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日益明显,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比如,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不小。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产生恶劣的影响。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扭曲的生活化叙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伴随这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首先,新媒介的技术特性,对英雄叙事的变迁乃至扭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介为英雄叙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也被“凿船党”们纳为其建构与传播“英雄叙事”的重要平台。进而,英雄形象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其次,网络推动了众多思潮的传播,一些非主流思潮成为扭曲的英雄叙事得以展开的思想土壤。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散播包括其“英雄叙事”在内的种种言论,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再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作为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
(改编自《光明日报》,丁松虎《英雄叙事的扭曲与纠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抗战中的英雄人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B.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被“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传播得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C.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
D.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产生恶劣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
C.“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 “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略。
D.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慢慢坍塌。
C.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
D.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答案】
1.C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这一说法有误,根据文意可知此处属于强拉因果。故本题应选C。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的“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这一句话可知C项弄混了“目的”和“策略”。故本题应选C。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这一说法有误,根据原文“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可知此处说法太绝对。故本题应选D。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柳敏字白泽,河东解县人。父懿,魏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敏九岁而孤,事母以孝闻。性好学,涉猎经史,阴阳卜筮之术,靡不习焉。年未弱冠,起家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河东郡丞。朝议以敏之本邑,故有此授。敏虽统御乡里,而处物平允,甚得时誉。
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即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爰及吉凶礼仪,亦令监综。又与苏绰等修撰新制,为朝廷政典。迁礼部郎中,封武城县子,加帅都督,领本乡兵。俄进大都督。遭母忧,居丧旬日之间,鬓发半白。寻起为吏部郎中。毁瘠过礼,杖而后起。文帝见而叹异之,特加廪赐。及尉迟迥伐蜀,以敏为行军司马。军中筹略,并以委之。益州平,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迁尚书,赐姓宇文氏。六官建,拜礼部中大夫。
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又除河东郡守,寻复征拜礼部。出为郢州刺史,甚得物情。及将还朝,夷夏士人感其惠政,并赍酒肴及土产侯之于路。敏乃从他道而还。复拜礼部。后改礼部为司宗,仍以敏为之。
敏操履方正,性又恭勤,每日将朝,必夙兴待旦。又久处台阁[注]
,明练故事,近仪或乖先典者,皆按据旧章,刊正取中。迁小宗伯,监修国史。转小司马,又监修律令。进位大将军,出为鄜州刺史,以疾不之部。武帝平齐,进爵武德郡公。敏自建德以后,寝疾积年,武帝及宣帝并亲幸其第问疾焉。开皇元年,卒。临终诫其子等,丧事所须,务从简约。其子等并涕泣奉行。
(选自《周书•柳敏传》,有删改)
【注】处台阁:担任尚书。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即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
B.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即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
C.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即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
D.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即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
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筮,古代预测吉凶的两种方法,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B.郎中,本是官名,职位和职权在不同的朝代不尽相同,后又称医生为郎中。
C.居丧,指守孝,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指帝王即位;也指大臣升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敏出身名门,深得皇上宠信。他的父亲做过高官,他也很受文帝器重和信赖,先后担任一系列官职,并得到赐姓宇文氏的荣耀。
B.柳敏博学多闻,讲究孝道。他广泛涉猎经书史籍,学习阴阳等道术;他孝敬母亲,曾因母亲去世而悲伤过度,十日之间一半鬓发变白。
C.柳敏做事中规中矩,抱病工作。他长期担任尚书一职,凡是违背先朝典章的礼仪一律废止;他多年带病工作,皇帝亲自慰问他的病情。
D.柳敏为人低调,严格要求自己。他卸任郢州刺史后,为了躲避当地人送行,另选道路回朝;他临终时告诫后人,丧事所需一定要简单节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敏虽统御乡里,而处物平允,甚得时誉。
(2)敏操履方正,性又恭勤,每日将朝,必夙兴待旦。
【答案】
4.B
5.D
6.C
7.(1)柳敏虽然治理家乡,但是他处理事情公平得当,非常被当时人称誉。
(2)柳敏操行公正平直,性格又很恭顺勤谨,每日将要上朝,必然早起等待天亮。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要首先把认为准确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上下文的关系,做出准确判断。如本题,“克复”指攻克收复,其后是地名“河东”,故在“河东”后断开,排除A、D。“今日”是时间状语,“不喜得河东”与“喜得卿也”语意完整,中间须断开,排除C。故选B。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也指大臣升官”错,“践阼”无大臣升官的意思。故选D。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凡是违背先朝典章的礼仪一律废止”有误。原文说“皆按据旧章,刊正取中”。故选C。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如(1)句中的关键词语“处物”“平允”“时誉”等;(2)句中的关键词语“操履”“夙兴待旦”等。
【备注】参考译文:
柳敏字白泽,是河东解县人。父亲柳懿,任魏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柳敏九岁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生性爱好学习,涉猎经书史籍,阴阳卜筮的道术,没有不学习的。年龄未到二十岁,由员外散骑侍郎起家。屡经升迁为河东郡丞。朝廷议论认为这是柳敏的家乡,所以有这样的任命。柳敏虽然治理家乡,但是他处理事情公平得当,非常被当时人称誉。
到文帝战胜敌人收复河东时,见到柳敏后格外器重他,就对他说:“今日不以得到河东为喜事,而以得到你为喜事。”立即授任丞相府参军事。不久调任户曹参军,兼任记室。每逢有四方宾客来到,通常命令他负责接待,连同吉凶礼仪,也命令他督察治理。又与苏绰等人修撰新制,作为朝廷政典。升礼部郎中,封武城县子,加授帅都督,统领本乡士兵。不久升大都督。碰上母亲去世,守孝十日之间,一半鬓发变白。不久起用为吏部郎中。因衰伤过度而消瘦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需要扶着拐杖才能起来。文帝见到后为之惊叹,特地加以官府粮米的赏赐。等到尉迟迥讨伐蜀地,以柳敏为行军司马。军中的策划谋略,都交给他处理。益州平定,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侍中,升为尚书,赐姓宇文氏。六官建立,任礼部中大夫。
孝闵帝即位,晋为公爵,又任河东郡太守,不久又征用在礼部任职。出任为郢州刺史,很得民心。到他将要回到朝廷,当地各族士人感激他的仁政,一起送上美酒佳肴及土产在路上等候。柳敏却从另外的道路回朝。又授礼部官职。后来改礼部为司宗,仍让柳敏担任官职。
柳敏操行公正平直,性格又很恭顺勤谨,每日将要上朝,必然早起等待天亮。又久处尚书之位,明了熟悉旧例,新近礼仪有违背先朝典章的,都按照旧时规章,校正谬误择取适当的。升小宗伯,监督修撰国史。调任小司马,又监督修撰律令。晋为大将军,出任鄜州刺史,因为有病没到所管辖的地区去。武帝平定齐,晋爵为武德郡公。柳敏从建德年间以后,患病多年,武帝及宣帝都亲自到他的府第慰问病情。开皇元年去世。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等人,丧事所需,务必简单节约。他的儿子等人都流泪遵照实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减字木兰花•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苏 轼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①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子夜歌
李 煜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②,醅③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注】①醪:浊酒。②缥色玉柔擎:缥色,淡青色,青白色。这里指青白色的酒。玉柔:像玉一样洁白柔嫩,这里指女人洁白柔嫩的手。擎:向上托举。③醅:没有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
8.苏词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春月?请简要分析。
9.两首词的内容都写春夜,都有喝酒,但二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简要分析情感的不同之处。
【答案】
8.①拟人。春季月夜,与友人聚首,月光、月影在酒杯中浮动欲舞,写出了作者与友人月下共饮的喜悦之情。②对比。最后两句,作者将春月与秋月进行对比,春月不像秋月那样令人心生感慨凄凉,春月多情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月色之美的赞颂。
9.苏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春夜月色,浪漫多情,表达了作者对春月的喜爱与赞颂。李词体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酒美人美,美人劝酒,玩笑作乐,闲谈赋诗,无不抒发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情感。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明确提问描写春月的手法,思考的角度毫无疑问就是“描写手法”。由词中“光欲舞”可知,诗人把月光人格化了,所以用的是拟人,由“不似秋光”可知,诗人把“春月”和“秋月”做了对比,通过对“只与离人照断肠”的秋月的厌弃,表达了对春月下美景和乐事的喜爱之情。注意不光要答出手法,还要说出哪些诗句体现了这些手法,还要答出表达效果。
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苏词中,作者选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烟雾等,构成了清幽恬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从政治得失中解脱出来,一念清净,旷达闲适;李词上片,开头两句先抒胸臆,表达追求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后两句描写饮酒作乐的具体场面,酒美人也美,和下片春光之美相对应;下片进一步细写作者与美人对饮赋诗、调笑作乐的情景,继续充实及时行乐的具体内容。全词通篇都是描写饮酒赋诗的闲逸生活,抒发了追求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 , 。
(2)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
(3)《菩萨蛮》中描写江南人美的句子是: , 。
【答案】(1)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鼎铛”、“珠砾”、“皓腕”等。
三、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⑪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⑫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得过江南?
⑬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⑭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⑮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⑯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⑰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⑱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⑲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⑳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江南,安慰着诗人。
诗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2012年第2期)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②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
B.文章前⑥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C.文章第⑫⑬段共用了六个问句,表面上是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E.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12.文中第⑨段两个“收容”的含意是否相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13.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4.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探究。
【答案】
11.AB
12.不相同。第一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接纳、安慰”,因为江南以自己独有的美丽接纳、安慰长久失落的诗人杜牧,给他提供了心灵的归宿。第二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收获、得到或重现”,因为江南还激发了杜牧的创作灵感,他的诗文重现了灵秀和浪漫。
13.①杜牧的诗和江南的美是和谐统一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情韵,与文中的抒情、议论协调统一,形成(或突显)本文典雅优美的语言特点。③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欣喜、忧伤、期盼、失望)。④借杜牧的诗句充分说明杜牧对江南的了解(或:充分说明杜牧已得“江南三味”),为文题“杜牧的江南”提供了充分的证明(或:突出了江南和杜牧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密切关联)。
14.①杜牧让长久沉寂的江南重新显现灵秀和浪漫(或:江南会因为缺少了杜牧而减少了神韵)。②杜牧读懂了多少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并用自己的诗句定格再现了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让美丽的江南在岁月中留存。③长久失落的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
【解析】
1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对比的手法”错,应是“类比”。B项,“当时扬州的萧条”错,从引用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看,扬州当时是繁华的。从全文看,“寂寞”应是指杜牧之前,还没有人能充分发现江南的美。
1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词义的理解应放在具体语境中加以揣摩。根据文本来看,第一处“收容”的是“一颗漂泊的诗魂”,此处所谓的“诗魂”应是杜牧,因此可理解为“接纳、安慰”。第二处是“收容下”“灵秀”、“浪漫”,应指杜牧在江南的创作成就,因此可理解为“收获、得到或重现”。
13.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文学作品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可以从诗词本身表达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及结构、人物形象等角度加以分析。如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等。
14.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本题实际是思考杜牧与江南的密切关系,需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文本说“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杜牧和江南,是互相成就的,不能只回答杜牧成就了江南,还要回答江南怎么成就了杜牧。
四、语言文字运用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更加善于推理思考,才能过得 。
②刚开始接触计算机时十分生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现在已是 了。
③基团改造将会有助于改变这种现状,如果人们不再对他抱有偏见,处理起来就 。
A.游刃有余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B.熟能生巧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C.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熟能生巧
D.得心应手熟能生巧游刃有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游刃有余:刃:刀口,刀锋;游刃:运转刀刃;余:余地。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熟能生巧: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游刃有余”与“熟能生巧”都有“熟练了就容易”的意思。但“熟能生巧”偏重在“生巧”,指掌握技巧或窍门;“游刃有余”偏重在“有余”,指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得心应手”表示“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出来”的意思,表示“顺心、顺手”,用于各种技艺。还用来形容做事顺利。有时可作祝贺之辞。故选A。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各国应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
B.卫生部表示,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标准适当增加,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
C.据海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强劲增长,在全球的地位稳步提升,主要国家对我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显著加深,我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复苏的主要力量。
D.近年来,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原因均牵涉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维修、安装和保养不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和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
【答案】A
【解析】B项,将“增加”改为“提高”;C项,句式杂糅,删去“据”;D项,语序不当,应为“安装、维修”。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2015年7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北京申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陈述会上,就冬奥会设施的环保问题作了如下陈述:“按照往届冬奥会的通常做法,北京2022也将使用已有的造雪设施,以补充自然降雪的不足。在雪场运行高峰期, 。造雪系统符合张家口和延庆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业的长期发展,2022年赛后将继续用于承办国际赛事和大众滑雪活动。”
A.人工造雪用水量占当地供水量比例连1%都不到,对环境根本不可能有影响
B.到张家口滑雪的人数预计将增长20%,而张家口的滑雪场仍能确保安全运行
C.人工造雪用水量占当地供水量的比例最高也不到1%,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D.因为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当地供水量比例的1%用作了人工造雪用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根据语境,这是一个陈述会,会议发言人的语言表达一定要符合身份,符合语境。A项,“根本不可能有影响”,语气过于生硬,不符合陈述词的语体要求,不得体。B项,不属于“冬奥会设施的环保问题”,内容偏离主题。D项,前后两分句无因果关系,不合逻辑。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些城市通过发布“雷人标语”来纠正城市不文明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困境,是一种最无奈的做法。根除城市顽疾,关键在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长期循序渐进地宣传教育、公民自律和法规完善。尤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文明的、市民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不妨多注重“标语文化”,将警示语过于严厉、刻板的面孔变一变,改用优美、温馨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许会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或:促进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②一场艰巨的持久战 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做语言表达题,首先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如从①句后面“而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可知,第一句应该是“关键在于让市民养成文明的习惯”。答案写出以后,还要检查一下语境和谐与否,句式整齐与否,语言通顺与否,标点是否正确。
19.如图是某地“读书活动”宣传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80字左右)
【答案】图标主体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也像两扇打开的门;书的中间是一只眼睛;眼睛下方是一把钥匙。寓意读书可以让人开阔眼界,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倡导大家积极参与读书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描述图标的构图要素要整体看图、注意细节, 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本图由打开的书本、钥匙、眼睛三个要素构成,结合活动的主题,很容易联想到读书是打开心灵大门的一把钥匙,寓意也就不难归纳了。
五、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无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名言警句类的材料作文。首先,要注意捕捉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那就是王安忆的这句话,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需要明确的是,材料讲的不是生活节奏的快慢问题,而是注重结果还是注重过程的问题。还要注意王安忆不是不要追求效率,而是“不要过于追求效率”。其次,由表及里,结合社会现实来把握其中寓意。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类好像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乐此不疲地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诚然,生在现代社会,效率不可不讲,但如果一味强调效率,追求目的,我们就会变得只重结果,急功近利,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样就会丧失奋斗的乐趣,最终也就无法实现高效率,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应享受过程之美,要体会人生各个阶段的滋味,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领悟生活哲理,过有意义的人生,而只有放慢自己的脚步,才能真正领悟到过程之美。
参考立意:享受过程;让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莫要一味追求效率;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