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二年级升级考试
语文
命题人:张学真 2017年6月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包括第I卷(阅读题)和 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对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等有着制约作用。但要做到“民心相通"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美国学者亨廷顿有“文明的冲突”理论,在西方世界影响巨大。按这个理论来看,丝路沿线国家国情差别较大,历史文化各异,现实诉求不一,要获得国家间的深度认同与持久合作凡乎不可能。不过,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丝路文明重要遗存敦煌吐鲁番文献就很能说明问题。
通过丝绸之路这条狭长而神奇的丝路走廊,东西方文明进行了长期的对接与交流,敦煌、吐鲁番成了中外文化交汇之地。据不完全统计,敦煌文献总数近7万号,吐鲁番文献 总数约3万号。其中,汉文写卷占绝大多数,还有不少怯卢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阗文 等文字的文献,涉及多个国家多种久已失传的民族古文字。
当时丝路沿线流行的种种宗教信仰,几乎都在敦炫吐鲁番文献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表现了不同宗教的包容共存。这些文献中,除了汉文、西夏文、蒙古文等佛教典籍,也不乏祆教、摩尼教等源自西龙的丝路沿线地区流行的宗教文献。特别是一些双语并存的宗教 文献,往往蘊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元朝时新疆地区虽然渐趋伊斯兰化,但仍有许多回鹘人保持着传统的佛教信仰,像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大量《金藏》本汉文佛经残叶,不少残叶的天头、行间都带有回鹘文批注。
敦炫地处西北边陲,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环境。敦煌文献中 保存有翻译成吐蕃文的《尚书》写卷和《春秋事语》写卷,以及出自唐代翻译大师吐蕃僧人法成的汉、藏文经卷,堪称汉、藏文化交汇融合的难得佳证。大唐君王倡导宗教和谐共生,儒、释、道逐渐从三教争衡趋向三家融合,如唐玄宗“御注”的《孝经》《金刚经》《道德经》注本在敦炫文献中都有发现。敦煌本是佛教俜播的重镇,佛教文献固然是敦煌文 献的主体,但也保存着许多儒家、道家经典,像藏经润出土的一些《道德经》唐写本甚至 出自僧人之手。
敦煌藏经洞除了有大量雅文化书藉外,还有几乎以原生态形式保存下来数量至夥的俗文化写本,如最早的词集《云谣集》,古代讲唱文学作品‘‘变文”等。雅俗文化在敦煌文献 中有着密切参透与融合。如久已失传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虽出自文人之手,但由于其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在当时脍炙人口,还被当作敦煌寺学学生的教本。雅俗文化的融合,使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化,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可从中获得启迪。
总之,敦煌吐鲁番文献数量庞大,内容各异,但文化的交汇、文明的融合绵延千载,一以赏之,推动着丝路沿线地区的多样化发展,呈现出不同文明和谐共存、交流互鉴的丝路精神,这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好“民心相通”工程,能更好地解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等问题,促使沿线国家团结起来。
B.敦煌吐鲁番文献数量庞大,涉及多种文字,包栝多个国家多种巳失传的民族古文字,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对接与交流,交汇共存。
C.敦煌吐鲁番文献中除了汉文、西夏文、蒙古文等佛教典籍外,也有祆教、摩尼教等世界各种宗教文献,反映了不同宗教的包容共存。
D.敦煌吐鲁番文献所反映的文化交汇、文明融合的状况,所表现的丝路精神,为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实施提供了借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中外商人在狭长而神奇的丝路走廊奔走,东西方文明也在这里碰撞融合,敦煌吐鲁番文献正是这些文明交流交汇的实物见证。
B.《金藏》本汉文佛经残叶的天头、行间带有回鹘文批注,可看到元时吐鲁番地区佛教气氛之浓,和新疆其他地区趋伊斯兰化不同。
C.敦煌文献的主体是佛教文献,也有许多儒家、道家经典,其中一些《道德经》还出 自僧人之手,可见懦、释、道三教融合的情况。
D.敦煌吐鲁番文献保存了古文化面貌,它几乎以原生态形式保存了大量俗文化写本,如最早的词集《云谣集》、讲唱文学作品“变文”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路文明遗存的敦煌吐鲁番文献说明了亨廷顿提出的“文明的冲突”理念的偏颇, 揭示了丝路沿线国家间获得深度认同与持久合作的可能性。
B.据唐玄宗“御注”《孝经》《金刚经》《道德经》注本在敦煌文献中的发现,可窥见唐统治者的宗教态度,宗教在国家治理中开始产生影响。
C.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环境,通过敦煌文献可以看到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以及汉文化自身的一呰思潮的调适整合。
D.对敦煌文献中雅俗文化互相渗透与融合的研究,可为我们解决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 的转化问题提供借鉴,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钱穆:称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潘剑冰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备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发掘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 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決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 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繳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替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枝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當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當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羑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 M楼改为穆搂,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 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虚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 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囷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髄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貭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 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已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移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知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进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来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騎鲸波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B.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口头宣布自已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C.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D.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重拾教书旧业,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5.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5分)
6.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7-9题。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饞,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蚨骨随,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給自己捐献骨髄,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敵私型成功的人愿相骨髄,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碰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晴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晴舁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邹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苹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髄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 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茱不少,剪后生得更怏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給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破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 :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 “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 “去吧,
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 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耳知道捐献骨髄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瓶,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固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略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 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故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撖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
B.小说以医生的话“爱心如同韭菜”为题目,不仅形象贴切,通俗易懂,可以让娘理解“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也彰显了本文播撒爱心的主题。
C.文章开头就写他在医院,就是为了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表明他已决定为 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
D.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
8.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9.作为儿子的“他”为捐献骨髄对娘采用了欺骗的方式。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未有名,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日:“傔已足,何庸复来!”常清怒曰: “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具言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知留后时,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甲。德诠见常清始贵,素易之,自后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命寺亨密引德诠至廷中,因杖死,以面仆地戋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遂以其状上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才二马,赏罚分明。
天宝末入朝,时绿山已叛,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太平斯久
, 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曰,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而进,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语仙芝曰:“贼锐甚,难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败书闻,帝令边令城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今死乃甘心。”又表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是日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节选于《新唐书•封常清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湖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 悬于阙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的一项是()(3分)
A.“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 “反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文书。
C. “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筑。“阙下”即官阙之下,文中借指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常清出生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髙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角。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检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青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洛阳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以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 (5分)
(2)仙芝惊,及见常淸,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三五七言①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②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人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注】①三五七言:一种诗歌体式,其句式为“三三五五七七”格式。②寒鸦:体草纲目》中解释为“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诗的开头写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巳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借此表达了无限调怅的心情。
B.“相思”两句写出了既渴望来日再相聚,又害怕今日相见难为情的矛盾心理,曲折婉转,细致缠绵。
C.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氣围,强化了诗人的感情,让整首诗显得凄 婉动人
D.“长相思”两句的意思是:永远的相思带来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可见两种相思的滋味是不同的。
E.本诗语言清新自然,多直抒胸臆之句,“相思” 一词反复出现,不显拖沓,却呈现出极强的韵律感。
15.诗的结句“何如当初莫相识n运用了反语的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明诗人认识到过去了的巳无可挽回,未来尚能把握的两句诗“ , 。”
(2) 《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祟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千 古名句的两个诗句是“ , 。”
(3) 《阿房宫赋》中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老百姓和统治者是一样的心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两个句子是:“ , 。”第Ⅱ卷(表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甩(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深人生活,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哪怕是只有只言片语,也都刻下时代的印记,形成社会的合唱。
B.岳云鹏搭挡李晨说的相声,从效果来看,令人失望,17分钟的段子冗长不说,语言零零散散,完全不知所以,部分观众表示都快睡着了。
C.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战的克星。一个人的精力投向与精神状态紧密相连,如果军人耽于副业的K雅好' 必然玩物丧志。
D.有一些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或者自己高高在上,对下属颐指气使;或者对一 般管理工怍态度冷漠,用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管理对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现在“城归”族的规模尽管还不算大,但他们绝不是被城市“挤出”或消极避世的—族,而是怀着梦想在乡村创业的弄潮儿,所发挥的牵引作用不可小觑。
B.少数电商巨头,虽已建立起各自的征信体系,但自己给自己当裁判,难免不会出现监管不严、打击不力情况,所以电商除了自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监督。
C.“汉语盘点”借助语言的力量引导人们理性思考自身、社会和国家,在表达个体情感的同时也凝聚了时代记f乙和文化价值,为当代文化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D.社会管理层如果对文化创造不上心,那么文化自信就不容易树立,只有引领者普遍树立起
“文化化人、从我化起”的生命信仰,才可能真正形成文化中国。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前沿科学已经逐渐解开了人类衰老及长寿的密码,这个密码便是存在于染色体上 “端粒”。端粒保护着染色体,就像鞋带两头的塑料封套保证鞋带不会松牙一样。当细胞常分裂时,细胞中的染色体会跟着复制,形成新的配对, 。但是端粒自身也有命。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亡。可以说,端粒的长度决定着生命的寿命。
A.但是染色体在端粒的保护下不会在复制过程中丢失基因片段
B.而端粒则起到保护染色体的作用,令染色体不会丢失基因片段
C.在配对时,端粒的保护会让其在复制过程中不会丢失基因片段
D.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不会丢失基因片段,因为受到端粒保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维码已经很常见。扫码支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① 。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予进行电信诈骗。 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雄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木马病毒会在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手机系统,②,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雄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
21.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5分)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您的孩子已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您的孩子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做心理疏导,贵校决定于本月20曰 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XX中学高三年级组
2016年12月18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考录取结束后,六位从安徽毛坦厂、湖北黄岡等传奇高中走出的2016届省状元,拿出了自己的功课笔记上网进行拍卖,他们希望自己三年积累的精华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同学。
拍卖“状元笔记”的做法立刻引发了热议。有人为状元点赞,有许多家长和学生追捧, 同时也出现了质疑声:有人质疑他们是在利用状元的荣誉赚钱、炒作,还有人认为家长和学生追捧、以为花钱就可以买到状元学识的做法太傻,也有人认为赠送、交换的方式更有意义……
对于拍卖“状元笔记”的做法以及人们的议论,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中二年级升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C(“世界各种宗教文献”错,扩大了范围,文中是指“源自西亚的丝路沿线地区流行的宗教文献”。)(3分)
2. B(“可看到元时吐鲁番地区佛教气氛之浓,和新疆其他地区趋伊斯兰化不同”
错,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明在元时新疆地区渐趋伊斯兰化背景下,仍有许多回鹘人保持着传统的佛教信仰。)(3分)
3. B(“宗教在国家治理中开始产生影响”错,于文无据。)(3分)
4.(1)C(A项错误,遗漏了原文“及其现代意义”等信息。B项错误,原文是“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宣布”。D项钱穆之所以在香港这个殖民地上办学,不仅仅是尽自己的责任,根本原因是借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青年人具有精神支柱,别忘了要做中国人。)(3分)
5.(5分)(1)钱穆坚持一生穿中式长袍;(2)钱穆在燕大教书时,不读英文的水电费催缴单;(3)认为燕大各楼名字应该用中文,并为北大未名湖起名。(4)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5)钱穆先生在台湾寓所讲完最后一课给学生留下“你是中国人”的赠言。(每点1分,共5分)
6.(4分)(1)钱穆的思想和观点值得肯定。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体现的是经世救国的责任心。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潮流中,我们应该坚守和捍卫本民族文化,比如穿中式服装,起名要用汉字,过中国传统节日等,这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例如,现在有些企业喜欢为自己的产品起外国名字,这就是一种丧失本民族文化的体现。(2)钱穆的思想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他的思想和行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世界在发展,文化也要有交流发展,我们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吸取外来文化和文明的精华。比如他坚持使用汉字,现在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完全不懂不看英语也不行。(观点1分,结合全文分析1分,联系现实举例并分析2分,共4分)
7. D( A. “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理解浮于表面。 B.“小说'爱心如同韭菜'是以医生的话为题目”表述不当,医生的话是“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 C. 一开始写他在医院并不是要装病,而是后来母亲以死相逼不让他捐骨髓,他才不得不装病来让母亲理解损献骨髓是怎么回事的 。)(3分)
8. (6分) ①爱子情深。怕儿子捐骨髓影响身体;得知儿子“有病”当天打车到医院,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捐骨髓”。②善良淳朴。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儿子捐骨髓。 ③明白事理(通情达理)。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虽然自己被骗,也不怪丈夫和儿子。(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
9.(5分)
观点一:作为儿子的“他”,欺骗娘是有原因的。①儿子考虑到母亲的情绪,才采用欺骗的方式;②母亲态度坚决,用死来反对儿子捐献骨髓;③母亲不懂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不能明说。
观点二:作为儿子的“他”,不应该欺骗娘。①欺骗说明儿子对母亲不真诚;②娘为人善良,可以把实情直接告知她,她会同意捐献的;③欺骗会使母亲误解或因过于担心儿子而着急。
(表明看法,2分;结合文中内容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 A(本题有两个考点,一是“事有逆顺势有奇变”中间断在何处,以句式整齐看应为“事有逆顺/势有奇变”,可排除B、D两项;二是“挑马箠渡河”是修饰关系不可断开,“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中间可断可不断,排除C项。)(3分)
11.D(“阙下”在文中借指朝门。)(3分)
12. C(“因大言”不是大声,封建制度不允许,应该是指说大话,夸口。另外,说的也不是战略方针。)(3分)
13.(10分)(1
)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这么厉害呢?(译对“事鞭辔”“媒”“见”各1分,大意对2分。本句共5分)
(2)高仙芝惊诧,等到见了封常清,畏惧他的公正无私,不敢责备他。常清也不为这件事道歉。(译对“公”“让”“谢” 各1分,大意对2分。本句共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他的外祖父教他读书,在外祖父的指导下,封常清学识广博精深。外祖父死后,封常清无所依靠,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封常清年过三十后,仍然默默无闻。当时将军高仙芝担任都知兵马使。颇有才能,每次出兵,身边有三十多名侍从,而且衣服鲜艳漂亮,封常清也想成为高仙芝的侍从,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但封常清的形象却非常差,不但身材细瘦,而且脚短而跛足。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第二天再次投书。高仙芝拒绝说:“侍从已录取够了,哪里用得着又来呢?”封常清发怒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这么厉害呢?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高仙芝没办法,就把他录取到侍从中。
恰逢达奚各部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城。高仙芝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截击。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战报,战书中条理分明详细陈述作战的情况及战术。高仙芝想说的,他在报捷书中都写出来了,高仙芝大为吃惊,便马上来用,封常清于是逐渐有名气。以击败达奚之功,高仙芝被授任叠州戍主。以后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管理后方事务。封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封常清管理后方事务时,高仙芝曾委托家事于郎将郑德诠,郑德诠是高仙芝乳母之子,所以在军中的威望很高。郑德诠见封常清才开始显贵,瞧不起他,有一次甚至骑马冲击他的侍从。封常清派人秘密把郑德诠带到庭院,用杖打死,然后又将郑德诠脸朝下拖出。高仙芝的妻子和乳母闻讯后,在门外号啕大哭,想要救郑德诠,但已来不及了。她们把情况告诉了高仙芝。高仙芝惊诧,等到见了常清,畏惧他的公正无私,不敢责备他。常清也不为这件事道歉。后又有大将犯罪,封常清斩杀两名,于是军中人没有不害怕他的。常清性勤俭,耐得住辛苦劳累,出军乘骡车,自己的马厩只有两匹马,赏罚严明。
天宝末年入朝,安禄山谋反,皇帝召见,让封常清出个主意讨伐。封常清见皇帝烦忧,于是夸口说:“天下太长时间太平了,人们不知如何作战,然而事情形势瞬息万变。臣请策马到东京,打开库府,招募勇士,挑着马棰渡河,按计算的时间,取来安禄山的首级,悬于朝门。”玄宗觉得他的言辞很雄壮。第二天,任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让他乘车到东都洛阳。封常清招募了六万士兵,但都是市井庸碌之人。于是斫断河阳桥,把东京作为固守的防备之处。十二月,安禄山渡河,常清使骁勇的骑兵抵御,杀死数千柘羯人。贼军继续抵达,常清退守东门,再战失利,贼击鼓前进,杀掠百姓官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没有获胜。退守宣仁门,又失败了。于是对仙芝说:“贼军很厉害。很难与之争锋,潼关没有士兵,一旦被突然袭击攻入那么京师危急,不如赶紧退守潼关。”仙芝听从了他的建议。战败书信传达,帝让边令诚拿着诏书抵达,给常清看,常清说:“我不死的原因,是不忍心玷污国家名节,受戮于贼手,讨伐没有效果。如今死也就甘心了。”又上表说:“我死后,希望陛下不要轻视此贼,那么社稷才会安定。”这一天临刑,常清报奏表交给令诚然后死去。许多人为之哀伤。
14. (6分)BD(毎选对一项得3分)(B项,对“难为情”的理解有误,应为“情何以堪”的意思。D项,“可见两种相思的滋味是不同的”错。第一,这两句诗没有写相思的“滋味”;第二,从全诗看,相思的滋味围绕“苦”字而写,并没有什么不同。)
15.(5分) 作者因相思之苦无法排遣,竟后悔当初的相识,(2分)这是诗人思念至极、感情至深的反应,(2分)反语恰恰强化了作者相思的悲伤和无奈(1分)。
16.(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3) 千万人之心也(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共5分)
17.B(“不知所以”形容人不明原因,感到意外。从句中的语意来看,可改为“
不知所云”。)(3分)
18. C(A前后主语不一致;B不合逻辑,去掉“难免”后面的“不会”;D成分残缺,“真正形成”后面缺少宾语,可在“文化中国”后面加上“的局面”。语序不当,句首应为“如果社会管理层”。)(3分)
19. B(解答此题要注意内容的前后一致,句子间衔接自然,其横线是在语段中间,因此应根据横线前后的具体的语境来排列句子。可用排除法,A项,转折语气与上下文显得不够连贯;C“在配对时”和前面的“形成新的配对”内容上有重复,不够简洁明了,同时“让其”的表述也不够明确;D与前句衔接不自然,可排除;唯有B既简洁明了又衔接自然。)(3分)
20.(6分) 示例:①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②搜集个人信息 ③切莫轻易去扫(每答对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1.(5分) ①“生死攸关”改为“至关重要”;②“指导”改为“帮助”;③“贵校”改为“本年级组”或“学校”;④“进行专题讲座”改为“做专题讲座”;‘⑤“不得”改为“请勿”。 (找到并改正一处给1分,五处全对给5分)
22.(60分)参考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