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0 KB
  • 2021-06-08 发布

内蒙古东联现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东联现代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 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 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 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C.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公平排斥平均主义。‎ D.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 B.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 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 D.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 B.生态创新理论并非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C.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 D.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传 道 聂鑫森 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 头发稀疏了,脚步迟缓了,精气神也散淡了许多,流年似水,曾经壮如牛犊的他说老就老了;儿女不在身边,家里除了老伴儿,就只剩下老两口的影子。‎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从小到老,他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钦服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颇有神韵。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看京剧光碟。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么,“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等滔滔不绝。‎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带了,只好敲门,并用京剧道白:“老伴儿,开门来!”‎ 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谁是你老伴儿?你的老伴儿是京剧!”‎ 他立刻接上话:“此言甚是!”‎ 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京剧团来到了古城,要连演十晚。头三晚的戏码是《文姬归汉》《群英会》《野猪林》。纪于天很欣赏这个剧目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衣,叶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他能不去一饱眼福和耳福吗?‎ 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上门来了。‎ 送票的叫牛金,40来岁,在本市一家公司当老总。他爹与纪于天是老同事,又在这条小巷里做了几十年的邻居。牛金平时回爹妈家不多,来去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讶:这父子俩是压根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 牛金坦言相告:“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别推辞。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待他过过戏瘾吧。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脚,想请您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您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或许他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纪于天笑了,说:“我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你想了解京剧,我愿意陪同,正好为国粹传道嘛!”‎ 牛金说:“那是,那是,这是戏票,头三晚的。我们在剧院碰面吧。”‎ 第一晚,牛金早早地到了剧院,和纪于天一起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文姬归汉》。散戏后,牛金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 ‎“纪伯伯,程派唱腔怎么听起来是这么个味儿?”‎ 纪于天说:“你问得好,程腔讲究若断若续、藕断丝连、缠绵悱恻,称之为‘鬼音’。它不是‘直’着出来的,而是走了一个曲线,音量似乎不大,但有力度,这个饰演蔡文姬的演员是地道的程派传人,功夫很深。”‎ ‎“哦。”‎ ‎“我虽是习老生的,平日程腔也听得多。比如剧中蔡文姬唱的‘荒原寒日嘶胡马,万里云山归路遐……’是西皮原板,我给你学学。”‎ 纪于天用手在桌上敲着板眼,尖起嗓子唱起来。唱到精彩处,牛金也学着喊一声“好”‎ ‎。纪于天笑得满脸放光。‎ ‎“小牛,明晚是《群英会》,演周瑜的小生和演蒋干的丑角最值得一看。”‎ ‎“我会准时到场的,纪伯伯。”‎ ‎“也许你从此就爱上京剧了。”‎ ‎“但愿如此!”‎ 第二晚,牛金在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戏演到一半,牛金的手机响了,他哼哼哈哈地通完话,抱歉地对纪于天说:“公司里有急事,来了份海外传真,我得去处理一下。纪伯伯,真对不起。”‎ ‎“明天去处理不行吗?”‎ ‎“人家等着答复哩,心为形役,没办法!”‎ 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像一尾鱼,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么好的戏,牛金半场退席,纪于天觉得很遗憾。过了一会儿,纪于天忘记了身边少了个人,专心专意地看戏,看得浑身发热,喉头发紧。‎ 第三天晚上,牛金没有来看戏。他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了,派他的一个部下来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 纪于天孤零零地看完了《野猪林》,旁边那个空着的座位,他总是忍不住去瞅瞅,心里也仿佛空了一大块。今夜,他怎么了?看京剧都分心,怪!‎ 走在回家的路上,见身前身后无人,纪于天唱起了剧中人林冲的一段“反二黄散板”,声腔凄凉悲切:“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纪于天夜晚在剧院看完戏后,到了家门口发现忘带钥匙,敲门时受到老伴儿的责备和埋怨,‎ 说明老伴儿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非常反感。‎ B. 牛金平时工作繁忙,每次回父母家都是来去匆匆,且从来不看京剧,这次利用接待美国客 商的契机,他主动接触京剧,希望借此更好地与华裔客商洽谈业务,投其所好,让客商签 下合同。‎ C. 作者在文中引述京剧经典剧目和唱段,还借小说人物之口对京剧流派风格进行了精当点评,‎ 这样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D. 本文注重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眨眼间就不见了”‎ ‎“浑身发热,喉头发紧”等描写生动形象,十分传神。‎ 5. 文中写牛金三次“看戏”的经过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 小说在刻画纪于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 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 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选自2017年1月 16日中国报告网,有删改)‎ 附图:‎ 近五年我国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及销售收入情况 材料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中药出口额的33%。‎ ‎(选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海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选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 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选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表明,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成药 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 B. 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 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应当 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A. 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 ‎ 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中医走出国门。‎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材料一用图表直观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 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B. 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了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情况,体现了 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C. 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 医的优势,点明中医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 D. 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 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 E. 材料一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的角度报道时效性较强的内 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6.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 么建议?请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除吏部主事,进员外郎。六年冬,京师地震,上疏陈时政阙失。忤旨,不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吏部已议留,帝竟以前疏故,黜为平阳通判。迁浙江佥事,辖杭、严二府。宸濠①令内竖②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其仪宾③托进贡假道衢州,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主市舶,张玉管营造。爪牙四出,民不聊生。邦奇疏请禁止,又数裁抑堂。‎ 邦奇闵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作歌哀之。堂遂奏邦奇沮格上供,作歌怨谤。帝怒,逮至京,下诏狱。廷臣论救,皆不听,斥为民。起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居四年,引疾归。中外交荐,以故官起督河道。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拜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致仕归。三十四年,陕西地大震,邦奇陨焉。赠太子少保,谥恭简。邦奇尝庐居,病岁余不能起。邦靖药必分尝,食饮皆手进。后邦靖病亟,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及殁,衰绖蔬食,终丧弗懈。乡人为立孝弟碑。‎ ‎(选自《明史·韩邦奇传》,有删改)‎ ‎[注] ①正德二年,宁王朱宸濠贿赂宦官,密谋起兵。②内竖,指宦官。③仪宾,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玄孙女婿的统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 西巡抚任洛换官 B.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 西巡抚任洛换官 C.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 ‎ 西巡抚任洛换官 D.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 西巡抚任洛换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例如“除臣洗马”;“除”在文言文中与“迁”“拜”“授”‎ 等意思相同。‎ B.“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刑部”为六部之一,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其主官称为刑部尚书。‎ D.“庐居”也称“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在其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服丧的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邦奇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京师发生地震之后,邦奇上书指出了当时政治上的弊端,‎ 违背了皇帝的心意,没有得到回复,后来还因此遭到贬黜。‎ B. 韩邦奇恪尽职守,遇事明察秋毫。他任浙江佥事时,识破了宁王朱宸濠的奸计,遣散了聚 集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严词拒绝了朱宸濠仪宾假托进贡借道衢州的请求。‎ C. 韩邦奇为民请命,同情关心百姓。王堂等四名宦官的爪牙四处搜刮,弄得民不聊生,韩邦 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并作诗表达对宦官为害百姓的忧虑。‎ D. 韩邦奇以孝悌为重,兄弟感情深厚。他因病不能起床时,得弟弟周到照顾;后弟弟病重,‎ 他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三个月,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5分)‎ ‎(2)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寄荆州张丞相①‎ 王 维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②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注]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他对王维有知遇之恩,曾举荐王维为右拾遗。王维写此诗时,张九龄已被奸相李林甫排挤出朝廷,贬到荆州担任长史。②艺植:栽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所思竟何在”借用乐府诗语调,用一个反问句开篇,显得情韵绵绵。‎ B.“怅望深荆门”中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诗人遥望故人的神情如在眼前。‎ C.“举世无相识”追忆往事,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这一略显夸张之语更强调了张丞相 的知遇之恩。‎ D.“终身思旧恩”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赏识、提拔自己的感激之情。‎ ‎15. 诗歌尾联表达感情时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二)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句子是 , 。(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 (2) 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 阁序》中的:“ , ”。‎ (3) ‎“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安慰的苦 况。(李密《陈情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中国的目的是要创造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希望这些国家可以在经济发展和公共交通上同中国连为一体,互帮互助,缔造整个地区的商业氛围、和平氛围。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非常艰难:____________,我们应该正视它们。‎ A.存在一定的风险挑战是正常的,因为一路一带涵盖众多的国家。‎ B.一路一带涵盖的国家众多,肯定存在一定的正常风险挑战。‎ C.存在一定的风险挑战是正常的,一路一带涵盖的国家毕竟这么多。‎ D.一路一带涵盖的国家众多,存在一定的风险挑战是正常的。‎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 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 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 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④苹果和三星手机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手机市场的再规划 也迫在眉睫。‎ ‎⑤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 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⑥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安保和反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疲软、福利水平较高,法国已经捉襟见 肘的财政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新型列车具有再生制动功能,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可以回馈电网或者被相近的车辆吸 收,实现环保节能。‎ B. ‎“国际旅游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开幕,会议围绕“新互联、新供给、新体验”的旅游热点 话题为目标进行研讨,共谋行业发展新篇章。‎ C. 为充分发挥人民政府广纳群言、广集民智的作用,即日起,政府面向全市征集八届一次会 议提案线索,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建言献策。‎ D. 他原本对本次画展充满期待,但发现大多数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还基本上差强 人意。‎ 19. 下面的文稿在表达和形式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5分)‎ 通 告 为保障春节期间用电通畅,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宣布如下:‎ 维护将于2018年1月10日7时至19时施工。涉及范围:东到云中路,西到牧马路,南至长征街,北至雁门大道。‎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以理解和支持。‎ ‎2018年1月5日 忻府区电力公司 20. 下面是某校“校园诗会”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 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四、 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一次作文竞赛中,有超过两成的学生在《家长的“陋习”》一文中抱怨“他们陪伴太少 了”;在杭州,一所学校专门设立“抬头日”,希望家长每个月能有一天放下手机,全心全意 陪伴孩子……‎ 媒体聚光灯下,家长们纷纷吐槽:陪作业产生焦虑症,天天“累成狗”;沟通出现代沟,‎ 也是一种缺少陪伴。家长的陪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代人陪伴一代人,生活中这样 的陪伴必不可少。‎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围绕“陪伴”这样主题写一篇文章,想象把它 装进“时光瓶”,留待10年后你的生日的那一天开启,给那时的你的父母或你自己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东联现代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解析:选A B项,“过于绝对”。原文提及的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并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的结论。C项,“扩大范围”。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D项,“曲解文意”。“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有误,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与前代持平”。‎ ‎2.解析:选A A项,“混淆关系”。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 ‎3.解析:选D 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区别”,意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而非“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 ‎4.解析:选A “老伴儿的责备和埋怨”并不能表现出“老伴儿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非常反感”。‎ ‎5.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情节作用)的能力。应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回答设置此情节的作用。牛金三次看戏的过程,就是纪于天向他传授国粹之道的过程,牛金由积极热情到第三次不再来,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在人物形象上,通过三次看戏的描写,将纪于天痴迷京剧的形象和牛金借助京剧赚钱的功利形象做对比。在情节上,增强了整个小说情节的波澜。‎ 答案:①牛金“看戏”一波三折,详写其过程可使小说情节富有波澜,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便于在对比与衬托中刻画人物性格,热心传道的纪于天和追求功利的牛金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③借牛金“看戏”来交代纪于天“传道”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表现小说主题。(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6.解析:回答此题,应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抓住纪于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文章开篇写他年届古稀酷爱京剧,然后写他与老伴儿叫门的一段对话,展现他的风趣幽默,最后总结说“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文中还说“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后文重点讲述他给牛金传京剧之道的故事,这都体现了他的待人热情。‎ 答案:①幽默风趣。纪于天晚年生活充实,说话幽默,是一个“有意思”的人。②痴迷京剧。纪于天从小酷爱京剧,直到老年仍不改初心,是一个有着多年积累、水平较高的京剧票友。③待人热情。纪于天积极弘扬国粹艺术,从不拒绝别人的请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传承国粹之“道”。(每点2分)‎ ‎7.解析:选C “国际话语权丢失”于文无据,原文强调中医药要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并非说国际话语权已经丢失。‎ ‎8.解析:选AD B项,“都引用了精确数据”错,材料四有些数据是“据不完全统计”而得出的;C项,“点明中医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说法不当;E项,两则材料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并不一样,且“报道时效性较强的内容”错,材料一报道的新闻事实时效性不强。‎ ‎9.解析:四则材料中,材料一介绍了我国中医药发展概况,材料二、三提到了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其中材料二提到中国在世界植物药市场上的国际地位不容乐观,材料三提到中药秘方流失,中药商标被抢注,专利被抢先申请等问题。其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解决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等问题。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材料三已经给出答案“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等。‎ 答案:最关键问题: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2分)‎ 原因:只有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挥我国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才有可能顺利地解决相关的国际地位、海外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等问题。(1分)‎ 建议:增强法律意识,做好秘方保密工作,利用相关的法律,积极保护知识产权。(1分)‎ ‎10.解析:选C 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句子,然后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句中,“姑息”为“事”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是“命”的内容,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 ‎11.解析:选A “迁”是官职变动,与“除”意思不同。‎ ‎12.解析:选B “遣散了聚集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理解错误,应是遣散了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而在杭州天竺寺聚集的上千人。‎ ‎13.答案:(1)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官吏,一并涉及韩邦奇。(得分点:“会”“劾”“及”各1分,大意2分)‎ ‎(2)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有法度,有关部门的官员进献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俸粮换一斤肉。(得分点:“严肃”“间日”“易”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韩邦奇,字汝节,是朝邑人。父亲韩绍宗,福建副使。韩邦奇考中正德三年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晋升员外郎。正德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韩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上的过失。违背了皇帝的心意,皇帝未予答复。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官吏,一并涉及韩邦奇。吏部已经商定留用韩邦奇,皇帝最终因为之前的那篇奏疏,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任浙江佥事,管理杭、严二府的事务。宁王朱宸濠派遣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上千人,韩邦奇立即遣散了他们。朱宸濠的仪宾假托进贡借道衢州,韩邦奇质问他说:“到京城进贡应当沿江而下,为什么要从此处借道?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好欺骗的。”当时在浙的宦官共四个人,王堂为驻军防守,晁进督管织造,崔 主理市舶,张玉掌管营造。他们的爪牙四处搜刮,百姓都无法生活下去了。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又多次遏制王堂。‎ 韩邦奇忧心于宦官搜刮富阳的茶鱼为害百姓,作诗哀叹。王堂于是上奏说韩邦奇阻止对皇上的供给,写诗埋怨、诽谤。皇帝发怒,把韩邦奇押解到京城,关进了监狱。朝中大臣上书阻止,皇帝都不听取,最后韩邦奇被罢官为民。韩邦奇被任为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察安抚宣府。进京协助管理都察院的事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察安抚辽东。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韩邦奇一向很有威严和声望,请求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叛乱。皇帝当时正实行姑息政策,没有答应,命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调换官职。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有法度,有关部门的官员进献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俸粮换一斤肉。过了四年,告病回乡。朝廷内外不断有人推荐,他又以原有官职出来督察河道事务。后来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被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协助朝廷的军政大事。退休回乡。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地区发生大地震,韩邦奇在地震中丧生。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恭简。韩邦奇曾经在墓旁结庐服丧,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他的弟弟韩邦靖送药一定亲自先尝,饮食都是亲手送上。后来韩邦靖病重,韩邦奇日夜守着弟弟哭泣,三个月不解衣休息。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一直到守丧完毕也不懈怠。乡人为此立了孝悌碑。‎ ‎14.解析:选A A项,“反问句”错误,应该是“设问句”。‎ ‎15.答案:①融情于景。诗人寄思念之情于南飞的大雁,但鸿雁飞尽,无人寄书,表达了诗人深情难寄的痛楚。②采用疑问句式。怎样才能将我的思绪传于远方的故人呢?意指没有办法传达情意,写出了诗人的无奈与隐痛。(每点3分)‎ ‎16.(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7.解析:选D 下文“它们”应指“风险挑战”,故前句的强调重点自然就应该是“风险挑战”,排除A、C两项;“正常”修饰“风险挑战”不合适,排除B项,选D项。‎ ‎18.解析:选D ①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②妄自菲薄:形容过分地看轻自己。用错对象。③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不合语境。④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符合语境。⑤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望文生义。⑥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符合语境。‎ ‎19.解析:选C 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实现环保节能”后加“的目标”;B项,句式杂糅,“会议围绕……为目标进行研讨”杂糅,应改为“围绕……进行研讨”或“以……为目标进行研讨”;D项,成分赘余,“基本上”与“差强人意”赘余,删去“基本上”。‎ ‎20.解析:考生需要掌握应用文的格式,如落款单位应在日期之上。还要考虑语言表达是否得体,如从文体的角度看,作为一篇“通告”,不应用“宣布”;从谦敬辞的角度看,不应用“贵用户”;从语境来看,应是“深表歉意”。‎ 答案:(1)“宣布”改为“通告”“通知”或“公告”‎ ‎(2)“维护……施工”改为“维护……展开”或“维护……进行”‎ ‎(3)“贵用户”改为“您”“各位用户”或删去“贵”‎ ‎(4)“不安”改为“歉意”‎ ‎(5)落款单位应在日期之上(每处1分)‎ ‎21.解析:解答此题,要注重构思图的层次和顺序问题。这个构思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这次活动的主题,第二层分为“宣传准备”“主要活动”和时间“9月中旬”,第三层主要介绍“宣传准备”和“主要活动”包括的内容。具体分析时,可以从“主题为‘庐州唱月’”开始,先写时间,再写“宣传准备”阶段的内容,最后写“主要活动”的内容等。‎ 答案:主题为“庐州唱月”的校园诗会拟定于9月中旬举行。(2分)准备阶段利用海报、校报和校园网进行宣传;(2分)主要活动包括原创诗歌评选、诗歌诵读和诗歌微讲座。(2分)‎ ‎22.【写作指导】‎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尤为重要。本次写作属任务驱动作文,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如10年后生日时写给父母或自己、以“陪伴”为主题等;同时写作上也有较大的自由空间,既可回忆有关陪伴的往事,表达真挚的情感;亦可谈父母陪伴的意义价值,或写“陪伴缺失”“不当陪伴”现象的原因及危害后果。等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