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阿左旗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 二 语文 制卷人:安瑞芬 班级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 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 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 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 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 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 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 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 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 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 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 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 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 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 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 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 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 AI 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 险而成立了 AI 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 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 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 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 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 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能够获得蓬勃发展,这是可 以预见的。 B.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不断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引发大众 广泛关注。 C.“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的事实,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 人类。 D.在规范高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着比西方文明更为重 要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最后进行总结。 B.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C.本文写到了作家韩少功的假设,是为了强调人工智能应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D.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乐观和期望,同时态度又比 较谨慎。 B.一些综艺节目为博取观众眼球,人为渲染一种人机对立的紧张气氛,其做法是 不可取的。 C.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将到来,对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应该 提上日程。 D.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永远会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这已成为人们的 一项共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雕 花 烟 斗 冯骥才 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 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 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 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 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 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 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 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 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 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 知音吗? 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 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 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 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⑥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 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 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 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 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 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 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 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 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 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 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 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 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 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⑨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 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 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 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⑩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 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 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 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 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 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 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 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 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人深思。 B.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 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C.看到装满烟斗的玻璃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 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淳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D.老范的儿子在老范去世之后,依照叮嘱,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 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诺。 5.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6.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你的看法 是什么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 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 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 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 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 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 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 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 力气。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 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 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 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 2017 年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 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 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 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 了些许不利因素。据《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 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 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 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 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 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 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 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 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 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 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 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 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 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 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 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 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 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 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 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 (5 分)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 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 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 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 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 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年 十五,辞母西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 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 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 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 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显宗大怒, 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 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 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 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 两炬,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 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建中初,迁蜀郡太守。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 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 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 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世伏其好义,然依倚大将军窦宪,以此 为讥。卒于家。 10.下列对加框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 何也 B.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 何也 C.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 何也 D.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 何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宋以后专指具有某种技艺或从事某种职 业的人。 B.显宗,汉明帝刘庄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有的 皇帝会有多个庙号。 C.茂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西汉时作秀才,东汉时因避刘秀的讳改为茂才, 明清两代称为生员。 D.传檄,传布檄文。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 的文书。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廉范为人孝顺。他的父亲因战乱客死他乡,他不远千里接回父亲的灵柩,守孝期 满后才外出学习。 B.廉范重情重义。他受业薛汉,在薛汉获罪被杀后为薛汉收尸;他被邓融礼遇,在 邓融下狱后变换姓名,侍奉邓融。 C.廉范有勇有谋。他在担任云中太守时亲自领兵抵抗,用疑兵之计击败匈奴军队, 让他们不敢再侵犯云中。 D.廉范善于治民。他在担任蜀郡太守时勤政爱民,废除了禁止百姓夜间活动的不 合理法令,获得百姓的称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 (2)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①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 州)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 乡石湖。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 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 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C.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 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 D.颈联第一句写诗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为路是旧时认识的,所以不必担心走 错,照应了诗题中的“初归”二字。 E.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 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15.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 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 吴楚东南 坼,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 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 ②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 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③年轻画家毅然赴藏,深入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 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④教育部明确提出,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以及犯而不校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 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⑤50 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 英纷至沓来,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 ⑥庸俗的事务主义者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缺乏明确的 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 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 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 5 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 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D.关于《红楼梦》后 40 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 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前年,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我在一棵枯死的胡杨树跟前站立了很 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沙漠为什么 不可以重新变成春天的故乡呢? ①我赞叹它 ②那是因为它虽然已死去千年,但仍然以一棵树的形象存在于人间 ③那么就可以证明,沙漠只是后来的演变 ④既然沃野可以变成沙漠 ⑤由此也引发我的思考:既然千年前这里还有树木 ⑥它虽然再也听不见春的召唤,但却给执著的生命留下不朽的启迪 A.①②⑥⑤③④ B. ⑥⑤③④②① C.⑥⑤④③①② D. ①⑥⑤④③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__________,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 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 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 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______。其实,只要愿意,③__________,你可以做 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 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21.以“之所以”开头,重组下列句子,使之符合逻辑,表达顺畅。(5 分) 虽然关于“中产”的界定,无论学术界还是百姓的主观感受,并没有统一的标 准,但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被公认为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因此 尽可能地减少极端贫困人群和极端富裕人群,努力扩大中产阶层成为世界各国共 同追求的目标。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南方生长的竹子,一般生长两年才能成为有用的竹材。然而有些人出于急 功近利的心理,没有等到竹子过冬,便把它们砍了下来,运到市场上去,这样的竹 子叫作“一年竹”。表面看,“一年竹”似乎比生长两年的竹子更圆润饱满、俊 俏挺拔,因而很受顾客欢迎。 然而由于缺少了寒冬的历练,“身子骨”没有经受 过风雪霜的洗礼,这种竹子缺少韧性,易脆易折,不能成为上好的竹材;倘若用来 做笛子,不仅音色不美,而且大都会因用力吹奏而在表面出现裂缝,无法使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 800 字;③不得套作,不 得抄袭。 阿左旗高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1.(3 分)A(B 项原文是“高阶人工智能”;C 项说法过于绝对;D 项“发挥着”错) 2.(3 分)A(“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错) 3.(3 分)D(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另外达 成共识的是“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4.(3 分)A 5.(5 分)①有才华,热爱艺术,在绘画、雕刻方面都很有造诣; ②温良,和善,懂得感恩; ③ 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答出 1 点给 2 分, 3 点答全 5 分) 6.(6 分)示例 1:雕花烟斗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标题是“雕花烟斗”;“雕花烟斗”贯串小说的 所有情节,使得作品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画家雕刻烟斗,赠送烟斗,为烟斗而悔 恨;花农欣赏烟斗,接受烟斗,临终前叼着烟斗。雕刻得最精美的烟斗应该属于心灵最美的人,画 家的悔恨,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纯美和人性弱点的重新审视。 示例 2:凤尾菊是小说的线索。凤尾菊贯串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小说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 人物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前还叮嘱儿子给 画家送凤尾菊;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象征善良、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现 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歌颂。(言之有理即可) 7.(3 分)C(A 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B 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 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 项,不是体 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8.(5 分)AC(其中 A 占 2 分,C 占 3 分) (B 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 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 D 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E 项,并非所 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9.(4 分)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 轨的强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 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为了实现自 我价值与个人梦想。 (答出其中任意 2 点给 4 分) 10.(3 分)C( 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 何也?”) 11.(3 分)A(博士在唐代及后世的朝代仍是学官名,但也被用作具有某种技艺或从事某种职 业的人的称呼) 12.(3 分)B(“变换姓名”是在邓融下狱之前) 13.(1)(5 分)邓融奇怪他长得像廉范却很不明白,于是对他说:“你怎么长得像我从前的 一个部下?” (2)(5 分)廉范一生都在边境做官,广泛开垦田地,囤积粮食财物,全部接济了宗族、朋友。 14.(5 分)CD(C 项 2 分,D 项 3 分)(C 项“孤单落寞”错,“ 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 一说于诗无据。D 项颈联第一句只照应了诗题中的“归”字。) 15.(6 分)诗的尾联写当年亲手所种于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了。①“无数 鸣蜩翠扫空”一句运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写出了柳树的高大葱茏; ②两句运用对比,表现了 今夕变化之大,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没有早日回到石湖; ③以景结情,表现出诗人 对石湖美景的喜爱,让人回味无穷(每点 2 分,3 点 6 分) 16.(5 分)(1)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2)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3) 乾坤日夜浮 17.(3 分)B(①错误,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这里形 容“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的有关冬奥会的建议”不合语境。②正确,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 ③错误,对象误用,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④错误,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此处望文生义。⑤正确,纷: 众多;沓:多。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⑥正确,一点微小的成绩,符合语境。 18. (3 分)B(A 项成分赘余。“尤其”和“更”重复,去掉其中一个。C 项搭配不当。应改 为“资源勘探、环境勘察”,“执行”与“工作”也不搭配,把“工作”改为“任务”。 D 项 结构混乱。“采用……说法”和“以……为准”句式杂糅在一起。可任选其一。) 19. (3 分)A(仔细观察选项,所有选项中的⑥⑤都是挨着的,所以这两个句子就不用探讨它 顺序了。而跟后面“那么,沙漠为什么不可以重新变成春天的故乡呢?”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 ④,从这一点就可以判断出只有 A) 20. (6 分)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每 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21.(5 分)之所以尽可能地减少极端贫困人群和极端富裕人群,努力扩大中产阶层成为世界 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因为虽然关于“中产”的界定,无论学术界还是百姓的主观感受,并 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被公认为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 22. (60 分)作文: 【写作提示】 (1)从竹子的角度看,“一年竹”生长周期不足,没有经受过寒冬的历练,虽然 外表光鲜,却没有成熟的内心,难成良材。由此可以围绕生活的历练或困难、坎坷对成长成才 的重要性等角度确立论点,展开写作。 (2)从种植竹子的人的角度看,种竹人为了牟取更大利益,不顾竹子的生长周期,一味追求“速 成”,过早砍下竹子送往市场,殊不知,竹子因此夭折,购买者也终会发现自己受骗。由此可以 围绕“培养人才成长的规律”构思写作,无论是竹的生长,还是人的成长,都要遵循客观规律, 否则只能收获失败。 (3)从买竹人的角度看,为什么“一年竹”会受青睐?因为很多人无论看人还是看物,往往只看 外表,只凭第一印象,而不去审视其内里,只重“收获”“成品”。可以“一年竹”为由头,围 绕“表与里”“急功近利”等主题阐发见解。 【文言文参考译文】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廉范的父亲遭遇战乱,死在蜀汉地区。 十五岁时,他告别母亲到西州接回父亲的灵柩。回到故乡安葬了父亲的灵柩,守孝完毕,到京 城拜师学习,侍奉博士薛汉。永平初年,陇西太守邓融准备礼物征聘廉范为功曹,恰逢邓融被 州中的人告发而被上级审查,廉范打算以自己的能力救他,于是托病要求离开,邓融不明白他 的意思,非常怨恨他。廉范于是向东到了洛阳,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的狱卒。不久,邓融果 然被押解到洛阳关在监狱里,廉范于是得以在他身边侍奉,尽心尽力,非常勤劳。邓融奇怪他 长得像廉范却很不明白,于是对他说:“你怎么长得像我从前的一个部下?”廉范斥责他 说:“您因为困窘看花眼了!”不再跟他说话。直到邓融病死,都没有说明身份,亲自赶车送邓 融的灵柩到南阳,安葬完毕才离开。 后来被征聘到公府,恰逢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处死,他的故人、门生都不敢探视,只有廉 范前去替薛汉收殓安葬。汉显宗大怒,召廉范入宫,质问并斥责他说:“薛汉和楚王一同密谋, 惑乱天下,你是公府的官员,不和朝廷保持一致,反而替罪犯收殓,为什么?”廉范叩头 说:“我愚蠢粗鲁,认为薛汉等人都已认罪被处死,忍不住师生的情谊,罪该万死。”皇帝才 稍稍息怒,问廉范说:“你是廉颇的后代吗?和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有没有亲缘关系?”廉 范对他说:“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皇帝说:“难怪你有胆子敢这么做!” 并赏赐他。廉范因此出名。 廉范被推荐为秀才,几个月后,又升任为云中太守。恰逢匈奴大举进兵入关。按照旧例,敌 人人数超过五千,就应该写信给邻郡求救。部下打算写信求救,廉范不采纳,亲自率领士卒抵挡。 敌人兵力太多,廉范的军队打不过。恰逢傍晚,让士兵们各自绑两个火把,军营中就像繁星。敌 人远远看到火光很多,以为汉兵救援部队来了,很震惊。敌人等到天明将要撤退,廉范于是命令 犒劳士兵,早晨冲杀,消灭敌人好几百,敌人自相践踏,死了一千多人,从此不敢再侵犯云中。 建中初期,改任蜀郡太守。成都物产丰盛,房屋之间很窄,从前的条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动, 防止火灾,但是百姓偷偷地活动,火灾每天都会发生。廉范于是废除原来的法令,只是严格要 求百姓储存水而已。百姓感到很方便,于是编成歌说:“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 生无襦今五绔。”在蜀郡担任太守好几年,因为触犯法律被罢免回到故乡。廉范一生都在边 境做官,广泛开垦田地,囤积粮食财物,全部接济了宗族、朋友。世人都佩服廉范的仁义精神, 但是他依附大将军窦宪,因为这被人讥笑。在家中去世。

相关文档