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____________,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____________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____________,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崇尚的读书、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而家教,是“教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____________,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 家风即便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 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 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甚至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 B. 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 C. 很多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的人,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 D. 很多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甚至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的人,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深孚众望  怀瑾握瑜  风流云散  俯拾皆是 B. 不孚众望  怀瑾握瑜  流风余韵  比比皆是 C. 深孚众望  懿行嘉言  流风余韵  比比皆是 D. 不孚众望  懿行嘉言  风流云散  俯拾皆是 ‎【答案】‎ ‎1. C ‎ ‎2. B ‎ ‎3. C ‎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家风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中“影响力”与“都好”主谓搭配不当,排除A项;从句义上来说语序不当。家风首先应该是家族的必备要素,然后提升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排除AD两项。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解答要注意逻辑顺序,“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与前文“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比比皆是”相照应,后文的“这一切”指的是“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据此,排除CD 两项。“价值观并无悖谬”与“道德信念极深”之间是递进关系,由“无悖谬”才能上升到“信念极深”,据此排除A项。故选B。‎ ‎3.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第一处,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根据前文“出类拔萃”和横线后的“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推断出此处是说该家族成员在家族中享有威望,使其他家族成员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故选成语“深孚众望”;第二处,懿行嘉言:常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怀瑾握瑜:怀里藏着美玉,手里握着美玉。比喻具有纯洁无瑕的品德。根据语境“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成为家风之源”是说某个家族成员的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成为家风之源,故选“懿行嘉言”。第三处,流风余韵:前代流传给后世的风雅韵事。风流云散:像风一样流动,如云一样散开。比喻原来在一起的人四下离散。根据后文“绵延不绝”,此处选用成语“流风余韵”;第三处,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根据前文“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排除“俯拾皆是”,此处选用“比比皆是”。故选C。‎ ‎【点睛】‎ 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1741),由清庄亲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20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20世纪初现代学堂明令禁用工尺谱,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地韵唱工尺谱,历史已经大翻转了!“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代表了书写,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师承。于曲目,它是保存乐曲的传媒;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于乐师,则是代代相承的脉络;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所言,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尺谱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乐谱,是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B. 工尺谱同简谱一样,也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常见的十个谱字由数字和源于数字的符号构成。‎ C. 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的清代文献《小慧集》,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 D. 《中国工尺谱集成》一书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5.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介绍了工尺谱的“前世今生”,并以此呼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乐谱的比较,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构成和来源的异同。‎ C. 文章指出了工尺谱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甚广,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例证。‎ D. 文章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工尺谱对于传统音乐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间乐师用以记录民歌民乐、辗转续抄、代代相传的工尺谱,能为音乐学家了解民间器乐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 B. 20世纪西方乐谱在我国大面积传播,工尺谱被驱逐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可见某些传统文化曾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C. 21世纪,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工尺谱,不但不再被视为“落后”,反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 D. 如果没有多方收集和整理工尺谱,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一些古老乐种也就不易传播了。‎ ‎【答案】‎ ‎4. B ‎ ‎5. B ‎ ‎6. C ‎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并非指出“最早发明”。C项,概念混淆。原文是“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不是记录“古代歌曲”。D项,原文是“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第二段并未详细论证中西方乐谱符号的米源,只提及了“西方唱名法( 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 ‎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原文只是说“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而工尺谱日前还未达到“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这一高度,夸大事实。‎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童话 梁晓声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 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二弟,我好想你。”‎ 算来,我竟20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 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对不起,对不起……” 我帮哥哥洗了澡,陪他吃了饭,与他在宾馆住了一夜。哥哥以为他从此自由了,而我只能实话实说:“现在还不行,但我一定会尽快将你接到北京去。” ‎ 一返回北京,我就动用轻易不敢用的存款,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简易装修,添置家具。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并动员邻家的一个弟弟二小一块儿来了。二小也是返城知青,居无定所,也没工作。由他来照顾哥哥,我给他开一份工资,可谓一举两得。他对哥哥很有感情,我放心。‎ 那三年里,哥哥生活得挺幸福,二小也挺知足,他们居然都胖了。我每星期去看他们,一块儿做饭、吃饭、散步、下棋,有时还一块儿唱歌……‎ 但好景不长,二小回哈尔滨探望他的兄妹,一天不慎从高处跌下,不幸身亡。这噩耗使我伤心了好多天,我只好向单位请了假,亲自照看哥哥。‎ 我对哥哥说:“哥,二小不能回来照顾你了,他成家了……” ‎ 哥哥愣怔良久,竟说:“好事。他也该成家了,咱们应该祝贺他,你寄一份礼给他吧。” 我说:“照办。但是,看来你又得住院了。” 哥哥说:“我明白。”‎ 那年,哥哥快60岁了。他的头脑、话语和行动越来越迟钝,但没有任何具有暴力倾向的表现,相反,倒是每每流露出自卑来。‎ 我说“哥,你放心,等我退休了,咱俩一块儿生活。”‎ 哥哥说:“我听你的。” ‎ 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 ‎ 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我看着他喝酸奶,和他聊天。在我们眼前,几只野猫慵懒地横倒竖卧。我问:“哥,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 ‎ 哥哥说:“那是一个童话。” ‎ 我又问:“为什么是童话?”‎ 哥哥说:“妈妈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妈妈编那个童话,我努力实现那个童话。当年,我曾下过决心,不看着几个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我自己是绝不会结婚的……”‎ ‎“我认为,我是你们的班长,我要替家里也替你们去做最难的事。当年,对于咱们家,有孩子考上大学是最难的事……可惜,我没完成班长的任务,我让爸爸妈妈和你们失望了……对不起……”‎ 他看着我苦笑。原来哥哥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自从生病48年来,他第一次说了这么长的话。我心一疼,黯然无语,呆望着他,像呆望着另一个自己。‎ 哥哥起身将酸奶盒扔入垃圾桶,又坐下后,看着一只猫反问:“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 ‎“什么事?”我的心还在疼着。‎ ‎“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 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不料哥哥始终记着。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 哥哥已老得很丑了。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六十八九岁的人显得老多了。而他当年,可是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从高中到大学,追求他的女生很多。‎ 我心又是一疼。 ‎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年纪,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悸恐、恓惶,正如当年从心理上排斥父亲和母亲无可奈何地老去一样。“你忘了吗?”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 我赶紧说:“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 ‎“我有耐心。”他信赖地笑了,话说得极自信。随后,目光望向远处。‎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童话”为题目,是本文的线索,“童话”代表哥哥的上学梦,也代表兄弟二人相伴到老的梦。‎ B. 母亲临终嘱托时提到哥哥,是对哥哥的正面介绍;母亲的临终嘱托和“我”允诺“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C. 哥哥说的“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表明哥哥对长久的等待产生了些许失望,但他一直在等待,只不过是试探性地问“我”。‎ D. 小说提到哥哥当年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和现在又老又丑的状态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哥哥的心疼,更坚定了“我”照顾他的信念。‎ ‎8.小说写了浓浓的亲情,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作品举例分析。‎ ‎9.小说有大量的对话描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7. A ‎ ‎8. ①母亲对孩子:吁亲临终前对“我”的嘱托,体现了对哥哥的牵挂和对“我”的愧疚。②“我”对哥哥:“我”接回哥哥,一返回北京就安置哥哥,表现了“我”对哥哥的关心和责任感;三年里,“我”每周去看哥哥,陪伴哥哥;二小去世,“我”隐瞒事情,不想让哥哥伤心;答应哥哥,和他相伴到老。(任意一点即可)③哥哥对“我”:哥哥对“我”的安排一向顺从,耐 心等待,不给“我”压力。 ‎ ‎9. ①易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对哥哥的直接描写基本都是对话,易于突出哥哥随遇而安的性格。②使情感表达更真实。通过“我”和哥哥的对话,表达了“我”对哥哥的愧疚和关心。③推动情节发展。母亲临终嘱托,引出下文“我”照顾哥哥的情节。④丰富义章内容。“我”无暇顾及哥哥只好送他去医院,哥哥当年非考大学不可的情节等,都是通过对话表现的。⑤拉近和读者的距离。采用对话,情境感比较强,读者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就像在听“我”和哥哥聊天一样,避免枯燥。 ‎ ‎【解析】‎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有误。文中有主要内容是写兄弟之间的亲情,而非“童话”。故选A。‎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抓住文中出现的人物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由此入手分析。本题要求分析亲情体现在哪些地方,文中出现一家三口人,“我的母亲”,“我”和“我的哥哥”。母亲临终对我的嘱托“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表明她对哥哥的不放心和对“我”的愧疚。母亲死后,“我”接回哥哥,回去后就安置妥哥哥,表现“我”对哥哥关心,对他有责任感。哥哥对“我”的安排一向顺从,相信我的安排,从不催促我,表明哥哥对我的信任和体贴。‎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题前先通读本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通常先指出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指出其表达效果。本题要求分析文中大量对话描写的好处。可以从这种表达形式本身具有的效果分析,可以从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角度分析,可以从表现文章主旨的角度分析。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描写,对话描写本身情境感比较强,读者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我”和“哥哥”的事情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这种形式表现了哥哥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也表达了“我”对哥哥的愧疚和关心。文中关于哥哥的许多事情都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点睛】‎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特别注意,如果是对景物的描写,要注意:A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B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描写角度;C常见技巧的使用。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ETCP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联手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共同发布《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停车难”问题的症结,并不仅仅在于车位数量少。虽然我国停车位缺口率已经达到50%,但与此同时,车场的平均空置率也高达51.3%,存在严重的停车资源浪费现象,这正是导致停车难的另一大关键原因。‎ ‎《报告》提供的详细数据显示,各类停车场高峰期以外的时间段的车位使用率过低,其中,商务写字楼、公共场馆、医院、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场日均使用率均低于50%。尤其是商业综合体类停车场,其日均使用率仅为37%,低于平均水平的43%。‎ ‎《报告》以十大核心城市(武汉、成都、苏州、上海、重庆、广州、长沙、北京、西安、深圳)作为数据研究的主要样本,结果显示,2017年8月份城市车位最高使用率仅有55%(深圳),最低至38%(武汉)。‎ 综合来看,国内各大城市车位利用率之低,令人咋舌。‎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的情况下,重庆、上海两个城市单纯通过提升车位使用率,就能满足2019年的全部车位需求。也就是说,只要车位使用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未来两年内,即便这两个城市不再新建车位,也能满足车主的需求。‎ ‎(摘编自《都说停车难,车位竟50%闲置?大数据报告揭露真相》2017年12月22日搜狐新闻)‎ 材料二:‎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停车难问题产生的实质是稀缺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即有限的车位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间的矛盾。因此,解决思路主要在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种模式。”重庆规划展览馆规划研究中心总经理常延聚说。‎ 常延聚告诉记者,从国际经验来看,需求端主要以经济手段和替代手段为主。前者通过收费等形式抑制停车需求,如英国伦敦为限制车辆进入中心城区,从2000年起提高市区停车费用,且进入者要缴纳额外的“拥堵补偿费”。‎ ‎“此外,1962年日本出台法律,规定车主在上车牌时必须提供车库证明,确保在距离住宅直线距离2公里内有存车场所。伪造车库证明、有车而没车位都属于违法行为。北京市曾在1998年推行类似的‘有位购车’制度,但由于出现虚开车位证明乱象,政府无法精准掌握市区的车位数量,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举措于2004年取消,非常可惜。”程德安说。‎ 专家认为,替代手段重点则在打造舒适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次。如日本通过修建科学便利的公共轨道交通,使市民乐于接受,进而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所有城市交通政策的出台、资源的配置、设施的建设均应以落实‘公交优先’为第一要务。”周涛说。但一味抑制需求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还应从供给侧着手,在不过度限制市民停车需求和不占用过多土地面积之间寻找平衡点。‎ ‎ (摘编自 《我国车位缺口超5000万个 停车难“全面爆发”》2017年4月28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今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提出鼓励发展共享停车模式。基于共享思维,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城市闲置停车位信息实时汇总分析,实现了对空闲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的需求,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共享停车持续升温,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已有ETCP、Airparking、有位停车、车位分享等多款与共享停车有关的App上线。‎ 共享停车对于解决停车难确实有不少优势,部分城市已初见成效。一方面,共享停车可有效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共享停车既可以提高车位的使用效率,又可以为业主带来收益、为车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相比新建停车场,共享停车无需增加任何土地的开发和使用成本,仅需服务平台、端口的技术支持以及少量的人力维护即可。‎ 共享停车在推广阶段遇到了不少麻烦。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停车位的矛盾,一些居民认为小区的停车位共享之后,随着陌生人、陌生车辆进入小区,会带来安全隐患。部分业主还面临着临租人延时带来的无位停车的问题。二是车位所有权复杂,有的属于小区业主,有的属于房地产开发商,有的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等,所有者利益诉求并不一致。有些小区虽然符合共享停车位的条件,但是因为物业与业主之间本身就矛盾重重,为了避免引发更多的矛盾,业主、物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不过“共享”已成为趋势,只是在实现共享停车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协同,细化规则,克服目前面临的种种困境,才能真正推动新举措的实施,从而极大地缓解“停车难”。‎ ‎(摘编自《缓解停车难:共享停车已成未来发展趋势》2017年11月16日 中国交通新闻网)‎ ‎10.下面对相关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停车位缺口率已经达到50%,车场的平均空置率也高达51.3%,是导致停车难的两大关键原因。‎ B. ‎ 需求端主要以经济手段和替代手段为主。前者通过收费等形式抑制停车需求,后者通过城市交通政策的出台、资源的配置、设施的建设,来实现“公交优先”以抑制需求。‎ C. 共享停车对土地的开发和使用资金投入很少,主要考虑服务平台、端口的技术支持以及少量的人力维护即可。‎ D. 共享停车在推广阶段遇到的问题,一是车位共享后带来的安全隐患,二是由于车位产权复杂造成的利益诉求不一致。‎ ‎11.下面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据以重庆、上海为例说明,即使不再建新车位,只要车位使用率提高到80%,在未来两年内仍可以满足各大城市的车位需求。‎ B. 解决停车难还应从供给侧着手,争取既不过度限制市民停车需求也不占用过多土地面积。‎ C. 今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城市闲置停车位信息实时汇总分析,实现了对空闲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 D. “共享”已成为趋势,在实现共享停车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协同,细化规则,克服目前面临的种种困境,才能真正推动新举措的实施,从而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12.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有效地推动“共享停车”这项新举措。‎ ‎【答案】‎ ‎10. C ‎ ‎11. C ‎ ‎12. 技术层面:借助调查数据分析来汇总车位使用情况,通过技术开发不断完善技术,并能够提供高科技的设施。政策层面:借助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政策规范车位市场和车主停车行为。公民层面:提升个人素养,在理解尊重和知法守法,真正能让共享车位顺利达成。政府层面: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以提升行车停车这一公共服务行业的软件和硬件。 ‎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C项,曲解文意,错在“共享停车对土地的开发和使用资金投入很少”。原材料是说“相比新建停车场,共享停车无需增加任何土地的开发和使用成本,仅需服务平台、端口的技术支持以及少量的人力维护即可”。故选C。‎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即使不再建新车位,只要车位使用率提高到80%,在未来两年内仍可以满足各大城市的车位需求”错误,材料一中原文“在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的情况下,重庆、上海两个城市单纯通过提升车位使用率,就能满足2019年的全部车位需求”。B项,“争取既不过度限制市民停车需求也不占用过多土地面积”错误。材料二说“在不过度限制市民停车需求和不占用过多土地面积之间寻找平衡点”。D项,“从而解决了‘停车难’问题”,不符合文意。根据材料三所说“才能真正推动新举措的实施,从而极大的缓解‘停车难’”。故选C。‎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根据材料一中的调查数据,分析汇总车位使用情况,完善技术并能够提供高科技的设施。借鉴国外的停车制度,规范车位市场和车主停车行为,这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政府还应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以提升行车停车这一公共服务行业的管理力度。材料三中提到的因共享停车位而引起的矛盾,这就要求公民要提升个人素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知法守法,真正做到车位共享。本题可以从技术、公民、政府等层面回答。‎ ‎【点睛】‎ 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抱真,字太玄,沈虑而断。怀恩反,代宗召抱真问状,答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如抱真策。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策山东有变,泽潞兵所走集,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比三年,皆为精兵,既不禀于官,而府库实。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其为诸军冠。‎ 建中中,田悦反,诏抱真与河东马燧合神策兵救之,败悦于双冈。会朱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截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合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即以数骑驰入见武俊,曰:“希烈争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肆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退卧帐中,甘寝久之。武俊感其不疑,乃益恭。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 贞元初,朝京师,诏还所镇。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无可录,徐徐以礼谢。好方士,因饵丹而死。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李抱真传》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B. 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C. 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D. 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B. 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 合从,战国时六国地处南北,联合据秦,故称合从,文中指联合。‎ D. 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抱真洞察形势,识破奸计。怀恩谋反,欺骗部署说他们原来拥戴的郭子仪已被杀。李抱真建议朝廷启用郭子仪,挫败了怀恩的阴谋。‎ B. 李抱真忠诚卫国,勇据叛军。田悦谋反,他与马燧合兵打败了田悦;朱滔、王武俊、李希烈、李纳等相继谋反,他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叛贼。‎ C. 李抱真颇有将才,驯良精兵。他亲自征兵训练,用时不到三年,修治铠甲,磨砺兵器,充实府库,称雄于崤山以东地区,被称为“诸军冠”。‎ D. 李抱真沉稳勇毅,待人坦诚。他只带几名骑兵去见王武俊,剖析时局指明利害并动之以情,后来安睡在王武俊的营帐里,让王武俊更加感动。‎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2)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答案】‎ ‎13. A ‎ ‎14. D ‎ ‎15. C ‎ ‎16. ①李希烈已窃取帝号,就企图制服各地叛贼向他称臣,众人之心逐渐背离。‎ ‎②听说当世贤能的人,一定要和他们交往,即使仅有一点优点,都用谦卑的礼节优厚的礼物到几千里之外请他们来。 ‎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乃”意思是“于是”,一般用于句首,排除B项、C项;“徭租”指“徭役”和“田租”,都是百姓的负担,一般连在一起,排除B项、D项。译文:正值战争之后,赋税繁重百姓困乏,兵员稀少,于是按户登记每户三丁挑选一丁,免除他们的徭役田租,供给弓箭,命他们空闲季节分队练习射击,年终集中演习检閲,将帅亲自依据名籍考核优劣进行赏罚。故选A。‎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足下,谦辞”“或上称下”错误。“足下”,是敬辞,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故选D。‎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抱真策山东有变,泽潞兵所走集……既不禀于官,而府库实。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其为诸军冠”分析可知,“亲自征兵训练”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提及。故选C。‎ ‎1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既”,已经;“窃”,窃取;“则”,就;“臣制”,制服并向他称臣;“稍”,逐渐;“离”,背离。(2)“闻”,听说;“之”,代词,他们;“游”,交往;“虽”,即使;“善”,优点、长处;“币”,礼物;“邀”,邀请;“之”,代词,他们。‎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李抱真,字太玄,爲人沉稳有谋而果断。怀恩反叛,代宗就召见李抱真询问情况,李抱真回答説:“郭子仪曾率领朔方军,士兵大多感念他的恩德。怀恩欺骗他的部下説:‘郭子仪被朝恩所杀。’如今起用他,就挫败了怀恩的奸谋,兵可以不战而使敌军溃散。”不久怀恩兵败,果然正如李抱真所献的计策一样。李抱真说“百姓的劳苦和安逸在于牧守,希望得到一个州来检验一下自己。”转任怀州刺史,并任怀泽潞观察留后,长达八年。李抱真建议説太行山东将有变乱,泽、潞是用兵的要冲,正值战争之后,赋税繁重百姓困乏,兵员稀少,于是按户登记每户三丁挑选一丁,免除他们的徭役田租,供给弓箭,命他们空闲季节分队练习射击,年终集中演习检閲,将帅亲自依据名籍考核优劣进行赏罚。经过三年,都成爲精兵,修治铠甲兵器,于是称雄于太行山以东,天下人称昭义步兵是众军之冠。‎ 建中年间,田悦反叛。朝廷下诏命李抱真与河东节度使马燧会合神策兵救援,官军在双冈打败了田悦的军队。此时朱滔、王武俊反叛,前来援救田悦,李抱真退守魏。当时李希烈攻占汴州,李纳占据郓州反叛,李怀光接着占据河中反叛,李抱真独自率数州孤据衆叛贼之中,挫败他们的奸谋,爲众贼所畏惧。兴元初年,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滔率全部幽蓟兵与回纥兵围攻贝州,而李希烈已窃取帝号,企图制服各地叛贼向他称臣,众人之心逐渐背离了他。这时天子颁布罪己诏,并宽免了众贼。李抱真于是派宾客贾林用大义説服王武俊,让他配合攻打朱滔,王武俊答应了,但内心却迟疑不决。李抱真准备亲自前往他的军中,随即率数名骑兵驱马急速入见王武俊,説:“朱滔、李希烈争着窃取帝号,朱滔进攻贝州,这是他们的内心都想自己横行天下。足下既然不能与他们争雄,难道要捨弃九世的天子而向叛贼称臣吗?况且皇帝已颁布罪己诏书,这是禹、汤的胸怀啊。如今皇上颠沛流离,公能自安吗?”于是拉起王武俊,泪流满面,王武俊也感动流泪,左右的人都哭了。李抱真退下躺在帐中,熟睡了很久。王武俊有感于他不猜疑自己,就更加恭敬,第二天两军合战,在经城大败朱滔叛军。‎ 贞元初年,入京朝见,下诏命李抱真返回本镇。李抱真喜爱士人,听説当世贤能之士,定要设法与他结交,即使仅有一点优点,都用谦卑之辞丰厚之礼从数千里之外请来他们,到来后如无可取录,逐渐以礼谢絶。喜欢方士,因服饵丹而死去,享年六十二岁。‎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国棋王逢①‎ 杜 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②,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 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③,鏖兵不羡霍嫖姚④。‎ 得年七十更万日, 与子期于局上销。‎ ‎(注)①在送别王逢时作此诗,此时杜牧四十二三岁,杜牧与围棋国手王逢交谊甚厚。②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即让一子。③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期的柱下史。④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武帝时名将,屡获战功。‎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入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 B. “羸形暗去春泉长”意思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 C. “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D. 颈联不仅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 ‎18.本诗全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17. D ‎ ‎18. ①首联描绘了淅淅沥沥的秋雨、萧萧瑟瑟的修篁的环境,诗人与友人窗下摆棋对弈的场景,给人幽雅又惬意的感受。“最宜”二字,足见友情之深厚,也增添了别离之感伤。②中间两联运用比喻和典故,表现了友人高超的棋艺,可以看出两人对弈之趣。然而这种惬意会随着友人的离开而不得,棋艺越妙,离别之情越浓。③尾联诗人借与好友王逢相约,要将万余日时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 ‎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还写出了好友精通兵法多才多艺”分析错误,“还如”“不羡”可知颈联与“精通兵法”无关。故选D。‎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这类题目在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情感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回答本题抓住“句句写‘棋’”“怎样借‘棋’写别情”这两个关键词,回答时应该按照“描写了与棋有关的什么事,抒发了什么别情”的内容逐句分析即可。‎ 这是一首颇有趣味充满深情的送别诗。作者的友人王逢是一位棋艺高超的围棋国手,于是作者紧紧抓住这点,巧妙地从纹枰对弈一路出发,以爽健的笔力委婉深沉地抒写出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起首即言棋,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下笔,一下子便引发人悠悠缕缕的棋兴。“最宜”二字,足见友情之深厚,也增添了别离之感伤。‎ 颔联转入对枰上风光的描写上:“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羸形,指棋形羸弱。这是赞美友人绝妙的棋艺,说他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淙淙流淌,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进攻起来突兀迅速,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然而这种惬意会随着友人的离开而不得,棋艺越妙,离别之情越浓。‎ 颈联承前,使事言棋,赞叹友人的棋风:“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这两句说王逢的棋动静相宜,攻防有序,稳健而凌厉。防御稳固,阵脚坚实,就像老子修道,以静制动,以无见有。进攻厮杀,首尾相应,战无不胜,较之霍去病鏖兵大漠,更加令人惊叹。这四句淋漓兴会,极力渲染烘托,表现出友人高超的棋艺和自己真挚的友情。‎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所谓转入正题,不是正面接触,而是侧面揭示,以期代送。如今他遇上王逢这样棋艺高超,情投意合的棋友,该是多么欢乐啊。可是友人就要离去了,留下的将仅仅是“最宜檐雨竹萧萧”那种美好的回忆。因此这两句含蕴极丰,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 ‎【点睛】‎ ‎(1)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特点:①多是含蓄、隐晦的; ②多是丰富、复杂的;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 ‎(2)多角度思考。①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②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 ‎(3)答题模板: 第一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涉及多种情感的,答题时一般按在诗歌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如今决定弃官归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答案】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潦”“暮”“倦”“辩”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农业社会,①______,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基于农业社会的成分必然因为失去经济基础而被淘汰,而仍有价值的成分必然要适应工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槽粕必然遭到淘汰,这是“新文化运动”后早已形成的社会共识。但是另一方面,②______,放在当下仍然是有时代价值的。因为这些积极成分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一脉相承,所以即使封建制度瓦解、士大夫阶层消亡,③______。‎ ‎【答案】①当中国进入工业化社会后 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积极成分 ③它们仍然得以在中国延续下来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本题是要求考生进行补写,这就要求考生要分析前后的语境,根据前后的内容和句式来进行补写。本题中,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第一处,前面说“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农业社会”,后面又说“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基于农业社会的成分必然因为失去经济基础而被淘汰,而仍有价值的成分必然要适应工业社会的生产关系”,由此可知中间的句子要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化社会”;第二处,前面说“但是另一方面”,这是相对于前面的内容而言,且“但是”表转折,可见应与前面的内容相反,前面说的是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会被淘汰,那么此处应是说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部分,且后面“放在当下仍然是有时代价值的。因为这些积极成分……”也说明了这一点;第三处,前面说“因为……所以即使封建制度瓦解、士大夫阶层消亡……”,前面提到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所以”表明后面是结果,既然积极,必然是要存留延续下来的。考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填写。‎ ‎21.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入圣,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今日分别,谨祝教祺!‎ ‎(1)将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 ‎(2)将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 ‎(3)将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 ‎(4)将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 ‎(5)将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 ‎【答案】“建树” “提高” “卫冕” “考上大学” “慧眼识金” “不放弃” “超凡入圣” “超越别人” “刮目相看” “非常敬重”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1)“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词义太重,用词不当。可改为“提高”。(2)“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用在此处不当应该为“考上大学”。(3)“慧眼识金”,自称“金”,用语不得体,没有注意谦敬。可改为“不放弃。”(4)“超凡入圣”,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过于夸张。(5)“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得体,用语没有注意对象。可改为“非常敬重”。‎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挑夫有两个水桶,其中一个有裂缝。每趟挑水之后,有裂缝的桶只能剩下半桶水。时间久了,有裂缝的水桶感到很难过,终于有一天,它哭着对挑夫说:“我很惭愧,因为水一直从我这边漏,让你付出的努力只能收到一半的成果。”挑夫却温和地对它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小路的两旁,只有你的那一侧开出了许多小花,而那只桶的一侧却什么也没有?正是因为你漏了一些水出去,我们才能收获这些意外的美丽呀!”‎ 读了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的哪些回忆,或促使你生发出哪些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答案】残缺是美 残缺怎么会是美呢?带着问题看了下去。‎ 扁担两头分别挂着一个木桶,其中一个完好无损,另一个却裂开了一条缝。挑夫每天都要挑着这两个桶去很远的地方挑水。每次,他打上满满两桶水,等到挑回家,就只剩下一桶半了——因为有裂缝的桶把许多水洒在了路上。‎ 完好无损的木桶总因自己能多挑水而自豪,可另一只木桶却总是感到自卑。终于有一天,它对主人说:“你还是别用我盛水了,找个好一点儿的水桶吧。”‎ ‎“为什么?”挑夫问。‎ ‎“你每天辛辛苦苦跑那么远去打水,可是回到家后,就已经被我浪费半桶了。”木桶说着,又溢出了水。然后它慢吞吞地说:“我实在太愧疚了,真是对不起。”‎ 挑夫爽朗地笑了笑,对木桶说:“你别太自责,现在,你好好留意一下路边的花草。正是因为你帮忙给它们浇水,它们才能长得那么繁茂。你的确有残缺,但是你的残缺是可以为世界带来美的。”‎ 多么简短而平常的事例啊!而这里面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以前我认为,美就是漂亮好看,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美是个平常的词,它的定义可以有许多:他可以形容人的容貌是美丽的;也可以形容人的品行是美丽的;还可以形容心灵是美丽的……‎ 但残缺是哪种美呢?它没有定义。美是要靠人去理解的,解释不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我成绩不好,认为我是有缺陷的,残缺的,不美的,现在,我发现,残缺并不是一种耻辱或者见不得人的事,残缺也有自己的好处。像文中,残缺的水桶,有完整的水桶做不到的事,他能浇灌路边的花草。所以每个人如果有残缺,不用自卑,相信你也有健全的人做不到的事。当上帝夺走你一样东西的时候,总回给你另一样东西,这要你慢慢去发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分析材料可得,我们发现那只破水桶的缺陷是千真万确的,但破水桶很有自知之明,它不满自己的缺陷,没有破罐子破摔,或是千方百计为自己狡辩。它怀有一颗真诚的平常心,最大限度地努力工作着,常常为自己的过失或缺陷而感到内疚和不安,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挑水夫致歉。因此,对于那只破水桶来说,惟诚实才可以做大事。作为这只破水桶的使用者——挑水夫,则有令人称羡的宽大胸怀和知人善任的艺术。挑水夫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的两只水桶,特别是对那一只有裂缝的破水桶,有天空和大海一般的宽容和气度。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吃亏和吃苦,勤勤恳恳为人,老老实实做事,还告诉破水桶,不要妄自菲薄,是因为他的缺陷,路边才开出美丽的花,才能收获这些意外的美丽。由此可见,“缺陷也能创造美”。所谓“缺陷”是指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由“缺陷”可以联想到的东西很多。比如,可以从“要坦率地对待缺陷”“缺陷也能创造美”等角度来立意。也可从对“缺陷”认识的角度来立意: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完善都是相对的,一个人总会有他的缺陷;在一个人身上,突出的优势与突出的缺陷常常是并存的;心理的缺陷可能更可怕;不要妄自菲薄,要有生活的勇气;缺点和优点有时候可以相互转换;缺陷也能创造美。也可以从如何对待“缺陷”的角度来立意:缺陷促使人加倍奋斗,使缺陷成为优势;要学会扬长避短(“缺陷”);用人要用人之长,不能光盯着“缺陷”不放;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发挥别人的长处;等等。‎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