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拗(niù) 惫懒(bèi) 吮吸(yǔn) 盥洗(guàn) 庠序(xiáng)
B. 錾银(zàn) 榫头(sǔn) 桌帏(wéi) 敕造(chì) 巉岩(chán)
C. 蹙缩(cù) 歆享(xīn) 讪讪(shàn) 崔嵬(wěi) 两靥(yè)
D. 喧豗(huī) 商贾(gǔ) 幽咽(yàn) 纨绔(kù) 拘泥(nì)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通过音义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A项,“吮吸(yǔn)”应为“吮吸(shǔn)”; C项,“崔嵬(wěi)”应为“崔嵬(wéi)”;D项,“幽咽(yàn)”应为“幽咽(yè)”。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字音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潦倒 侯爵 峥嵘 馔玉 孝悌 委曲求全
B. 寒喧 砯崖 马嵬 猿猱 杜撰 渚清沙白
C. 悯然 放诞 嫡亲 尾鳍 霄柝 揣揣不安
D. 踌躇 环佩 杜撰 洿池 驯熟 雕梁画栋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通过语音辨析、字形辨析、语义辨析、结构辨析、语境辨析等方法判断用字是否正确。B项,“寒喧”应为“寒暄”,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C项,“霄柝”应为“宵柝”
,指巡夜的梆声;“揣揣不安”应为“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D项,“环佩”应为“环珮”,古人所系的佩玉,后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饰。故选A。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同学聚会给老师的邀请函:“老师的深恩我们依然铭记于心。敬爱的老师,我们都想再次倾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
B. 教师节来临,学生发给老师的短信:“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
C. 自主招生推荐信:“兹有我校高三(17)班李华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担任校刊《群芳》主编,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垂青。特此推荐。”
D. 某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关于改造网络电视线路的通知:“5月6日市广播电视局网络电视服务中心将派人到各户安装网络电视入户盒,各户得留个人,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A项,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句中用来指学生听老师的教诲,使用不得体。可改为“聆听”。B项,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句中用来指请老师指出自己的不足,不得体,可改为“指出”。C项,垂青:古时黑眼珠叫青眼,对人正视表示看得起叫青眼相看,“垂青”表示重视。句用来表示希望得到对方学校的重视,使用正确。D项,所给内容是通知,应使用书面语,“得留个人”是口语,不符合通知的语体要求,可改为“烦请留人”。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互联网视听平台的高速发展,网络文艺正在向精品化创作方向转型。未来,网络平台和创作者如何在 的网络文艺空间中留蓄发展活力?如何在 的网络文艺生态中坚守精神高地?(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愿为演技堪忧的流量明星、诚意缺乏的翻拍剧作买单。故事情节的打动人心、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制作水准的电影级别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是解决“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
在这个纪录片蓬勃发展的时代,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也已然成了声势浩荡的“引领者”。
近期,由陈晓卿执导的纪录片《风味人间》在豆瓣获得了9.3分。陈晓卿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照顾观众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展现美食的美学价值和中国人的细腻情感,是《风味人间》 的法则。”坚守高品质是互联网纪录片在竞争中悟出的道理,是取得成功的 。精品化创作的网络文艺,将成为滋养民众品性的无尽源泉和培育大众文化的坚实土壤。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网络文艺正确的打开方式。
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起云涌 泥沙俱下 始终如一 终南捷径
B. 风起云涌 参差不齐 始终如一 不二法门
C. 瞬息万变 参差不齐 一以贯之 终南捷径
D. 瞬息万变 泥沙俱下 一以贯之 不二法门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本使命是坚持深耕品质、精益求精的初心,关键路线是坚持精品化的创作传播
B. 坚持深耕品质、精益求精的初心使命是根本,坚持精品化的创作传播路线是关键
C. 坚持精品化的创作传播路线是关键,坚持深耕品质、精益求精的初心使命是根本
D. 关键路线是坚持精品化的创作传播,根本使命是坚持深耕品质、精益求精的初心
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主创团队的专业负责、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制播体的成熟健全,是破解“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
B. 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是打破“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
C. 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是破解“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
D. 故事情节的打动人心、主创团队的专业负责、制作水准的电影级别和制播体的成熟健全,是解决“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第一处,瞬息万变:形容形容变化很多很快,;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语境说网络文艺发展,选用“瞬息万变”。第二处,泥沙俱下: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语境说网络文艺生态,应为“泥沙俱下”。第三处,一以贯之: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始终如一: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语境说风味人间坚持的准则,应选“一以贯之”。第四处,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语境说是取得成功的好方法,应选“不二法门”;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语境,前面的句子是“未来网络平台和创作者┄留蓄发展活力?┄坚守精神高地?”,对应的主语是“初心使命”“传播路线”,排除CD;选项中“根本使命是┄初心”“关键路线是┄创作传播”主语宾语不搭配,排除A。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找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B项,搭配不当,“是打破┄利器”不搭配;D项,搭配不当,主语应为“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故选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石 榴
川端康成
一夜的大风,把石榴树的叶子都刮光了。
落叶在树根处围成了一个很圆很圆的圆圈。
清晨,仁子看见光秃秃的树干吃了一惊,而那落叶围成的圆圈又使她惊奇不已。她想,风本该把这些树叶吹乱的。
石榴树上还残留着一个饱满的石榴。
“来看呀!”她喊她母亲。
“我真把它给忘了。”她母亲抬头看了看石榴,然后走进了厨房。
这使仁子联想起她们的孤单处境。站在走廊上看,那石榴也是孤单的,像是被人遗忘了似的。
大约两星期前,仁子七岁的外甥来看她们。这孩子一下便注意到了石榴,于是爬到树上。这可使仁子嗅到了生活的气息。
“上面有个大的!”她在走廊里喊道。
“要是摘了这石榴,我就下不来了。”
是啊,手里拿着石榴要从树上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仁子笑了,外甥真可爱。
这孩子不来,她们是注意不到石榴的;在这以前,母女俩谁也没想起过石榴。
石榴原被遮掩着,现在能清楚地看到了。
在这石榴以及树底下围成圆圈的树叶里,似乎有着一种活力。仁子拿了一根竹竿把石榴打了下来。
石榴熟透了,里面的石榴籽像是要把它胀裂似的。她把石榴放在走廊上。石榴在阳光下闪着光,晶莹透亮,阳光仿佛从里面透射出来。
仁子心中泛起了一阵歉意。
大约十点钟,她上楼缝衣服。蓦地,她听到了圭吉的声音,虽然门关着。他好像在花园里,那声音显得很焦急。
“仁子,仁子!”她母亲喊道,“圭吉来了!”
仁子把线从针上抽了下来,再把针放进针插里。
“仁子总在念叨着您,说在您出征之前,很想再见见您。”她母亲说,“但是,未经允许,我们是不能去看您的。而您呢?总不来,总不来!今天,您来了,我们可高兴啊!”
仁子母亲要他吃了午饭再走,但是他没有时间。
“好吧,那至少吃个石榴,我们自己种的石榴。”她又喊起仁子来。
仁子在楼梯上止住了脚步。圭吉用眼神同她打招呼,仿佛只能如此而已。
圭吉的眼睛里流露出脉脉深情,石榴不禁从手里掉落到地上。
他们互相凝视着,脸上带着微笑。
圭吉从走廊里迎了上去。
“您多保重,仁子。”
“您也多保重。”
他又转过身同她母亲告别,然后走了。
仁子站在花园门口,久久地望着。
“他走得太匆忙了,”母亲说,“多好的石榴。”
石榴被圭吉遗忘在走廊上。
仁子十分清楚,是圭吉眼睛里充满深情的痛楚的时刻,石榴才掉到地上的。要不,他准把石榴掰开了。可是,石榴掉在走廊上,还是那么饱饱满满的。
她母亲把石榴拿到厨房里,用水洗了洗,递给仁子。仁子皱起眉头,把石榴推开,刹那间脸又红了,不知所措地接过石榴。
仁子见母亲注视着自己,知道要是不吃,母亲准会感到奇怪的。她心不在焉地嚼了几颗,一股酸味直酸到牙根。仁子感到了某种带苦味的幸福,像是全身都渗透了这种滋味。
她走到镜子前坐下来:“看看,我这头发,同圭吉告别时,就这么乱蓬蓬的。”
仁子简直能听到梳子的答话。
“你父亲死了以后,”母亲温和地说,“我很害怕梳头。每当我梳头时,就感到六神无主,好像你父亲就站在我身边似的,直待我稍稍清醒。”
仁子想到了她母亲吃父亲剩饭的习惯。忽然,心中有什么东西在翻腾着,一种幸福感使她几乎要哭泣起来。
母亲给她石榴,仅仅是舍不得把石榴扔掉,这是唯一的原因。她从来不喜欢随便扔东西。
因为内心充满了悄悄的幸福感,仁子在母亲面前感到害羞了。
她想,这可能是圭吉没有意识到的更好的告别,不管多长时间,她都要等他回来。
她看着母亲,落日的余晖照在纸糊的墙上。门那一边,母亲正坐在镜子旁。
仁子把石榴放在膝盖上,不敢再嚼了……
(选自川端康成《掌小说全集》,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绘了在寒风肆虐下树木凋零的景象,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凄清纯美的氛围。
B.
文章写到仁子父亲死后,母亲害怕梳头,来与仁子圭吉作类比,充分展现仁子内心的爱与痛。
C. 文中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两人刚见面又要分别时尴尬又羞涩的细腻感情。
D. 小说通过一段感人的分离场景表达了对爱情的珍惜和对战争的厌恶。
8. “石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是怎样围绕石榴展开情节的呢?请简要分析。
9. 文中在圭吉走了之后,多次提到仁子内心“幸福感”,这种“幸福感”究竟有哪些含义?请概括分析。
【答案】7. C 8. ①开篇写寒风中残存的石榴寓示着仁子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寂寞和凄清;
②仁子对饱满石榴的歉意,暗含了对美好之物易被疏忽的哀叹;
③圭吉将石榴掉落在地,为后文埋下了伏笔,暗示美好事物背后潜伏着夭殇的危机;
④仁子品尝和珍视母亲洗净后的石榴,表明经历磨难才愈发觉得美好的可贵。
9. ①仁子咬着圭吉留下来的石榴,有一种“带苦味的幸福”,是因为石榴是她爱人吃过留下的,但如今爱人却已经离去,不知何日再见。
②仁子想到母亲吃父亲剩饭的习惯,“有一种幸福感让她哭泣”,母亲让她吃圭吉留下的东西,说明母亲已经把圭吉当做仁子的丈夫,这是得到家长认可的幸福,但父亲已去世,自己的爱人又是否会安然无恙呢?
③因为“悄悄的幸福感”,仁子感到了害羞,这是一种少女纯情的体现,也表明了仁子对石榴的看重,对爱人痕迹小心翼翼的保存,静静等待爱人的归来。这是一种饱含悲与美的幸福。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 项,“尴尬又羞涩”不太合适,从文中细节上——“他们互相凝视着,脸上带着微笑”,“站在花园门口,久久地望着”可以看出,两人分别时更多的似乎是一种兴奋、激动,并且有点儿紧张的感觉,“羞涩”似乎有一点,但“尴尬”在这里并不适合。故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石榴展开情节的”,
考核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层次,然后归纳。本文以石榴为线索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从开篇到“像是被人遗忘了似的”,写大风吹落石榴树叶,发现孤零零的石榴,由石榴想起孤单的处境;第二层由“大约两星期前”到“仁子心中泛起了一阵歉意”,这一层中写了石榴饱满,“晶莹透亮”,把石榴当作了美好事物的象征,仁子对石榴的歉意,也就暗含了对美好之物易被疏忽的哀叹;第三层由“大约十点钟”到“还是那么饱饱满满的”,这一层重点写圭吉和仁子告别,“出征”表明圭吉要去打仗,石榴掉在地上,暗示美好事物美好事物背后潜伏着危机,为后文埋下了伏笔。第四层是余下的部分,写了母亲捡回石榴洗净给仁子吃,饱满的石榴给仁子的感觉却是酸的,它让仁子感受到了苦味的幸福,表明表明经历磨难才愈发觉得美好的可贵。考生依据这些分析,分点概括即可得出本题答案。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仁子内心的“幸福感”有哪些含义,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和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到文中出现“幸福感”的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第一次是在仁子嚼了几口石榴之后,“仁子感到了某种带苦味的幸福”,这里的“苦味”并不是实写,结合上文可知,这种“苦味”来自与圭吉的分别;第二次是在“仁子想到了她母亲吃父亲剩饭的习惯”之后,“一种幸福感使她几乎要哭泣起来”,仁子意识到,母亲让自己吃圭吉留下的石榴,就像母亲吃父亲的剩饭一样,表明母亲已经认可了她和圭吉的关系,因而她感到幸福,结合上文母亲对父亲的回忆,可知父亲已经去世,仁子也对即将出征的圭吉产生了担心。第三次是在仁子明白了母亲的心意之后,“内心充满了悄悄的幸福感”,“幸福感”前加上了“悄悄”二字,体现出仁子一颗少女之心,“把石榴放在膝盖上,不敢再嚼了”表现出她对圭吉留下的石榴的看重,再结合下文“不管多长时间,她都要等他回来”可知,这里的“幸福感”还包括她要静静地等圭吉回来。
【点睛】第1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10. 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
①谨庠序之教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 ⑤⑦⑧ B. ①③⑤ C. ③⑥⑦ D. ②④⑤
11.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2. 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
A.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答案】10. A 11. B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①“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地从事;②“王”,名词做动词,称王;③“树”,名词做动词,种植;④“衣”,名词做动词,穿;⑥“生”“死”,动词做名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A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B项,前一个“以”,介词,拿、用;后一个“以”,介词,按照。C
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比。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本题中,“申之以孝悌之义”是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A项,“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B项无特殊句式;C项,“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是于刺人而杀之何异”;D“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应为“以桑树之”。故选B。
【点睛】第3小题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特殊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分析时要注意结合句子特征进行,还可以依据固定结构来判断,如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有“唯……是”等;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为”“见”“于”“见……于”等;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等。
参考译文: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B.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C.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D.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
B. 棺,棺材,常见以木、铜、石等物料制造,分内棺和外椁,棺: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C. 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D. 荆州,九州之一,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冀州、兖州、扬州、徐州等九大行政区,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凿齿才干突出,很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得到桓温的优厚待遇。
B. 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C. 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D. 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意愿,于是被降职为户曹参军。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
(2)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答案】13. A 14. A 15. D
16. (1)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杀,无法使尸骨返乡。
(2)又过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想要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告中止。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星人”是名词,“大喜”“诣温”“别”的主语都是“星人”;“温”是人名,指桓温,“问”是桓温的行为,“去意”指星人离去的本意,故“诣温别”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再比较A、D两项,“笑曰”的主语应是“温”,故“温笑曰”前应断开,排除D项。原文标点: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答案为A。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错,中央机关和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故选A。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错误。选项对应信息为“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意思是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生平所未见。”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明确地表达”。故选D。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被命”,奉命,受命;“远下”,远道而来;“受旨”,接受旨意,奉旨意;“自裁”,自杀;“今受旨自裁”省略句,应为“今受(桓温)旨自裁”;“无由”,无法;“致其骸骨”,使尸骨返乡。(2)“寻”,不久;“反正”,回归到正道上,回归东晋;“征”,征召;“典”,主管,“典国史”,主管撰写国史;“会”,适逢;“卒”,死。“不果”,没有结果,指事情中止。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习凿齿,字彦威。习凿齿年轻时就颇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荆州刺史温召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在桓温面前夸奖他的才干,桓温便升迁他为西曹主簿,关系亲密,待遇优厚。当时桓温有野心异志。将蜀地一位通晓天文术数的星人请来,夜里握住他的手询问国家命运气数的长短。星人道:“国运绝无忧患。到五十年以后就难以预测了。”桓温不高兴,便不再追问。过了一天,桓温送给星人绢一匹,钱五千文。星人便急忙奔告习凿齿说:“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杀,无法使尸骨返乡。因为足下仁厚慈爱,请为小人备棺立碑安葬于黄土。”习凿齿问其缘故,星人说:“桓公赐绢匹,是让小人自杀,钱五千,是置办棺材之费。”习凿齿说:“足下差一点因误会而死!足下曾听说过懂天象,知吉凶有不杀之义吗?这是用丝绢跟足下开个玩笑,赐钱是供路途费用。这是让足下离开回乡而已。”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辞别桓温。桓溫询问他离去的本意,星人以习凿齿之言作答。桓温笑道:“习凿齿担心足下因误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误解而得生。然而这真是三十年白读儒书,不如一问习主簿。”
习凿齿多次升迁,任别驾从事史。桓温出兵征战,习凿齿有时跟随行军有时留守,所任职务,常常处在机要之位,任职理事颇有功绩,擅长写书信论议,桓温十分器重信任他。当时著名的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皆与习凿齿交情深厚。后来习凿齿奉桓温之命出使至京师,当时做丞相的简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生平所未见。”与桓温旨意大为不合。因此被降职为户曹参军。当时有个僧人释道安,俊逸善辩有高才,从北方到荆州,与习凿齿初次会见。释道安道:“弥天释道安。”习凿齿应声道:“四海习凿齿。”当时人认为这是绝妙对句。
当时桓温图谋篡位,习凿齿居襄阳郡里,著写《汉晋春秋》载定正逆来节制桓温,书起于汉光武帝,终止于晋愍帝。一直到襄阳被前秦苻坚占领,苻坚平素多闻习凿齿的大名,便用轿子将习凿齿与彝道安一起送到长安。相见后,与他交谈,十分欣赏他。赐赠礼物非常丰厚。又因为习凿齿跛足,苻坚给各镇的文书中说:“从前晋朝司马氏平定吴国,利在获得陆机、陆云二位才士;今日我平定汉南,所获得仅仅是一个半人而已。”不久习凿齿因病返回襄阳。又过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打算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告中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闻泉
李咸用
浙浙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响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17.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第一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状态,其中“梦初惊”写泉声将睡梦中的诗人惊醒后引起的心理反应,该句对其刻画的惟妙惟肖。
B. 诗歌第二句用“窗”的“幽”和“枕簟”的“清”描写居室的幽深安谧以及诗人卧具的洁净,以此营造出一种清幽、恬静的意境。
C. 诗歌颔联用“无人”和“只有”对比,“无人”写没有人与诗人一起欣赏美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只有”表现出山间景色的美好。
D. 尾联画龙点睛,诗人不愿意用琴声来比喻听到的泉水声,害怕这样会失去泉声的意味,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的思想。
18. 有人评价这首诗“传‘闻’字之神”,诗歌哪一联表达了“传‘闻’字之神”?请简要分析
【答案】17. C 18. ⑴闻泉,即听泉,诗歌的颈联紧扣题目中的“闻”字来写景,传出了“闻”字之神。
⑵诗人运用想象的手法,听到泉水声音的急速,想象着泉水在岩石上曲折流淌的样子;听到泉水声音的低缓,想象着泉水在平坦的石头上流淌的景象。
⑶ 视听结合,用视觉描写听觉(通感)紧扣“闻”字描写泉水奔流于悬崖、低谷的景象,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具体生动,绘声绘色。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C项,“表现出诗人的孤独”表述错误。“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意思是没有人和诗人一起听泉,只有天空中月色明朗,描绘的是听泉人所处的环境,“无人”表现的应是夜深人静的状态。故选C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诗歌哪一联表达了“传‘闻’字之神”
,并做分析,考生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传‘闻’之神”,然后仔细阅读全诗,找出相关诗句,再从手法和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闻”是听的意思,诗歌的标题为“闻泉”,也就是听泉的意思。“传‘闻’之神”,就是能够紧扣住“闻”字来写,传达出“闻”的神韵。本诗最能体现“闻”之神的是颈联“急响穿岩曲,低应过石平”,从内容上来看,这两句是写诗人通过听到的泉声,想象泉水流淌的情景,意思是泉水快速地在岩石上曲折地流淌着,发出响声,水声变得低缓,应是正从平坦的石头上流过。从手法上来看,本诗的标题是“闻泉”,诗人应写听到的声音,但这一联中,诗人凭借听到的泉声的“急”“低”,想象泉水“穿岩曲”“过石平”,描写出泉水奔流于悬崖、低谷的景象,是用视觉来描写听觉,采用的是视听结合的手法,既绘声又绘形,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闻”之神。
【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首联内容及人物形象,B项鉴赏诗歌语言,C项鉴赏诗歌手法、情感及语言,D项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
(3)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在《登高》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之多,悲愁难遣的状态。
(4)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大的人只要“__________________”就以之为师;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只要“__________________”也要以之为师。
(5)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呕哑嘲哳难为听 (2). 如听仙乐耳暂明 (3).
(2)别有幽愁暗恨生,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 (3)艰难苦恨繁霜鬓,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7).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8).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9). (5)但见悲鸟号古木, (10). 雄飞雌从绕林间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呕哑、嘲哳、暂、幽、繁、鬓、潦、雌、绕。
20.好的广告词,除了写作技巧外,还包含着广告人的营销意识。请分别指出下面两则广告词用语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①我太满意,我太太满意,我太太太满意。——房地产公司广告词
②您的健康是天大的事情。——“天大”制药广告词
【答案】①巧用反复和叠用手法,强调了“满意”的程度;“太太”一词语带双关,既指妻子,又是程度副词“太”的叠加以表示非常满意。广告词以消费者口吻,夸赞房产质量,凸显了广告人的服务意识。②“天大”一词语带双关,既指“天大”制药商家,又用夸张(比喻)手法,凸显民众健康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商家“为您服务”的民本思想。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分别指出下面两则广告词用语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广告词的语言特点。经典广告词的语言特点:1、巧用修辞手法。恰当使用比喻、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使广告词生动形象,增强宣传效果。2、注重押韵,读来上口,易记易诵。3、简洁明了。既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又便于记忆,加深印象。4、巧用成语、熟语,化为己用。5、巧用多音多义字,利用汉语词汇音义的相关性进行比附、暗示。6、强调产品的特殊功效。7、突出个性,彰显竞争对手没有的特色。根据题干的提示,在回答本题时,手法上,要指出该广告词的写作技巧;内容上,要透过广告的内容,答出该广告词中广告人的营销意识。第①句是房地产公司广告词“我太满意,我太太满意,我太太太满意。”这句广告词中,从修辞角度看,连续说了三次“太满意”,是运用了反复和叠用的手法,是为了强调“满意”的程度。句中“太太”运用双关手法,既指妻子,又是程度副词“太”的叠加以表示非常满意。从广告人的营销意识来看,该广告词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消费者口吻来夸赞房产质量,表明了广告人的服务意识。第②句是“天大”制药的广告词,句中的“天大”一语双关,既指“天大”制药商家,又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凸显民众健康的重要性。从广告人的营销意识来看,“您的健康是天大的事情”这一广告词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商家“为您服务”的民本思想。
21.下面是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去向示意图,请有条理地进行概括,要求内容简明,表述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100字。
【答案】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去向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可以选择工作就业和自主创业两种方式;一种是延缓就业,可以选择考研究生或参军入伍;还有一种就是不找工作,在家闲置成为啃老族。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去向示意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示意图整体来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三种,一是“工作就业”“自主创业”;二是“考研究生”“参军入伍”;三是“成啃老族”。用概括性的语言,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准确表述即可。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2月18日10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以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几个片段:
①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②1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③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④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总有些生命,酣畅淋漓地恣意挥洒,哪怕遍体鳞伤;亦有些生命,宁静淡泊地安于一隅,哪怕无波无澜。前者挥洒人生的激情,后者只求内心的宁静。但无论是激情还是宁静,出世还是入世,辉煌还是淡泊,都是我们内心的选取,所求的,都是一份心底的安然,心灵的安适。
还记得那些轻裘缓带、不鞋而屐的文人吗?还记得那些“白眼向权贵,折枝为美人”的才子吗?还记得洛阳东市刑场上那曲大气磅礴、曲高和寡的《广陵散》吗?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在那片愁云惨淡的天幕下,阮籍、嵇康,还有那么多与他们一样的魏晋名士们,明明一个个都是当时之大才,却不愿循规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纵情狂歌、舍生忘死,生命,也随心绽放得如此灿烂,光耀千古。但是在那追逐自由的路上,必然也会有那大片大片浸透了鲜血的石板路吧。
他们,在避祸的同时,又满腹忧患,在践行理解的同时却又避免不了痛苦。可就算这样,也阻止不了他们追求自由与超然的心灵。就算那个年代战乱不断充满血腥,它们具有的那种洒脱,那种瑰丽,那份追求初心的执着,仍如一束阳光,穿透了唐宋的风尘、明清的阴气,带领我们探求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鼓励我们执着地爱恋生命,启发我们去寻找内心最本质的渴望与梦想。
“古来圣贤皆寂寞,”李太白不愧是一届诗仙,这话说得倒也不假,可毕竟,还是有些不同。你看那出关而去,一去杳然的老子;你看那四处奔波,劳碌一生的孔子;你看那逢遭贬斥、仕途不顺的苏轼;你看那古往今来的圣者,你便会明白,他们的寂寞,都源自于内心的选取。
庄子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因此宁可做一只楚国水田里“曳尾于涂中”的乌龟,孤守着自已心灵的月亮树;孔子为了心底的安然,甘愿在长年累月的游说中度过一生,做那黑暗王国中欲亮却再也明不起来的残烛;苏轼为了心灵的安适,笑立于逆境之中,纵然仕途不顺,也能于月下庭中信步闲游……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群孤独的人,这些饱满的灵魂!可纵使孤独、纵使寂寞,与他们,又有何干?在追求初心的路上,就算寂寞,他们,也甘之如饴。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这种寂寞,才令得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记住了这些寂寞的圣哲。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本次作文材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四个片段:①说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②强调的是实干;③说的是不能骄傲自满,要坚持梦想(不忘初心)继续奋斗;④强调的是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性。考生可围绕“实干”“坚持梦想”“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等角度写作,可以围绕材料写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感触,也可以写从材料中获得的感悟。立意角度参考:成功来自实干;脚踏实地,奋勇搏击;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坚定信心,才能愈战愈勇,取得辉煌;坚定信仰,行动才能有目标;等等。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