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秋期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岀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虛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 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
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 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 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 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扩大范围,据“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可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是读书的结果、意义,不是读书的方法。C项曲解文意,“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表述有误,王国维的读书方法不是要求读书人怎么做,而是表达自己的观点。D项范围扩大,“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表述有误,“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根据上文可知,“这个读书法”是指“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法,不是各种读书方法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曲解文意,“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说法错误,全文的论述是历史时期交互出现的,不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C项因果倒置,“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表述有误,原文说“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批判了不善于读书的人,是为了论证读书应该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所以选项因果倒置。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霆、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里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中国科学报》)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 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 “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物化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了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 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结构,然后按着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 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 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 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6. 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答案】4. C 5. A
6. 共同点:都报道了“大连光源”项目的成就(领先性)。
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构造及原理;
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建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项目成功的原因。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错在将“前者”“后者”的颠倒。原文为“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里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介绍…发展现状”错,应该是“介绍了应用前景”;C项,“介绍…过程”错,且强加因果,应该是“介绍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情况;D项,“描写的方式”错,材料一没有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问的是三则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其实就是比较三则报道在内容上的异同。分别分析三则报道:第一则报道分三段,第一段说“大连光源”的先进,第二段主要说“大连光源”的构造和原理,第三段说“大连光源”的作用;第二则报道分两段,第一段介绍自由电子激光的应用前景,第二段强调“大连光源”的重要意义;第三则报道分四段,第一段说“大连光源”创纪录,后三段分析“大连光源”成功的原因。由此总结概括三则报道的异同点即可。
【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影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康熙乾隆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祥和。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只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常常因为对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尴尬不已。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是同一年。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老街的一些脸面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就心照不宣,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三个人当中,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犯了点儿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生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儿小意思,贾老都会现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有一次,贾老坐着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 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做准备。
C. 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后来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
D. 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
8. 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
【答案】7. C 8. ①照应文章首句,突出老街历史悠久的特点;②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增加老街的传奇色彩;③为三个老学究的出场作铺垫(导引主要人物出场)。
9. ①“影子”代指虚假的东西,文中指贾老灵魂出壳后的肉体。②“影子”是指一些人用以装点场面、沽名钓利的工具。③一个人过分在乎名利,就会丧失灵魂,成为受人摆布和利用的傀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错误,选项分析不符文意,有以偏概全之嫌。文中说“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贾老讲话的时候“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人们的反应并不能说明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故选C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第二段找到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的内容,概括其内容,再分析这一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中的“老招牌”“老古董”,在内容上表现出老街的传奇色彩,这样的“老街”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小说的第一段写的是“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第二段的“老招牌”“老古董”与第一段照应;第二段的结尾说“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第三段的开头说“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可见第二段写“老招牌”“老古董”为这三个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考生围绕这些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然后理解“影子”的字典意,再结合文本理解其深层意思。“影子”,字典意有三,一是物体挡住光线后,映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的形象,二是镜中、水面等反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三是指模糊的形象,小说最后说“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此处的“影子”是指贾老灵魂出壳后的肉体;从小说的内容来看,小说中主要写三个老学究在老街的受欢迎程度,“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小说最后“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由这些内容可知,这三个老者是一些人用来装点场面、沽名钓誉的工具;小说中三位老者总是因为位置而发生龃龉,最后两位老者去世,贾老
“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但也仅仅“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这说明一个人过分在乎名利,就会丧失灵魂,成为受人摆布和利用的傀儡。考生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影子”的内涵即可。
【点睛】解答句段作用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结尾段的作用主要是呼应上文,照应标题,卒章显志。
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简辞,字子策,范阳人。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与郡人吉中孚为林泉之友。大历初,还京师,宰相王缙奏为秘书省校书郎。王缙兄弟有诗名于世,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会缙得罪,坐累。久之,调陕府户曹。朱泚之乱,咸宁王浑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帅,乃拔纶为元帅判官。贞元中,吉中孚为户部侍郎,典邦赋,荐纶于朝。会丁家艰,而中孚卒。太府卿韦渠牟得幸于德宗,纶即渠牟之甥也,数称纶之才。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方欲委之掌诰,居无何,卒。初,大历中,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而辞情捷丽,纶作尤工。
至贞元末,钱、李诸公凋落,纶尝为《怀旧诗》五十韵,叙其事曰:“吾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伤悼之际,常畅博士追感前事,赋诗五十韵。”纶之才思,皆此类也。文宗好文,尤重纶诗,尝问侍臣曰:“《卢纶集》几卷?有子弟否?”李德裕对曰:“纶有四男,皆登进士第,今侍御史简辞是也。”
简辞,元和六年登第,三辟诸侯府。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文雅之余,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宝历中,故京兆尹黎干男煟诣台治父叶县旧业,台司莫知本末。简辞曰:“干坐鱼朝恩党诛,田产籍没。大历已来,多少赦岂有雪朝恩、黎干节文?况其田产分给百姓,将及百年,而煟恃中助而冒论耶!”又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坐赃三十万,简辞按之,于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昭愍见之曰:“此宫中所无,而卢昂为吏可知也!”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转户部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简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B.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C.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D. 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衢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后借指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林泉之友即隐居时的朋友。
B. “丁家艰”即丁艰,也就是丁忧,指遗逢父母丧事。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C. “司空郎中曙”中“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这是一种官职姓名的合称。
D. “京兆尹”为三辅之一。三辅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此外有左冯翊和右扶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纶才名甚高,颇受知遇。他虽因战乱未能登第,却受到不少人的举荐以及皇上的赏识,因而踏上仕途后一帆风顺。
B. 卢纶才思敏捷,擅长作诗。大历诸诗人的五言诗辞情捷丽,卢纶诗作尤其精工,他曾经创作五十韵长诗怀念已故旧友。
C. 卢纶教子有方,门庭兴旺,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其中卢简辞更是担任了侍御史、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
D. 卢简辞富有文才,精通法律。他对历朝的官府文书都有所留意,也曾据理驳斥黎炳的非分要求,还查办卢昂贪污的案件。
13.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
(2)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蒙耀,未几,俱沉下泉。
【答案】10. C 11. C 12. A
13. 1)王缙担任重要官职后,凡是他所引荐征用的,都是辞人名士,因为卢纶擅长作诗,所以礼遇更加优厚。
(2)这几个人在当时都享有盛名,富贵显耀不长时间后,他们都命归黄泉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考功员外郎(官名)”“郎中(官名)”“事”“太仆卿(官名)”“衢州刺史(官名)”“刑部侍郎(官名)”“兵部侍郎(官名)”,虚词“为”,再结合本句意思:不久转任考功员外郎,升任考功郎中。大和年间,因事牵连自太仆卿出任衢州刺史。会昌年间,入朝担任刑部侍郎。大中初年,转任兵部侍郎,去世了。句子可以断开为: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大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错误。“郎中”是官名,“司空曙”是人名。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踏上仕途后一帆风顺”不正确。王缙获罪,他也受到牵连。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延辟”,引荐征用;“能”,擅长;“逾”,超过。(2)句中:“负”,承受,蒙受;“未几”,不多久;“下泉”,去世的委婉说法。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卢简辞,字子策,范阳人。父亲卢纶,天宝末年应试进士科,遭遇战乱未能登第,侍奉亲人避难到鄱阳,与同乡人吉中孚为隐居时的朋友。大历初年,卢纶返回京城,宰相王缙上奏举荐他任秘书省校书郎。王缙兄弟以诗闻名当时,王缙担任重要官职后,凡是他所引荐征用的,都是辞人名士,因为卢纶擅长作诗,所以礼遇更加优厚。适逢王缙获罪,卢纶因而受到牵连。很久之后,卢纶调任陕府户曹。朱泚叛乱,咸宁王浑瑊充任京城西面副元帅,于是提拔卢纶担任元帅判官。贞元年间,吉中孚担任户部侍郎,掌管国家赋税,向朝廷举荐了卢纶。正赶上卢纶居家守丧,而吉中孚去世了。太府卿韦渠牟深受德宗宠幸,卢纶是渠牟的外甥,因为韦渠牟多次称赞卢纶的才华,所以德宗在内殿召见卢纶,让他酬和自己所作的诗,破格提拔他为户部郎中。朝廷正打算委任他掌管制诰,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去世了。当初,大历年间,诗人李端、钱起、韩翃等人擅长写五言诗,而且辞语情调明快华丽,卢纶的诗作尤其精妙。到了贞元末年,钱、李诸公离开人世,卢纶曾创作《怀旧诗》五十韵,叙述当时的情况说:“我和侍郎吉中孚、郎中司空曙、校书李端,在世间沉浮交游,前后三十年。这几个人在当时都享有盛名,富贵显耀不长时间后,他们都命归黄泉了。我悲伤悼念之际,赋诗五十韵。”卢纶的才思,都像这样。文宗爱好文学,尤其推重卢纶的诗,曾经问侍臣说:“《卢纶集》有几卷?他有没有子弟?”李德裕回答说:“卢纶有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科,当今的侍御史卢简辞就是卢纶的儿子。”卢简辞,元和六年考中进士科,曾三次被征用到诸侯府。长庆末年,入朝担任监察,转任侍御史。在艺文礼乐之外,尤其精通法律,历朝的官府文书,没有他不阅览的。宝历年间,已故京兆尹黎干的儿子黎煟到台省处理父亲在叶县的产业,而台省官员没有人知道事情的始末。卢简辞说:“黎干因为是鱼朝恩党羽被诛,田产被没收。大历以来,颁布过多少赦免令,哪有昭雪鱼朝恩、黎干的文字?何况那些田产分给百姓,快一百年了,这是黎煟依仗宦官帮助在胡言乱语呢!”又有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因贪污三十万入狱,卢简辞审查此案,在他家里查获金床、大如斗的瑟瑟枕头。敬宗看到这些东西说:“这些连宫中也没有,卢昂为官情况可想而知了!”不久转任考功员外郎,升任考功郎中。大和年间,因事牵连自太仆卿出任衢州刺史。会昌年间,入朝担任刑部侍郎。大中初年,转任兵部侍郎,去世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 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 颈联回到现实,前一句写鸦投古刹,落日斜晖,透露出诗人“人的归宿不知在何处”的漂泊之意和“时我与”的迟暮之感。
D. 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诗人病后思归之情,遥想故园菊花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回乡赏菊之约,心头更觉惆怅。
15.
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意境营造: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②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章法结构:①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②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D项,范围过小,“主要表达………”分析不正确。从诗的末句看,还有“秋风发上生”所表达的是凄冷的情怀;另外,还有两句表达的幽冷不平的情怀,因为贺铸多病早表,又因喜谈世事,每忤权贵,屡受排抑,悒郁难平,他在徐州任上所作的不同诗歌中,曾多次吐露了这种幽冷不平的情怀。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及诗歌结构。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析诗歌用到的意象,再通过修饰语等理解诗歌意境特点。分析诗歌的结构就是分析诗歌起承转合的特点。本题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要先比较两首诗选取的意象,再比较意境特点。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章法结构:两者都是写景加抒情,但是安排的位置不同,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叙写自己在回乡后和亲戚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
【答案】 (1). 落霞与孤鹜齐飞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3). 悦亲戚之情话 (4). 乐琴书以消忧 (5).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6).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本题中的鹜、悦、忧、誉、劝、沮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片片烟雨朦胧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________,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現在,( ),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何人所這,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氳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________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踌躇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
油纸伞不仅脸我走过少年和童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变、破损、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争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__________,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也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一个像《白蛇传》那样________的故事。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接踵而至 眉清目秀 情不自禁 缠绵悱侧
B. 纷至沓来 明眸皓齿 含情脉脉 缠绵悱侧
C. 接踵而至 明眸皓齿 情不自禁 辗转反侧
D. 纷至沓来 眉清目秀 含情脉脉 辗转反侧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
B. 还能依稀看到它们影子,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C. 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D. 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B. 油纸伞不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C.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D.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少年和童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霉变、破损,直到远地消失。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来。比喻来的人相继不断或事情不断地发生。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根据语境是指田园风光在脑海里浮现,应选“纷至沓来”;眉清目秀:形容容貌俊秀。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根据语境伞下是一个女子,应选“明眸皓齿”;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含情脉脉:形容含有情感,默默表露的样子。根据语境是在体现一种羞涩的情感,应选“含情脉脉”;缠绵悱恻:①形容内心悲苦难以排遣。②形容诗文、音乐等婉转凄切。辗转反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形容心中有事。根据语境是说艺术作品,应选“缠绵悱恻”。故答案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衔接和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根据前文“最遥远的一个梦了”“现在”,可知应先讲述“梦”,与上文衔接;然后根据后文的“也只有”,确定括号内所填内容为“只有……还能”的句式。故答案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B,“不仅”与“便”搭配不当;选项C,“它……搁置”主谓搭配不当,“雨伞”应是“被搁置”;选项D,“少年和童年”“霉变、破损”语序不当。故答案选A。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20.下面是一则关于“名著推介”的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作者系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全书共七章,字数逾20万之多。为提高同学们的鉴赏与写作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届时将开通热线,由张梅老师为同学们不吝赐教。敬请关注!
【答案】①“《呼兰河传》(长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②“系”改为“是”;③“字数逾20万之多”改为“20多万字”;④“ 届时” 改为“ 到时”; ⑤“不吝赐教”改为“解答相关问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求考生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一则关于“名著推介”的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细读题目内容认真分析。“广播稿”应注意语体色彩,要用口语,不能用书面语;不能出现括号。本题《呼兰河传》(长篇小说)不合要求,应改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系”、“ 届时”为书面语应改为“是”、 “ 到时”; 字数逾20万之多”句式杂糅,改为“20多万字”; “不吝赐教”是请别人指教时说的客套话,此处不合语境,改为“解答相关问题”。
21.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答案】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下定义能力。本题要求根据思维导图给“共享经济”下定义,首先要明确要素“报酬为主要目”“闲置物品”“使用权转移”“中间第三方平台”“陌生人”,然后理清相互关系,“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再找到“临近的属概念”即可得到答案。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婴儿出生时候,小手总是攥得紧紧地,似乎要抓点什么;老人去世的时候,双手就自然放开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撒手人寰”吧。这一“抓”一“放”之间,值得我们思考……
这则材料可以引发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题目;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舍与得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那便是说,假如你舍弃了一块面包的滋味,用它便可换得一朵水仙花的芳香。然而在这个充斥着有形与无形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愿意舍弃手中握得住的实在,去换得一份看不见摸不着的温情呢?
懂舍与得的人,是看得清幸福的人。
愿意舍去而懂得的人们,往往看得到,得比舍,更能够让自己收获幸福。世界道富比尔·盖茨舍弃身边的财富,捐助支持非洲的教育事业,他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笑脸,还有来自心底的那一份感动与满足。武打明星李连杰舍弃自己工作的时间,宣传慈善事业“1+1”计划,他收获的不仅仅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的响应,还有来自内心的那一份挚诚与肯定。香港名流霍英东舍弃开发新项目的工作安排,忙于奔波于内地支持地区开发项目,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座座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还有来自内心的那一份希望与欣慰。
他们,是懂得了舍与得的人,是有勇气舍去收获换得的人。他们的舍弃是一种坦然,他们的换得是一种幸福。他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没有被风潮吹卷走心底的那一份良知,没有在来来去去的人潮中跌跌撞撞,也没有在纷纷扰扰的人群中迷失自己的位置。他们有的是一份淡定,一份洒脱,一双懂得舍弃懂得换得的手,和一双看得清幸福的眼,这样的人,是我们所追求的人。
不懂得舍与得的人,是看不清幸福的人。
死死守着身边看得见的美好,不愿意舍与得的人们,往往看不到,舍弃一种释放,换得就是一种新生。贪官成克杰看不到,固守搜刮的财富,换来的是牢狱之灾。作家周作人看不到,谋取偷得的权利高位,换来的却是人们的唾充与遗忘。黑砖窑的厂主看不到,抓紧不放的是农民兄弟的命,换来的却是法律严厉的制裁。
他们,是不懂得舍与得的人,是没有胆量舍去收获换得的人,他们的固守是一种担惊受怕,他们的换得也是一种得不偿失。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他们站不住脚跟,只能选择随波逐流。在可观诱人的利益面前,他们停不下被欲望控制的心,只能选择不择手段。在应该舍,应该得的时候,那紧紧攥住的所有早已将他的双脚困住,那眼前飞舞的假像早已将他迷住,使他看不清自己,看不见未来,看不见舍得换来的幸福。这样的人,是被人遗忘的人。
舍得之间,往往充满了许多困阻,许多挑战。敢舍,那需要一种魄力,需要一份胆识。换得,那不过是意外之物,是自己对自己的款待。但懂得舍得的人,一定会看到这个世界之外的世界,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天空。舍得,便能看得清幸福,便能活出一种超然,活出享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与立意】
“婴儿出生时候,小手总是攥得紧紧地,似乎要抓点什么。”材料中的小孩手“抓得紧紧”,可以理解为,抓紧时间,抓住命运。“老人去世的时候,双手就自然放开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撒手人寰’吧。”老人去世撒手人寰,可以理解为,该放手时要放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
(1)全面理解材料:追求与放开;舍与得;人生要敢抓敢放等。
(2)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理解材料:人生很短暂,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抓紧,努力进取;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人生在于进取;该放手就放手,攥得紧紧的,什么也没有得到等。
素材准备:
选文一:放下执念,淡然就好
当我们的心灵为功名所累时,当我们执意于过去所拥有的东西时,当我们已被外物拖累到无法前行时,让我们放下执念,如同安详逝去的老人张开双手一样,为自己的心灵焚香煮茶。
放下执念是放下羁绊,让灵魂不为肉体所累,让心灵不为世俗所绊放下执念是看透一一切后,让心灵回归宁静,用清茶洗去浮尘。出生的婴儿面对多彩的世界,欢喜充斥在他们的小小心房,紧握的小手暗示了他们一生中将有无数次拿起。伴随着成长,那份拥有的甜
蜜,让他们忽略了长大后身心俱惫的自己。他们乐此不疲地拿取,直到有一天那些执念让他们透不过气来,学会了放弃时,人已老了。老人已放下执念,死去时自然张着手,放飞这么多年来紧绷的心。所以趁我们还年轻,让执念散去,用目光审视自己的内心,煮壶清茶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吧。
但放下并不是放弃,而是拥有过后的取舍。“吃不到葡 萄说葡萄酸”,便是一种放弃;
与之相对的吃到了葡萄却发现是酸的,虽然千辛万苦地摘下,却仍旧决定吐出而不是强行咽下,才是“放下执念”东晋诗人陶渊明在经历官场黑暗后才学会了放下,放下他曾经热衷于功名的执念,带月荷锄,修篱种菊,在南山,上煮一壶茶去品尝。他并不像那些没有才学的人,因不能入仕途而无奈放弃,而是一种在拥有过后、不再委屈自己的放下。放弃是弱小的体现,放下才是强者的豁达。
唯有放下执念,才能俯看人生,拈花一笑。自古高僧,莫不是看破红尘、放下执念才修炼到“超脱物外”的境界,也正是因为他们放下执念,才能看透尝芸众生,为苦难中的人们指出一条明路。当我们在为生计奔波得连水也顾不上喝时,他们却能在山峰中焚香煮茶于是在我们糊里糊涂的度过一生时,他们自然活得明白清楚。
城市灯火辉煌,街道车水马龙,我们该放下手中的手机,持一炷香踱到山中,在花朵的芬芳里煮一壶茶,邀月共赏,让心中的执念化为千丝万缕随山风飘去。那时,你会感受到放下一切的惬意和满足。
行文结构: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根据材料确定一种立意,根据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如《舍与得》。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过程中,要运用典型材料,进行论证。论证结构可以采取并列式,也可以采用对照式。论证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提出一个时代青年如何看待“舍”与“得”。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