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04 KB
  • 2021-06-08 发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号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 2020 届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 文 姓名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班级 ①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 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 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 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 装 演变的事物。‎ ‎ ②批评史上这类权宜应变的现象,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 ‎ 表示传统并不呆板,而具有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它一方面把规律定得严,抑遏 ‎ 新风气的发生;而另一方面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于因对抗而地 ‎ 位摇动。它也颇有外.交.老.手.的.“富.于.弹.性.的.坚.定.”那种味道。传统愈悠久,妥协 订 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愈迫切;于是不再能委曲求全,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 ‎ 而被它破坏。‎ ‎ ③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表现。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 ‎ 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更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 ‎ 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要把新兴的长 线 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圣佩韦认为当时法国的浪漫诗派蜕变于法 国十六世纪的诗歌。中国也常有相类的努力。明、清批评家把《水浒》《儒林外史》 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挂钩;我们自己学生时代就看到提倡“中国文学改良”的 学者煞费心机写了上溯古代的《中国白话文学史》,又看到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 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竟陵”两派。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仿佛 野孩子认父母,暴发户造家谱,或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诰赠三代祖宗,在文学史上 数见不鲜。它会影响创作,使新作品从自发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法; 它也改造传统,使旧作品产生新意义,沾上新气息,增添新价值。‎ ‎ ④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 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 所谓“当.局.称.迷.,傍.观.见.审.”(元行冲《释疑》),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 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 ‎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 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瞰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 见林了。‎ ‎⑤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 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 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田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 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 ‎⑥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 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旁人难于意会。释袾弘《竹窗随笔》论 禅宗问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其实 这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文学研究里也有相似的现象。 假如我们不很认识古代和外国的文艺传统或风气,对于它们的作品往往读起来就像隔雾看花,谈起 来也未免隔靴搔痒,要把手边用惯的尺度去衡量,把耳边听熟的议论去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 例罢。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 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别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 “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 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 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 ‎⑦这些文体就像梯级或台阶,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 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 是那两句老话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 “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 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 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 ‎(节选自钱钟书《旧文四篇·中国诗和中国画》)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有惰性,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但是事物 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 事物。 ‎ B.批评史上有人曾嘲笑这类权宜应变的现象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传统其实并不呆板且 相当灵活,因为旧传统既因坚守规律而抑遏新风气的发生,又因避免对抗导致地位动摇而收容新风 气。 ‎ C.新风气同旧传统一样,都具有两面性:新风气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 立异;又要宣示历史渊源,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依据所自。作者认为这对创作是有百害而无一 利的。 ‎ D.作者主要批评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主要是批评他们对旧传统里的作品进行评论时,有见树 不见林的偏差。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旁征博引,语言风趣幽默,思维辩证缜密,论证方法丰富,论据详实,辛辣的讽刺入木三 分,生活化的语言生动活泼。 ‎ 高三一模·语文·第 1 页 共 6 页 B.比喻论证,把深奥的道理解说得生动透彻。如文中以“水米”来比喻“文以载道”和“诗以言 志”两种主张。用“清官判断家务事”比喻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旧传统的作品的批评。 ‎ C.对比论证,将两者的观点表现得准确清楚。如将新传统的批评家和旧传统的批评家对比,将“文 以载道”和“诗以言志”的观点进行对比,从对比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 ‎ D.引用论证,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典雅丰富,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明、清批评 家把《水浒》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挂钩,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 “竟陵”两派,来论证新风气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 ‎ ‎3、下列选项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表示传统并不呆板,而具有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它表面上把规律 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于因对抗而地位摇动,而实际上把规律定得严,抑遏新风气的发生。 B.“外.交.老.手.的.‘.富.于.弹.性.的.坚.定.’.”比喻旧传统在面对新风气时,像外交老手一样,在坚定不 变的底线和原则的前提下,也能接受灵活的、不触及本质的改变。 ‎ C.“当.局.称.迷.,.傍.观.见.审.”中的“当局”者指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傍观”者指的是“新 传统里的批评家”,“迷”指因置身其中,对旧传统里的作品不能全面认识和客观估计;“审”指具 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能对旧传统里的作品有全面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估。 ‎ D.“这.两.句.话.”指的是“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别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 学”的界说;“水米无干”指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是散文用来“言志”,诗歌用来“载 道”。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材料一: ‎ 新华社柏林 ‎3 月 1‎2 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欧洲国家记者报道:12 日,欧洲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持 续恶化。一些欧洲国家确诊病例数进一步激增,多国升级防控措施,经济和社会面临疫情考验。‎ 确诊病例持续激增 ‎12 日,欧洲地区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当天新增 2649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升至 ‎15113 例;当天新增死亡病例 189 例,累计死亡 1016 例。 除意大利以外,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疫情也较为严峻。西班牙当天激增确诊病例 822 例,累 计确诊病例已达 2950 例;法国新增 595 例,累计确诊病例增至 2876 例;德国新增 802 例,累计确 诊病例增至 2369 例。‎ 此外,英国、丹麦、瑞典、奥地利等国 12 日新增病例也分别达到 3 位数,其中英国把疫情风 险等级从此前的“中等”升至“高”。奥地利和希腊两国当天均报告本国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应对疫情措施升级 随着疫情在欧洲地区不断蔓延,欧洲多国 12 日加大了限制社交活动和出入境、暂时关闭学校、 禁止大型室内外聚集活动等应对措施力度。‎ 当天,西班牙巴斯克、加泰罗尼亚、加利西亚和穆尔西亚 4 个自治区分别宣布将从本周五或下 周一开始关闭当地所有教育机构。‎ 法国总统马克龙 12 日宣布,法国从 16 日起关闭全国所有的学校和幼儿园,“直到新的命令下 达为止”。他要求所有法国人最大限度减少出行,优先考虑远程办公。他呼吁所有易感人群,特别 ‎是超过 70 岁的老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留在家里减少出门。‎ 德国总理默克尔 12 日呼吁德国全体民众“避免非必要的聚集,特别是千人规 模以上的聚集”。她说,德国将做进一步医药准备以应对不断上升的感染人数,包 括从下周一起,为了治疗重症患者,医院应在医学允许情况下,原则上推迟其他 收治和手术等。‎ 英国政府 12 日呼吁每个人在现阶段只要有轻微的症状,比如持续咳嗽或者体 温上升,不管是否曾去过疫区,都要自我隔离 7 天。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会根 据疫情变化,考虑下一步是否实施临时关闭学校或完全禁止大型聚集等措施。‎ 经济社会承受冲击 受疫情影响,在英国、丹麦、芬兰等国出现了口罩、消毒液或卫生纸等物资 短缺的情况;法国、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国表示,新冠肺炎疫情 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航空或旅游业影响巨大。‎ 法国全国商业航空联合会主席阿兰·巴蒂斯蒂 12 日表示,受美国暂停欧洲大 陆国家公民赴美旅行政策影响,“法国航空公司预计将损失 10 亿至 20 亿欧元”。 据他估计,由于近期航空流量下降,下周 20%飞往法国或飞越法国领空的航班将 被取消。‎ 在拉脱维亚,该国的波罗的海航空公司因受疫情影响取消 580 架次航班,公 司临时裁员 350 余人。克罗地亚旅游部表示,受疫情影响,3 月上旬访克游客总 数较去年同期减少 30%。 装 ‎ 斯洛文尼亚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所 12 日发布报告,将该国本年度经济增长预期 ‎ 从 3%下调至 1.5%,并表示经济增长将取决于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和政府所采取的措 施。 材料二:‎2020 年 3 月 13 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节选) ‎ ‎ (耿爽,以下简称答)我向大家通报一组数字: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今 订 天上午发布的统计数字,‎3 月 1‎2 日 0-24 时,中国境内新增治愈出院病例 1318 例, 截至 ‎3 月 1‎2 日 24 时,中国境内累计治愈出院病例 64111 例。 ‎ ‎(各国记者,以下简称问) 问:二十国集团昨日举行利雅得峰会第二次协调人会议,会后发表了《二十 国集团协调人关于新冠肺炎的声明》。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线 ‎ 答: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 要论坛和全球重要危机应对机制,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战胜疫情方面具有特殊 作用。G20 协调人在前不久 G20 财政和央行行长声明基础上,积极沟通协调,求 同存异,再次向外界发出团结合作的强烈信号。这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凝聚抗 疫合力,具有积极意义。‎ 中方积极参与声明起草,为推动发表声明作出贡献。在此,我想强调几点: 第一,疫情没有国界,齐心协力抗疫是国际社会唯一正确选项。疫情面前, 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惟有秉持多边主义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 济,才能共克时艰。要反对单边主义、相互指责和污名化,为全球合作注入正能 量。‎ 高三一模·语文·第 2 页 共 6 页 第二,支持 G20 再次挺身而出,发挥引领作用,团结各方同心抗疫。及时采取 一切必要财政、货币、结构性政策工具,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发力,加强宏观政策 考号 协调,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和包容增长。‎ 第三,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各国采取的应对疫情必要措施不可避免影响 贸易和投资,但我们要尽力缓解国际贸易紧张关系,取消单边关税举措,共同维护 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顺畅。‎ 姓名 中方愿继续通过 G20 等多边机制平台,同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同心抗疫。相信 我们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问:我们看到报道,北京市已经宣布向首尔、东京、横滨、德黑兰捐赠防疫物 资。你是否了解这些物资何时到位?‎ 答:昨天,北京市外办负责人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已经介绍了有 班级 关情况。 据我了解,近段时间,北京市一直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同首尔、东京、横滨、‎ 德黑兰等友好城市保持着密切沟通。当前,这些城市面临着疫情防控的巨大挑战, 出现部分防控物资紧张的情况。对此,北京市感同身受,决定在保证本市防控需要 装 的前提下,向上述四个城市捐赠防疫物资,为他们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经向北 ‎ 京市方面了解,向德黑兰捐赠的防疫物资已经通过伊朗驻华使馆转交,向其他三座 ‎ 城市捐赠的物资也已经备齐,将于近日陆续启运。‎ ‎ 这里我想指出,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疫情没有国界。北京市向有关外国城 ‎ 市捐赠防疫物资是中国地方政府对外提供抗疫援助的一个缩影。近来,上海、山东、‎ 订 浙江、江西、吉林、安徽、江苏、河南等地方政府也都通过各自的友城等渠道对外 ‎ 提供了防疫物资支持。中方愿在继续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向 ‎ 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 问:据了解,中韩双方今天成立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并举行了首次 ‎ 视频会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线 答:今天上午,中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正式成立并举行首次 视频会议。中方已经发布了消息。‎ 新冠肺炎疫情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疫情暴发以来,中韩作为近邻休戚 与共,互相牵挂声援,提供真诚帮助,充分体现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友好情谊。 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两国还加强对口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采取了一系列 有效的联防联控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中韩两国和国际疫情形势的变化,双方成 立应对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十分及时和必要。这既是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的 积极举措,也将为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抗疫提供参考借鉴。‎ 今天上午机制举行的首次会议开得高效务实。双方积极评价两国前期疫情防控 努力和对口部门交流合作,探讨了下一步加强联防联控合作的重点方向和具体举 措,就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严控“四类人员”出境、加强出入境检疫、交流防控 指南和诊疗技术、照顾好对方国家留学生和侨民等达成广泛共识。我们希望双方能 发挥好这个机制和各部门对口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统筹开展联防联控, 共同早日战胜疫情,增进两国人民健康福祉,维护和促进双边交往与合作。‎ ‎材料三: ‎ ‎ ‎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3 月 1‎2 日,欧洲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确诊病例持续激增,其中意大利、西班牙、法 国和德国疫情最为严峻,因此,新冠疫情已在世界范围内成蔓延之势。 ‎ B. 随着疫情在欧洲地区不断蔓延,欧洲国家 12 日采取了限制社交活动和出入境、暂时关闭学校、 禁止大型室内外聚集活动等应对措施。‎ C.受疫情影响,在英国、丹麦、芬兰等国出现了口罩、消毒液或卫生纸等物资短缺的情况;法国、 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国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航空或旅游 业的直接原因。‎ ‎ D.材料一引用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及时报道了欧洲多个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的情况,以 及欧洲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并介绍了欧洲国家经济社会承受冲击的情况。 ‎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图表显示,从 ‎2020 年 1 月 20 日开始到 ‎2020 年 3 ‎月 1 日,其中累计确诊病例数量呈现一路上 升态势,说明中国内地新冠肺炎疫情呈现紧急状态。 ‎ B.图表显示,从 ‎2020 年 2 月 17 日开始到 ‎2020 年 3 ‎月 1 日,现有确诊病例呈现下降状态,说明 中国内地针对新型管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措施已初见成效。 ‎ C.图表显示,累计治愈病例数量的一路上升,说明我国在治愈新冠肺炎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即 将取得抗击非冠疫情的伟大胜利。 ‎ D.图表显示,累计死亡病例数量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说明目前中国内地新冠疫情的防控形势还 高三一模·语文·第 3 页 共 6 页 是严峻的。 ‎ ‎6、针对目前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恶化的现实状况,你认为国际社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积 极应对?请结合材料二和现实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6 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一日的春光 冰心 ‎①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②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 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③天下事都是如此——‎ ‎④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 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 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⑤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 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 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的下着 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 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 里……‎ ‎⑥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⑦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 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 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⑧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 我不信了春天。‎ ‎⑨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 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的答应了。‎ ‎⑩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 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 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11)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 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12)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13)春在眼前了!‎ ‎(14)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 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 开……‎ ‎(15)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 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 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16)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17)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 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 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18)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 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 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19)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报复,不再 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 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 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的“吞咽”一词用得妙,“吞咽” 移用到“春天”上,意思是尽 情享受、饱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B.文中反复说“我不信了春天”,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春天迟迟不来;春天刚 太晚,让她等待得太痛苦之意。 ‎ ‎ ‎ D.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开始写春天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后来看到烂漫 ‎ ‎ 开放的海棠。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 ‎ ‎ ‎8.文章第十四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6 分) ‎ 订 ‎ ‎9.作者为什么以“一日的春光”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 分)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 ‎ 一露面,就被风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逝。 装 C.文章结尾说“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流露出作者觉得春天来得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 线 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 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 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 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太.祖.受命,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 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 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率循常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 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 高三一模·语文·第 4 页 共 6 页 ‎,归罪于思诲。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 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 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刈烧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 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 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 “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 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 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 余因散去。‎ 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 ‎D.辛仲甫一生为官,尽心朝廷。淳化二年,朝廷有意让辛仲甫抱病前往蜀中招抚乱寇,可惜辛 仲甫病情严重未能前往。咸平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1)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5 分) ‎ ‎(2)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刈烧之。 (5 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高三一模·语文·第 5 页 共 6 页 年卒,年七十四。 ‎ ‎《宋史》,有删改)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 ‎∕鞫之∕ B.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 鞫之∕ C.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 ‎《乐府节选》‎ 高三一模·语文·第 5 页 共 6 页 鞫之∕ D.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 逮鞫之∕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祖,是庙号,文中指宋太祖赵匡胤。他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环境,为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B.郊迎礼,古代一种礼节,指到郊外等候迎接,以示隆重、尊敬。古人很讲究礼节,如祖道,也 是一种礼仪,指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 C.契丹,古代游牧民族,由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各部,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 和北宋并立,与中原时常发生争端。 ‎ D. 郎中,官名,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等。后世逐渐为各部要职, 刑部郎中为刑部的最高长官。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辛仲甫遇事沉着极有主见。太祖登基后,陈思诲举报监军郭崇有不轨之为,太祖派遣使者前 往调查核实。在郭崇困惑烦闷之际,辛仲甫为其出谋解围。 B.辛仲甫为政宽厚,关注民生。在成都任职时,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铜钱,废除官 府对食盐的专卖,蜀人因此得以安居乐业。 C.辛仲甫忠心不二,宁死不屈。奉命出使契丹时,契丹皇帝想让他留在辽国,仲甫从坚守信用 和道义两个角度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终不屈服。 ‎ ‎14.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此诗通过孤儿对自己悲苦命运和内心哀痛的诉述,真实有力地描绘了社会人情的冷漠与人们 道德观念的扭曲。‎ B. 全诗语言浅俗质朴,句式长短不整,押韵较为自由,具有明显的口语型诗歌的特征。‎ C. 这首诗与我们曾经学过的《陌上桑》和《木兰诗》都是汉乐府民歌,而《木兰诗》是我国古 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之合称“乐府双璧”。‎ D. 全诗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较完整地反映出孤儿命运的线型流程,更具真实感。‎ ‎15.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 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了那种相同的艺术手法?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在此次疫情中 84 岁的高龄钟南山院士,还奔波于抗议第一线。在古代也有很多描写人虽 年老,仍有雄心壮志的诗文,比如说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 ‎ ” 。‎ ‎(2)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努力,我们对战胜新冠肺炎充满了必胜的情怀。李白《行路难》中,“‎ ‎ , ”借用宗悫的典故抒发自己对前途充满自信之情。‎ ‎(3)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强调了教育的重 高三一模·语文·第 5 页 共 6 页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要性。《师说》中哪句话表明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要以之为师,而比自己年纪小的 人要“ ,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 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 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 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 样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 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 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 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 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 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B.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C.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D.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 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 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 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 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20 字。(6 分)‎ 中 国有悠 久的历 史,也有 灿烂的 文化。 就诗歌方 面讲, 第一部 伟大的作 品当推 《诗 经》。 ,但大体上说其中包含的诗歌距离现在总有三千年左右了。‎ ‎‎ ‎·7·‎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可是中国诗歌的起源还远在《诗经》之前,在此之前的古诗歌真伪难辨,研究工作无所依 傍,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挖掘到一些龟甲 兽骨,经过王懿荣、王国维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现在可以根据上面的卜辞来推测盘庚到纣王(公 元前 14—前 11 世纪)的情况。当时的诗歌 ,在卜辞中既然看 到音乐和舞蹈的盛况,就可知道那时必然有不少诗歌,可惜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所以就不容易研 究了。‎ ‎21、丰子恺,中国漫画的一代大师。他的作品总是带着温柔之心,体贴世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下面这幅漫画的主体内容并阐释其中的寓意。(5 分)‎ 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主体内容(不超过 30 字,2 分) ‎ ‎(2)用简洁的语言阐释漫画的寓意。(3 分) ‎ 四、写作(60 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 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 得也。”‎ 读过之后,王安石的“得”究竟是什么呢?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 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 800 字。 ‎ ‎ ‎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