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宁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宁阳一中2019级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 ‎ 语 文 试 题 2019.10‎ 注意事项:‎ ‎1.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3.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依题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填涂到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全部填写到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通群众只有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就单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观点。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 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当代普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靠当代人的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 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无论是儒家的 “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花之感。比如,“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但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孔子对“仁”的含义的回答不尽一致。如不深入研究,仅阅读文本很难弄清“仁”的具体内涵。‎ 清代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中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能等同于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否则就会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摘编自郝英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背诵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不是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的途径。‎ B.中华文化因为历经了五千年岁月沉淀,所以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领域文化间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融合过程中。‎ D.普通群众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就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落到实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引用顾炎武《日知录》中的话,意在引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B.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专家,有明确的写作指向。‎ C.文章以“仁”作例证,是为了证明经典文献书写体例增加了读者理解难度的说法。‎ D.文章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清晰地阐明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困难所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中。‎ B.要正确解读经典,就必须严守原典这条“红线”,不能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 C.语录体的体例使《论语》缺少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增加了理解难度。‎ D.普通群众如果不遵循自身特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4.下列关于诗词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根据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类型,《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则是这首词的标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 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 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5.阅读第一自然段,概括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4分)‎ 答: ‎ ‎ ‎ ‎6.谈谈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5分)‎ 答: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醉酒之后 刘庆邦 项云中喝得一塌糊涂,他不知道自己的酒量,一口气喝了小半瓶。酒下去了,心底的痛苦和委屈却翻了上来,肺腑里发出压抑很久的哭声。这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自习,初二班的同学听见了项老师的哭声,吃惊之余,难免从教室里溜出来,挤在老师门外。不料老师的门是虚掩的,同学们一挤一拥,竟把老师的门推开,蜂拥到屋里去了。‎ 项老师不只是哭,还在诉:太绝情了!说好的你等我三年,我调到市里,咱们就结婚。这才一年多,你咋就不理我了呢!‎ 当晚,校长专门安排食堂为项老师做了他最爱吃的酸汤面叶儿。校长说,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项老师是到我校来的第一位本科毕业生,我们指望项老师能挑起学校的大梁呢!‎ 项云中低着眉,懊悔地苦笑一下,摇了摇头。他想:不能再待下去了,该写一份请调报告了。‎ 次日上课,项老师发现同学们变了。以往每天第一节课,总有同学迟到,而今全班齐刷刷的。以前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把王大牛的光头打得啪啪响。王大牛学习不咋样,但他把自己当成同学们的开心果,一点儿都不介意同学们打他。可今天,同学们不再打了。‎ 还有,班长余红霞带着值日的同学,到项老师宿舍打扫卫生了。项老师整天忙于教学,对卫生不是很讲究。余红霞在扫床底时看到一双翻毛皮棉鞋。因地面有些潮湿,鞋底上还沾有黄泥巴,棉鞋已经发霉,翻毛上面像是又长了一层毛。‎ 一天晚上,一位家长给项老师打电话,一上来就给项老师道辛苦。家长说,这几天孩子回家挺晚,说是在学校上晚自习,谢谢项老师啊!项老师并没安排学生晚自习,他很警惕地说:您的孩子学习挺自觉的,表现挺好的,放心吧。‎ 第二天,项老师一走上讲台,就又发现了新情况:王大牛的脸是肿的,肿得像一只小面盆一样,肿得把眼珠子都包住了。他问:王大牛,你的脸怎么回事儿?‎ 王大牛站起来了,说没事儿。‎ 要不要去医院看一下?项老师走到王大牛课桌旁边,要看得更仔细些。‎ 见老师向他走来,王大牛赶紧低下头:老师,真没事儿,我就是不小心被马蜂蜇了一下。‎ 王大牛说被马蜂蜇了一下,若搁以前,不知同学们会笑成什么样呢!可眼下竟一个笑声都没有。‎ 一下课,项老师就对余红霞说:最近放学后,同学们都能按时回家吗?‎ 余红霞脸上红了一下,又白了一下,说:这几天放学后,有一些同学到山上采中草药去了。采到药材卖给收购点,攒点儿钱交下学期的学杂费。王大牛爬到山崖上摘一只马蜂窝,就被蜇到了。‎ 项老师对同学们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提了两条要求:一要注意安全,二要跟家长说实话。‎ 周一早上,余红霞和几个班干部提着一样用绿方巾包着的东西来到项老师办公室,对项老师说:我们代表全班同学送给您一样东西,请您一定收下。‎ 项老师说:我怎么能要同学们的东西呢!‎ 余红霞不容分说,解开方巾,打开纸盒,里面放的是一双皮鞋。皮鞋是黑色的,闪着亮光。当皮鞋呈现在老师面前时,同学们的眼睛无不亮闪闪的。他们想,项老师的女朋友之所以不理他了,是因为项老师没有城里人最爱穿的皮鞋。有了这双皮鞋,说不定他们就会重归于好。‎ 当晚,项云中把已经写好的请调报告撕掉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描写学生符合其年龄特征,比如开篇写孩子们听项老师哭时,又“溜”又“挤”又“拥”,写出了孩子们喜新奇、爱热闹的特点。‎ B.校长让食堂做项老师喜欢吃的酸汤面叶儿,语重心长地劝导项老师要担当重任,说明校长是通情达理的,对项老师也充满了期望。‎ C.醉酒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项云中作为人民教师的形象,但也释放了项老师的精神压力,使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 D.发生在项云中身上的故事,也揭示了山村教育的困境,促使人们思考山村教育的未来和出路,在温情的背后,人们也应有冷峻的理性反思。‎ ‎8.小说开头写项云中醉酒,结尾写同学们将一双新皮鞋送给项老师,这两处情节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 ‎ ‎9.王大牛这一人物有什么特点?小说为什么要塑造王大牛这一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①,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 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 【注】①漆身为厉(làl),吞炭为哑:身上涂漆为癞,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厉,通“癞”,癞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巾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在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B.如厕。古代多指“到厕所去,解手”的意思。文中即此意。‎ C.幸,本义是指意外地得到好处或免去灾害,引申义是福气、宠爱,也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文中使用的是引申义。‎ D.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 ‎ ‎ ‎ ‎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5分)‎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晚 入 汴 水[注]‎ 崔 颢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注】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考取进士后被放官外地,长达20年做地方官的幕僚闲差和基层小吏,终不得志。汴水,指汴河。‎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写行走路径。“昨晚”“今朝”看似随意的一笔,却写出了诗人昼夜兼程的情形。‎ B.颔联写出了诗人距离魂牵梦绕的故乡已经很近,就要结束多年漂泊生涯时的心情。‎ C.尾联写诗人已挨过二十年仕途艰难的日子,坚信自己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 D.本诗质朴无华、明白晓畅、一气呵成,写出了诗人久宦归乡时的那种复杂的情感。‎ ‎15.诗的颈联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的词句是 ,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 , , 。”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中国历史前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制度演进所带来的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则使 的躲藏变得愈发困难。这样的窘况,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不得不转而寻求精神上的逃避,他们眼见财富和地位不再 却无能为力,终日周旋于身份认知与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脱,还要时时 ,唯恐稍有疏忽而招致祸端。正如《晋书》所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后人提起魏晋风流,无不带着艳羡的语气,言必提“‘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色”,殊不知这风雅至极的“烟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刻意为之的伪装。就在这 ,连对坐争辩都得规避俗事、政事以避祸的“清谈时代”,玄学家何晏带着一剂名为“五石散”的药方华丽登场,(     )。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明哲保身 与生俱来  处心积虑  人人自危 B.全身而退 与生俱来 殚精竭虑 人人自危 C.全身而退 天赋异禀 处心积虑 提心吊胆 D.明哲保身 天赋异禀 殚精竭虑 提心吊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和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 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B.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几乎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C.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几乎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D.朝不保夕的苦闷和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强烈危机感,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而开启了六朝名士依靠药物逃避现实和自我麻痹的新风尚 B.六朝名士依靠药物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新风尚就此开启了 C.六朝名士依靠药物逃避现实和自我麻痹的新风尚因而开启了 D.由此开启了六朝名士依靠药物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新风尚 ‎20.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通 知 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请广大师生于6月23日前与后勤部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 ‎(1) ; (2) ;‎ ‎(3) ; (4) ;‎ ‎(5) 。‎ ‎21.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补写三个句子。(6分)‎ 阅读经典,走近文学大师,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品格魅力: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 , , 。‎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念想儿”,是指带有感情色彩的纪念物。曾经的一颗棒棒糖是一种念想儿, 回味的是小时候的记忆和味道;一张毕业照是一 种念想儿,凝聚了美好的友谊和记忆;一枚奖牌是一种念想儿, 见证了追求中的拼搏与汗水……念想儿,承载着一段回忆, 一段深情。‎ 请以“念想儿”为话题,自拟标题,写-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 ‎ 写出真情实感,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 800 字。‎ 宁阳一中2019级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 ‎ 语文试题答案 2019.10‎ ‎1.答案:C【解析】 A第1自然段表述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并没有否定背诵名言警句以及掌握历史典故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中的作用。B.第2自然段表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 选项属于强加因果。D.第5自然段表述为“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选项“只要……就……”说法绝对。‎ ‎2.答案:B 【解析】 由文章第2 自然段“对于普通群众而言”、第5自然段“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普通群众。‎ ‎3.答案:D【解析】 由第5自然段“普通群……就会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可知是普通群众拒传统文化于千里之外,而非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4. 答案:C【解析】《沁园春·长沙》的字数多于91字,应为长调。‎ ‎5.答案: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企业需要雕琢技艺、打造产品的工匠精神。‎ ‎6.答案(示例):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7. 答案:C【解析】“醉酒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项云中作为人民教师的形象”,文中无此意;“使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无中生有。‎ ‎8. 答案: ①项云中醉酒,展现了项老师心灵脆弱的一面,交代了他的人生困境,为下文他写请调报告作了铺垫;也加深了学生对老师感情的理解,因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2分)②同学们送皮鞋给项老师,表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由衷的敬爱和他们淳朴的心愿,暗示了上文部分同学放学回家迟、王大牛被蜇的真正原因,又为结尾项老师撕掉请调报告作了铺垫。(3分)‎ ‎9. 答案: ①学习落后,但开朗洒脱,不计较同学打他的光头;热爱老师,勇敢无畏,为攒钱给老师买鞋,不避凶险摘马蜂窝。(2分)②‎ 刻画王大牛这一形象,表现了同学们精神状态的改变,他们懂得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同时王大牛这一人物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行为特征都很特别,增添了小说的生动性和趣味性。(4分)‎ ‎10.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丈断句的能力。“子不尝事”缺少宾语,语意不完整,故其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何以”即“以何”,意为“为什么”,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B。‎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如”在古语里有“到……去”的意思;文中“如厕”是“到厕所去”的意思,并不包含“解手”之意。‎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说法错误。由最后一段的“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遂伏剑自杀”可知。豫让是自杀而亡。‎ ‎13.答案:(1)可是我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2)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对待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者,……也:判断句。所以:……的原因。愧:使动用法,使……感到惭愧。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定语后置。“怀二心以事其君”是“人巨”的后置定语,翻译时应提前。(2)事:侍奉。众人:一般人。遇:对待。‎ ‎【参考译文】‎ ‎ 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服侍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宠爱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哎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使自己高兴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服刑的人,潜入赵襄子宫中刷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中有所动。抓起来询问刷厕所的刑人,却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带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赵襄子说:“他是个有情义的人,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把他放了。让他离开。‎ ‎ 过了一段时间,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长成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他的朋友瓣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 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赵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既然已经委身侍奉人家,却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况且我所做之事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 豫让离去后,过了不久,赵襄子要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赵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赵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赵襄子就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委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也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忽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对待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哎呀,豫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您,也足够了。您该为自己做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义。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样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赵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义气。就派使臣拿着自己的衣裳给了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用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14.答案:C【解析】“坚信自己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有误。‎ ‎15.答案:描写了天气晴朗,夹岸绿树摇曳,春风习习,江上荡起渔歌的景象。(3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临近家乡的喜悦之情。(3分)‎ ‎16. 答案: (1)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家了 雄姿英发(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7.答案:B【解析】“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全身而退”指为了保全自己,主动地退出曾经与自己有关的事件,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能够毫无牵挂。“与生俱来”表示人一生下来就有;天生。“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用在此处不恰当。“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人人自危”指每个人都感到危险,不安全。“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这里说的是群体,因此用“人人自危”。‎ ‎18.答案:C【解析】原句的主干是“危机感加上苦闷,每一个人患上了癔症”,缺谓语。A项,没有辨明逻辑关系,“患病”是“危机感”和“苦闷”使然,缺谓语。B项,副词“几乎”应该修饰限定动词“使”。D项,语序不当,“朝不保夕”对应“强烈危机感”,“囿于现实”对应“苦闷”。‎ ‎19.答案:D【解析】联系前文和补出的文字可以看出,“五石散”有“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作用,并且这种风尚是从何晏开始的,因此可以判定句首要用“从而”或“由此”,“由此”相较“从而”,在时间起始点上更明确,且A项中语序不当,自我麻痹的目的是逃避现实,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为D。‎ ‎20.答案:(1)“照顾到”改为“满足”;(2)“打算”改为“计划”;(3)“剩余的钱”改为“余额”;(4)“拿走”改为“领取”;(5)“抓紧时间”改为“及时”。(每点1分,共5分)‎ ‎21.答案: 从陶潜学得淡泊的情致,从苏轼学得旷达的心胸,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 ‎22.‎ 念想儿 想念像是一杯苦茶,带着记忆的苦涩,却又飘着思念的醇香,让人像是醉在水墨画。——题记 我的念想儿是老屋。‎ 从我记事起,我就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家的大房子里,因为妈妈是为教师,工作太忙,没空带我。所以,我幼时的记忆就像一道填空题,爷爷、奶奶、老屋是三个正确答案,把记忆塞得满满当当。‎ 记忆中的老屋不老,只是它太大了,就像长了好多年似的,幼时的我总是这样想。爷爷奶奶总嫌它太大,进进出出都好麻烦,但我却顶喜欢,因为有了足够大的空间供我玩要。现在还记得,幼时的自己浑身都消耗不尽的力气,从东跑到西,从前跑到后,就连喝口水都要跑个马拉松。奶奶总说我没事瞎忙活,我小嘴一噘,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来回奔忙,挥洒汗水,乐此不疲。‎ 记忆中的老屋有许多乐趣。竖起的一个铁架子,我央求着爷爷给我改装成了秋千,之后在那上面荡啊荡,爷爷奶奶从此都不敢对我放下半颗心,生怕哪天一个不留神摔个嘴啃泥。‎ 家里给小狗搭的狗棚,我不知在那儿玩过多少次,只记得小狗不止一次抗议我非法入侵狗宅。爷爷侍弄的一方小花坛,年年落红满地,岁岁凌乱不堪,罪魁祸首谁都知道,特別是老屋一定心知肚明,可我却从未挨过罚,不知道是不是老屋帮我隐瞒了事实真相。还有庭院一角的那棵歪脖李树,到了秋天,被满树的果实压得更弯了,正好到了我力所能及的高度,于是一个个鲜黄鲜黄的李子就全都到我贪吃的嘴巴里啦!我也想分给老屋一点点,可是我又怎么能找到它的大嘴吧?‎ 时间就像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就连冬天的严寒也无法冰冻住它的脚步。妈妈把我接到了她 的身边,爷爷奶奶又在老屋住了一年,便也来照顾我,老屋先是失去了伙伴,之后便彻底冰冻在那里。‎ 我又回到老屋,它显得老了,失去了往日的生气,大门上挂着一把沉重的大锁,一把锁住了往日的欢笑,我走进它的怀抱,就像感觉单调的色彩在被一点点抹去,渐渐调制得五彩斑斓。‎ 歪脖李树开始摇动,像是在欢迎我。我站在院子中央,看着夕阳一点一点隐没在那颗树下,天空吞噬掉了最后一抹晚霞,琥珀色的暮霭开始从东方蔓延,我像掉进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老屋,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那是一段无法再回去的过往。人得有个念想儿,念想儿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