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8-2019学年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非对应题号处或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在修己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作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激活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理念,有必要通过挖掘、整理、阐发和弘扬,让君子文化这颗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气神”的种子在新时代春风吹拂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一词在中华文化中出现甚早,孔子将许多优秀道德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崇德向善的人格范式。‎ B.冯友兰认为,如何做人是孔子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做人要做君子也正是冯先生思考的结果。‎ C.修己是成为君子的途径,而成为君子又是治人的前提,这说明儒学“修己”与“治人”的核心观念是一致的。‎ D.《论语》作为儒学的经典著作,很能体现儒学不追求系统的理论构建,而是直接告诉人们“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肯定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这一观点,并指出其对于当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比分析,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C.文章引用《论语》中有关君子“言”与“行”的论述,体现了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观念和“实用理性”精神。‎ D.文章从“君子之学”和“实用理性”精神两方面展开论述,彰显了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和当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人格具有现实和平凡的特点,这是它能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践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B.是不是热衷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理论系统,可作为观察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一个视角。‎ C.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所以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 D.若想让君子文化在当代社会蔚然成风,也离不开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的身体力行与引导带动。‎ (一)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黄河之滨,白塔山下,伫立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阮熙越就在这里坚守着。阮熙越是兰州阮氏刻葫芦第四代传人,其作品被英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她的家族传承刻葫芦技艺已有百年历史。‎ ‎ 谈及刻葫芦民间艺术现状,阮熙越表示,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在民间艺术上投入很大,很多民间传统工艺的生存环境有了改观。据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社会文化处介绍,近两年,政府加大对当地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现在已建成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立了44个“非遗”传习所,给予市级以上“非遗”传习所每年5000元到8000元的资金扶持,提供免费的传习场地,还给予资金支持或提供交流机会去国外展示展演。‎ ‎(选自《甘肃兰州:政府多措施保护民间工艺实现文化传承》)‎ 材料二:‎ 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为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尊重,不要以“创新”‎ 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轻率地改变。创新不是告别传统的使用功能,而是以适应当代生活需要为突破点,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生产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产品。‎ 成功的设计能够创立新的“典范”,引领新的手工艺潮流与时尚。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民族工艺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但是,这么多年,中国一直都缺乏叫得响的国际一流“手工品牌”,原因在于掌握技艺的民间手工艺人,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视野思维也不够开阔,而年轻一代则在技艺上不够成熟,这些阻碍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融合。‎ 科技代替不了双手,后工业时代更需要“工匠精神”,这样产品才有温度。手艺人是民间手工艺的传承者,也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因此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工匠精神”,首先要给予职业手艺人以职业尊重。为此,有学者指出,完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还有学者建议学习日本的手工艺人才培养方式——先培养其基本心性、品德,再进行技艺传承,同时将“工匠精种”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中,培养现代学徒。‎ ‎ (摘编自《光明日报》《传统民间手工艺如何走出“深闺”》)‎ 材料三:‎ 凤翔城关镇六营村是凤翔泥塑发源地,经过不断地完善加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彩绘泥塑。当我们打开“中国泥塑网”时,便可以看到绚丽多姿的泥塑产品正在进行当今最迅捷最远程的网上交易。据统计资料显示,近些年来仅泥塑产业一项就带动了宝鸡地区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近千万元,当地村民把这项传统的民间工艺发展成为了六营村的主要致富手段。‎ 可喜消息的背后伴随着新的忧虑。市场经济挽救了民间艺术,同时也激励它发生新旧交替的巨变,这巨变会不会正是原始艺术特征的可悲的消逝过程的开始呢?我们如何才能尽可能长久地保持民间艺术的原汁原味呢?‎ ‎ (摘编自《产业化经营让凤翔彩绘泥塑走向世界》)‎ 材料四:‎ 由于手工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手段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下。‎ 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的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土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就倒逼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 ‎ (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手工艺术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手艺人在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民间手工艺,首先要重视手艺人。‎ B.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尊重,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做出任何改变。‎ C.材料三表明,市场经济不但可以挽救民间艺术,使其获得新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致富的新途径。‎ D.手工工艺品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力,需要手工艺术家们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3分)‎ A.中国的民间手工艺人,无论年龄大小,其自身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了中国缺乏国际一流的民族工艺品牌。‎ B.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审美情趣后,创新的改变手工艺产品的使用功能,就能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好产品。‎ C.在市场经济的帮助下,民间艺术不但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还带动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市场经济对民间艺术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D.由于手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必须走机械化生产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 ‎6.怎样才能让民间手工艺走出困境,传承并发扬光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 ‎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抬头见喜①‎ 老舍 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 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 ‎——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很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之”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的家里。‎ 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 我慢慢的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 我好象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的就睡了。‎ 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也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的躺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那就快睡去了。‎ ‎(有删节)‎ ‎[注]①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的烛花投影取譬,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等吉祥字样。‎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笔下的传统节日是矛盾的:既是喜庆之日,又是忧虑催债之时。这一领悟源于作者底层平民生活的深切体验。‎ B. 本文并未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而是以节日为线索谋篇布局,结构自由开放,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C. 作者更喜欢中秋,是因为他喝酒都是在中秋,因为只有中秋有朋友,有酒,有月亮,因为三次醉酒经历都充满喜剧色彩和美好情趣。‎ D. “抬头见喜”既是在呼应文中的新年时节,又与“我”的实际心境构成反讽和自嘲,反衬出这篇散文的悲郁。‎ ‎8.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6分)‎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 ‎ ‎ ‎9‎ ‎. 老舍的语言风格以幽默见长,请结合文章中内容(自选三处),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其幽默的风格的。(6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终陕西副使。‎ 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遭母丧,服阕,进右中允,转左谕德,父丧归。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 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辩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浚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乞谕鸿训入直,共筹安攘之策。至弘勋之借题倾人,道濬之出位乱政,非重创未有已也。”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指。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 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B.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C.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D.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吉士”,明代选举人中文学优等及善书者担任,三年后考试,成绩优良者授编修、检讨等职。‎ B.“服阕”,指服丧期满。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阕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执政”‎ ‎,指掌管国家政事(的人),主管某一事务的人,宋金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D.“文渊阁”,指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的地方,《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文渊阁编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鸿训的父亲刘一相是一位性格刚直的人。进士出身,后来担任吏科给事中一职,因为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被执政者嫉恨。‎ B.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遭遇国内战乱。神宗、光宗去世后,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但遇到国内的战乱,就乘坐朝鲜专门为他建造的两艘大船,从海上回国。‎ C.刘鸿训出任礼部尚书时处在斗争的漩涡当中。此时,魏忠贤虽然失败,但其党羽还比较兴盛,因为刘鸿训能够主持公道,而遭受杨维垣等人的合谋排斥。‎ D.刘鸿训因为敢于直言而失去皇上的宠信。刘鸿训被召见时应对敏捷,并推荐自己喜欢的人担任要职;在关门之兵起哄的事上受到皇上的责难,从此失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 ‎(2)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蜀府将 唐•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15.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庄子在《逍遥游》中表明“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应该是: ,‎ ‎ , 。‎ ‎(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 ,‎ 任重而道远。 ”自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而青春的底色离不开“奋斗”二字,‎ 没有哪个人的青春之路是一帆风顺的。像崔庆涛、王心仪这些人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或许他们并没有拥有舒适安逸的成长环境,或许他们过早承担了家庭的重负,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 ,他们乐观、开朗、积极、上进,最终呈上最干脆响亮的青春回答。‎ 崔庆涛、王心仪们的青春励志传奇,与他们自身的努力 ,更离不开当前社 会发展整体所营造的向上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正发生着 的 变化,体量日益增大且日趋成熟的现代社会,其高度的包容性已然成就了越来越多的 可能性。更多人可以创造出赢得青春、实现梦想的机缘与要素,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人 生。每位学子对“青春梦”而言都是一样的,在可以奋斗的年龄选择忠于梦想,并通 过个人的奋斗为方式去成就自己。‎ 当人们还在为“寒门出不了贵子”而长吁短叹时,当人们还在为“父母的高度决 定了孩子的起点”而自怨自艾时,( )。莘莘学子的青春梦想如何落地?其实答案就在每位青年学子的脚下:既不妄自菲薄,也不 ,不自我放弃,用扎实奋进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辉煌。值得一提的是,崔庆涛、王心仪并不是青春奋斗者成功的个案,无须把这种现象視作例外,而忽视他们存在的合理性与成长的社会土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何时,奋斗者都是令人敬佩的,年少的打拼者,尤为 打动人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啧有烦言 息息相关 改天换地 顾影自怜 B.怨天尤人 息息相关 翻天覆地 孤芳自赏 C.啧有烦言 休戚相关 翻天覆地 孤芳自赏 D.怨天尤人 休戚相关 改天换地 顾影自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春梦”对每位学子而言都是一样的,在可以奋斗的年龄选择忠于梦想,并通 过个人的奋斗去成就自己 B.“青春梦”对每位学子而言都是一样的,在可以奋斗的年龄选择忠于梦想,并通 过个人的奋斗为方式去成就自己。‎ C.对“青春梦”而言每位学子都是一样的,在可以奋斗的年龄选择忠于梦想,并通 过个人的奋斗去成就自己。‎ D.对“青春梦”而言每位学子都是一样的,在可以奋斗的年龄选择忠于梦想,并通 过个人的奋斗为方式去成就自己。‎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像崔庆涛、王心仪这样的奋斗者早已用个人的努力证明了实现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B.实现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却早已是被崔庆涛、王心仪这样的奋斗者用个人的努力证 明了的 C.用个人的努力证明实现梦想并非遥不可及是奋斗者崔庆涛、王心仪的选择 D.像崔庆涛、王心仪这样的奋斗者正在用个人的努力去实现遥不可及的梦想 ‎20.余光中在《青青边愁》中说:“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 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假设我们要写一段话表达对余光中这句话的认可,下 列不适合作为论证辅助材料的一项是(3分)‎ A.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 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 B. 文学就其根本乃是人对自身价值的确认,书写其时便已得到肯定。文学首先诞生 于作者自我满足的需要,有无社会效应则是作品完成之后的事,再说,这效应如何也不取决于作者的意愿。(高行健《文学的理由》)‎ 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D.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阅读鲁迅针对《水浒传》里所写内容的一段文字,完成21题。(3分)‎ ‎《水浒》故事亦为南家以来流行之传说,宋江亦实有其人。《宋史》(二十ニ)‎ 载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降后之事,则史无文,而稗史乃云“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见十三篇)。然擒方腊者盖韩世忠(《宋史》本传),于宋江辈无与,惟《侯蒙传》(《宋史)三百五十ー)又云,“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似即稗史所本。顾当时虽有此议,而实未行,江等且竟见杀。‎ ‎——摘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第十五篇《元明传来之讲史》‎ ‎21.下列表述与文段原意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鲁迅认为宋江起义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正史和稗史都有记载,而且在基本事实上 并无矛盾。‎ B.鲁迅发现了作为正史的《宋史》内部的矛盾之处,有的记载说征方腊与宋江无关,‎ 有的则说朝廷让宋江征讨了方腊。 ‎ C.小说《水浒传》更多从稗史演义而来,而稗史也往往借正史发挥,既可能使历史事件变得丰富起来,也可能无中生有。‎ D.宋江起事,曾经势力很大,在淮河南北、齐鲁大地活动,曾经直逼京城,后来宋江被朝廷招降,最终又被杀,这与小说《水浒传》是一致的。‎ ‎ 阅读下面一小段文字,完成22题。(3分)‎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枢而瓮牖;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选自《庄子·让王) ‎ ‎22.根据选文,选出最适合形容原宪品德修养的一项(3分)‎ A.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D.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23. 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针对南怀瑾(国学大师)或者冰心(著名作家)的名字,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50字。(2分)‎ 示例:“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名字可能取意于此。这个名字 正贴合了她恬静清丽的外貌、幽兰般淡雅的气质。 ‎ ‎ ‎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众人皆醉我独醒”“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 的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个人或社会生活中,总有我们最 后凝视到的人或事物。‎ 请仔细揣摩材料,以“至少还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不脱离材料,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 B 2. B 3. C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观点混淆,“做人要做君子正是他思考的结果”并非冯友兰的观点,而是作者的看法。‎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无中生有,文章并未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优缺点”。‎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强加因果,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并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实践、轻思辨”。‎ 文言文 答 ‎4.B 【解析】材料二中,原文是不能“轻率地改变”,选项中改成了“不能做任何改变”。‎ ‎5.A 【解析】 B.材料二中为“创新不是告别传统的使用功能”C材料三中,市场经济挽救了民间艺术,但也带来了新的忧虑。D文中无依据,也不合理。‎ ‎6.①政府加大保护力度和投入,建立保护基地,给予资金支持或提供交流机会。②让民间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对接社会需求,提高其在现代社会的实用性。③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融合,培育民族工艺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④传承“工匠精神”,让产品更有温度。⑤顺应市场经济,实现手工艺的产业化经营。(1点1分,2点3分,3点4分。5点答其中任意4点得6分)‎ ‎7. C 。C项,“作者更喜欢中秋,是因为他喝酒都是在中秋”错误,文中不能得出“喝酒都是在中秋”的结论,也得不出作者一生“只有中秋有朋友,有酒,有月亮”,“三次醉酒经历都充满喜剧色彩和美好情趣”也不对,中秋的醉酒是“酒入愁肠”“呕吐”而并非“美好情趣”,喜剧表面的背后仍是孤独和伤感。应该整体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8.①新年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但这种热闹只属于他人;②作者与新年相关的记忆,只有亲人的离世的悲伤,与母亲相依守岁的“凄凉”,因生活的贫瘠而被人催债的苦恼,并没有感受过新年的喜庆,他人的热闹反而更映衬了自身的凄凉,所以作者对新年冷淡,觉得没劲。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句含义理解。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结合文本内容“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分析,新年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但这种热闹只属于他人。“我对它老是冷淡的”,结合文本内容“‎ 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我好象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早早的就睡了”“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分析,作者与新年相关的记忆,没有感受过新年的喜庆,他人的热闹反而更映衬了自身的凄凉。‎ ‎9. 幽默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为:①反语的使用,如“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②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使用,如“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③自嘲,如“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④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如“ 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等。 试题分析:这是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形容词)、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有:平实质朴、含蓄隽永、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富丽清新(清新、华丽)、淡雅肃静等等。结合具体内容,通过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特色词语与具体内容吻合一致。题干提示“幽默”,反语的使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使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10.D ‎11.A“选举人”错误,应是选“进士”中优秀者担任。‎ ‎12.D“推荐自己喜欢的人担任要职”“受到皇帝责难”错误。‎ ‎13.(1)沿途收留难民,船超重而毁坏。刘鸿训跳入水不太深的沙滩,坐小船,漂泊三天三夜,才得以到达登州回复命令。得分点:“收”“仅”“报”各1分,大意2分 ‎(2)刘鸿训身居要职,处理朝廷政务意志坚定。皇帝有做的不妥的地方,退朝后说“皇帝到底是年幼的君主。”得分点:“政府”“不可”“冲主”各1分。‎ 参考译文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亲刘一相,由进士任南京吏科给事中。追究以前的宰相张居正之事,执政的人忌恨他,离开京城爲陇右佥事。以陕西副使而终。‎ ‎ 万历四十一年,刘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去世,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刚一入境,辽阳陷落。朝鲜爲他建造两艘大船,从海路而回。沿途收留难民,船超重而毁坏。刘鸿训跳入水不深的沙滩,坐小船,漂泊叁天叁夜,绕得以到达登州回覆命令。遭遇母亲的丧事,服丧期满,晋升右中允,转任左谕德。父亲去世而回。天啓六年冬,起任少詹事,违抗魏忠贤,被贬斥爲民。‎ ‎ 庄烈帝即位,官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密事务,派使者去召他。刘鸿训叁次推辞,皇上不许。崇祯元年四月回朝。在那时,魏忠贤虽失败,其党羽仍兴盛,刚晋升的谏官群起抨击他。各执政者曾与魏忠贤共事,不敢明显地爲他辩白。刘鸿训到来,毅然主持公道,贬斥杨维垣等,人们感到非常痛快。而御史袁弘勛本来是由杨维垣这些人推举,想合谋攻击排斥刘鸿训,党人就可以安心了。袁弘勛又诋毁刘鸿训出使朝鲜,满载貂皮、人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濬也诬陷攻击刘鸿训,刘鸿训上奏章辩白。给事中颜继袓説:“鸿训在先朝时被削夺官职。朝鲜一役,船坏,仅以身免。请求诏令刘鸿训入宫值班,共同谋划兴邦安国攘除祸乱之策。至于袁弘勛藉题害人,张道濬越位乱政,不重重惩罚他们不会有停止的时候。”皇帝认爲说得对。给事中邓英就全部告发袁弘勛接受贜物,并説袁弘勛送千金给杨维垣,得以做御史。皇帝发怒,免去袁弘勛官职等候审讯。不久高捷上疏説刘鸿训斥责攻击奸臣杨维垣,错误地主张焚毁《要典》,皇帝以妄言责备他,停止了他的俸禄。‎ ‎ ‎ ‎ 七月,因四川贼寇平定,加授刘鸿训爲太子太保,进升文渊阁。皇帝屡次召见廷臣。惟独刘鸿训应对敏捷,説人民困苦是由于官吏失职,请求皇帝长久任用专人完成任务。以尚书毕自严善于治理赋税,王在晋善于治兵,请求皇帝倚重信任。皇帝起初很器重他。关门之兵因缺饷而起哄,皇帝心意贵怪户部。而刘鸿训请求调发钱裕叁十万,以示皇恩浩荡,由此失去皇帝旨意。没多久,御史田时震弹劾刘鸿训,刘鸿训数次被弹劾,连续上奏章爲自己辩白。皇帝不听,发到廷臣之中议罪。‎ 第二年正月,刘鸿训被谪官戍守代州。刘鸿训身居官府,决心进取。皇帝有所不妥,煺朝后説:“皇上到底是年幼的君主。”皇帝听説后,十分恨他,想置其于死地。依靠诸大臣极力援救,纔得以稍微从轻处罚。七年五月在戍所去世。‎ 答案:‎ ‎14(3分)D ‎15.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2分)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2分)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2分)‎ ‎【评分说明】写出“二者之同”,给2分;答出“宝剑,比喻战争”可以得1分;“吴钩是驰骋战场,立志报国的精神象征”“是骁勇善战的精神符号”之类,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写出“二者之异”,给4分,写对一点给2分;写出辛词表“怀才不遇、壮志难愁”之类的,可给2分;写出温词表“得到不公平待遇、被闲置冷落”等,可给2分。若答出表达诗人自己的遭遇,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鉴赏题评分,要本着给分原则,不能死抠字眼,也不能唯“参考”是“标准”,要多几个参考,要在整体表达上赋分。‎ ‎16.(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士不可以不弘毅 ‎17.B啧有烦言:形容互相责备,争论不一。怨天光人:埋怨上天,怪罪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结合语境,用“怨天尤人”更恰当。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 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结合语境,用“息息相关”更恰当。改天换地:指从根本上改造大自然,也比喻巨大变革。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闹得很凶。二者都有“巨大改变”的意思,“改天换地”侧重于指彻底改变了面貌,“翻天覆地”侧重于指变动得剧烈,结合语境,用“翻天覆地”更恰当。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我欣赏。根据横线前“既不妄自菲薄”可知,此处用“孤芳自赏”更恰当。‎ ‎18.A.画横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客颠倒,应改为““青春梦”对每位学子而言都是一样的”;二是“通过……为方式”句式杂糅,应改为“通过…”或“以……为方式”。A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19.A.联系上下文,括号前写“当人们……时……当人们……时”是在为后句写另一些人的不同反应作铺垫,考虑到句子表达的连贯性,括号内句子应该同样的以“人”为主语的句式,据此排除“B、C”项。结合前文,崔、王是励志典型,已经实现了梦想。据此排除D项。故选A。‎ ‎20、B(题干说的是写作的价值在于作品和作家的名声流传后世,B项说的是写作只是出于自我满足的需要,流传与否追求不了,也无法预料。‎ ‎21.B.‎ ‎22..C【解析】A.意谓能看见自己的过错而自我反省。出自《论语・公治长》。B.意谓聪敏 且努力学习,不以向身份卑下的人求教为耻。出自《论语・公治长》。C.意谓穿着破旧的衣服,‎ 和穿着貂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却不会觉得羞耻。出自《论语・子罕》。D.意谓不在乎穿破旧 的衣服,而致力于礼制的推广:不在乎住的房子窄小,而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出自《论语 泰伯》。‎ 参考译文】原宪居住在鲁国,房屋狭小,屋顶是用茅草盖的,蓬草编成的门不坚固,用 桑木做门枢、破瓮做窗子。屋子上漏下湿,而原宪却端端正正地坐着弹琴唱歌。子贡骑着大 马,高大的车子进不了巷子,只能用走的去见原宪。子贡说:“啊!先生有什么病呢?”原究 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作贫,读书不能践行叫作病。现在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不 安而感到羞愧。‎ ‎23.(2分)【参考答案】①“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名字可能取意于此。这个名字,正象征了他崇高而美好的胸怀。‎ ②“ー片冰心在玉壶”,著名作家冰心的笔名可能取意于此。这个名字,正是她追求母爱、童真的美好写照。‎ ‎【解题思路】此题的仿写需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经过对示例的分析,可知在形式上的模式为:“诗句”+“……的名字可能取意于此。这个名字,正┄┄”。在内容上要知道与名字 相关的诗句,同时要思考名字与人物内在品质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