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0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攀援艺术高峰的阶梯,也是体现艺术高峰的标杆。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不仅以是否出现浩如烟海的作品为标志,还以是否涌现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精品力作为代表。怎样才能锻造经典,或者说,怎样才能创造伟大作品?这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仅从创作主体看,文艺家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能否进行大跨度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之点。
文艺作品中呈现的每个具体形象、讲述的每个故事、描绘的每个画面,一般都不仅显示一种存在,同时必然包含着文艺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呈现落叶往往意味着事业的衰败或人生的挫折;讲述一位知识分子忘我工作、报效祖国的事迹,让人生发出拼搏奉献、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描写一场残酷的战争,让人诅咒侵略并祈望和平……如此等等,莫不如是。所有这些,虽然都能从作品表现的生活事件中看出某种意蕴,但它们远不属于我们所说的“意蕴开掘”的范畴。这些意蕴,毕竟过于表面化、简单化和通用化了。在这个层面上进行创作,文艺家只是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而不是生活底蕴的发现者和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我向来认为,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起码要具备思想家的素质。他不仅要写出世态炎凉,更要洞悉世道人心,还要为揭示生活奥秘、发现人生真谛提供自己的独到观察和睿智思考,给人以新的感悟和启迪。鲁迅的一系列小说在现代文学的长廊里出类拔萃,不仅在于他塑造了阿Q、祥林嫂等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更在于他对产生人物形象的社会土壤和时代风云进行了独到思考,赋予艺术形象揭示“国民性”的丰富内涵,其内心深处激荡着“立人”的深沉呐喊,其“精神界之战士”的身影显得那样高大伟岸。
如果说,“意蕴开掘”更多地侧重于作品思想内容的建构,那么,“艺术超越”
则比较偏向于形式品质的锻造。一部经典佳作的丰富意蕴,必须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富有魅力地呈现其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必须在表现手段和技巧上高招频出而引人入胜以至令人叹服。这一方面需要文艺家对古今中外长期积累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勤学苦练、稔熟于心;另一方面还要求文艺家匠心独运,以敏慧的艺术心灵不断摸索、尝试,发明、创造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反观现实,时代的疾速前行和生活的繁复多变,已使当今社会发展步入“行色匆匆”的快车道。市场法则的普及和物质欲望的膨胀,更把许多人引向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名利场。环顾文坛,形式大于内容、炒作优于实干、庸品多于杰作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作为一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家,面对滚滚红尘和喧嚣闹市,自当清心明志、瞩望高远,从历代传世名篇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任凭潮起潮落、静观云卷云舒的从容和定力,潜心创作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佳作。
--(摘编自钱念孙《经典作品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作品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是否涌现出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才是其衡量标准。
B.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他要以自己的视角和思考,给人们对于社会人生新的感悟和启迪,他应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如果说“意蕴开掘”主要侧重于艺术作品思想内涵的挖掘,那么,“艺术超越”就是要找到具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的艺术形式。
D.当今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直接导致当今文坛上形式大于内容、炒作优于实干等现象层出不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严密,论证严谨。
B.文章第二三段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来论述“意蕴开掘”这一概念。
C.文章从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两个方面论证了鲁迅小说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
D.文章末段提及当今文坛存在的问题,使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作为创作主体的文艺家能够进行大跨度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那么经典佳作甚至伟大作品就会被锻造出来。
B.庸常文艺家和杰出文艺家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对社会事件进行报道和讲解,后者则能发现生活底蕴、创造人类精神财富。
C.鲁迅曾告诫小说家“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要看出故事一点意义就敷衍成篇,这与文中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的理念是相通的。
D.对于文艺家而言,实现艺术超越既要熟练掌握古今中外长期积累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又要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旅游消费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国内文化和旅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去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近1.5亿人次。2019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0.8亿人次,旅游收入2.78万亿元,同比增长8.8%和13.5%。假日旅游消费已成为新民俗,推动消费升级,刺激内需潜力释放,成为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作为综合性产业,旅游链条上分布着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环节。随着旅游产业升级和旅游消费潜力释放,旅游日益成为拉动消费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稳步上升,从2014年的10.39%提升至2018年的11.04%,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也从6.61万亿元提升至9.94万亿元,成为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8年我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旅游作为环境友好型产业,在维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带动了不少具有生态资源禀赋的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而且,旅游业本身也在转型升级,从观光游走向深度游,从大众化迈向定制化、差异化。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需求也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服务需求转变,“别样红”的旅游业连同我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
(摘编自《假日旅游“别样红”》,《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8月15日)
材料二:
(资料国家旅游局)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批参与感强、文化味浓的旅游新业态纷纷崛起。这些新业态,不断刷新人们的出游体验。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如今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拥有更多体验感和参与感的沉浸式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追捧。
在河北省第四届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观摩项目中,鹿泉工贸旅游创新区成为人们的“打卡”热点。在该区的君乐宝奶业小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开启了一场以牛奶为主题的研学之旅。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看一杯酸奶从收奶、配料、发酵、灌装到打包的生产全过程,深入了解酸奶的起源发展、科普知识,还能和奶牛来一场近距离互动。
动动手指,即可网上预约门票,然后刷脸入园参观,省去排队烦恼;扫描二维码,景点介绍在线播放,一边观景一边听讲,方便又有趣;景区高峰期有多少游客,通过大数据技术就能预判,有助于缓解节假日热门景点拥堵现象……这些智慧旅游新服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景区的“标配”,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在日前结束的第七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中,全市16区推出各类文化惠民举措,包括低票价惠民演出、文化消费补贴等,充分发挥其精准支持和激励引导作用,培育供给侧与需求端良性互动的市场机制。
文化游、工业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大量涌现,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也受到游客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需求的驱动。一些地方陆续推出各种惠民政策,加快了旅游产业供给端升级,满足了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文旅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旅游市场正在焕发出新魅力。“每次旅游,我都会在景区买一些当地的特产送给亲戚朋友。但是,很多景区的特产缺乏特色,看上去大同小异。”家住上海的高先生旅游期间总爱“买买买”
,可是一些景区里假冒伪劣的文旅产品让他失望。他说,提起文旅产品,往往就是手机壳、文化衫等随处可见的东西,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现象级产品”。当前,我国旅游发展很快,但是和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相比,旅游业态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新业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摘编自《沉浸式旅游带来新体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0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1-2018年,我国旅游人次逐年稳步增长,与上一年相比,2018年增幅最小,2013年增幅最大,2014年、2015年、2016年增幅相当。
B.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速经历了逐渐加快、回落后趋于放缓、之后有所回升、最后明显下降的过程,总体走向趋于放缓。
C.2011-2018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2013年,其次是2017年,其他年份旅游人次增速比上一年相比均有所下降。
D.2014-2017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速维持在11%左右,旅游人次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即便是2014年,增速虽明显放缓,但旅游人次在增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旅游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旅游业快速发展对稳就业、增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积极意义。
B.我国旅游消费需求旺盛,这是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在旅游业的具体体现,旅游消费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C.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服务需求,旅游业转型升级正当其时,旅游新业态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D.在旅游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旅游新业态大量涌现,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地方政府各种惠民政策的陆续推出。
6.要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片枣林的召唤
李登建
①
一树一树的绿浪,起伏翻涌,向四野荡开,广袤的庆云平原像波澜壮阔的海洋。你慢慢向林子里走,开始惊讶了:这片枣林里有很多几百年树龄的老树,三四百岁的顶多算是壮年汉子,五六十岁的不过是小儿童。而不论老的少的,枝干都疙疙瘩瘩,主干部分更是黑鳞斑驳,伤痕累累,那是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金丝小枣树每年都得开枷,树干上割一遭韭菜叶子宽、深到木质部的口子,以阻止花期养分倒流,使其多坐果。农谚云“芒种到,枷枣树”,这时候枣花开了,浓浓的清香飘洒在平原上。农人都舍了麦田,拿着刀或镰,来到枣林。女人们也掺进来,因为不是泥里水里的脏活,她们一个个换上了好衣服,花花绿绿的。姑娘脖颈搭了彩色的纱巾,裙子款款地摆动;小媳妇手里牵着孩子,孩子们一见枣树就野了,爬树攀枝,疯跑打闹。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们一边转动刀子,一边说笑,就是隔着几个枣趟儿也大声地对答。
②裹着枣花香气的暖风一缕缕一缕缕吹拂着,脸庞痒痒的、酥酥的,这是平原上最轻松惬意的时节。谁会注意刀刃上全是血泪一样的汁液?谁会想到枣树们在忍受“割腹”之痛,肉体又添一道新伤?
③一个甜蜜的约定就这样揣在了心里,结结实实、粗手大脚的枣树们,和平原上质朴的庄稼人一样憨厚,从这一刻起,它们带着伤痛,没白没黑、顶风冒雨向这里赶。秋天,枣儿熟了,又大又密的枣儿缀满枝头,沉沉的,风晃不动,整棵树被压矮,单看树姿都有点丑了。但是你再看,那纷披的枝条仿佛一挂挂金瀑,流光溢彩,壮丽无比。而哪一棵枣树不是凝紫垂丹,哪一片哪一坡不飞虹落霞?平原的天空映得红彤彤。三天两头来枣园转悠、左瞅右瞧等消息的枣把式,眼睛眯着,皱纹里漾着得意,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嘎嘣”,脆脆的,甜甜的。他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急巴巴找出长杆,但那长杆却不肯用力,只在树头上轻轻地抹。这亲密的接触让枣儿们大为感动,它们满怀欣喜从空中倾泻而下,哈哈地大笑,痛快地叫喊,欢畅地蹦跳。
④我从没见过这阵势,只恨眼睛、耳朵不够用,这里红雨阵阵,那边雷声隆隆。团团热浪猛烈地冲撞着我的胸口,我拐向一条僻静的林间小路,一个人细细品咂这跳跃着阳光的金斑的枣儿的韵味,细细感受这平原喷涌的不竭的激情,让它荡涤我身上的沉沉暮气……
⑤我再也忘不了这片枣林,我好像对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它们能给予我某种感召和引领。这块土地并不肥沃,或者说有几分贫瘠,地处渤海湾沿岸,黄河泥沙沉积,大海被驱赶着步步东移,海潮退去却留下了盐碱。但枣树不怕盐碱,不怕干旱,它们的根,利器一样,猛往下扎,汲取地下苦咸的水,捧出来的却是世上少见的甘果。我家常年不断金丝小枣,主要是煲粥吃,妻子在放枣儿时总是把枣儿掰开,欣赏那亮晃晃的金丝——那是从它肉里抽出来的丝——我顶着一头风霜外出归来,热气腾腾、混合着甜味的饭香直扑面颊,每每感慨家里才最温馨。
⑥又一次看枣林是在冬天,我缩着身子下了车,眼前几乎什么都没有,庄稼收了,野芦苇、黄蓿菜棵都被埋在雪被下面,枣树们站在雪地上,就那么孤寂地站着,叶子凋零殆尽,当初光鲜的果实此刻正煨在别人的火炉里,自己只剩下裸露着的黑色枝桠。但那黑色的枝桠纵横交错,如蛟龙遨游,如乱箭穿云,如鹿角牛犄,坚硬,倔强,刚直,遒劲,傲然。在这儿,我头一回发现“黑”是那么美,那么有力量,它竟然突破鋪天盖地的“白”的围困,跳起熊熊烈火般的舞蹈。等静下来,“黑”与“白”又组成一幅简洁的版画,格调清新,意境深远。
⑦其中有一棵植于东晋的老枣树,1680多岁,根部大半圈儿枯朽了,往上是条条很深很深的裂缝和一个个巨大的树洞,树皮差不多被磨光,木理扭曲、搓拧成粗粗的草绳状。但是整体看树冠却依然茂盛。老枣树始终沉默不语,神态安详。我能感觉到它目光深邃,里面包含了很多智慧,我在它的绿荫下站一站,那种踏实、安恬、幸福的体验也叫人难以忘怀。
⑧老枣树以北二里许,有一条河,古称鬲津河。唐宋时,黄河水夺鬲津河入海,轰轰烈烈数百年。这擂鼓般的涛声至今仍在枣林上空萦回,旋进了它们的年轮……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年芒种时节,农人都会为枣树开枷,这样便可阻止花期养分倒流,使其多结果实,树干上伤痕累累,正是每年开枷留下的印记。
B.郁达夫《故都的秋》里描写了淡绿微黄的枣,本文描写了红色的枣林,色彩的选取与作者想要营造的意境有关,前者清静,后者热烈。
C.文章第⑥段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而有气势地写出雪中枣林的遒劲与傲然,又从动静两个角度描绘枣林,突出其力量美与意境美。
D.文章详细记述了“我”看枣林的情形,对枣林的描写远近结合、笔法多样,涉及不同季节的枣林,凸显了枣林的多重精神内涵,匠心独运。
8.文章有三处对人们生活场景的细致描写,请分别找出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9.文章标题为“一片枣林的召唤”,这片枣林给了“我”哪些精神的召唤?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节选自西晋石崇《金谷诗序》)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列坐其次 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B.足以极视听之娱 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余以元康六年
D.情随事迁 屡迁其坐
1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B.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C.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D.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丑是干支纪年,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纪年。
B.阴,古代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如华阴、江阴、淮阴、汤阴等。
C.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D.太仆卿,官名,始置于春秋,为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车马和马政。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篇文章所记叙的都是人贤、物备、景幽、事雅的聚会,但两次聚会的缘由并不相同。
B.作为诗序和诗集序,两篇文章都未提及对诗歌的具体评价,而是以记录聚会环境和聚会过程为重点。
C.两篇文章都有两晋之人生命观的体现,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D.从文章风格上看,《兰亭集序》在措辞与文笔上更胜一筹,写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盛都颇具清雅之风。
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3分)
(2)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4分)
(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5分)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掉,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上书抨击朝政,被贬为徐闻县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②霏微:迷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枫叶”“凉蝉”紧扣题目中的“秋”字,也暗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B.颔联写两岸景色,远近结合,景物色彩相对柔和,略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
C.颈联中的“随”字,将两岸的山色随船行而不断变换色彩的情状写得生动形象。
D.江面上的波光洒满前来送别的客人衣服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16.诗歌尾联是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鹊”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都出现,其比喻义和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对自然景物的深沉思索唤起了作者的少年记忆,“ , ”两句领起了作者对革命同志和革命活的追忆。
(2)屈原《离骚》中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因为品性高洁而遭人构陷的句子是:“ , 。”
(3)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原是写姑娘思念情人,诗中借用,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4)宋人诗文讲究“理趣”,王安石以游褒禅山之事,说“ , ”之理,表明“尽志则无悔”的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最近热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让观众见识了一场“神仙打架”:无论是选手、评委还是点评嘉宾,都代表了当今中国主持界的最高水准。
央视大赛向来干净利索,不玩满屏的花字、没完没了的重复回闪。整场比赛 ,连选手介绍都省了;3分钟自我展示和90秒即兴考核,高手过招是纤毫之争,选手每一秒都在展现台风、快速反应能力、言语组织能力和现场感染力。经层层选拔的 选手,是新生代主持人的优秀代表,他们才思敏捷、 ,在比赛中,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发展的全新视野,生动诠释主持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记录时代的成就,用极大的热情传播中国声音。
( ),但这个问题在央视主持人大赛的赛场上完全不存在。评委和嘉宾的职业水准使其无须再用力扮演“专业”,他们的评语大都言简意赅、 ,不会越界抢选手风头。作为文艺类主持点评嘉宾的董卿,更是金句频出,“圈粉”无数。她的点评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且感情真挚,选手们不仅感慨收获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门见山 崭露头角 生机勃勃 一语中的
B.开宗明义 脱颖而出 朝气蓬勃 言必有中
C.开门见山 脱颖而出 朝气蓬勃 一语中的
D.开宗明义 崭露头角 生机勃勃 言必有中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不清看选手展示还是嘉宾耍宝是观众观看娱乐类选秀节目困惑的
B.观众往往分不清娱乐选秀类节目到底应该看嘉宾耍宝还是选手展示
C.对于娱乐选秀类节目,观众往往分不清是该看选手展示还是嘉宾耍宝
D.很多娱乐类选秀节目会让观众分不清到底是看嘉宾耍宝还是看选手展示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她的点评感情真挚且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而且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B.她的点评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且感情真挚,不仅选手们感慨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C.她的点评感情真挚且闪烁着睿智的思想光芒,不仅选手们感慨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D.她的点评感情真挚且闪烁着睿智的思想光芒,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连观众都惊叹“一针见血,字字都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21.下列古代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草书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是难于辨认。
B.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是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C.《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22.巴金的代表作《家》,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主要线索,讲述了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三兄弟性格不同,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也就不同,他们的不同人生道路也代表着当时青年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假设你是同时代的青年,你更赞同谁的人生道路选择?说说你的理由。(4分)
23.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4分)
赤壁兰亭袭神山, ,山川草木启情志;
荆轲樊哙烛之武,有勇有谋, 。
四、作文(50分)
24.从下列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写作。(50分)
(1)26岁的张自轩是三军仪仗队的一名擎旗手。在担任擎旗手的八年中,为了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每天迎着朝阳升起,他牺牲了每年过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有一次,父母去天安门广场看他,他正好在执勤升旗,没能和父母问声好,甚至父母给他打招呼他也目不转睛、纹丝不动。张自轩觉得特别亏欠父母,他在心里默念:爸妈放心,我一定把国旗升好!张自轩的父母回到老家后,也在自家房顶上升起一面国旗,并庄严地行注目礼。张自轩的父亲说:“儿子不能回家,想儿子了,就抬头望一望国旗。”六年多了,这种仰望已经成为他们夫妇俩每个清晨的例行仪式。
以上材料引发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为你们学校“国旗下的演讲”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演讲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成长步步皆需受教,生活处处都是“课堂”。学校里,课堂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一堂好课往往会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带给我们深远的影响;生活中,也往往会有一些人或事,触动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心智,给我们以无声的教化。
选取你成长过程中带给你感动与收获、促使你进步与成长、让你无法忘怀的“一堂好课”,请以“一堂好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19—2020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B(A项“文艺作品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表述错误,从文中“不仅以……还以……”可以看出,作品数量也是一个时代文艺成就的重要标志;C项“‘艺术超越’就是要找到具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的艺术形式”表述错误,原文是说 “必须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富有魅力地呈现其直指意义和联想意脉”;D项由原文“市场法则的普及和物质欲望的膨胀,更把许多人引向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的名利场”可看出“直接导致”表述错误。)
2.C(文章举鲁迅作品的例子是为了展开“意蕴开掘”方面的论述,并未涉及“艺术超越”方面。)
3.A(A项对原文理解有误,根据文意,能否锻造经典“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进行大跨度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仅是就创作主体方面而言,且“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之点”,仅做好此方面不代表经典甚至伟大作品就能够锻造出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C(“其他年份旅游人次增速均有所下降”说法错误,2016年旅游人次增速略有提升。)
5.D(“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地方政府各种惠民政策的陆续推出”说法有误,据材料三中“也受到游客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需求的驱动”可知,需求驱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6.①国家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出各类文化惠民举措,推动供给侧与需求端良性互动;
②旅游业要向深度游迈进,积极推动沉浸式旅游,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③景区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旅游服务,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④经营者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挖掘中华文化丰富素材,开发更多创新性文旅产品,满足更高消费需求。
(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C(“从动静两个角度描绘枣林”理解有误,原文说“它竟然突破铺天盖地的‘白’的围困,跳起熊熊烈火般的舞蹈。”实际上,枣树枝桠未动,但其力量感让“我”
觉得它们在动,是虚写。)
8.①女人为枣树开枷,孩子欢闹的场景:通过对女人花衣服、纱巾、裙子等装扮的描写以及对女人与孩子行为动作的描写,营造出轻快热闹的气氛,表达出人们对枣林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②枣把式巡看及打枣的场景:通过对枣把式“三天两头”地“转悠”、“左瞅右瞧”、“急巴巴地找长杆”等动作描写,“眼睛眯着”“漾着得意”等神态描写,以及对枣子“倾斜而下”的场景的描写,营造出热烈、欢畅的气氛,表现了枣农丰收时节的喜悦、感激、爱护和作者对枣树的赞美之情。③妻子煲粥与我外出归来的场景:通过对妻子用金丝小枣精心煲粥和外出归来的我闻到伴着枣香的热腾腾的饭的细节描写,营造出温馨幸福的气氛,表达出对枣所带来的温馨生活的由衷感激。
(6分;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分析部分“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答出任一方面即可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不怕磨难的隐忍、坚韧。枣树开枷时忍受伤痛,依然坚定迅速地成长;寒冬雪地中枝叶凋零,依然傲然倔强;盐碱地中不怕干旱,深深扎根。②喷涌不竭的生命激情。枣林成熟,壮丽无比;成熟的枣子倾斜而下,红雨阵阵,雷声隆隆,生命的热烈荡涤了“我”身上的暮气。③对人们的无私奉献。枣树自身忍受痛苦,却带来浓浓的清香,捧出甘甜的果实,带给人温馨与幸福。④雪中傲立的倔强与遒劲。冬天枣树只剩下裸露着黑色枝桠、孤寂地立在雪地上,展现出一种特有的美与力量,这种倔强精神给“我”以震撼。⑤岁月沉淀出的安恬与智慧。1680多岁的老枣树沉默不语、神态安详,让“我”感受到其智慧、踏实,这种安恬与智慧唤起“我”对生命、生存的思考。
(6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7分)
10.D(A项两个“其”分别是代词“它的”和副词“大概”的意思;B项第一个“娱”是名词“欢乐”,第二个是动词“使……欢乐”,“娱目”可译为“悦目”;C项中两个“以”都是介词,分别译为“因为”和“在”;D项两个“迁”字都有“变更、变易”之意。)
11.C(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12.A(“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纪年”表述错误,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3.C(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表述错误,《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语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但《金谷诗序》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零之无期”只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14.(1)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关键词“所以”(……的原因)、“致”(思想情趣)各1分,大意1分】
(2)(金谷涧)距离城中十里地,(地势)有的高峻、有的低下,有清澈的泉流和茂密的树林,各种果树、竹子、松柏、草药之类,没有不齐备的。
【关键词“去”(距离)、“或”(有的)、“毕备”(齐备)各1分,大意1分】
(3)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之人,不曾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您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关键词“鄙人”(粗鄙之人)、“振慑”(害怕)、“假借”(宽容)、“毕使”(完成使命)各1分,大意1分】
(4)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常在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能到达那里。
【关键词“非常”(不平凡)、“险远”(险阻僻远)各1分,大意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江光满客衣”的“客”不是“前来送别的客人”,该句意思是波光洒在身为迁客、逐客的作者身上。)
16.①《短歌行》中曹操以“乌鹊”比喻贤士,以乌鹊绕树寻找栖身之地比喻贤士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诗人借此表达了希望能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②本诗中汤显祖以“孤鹊”比喻自己,以孤鹊南飞比喻自己被贬谪到南方边远之地,以孤鹊徘徊无依比喻前途的渺茫黯淡,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冷寂和迷茫伤感。
(6分;每点3分,其中“乌鹊”或“孤鹊”比喻义1分,作者情感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8分;每写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C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进入正题,不绕圈子;开宗明义: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要的意思。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旺盛,充满生气。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言必有中: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19.D
20.C(A项“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搭配不当,“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关联词位置不当;B项“洋溢着睿智的思想光芒”搭配不当;D项“选手们不仅感慨颇多”关联词位置不当。)
21.A(楷书产生后,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
22.答案示例:
①赞同觉民谦和折中又坚守底线、忠于爱情的人生态度。觉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②赞同觉慧对“新生活”的追求,赞同他的热情、奋斗精神和反抗精神。觉慧是高家最具批判和反抗意识的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他目睹了鸣凤、瑞珏、梅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了这个家。他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办报社传播新思想。
(4分;简单概括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2分,阐明自己赞同的原因2分;如答赞同觉新,言之成理可适当给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3.答案示例:
①或思或感 壮士英雄扬意气
②亦歌亦咏 干戈斧钺铸英雄
(4分;每空2分,能概括相关内容,宽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作文(50分)
24.(一)写作指导
(1)立意指导:①正确看待国与家的关系,舍小家为国家;
②要像军人那样做一名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人;
③坚守职责,就是坚守使命;
④亲人对奉献者的理解、包容与支持,这也是一种爱国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篇演讲稿,格式要正确,内容要有情境性,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
(2)此题要求学生选择“一堂好课”作为记叙的内容,“课”既可以具体指学校的常规课堂,也可以指成长过程中使自己受教、得到启示的一件事。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既可以选取某位老师所上的一堂好课,抓住其课堂特点和使“我”受教的原因,写出像梁实秋先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类生动的小文;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一件事,侧重写其在“我”成长成熟过程中带给我的影响、教会我的道理。强调特殊事件与事理的融合,也考查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重在记叙生动,感情真挚。
(二)对评分标准的说明
①细化作文评分标准,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评卷误差,为老师和同学们做质量分析提供更具体可靠的数据,并让同学们明白每一个评价维度的具体要求及自己努力的方向。
②各项分值不同,主要是考虑到课标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写作实际。高一学生应对社会生活有比较广泛的关注和比较深入的思考,对自身定位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自身价值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因此本次作文评分标准侧重于思想内容(立意、选材、情理、思辨等)。
③老师所给出的每一分都是责任,对学生都很重要。所以无论学生得分多少,每一项打分都应尽可能地准确、客观,以便于学生知道自己在写作上的优点与缺点,从中得到鼓励或者教训;而不能大致判断一下作文的总分,然后随意将其分到各项。更不要仅看题目就判分。有些作文题目虽不醒目,不恰当,但行文过程中是围绕材料写的;所以要看全文,避免误判。
④学生作文只要基本达到了某一项的某个等级的要求,就从该项该等的最高分切入,比如,基本达到了“主题与内容”A等级的五点要求,内容就打20分;如在该项该等级的某一个小的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但其余要求基本达到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下调1-2分。
⑤在不同分项中交叉的部分,一般不重复扣分。比如某篇作文内容东拉西扯,胡乱拼凑,如果已经在“主题与内容”这一项的D等级以下打了分,一般就不在“结构与表达”这一项的E等级打分,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C或D等级打分;如果 “主题与内容”这一项是在C等级打的分,那么“结构与表达”这一项就应该在D等级以下打分。
⑥作文已写够700字,但没有写完,只在“结构与表达”这一项酌情扣分,其余项正常打分。
⑦作文字数不够的情况,作如下处理:
不足200字的,“主题与内容”和“结构与表达”在E等级打分;“书写与标点”在C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0分。
介于200到3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9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D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在C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7分。
超过300不满4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12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和“书写与标点”可在C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25分。
超过400不满5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16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C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在B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32分。
超过500不满6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21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B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正常打分;总分不宜超过40分。
超过600不满700字的完整作文,除“主题与内容”这一项不打满分外,其余各项可正常打分。
以上字数不够的作文,打分时可根据作文内容、书写情况等在给出的标准上略有浮动(极少数字数虽少但基本完整、写得精炼的作文给分可以有较大上浮)。
⑧宣扬淫秽丑恶现象的作文,各项均在E等级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0分。
⑨与题目(或材料)毫无关系或可以确证为抄袭的作文,“主题与内容““结构与表达”均在D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正常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5分。整体抄袭前面阅读文段,或大量摘抄前面文段内容凑数的作文,总分不超过5分。
⑩其他扣分说明:缺标题扣2分;满400字而不足7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
(三)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目
类别
主题与内容(25分)
结构与表达(20分)
书写与标点(5分)
A
(21—25分)
主题:①主题(或观点,下同)鲜明。②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③对事物、现象、问题等有较为理性、深刻的认识。
内容:①内容切合题意。②能围绕主题选用适当、比较充分、比较新颖的素材。③记叙文能做到写人、叙事、写景等生动鲜活,有一定的现场感。议论文能做到论证充分,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
(17—20分)
①记叙文能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记叙顺序,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议论文结构严谨,论证比较严密,论述层次清楚。
②记叙文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文能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③
(5分)
字体基本工整,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能恰当使用标点来表情达意。没有错别字。
④抒情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说理比较严密,能令人信服。
语言准确、简洁、有表现力(记叙文叙事描写有现场感、画面感,能自然地表情达意,感染读者;议论文语言具有一定的形象性,逻辑严密,有说服力)。
④无明显语病和堆砌华丽词句凑数现象。
B
(16—20分)
主题:①主题明确。②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③对事物、现象、问题等有较为理性的认识。
内容:①内容切合题意。②能围绕主题选用适当的、比较充分的素材。③记叙文能做到叙事具体生动;议论文能做到论证比较充分④记叙文有真情实感,议论没有明显的禁不起推敲的地方。
(13—16分)
①记叙文结构完整,写作顺序合理,有详略之分。议论文论述层次清晰,论证比较严密。
②记叙文能恰当使用表达方式,议论文能恰当使用论证方法。
③文从字顺,语言比较简洁,能自然而恰当地表情达意。
④语病很少,较少无意义、不恰当的堆砌。
(4分)
字体易辨认,书写规范,卷面大体整洁,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有个别错别字。
C
(11—15分)
主题:①有主题(或观点)。②价值取向合乎情理。
内容:①符合题意。②能大致围绕主题选用素材。③叙事比较清楚;议论尚能言之有理。
(9—12分)
①记叙文结构完整,能把事情说清楚,分得清重点。议论文论述层次基本清楚。
②语言基本通顺,有两三处病句或表意不清的地方,或者有在作文开头和结尾用无意义的排比句凑字数的现象。
(3分)
字迹清楚,错别字不超过3个,涂改不很多,标点符号不很规范。
D
(6—10分)
主题:①看不出主题是什么。②价值取向不够健康(不在于作文内容是否表现了人性、社会中的阴暗丑恶现象,而在于是作者对这些现象的判断与认识是否理性,是否背离了普世价值)。
内容:①不太符合题意。②内容非常空洞(主要包括两类:内容过于单薄贫乏,通篇堆砌过多套话废话或大量无关内容;作文虽完整,但字数太少)
③记叙文中心不明,叙事不清;议论文观点模糊,或论据不能证明论点。
(5—8分)
①记叙文没能把事情说清楚,或者完全主次不分。议论文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楚,论据与论点之间没什么关系。
②病句和表意不清的地方较多,读起来觉得不通顺或表意含混不清。
(2分)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脏乱,标点符号使用随意。
E
(5—0分)
主题:①让人不知所云。②价值取向不健康、不正常、甚至完全错误。价值取向出现严重错误(指赞美、宣扬假、恶、丑、邪等不良的现象或心理。)
内容:①完全不合题意,与题目无关。
②无中心,内容散乱,让人不知道在写什么。③可以确定为抄袭的作文。
(4—0分)
①结构不完整,不足200字的残篇(没写完的作文)。
②语言不通,辞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
(1—0分)
字迹不易辨认,错别字多,卷面杂乱,不会区分标点符号。
(四)评卷说明
作文阅卷为双评;评卷时作文为分项打分,系统自动合成总分。请老师们认真研读作文评分标准,熟悉并准确把握评分标准中每一分项每一等级的打分区间和具体要求。希望老师们逐渐养成分项打分的习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在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外任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有另一处住所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金谷涧)距离城中十里地,(地势)有的高峻、有的低下,有清澈的泉流和茂密的树林,各种
果树、竹子、松柏、草药之类,没有不齐备的。又有加工粮食的水碓,养鱼池,土窟等,那些用来赏心悦目的东西也都具备了。当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回长安,我与众贤士一起给他送行,到涧中去。白天黑夜地游乐欢宴,多次变更宴坐之地。有时登高临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当时把琴、瑟、笙、筑一起载于车中,众人在路上同时演奏。等到了住地,让他们与鼓吹轮流顺次演奏。于是众贤士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有作诗不成的人,就罚酒三斗。感慨生命的短暂,对不知何时就会到来的死亡感到恐惧。因此一一列举当时人的官号、姓名、年纪,并把他们所写的诗著录在后面。后世的爱好诗文的人,大概会览阅吧!参加游宴的一共有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五十岁,是其中为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