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B.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C.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C.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C.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D.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原文是“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二、小说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株待兔
土查村离县城约有二百公里,两面傍山,中间有一条公路,有一条窄窄的河。几百户人家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河两边的山坡上。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僻,外地人是很难到土查村的。
数十年过去了,能够让土查村人兴奋点的事是:有一年一支钻井队进山来,到处打炮钻洞,有说是找石油,有说是寻宝,热闹一阵子离去后,给土查村人留下了很长时间的念想儿。
土查村的村委会坐落在进山不到十公里的一处河滩地。村委会是一个四合院的小青瓦房,四周长满了树,有楠木、香樟、麻柳,还有桃树、杏树、李树、核桃树等。在院门前,有一棵古树特别显眼,高约二丈,粗如水桶,枯死的树根比树干大好几倍。
土查村打算利用这棵古树打造“守株待兔”这张文化品牌。
村委会先是开小会,取得一致意见后,又召开村民大会。村主任在会上大发感慨:“我们这里有山有水,一年四季树绿花红,可是没有厚重的文化吸引外地人来,资源无法整合,开个小店卖点东西都是赚自己人的钱,我们怎么办呢?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打名人牌,有争李白故里的,有打武松牌的,连西门庆这样的恶人也有人在争。前不久,我去了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卖豆腐起家的商人盖起来的几十间房子,后来人去房空,当地把它打造成风景区后,围绕这座房子摆摊设点卖旅游产品,养活了很多人。我们村委会将把这座四合院打造为历史文物陈列馆,将村委会门前的这棵古树打造为《守株待兔》里的那棵树,这样我们村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不愁没有人来旅游参观。”
村民表决同意后,村委会起草报告送到镇里,领导很快就签署意见同意,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得到的批示是:打造文化品牌,是地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深刻表现,有关部门责无旁贷,要大力支持。
得到“尚方宝剑”后,土查村召开了“首届国际思想家寓言家韩非子研讨会”。很多专家提交了论文。韩非子出生在韩国,韩国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河南新郑,这没有争议,但是就《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那株树桩到底在哪里,今天还存不存在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学者说:韩非子写得清清楚楚,守株待兔是战国时期发生在宋国的事,宋国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和土查村不很沾边。
有专家反驳:当时只有宋国的兔子才撞死到树上吗?土查村村前的这株古树,就是一只猫、一条狗撞上去也会没命的。况且,韩非子写明宋国,是要有理有据地给国君讲道理。如果他写明是土查村发生的,国君既没有来过,也不知道这个地方,他讲的道理国君咋会相信呢?
有专家呼吁大家开阔视野,说目前世界上最老的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棵名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高达六千四百岁;另外还有一棵1868年毁于一场风灾的非洲西部加那利岛的龙血树,活了八千多岁。韩非子写的这棵树算起来才三千岁左右,咋可能有不存在之说呢?简直是无稽之谈。
有专家就进一步启发大家:这几天我们大家都实地感受到了,土查村这里有山,有山就一定有野兔,村委会门前的树又长在一片农田里,三千多年前,冬天山上一片荒凉,农田里却长有庄稼,野兔于是跑下山来寻找吃的,正好有位农夫在田里劳作,野兔受惊,铤而走险,撞死在树上,农夫白捡了一只兔回家打牙祭。
三天的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取得的成果是:土查村是“守株待兔”的发源地之一,几位外籍华人和国内的专家、领导还为发源地授了牌。
村委会门前的那棵古树被花台围了起来,花台上塑了个农夫,农夫手握锄把立在田中,向远方殷切地望着:一只兔在他身后正要撞到树上。花台旁立了一块碑,上面刻了守株待兔的古文及现代文,还刻了英译文。
媒体对会议进行了一番报道后,土查村确实热闹了一阵,但大多数都是取经的,村里并没有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游人如织。一些零星来的参观者看后,大呼上当,说这里的山没有气势,树矮矮的,院落打造成了似成相识的堂皇展厅,一些粗糙的字画和文字资料让人看后就像枯死的树桩般了无生气。
村委会也为负债累累而喘不过气来,一班人直叹息文化无用。
(取材于李永康的小说,有改动)
链接材料:
×省拟开发“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本报讯 ×省×县文物旅游局17日指出,当地文物旅游部门决定,由花果山生态苑有限公司着手开发建设“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近年来,国内文化学界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的“户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多位专家经过20多年的考察研究后认定,孙悟空老家为×省×县说的依据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当地政府官员表示,孙大圣的故里在花果山,这是历史赐予我们的一处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要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中,保护、利用好这一遗产。
“大圣故里”烂尾,扇了“故里热”一耳光
×省×县“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之后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据该县旅游局局长估 算,这个项目需要过亿投资,即使建成,“这个景区只有一个传说,从面上来看,我县周边没有出名的旅游景点,形不成旅游环境”。 “名人故里”搞得多了,都搞出套路来——先请“权威专家”来研讨、论证;然后建故居,最好弄几件名人用过的旧物装装门面,实在没辙,就根据传说弄一些景点糊弄游客。万事俱备后开门卖票收钱。×县也不例外,“孙大圣”毕竟不是真人,不可能有文物存世,于是当地就准备投巨资,修建什么南天门、御马监、蟠桃园、白骨洞、女儿国等等,简直要做成一个《西游记》的微缩景区。可惜,“孙大圣故里”还没能建成,就遭遇资金链断裂而“烂尾”、先期投入的数千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交了“学费”。
(以上两则新闻均选自《广州日报》)
4. 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中不同专家的发言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努力证明土查村就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发源地之一。
B. 小说结尾的叹息表明,面对文化素养不高的游客,靠宣传文化遗迹来致富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C. 土查村用本村的一棵枯死古树附会寓言故事中的情节,这种“文化创新”,只能以失败收场。
D. 小说不乏荒诞色彩,故事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批评跟风行为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份同情。
E. 小说作者采用讽刺的手法,通过村主任动员、专家论证、院落改造等情节巧妙地表现了主题。
5. 简析第一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6.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有哪些含义?
【答案】4. CE 5. ①突出土查村的偏僻。②表现村民希望改变现状的心理。③为下文写打造文化品牌,获得经济利益做铺垫。
6. ①指韩非子的寓言“守株待兔”。②土查村打造文化品牌以吸引游客获取经济利益。③借原词语的讽刺意味表达对以上现象的批评。
【解析】
4. 试题分析:应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A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B无稽之谈,指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C游人如织,用来形容游人很多,密密麻麻。D铤而走险,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 常用来形容人在绝境之时的自发反抗。 根据文意,文中的野兔是由于受惊,不小心撞到了树上,并非主观地求生行为所致,与“铤而走险”的本意不符。故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试题分析: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是否表达完整和句子结构形式以及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来判断。第 7 段填 应为“ ”,第 12 段 为《 》。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应从小说的主题、情节、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项,专家“都努力证明”说得过于绝对,文中有专家进行反驳和怀疑。B项,“靠宣传文化遗迹来致富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文化素质”高低无关;D 项,作者是赤裸裸的批评,没有同情。故选CE。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可结合着语句所在语段的位置,从内容、结构等角度思考。段首的一般性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自然地引出下文,如果有环境描写还要考虑奠定全文的基调等。答题时,从以上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本题,应先答出小说创作与现实的联系,小说创作源于生活,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小说创作又高于生活,将生活中原生态的素材进行加工才能有成功的作品。本文主要反映了靠发掘文化遗迹来致富的跟风现象,通过巧妙地情节设置表达出自己对该现象的看法,真实生动,又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然后结合着另外一部作品,联系生活实际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新闻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2006-2014年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材料三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年至今,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B. 2009-2014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
C. 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 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 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 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D. 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E. 材料四将创建孔子学院比作“人类登月工程”“名片”和“无敌舰队”,说明适当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不会影响实用性论著的真实性。
9. 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答案】7. D 8. DE
9. 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结论武断。材料四中“不久的将来”并不等于“2020年”,材料也没有指明“屏幕上的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言”。
8.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A项,新闻报道中的直接引语才能够使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B
项,从材料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而不是说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C项,材料二不能表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9. 试题分析:题干问“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作答时抓住“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从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材料一“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材料四“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然后将这些信息按照题干要求,一一分点概况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诏,字景献,用荫补官,通判广信军事,知博州。魏俗尚椎剽,奸盗相囊橐,诏请开反告杀并赎罪法,以携其党。
元佑初,朝廷起回河之议,未决,而开河之役遽兴。诏言河朔秋潦,水淫为灾,民人流徙,赖发廪振赡恩,稍苏其生,谓宜安之,未可以力役伤也。从之。擢开封府推官。富民贷后绝僧牒为缗钱十三万,逾期复责倍输,身死赀籍,又锢其妻子,诏请免之。出为滑州。州属县有退滩百余顷,岁调民刈草给河堤,民病其役,诏募人佃之,而收其余。为度支郎中,使契丹。时方讨西夏,迓者耶律诚欲尝我,言曰:“河西无礼,大国能容之乎?”诏曰:“夏人侮边,既正其罪矣,何预两朝和好事?” 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崇宁中,由大理少卿为卿,徙司农。御史论诏在滁日请苏轼书《醉翁亭碑》,罢主崇福宫。旋知汝州,铸钱卒骂大校,诏斩以徇,而上章待罪。除直秘阁,言者复抉滁州事,罢去。起知深、兖二州,徙同州,过阙,留为左司郎中,迁卫尉、太府卿、刑部侍郎,详定敕令。旧借绯紫者不佩鱼,诏言:“章服所以辨上下,今与胥吏不异。”遂皆佩鱼。历工、兵、户三部侍郎,转开封尹。时子瑽使京西,摄尹洛。父子两京相望,人以为荣。
进刑部尚书,拜延康殿学士,提举上清宝箓宫,复为工部尚书。徽宗闵其老,命毋拜,诏皇恐,于是但朝朔望。俄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五》)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B. 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C. 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D. 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指王诏因父荫补官。
B. 西夏,是中国古代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以夏为国号,又因其在西方故而称为西夏。
C. 崇宁,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侍郎,官名,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各部长官的正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诏富有谋略。魏地习俗好杀人劫财,当地的奸人盗贼相互勾结,王诏请求开反告杀和赎罪法,来分离他们的团伙。
B. 王诏体恤百姓。元祐初年,开挖黄河时,王诏认为河朔秋季多雨水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应当安抚他们,不能用繁重的劳役来伤害他们。
C. 王诏处政灵活。王诏任滑州知州期间,招募人员租种退滩的一百余顷土地,征收他们的余草供给黄河堤坝,切实减轻了百姓负担。
D. 王诏执法严厉。王诏担任汝州知州时,铸钱的士兵辱骂大校,王诏下令斩首示众,并上表陈述铸钱士兵之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人侮边,既正其罪矣,何预两朝和好事?
(2)徽宗闵其老,命毋拜,诏皇恐,于是但朝朔望。
(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夏人侵犯边境,已经惩治了他们的罪行,与两朝和好的事有什么关系?
(2)徽宗怜悯他年老,命他不要下拜,王诏很惶恐,于是仅在初一、十五朝见。
(3)在移栽它时,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像弃掉一般。
(4)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明保护的。
【解析】
10.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点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11. 试题分析:D“侍郎”是各部副职官员,正职叫“尚书”。
12. D“并上表陈述铸钱士兵之罪”不正确,原文中的相关内容为“而上章待罪”,意为“然后上表章请罪”,是“为自己请罪”。
试题分析:
13. 试题分析:关键词(1)“侮”“既”“正”“预”(2)闵”“毋”“但”“ 朝朔望”状语后置,要准确翻译。
参考译文:
王诏字景献,因先世有功劳而补官,任广信军通判,博州知州。魏地习俗好杀人劫财,奸人盗贼相互勾结,王诏请求开设反告杀和赎罪法,来分离他们的团伙。
元祐初年,朝廷提出改回黄河水道的议案,尚未决定,而开挖黄河的工程就开始了。王诏上言河朔秋季多雨,雨水过多成为灾害,百姓流离失所,依靠发放官仓存粮赈济的恩泽,稍稍恢复他们的生计,认为应当安抚他们,不能用繁重的劳役来伤害他们。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他被提升为开封府推官,富豪百姓出借后绝僧人度牒钱十三万贯,超过期限又要求借钱人加倍偿还,人死了没收财产,又关押他们的妻子儿女,王诏请求免去这些债务。出朝任滑州知州。本州属县有退滩一百余顷,每年调集民夫割草供给黄河堤坝,百姓被这项劳役所营,王诏招募人员租种这些土地,而征收他们的余草。担任度支郎中,出使契丹。当时正值讨伐西夏,前来迎接的耶律诚想要试探我方,说道:“河西无礼,大国能容许他们吗?”王诏说:“夏人侵犯边境,已经 惩治了他们的罪行,与两朝和好的事有什么关系?”入都朝贺,按照旧例,是行跪礼饮酒,因为有误行拜礼饮酒的,就强迫王诏(宽容认可) 王诏说:“南北两国交往百年,所遵循的是礼,怎么能频繁改变呢?”最终跪着饮酒。
崇宁年间,由大理少卿升为大理卿,调任司农卿,御史奏论王诏在滁州的时日请苏轼书写《醉翁亭碑》,罢官主管崇福宫。不久担任汝州知州,铸钱的士兵辱骂大校,王诏斩铸钱卒之首以示众,然后上表章请罪,授直秘阁,谏官又提起滁州的事,罢官而去。起用为深、兖二州知州,移任同州,经过京城,留任为左司郎中,升为卫尉、太府卿、刑部侍郎,审定敕书诏令。过去借用高一级绯紫官服的人不能佩饰鱼袋,王诏上言:“章服用来辨别官级高低,现在与小吏没有不同,”于是全都佩饰鱼袋。历任工、兵、户三部侍郎,转为开封府尹,当时儿子王璹出使京西,代理洛 阳府尹。父子两京相望,人们认为荣耀。
升任 刑部尚书。授予官职延康殿学士,提举上清宝箓宫,再次做工部尚书。徽宗怜悯他年老,命他不要下拜,王诏很惶恐,于是仅在初一、十五朝见。不久以银青光禄大夫退休,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只有燕雀栖息于梧桐,鹓鸾栖息于枳棘,才是各得其所,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E. 最后两句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15.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AD 15.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昂扬奋发”有误,应该是“沉郁而又奔放”。D项,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诗人以此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会现象。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欢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它们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这里诗人满腔悲愤难平,发出的愤怒呼声:吟唱《行路难》歌曲,借以抒发人生仕途坎坷艰难的悲愤。诗歌开头四句是诗人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第五、第六句,说明他遭遇的不顺逐,也可看出他不艳羡荣华富贵。第七、第八句,说明他不顺逐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第九、第十句,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的现象,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本身所遭遇到的正是有才而不得善待的情况。第十一、第十二句,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六、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2)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氓》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答案】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为变徵之声 (3). 士皆垂泪涕泣 (4). 开琼筵以坐花 (5). 士贰其行 (6). 羁鸟恋旧林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冯”“御”“徵”“涕”“琼筵”“贰”“羁”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七、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弄(lòng)堂 泌园春 桀骜 洗涤(tiáo)
B. 百舸 翌(yì)年 撰写 长歌当(dàng)哭
C. 解剖(pōu) 修茸 彳(chì)亍(chù) 执拗(ǎo)
D. 怅廖廓 凌侮(rǔ) 绿草如荫 横亘(gè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A项,弄(lòng)——弄(lòng);泌——沁;涤(tiáo)——涤(dí)。C项,茸——葺;拗(ǎo)——拗(niù)。D项,侮(rǔ)——侮(wǔ);荫——茵。对于字音字形类题目,学生要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
18.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既然已,勿动勿虑 B. (墙)往往而是
C. 不抑耗其实而已 D. 小鸟时来啄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现象。A项,“既然”,古意:已经这样;今意: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B项,“往往”,古意:处处、到处;今意:常常、时常。C项,“其实”,古意:它的果实;今意:(1)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2)确实、的确。D项,“啄食”,指的是用嘴取食。古今意思相同。所以选D项。
19.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全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①端章甫 ②非有能硕茂之 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④名我固当 ⑤风乎舞雩 ⑥赤也为之小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③⑤⑥ D. ①②⑥
【答案】A
点睛:对于判断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生在作答时直接将相关的文言文字词带入具体的句子中,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推断,看这个相关的文言字词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充当什么成分等,有无改变它原本的词性,如何有,就说明它的词性改变,已经被活用了。
20. 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毋吾以也 B. 故不我若也 C. 加之以师旅 D. 不吾知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项“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B项“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句;C项,“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D项“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所以选C项。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②作为领军主将,战前要想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全心全意备战,全力以赴战斗,保持狮子搏兔的心态,力争一剑封喉,克敌制胜。
③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④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第6集中,梁思成去见徐志摩,谈话中说道:“昨天在宗孟先生那儿缘悭一面,今日特来拜访。”
⑤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得有千金买骨的气魄,必须以人为本,要在人才质量以及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
⑥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识习焉不察,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不满。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穿云裂石: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不用来修饰“哀痛”,此处用错对象。
狮子搏兔: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来完成。这里用于形容领军作战的心态,使用正确。
吟风弄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贬义词,不合语境。
缘悭一面:指缺少一面之缘,谓无缘相见。符合“今日特来拜访”语境。
千金买骨:比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与后面“要在人才质量以及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语境一致,用在这里使用正确。
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本句是指一些司机对交通指示标识视而不见。成语使用错误。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今春开始,四川甘孜州自筹资金,在学前教育免费基础上,启动高中免费教育计划,进而形成15年免费教育构架,上万学生因此受益。
B. 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C. 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资金不限制用途,这大大增强了科研机构和智库团队负责人在资金管理使用上的自主权得以扩大。
D. 江西丰城发电厂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发生后,该省的主要领导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和善后工作,召开现场会议和具体部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项成分赘余。删去“一定要走”。C项句式杂糅。删去“得以扩大”,或把“大大增强了”改为“使”。D项搭配不当。可以在“具体部署”前加“作出”
六、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2017年高考结束后,老师发来一则短信,家长们沉默了。下面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人?
第一份名单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全是当时落第秀才: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人生无限,谨以此文宽解所有考生及其父母。真正的考场,从来就不在学校,无论高考结果如何要淡定。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笑看成败,直面人生
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与追求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每个人画出的人生也是不同的。正因如此,我们不能因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垂头丧气,迷失自我。也许他还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而人生又是美妙的,就像一杯红酒,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尝。正如老师给出的两份名单,不得不承认,第一份名单中的名字,我都不认识,而第二份则不然,有些人熟知。可见,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所以我认为我们要直面人生,笑看失败,才能淡然面对。
要敢于面对,失败乃成功之母。即使高考失败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面对他。人们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我们(考生与家长)仍存在许多不足与缺点,因此,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首先就必须学会面对失败,反省教训,然后提升自我,弥补不足,换个地方再战,也许就找到上帝的那扇窗。有一位自以为才华横溢年轻人不得志,在海边向老者倾诉痛苦。老者扔一粒沙子让他找回,他没找到;老者又扔一颗珍珠他找回来了……人生亦是如此。因优秀而自信,因自信而成功。换一种活法,生活处处有机遇,高考也并非人生的全部。
一次成功,并不能说明你永远优秀。状元之所以令人羡慕钦佩,是因为他们出类拔萃,一战成名。但考试结果并不是人生的终端,而是人生另一页的开始。生活与事业是另一种读书考试,能否再续辉煌?曾经的马云,可以说是失败的,也可以说是成功的。他考了三年大学,最后考进了并非名牌的大学。创业之初,他四处筹钱,却无人伸出援助之手,直到孙正义给予投资,他才真正从困境中走出来,无数次的失败是他交的学费,如今成为商业奇才,引领着一个时代。你能说不是状元,没有进入名牌大学的马云就不优秀?
才能多方面,学会变通,才能找到自己。只有变通后找到适合的行业,才能找到优秀的自己。“山穷水复”,或许就是“柳暗花明”。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如果换个方向走,也许前途就大不相同,高考也是同理。曹雪芹、洪秀全等人没有考中进士,但经过不屑的努力,他们从另个角度实现人生理想,成为某个领域的状元让我们铭记。而上榜优秀者,现实中默默无闻,因为人生处处是考场,笑到最后的人,才是最好的。
生命不仅注重长度,更应注重宽度与深度。我们能做的应尽己所能找到适合自己人生的之路,才能笑看成败,品味人生,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充实而美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在高考结束后,老师给家长们发来一则短信,短信里有两份名单,一份名单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另一份名单全是当时落第秀才,问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人。第一份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名单中的人物我们基本上都不认识,而第二份全是当时落第秀才名单中的人物我们基本上都认识。这能我们产生什么感触与思考?作文立意要抓住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人生无限,谨以此文宽解所有考生及其父母。真正的考场,从来就不在学校,无论高考结果如何要淡定”,也就是说无论高考结果如何,我们都要笑看成败,直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