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0 KB
  • 2021-06-08 发布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口中学高2021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偶像总会给人一些神圣感、威仪感,靠近它们会有一种灵魂被触及的感觉,可是如果把偶像过分的世俗化、庸俗化,就成了“呕像”了。比如河北某地的奶奶庙就出现了手把方向盘的“车神”,对普通人吃喝拉撒声色犬马的欲望都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有“钱”必“应”;北京某地的财神庙里的塑像,则直接让裸体的美女坐在了财神爷的大腿上,那“教化”意义,直白显豁,唯恐别人不明白、不掏钱……或许有人会说:那是民俗,是文化,是发展旅游的需要。‎ 其实并非如此。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毋庸置疑。但什么叫文化?一般认为,“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此语出于《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民俗是自然规律和文明道理在生活中的“形象化”,饮食男女、生老病死,无不被“文而化之”。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总有一些超乎肉体的精神性的东西,它们以某种偶像、节日、仪规、禁忌、图形等等形式存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散发出某种精神的力量,对人们的道德、言行、审美、价值观等进行潜移默“化”,甚至可以渲染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一定程度上塑造出一个地域的、民族的文化性格。所谓东北人的豪放、山东人的热情、湖南妹子的泼辣、苏杭女子的曼妙,主要是地方文化濡养的结果。‎ 民俗文化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域传播,总会有大大小小的不同,这是个非常复杂的发生学、传播学过程。但是就影响力而言,层级越高,就越带有超越性和高尚性。一村一落的民俗,只要满足普通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老少平安的基本愿望就可以了。一省一市一个国家的民俗,就必然要承担起更为普适的包容的美好的社会责任。层级越高的民俗,越是摆脱了具体的实用价值的,具有了某种道德和信念的力量。是一种普通人难以企及,但是值得所有人仰望和追寻的“星空”。也就是说,民俗出自于俗,却最终指向雅,包含着从平庸生活中超拔出来的向上的渴望。‎ 从这个意义上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投机取巧思想在作祟。那些为了旅游开发编造出来的故事,为了满足违章开车免受处罚的侥幸心理而生造“车神”,为了贪污腐败不被发现而求菩萨保佑,为了迎合财色双收的低俗愿望而“创造”出一个裸女坐怀的财神像……都属于上不得台面的伪民俗、恶民俗、丑民俗,是走向了“文化”反面的精神霉菌。‎ 真正的民俗是在民间自发生成的,永远处在不断传播,不断升华、丰富、美化的动态过程中。它符合绝大多数人向真、向善、向美的共同的心理诉求,它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所有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发展都无害,它是所有人共同营造又总能反哺于所有人的“文化共同体”。伪民俗是负面的文化,有害的文化,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不会给这种糟粕留下存在的空间。一时的兴盛,迟早会招致灭顶的结果。这一方面是文化自新的内在力量,也是先进的文化思潮、正确的社会力量,以及党和政府恰如其分的干预。民俗的意识形态属性表明,放任自流的民俗经常会跑偏、变质,最终伤害到每一个人。‎ ‎《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说明主流价值观对民俗的教育、引导是必要的。而对民俗发生影响的理想状态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适应了文化传承规律的循序渐进,是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基本的认知、审美、心理和既有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之后的“移异”。‎ ‎(选自刘加民《警惕“伪民俗”》,《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0日12版,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偶像会给人神圣感、威仪感,但不过分地世俗化、庸俗化,就会成为民俗。‎ B. 民俗是自然规律和文明道理在生活中的形象化,塑造地域的民族的文化性格。‎ C. 层级高是民俗超越性、高尚性和道德信念力量的标志,因为普通人难以企及。‎ D. 真正的民俗是在民间自发生成的,不断传播、升华、丰富、美化,无须干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环环相扣、逐层推进。‎ B. 文章论证将民俗与伪民俗对比,分析了民俗特点及作用,警惕伪民俗负面影响。‎ C. 文章引用《易经》《礼记》中的句子,既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作者观点。‎ D. 文章第四段主要论证了伪民俗的危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呼应了第一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北人的豪放、山东人的热情、湖南妹子的泼辣、苏杭女子的曼妙等文化性格主要由地方文化濡养,所以地方文化应值得重视。‎ B. 民俗文化层级越高,就越能摆脱具体的实用价值,具有某种道德和信念的力量,可见民俗出自于俗,最终指向雅,有向上的渴望。‎ C. 因为文化有自新内在力量,有党和政府恰如其分的干预,所以有害的伪民俗没有存在的空间,一时兴盛,迟早会招致灭顶结果。‎ D. 民俗常受主流价值观影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基本的认知、审美、心理和既有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之后的“移异”,不会跑偏变质。‎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不过分地世俗化、庸俗化,就会成为民俗”错,原文“如果把偶像过分的世俗化、庸俗化,就成了‘呕像’了”,但偶像“不过分地世俗化、庸俗化”也成不了“民俗”。 ‎ C项,强加因果,“普通人难以企及”与“层级高是民俗超越性、高尚性和道德信念力量的标志”无因果关系。‎ D项,“无须干预”错,原文“民俗的意识形态属性表明,放任自流的民俗经常会跑偏、变质,最终伤害到每一个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文章第四段主要论证了伪民俗的危害”错,主要是论证伪民俗的产生的原因。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民俗常受主流价值观影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基本的认知、审美、心理和既有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之后的‘移异’,不会跑偏变质”将未然说成了已然。联系第一段的现状可知,原文第六段所说的内容还处在理论的状态,是一种实践的未然。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 常克 ‎①离开广元,心头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四川广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剑门雄关、昭化码头等古迹,也有现代化的闹市繁华,但我心头久留的,却是那片连绵的芦苇荡。‎ ‎②从雄奇峻峭的剑门关回到广元城区,朋友们决定去逛逛最热闹的老街。司机很热情地对我们说,这个地方叫上下河街,广元的商业中心,就是这里了,现在才八点来钟,正热闹。‎ ‎③人来人往,霓虹灯光芒四射,广元的老城闹市区,这个时间正欢快得手舞足蹈。转悠几条街,眼睛渐渐有些倦怠。正想回宾馆,有朋友往前一指说,前面好像到嘉陵江边了,过去看看。我们漫不经心越过街区,走下临江护堤的石梯。宽阔的嘉陵江奔涌而过,而我们第一眼看见的,居然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黑压压的,在夜色中犹如浓墨泼洒,波澜壮阔,妙不可言。那一瞬间,我们都惊呼起来。‎ ‎④那芦苇生得实在有气势,高出人大半头,估计得有一两公里长,顺着嘉陵江岸一直延伸。显然是经过了精心布局,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板栈道,就在芦苇丛中穿过,若隐若现。可以想象,逢入秋或春花烂漫,这一片芦苇荡中,当有多少人流连,一拨拨来,一群群去,看花絮如雪,听江声杳渺,蒹葭苍苍在水一方,何等闲适旷达!‎ ‎⑤疑问也正在于此:这么好的芦苇荡,印象中应该生长在城市外围,或者乡村的湖塘、远山的田垄、人迹罕至的荒郊……此时此刻,在城市的核心区,如此喧嚷的通衢,居然也能“遇见”,大感意外。‎ ‎⑥再转念一想,城市芦苇荡,这个题材应该不止临江铺设景观那点事。貌似草叶几枝,实则四两拨千斤,神来之笔。‎ ‎⑦什么叫城市的情商?这就是!‎ ‎⑨越来越多面貌雷同的都市,繁华无处不在,久之倒觉得乏善可陈。宝马香车高厦丽楼早就不是话题,缺的是钢筋水泥之下的那份体贴,那种淡淡的笑意——姑且称作城市的情商吧。正如一个人,纵然锦衣玉食雍容华贵,但老正襟危坐,也就索然无味矣。‎ ‎⑨体现城市情商者,不一定浓烈惊艳,也不一定成为地标,但一定亲切柔软,能够让人放松下来。入则芳草萋萋,别时落霞与孤鹜齐飞,求的就是那种意境。‎ ‎⑩城市情商对应出城市格局。有情商的城市,一定是有人情味的,格局断不会小。格局说到底,讲的是亲和力,讲的是以点带面,讲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激励。城市有情商,才会让人觉得日子越来越滋润,心里头多半都月色溶溶或者遍地阳光。‎ ‎⑪回到家乡后专门查资料,才知我们眼里那一湾芦苇,应该叫巴茅,只是和芦苇长得极像。巴茅居然可以变身为城市景观!难以想象,2014年5月长廊竣工之前,那一带曾是荒芜的河滩,乱草丛生,一地垃圾。建一处临江长廊,本可以有更多奇花异木的选项,但广元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诗与远方。这个创意足够“极简”,也足够有情商。‎ ‎⑫‎ 有情商,是城市之幸。到过重庆的人,会觉得重庆地铁和轻轨特别好玩,它们在山峦起伏的城市中纵横捭阖,或上天,或瞬间入地,被形象地比喻为三百六十度立体魔幻现实主义效果,已成为外地游客玩转山城的必修课。让人觉得特别贴心的是,每条线路的颜色都有对应表现和形象命名,比如三号线是琉璃蓝,五号线是浅葱蓝……不同站点外立面的设计也各有表现的主题,比如牛角沱站是时光隧道夜景主题,江北机场站是青花瓷中国风主题……坐一趟地铁或轻轨,就是一次轻盈但熨帖的文化分享,心灵总有几分得了抚慰的感动。‎ ‎⑬被一种城市的温情折服,可能缘于某处景致,也可能得自重新唤起的某种民俗民风……只要用心,城市便可暗含情商。一场全民阅读活动,湖北十堰市从2000年坚持至今。通过各种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读书把越来越多人联结在一个幸福的点上。这座城市也许没有想到,不经意间,他们同样诠释了城市的情商。‎ ‎⑭让城市温暖起来,无须轰轰烈烈。每一种安顿都来自家园的呼唤,那些让人嫣然一笑的都市情愫,无论白天黑夜,会在心头热乎乎地弥漫。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深山老林,那叫本色;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 ‎(选自2018年2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作者离开广元后的心头回味写起,强调了芦苇荡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并借以暗示作者对广元历史古迹和繁华闹市的不屑,设下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文章叙述作者一行在老城闹市区闲逛时,强调“眼睛渐渐有些倦怠”“漫不经心越过街区”,目的是为下文写芦苇荡的波澜壮阔蓄势,更好地表达内心的震撼之情。‎ C. 广元城建造临江长廊时,抛弃了“雍容华贵”“浓烈惊艳”的奇花异木,而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这一举措表明只有保持自然、因地制宜才能体现城市的情商。‎ D. 作者将广元热闹非凡的老街与妙不可言的芦苇荡、荒芜河滩与充满诗意的临江长廊作对比,把重庆、十堰与广元相提并论,突显了人文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5. 文章最后一段以芦苇(巴茅)结尾,有何作用?‎ ‎6. 如何做才能让一座城市情深意长?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 B 5. ①文章起于芦苇(巴茅),结于芦苇(巴茅),行文中写到芦苇(巴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完整统一;②将生于水乡泽国深山老林的本色芦苇(巴茅)与生在闹市区情深意长的芦苇(巴茅)进行对比,表现了情商在城市建设中化平凡为神奇的重要作用,深化文章主题;③运用拟人手法,将芦苇(巴茅)在城市中的表现人格化,进而表现其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温暖、慰藉和快乐,更能引发读者共鸣。 ‎ ‎6.‎ ‎ ①匠心独运,精心布局,铺设具有诗意的景观,带给人们闲适旷达、温柔体贴;②避免雷同,放大格局,富有人情味、亲和力,能够接纳和激励他人;③确立文化主题,彰显文化意蕴,抚慰人的心灵;④唤醒民俗民风,令人产生故土家园之感;⑤开展可以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并借以暗示作者对广元历史古迹和繁华闹市的不屑”理解偏颇。结合“四川广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剑门雄关、昭化码头等古迹,也有现代化的闹市繁华,但我心头久留的,却是那片连绵的芦苇荡”分析可知,只是那些历史古迹和繁华闹市没有芦苇荡留给自己的印象深刻。C项,“只有保持自然、因地制宜才能体现城市的情商”错误。结合“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诗与远方。这个创意足够‘极简’,也足够有情商”分析可知,“只有保持自然、因地制宜才能体现城市的情商”表述绝对化。D项,“突显了人文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有情商,是城市之幸”“被一种城市的温情折服,可能缘于某处景致,也可能得自重新唤起的某种民俗民风……只要用心,城市便可暗含情商”等分析可知,突显的不是“人文景观”的重要性,而是“城市情商”的重要性。故选B。‎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物象作用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题干问的是“文章最后一段以芦苇(巴茅)结尾,有何作用”,结合“离开广元,心头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但我心头久留的,却是那片连绵的芦苇荡”“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深山老林,那叫本色;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居然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分析可知,文章开头、结尾都写到芦苇,首尾呼应,行文也写到芦苇,使文章结构严谨。结合“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深山老林,那叫本色;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分析可知,把生在水乡泽国深山老林和生在闹市区的芦苇进行比较,突出城市情商的重要性,深化主题。结合“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分析可知,运用拟人,将生在闹市区的芦苇人格化,结合“笑”“唱歌”“舞蹈”等分析,写出芦苇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幸福等。‎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延伸。题干问的是“如何做才能让一座城市情深意长”,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出可行的办法,然后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结合“越来越多面貌雷同的都市,繁华无处不在,久之倒觉得乏善可陈。宝马香车高厦丽楼早就不是话题,缺的是钢筋水泥之下的那份体贴,那种淡淡的笑意——姑且称作城市的情商吧”分析可知,城市建设应该避免雷同。结合“体现城市情商者,不一定浓烈惊艳,也不一定成为地标,但一定亲切柔软,能够让人放松下来。入则芳草萋萋,别时落霞与孤鹜齐飞,求的就是那种意境”分析,城市建设需要精心布局,带给人舒适安闲的感觉等。结合“城市情商对应出城市格局。有情商的城市,一定是有人情味的,格局断不会小。格局说到底,讲的是亲和力,讲的是以点带面,讲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激励。城市有情商,才会让人觉得日子越来越滋润,心里头多半都月色溶溶或者遍地阳光”分析可知,城市建设需要放大格局,富有人情味、亲和力。结合“被一种城市的温情折服,可能缘于某处景致,也可能得自重新唤起的某种民俗民风……只要用心,城市便可暗含情商”分析,城市景观设置能唤醒民俗民风,令人产生故土家园之感。结合“一场全民阅读活动,湖北十堰市从2000年坚持至今。通过各种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读书把越来越多人联结在一个幸福的点上。这座城市也许没有想到,不经意间,他们同样诠释了城市的情商”分析可知,可以开展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历时9年艰苦建设,一座全长55公里的跨海大桥,飞架伶仃洋,把碧波化作通途。从此,香港、澳门特区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这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2017年以来,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 ‎(摘编自《巨龙,腾飞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侧记》,《人民日报》2018年1O月24日)‎ 材料二:‎ 世界十大跨海大桥部分资料对照表 名称 国家 长度(公里)‎ 建成年份 建造用时(年)‎ 港珠澳大桥 中国 ‎55‎ ‎2018.12‎ ‎9‎ 青岛海湾大桥 中国 ‎41.58‎ ‎2011.06‎ ‎5.5‎ 濑户大桥 日本 ‎37.3‎ ‎1988.04‎ ‎9.5‎ 切萨皮克湾大桥 美国 ‎37‎ ‎1973.06‎ ‎7.5‎ 杭州湾跨海大桥 中国 ‎35.67‎ ‎2008.05‎ ‎5‎ 东海大桥 中国 ‎32.5‎ ‎2005.05‎ ‎3‎ 金塘大桥 中国 ‎26.54‎ ‎2009.11‎ ‎3.5‎ 法赫德国王大桥 沙特 ‎25‎ ‎1986.11‎ ‎4.5‎ 大贝尔特桥 丹麦 ‎17.5‎ ‎1998.08‎ ‎11‎ 厄勒海峡大桥 丹麦 ‎16‎ ‎2000.05‎ ‎5‎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三:‎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2日报道,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蜿蜓跨越中国珠三角,支撑着北京将南方多座城市整合为一体的计划。这座桥梁的长度是美国金门大桥的约20倍,跨越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年度GDP约合1.5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这些联络线是打造官方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报道还称,中国明确表示,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在中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该地区贡献了GDP的12%,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港珠澳大桥是北京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它将香港和澳门与9个临近城市﹣﹣包括特大城市深圳和广州在内﹣﹣连为一体。北京希望将之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创新和经济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大湾区不仅仅是一条连接香港与澳门的通道,北京希望加快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加速全国经济转型。”‎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靓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后,不仅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而且使香港、澳门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B.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建造过程历时9年,设计使用年限120年,是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C.“技术最复杂”“港珠澳模型”“中国标准”这些词语集中体现了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D.美国有媒体认为港珠澳大桥跨越中国珠三角区域,该区域与美国旧金山湾区比较,其区域经济优势不可小觑。‎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十大跨海大桥中中国就占据了五座,港珠澳大桥在跨海长度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体现了我国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B.美国切萨皮克湾大桥和日本濑户大桥,都曾是世界跨海大桥领跑者,我国的跨海桥梁建设,如今也从跟跑走向了领跑。‎ C.我国的跨海大桥都是建成于新世纪,甚至五座大桥曾同时处于建造之中,充分显示了我国在桥梁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成熟与先进。‎ D.通过对比发现,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跨海大桥的建设不管在数量上、长度上,还是在建造速度上大都处于世界前列。‎ ‎(3)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何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有何发展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A ‎(2)C ‎(3)第一问:港珠澳大桥促进了城市的融合发展;交通便捷,通行时间缩短;提供了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保障。 第二问:地理位置优势,内地制造业、香港金融以及澳门三地联通,具有商业基础;经济资金优势,该地区贡献了全国GDP的12%;政策支持优势,国家要将此地打造成高科技中心,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加速全国经济转型。‎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A项“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后,不仅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理解错误,原文是“2017年以来,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材料中找到相关信息,再一一进行分析。如本题“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C项“甚至五座大桥曾同时处于建造之中”与所给材料不符,材料二图表中显示的应该是三座大桥。数据分析为:港珠澳大桥2009.12-2018.12;青岛海湾大桥2006-2011.06;杭州湾跨海大桥2003.05-2008.05;东海大桥2002.05-2005.05;金塘大桥2006.05-2009.11;所以同时处于修建之中的是青岛海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金塘大桥三座大桥。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本中寻找相对应的内容,最后分析概括。如本题“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何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有何发展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圈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作用的内容,还可以圈出粤港澳大湾区有何发展优势。“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蜿蜓跨越中国珠三角,支撑着北京将南方多座城市整合为一体的计划”可概括成“港珠澳大桥促进了城市的融合发展”。“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 可概括成“交通便捷,通行时间缩短;提供了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保障。地理位置优势,具有商业基础”。“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而该地区贡献了GDP的12%,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可概括成“经济资金优势”。“大湾区不仅仅是一条连接香港与澳门的通道,北京希望加快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加速全国经济转型”可概括为政策支持优势。‎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 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 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 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后坐擅诛羌,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B.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 岁开广/百姓充给 C.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 岁开广/百姓充给 D.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 开广/百姓充给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易》《春秋》是六种经书之一,和另三种经书《书》《乐》《礼》合称“六艺”。六艺也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B. 中土,古指中原地区,又称中州,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 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C. 征辟,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地方官推荐两种方式。如《张衡传》 : “连辟官府,不就。”‎ D.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官职的合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官职不随朝代 的不同而不同。‎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延自幼聪慧,年轻有为。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 任延礼待贤才,重视孝道。担任会稽都尉时,他聘请品行高洁之士,礼待不愿出仕的龙丘苌; 巡视属县时,派人慰问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C. 任延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开垦荒地,由贫穷变为富足;他帮助 少数民族百姓适龄匹配,婚嫁聘娶,深得他们信任感激。‎ D. 任延有勇有谋,除暴安民。在武威任职,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面对危害百姓的少数民族,他严厉治军、占据要隘,大败贼寇,使之不敢来犯。‎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2)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答案】8. D 9. D 10. C ‎ ‎11. (1)对贫困的部属,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 ‎(2)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话是说“九真的风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九真”“俗”“业”“民”“延”“田器”“百姓”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告籴交阯”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应为“告籴(于)交阯”,“交阯”是后置状语,与“告籴”不能断开,这就排除AC两项;“铸作”是动词,宾语是“田器”,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D项。‎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官职不随朝代的不同而不同”错误,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也不同。故选D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延乃令铸作田器,‎ 教之垦辟……”,由此可知,九真之民本以射猎为业,任延指导他们农耕。故选C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掾吏贫者”是定语后置句,应为“贫之掾吏”;“辄”,总是;“以”,目的连词,来;“之”,代词,代前面的“掾吏贫者”;“省”,裁剪;“令耕公田”省略句,“令”后省略代词“之”;“周”,周济;“穷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穷困的人。第二句中,“奉”,拿着,带着,捧着;“谒”,礼品;“修书”,写信;“致”,送给,送去;“相望”,一个接着一个;“于”,介词,在。‎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县人。十二岁时,他就成了太学的学生,在长安学习,他通晓《诗》《易》《春秋》,在太学中很有名气。‎ 更始元年,朝廷任命任延为会稽都尉。当时他十九岁,来接他的官员见他年轻很吃惊。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道路不通,来江南避难的人都没有回中原,所以会稽一带有才能的人很多。任延上任以后,对品行高洁之士像董子仪、严子陵等人一概聘请,并以师友之礼相待。对贫困的部属,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他每次到各县巡行,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并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个叫龙丘苌的人,在太末隐居,立志不变。王莽时期,四辅和三公连续召他做官,他都不去。掾吏禀告任延,请求将他召来。任延说:“龙丘先生躬行德义,具有原宪、伯夷的节操。我上门洒水扫地,还担心使他受到羞辱,召见他是绝对不可以的。”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一年以后,龙丘苌乘车到官府拜见任延,表示愿意在临死之前在郡任职。任延再三推辞,后让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病逝,任延亲自为他治丧,三天没有处理政务。‎ 建武初年,任延上书请求退休,回去拜见天子。皇上下诏任命他为九真太守。九真的风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骆越的百姓没有婚嫁礼法,各自凭着情欲喜好,没有固定的妻子。任延于是发文书给所属各县,要求男子年龄在二十到五十岁之间,女子年龄在十五到四十岁之间,都按照年龄大小结合。有贫穷出不起聘礼的,就要长吏以下的官员各自从俸禄中拿出一部分救助他们。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这些人生下孩子,才知道宗族姓氏。他们 都说:“使我有孩子的是任君啊。”许多人给孩子取名为“任”。于是边境外的蛮夷夜郎等部落,仰慕德义,愿意守保边塞,任延于是撤掉了侦察候望的人和把守边关的士卒。‎ 任延在九真任职了四年,被任命为武威太守。到了武威以后,当时统率军队的长史田绀是郡内的望族,他的子侄及宾客为害百姓。任延将田绀拘捕,田绀父子和宾客有五六人伏法。武威郡北对匈奴,南接羌人,老百姓害怕匈奴和羌人的入侵和抄掠,许多人荒废了耕种。任延到任后,挑选了一千在作战方面有才能的人,申明赏罚,要他们率领种族庞杂的胡人休屠、黄石的骑兵占据要害地方,一旦有紧急情况,就迎战和追击敌人。每战敌人伤亡必多,自此不敢再来。‎ 后来任延因擅自杀害羌人,被降职为召陵令。永平二年,皇帝召他到学校,任命他为河内太守。任职九年,病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居吴兴 曾几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典,慨叹白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 B. 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 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D. 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 ‎13. 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2. C 13. 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②“秋风秋雨”还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③“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同样,尾联是承接颔联的。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题干要求分析诗中“秋风秋雨”“落日孤云”的象征意味,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分析。“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江北江南,相望不远,也已音讯断绝;在这秋风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吴兴滞留岁月。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伤心流连,我想找个有力的朋友避乱托身,却只是梦想;抬起头,眼见那天边夕阳西坠,孤云飘浮,禁不住忧愁悱恻。“落日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何处是归宿。这样一结语意双关,余情不尽。‎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写自己曾误入迷途,幸及时返回原路,其中描写返回路途中活动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答案】 (1). 白露横江 (2). 水光接天 (3). 步余马于兰皋兮 (4). 驰椒丘且焉止息 (5). 三径就荒 (6). 松菊犹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横、皋、驰、椒、丘、焉、径、犹。‎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围棋总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棋局?那时,围棋的棋盘刚刚从17道扩展到19道,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样貌。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或许正因如此,当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击败人类顶尖围棋手的时候,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棋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 )。于是,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产生了奇妙的因缘。围棋并非一个特例。我们会从全国各地 的“非遗”中,发现它们蕴含的“科学密码”。在南京,为皇室制造衣料的云锦织机使用绳结组成的程序系统,由两名织工配合操作,让丝织品上繁复的图案保持严整,堪称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编程鼻祖;藏族的唐卡画师从自然界的矿物和植物中采撷各色颜料,令画作历经数个世纪仍然色泽鲜艳、 ‎ ‎;雏形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针灸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进针施灸来解除病痛,如今早已 ,只要稍懂一些排列组合原理,就可以体会到一代代医师建构经络体系的艰难。这些“非遗”瑰宝,凝聚成了中华文明的气场与魂魄。除了诸多壮丽的建筑工程和 的史册文献之外,一个个表演或游艺项目,一部部广为传颂的史诗或民间故事,一件件不同材质的手工艺品,乃至人们对世界起源和运转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自然万物的不同态度,共同构成了今天所见的中国。‎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色黑白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B. 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C. 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D. 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简洁的规则和两色黑白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能做得更好,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B. 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已经被它“学会”了,而且能做得更好 C. 像人一样能做得更好,它已经“学会”了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D. 它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而且能做得更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丰富多彩 璀璨夺目 蜚声中外 卷帙浩繁 B. 琳琅满目 璀璨夺目 赫赫有名 汗牛塞屋 C. 丰富多彩 光辉灿烂 赫赫有名 卷帙浩繁 D. 琳琅满目 光辉灿烂 蜚声中外 汗牛塞屋 ‎【答案】15. C 16. D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这句话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从前面来看,“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的主语应是“他”,句意还没有表达完整,而“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就另起话头,主语换成“事实”,这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二是语序不当,“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应为“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A项,结构混乱,从前面来看,“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的主语应是“他”,句意还没有表达完整,此处“两色黑白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就另起话头,主语换成“棋子和规则”。B项,结构混乱,从前面来看,“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的主语应是“他”,句意还没有表达完整,而“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就另起话头,主语换成“事实”,这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D项,“简洁的规则和两色黑白的棋子”语序不当。故选C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棋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后面应该也是围绕“人工智能”来说,即用“它”来指代“人工智能”,B项,中途易辙,后一句主语是“它”而不是“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C项,与上文衔接不够连贯;A项,“它能做得更好”与上文“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语意断裂,不够连贯。故选D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丰富多彩”,形容花样很多,内容丰富。“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第一处,形容“非遗”内容之丰富,应使用“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光辉灿烂耀人眼睛。“光辉灿烂”,色彩光亮耀眼。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第二处,文中指画作颜色绚丽,应选“璀璨夺目”。“蜚声中外”,指扬名中外,享誉全球。“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名非常显赫。第三处,文意重在表达针灸疗法扬名中外,影响很广,因此选“蜚声中外”。“卷帙浩繁”,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汗牛塞屋”,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第四处,这里形容藏书很多。卷帙浩繁除了形容书籍多,还可以形容部头大,结合语境应选“卷帙浩繁”。故选A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今年夏天,动画电影《哪吒》创造了票房奇迹,引发了大众热议。下面是某影评人观影后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文字记录,请用一句话概括该影评人对《哪吒》的评价,不超过35个字。‎ 编剧的改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比如哪吒,一改正义凛然的形象,变得“丑萌”十足,三太子敖丙、太乙真人、龙王等形象都有很大变化。而在主题表达方面,《哪吒》也是下足了功夫,通过电影,有人领悟了“自我的寻找”,有人感受到“成长的孤独”,有人看到了“成见的破除”……更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电影,《哪吒》未追求速成,其制作过程历时五年,其中剧本打磨就花了两年时间,影片高潮部分的一个镜头只有短短6秒,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团队用了6个月才完成。‎ ‎【答案】《哪吒》改变传统影像设定,在故事情节上下足功夫,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答题关键词“用一句话概括”“影评人对《哪吒》的评价”“不超过35个字”。答题时,首先提取各句子主干,“编剧的改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而在主题表达方面,《哪吒》也是下足了功夫”“未追求速成,其制作过程历时五年”“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概括形成答案,注意字数不超过35个。‎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19.请从下列作家和人物形象的组合中选择一组,仿照例句写一段话。要求:①句式一致;②体现主题。‎ 曹雪芹林黛玉 关汉卿窦娥 鲁迅祥林嫂 沈从文翠翠 艾青大堰河 契诃夫别里科夫 ‎ 例:苟且偷安,如泥土般隐忍;愤然觉醒,似火山般爆发。从林冲的性格突变中,我们体会到了作品官逼民反的主题思想。‎ ‎【答案】低眉顺眼,如银镯般润泽,呆滞黯然,似木偶般无光,在祥林嫂命运历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礼教吃人的主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这是一个综合读写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时,平时要注意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培养如语言表达、修辞、句式等。本题的难点不在于句式一致,也不在于文学作品形象的特征,而是在于要将文学形象与作者的内心相结合,这要求学生不光要熟悉作品,还要熟悉作家,这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原文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可以组织出答案,通过外貌的前后对比表达了礼教吃人的主题。‎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不幸但还年轻,顺从沉默、健壮能干,对生活仍抱有希望)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二次来鲁镇,精神受到了很沉重的打击,但还有生气)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最后一次见到她,麻木,精神已经死亡)‎ 四、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四运动100周年前夕,《中国青年》杂志联合《中国青年报》开展“强国一代,青年之问”的征集活动,收集了当代青年最为关注的10个“强国之问”:‎ ‎①乡村儿童、老人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②强国一代科技人才具备什么素养?‎ ‎③年青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时代使命?‎ ‎④明星如何用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⑤放眼全球,中国青年的自信源自哪里?‎ ‎⑥个人的小梦想,如何融入伟大中国梦?‎ ‎⑦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⑧我们该如何增加文化原创力?‎ ‎⑨你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吗?‎ ‎⑩未来从硅谷到中国学原创技术的是否会更多?‎ 假如你已经步入大学,来参加“强国之问”的大学生演讲比赛,请选择其中两到三问,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吾辈之心,成朝气 亲爱的同学们: 在你们眼中中国是什么样子? 是驼声悠悠,一带一路的悠扬和绵长?还是笑面盈盈,扶贫脱困的喜悦与感动?如今的中国是个朝气的中国,这是我眼中的中国。 可是谁还记得,几十年前,在这等美好的土地上燃起过的战火?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历史总在让我们回忆那段不能直视的历史,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 每次触摸都会让结痂的伤口再度流下鲜血,再冷静的人眼中都冒着怒火。 孙中山曾在《同盟会序言》中提及:“中国积弱,至今极矣。”毛泽东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豪迈展望:“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邓小平曾在改革开放之初目睹日本新干线后深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历史睡了,但时间醒着。莎士比亚曾言:“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倘若没有曾经那段令人不敢回望的岁月,如今又怎么会有朝气中国?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让我们在激流的岁月中谨怀初心,让我们在积沉的岁月中脚踏实地,这些都给予我们时代的使命:以吾辈之心,铸就朝气中国。 那么如今便有一个紧迫的问题摆在眼前:个人梦想如何融入国家梦想?我们要如何去做才好? 倘若说一个国家要拥抱强盛的明天,那么,梦想让其别开生面。这些年一直倡导的中国梦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梦在心中,心在人中;人在家中,家在国中。 犹记钟扬33岁便已是副局级别,却毅然抛下官爵,跑去西藏收集雪域高原的植物标本:“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既然没有人能完成这项工作,那么就由他来开头。钟扬的中国梦又何尝不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我想显微镜下的倒影是他梦想的一个掠影。真正的知识分子也应如钟扬这般既光风霁月,又满身泥泞。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钟扬这样的播种者和追梦人,才有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毕淑敏有言:“我不相信手掌的力量,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或许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却能在黑暗之中看到希望。以吾辈之心,成朝气中国。 新岁如喷薄朝阳,温暖你的心,照亮你的眼,在天地玄黄之中,在宇宙洪荒之间,只有责任与信念的惊雷,让人不敢相忘。时光飞驰,我们与这个国家一同坚信:雾霾之后,定有雨露或阳光灿烂;风光之中,悄有正义与责任相随。 没有风雨兼程,哪来彩霞满天? 没有翻山越岭,哪来花开春暖? 同学们,以吾辈坚韧之心,成朝气中国;我终会相信时光不会辜负沉潜的力量,也终会迎来属于中国的彩霞满天和花开春暖!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审准题目要求,要求写一篇演讲稿,选好角度,自拟标题。所以要注意文体格式。本题紧扣时政热点,暗合“五四运动”100‎ 周年这一重大时间节点,同时10个“强国之问”贴近考生生活 审题:‎ ‎①关注乡村儿童与老人的需要,②关注人才素养,③关注年青的时代使命,④关注明星需要传递的社会正能量,⑤关注青年人的自信,⑥关注个人小梦想与中国梦,⑦关注善良,⑧关注文化原创力,⑨关注精神家园吗,⑩则关注原创技术。这些内容旨在引导考生对“强国之问,青年之问”做关联性思考,体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彰显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和“青年担当”的国家意志。 ‎ 参考立意: ①“强国一代”的责任与使命。 ②传递社会正能量。 ③要有文化自信等强国心态。 ④家国梦想与民族复兴。‎ 行文结构:‎ 本文用连续几个疑问句开头,引发听众深思,然后回顾历史,“可是谁还记得,几十年前,在这等美好的土地上燃起过的战火?”将思路引回现实“那么如今便有一个紧迫的问题摆在眼前:个人梦想如何融入国家梦想?我们要如何去做才好?”举例钟扬事例增强鼓舞性,引用毕淑敏名言表达自己观点。最后,号召升华感情。‎ 素材:‎ ‎ 1、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神圣庄严的国旗下演讲。古老的中国,我们的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辛苦经营,终迎来今日繁华似锦、胜世如画的新时代。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而我们新青年也应有新的作为。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应是我们的选择。回溯过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无论是疾风卷席下的近代,抑或改革开放以来40个春秋冬夏,青年始终都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始终屹立于时代最前端。‎ ‎2、 从改革开放初期“头啖汤”的出场而创造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到“从我做起”,激励发奋图强,从“网民”“创客”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再到“志愿服务”传递互助奉献的正能量。无论到了哪个国度,哪个时代,社会永远都缺少不了将个人发展与时代相连的青年群体。如今,亦然。展望今朝,只待指点江山、激扬自信。新时代的到来,正是我们新青年引领新发展的契机。百年探索,40年铺垫,如今的中国,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无不彰显一个日益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雍容华贵的大国气度,时代为我们提供契机,时代为我们提供可能。‎ ‎3、我们新一代新青年站在前代人的肩膀,拥有眺望全球的世界视野,理应昂首阔步,抬头挺胸地随祖国走向世界中央,传扬中国文化、中国自信与中国的新青年风范!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代过去了,那个只能看人脸色,“弱国无外交”的时代过去了。如今,无数“新青年”正走向世界中心,展现中国风范。君不见青年科学家颜宁潜心研究,使中国结构生物学领跑世界;君不见中国青年发起了的“ofo”、摩拜为全球绿色出行提供服务,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的中国自豪,都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青年风范!老师、同学们,迟子建先生曾说:“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喜与眼泪。”‎ ‎4、中国的发展,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戮力同心、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结果。如今,时代的浪潮已涌之我们的面前,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惟愿大家从现在做起,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包容自信,兼具国际视野,带着中国自信、中国自豪向世界中心迈进,终有一日,祖国将以你为荣!籍此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此祝愿祖国如大鹏展翅,直破云霄!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睛】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演讲稿,其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结构的基本形态都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 ‎2.主体部分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 主体部分展开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①并列式。‎ 并列式就是围绕演讲稿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表现,其结构形态呈放射状四面展开,宛若车轮之轴与其辐条。而每一侧面都直接面向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②递进式。‎ 即从表面、浅层入手,采取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法,最终揭示深刻的主题,犹如层层剥笋。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演讲稿的结构层次,能使事物得到由表及里的深入阐述和证明。‎ ‎③并列递进结合式。‎ 这种结构,或是在并列中包含递进,或是在递进中包含并列。一些纵横捭阖、气势雄伟的演讲稿常采用这种方式。‎ ‎3.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演讲稿的结尾,是主体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或归纳、或升华、或希望、或号召,方式很多。好的结尾应收拢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