饰公司虽然成立不久,但他们凭借一流的设计、精湛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获得了广大业主的认可。‎ C.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7日在郁达夫故乡富阳举行,到时本届获奖作品名单及评委评语也将在网站上公布。‎ D.在刚刚结束的征兵体检中,近六成左右的青年大学生因身体不过关而与军旅生活失之交臂,当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防止不要”多重否定;B“精湛的技术标准”搭配不当;D“近六成左右”重复。汉语中一些词语表示否定,如“毋”“忌”“戒”“防止”“劝阻”“避免”等,做题时一定要注意。‎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1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_____,数学在文化中的这一地位是不可移易的,_____日益加强。有人认为数学是核心或基石,始终处于中心地位,______影响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部门。似乎没有必要去争这个“中心”或“核心”的地位,______历史已经证明,______将继续证明,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 A.并且 而且 而 但是 而且B.但是 并且 而 但是 而且 C.但是 而且 但 然而 并且D.并且 而且 但 然而 并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选取关联词语,要注意分句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句子中的提示语。第一空与前边没有转折关系,排除A;“始终处于中心地位,______影响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部门”之间不是转折关系,排除CD两项;“历史已经证明,______将继续证明”之间是递进关系,选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诗言志”一说,由于“志”本身内容的丰富和各人理解、取舍的侧重点不一,导致了后代诗论中“言志”与“缘情”的对立,  。重理派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往往忽略文学的艺术特点;重情派则与之相反,② ,重视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然而,纵观文学史,对“诗言志”中“志”的内涵的理解的主流却是情志并重。从《毛诗序》到刘勰、孔颖达、白居易,直至清代的叶燮、王夫之,都是如此。他们强调诗歌既应反映现实,为教化服务,重视其社会作用;又应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志并重,功利性与艺术性两不偏废。应该说, ③ ,因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答案】‎ ‎①从而衍化出重理和重情两派; ②强调诗歌的抒情特点; ③这种理解比较符合诗的本质特征(答“符合实际”也可)。(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全对5分)‎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5年 ‎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家洲发表公开信,声明要断绝与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该生随后作出回应。事情的起因是9月19日,郝相赫在人大图书馆读了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后,对李先生分析政治史的思路非常钦佩,就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赞颂这本好书。发朋友圈的时候,他感慨到:李先生这么杰出的学者南下澳门了,而在北京,人大、北大里的导师没有人赶得上李先生的水平。郝相赫以前读过北大阎步克、人大韩树峰等教授的著作,并不十分佩服,于是拿来比较,说后两者“平庸”。郝相赫多次在朋友圈里发表对学界前辈的评论,并褒贬历史学界国内多所知名院校。 ‎ ‎9月21日19时许,郝相赫在新浪微博公开道歉,表示“感受到了很大压力”,希望老师“能够继续容留”。‎ 上述事件发生,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 ‎【答案】‎ 教育的宽容与限度 林语堂曾经说过:教育之根本在于幼儿园,幼童有“大慈悲”之心,道德从小培养”。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育人,成才。好比将一块天然的石头雕刻、锤炼, 使其变得坚硬,有价值,因此教育应具备一定的容忍限度来引导人走向正道,而不应立刻裁决一颗未成熟的种子,而断毁一个人,孙教授的震怒,情有可原,但他手 中教育容忍的尺度应更有弹性。‎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曾评价一位高考分数低但却敢于用文言文自荐自己的学生是一颗读书的“种子”。并引导他坚持自己的理想。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其引导 和宽容作用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因此教育的容忍尺度应是有弹性的。“年轻人犯错,连上帝都会原谅。”如果教育因学生的一次过失而就对其放弃,那教育便 是一种失职,推掉自身责任。孙教授可用更恰当的方式来引导自己的学生。人性本没有善恶告子用水作比喻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 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钢铁要经过千百次捶打才有用武之地,更何况人?教育需更富有弹性的宽容尺度,为人才的产生留有一个机会。‎ 教育弹性的尺度就在于不是无限制的容忍,也不是一次性打倒。俄国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就把自己的学生看作是平等、是可塑的来培养他们,人性本就是 多样的。因材施教本就是教育的伟大之处,也许有的学生天性会偏向顽皮,但教育终究能引导他在正道上行走。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而让其自身感到自己是有价 值是被人认可的,才更能让他接受外界意见,再狂妄的人也会是可塑的,台湾著名作家李敖也经常批判他人,甚至于经常发表狂言,但他在自己恩师面前依旧长跪不 起,感谢老师对其一生的影响。教育的魅力也正体现如此。‎ 教育的尺度应对事不对人,但应在道德层面上,尤为点之。郝同学的言论也许有一定道理,正如“当今中国于丹心灵鸡汤被人们批评,孔庆东之草莽,言语确 实有应批判的地方。但他的方式却不恰当,孔教授应更着眼于他的表达方式,他这种行为上给予批评,并告诫他应如何做,也可用更恰当的方式达成自己的想法,而 不必操之过急,立刻与其断绝关系,轻则只是引起小小波动,重则也许已毁其一生,变得更加极端。‎ ‎ 教育本就是这个世上最伟大也最奇妙的东西。他甚至于主宰了人的人生方向。因此教育应更加宽容,为人才留下一个机会。‎ 以道德清流育学问之莲 曾有大学硕士新生于朋友圈辱骂史学教授,对导师谦虚治学的劝诫熟视无睹,再三发布污言秽语,导致导师与其断绝师生关系。‎ 或许有人质疑导师行为实属小题大做,而在笔者看来,导师的坚毅果断值得赞扬,更引起社会对大学生如此行径的思考。视自己辛苦拼搏取得的硕士头衔于不顾,该同学数次的出言不逊,非但无法彰显其学问成就,更破坏了其道德形象。而众所周知,谦虚、有礼等宝贵品质乃个人成长路上之基石,倘无美好的道德作为源头活水,再美丽的学问之莲都无法盛开。‎ 从育人者角度而言,对学子道德品质的教育从一开始便需引起重视。我国古代早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劝告,足以说明思想品德的塑造远远重要于一味求知。学识渊博而道德败坏的人比无知的善良更危险,无知可以一笑而过,而丑陋的品行却能引起反感甚至带来祸害,所以对幼子教以宝贵的品德远胜于过早的知识灌输。‎ 此外,当学子误入歧途,与第一时间给予关怀与纠正也是每位育人者的职责。当在美留学生卢刚杀害数名美国同学后饮弹自尽时,受害者家人不仅表示宽容和与卢刚家庭分担悲伤,更成立基金会帮助每位品行不正的学生回到正途,从而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由此可见,道德教育是每位育人者从始至终都必须践行的责任。‎ 对于学子自身而言,在学术造诣已攀至一定高峰后是否还能保有宝贵道德操守更是一道考验。乾隆皇帝就曾抒发感慨:“而今更笃凌云志,莫教冰鉴负初心!”每个人都不应该在越走越远时偏离了最初的方向,正如硕士的辱骂引人唾弃,道德的败坏随时会让登峰造极的学问成就付之东流。由此观之,求学之人在一步步登上真理高峰时,永远不该丢弃了自己最初揣在怀里的善良真诚的宝石。‎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当习武之人学成时要师父以命相保自己所得真传并无解法时,师父因其自私残忍而狠心将弟子推下山崖。师父的做法与那位硕士生导师类似,他们都明白以败坏道德的浊流孕育出的学问之莲难以长久飘香。每位育人与求学者都应明白,唯有崇高道德作为地基,学术之高塔方可坚固参天。‎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取材于现实的新材料作文。材料叙述的事实分为五个阶段:郝同学出言不逊;孙教授看到后提醒;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学校评估“断绝”的合理性。综合起来看,材料的中心内容是:孙教授宣布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只要不脱离这个中心立意,都可视为符合题意。‎ 从孙教授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宣布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赞扬其坚守尊师重教的原则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批评其逐出师门的方式简单粗暴,指责其违背了“诲人不倦”的教育原则等。 ‎ 从郝同学的角度看,可以批评其口无遮拦,言辞轻率,目无师长;也可以肯定其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等。‎ 从学校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其恪守校规、遵章办事的行为,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也可以批评其平时疏于师生管理,才导致出现封建家长式的老师和如此胆大无礼的学生等。‎ 也可以整体把握材料谈尊师重教与个性张扬、学术自由的关系,等等。‎ 以下角度,可视为基本符合或不太符合题意:‎ ‎(1)从微信朋友圈的角度谈如何对待“私人空间”里的言行;‎ ‎(2)从知名的史学教授的角度谈老师学高德劭才能赢得尊敬等。‎ ‎(3)谈适度必须扣住“惩罚”,最好是教育方面的惩戒;谈“耐心”也必须扣住“教育”,如泛泛而谈“做事要有耐心”,不超过42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